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精选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4-21 16:52:53
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21-04-21 16:52:53     小编:SJY

李大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先辈,他在五四时期为国家奉献出了无数的力量和智慧,追求理想的至高境界,觉醒无数中国的青少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关于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一

重读李大钊之 《青春》,为我国早期共产主义志士追求之弘远,感情之炽烈,境界之崇高,学问、思想、直到词汇之丰富而拍案叫绝,而热泪盈眶。今天仍然崇拜这样的人啊! 一百零一年前,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起青春的大旗,颂少年之中国,歌青春之伟力,办“新青年”之杂志,为古老中国再造重生,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风雨如晦、摇摇欲坠的中国了,同样我们也期待着当初少年精神、青春精神的回归、重现与发展、完美。

李大钊说:“嗟吾青年可爱之学子……念子之任重而道元也,子之内美而修能也……为尽瘁于子之高尚之理想,圣神之使命,远大之事业,艰巨之责任……乃不枉于遥遥百千万劫中……与此多情多爱之青春,相邂逅于无尽青春中……”

李大钊此文从自然界的春天讲到了人的生命的青春,并且把青春解释阐发为理想、使命、事业、责任;这也是天人合一观念之时代化、革命化、神圣化。难道它不让今天的老中青年为之精神一振吗?

“……日新、日 日新、又日新之谓也……故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 自我之青春……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也…… 吾人于此,宜如宗教信士之信仰上帝者信人类有无尽之青春……虽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奋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于无尽青春之域,而奏起死回生之功也。”

再向前迈一步,联系 《尚书》 上讲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英雄志士、智者勇者讲的生死骨肉、回天再造,慷慨悲壮、拔山盖世,振聋发聩。这是人生观,这是如同宗教般的终极信仰,这是生命的意义与分量。而且,这种精神与气魄的青春性不再受生理年龄局限,耄耋之年可以返于青春,起死回生! 个人如此,几千年的国家民族何尝不是这样! 老而弥少,长而弥坚,成熟而弥更新,淡定而弥开拓!

这里,有中华自古以来的青春精神、少年意气、志士热血、仁人衷心;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自诩;也有梁启超引用的西谚“世有三岁之翁,亦有百岁之童”之哲理。李大钊那样的革命者,从一开始就是既弘扬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先进思想,进行着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代精英。

“……白首中华者,青春中华本以胚孕之实也。青春中华者,白首中华托以再生之华也……宇宙有无尽之青春,斯宇宙有不落之华……青年乎,勿徒发愿,愿春常在华常好也,愿华常得青春,青春常在于华也。宜有即华不得青春,青春不在于华,亦必奋其回春再造之努力,使废落者复为开敷,开敷者终不废落,使华不能不得青春,青春不能不在于华之决心也……”

李大钊讲了青春与白首的辩证关系。此文原载于1916年9月1日 《新青年》2卷1号。当时一些悲观主义者与觊觎我中华民族的域外虎狼,鼓吹中华“老大帝国”说,暗示此帝国已濒于垂暮衰年、百病缠身。而李大钊告诉人们,所谓老大也是打从当年的青春风华发展变化而成,而且老大了仍然有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光明前景,关键在于国人有什么精神状态,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什么信仰追求,什么实践奉献。文中说,耄耋可逆生长为青春,华彩春花,不但可以在自然界之青春即春季开放 (文中曰“开敷”),也可以在兹后重放、续放、新放,还可以变“废落”为长放不衰。他既承认开放与废落都是宇宙、人类、国族、自我的题中之义,又强调责任担当,青春常在。诚哉大钊,伟哉大钊!

……艰虞万难之境,横于吾前……堂堂七尺之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惟有昂头阔步,独往独来……更胡为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哉……今人之赴利禄之途也,如蚁之就膻,蛾之投火……耶经有云:“富人之欲入天国,犹之骆驼欲潜身于针孔”……青年之自觉……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一在脱绝浮世虚伪之机械生活,以特立独行之我,立于行健不息之大机轴。袓(jie) 裼裸裎,去来无罫,全其优美高尚之天……此固人生唯一之蕲(祈) 向,青年唯一之责任也矣。拉凯尔曰:“长保青春,为人生无上之幸福”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德国史家孟孙氏,吾愿吾亲爱之青年,擎此夜光之杯,举人生之醍醐浆液,一饮而干也。人能如是,方为不役于物,物莫之伤。……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

李大钊就是这样的学贯中西,文通今古。他的理念打通了哲学、史学、科学;他的主张整合了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文化观;他的人格完美了革命家、思想家、义士、学人;他的文章古色古香、经典纯朴、至诚至善、如火如荼。他是先锋猛士,代表了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国家危难,召唤出一大批诗家学者成为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而和平小康的幸福,对利禄之徒也会成为低俗丧志的温床。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当然会为后来的革命胜利与国家建设发展而欣慰,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而庆幸,同时,也会为种种新挑战新考验尤其是精神面貌的不如人意而充满期待与忧思。面对李大钊的青春论青春义青春血青春旗帜,在这个给了中国更多机会的时代,面对新的使命,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怎样行动呢?

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二

你如一颗启明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你的陨落,万人悲痛。你似一团热焰,燃烧在冰冷的寒冬之中,你的熄灭,人民愤怒。你的事迹永远都在流传,那最后一声“天”的哀痛,又有谁懂?也许,我懂。

在落满灰尘的图书馆里,我找到了你。轻轻拍去覆满飞尘的封面,“李大钊传”四个字映入眼里。我想,我找到了你。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奶奶讲你的故事,在年幼懵懂之中,就对你产生了印象——你是一个好人,你是一个英雄。随着时间的一去不返,我入了学,学习了历史,才真正开始了解你,了解你的事迹,了解你的为人,更了解到你身上那种凛然正气。

轻轻打开书,在字里行间中,去寻找更多关于你的事:你出生在不断濒临崩溃的晚清;你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你的成绩很出色,你的文学水平也很好,你十分推崇马克思主义,你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

这些都是你的历史,你的时间都倾注在革命的斗争中。我笑了,年少的你就有如此远见,也真是应了那句“英雄出少年”呢。

你和鲁迅先生有着同样的东渡经历,也许在改革中的日本,你们共同发现了中国清代社会的腐朽与封建。你不断学习西方知识,贪婪地吸取着西方国家的发展与变革经验,也许在那时,你就立下了建立新社会的愿望吧!随着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加深,你越来越迫切地渴望那个美好崭新的社会,那里将没有压迫,没有斗争,充满着自由与和平,每一个人,都能互助互爱,拥有美好的情操。你开始了革命,可当时你的力量那么微小,怎能与那个庞大的政府所抗衡。于是你被学校除了名,而你竟一点也不后悔,你一直都认为,个人的学业与民族的命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就当你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时,帝国主义军阀的魔爪伸向了你,你的行为早就惹恼了他们,他们早就把你视为眼中钉,只是,这一切来得太快太快,你的未来版图还没有来得及勾上朱砂……

你被捕了。我不知道你在人生的最后三天是如何过的,在那非人的监狱,弥漫着血腥、腐臭与肮脏,书中没有写,作者不愿多描述,或者,作者也不愿意描述那样悲惨的景象。只有那一句话,你被钉了竹签子。钉竹签子?我讶然了,那十指连心的疼痛怎可以用肉体之躯去承受?我唯一可知的,就是那很疼,很疼。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忍受的,可你却一句话也没说。时间流走了,三天过去,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在你的不屈与凛然中愤怒了,他们决定毁掉你,他们要用残酷的绞刑,毁掉这个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的你。

4月28日,春暖花开。四月,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可惜,它早就不是了,它早就被抹上了血腥与腐臭,即使花开了,又有什么美好?那些花,是长在腥红的土地里,谄媚俗艳的盛开。那原本怡人的香气,也令人们心生厌恶。

你带着枷锁,走向了生命的终结。绞刑台下,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眸中,是悲哀。绞刑台上,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是高兴。你,走了。

默默合上书,我悲叹,你是中国的悲剧,一个时代的遗憾。你为了这一切,付出了这么多,你所渴求的,不过是美好的未来,孩子们的笑脸如花,中国的崛起,可惜,这一天,你没有等到。

我站起,又拍了拍书上的尘埃,比起那些现代人所推崇的歌星,影星,你,被人们忘记了,忘记的太久太久。我咧起一丝苦笑,将书放回原位,翻身走出了年久的图书馆。“我不会忘记你的,你为了现在付出得太多。”我想。

出了图书馆,天已经黑了。华灯初上,一切如花似锦。

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三

4月28日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的纪念日。九十多年前,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一批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盛世如你所愿”是我们对先烈最好的告慰。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他在38岁那年,为信仰慷慨赴难。一百多年前,在黑暗的时刻,李大钊坚信属于中国的青春即将来临。在《青春》一文中,他寄语中国青年:“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值得告慰的是,近百年之后,在李大钊当年执教的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大钊先生。李大钊当年播撒下的种子,正在青春中华的大地上和中国青年的心里生长、开花、结果。

清明节前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正在排演一部名为《大钊先生》的音乐剧。这部剧将在今年4月28日李大钊先生英勇就义91周年那天正式公演。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是李大钊先生在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二期的《青春》一文节选。

“他的《青春》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来自艺术学院的周映辰教授评论道,“那种对年轻人的寄望,充满热血的、充满激励的气质,是跨越时空的。他是在以自己的生命为底色来解释他对青春、对信仰的理解,然后壮烈地牺牲。”

“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是李大钊青春的誓言,也是他一生的实践。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留学日本的李大钊宁可牺牲学业,也要致电全体国民唤醒反抗的斗争。为了防止思想上的滑坡与倒退,正在被军阀追捕通缉的李大钊依然要公开发文,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并声明:“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

李大钊的孙子李宏塔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大钊先生对早期共产党的热切支持:“在咱们党建党初期,(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经费怎么办,我爷爷当场就宣布,拿出他的大学教授的薪金的三分之二,实际上就是八十块大洋,那时候他的工资就是一百二十块大洋,用于革命事业。而且他还经常资助一些困难学生,所以我奶奶常常就为家里生活揭不开锅而着急。蔡元培校长亲自交代给会计那边,说以后给李大钊教授发工资的时候,先拿出一块来,直接交给赵纫兰,交给我奶奶,以使他家里不再出现这样的困境。”

李大钊生前在北大工作过十年,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和教授。在这里他参与领导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写下大量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组织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之一。大批怀抱救国理想的知识青年在李大钊的号召下来到工厂、矿山和广大的北方农村,与工农相结合,开展反侵略、反压迫运动,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2天后,一同被捕的二十几位青年与他们的大钊先生一起慷慨就义。北大教育系的青年学生张挹兰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牺牲那天,我祖父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然后张挹兰是最后一个走上绞刑架的,”李大钊的孙子李亚中先生回忆道,“当时敌人在最后还对她进行过劝降,张挹兰就说:‘能和李大钊先生一起去殉我们的事业,是我无尚的光荣。’也昂首走上绞刑架了。”

在人生的绝笔《狱中自述》一文中,李大钊曾表示:“倘因此重获罪戾……当负其全则。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对于个人的牺牲他无所畏惧,唯独舍不得这些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青年。李大钊尊重青年、信任青年、珍惜青年,认为再造中华的关键就在于青年。而北大的青年们也深深地崇敬、理解他们的大钊先生。

对此,北京大学法学院14级本科生欧阳妤璐有自己的看法:“可能李大钊先生所指的青春不仅局限于某一个时间段吧,不是说比方说18岁就是正当青春,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英勇的、无畏的、敢想敢做的、以民族国家为己任的、拼搏奋斗的精神。”

91年过去了,中华大地正焕发出蓬勃青春。而以民族和国家为己任,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融入到铸就“中国梦”的共同奋斗过程中,从献身科研到献身军旅,从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助学西部贫困地区、播撒北大精神火种的青年支教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北大青年的自觉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的14级本科生唐青在读大三那年,实现了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成为雷锋团的一名士兵。当被问及为什么会有当兵的心愿时,唐青回答道:“就是对军营的一种向往和对军人的一种崇拜吧。我觉得(军人)是国之栋梁,是咱们国家发生危险的时候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要撤退的时候走在最后面的那个人,我觉得这种人是最帅最帅的,是民族的脊梁。”入伍不到一年,唐青就被发展为预备党员。在部队两年间,他先后被连队评为“优秀义务兵”,被北部战区陆军评为“百名强军先锋人物”,记集团军三等功一次。退伍回北大后,唐青又继续在校园播撒士兵精神和雷锋精神。

与唐青的军营梦相比,在考上研究生以后,先去西部支教一年,为那里的孩子带去北大的精神火种,点燃他们的青春梦想,是更多北大青年学生的人生选择。

北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负责人莫屈就曾经接触过不少这类学生,而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邵子剑就是其中之一。莫屈回忆道:“邵子剑他在新疆支教的时候,当时支教的(学校)是新疆(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其实是一所大学,在接受他支教的同学里面后来也有好几位同学受到他的这种感召,毕业了之后又回到当地的教育事业里面去,担任辅导员,继续做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北京大学团委书记陈永利对各位优秀的北大青年评论道:“他们真正继承了大钊先生留给北京大学的这种光荣的传统和崇高的精神,就是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像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大提出来的要求那样,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时期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到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

以上就是学分网的小编整理的李大钊文以青春读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多多关注学分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