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主要院系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医学基础部,初建于1959年1月,1998年9月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截至200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教研科和学生办3个行政科室;有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电子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医疗仪器与临床工程等14个教研室,设有基础医学中心实验室、实验生理科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室和物理学实验室7个实验室(中心)。
截至200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有1个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基础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病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基础医学中心实验室。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发疾病研究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截至200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有教师143人,实验技术人员3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2人,122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30多人次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八桂学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青年五四奖章、广西医科大学教师名师、广西医科大学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截至200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广西医科大学各学制、各专业、各层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及管理的重要基地,开设了35门课程,每年承担4万学时的教学任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医学美容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2个高职专业,还负责七年制临床医学1—5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生理科学实验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重点课程7 门,校级精品课程12 门。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主持各级教学改革课题84项;发表教学论文142篇;主编、参编规划教材26部,主编教材获省级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部、二等奖3部奖、三等奖2部。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比赛一、二等奖各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共14项。
截至2009年11月,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4项,厅局级科研课题36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5篇,其中SCI收录20篇。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先后和德国、美国、英国、丹麦、奥地利、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
·公共卫生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名广西医学院卫生系,建于1976年,1998年更名公共卫生学院,目前是广西培养公共卫生人才集专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于一体的唯一基地。
学院在职职工7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硕士学位36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86%。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2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硕士生导师23人,博士生导师13人。现有本科专业在校生527人,专科专业10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8人,在研博士后2人。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三个本科专业,社区康复一个高职专科专业。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医学信息管理等10个教研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二级学科共7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今年还获得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予权。预防医学专业是广西优质专业,2007年和2008年连续获得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和“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广西70多所高校在专业层面上唯一获得两项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教改工程”项目的专业。近两年学院还先后获得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预防医学优秀教学团队等称号,“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卫生统计学” 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广西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30多年来学院共培养本科生1500多人,硕士生200多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广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的骨干力量。学院长期以来围绕广西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重大传染病防治、地方高发恶性肿瘤防治、环境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与意外伤害防治、管理流行病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为广西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来,获得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6项,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12项,省级项目45项,各种课题总经费1928.2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SCI收录23篇,国家专利2项。参编、主编教材 30部。2007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获广西区重点学科。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校领导具体指导、协调下,学院获得了两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填补了广西从未获得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空白。学院还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中心实验室2004年获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007年获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挂靠公共卫生学院,已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在校党委指示下学院已提出了成立广西医科大学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的初步构想。学院还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全国考证的培训基地。2009年学院先后获得广西医科大学迎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集体二等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被授集体“二等功”等荣誉。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近几年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学院将紧紧抓住新医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建设等这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进取,创新工作,使学院的整体实力达到国内同类学院的一流水平,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广西医科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6] 。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1999年3月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在广西医科大学附设护士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的,亦为广西首家护理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士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校)1998年开始招收高职护理学专业学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2007年开始招收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有护理学专业硕士、本科、高职和中职四个学历教育层次,是广西第一所能够培养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高职护理学专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中职护理学专业是广西示范性专业。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基地完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作为临床教学、实习基地,拥有先进、完善的教学及临床实践设施;此外在广西区内外还拥有33个实习基地。护理技能培训中心是隶属广西医科大学管理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能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需要,也可为临床护士、护理教师等人员的专业继续教育培训提供条件。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广西培训医院护理骨干基地,是广西专业护士认证培训基地,是广西卫生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7]
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截至201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教职工27人,其中23名教师,3名实验技术师,1名技术工人。教师队伍中有高级职称7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5人。任课教师中有14人具研究生以上学历。此外,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还常年聘有4-5名外籍教师担任各个层次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课程。
截至201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每年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专科生和新高职和教师全英、双语师资培训等多层次教学工作,平均年授课量多达15000多个学时。
截至201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12间,672个座位。其中12套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广西高校中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语言实验室。此外,大外部还装备有4套英语调频广播设备,1套广播录音设备,29台计算机以及其他辅助办公设备。1998年外语电教实验室顺利通过广西高校系统的实验室评估;2002年通过了教育部全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成绩良好;2003年通过了广西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工作评估,成绩优秀。
截至2011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全区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广西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共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各种论文近百篇,出版各种书籍、教材共50多本/套。其中,《广西涉外法规规章政策汇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的翻译、编写项目,2005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由2005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希望英语》教材成为教育部推荐教材,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8]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广西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基地。
截至200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管理学院由11个教研室、2个研究中心和1个技能培训基地组成,主要包括:社会工作教研室、经济学与社会医疗保障教研室、人文医学教研室、大学语文与文秘教研室、中国政治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艺术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医学研究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其中“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广西)基地”是经中国医师协会批准,由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师协会联合承办的培训机构,旨在提高医师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规范医师职业道德与伦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具有医师人文执业技能培训资格的机构。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依托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招收卫生经济管理、生命伦理与卫生政策、医学伦理与卫生法规、人文医学与卫生政策、人文医学与医患沟通、医院管理与卫生事业管理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截至200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设有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2个本科专业。
截至200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共主持了30余项省厅级科研课题,主编教材两部,参编教材10部,发表了150篇论文。在教学科研方面主要取得如下成果:王前强副院长撰写的两篇独著论文、一篇合著研究报告分别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李小萍老师参编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2005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蔡建章主编,李小萍,秦桂秀副主编的《医学伦理学》,获广西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陈飞副院长撰写的论文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医学伦理学”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王萍老师的“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参加全国网络课程比赛获得三等奖。
@xuefen.com.cn 2013-2022 苏ICP备2022025589号-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