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演讲稿三分钟(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36:07
2023年论语演讲稿三分钟(优质13篇)
时间:2023-11-10 10:36:07     小编:文轩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这一本书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长久的打算,就肯定会有现在麻烦。那一次,我是切身体会到了。

那天下午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趁下课的时间赶快把刚刚课堂上讲的练习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页写完,而且必须在下午的第三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说完 ,老师快速走出了教室。

我拿出数学练习册正准备写,籍展鹏拍一下我的肩膀,说:”走,咱们去操场上打篮球。人都叫好了,就差你了。“我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没写完呢 ,你写完了吗?“”写什么写,老师不是说第三节的时候才让交的吗。现在才第一节课,第二节下课不是还有四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吗,那时候再写也能跟上。“我一 听,也是,四十分钟足够能写完的。于是便和籍展鹏下去打篮球了。

第二节是英语课,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还有一些练习题没讲完,老师没让下课,拖堂继续讲。这一讲就是几十分钟,一下子讲到了第三节上课。

结果可想而知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严厉地大批特批了一顿。都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虑好,现在麻烦了。

从那以后,每天下课我就抛开一切杂念,立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作业,我就自己先向后预习。再也不敢拖沓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受益无穷。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我读过的书中,我觉得《论语》是我读过最有含义,最有蕴含的'一本书。这本书教给我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无价的,因为,它教会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要懂得新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这一则让我明白了,不要把新 知识学会就可以了,还要加强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一则让 我明白了要以学习兴趣爱好才可以真正学习到知识。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孔子在河边感叹到:”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么都可以 用金钱买到,但唯独时间不可以,因为它是无价的,可以称的上是”无价之宝“。

这本书里的每一败都很有价值的,我会把每一则都牢牢的记在心里。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刚刚学习了《论语六则》,其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一句话,不长,却涵盖了我们的人生。年幼时便要立志于学,稍长些就要学有所成,立家立业。但学成不是理想的结束,它开启着闪烁智慧光芒的四十岁。五十岁,我们已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仍要努力作为,即使已不再像年轻时一样拼命追求最终的结果。六十岁,我们已经可以虚怀若谷,淡然面对他人的批评与斥责。等到了七十岁,人生的境界已变的自由而又合理,专属于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磨练,去追求。而孔子伟大的品格,也便可以由这句话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他为之奋斗不止的,就是这样一种云淡风轻,就是这样一种循序渐进,就是这样一种圣人的品格而不是事业。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生活的目标是使生活合乎于自然规律。”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什么是自然规律?孔子已给了我们答案。遵循规律生活,并不是不求创新,只知道一味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走;也不是看破红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听天由命,而是启发着我们在某段特定的时间内,除了做特定的事去推动人生的车轮向前走以外,别无选择。你还是要锐意进取,还是要不懈努力。命运为每个人安排好了相同的轨迹,但绝没有两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走法,上天拓的路很宽,走着走着,人和人就有了差别,但只要你遵守了生命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每一种活法尽头都是一个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世界。但如果你在某一时间,做了这段路上不该出现的事,等待你的,只能是深渊。这,才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如何坚定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每一步都踏实且井然有序。

人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它更是一个美到极致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必须是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想要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我们就要注重脚下踏上的每一步。这,求不得别人,更急不得自己,语言无法描述的境界,还得要等到时间的洗礼,那么,就让我们,从志于学做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这个学期,我们背了一本国学金典名叫:论语。俗话说,背一本论语,管理天下都用不完。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本,但却让我受益深浅。

给印象很深的是这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谊,而小人看重利益。人不能总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为了自己,而 友情却可以和大家分享。

当然,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要用自己的言语误伤了别人, 行动快捷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然而,还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让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 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为别人找想。

这就是在我背论语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则。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 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 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圣言如花蕾,芬芳漫溢伴人生。自古以来有哲理的书籍如天上繁星,但是于丹却独独中意这本《论语》。好的音乐能绕梁三日,好的人生之道能影响人的一生,让人久久回味。特别是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后,一本书《论语》它是跨越时代经典,充满古人智慧灵感之佳作,曾经改变许多人的想法。创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迹。而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后,让人不禁掩卷深思,进而产生力量。这股力量是积极的力量,是人类理性的内在力量。

其实对于《论语》许多人认为其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读过《论语》一书的人也是寥寥可数。自从县交通局组织人员学习于丹读《论语》视频以及书籍讲座后,我通过这次活动第一次认识到了如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理解与掌握《论语》的精髓。让我收益良多。

首先介绍下本次关于《论语》宽恕之道见解的主讲人。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广播电视媒介学。

于丹教授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出二千多年前《论语》内涵。她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并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里。

我们大家在今天这个时代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外在的迷惑太多,变化太多,千变万幻里面有什么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自己心里的依据到底在哪儿。有一次,孔子给学生上课,他跟他的学生曾子说,他说我道一以贯之。他说你知道吗?我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一个不变应万变,一以贯之,根本的出发点。曾子就心领神会,说唯,我明白。子出,孔子走了。门人和底下的同学就问他,说老师说的到底是什么呀,那一以贯之的到底是什么啊?曾子就给他们解释了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就是说孔子这一生,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个道理就是忠恕二字。何为忠,何为恕呢?如果我的忠心无人赏识又该怎么办呢?就应该听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忠恕之道》。

孔子有一个学生,觉得做人的道理太多,记不住,请教孔子,希望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所有的道理,而且可以受用终生。孔子给了他一个字,就是恕。

我们有一句俗语:世界上哪个不议论人,哪个又不被人议论。大家都会在私下里,飞短流长。孔子的学生里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子贡,子贡方人,什么叫方?就是指他比方人物,议论短长。老师就说他,“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你已经很贤达了是吧,已经贤达到可以去指点他人的短长,品评人物,老师我还没有做到,夫我则不暇。暇是闲暇,我现在还没有这个闲暇工夫,可以去品头论足,议论他人短长。我要是有点闲工夫,得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我听完后内心最深刻的感悟是做人要做一个忠诚而善于宽恕别人,检讨自我的人。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一个外在的标准,也不是忠诚于哪一个人,哪一个制度。他忠诚的是内心的道德判断,良知所在。孔子所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保持一种反躬自省的能力,而不是老怪罪别人,薄责于人。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这样,就会远离对别人的抱怨。

其他,听完后我还感悟到做人要做一个好学的人,与人为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句老话,还有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既然是社会人,就必然要和他人交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不管他身处何位,身居何职,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卑微,其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别人交往时,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长处,要经常倾听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自己快速成长,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心胸正直的人,敢于直指你的缺点,因为有时候我们往往自己看不清自己,有些迷失,这时候一句关键的话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另外我们要重视学习,要终身学习,知识会让我们永远年轻,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读于丹讲《论语》中的“忠恕之道”感悟之处。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七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论语》。

《论语》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它主要讲述了人与人如何相处、如何勤奋学习、如何在社会上努力奋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书。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而第一“里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光凭自己单薄渺小的力量是远远不可能创造出大事业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是一对好朋友。管仲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常常偷鲍叔牙的钱,但鲍叔牙不但不记恨他,反倒对管仲更加友好。几十年过去了,管仲在为公 子纠争夺王位时差点杀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继承王位时,鲍叔牙也成了宰相。鲍叔牙不计前嫌还推荐管仲,可见鲍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呀!

还有一个是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当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时,樵夫钟子期竟然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兴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钟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发誓不再弹琴。可见在一生中友谊是多么可贵,多么重要呀!

这些事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来我家玩,一开始我俩还相处挺好的,也合得来,但没过了几天,我们便经常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开交。最后,妈妈告诉我们俩要团结友爱,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还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过了几天,我的朋友小杨来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训,与小杨开心的度过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谊真是无处不在,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友谊的珍 贵。

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它教育了我怎样与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孔子的《论语》语言深奥,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只知《论语》是一部描述孔子与他的学生们的语录,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就在五年级时,学校编写了各年级适用的《论语》,我才慢慢对它产生了兴趣。

读过了《论语》后,我了解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论语》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言论,其中大多关于学习,十分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对我的学习的帮助效果非常显著。《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直接的两句话告诉了我,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时常复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生活的过程,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着复习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发现。

就拿那一次来说吧,那天是语文测试的日子,前一天晚上由于我贪图玩耍,就没有复习。练习时,许多题目我都答不出来,急得我抓耳挠腮,最后成绩很差。回到家后,我发奋努力,每一天回到家后不是和小伙伴们玩耍,而是打开书包,开始复习功课。就这样到了第二次语文测验,我从容不迫地在卷子上行云流水般地写下了答案,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语录,它流传了2500多年,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影响着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让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经典教育,越来越注意到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意义,所以,我们小学生从小读《论语》,意义重大。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许多方面,虽然是一问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语,好像没有什么逻辑性,但是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其内容非常丰富,言简意顺,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学最重要的经典。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的历史地位,《论语》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学而常习,习而常学,便可以海阔天空般事事无碍。而今天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更是令自己开见识大长。

不仅如此,其实在以前,孔子与孔丘一直在议论并流传着一个

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就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通过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达到了进入到了书中的境界。直到现在,《论语》中的内容还让我难以忘怀。

《论语》的内容真丰富啊!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多看看。身为小学生的我们,仔细阅读《论语》一定会让我们憧憬的童年变得跟《论语》一样丰富多彩!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十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读了论语这本书中说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尼,小车无月,其何以行之哉?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要说话算数。

就比如我家吧。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百分,爸爸非常高兴,我说:爸爸,我考了一百分你不带我去哪玩一天,爸爸毫不忧郁的答应了,说下一星期天我带你去云台山玩,我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云台山,时间过的如流水一般,转眼间到了星期天。我迫不急待的.去问爸爸什么时候去,爸爸说:今天太忙了,没有时间,改日吧!我的心霎时间由高兴到难过。我说:爸爸你不想去,就别说,说出去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要说到做到。

妈妈下班了,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爸爸说了一顿,妈妈说爸爸做的不对,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演而不信。

虽然这次我没去云台山,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作为一名好学生,更要诚实守信,善于勤学。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论语》这一本书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长久的打算,就肯定会有现在麻烦。那一次,我是切身体会到了。

那天下午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趁下课的时间赶快把刚刚课堂上讲的练习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页写完,而且必须在下午的第三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说完,老师快速走出了教室。

我拿出数学练习册正准备写,籍展鹏拍一下我的肩膀,说:”走,咱们去操场上打篮球。人都叫好了,就差你了。“我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没写完呢,你写完了吗?“”写什么写,老师不是说第三节的时候才让交的吗。现在才第一节课,第二节下课不是还有四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吗,那时候再写也能跟上。“我一听,也是,四十分钟足够能写完的。于是便和籍展鹏下去打篮球了。

第二节是英语课,下课铃响起的时候还有一些练习题没讲完,老师没让下课,拖堂继续讲。这一讲就是几十分钟,一下子讲到了第三节上课。

结果可想而知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严厉地大批特批了一顿。都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虑好,现在麻烦了。

从那以后,每天下课我就抛开一切杂念,立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作业,我就自己先向后预习。再也不敢拖沓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中的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受益无穷。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二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学习《论语》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这个周,通过对我们班的论语一角的学习,我了解了一条条《论语》里蕴含的知识,发现它对我们的学习真的很有帮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她的意思是: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知识。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古筝学习。最初,我因为她优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欢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复一日的练习却让我几次都想放弃,坚持到现在,我已经慢慢体会到了,古筝带给我的乐趣,每天的练习也不再只是完成作业。我还发现一个秘密,要是我这个周喜欢练了,总会有很大进步,要是这个周应付了,不仅没有提高,可能还会后退,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句话真对,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用心才能学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我已经把学古筝当作一种乐趣了,只是还不够深,应该继续努力。

再看看其它学科,总是喜欢的,感兴趣的学得更好些。我的.数学不太好,常常会出一些不该错的题。结合《论语》里的这句话,再看着班上的数学尖子生们,我发现她们非常喜爱数学,常常以解题为乐趣。而我,还只是把它当作一门知识课,不喜欢深入思考。现在我知道了我和他们的主要差别在哪里,我会努力像他们一样,从数学中发现乐趣,爱上数学,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国学以他简练的语言,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人的思想火花。

国学又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

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然之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然之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豁然之明;“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这些都在为我们照亮前方的人生道路。

国学应该如何学?

孔子早就有完善的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

论语演讲稿三分钟篇十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一直以为所谓儒学不过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义、礼教等虚有的东西,做作的让人厌恶。他和他的弟子连种稻插秧都不会还自居君子圣贤,所有的人民在他们眼里都是低微贫贱的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可见孔子有歧视妇女的嫌疑,另外我至今还记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鼓励他的同乡努力刻苦学习,尊师:”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承认,宋濂真的很尊师。可是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国由盛转衰,不敢出一言以复就没有新观点新态度,就没有创新。

苏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张学生勇于创新,所以出了一个柏拉图,柏拉图同样没有”架子“,又出了亚里士多德。希腊三贤在哲学物理学都有很好的建树!

儒学,是该让人唾弃,放在脚底踩的东西!!!

我甚至觉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独尊儒术的结果,没有了”百家争鸣“,那就是剩下了专制。它至今仍旧影响着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吗?

读完《论语译注》我发现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浅,相反,我觉得孔子不该出现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时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说推崇的大同社会就是我们现在初级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我们至今也没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国怎么可能实现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们黑着心红着眼把儒学当成统治的工具,他们过河拆桥却同样自称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学,而是保护真正的儒学不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学而思丢失了,人们只学不思,只为应付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义也缺失了,人们自私自利,见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对礼仪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义孝顺,谦虚真诚。可是现在的我们多么肤浅做作!

……

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

我们该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骄傲自满怎么进步,应该不耻下问,谦虚谨慎!

我们该真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该做伪君子,应该真心待客。

我们该反省:”吾日三省“,孔子这样的圣贤都反思,我们也该反省自己,知错认错改错。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那怕双手递物,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等琐事,都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兴我礼仪之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876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