学分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年高考历史关于选官制度的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最新的资讯,小编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请大家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历史中选官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由原始社会的部落禅让制,奴隶社会的世袭制,秦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之后的科举制度以及明清对科举制度的发展而形成的八股取士制度。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高考历史】商周时期,采用“世卿世禄制”(世官制)。
在这种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 惰。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周世官制的特点是:它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便是受封的各级封君,他们均遵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这种世卿世禄制,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2、【高考历史】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前475年),选贤任能成为春秋时的流行风尚。
齐桓公纳鲍叔牙之谏,重用同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委以军国要务,奠定了东方大国的基础。秦穆 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把来自敌国的丕豹、少数民族的由余、五张羊皮换来的奴隶百里奚,统统网罗在自己麾下,成为西方霸主。还有如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 敖,问鼎中原,饮马黄河;吴王阖闾重用楚国亡臣伍子胥,几乎灭了楚国;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卧薪尝胆,灭吴复仇。整个春秋时期,选拔优秀人才的故事不绝于书。但是,这时的选贤任能,属于一种“伯乐相马”式的人治方式,只是对世卿世禄制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新制度。
3、【高考历史】战国时期(公元前475一前221年),在官吏选拔上广泛推行军功制和养士制。
军功制就是把功劳大小作为选拔官员的基本条件。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 (《说苑·政理》)。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时明确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史记·商君列传》)真正做到了如同商鞅所说的那样:“利禄官 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商君书·赏罚》)
4、【高考历史】秦统一前后的仕途主要有:保举、军功、客、吏道、通法、征士等。
保举又称作“任”,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荐举,即“举其显,复保其微;举其始,复保其终”;吏道 即由“吏”(狭义的“吏”,指官府的低级公务人员如“佐”、“史”之类)选“官”的入仕途径,主要通过考课制度实现;通法是指凡通晓法令者,即有可能入 仕;征士,即以征召的方式收罗人才。
5、【高考历史】汉代—察举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等内容。其中察举和征辟是两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建立了察举制,此后,察举就成为汉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具体做法,就是根据国家的不同需要,由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就整个两汉来看,察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期常举,一般每年一次,在年终随着“上计”即地方向中央的年度报告进行,具体科 目有孝廉、茂才(即秀才,东汉避光武帝讳改名)等;一类是不定期特举,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下诏指定科目和人选要求,具体科目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等。
6、【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曹丕220年建魏称帝以后,接受颍川世族陈群的建议,创立了九品中正制。九品是划分人才优劣的的九个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正是品评官,一般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兼任。中央有关部门依据中正对士人评定的 品第——品和状,选拔官吏时授予相应的官职,
7、【高考历史】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重点内容)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科举制历时1300余年,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1)隋朝:科举制的创立
①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势力也得以增强,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②政治条件:士族势力虽然渐趋衰落,但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隋唐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抑制士族势力,而采取科举制。③阶级关系:隋唐时期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状况。隋唐统治者为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采用科举制给庶族参与政权提供途径。
(2)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表现在:一是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 主;二是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三是唐玄宗时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名目很多,制科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
二、新题预测
01.【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化的时期是B
A.西周B.战国C.魏晋D.隋唐
02.【高考历史】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诏曰“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剌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说明B
A.隋朝科举制度正式形成B.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隋朝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D.隋朝参加科举的官员身份很低
03.【高考历史】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C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04.【高考历史】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D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05.【高考历史】明代后期一位来自苏州的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位考生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B
A.该生通过乡试后,即获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B.在茶馆里,该生听北京居民议论着官军与倭寇的战事
C.该生在书肆里见到刚出版的《海国图志》
D.为了准备法律判例的考试,该生努力背诵《大明律》
06.【高考历史】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C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
2016年高考历史主观题分析公式
2016年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考点(二)
2016年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考点(一)
@xuefen.com.cn 2013-2022 苏ICP备2022025589号-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