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一
教师的课堂语言,其作用就是引领幼儿,如果能使幼儿的思维有深度,便是有用的语言,如果没有这个作用,那无论多么深奥的,多么华丽的语言都只是说说而已。于是,我想到了“平实”一词,平实的语言,平实的课,并不是就一定不好。教师语言作用几何?作用很大――引领幼儿,鼓励幼儿,评价幼儿就是没有炫耀,更不能有卖弄之嫌。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努力改进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而富有说服力,作用于幼儿,作用于集体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简洁有用的语言定不会埋没了它们!
梁,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对教师语言就颇为重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语文教师是更直接地同语言打交道的,因此,对其语言的要求也应更严格。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仔细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组织健康活动《牙齿上的洞洞》,当幼儿讨论牙齿为什么有洞洞时,有位小朋友说:“我牙齿上也有洞洞”,当时小朋友们哄堂大笑。我马上说:“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们吗?”这样不仅暗示他不能插话,也能让其他幼儿安静下来听这位小朋友说说原因。这种语言是活动中随机说的,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积极地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激情是语言的魅力,对缺少激情的语言集体教学,幼儿缺乏兴趣,活动实效不高。我们说,语言是交流的最好沟通方式;是要呵护幼儿心底最真的东西;是要为幼儿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高效的集体活动就成了一句空话。要想提高活动实效。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幼儿所想,和幼儿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幼儿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
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幼儿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指正。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不愿意听老师话的幼儿,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幼儿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幼儿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人的体态是人类的无声语言,负载着大量的信息,是人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重要补充。出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身体的相关器官的作用,通过适度的动作、姿势、体态、造型等,配合自己的有声语言,达到一种更加完美的境界。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不过,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少而精,要自然朴素,不可生搬硬套。身为教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应自然而然。否则将陷入画蛇添足的尴尬局面。张弛有度,相得益彰。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二
幼儿园教育语言目标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具体方向,是幼儿语言发展应达到的水平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组织教育活动,把握着整个活动和幼儿发展的方向,标逐渐转化为幼儿的行为和能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促进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1、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通过让孩子与社会的接触、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索,让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孩子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亲切,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你要耐心地指导、帮助,和幼儿用商量的的语气对话,让他把自己的观点都“说”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3、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观察”使幼儿大开眼界,促进幼儿语言的积累。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对语言表达中意义层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言表达中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看图讲述是以图画的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这个画面材料,用独白的语言来表达。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三
教学目标是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语言教学活动的运作,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保证语言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一)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二)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三)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3.培养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方式表达的能力。
(四)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目标主要有: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五)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体现语言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
例:某幼儿园教师设计的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优美意境和问答式的结构特点;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区别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读法;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另一教师设计的小班诗歌欣赏《小草的风筝》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小草放风筝的童趣和奇妙。 2.在倾听活动中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3.在游戏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和妙。两个活动都是诗歌教学活动,两个活动的目标定位,都能较好地体现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把文本这个载体运用得很好。再看她们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把握,活动一:所对应的是大班幼儿,教学中的文学性体现更强一点。在感受基础上,有重点的朗诵要求、仿编要求,比较大的容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活动二:所对应的是小班孩子,教师考虑到这首诗歌很优美、很童趣,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诗歌教学确定为欣赏。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动静交替的组织方式,通过动一动、演一演为理解感受诗歌语言服务,通过动作表现的形式,来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趣味性。以上两个语言领域的活动目标,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学科特点,对幼儿有适度的挑战。 (3)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
教学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从表述的方式上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通常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指向教学过程后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常以“学习……”,“知道……”,“理解……”,“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活动目标也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也不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笔者认为前后必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为宜。如:中班语言《娃娃》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2.启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的“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讲述。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一)制订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一)、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1、教育目标: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
举例:“使幼儿…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
2、学习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 …”“学会… …”“懂得… …”
(二)目标的制定:
第一,目标的确立要在过程前完成。目标决定着过程,影响着过程。教师要明确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要本末,先有活动,再写目标)
第二,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如案例:“(谈话活动)美丽的平谷城”从认知方面,老师提出目标是学习用完整的句子连贯叙述平谷的自然风景和城市建设,会用“有……有……”句式,从能力方面提出目标是学会基本的谈话规则,知道在不同场合会用不同音量和不同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从情感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是通过谈话,增进对平谷的的了解,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意、技能三个领域◆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第三,目标主语要,表述前后要一致。可以是“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或是“评价目标”。但最好是以
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相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举例:语言活动
①看懂图片大意,能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图片,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②能用连贯的语言,简单讲述图片内容。 ③学习使用新词:×× 、××。
第四,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素:(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性动词,如“说出”、“比较”、“指认”等
完成行为的有关条件,如用语言表达、还是用绘画、泥塑等方式表达
★行为表现标准,即对学习结果的叙述(一般用“能够…”“会…”等表述学习的结果,而不用“学习…”)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一个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反映了该教师对知识的分析解构能力,还反映了其教学经验、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功能的理解是否准确等综合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汲取《纲要》理念,遵循“统一+自主”的原则,从认知、技能、情感多维度架构教学目标,进而探寻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使教学活动目标真正能落实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幼儿教育整体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四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通过对《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的理解,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倾听方面: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表述方面: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文学作品欣赏方面: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早期阅读方面: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内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一)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二)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讲述活动(看图讲述、动画片讲述)、听说活动(语言游戏、谈话活动)、文学活动(故事、诗歌、散文)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三)渗透性语言教育: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途径:通过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下面针对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语言课),谈谈如何设计与组织。
要组织好语言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方案。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要选择能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要选择考虑与内容相适应的活动方式等。因此,可以说,教师设计语言教育活动,就是将一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方案的过程,也是对幼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它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设计原则
(1)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
设计任何一组或一个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注重幼儿的语言经验。只有以儿童语言经验为出发点,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设计的活动对儿童语言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考虑教育对象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已经获得的经验。如果不掌握本班幼儿已有的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就可能成为无的放矢的活动。如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情境谈话“做客”,教师就需要观察了解这个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是否已掌握了一般做客时所用的礼貌语言等。
2、考虑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再为幼儿提供一些什么新的经验,这些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应当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如当幼儿参与情境谈话“做客”这个活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客”的交往方式和语言运用方式,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新的语言学习经验内容对参与活动的幼儿来说,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果实,有一定的挑战意味。当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时,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将这部分的经验内容再次吸收转化为已经获得的经验。
(2)教师与幼儿互相作用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主动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实际上,这也是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具体化问题。当然,幼儿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会根据具体活动内容、活动要求而发生变化。当需要的时候,教师在活动中参与主导作用发挥得多一些;不需要时,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少一些。如何才能做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发生适度的影响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一个幼儿(包括个别幼儿的特点在内)的发展水平。由此,教师决定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组织成份的多少。
2、找出语言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的技能、新的语言要求。由此,教师策划自己参与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3)活动内容与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各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式相适应的问题。
1、根据具体的内容决定采取适当的活动方式。如学习童话《金色的房子》,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来帮助4~5岁幼儿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品角色的情感心理。若是一首短小的儿歌或学习某个讲述内容,就不能用表演方式进行了。
2、根据教育对象选择活动方式。如有的故事内容很适宜进行表演,但表演对参加活动的某个年龄班幼儿有较大难度,这时教师应考虑改用其他活动方式来进行。
(4)不同领域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如活动中除了有语言,还可能有音乐、美术、动作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并存。
作为语言活动的设计,应坚持从语言角度来设计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活动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应从语言角度进行思考,为幼儿提供适宜其语言发展需要的学习机会。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其他领域活动因素的参与(如什么时候要辅之以音乐或美术的活动手段),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而定,要从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来定。
3、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从语言角度出发,经过其他方式、符号的共同参与,最后仍应回到语言上。既不要简单盲目地把活动搞成语言、音乐、美术等的大拼盘,也不要忘记落实到语言教育的根本点上,不能喧宾夺主。
(5)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设计语言活动时,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使设计的活动既面向全体儿童,又重视个别差异。
面向全体幼儿,是指教师要了解全体参加活动儿童的需求,教师要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把握活动设计的尺度,使活动设计能照顾到面。如组织谈话活动,教师应注意本班幼儿已有的谈话经验和他们可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他们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水平。如让本班幼儿谈论去商店买东西,将主题定在“买玩具”、“买食品”上,就比较适合孩子的普遍需要,也能较好地引发儿童的兴趣和运用他们自身的经验。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个别幼儿的差异。教师对那些有可能超越一般活动要求或有可能在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都要予以帮助,既要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发挥他的能力的机会,又要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或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幼儿提供补偿的机会。
(二)具体要求:
1、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近几年来,新编《福建省幼儿园教师用书》,为基层教师提供了选择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领域和主题活动内容,对我们县级幼儿园开展课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教材内容顺手拈来,对活动目标和活动建议全盘照搬,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如何根据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分析、处理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师用书》用好用活?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讨的问题。
要想组织好一堂语言课,首先要备好课,而备课首先就是备教材,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进行上课前所必须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当我们拿到一个语言教材时,首先要想的是“应该教给幼儿什么”,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次教材中对幼儿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重点);教材中幼儿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在哪里?(即教学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写意图,挖掘内在价值,掌握教材特点,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还应结合课程标准,备幼儿、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只有做到这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呢?
(1)深刻理解教材
深刻理解语言教材是指对幼儿语言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教育价值、语言美感等的理解。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前,教师必须自己先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如《鸟窝里的树》是一则充满爱意的童话故事。树的种子落在一个充满爱意的鸟窝里,鸟窝里不仅平安地孵出了小鸟,小树苗也在鸟窝旁茁壮成长。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每一生命都如此宝贵,都值得珍惜。教师在理解了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抓住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小动物有什么反映?有什么办法既保护鸟窝,又保护小树苗?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体现了作品所表达的内涵。那就是对生命的爱和尊重。从后来鸟窝发生的变化和小树苗发生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动物与植物间和谐相处的画面,更让我们体会到爱的一种回报。有了这一层理解,教师在教授时就会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理解语言教材需要教师紧紧抓住教材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来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述活动、文学活动、早期阅读等,即使是文学活动又有不同的体裁,有故事、诗歌、散文等形式。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文体特点,教学的重点也不同。如看图讲述――重点是以图引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图片,从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描述,注重描述中用词的准确和多样以及展开适当的创造性讲述。最后由每张图的内容讲述组成一个故事。
新授故事――重点是通过整体感知故事,倾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参与学习故事中的重点对话、或重点段落,了解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特点,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对制定目标常常感到棘手,以至于教学法不能灵活运用;还有的教师不论什么教材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处理。如:小班故事《粉红鸭》主要是要让孩子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情感,克服自身的害羞心理。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却把重点定在故事的学习上(注重知识和技能培养),把目标定为让幼儿知道故事题目和角色,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却不注重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因此,在语言活动中,特别是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对音、词、句、段、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要以一颗童心去感受作品独具的美学特质,把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作为培养重点。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以自身对文学美的理解去感染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2)分析、处理教材。
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的复述和理解。而《新纲要》倡导幼儿语言教育要重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根据这样的方向,幼儿语言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幼儿教师处理语言教材的能力,使幼儿在熏陶中学会如何去感悟作品。
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做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如当我们面对一篇意境优美、词汇丰富、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时,需要我们当回裁缝,斟酌取舍,裁剪掉多余部分,选择最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最能发挥自身教育优势的内容来实施教学,因为只有舍弃(忽略)了次要的那一部分,才能使应该在本篇中着重学习、感受的这一部分凸现出来。如:省编教材大班上期的《秋天的雨》,是一篇意境优美、篇幅较长的散文,它赋予秋天的雨以生命,把它比喻成一把钥匙,以此来描述它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但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却让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束手无策。因为它既描述了秋天五彩的颜色,又提到了各种香味和声音,既要让幼儿用眼睛去发现秋天的美,又要让幼儿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还要理解什么叫比喻…短短一节课,教师往往是手忙脚乱,幼儿也常常是应接不暇,犹如云里雾里,虽然欣赏了好几遍,但脑海中似乎只留下了“秋天的雨”。面对如此尴尬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事先必须学会“裁”如同一位裁缝师用一块布料做成衣服,必须先裁剪掉多余的部分,使之适合特定的身材。或重点让幼儿欣赏秋雨带给自然界的五颜六色,或注重引导幼儿聆听秋雨带给小动物过冬的消息…而其余部分可在幼儿充分理解、感受之后,在延伸活动中逐渐渗透学习。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的图画书页数较多,因此教师要有重点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如《鸟窝里的树》这个内容,图画书共33页,在第一次活动时,如果教师要完整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重点肯定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可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自主浏览一遍图画书(泛读),使幼儿了解基本内容。然后,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重点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会发生什么事?小动物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鸟先生、鸟太太同意吗?为什么?最后小动物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既保护了鸟窝又保护了小树苗?鸟窝和小树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有重点地帮助幼儿分析、把握图画书的内涵,提高了集体阅读活动的质量(精读)。
对教材的处理,还体现在对教材的适当修改和补充。如针对故事中人物多、对话多幼儿难以记忆的情况,教师可以对故事角色和对话进行修改,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如散文诗《找家》。
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甜甜拿起蓝色画笔,刷刷刷,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奇奇问:“你能给石榴找家吗?”甜甜拿起黄色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呜呜――”谁在哭?噢,布娃娃没有家。咦!我们的家呢?甜甜拿起五彩笔,刷刷刷,嚓嚓嚓,哗哗哗,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在教授这首诗歌前,教师通过反复的吟诵后,发现它有两点不足:
一是人物角色较多,除了主人公甜甜外,还有宁宁、洋洋、奇奇;
二是画笔的象声词变化频繁,有“唰唰唰、嚓嚓嚓、哗哗哗”。虽然角色多,象声词变化频繁,可以使散文诗更丰富,更富于变化,但同时也会造成幼儿记忆障碍,给熟练朗诵带来干扰。通过分析,教师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并不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或是学习象声词,而是让幼儿理解大海和小鱼、森林和小鸟、秋天与石榴、玩具橱与布娃娃、中国与小朋友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教师对诗歌进行了微小的改动
一是将宁宁、洋洋、奇奇三个不同的角色转变成“奇奇”一人,这样散文中的一问一答就在奇奇和甜甜两人间展开。
二是把散文中的象声词都变成“唰唰唰”,并配上动作辅助教学。幼儿朗诵起来就顺口多了。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于课前认真地钻研教材,倾听文本,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得益于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知识点和能力要点的落实到位。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问题设计精妙,课堂引领得法,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课堂教学密度合理,也都得益于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有效。
2、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订得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影响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教育活动目标可分为终期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三个层次。其中,活动目标(即具体的每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处于最具体的层次,也是最贴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它是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师要重视活动目标的制定,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目标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应幼儿的需求、兴趣与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
其二是目标的制定应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也就是要落实到幼儿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要与终期目标、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而终期目标和阶段目标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幼儿身上。因此,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注意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幼儿能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如要幼儿掌握多少词汇、句式,以及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情境上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式。
(2)情感态度的学习,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如形成幼儿耐心而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产生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和图片内容的兴趣,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
(3)能力的学习,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能根据不同的听者和不同的情境,恰当地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听懂别人所表达的意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五
20xx年4月14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巧家县教育局牵头,新华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在新华小学举行。这次活动,来自巧家县语文、数学名师工作室
教师们从容不迫、行云流水、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交流气氛,我真是受益匪浅。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李明芳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让学生动手去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上台展示,总结归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的快乐,动手的成就感。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我们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以“趣”带“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索然无味,让课堂气氛不活跃,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动手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关键。
3.教学过程中,大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六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纲领,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为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语言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正确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一次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够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预期成果。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着现实问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结合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析了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方法。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不对应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或者通过活动根本就不能实现预先设置的目标。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
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向导,是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和途径的依据。这里所谓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指的是具体语言教育的活动内容不能成为实现该活动目标的载体,即忽略了活动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目标设置为“发展幼儿完整、条理讲述的能力”,而活动内容却是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这显然与活动目标相背离。 (2)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不一致。
这是指教师设计的目标过大过泛,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或者是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通过活动根本不能实现所设计的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目标没有实现统领活动过程的作用,活动过程没有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例如,活动目标是“体验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激发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要求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出发点确实很好,而且选择了一首儿歌《摇到外婆桥》,内容也与目标相呼应。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幼儿一遍遍倾听这首儿歌,然后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跟着儿歌哄小宝宝睡觉,重复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环节设置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活动目标描述不合理
(1)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难以体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和态度领域、能力和技能领域三方面内容。但是在一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班讲述活动“家乡的建筑就是美”时拟定了以下两条活动目标:
①感受家乡建筑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②能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家乡建筑的特色。”显然,这样的目标设置缺少认知领域的目标。我们要求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尽量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如果确实某一领域的目标在活动中无法体现或者是幼儿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可以在目标中不予体现。但是,在上述活动中完全可以提出认知方面的目标,如“知道家乡著名建筑的名称,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2)活动目标的指向较笼统,无法进行评价与检测。设计活动目标的原则之一是可检测性。目标的可检测性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后即时进行活动效果的评价,并成为其继续组织语言活动的依据。如果目标不可检测和评价,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目标,太抽象,太笼统,无法操作也无法检测,那么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无从了解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也无法评价活动是否科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3)活动目标的叙述不科学。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也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描述目标,而不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描述活动目标。所谓教育目标就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而发展目标则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如中班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的活动目标是:
①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学会描述。
②萌发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
③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幼儿自身的努力,并不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从语言表述上就要端正态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预设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语言知识、情感以及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仍以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为例,可以将目标设计为:
①通过活动,记住并学会描述主要情节。
②萌发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
③逐渐形成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分类结构。从纵向的层次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从横向的分类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阅读、欣赏四大块面来体现的,而每一块面又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
以倾听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中明确要求“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结合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可以从认知、情感和态度、能力和技能三个维度对倾听总目标进行分解。即: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和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和态度目标――乐意听,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力地听;能力和技能目标――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教师只有熟悉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并对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活动目标。
在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关注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订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取向,语言不仅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些原则都应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加以体现。
2.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订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教师设计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3.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不同类型
幼儿语言教育中五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自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有所侧重的。譬如,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是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通过接触文学语言,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讲述活动则偏重于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掌握对语言交流情绪度的调节能力等。
幼儿园语言教学心得感悟篇七
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培训,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爱好听你的课。
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习起来有兴趣,不但要教师选材好,预备充分,使用教具公道。第三点,教师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注重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语言活动课:
中班语言《捉迷藏》执教任:杨老师琼台师范附属幼儿园,这堂课是选用中班教参上册的语言活动,教师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答。
散文诗《捉迷藏》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黑夜、太阳、颜色等比拟成一群可爱的娃娃在玩游戏,将天黑说成“黑夜用长长的手帕”蒙上太阳的眼睛,天亮说成解开手帕,想想丰富奇特,亲切有趣。
全诗通过朴实、浅显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一副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图,揭示了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及阳光照射和各种色彩之间的关系。“蒙”、“躲”、“挤”、“解”等词的运用准确、形象,具有儿童情趣。
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核心理念:
1、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
2、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往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与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多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