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5:31:11
2022年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七篇)
时间:2023-01-02 05:31:11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一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横皴,无直理直理:竖直的纹理

b.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相见:看见它

c.崖张高幂吞覆之高幂:高高的幕布

d.乃坐石磴而移足焉石磴:即石凳

2.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丹霞山风景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特点的一组是:( )(3分)

①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

②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③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④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⑤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

⑥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作为铺垫。

b.正式写丹霞时,作者使用细笔,渐渐写入,写山路、关隘、寺庙、群山之景,又通过梦亦觉重加以深化,饶有情趣。

c.文章第四段津津有味地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并总结了景物特点。作为文人,作者以理旧书喻下山,又从游山联想到写文章,颇有理趣。

d.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⑵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

⑶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参考答案

1.d

2.c

3.b

4.(1)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循1分,理1分,味得1分)

(2)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作态1分、非不1分,功1分。)

(3)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辟1分,元1分,此其证也各1分。)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的形象,没有直的挺立的山峰,一层山峰来了之后,层层山峰也迎面而来,完全围住没有断口。(我)怀疑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朦胧模糊,不能够想象出来。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夹杂的山岭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对经典作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二

《游丹霞记》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 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陋:浅薄

b.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涯:边际

c.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

d.间有豪牛丑犀 间:中间

7.下列各句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 )丹霞以遒景胜矣(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1)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1)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1)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2)臣乃敢上璧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3分)

(2)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4分)

(3)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3分)

9.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丹霞山特点。(3分)

参考答案

6.d (间,“夹杂”之意)

7.a (a项,都是介词,凭着,凭借。b项,①连词,可译为“那么”,表示前后为假设关系;②连词,可译为“却”,表示转折关系。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d项,①副词,“就”的意思;②副词,“才”之意)。

8.(1)没有树根做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阶梯。(“为”“得”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2)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置”“不知”“何所”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3)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顿挫”“功”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9.山势陡峭险峻、山路蜿蜒曲折,风景优美集中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没有直的纹理,从一层皱纹到千万层,连续不断地围绕紧箍。 (我)猜想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没法弄清,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做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阶梯。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群山)夹杂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 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三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陋:浅薄

b.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涯:边际

c.循原路下,如理旧书 理:温习

d.间有豪牛丑犀 间:中间

11.下列各句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1)丹霞以遒景胜矣 (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1)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1)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1)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2)臣乃敢上璧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4分)

(2)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4分)

13.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丹霞山特点。(4分)

答案:

10.d (间,“夹杂”之意)

11.a (a项,都是介词,凭着,凭借。b项,①连词,可译为“那么”,表示前后为假设关系;②连词,可译为“却”,表示转折关系。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d项,①副词,“就”的意思;②副词,“才”之意)。

12.(1)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

身在哪里了。(“置”“不知”“何所”翻译准确各1分,“不知”译为“不知道”则扣1分,句意顺畅1分)

(2)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

是好文章。(“顿挫” “工”翻译准确各1分,“文章”译出比喻1分,句意通畅1分)

山势陡峭险峻、山路蜿蜒曲折,风景优美集中(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没有直的纹理,从一层皱纹到千万层,连续不断地围绕紧箍。 (我)猜想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没法弄清,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做阶梯的地方就开凿岩石来做成阶梯,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阶梯。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群山)夹杂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 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遗漏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游丹霞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四

丹霞记袁枚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横皴,无直理  理:纹理

b.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

c.崖张高幂吞覆之覆:遮蔽

d.若因前贤偶施疏解疏:粗疏

10.下列各组语句中,能够体现丹霞山的景象“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特点的一组是

①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

②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③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④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⑤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

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⑥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开头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做铺垫。

b.作者登上山顶后,夜宿静观楼,梦见高山千仞壁立,迫近窗户,像要倒下来压着自己,梦里感觉十分沉重。

c.作者写从原路下山时不敢直下,只得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挪下来,形象地写出了丹霞山的陡峭高峻。

d.文章写景联想丰富,生动形象;议论缘事明理,给人启迪。叙议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时又得理趣。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①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3分)

②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3分)

③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参考答案

9、答案d 。(疏:注疏,对经书的解释)

10、答案c。(所谓“蛇蟠蚓屈,纵横无穷”,是指山路水路蜿蜒曲折。 ①是描绘山形多横的褶皱,没有竖直的纹理的; ④说明山路陡峭狭隘; ⑤与路途完全无关:所以排除这三句。 ②体现出水路蜿蜒反复的特点; ③体现山路的蜿蜒曲折; ⑥说明两地直线距离之近,从而侧面表现山路之曲。)

11、答案b 。(第二段“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是实景,并非梦中景。)

12、①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循”“理”各1分,大意1分。)

②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作态”、“功”各1分,大意1分。)

③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辟”、“此其证也”判断句各1分,大意1分。)

13、答案: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参考译文:

甲辰年的春末,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山势从平地上突起,有横的褶皱的形象,没有直的挺立的山峰,一层山峰来了之后,层层山峰也迎面而来,完全围住没有断口。(我)怀疑岭南离海近,多有螺蚌,所以说山峰的形状也好像都成了螺纹吗?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左面的窗户刚看见,刚离开,右面的窗户又来了;前面的船舷看见它,刚离开,后面的船舷又有了(它)。山追着客人,还是客人留恋山呢?朦胧模糊,不能够想象出来。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了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被锯子斜斜地锯开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能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就像天然形成的台阶一般,脚下绝不会打滑;没有树根作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做梯级,细数一下共有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的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那么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又很宽敞,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泉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文书来朝见,夹杂的`山岭有像巨大的水牛或丑陋的犀牛的,有像牦牛或人影的,有像鹞鹰张开两翅或蛮人在舞蹈的。

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紧挨着窗户,似乎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终夜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静坐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自己身在哪里了。

第二天,我沿着原来的路下山,就像在温习功课,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山路就像龙蛇蚯蚓那样弯弯曲曲,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宛转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也抵不上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而胜出了。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又怎么解释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跋;黄山从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跋;丹霞山是从我们这个朝代初期才开发的,所以并没有明代的碑刻。从大禹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证明。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可以明白先贤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学者们偶然对经典作了一些解释,就因此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五

王慎中

登高望远,揽山水之奇变,娱耳目于清旷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浊,天下之乐宜无逾此者。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羊叔子登岘山以临汉水,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何情之反也?以景公之愚,睠然揽齐国之富,恐其一旦忽然去之而死,而不得免其意之卑,而晏子笑其不仁,宜矣。叔子慨然顾其一时之功,爰而难忘,虑他日之易泯,抚当身之权而不足以,可谓贤者。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

富贵之君侯,功名之卿士,穷天下之欲无所不足,志满气盛,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何所不得,宜其兼得于山水。而牛山、岘山之胜反以出涕而兴嗟,彼其念富贵之可怀,而伤其不得久,有喜功名之甚,冀于垂永而患其无闻,则虽左山右江,履嵂崒而俯涛澜而不能有其乐;宁独不乐而已,且为之感慨而哀。

孰知夫苍崖翠壁,发舒气象而凌薄光景,亦导忧增戚之物也。当其戒具往游,固以酣乎奢佚之骄羡,倦乎勋伐之劳动,思取乐于山水之间,以适耳目之娱。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富贵功名者之于山水,其果不得以兼取也。

清源山者,泉州之名山也,余尝以暇日往游于其间。好事者往往撰酒肴跻山之巅,就予而饮食之。因辄相命为游,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有从有否,不为恡也。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何足以望牛山之傧从,岘首之宾僚?然吾未尝不乐,而客之从者未尝不与吾同其乐也。

以吾之早废于时,习于富贵之日浅,而顽拙不适用者,曾无秋毫之长,可以挟而待,后欲为濡恋而无所可怀,欲为矜顾而无所可喜,而山水之乐,卒为吾有。吾虽困于世,于物无所多取,而独得之于此。

彼富贵功名者,于天下之欲穷矣,而于天下之乐犹有所憾。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既以语客,复记之如此。

(选自《明人清源山游记三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参佐相语,悲咽怃然而罢  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b.其多取于物而备享之以为快   备享:充分享受

c.攀援险绝,探讨幽窈,极意所止 探讨:讨论

d.顾视其踽踽寂寥,崎岖而盘桓 顾视:回头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b.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c.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d.然则吾之困/非徒不以易千驷之君而煊赫/震耀声烈被于江漠魁乎/为一代之元卿者/犹将藐乎/其小如卷石寸木之/于兹山也/吾之所取/其亦不为少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拥有富贵的君侯,拥有功名的卿士,在欣赏美景时反而流泪兴叹,他们是为不能够长久拥有它们而伤心。

b.那些拥有功名富贵者常常搜求穷尽天下快乐的欲望,什么都要得到满足,由此来看,功名富贵与山水之乐不可能兼得,因此,只要拥有了前者那就寻求不到山水之乐。

c.作者常常与友人相互结伴出游,攀登险峻的山岭,尽管跟从一起沿崎岖山路盘桓而上的人并不多,但自己与同游者都十分快乐。

d.作者说自己被时代废弃,享受富贵的日子少,因而为人愚笨不适用于社会,没有什么可以眷恋顾惜的外物,却独独能够得到这山水之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当乐而哀,以身为累而不得尽悦生之性,亦何以异于不仁者之悲嗟乎?(5分)

(2)卒之求须臾之乐而不可得,岂非以其所都者厚,与所挟之高,起于濡恋矜顾而然耶?(5分)

参考答案

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探讨:探寻。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者”“也”“欤”。

答案:b

6.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中“只要拥有了前者那就寻求不到山水之乐”的结论属主观臆测,观点绝对化。原文是说一些拥有功名富贵的人因贪恋不能长久占有这些外物而伤心,并非所有拥有功名富贵的人都寻求不到山水之乐。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关键词语有“悦”“悲嗟”,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须臾”“都”“濡恋矜顾”。

答案:(1)他遇到欢乐却心生哀伤之情,以身子为拖累,因而不能够尽情地让生命的本性愉悦,又跟那些不仁之人的悲伤有什么差异呢?

(2)最终寻求片刻的快乐却没有得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所聚焦的太多,与所恃的太高,因眷恋、顾惜而引发这样的吗?

[参考译文]

登高望远,揽取山水的奇特变幻,让那清旷寥廓的大地美景来娱乐耳目,远远地忘却整个世界的俗事,天下最快乐的事,应该没有超过这个的了。牛山一带的旅游景致够美了,可景公却因为它而泪流满面沾湿衣襟,无法停止。羊叔子登岘山临汉水,与手下参佐相互谈论,悲慨哭咽,一副怅然失意的样子,为什么情况会截然相反呢?因为景公愚蠢,留恋不舍揽取齐国的富足,担心自己某一天忽然离开它们死去,因而不能免除他的低劣心意,晏子讥笑他为人不仁义,那是应该的了。羊叔子感慨万端顾念自己一时的赫赫功勋,爱惜它难以忘怀,考虑到他日它们容易泯灭,据有及于自身的权力而不足以它来自我安慰,可以称得上是个贤人。他遇到欢乐却心生哀伤之情,以身子为拖累,因而不能够尽情地让生命的本性愉悦,又跟那些不仁之人的悲伤有什么差异呢?

唉!拥有富贵的君侯,拥有功名的卿士,搜求穷尽天下快乐的欲望,没有什么不能满足。他们踌躇满志,盛气凌人,频频攫取外物、充分享受,将其当作快乐,什么快乐不能够获取呢。他们适时地兼得于山水,然而牛山、岘山的美景,反而让他们流泪兴叹,他们考虑到富贵可以拥有,却为不能够长久拥有它们而伤心;心中非常喜欢功名,希望能够流传永久而担心它湮没无闻,那么即使是左边青山右边碧江,登临高峻雄奇的山岭,俯瞰波澜起伏的水流,却不能够感受其中的快乐。不仅仅是不快乐而已,并且因为它而感慨万端,哀伤不已。

谁知道那苍翠的崖壁,亲临其间,饱览风光,也是诱发忧愁、增添悲戚的东西。当他们准备好器物前去游览,本来就已经沉湎于奢侈安逸的骄羡,困倦于功勋的劳动,心里想着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来满足自己耳目的欢娱。最终寻求片刻的快乐却没有得到,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所聚焦的太多,与所恃的太高,因眷恋、顾惜而引发这样的吗?富贵功名与山水享乐,其结果是不可兼得的。

清湖山是泉州的名山。我曾经在闲暇时候去那里游览。那些喜欢多事的人常常带上酒菜登上山顶,来到我身边,让我一同喝酒吃菜。因此总是相互结伴出游。攀登险峻的山岭,探寻幽深的水渊,尽情行止,有人跟从。有人不跟从,不因此而羞惭。回头看见他们那些跟从的人踽踽慢行,寥寥无几,沿着崎岖山路,盘桓而上,怎么能够跟那牛山的傧从、岘首的宾僚相比较呢?然而我却未尝不快乐,而那些随从的客人没有不与我同享其中快乐的。

因为我很早就被这个时代废弃,习惯于富贵的日子也很短浅,因而为人愚笨不适用于社会,竟然没有微小的长项,可以凭恃它来等待以后,想要眷恋什么却没有什么可以怀想,想要顾惜什么却没有什么可以欣喜,然而山水的已然乐,却最终为我所拥有。我虽然被这个世道所困扰,对于外物也没有更多获取什么,却独独能够得到这山水之乐。

那些拥有富贵功名的人,对天下的种种欲望大都可以实现,但对天下快乐的感受却仍有遗憾。既然这样,那么我的困扰不仅不能跟那些大国国君交换,而那些地位煊赫,震耀天下,名声功业遍及大江大漠,魁伟浩大为一个时代领袖的人,那就更加微小了,就如那卷石寸土跟那大山相比。我所获取的美景,难道不是更加地少了吗?我已经把这些话告诉给了那些客人,又这样重新将它们记写下来。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六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祈雨于他祠不获,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满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力,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愧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钱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有道之上,又何以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

b.乘高而望上 乘:登上。

c.而不克以为泉 克:攻克

d.自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3分)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①②③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态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

b.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c.文章游记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是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祈于此,其祈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参考答案

1.c

2.c

3.d

4.(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2) 然后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更加出名。

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徐霞客丹霞山游记 课文篇七

1、建筑很多,十分复杂(2)建筑很美,逸态可掬

2、显示了石钟山对人们巨大的吸引力,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使石钟山积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

3、意在抒发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所见所感,抒发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期待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良好愿望。

4、在内容上,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开头几句渲染了梦中境界成为现实的快乐,显示了在作者心目中,石钟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结尾描写了作者遗憾离开石钟山的心情,缘由是苏轼当年月夜山脚下所见的奇景,吸引着他 “再来拜名山”,显示了石钟山的无穷魅力和它的文化渊源的力量。

在结构上,首尾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1.游睿《做客》阅读答案

2.溪水阅读答案

3.《英雄》阅读答案

4.《筷子》阅读答案

5.寻找阅读答案

6.《石榴》阅读答案

7.《目送》阅读答案

8.英雄阅读答案

9.帆阅读答案

10.《海燕》阅读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285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