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54:09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精选16篇)
时间:2023-11-10 10:54:09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条件。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范文,希望对你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一

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

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一、引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

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

三、幼儿自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

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

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

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

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二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三

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的。

活动难点:

感知红、黄、蓝两两不同组合后会变出橙、绿、紫三种不同的颜色。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好玩吗?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

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

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1、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玩色游戏,初步感受颜色的变化。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色的乐趣。整个活动我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首先以老师的小手有魔法“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从简单的“摇摇摇变变变”一边摇一边念“魔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兴趣高昂。此环节幼儿感觉我的手真有魔法会变出黄颜色。

第二个环节尝试配色,感知体验色的变化。以再次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师拿出另外一个瓶口已涂上蓝色颜料瓶子里有黄色颜料的瓶子又一次变,顿时变出了绿色,幼儿十分的兴奋,感觉很神奇。

第三个环节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在幼儿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时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四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对班上孩子的能力还把握得不够好,在介绍上下牵头时,只是和幼儿说了箭头的名字,没有教画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3、用简单的'表格记录物体的沉浮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木块、塑料块、磁铁、糖纸、玻璃球若干。

2、物体沉浮实验前后对照表。

活动过程:

1、拿出一个木块,让幼儿猜一猜,如果把它放进水里,它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再把它放进水里,请幼儿观察。

2、把其它的物体都放进水里,请幼儿观察那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会浮起来。

3、请幼儿实验。实验前,先请幼儿猜一猜结果。并且做标记。然后与实际结果对比。

4、小结:比水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比水重的物体会沉下去。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沉浮现象。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操作来获得经验。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下面是有20xx小班科学游戏。

教案。

反思,欢迎参阅。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有规律的排序,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从本次活动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中也存在有很多规律,所以这个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学习按规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寻找规律、发现规律。

星期四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萝卜》,在本次科学探索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探究、体验、感受为主,所以孩子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主动接受经验的过程显得非常有趣。这也很感谢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本次活动流程比较清晰完整,但是我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进泥地下。”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大家纷纷进行猜想,反应很热烈,孩子们的想象很大胆,可见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平时的观察力很敏锐。之后我出示了一个挖有小洞的箱子,告诉幼儿里面装着这种各样的萝卜,让幼儿摸一摸,观察摸到的萝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在这一环节分发萝卜的时间用得比较久,导致后面的时间有些延长了。在观察萝卜外形特征的时候,我让幼儿体验在先,自身感受在先,有了初步地了解后,通过在操作卡片上的记录,加深了幼儿对胡萝卜、白萝卜和红萝卜的认识,也为之后的分类环节作了一个铺垫。对于分类,要求小班的孩子能根据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在分类,我主要是让幼儿根据颜色进行分类,通过比一比的游戏,孩子快速地分好了萝卜。虽然没有事先给幼儿分组,但是孩子们分好后能快速坐回位子上,表现都很棒。最后我让幼儿品尝了三种萝卜生吃是什么味道的,在给幼儿吃萝卜的时候,我边问幼儿“这是用什么萝卜切出来的?”,让幼儿观察萝卜切出来是什么样子的。我特别强调红萝卜,因为它外面的皮和里面的肉颜色是不一样。幼儿吃完后得出了胡萝卜生吃是甜甜的,其他两个有些辣。最后,迁移到生活当中,从认知上升到情感,我们讨论了关于萝卜的菜肴,萝卜炖排骨的味道可好了,营养也很好,通过讨论使幼儿喜欢吃萝卜。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能让幼儿观看一下关于萝卜菜肴的图片,或许更能给幼儿视觉冲击,更喜欢吃萝卜。

本次的集中教育活动我是围绕预设的目标:一是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苹果和梨的名称、外形特征及颜色;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而开展的。

一、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借助两种颜色的水果图卡让幼儿玩“摘果子”,然后把手中的图卡贴到在班级的墙壁上相对应的苹果树和梨树上的游戏,巩固幼儿对黄色和红色的认识与颜色的分类。这时,孩子的个体差异便被显露出来,有的幼儿能够把采摘到的水果送回贴到各自的果树妈妈身上,有的幼儿摘到了图卡却不懂得贴在相应的果树妈妈身上。我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幼儿在自身能力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在“认识水果”主题活动的预设中,我以为认识苹果和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幼儿把形状说成颜色,他们有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还有的则跟着前面的孩子怎么说就怎么说。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具有直观形象的年龄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首先组织游戏“摘果子”,帮助幼儿认识红、黄两种颜色。其次出示苹果和梨两个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水果的颜色、名称和外形特征。最后让幼儿品尝苹果和梨,感受两种水果的味道。在活动过程中,我班幼儿都能够说出苹果形状圆圆的,梨子上面尖尖的,下面大大的。苹果是红色的,梨是黄色的。

三、活动结束了,幼儿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的愉悦情感得到了满足,多数孩子能说出两种水果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但给予我思考的却还有:

1、小班孩子对普通话还不是很敏感,因此需要给予孩子普通话语言环境的熏染。因为普通话与家乡方言之间的转换总会浪费老师课堂上较多的时间。

2、在活动中教师的组织语言和评价语言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敲,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机智自如地应对。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七

1、练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1—4。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拓展匹配实物的能力。

课件《打电话》,自制幼儿人手一个电话号码插卡器,彩铃四段,4以内的数字及电子卡片若干。

(一)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呢?有几个小动物?我们打电话祝福他们吧!

(二)通过"打电话",引导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数。

1、出示课件一(小猫图片)。

2、出示课件二(小兔图片)。

师:小狗家的电话号码可奇怪了,谁看得懂呢?(骨头卡片3124)数一数每个小格子里有几个块骨头?每个格子里骨头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拨通了就会有好听的铃声哦。送出最好听的话。

3、出示课件三(小老虎图片)。

师: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小老虎家的电话号码出现以后,谁都不说,记住了藏在心里直接拨打。小老虎家的电话是多少呢?(4312)小老虎家的电话铃声说什么呢?它能接电话吗?我们怎么办呢?(你们要记住电话号码,等会再打)。

4、出示课件四(小鸡图片)。

5、出示课件五(小老虎图片)。

师:刚才谁家的电话没有人接?还记得小狗家的电话是多少吗?

(三)操作验证,引导幼儿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师:刚才咱们给这些小动物送上了生日祝福,还有一些小动物也过生日,我们来看看有谁呢?它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现在就要来考考小朋友了,和刚才的小鸡一样,每个格子里桃子或者萝卜的数量连起来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你要将相应的数字找出来,然后插在插卡器上,从左往右就是它们的电话号码,插对了电话才能接通。你想给谁打电话就到后面的桌子上把他家的电话号码摆出来,摆对了才能打通。

师:摆好了就送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几个点子用几来表示,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都摆对了吗?一一给小动物打电话,祝他们生日快乐。

(四)取"礼物",进一步巩固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师:小动物家的电话都打通了,瞧,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分享生日蛋糕呢!小动物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小礼物,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等会请你们自己选一张卡片,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或点子的数量去拿礼物,拿好了给客人老师看一下你拿的礼物是几个。

活动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活动中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八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各种形状、小、颜色的蜡光纸若干。

一、蜡光纸排队。

1.出示蜡光纸,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的'形状、颜色、小。

2.启发幼儿给他们排排队。

3.观察幼儿操作,发现其中交替排序的例子。

4.请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看,说说自己的排法。

5.全体幼儿再次学习排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数量和颜色(或小)交替排序。如一个,两个小,两个红,一个黑等。好朋友排排队。

6.请两组幼儿男女各四人,分别站成两排。

7.请男队和女队间隔排序,把两组的幼儿排成一排。如: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站又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蹲。

二、礼物排排队。

1.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立完成。

2.引导幼儿互相检查,交流排得是否正确。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九

学科。

整合课程。

课题。

瓜果沉浮。

1、观察并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瓜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和记录的方法。

幼儿通过实验能够用语言表达瓜果的水中的沉浮现象。

难点。

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记录方法记录瓜果沉浮的现象。

自制瓜果沉浮实验记录表;各种水果的图片(小番茄、茄子、苹果、红薯、土豆、胡萝卜、草莓)各一张;水箱每组一个;小篮子每组一个;大篮子两个;圆形贴纸每位幼儿五个。

1、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师拿出茄子、土豆,请幼儿猜猜看,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茄子、土豆轻轻地放进水箱内,观察它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

(3)引导幼儿“用放在水里浮起来了”或“放在水里沉下去了”的句子表达茄子、土豆在水里的沉浮现象。

(4)教师出示记录表,教幼儿记录瓜果沉浮现象的方法。

2、分组实验,集体记录。

(1)教师出示瓜果图片,请幼儿猜猜是浮还是沉。

(2)幼儿分组进行瓜果沉浮实验,观察它们在水箱里的现象并做记录。

指导重点:1)做实验时,提醒幼儿保持安静,认真观察。

2)观察后,提醒幼儿及时做好记录。

3、讲一讲。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实验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不统一时,教师与幼儿再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2)教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红薯船(教师操作,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红薯,你们的会沉下去,老师的却会浮起来呢?(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请你们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动动手试一试、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活动延伸)。

4、按沉浮结果收拾瓜果。

教师:小朋友们,瓜果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他送回家吧!

指导重点:老师提醒幼儿按照沉浮标记将对应的瓜果放进篮子里。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

活动名称:动物的花花衣(小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喜欢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

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今天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2、多媒体猜谜游戏:《猜猜我是谁》。

第一个动物。

(1)幻灯片第二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我们猜猜是谁来了?

(2)播放动物叫声提示。

你怎么知道是小猫咪来了?

(3)幻灯片第三张:猫咪。

第二个动物。

(1)幻灯片第四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

1、我的身上有花纹。

2、我的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小黑点。

3、我喜欢肯肉骨头。

(3)幻灯片第五张:数数有几只斑点狗(3个)。

第三个动物。

(1)幻灯片第六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

1、我的身上有花纹,身体很大很大。

2、我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

3、我每天都挤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喝。

(3)幻灯片第七张:听声音数小动物叫了几声。

1、今天有哪些动物来了?帮助幼儿回忆。

2、幻灯片第八张: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条一条的花纹,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条状的花纹。

有的是一点一点的斑点,叫作点状的花纹。

还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花纹,叫作块状的花纹,他们的衣服可真好看。

2、分类。

将小动物按照身上的花纹分类,找到和他穿同一种类型花纹的动物做朋友。

1、小动物们穿着漂亮的花花衣去游戏,你们想不想也来穿上花花衣做游戏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花花衣,请大家选一件衣服穿上吧!

请2-3个孩子上来说说看你穿了上面有什么花纹的衣服?

2、火车来了,我们一起乘着火车去玩游戏。

请穿条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请穿斑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还有哪些动物没上来啊?块状衣服的小朋友。也请你们排成小火车。

活动反思:

通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玩躲猫猫的游戏,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感受到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通过后面的动物找花花衣的操作环节,巩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一

1、能依据小组的研究计划制作、包装、宣传自己的饮料。

2、能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本次活动前,幼儿分三组分别对饮料的颜色、口味与种类,制作与功能,包装与宣传进行探索与研究,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与经验,在次基础上,他们提出要为小朋友设计一个品牌的系列饮料,并策划了如何推广产品。教师在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后,组织本次活动,鼓励幼儿整合以有经验胆实施,同时结合各组间的交流介绍,展开生生互动,促进研究走向深入。

提供:榨汁机、胡萝卜、牛奶、茶叶、杯子、调味品、包装材料、宣传道具等。

1、设计制作幼儿分三组实施研究。

(1)、制作胡萝卜牛奶。

(2)、设计胡萝卜牛奶的包装。

(3)、为胡萝卜牛奶做宣传推广。

2、分享交流。

(1)、各组幼儿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经验和想法。

(2)、互相提问、提建议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二

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一、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

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

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四)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五

1.能分辨三种不同的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认识。

2.能完整说出“这是由xx和xx拼成”的句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组成小路(各图形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

2.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引入课题。

教师戴上山羊头饰扮演山羊伯伯:你们看,我是谁?谁来了?

(山羊伯伯。)。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馆”看画展。

t:去森林博物馆要经过一条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馆呢。现在山羊伯伯要带你们去走一走。

1、巩固复习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分辨能力。

t:这条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边走边问: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圆形)。

那这有几个圆形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

(2)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几个呢?

(3)现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状?(正方形)。

它又有几个呢?

t:哇,终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请小朋友找张凳子坐下来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你们看,山羊伯伯都画了些什么画呀?

(太阳、小松树、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不知道山羊伯伯这些画是怎么画起来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图形拼贴而成的。)。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贴画。

2.请幼儿坐到地板上开始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山羊伯伯将小朋友们完成的拼贴画展示出来。

五.活动结束。

走小路回去并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画展。

小班科学沉浮兄弟教案反思篇十六

在幼儿教学中,选用因材施教法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下面是有20xx小班科学活动。

教案。

及反思,欢迎参阅。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究欲望”。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开始不断接触大小不一的事物,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大小关系尚未形成清晰的概念。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事物的大小关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同时易于引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认为此活动适合在小班开展。为此,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能从三个同类物体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2.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3.愿意用简单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操作。

二、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的大小。

活动难点:愿意用语言来表述。

三、活动准备:布口袋、幼儿画册(三)、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物品实物及图片。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谁想来摸一摸里面装着什么?

(幼儿摸出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茶杯)。

点评:用“神奇的口袋”的形式导入,充满了神秘感,让幼儿感觉到好奇,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2.区别大小,学说“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1)引导幼儿观察,区别大小。

师出示大茶杯和小茶杯,提问:看,它们是什么呀(茶杯)?它们一样吗?哪里不同?师总结:(指着茶杯)“这是大茶杯,这是小茶杯”。

(2)幼儿学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要说完整哦。

请个别幼儿学说后,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这是茶杯,这是小茶杯”。

点评:教具的运用恰当与否也关系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恰当的教具应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本环节中,教具的选择很重要。应控制好物品的变量,选择形状颜色等特性相同或相似,大小不一的物品,避免给幼儿造成误导。

(3)在教室里找大小。(师事先要布置好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及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室环境,并请幼儿介绍找到的物品,注意要说出“这是大的,这是小的”。要求要说完整。

点评:《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其所熟悉的教室环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大小关系的理解,贴近幼儿生活,使得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接受。在观察时,幼儿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班幼儿找到了老师的大椅子和小朋友的小椅子;教室里大的日光灯和小的消毒灯以及老师墙饰中大的泡泡和小的泡泡等等。但表述时,幼儿易表达不完整,需要老师提醒后才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3.区别同类型中3个大小不同的物体的大小,学说“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

(1)再次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从布口袋里摸出了什么呀?(颜色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气球图片)读:1440次大小:2kb(共2页)。

(2)幼儿比较三个物体大小,并学习表述“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

师: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小不同)。

谁能告诉我,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请幼儿指出最大和最小的气球并用语言表述“这是最大的,这是最小的”。

点评:本环节较之上一环节的难度有所增加,但幼儿操作起来依然比较简单。

4.幼儿练习,完成画册。

(1)分发《幼儿画册》,在老师指导下做相关练习。

(2)请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述练习的内容。

课后反思:

由于课前各方面的准备比较充分,本节课进行得很顺利。再加上本节课的各环节层层相扣,难度逐渐加深,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来拓展幼儿经验,使得幼儿的学习过程轻松而愉悦。

《纲要》中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初次接触小班的幼儿,对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不具备直观的感受,因而在目标制定时对于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的掌握有所欠缺。再加上现在幼儿的视野相对开阔,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本次活动目标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偏向简单,挑战性较小。因此,对于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认为,在制定时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难度,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座落在美丽的玉渊潭公园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每到秋季来临,各种花草树木的种子、果实、叶子随处可见,光园内就有石榴树、松树、柿子树等多种植物。这些都是孩子们操作的好材料,结合课程组推荐的《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我开展了《落叶》这一科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启蒙教育。

一、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

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给幼儿提供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幼儿一定很投入。所以我以落叶为材料,开展了一次有关落叶的科学活动。因为园内植物很多,落叶随处可见,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总是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常常有孩子捡来颜色鲜艳的叶子送给我,班里的桌椅下,孩子们的口袋里也时常出现落叶的身影,它们都是孩子们偷偷带回来的,孩子们对落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活动准备阶段我与家长链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公园里、家周围、来园的路上,收集落叶,种类尽量多一些,然后把收集到的落叶带到幼儿园投放到科学角。这样材料得到了丰富。收集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使幼儿对落叶有了初步的认知。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将幼儿摆在主体的位置,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来到公园里捡各种落叶。面对草地上厚厚的落叶,他们兴奋无比,有的跑上去踩一踩,有的摸一摸,有的踢一踢,更有的直接躺在了上面感受落叶的松软,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观察、探索着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也收集了大量落叶。

面对我们一起收集的落叶,大家开始了观察、讨论,以往我会把每一个环节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等等考虑的特别细致,可现在通过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一书的学习,我会思考出大致几个环节,几个问题,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要看孩子们的反应,灵活应对,要让孩子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减少一直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现在孩子们使用自己找来的材料进行探索,他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此刻作为教师要做的是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想法,跟随他们的思路,适时的抛出引导他们的问题。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没有压力,敢说,敢做,能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发现了落叶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并能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三、做幼儿的帮助者,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育方案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捡落叶,可当孩子们面对草地上那厚厚的,松软的落叶时,他们都跑到草地上跑啊,跳啊,踢啊,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们此刻感兴趣的不是捡落叶。我赶快变换教学形式,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的感受满地的落叶,把捡落叶推迟,结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试探他们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科学启智的理念,我比以往进步了很多,孩子们不单单在落叶的活动中认识了落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担心“我不讲,他们会知道吗?”,“再放纵下去会不会偏离了主题?”等等。对自己角色作用把握的还不是很好,还不是十分放的开。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将主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需要灵活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成为幼儿学习的帮助者。

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课题,感谢课题组的培训,感谢我们园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学启智”这条道路,我会坚持走下去!走好!

《请你摸一摸》这是一节小班的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的特征。难点是引导幼儿去摸一摸各种东西,大胆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开展活动时心中就有了目标,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去思考、探索。以下就说说活动中的一些得失。

首先,在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知识经验方面,为了更好的将“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词汇介绍给幼儿,活动前我上网查找含义,并将这些特征性词含义简单化,即转变成幼儿所能理解的词语。在物质准备方面,我遵循《纲要》的要求,“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尝试。”“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活动前,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具有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征的东西,并分组摆放。这些准备工作,为幼儿探索提供了条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开展活动时侧重点不同。如:在介绍冷热特征的东西时,出示一些准备好的东西,幼儿一触摸就能很好的说出来,还能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冷热的东西,我发现幼儿对于冷热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因此,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将幼儿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提升。而对于软硬的东西,在幼儿触摸过这些东西以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说不出,我看出幼儿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因此,我重点进行了介绍,而且边示范边向幼儿讲解软硬的不同“软的东西我们用手摆弄可以让它变形,而硬的东西我们用手怎么摆弄它都不会变形”,边说边把软硬的词语教给幼儿。为了检验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几种物品,请幼儿去摸,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按照老师的样子去触摸东西,一会幼儿就说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软的。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很快就分清了软和硬。在介绍粗糙和光滑的时候,发现幼儿对粗糙的东西的认识经验比较少,摸完以后也是说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绍了粗糙和光滑东西的特点,如:“粗糙的东西,手摸在上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光滑的东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种滑滑的感觉。”为了丰富幼儿这方面的经验,我还准备了许多具有这些特征的物品,让幼儿去触摸,给幼儿更多感受的机会,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采用带问题去探索,先分散,再集中讲解,再分散探索的形式。这样幼儿就会从无意识的触摸转为有意识的触摸,幼儿记忆得会更牢。

其三,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最后的在活动室里摸一摸,由于人数较多,可以改为游戏时个别幼儿分组进行。便于老师指导和观察,而更利于幼儿扩大探索的空间。

对于刚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来说,在科学探索方面,幼儿的知识经验还不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欠缺,对一些科学活动的操作规则缺少经验。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完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941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