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

2016/09/08 04:20:16文/网编3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

③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大一统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

"天人感应"论

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认识到农民阶级的政治力量可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他要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以德治国

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为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上疏汉武帝"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允许官吏与百姓争抢利益,盐业、金属业都有百姓自己掌控,除去奴婢制度、擅自斩杀的威严,降低赋税,减少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减少民力消耗"。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在人性论上,董仲舒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主张性三品说.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他着重教化,并提出“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受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董仲舒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主流地位。“大一统”思想的确立,为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经过历代传承,逐渐成为得到广泛共识的民族主导思想,对维护统一具有重要作用。后世学者都盛赞司马迁在《史记》中体现的大一统的思想,高度评价“司马迁无歧视边疆少数民族之心,却有同为一家之情。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大一统”精神发挥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积极作用。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民族大一统精神,能鼓舞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国家。正是这种大一统思想的确立,使中华民族在以后的2000多年历史上,虽遭千灾万劫,却依然成为统一的大国,所有中华民族的成员,都以维护统一为荣,将分裂国家视为大逆不道。正如著名历史学家任继愈所指出:“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二千年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思想统一于儒学,抑制了百家争鸣和科学精神的探索,加剧了专制制度。限制了思想自由,导致封建社会的思想禁锢。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董仲舒思想的意义

董仲舒继承先秦以来原始学术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王权天授"和"天人感应"之说,在改造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的天下一统的系统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人们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统一规律进行解释的精神追求,标志着我国学术思由纷杂走向统一的完成,为儒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董仲舒的学说虽使儒学进一步系统化和理性化,但由于其学术渊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中多灵异灾变,阴阳消息之说,因而董仲舒的学说在兴盛不久,即产出谶讳灾异之学这一儒学怪胎.东汉时,此风更炽,甚至为道教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董仲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密切。他的思想在封建社会曾经起到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不可否认他的思想在历史上也有消极的方面,应抛弃。但我们可换个角度看到它的合理性,略加改造,使其在现代社会"化腐朽为神奇",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为现代的社会和经济服务,为今天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服务。

另外,董仲舒这一封闭而严密的儒学体系,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阴阳消息,三统循环,犹如一只永恒的怪圈,使我们形成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盲目自信的民族性格,更为消极的是,它还使我们产生出听天由命,不思进取,排斥创新的民族劣根性。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庄子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孟子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孔子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