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时间及意义

2016/12/11 06:34:55文/网编2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时间及意义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时间,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时间:1899年秋—1901年9月7日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在山东活动猖獗,导致与民众对立严重。

2.特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3.作用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②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义和团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白莲教说,这一看法的代表是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义和团起源于白莲教。

大刀会说,大刀会是清代华北由贫苦农民为主的一个团体,成员演练“金钟罩”,认为可以刀枪不入,也被认为是义和团的起源之一。

乡团说,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起源于民间的乡团组织。

拳会说,在清代有许多传播武术的民间团体,如义和拳、梅花拳等,特别是义和拳在长期发展中蒙上了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被认为是义和团的前身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的导火索

①治外法权凌驾中国法律

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在治外法权之下,不单教会的西方神职人员不受清政府管辖,一般中国信徒也常获教会庇护。地方上,基督教教会每每因为文化、风俗差异等等各种原因,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部分不良教民欺压当地民众,而地方政府却往往因为惧于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欲与洋人作对而未能持公处理,造成教案。

②仇外心态

清末华北地方经济破产,传统社会纲纪解体;在转变的时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会社纷起。总之,教会、教众和洋人、洋货,成为了仇视的对象。

③谣言

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如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等等,而一般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从而人人自危,对西方人及中国教友恨之入骨。

④守旧势力煽动

教会除了传教之外也兴医办学、提倡破除陋习(如缠足纳妾)、传播新思想(如宪政、民主),与维新运动一样不可避免会引起守旧势力的仇恨。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主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盲目的排外。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迷梦。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推荐阅读: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公有制经济内容有哪些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世界最低的盆地在哪
2017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什么是区时,区时怎么计算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怎么拿高分 高考地理高分秘诀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 高考地理计算公式
湖南湖北以什么湖为界 湖南湖北以什么为分界线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南水北调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 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