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5:27:06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通用14篇)
时间:2023-11-10 15:27:06     小编:LZ文人

总结是一次探索,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完美的总结应该包含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方面。"阅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一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教学思想:要么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么就采取“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明确自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郑亮喜。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及培养[j]。音乐天地,2006(07)。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第一中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二

摘要: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词:构建课堂;驱动力;学习情境;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构建课堂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者,成为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者,成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的鼓励者。

一、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寓教于乐。

新的课改成了我们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

二、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过程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渊博的知识且要能足够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或疑惑,甚至偏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觉察学生的困难,注意其情绪的变化,抓准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和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动态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新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魄力。

三、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所有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创设恰当,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这样,学生方可开展有水平的探究学习。因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水平对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例如,对提纯物质方法的探究,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应有所升华。首先教师设计问题: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被提纯的物质尽量不能减少;(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3)要易于分离、复原;(4)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检验试剂;(5)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要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回答的要点中,前三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而后两点,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陌生的,因此,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题目】如何除去硫酸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晶体?引出题目,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

【思维分析】碳酸钠晶体中除去的部分是碳酸根离子。因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加酸除去碳酸根离子。所选的酸应当既能除去碳酸根离子,又不引入其他新杂质。此题易误选盐酸。

【方法点拨与归类】(1)先考虑是否能用物理方法分离与提纯,再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与提纯;(2)认真分析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反应;(3)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若在除杂过程中,重要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应使其再次转化为原物质;(4)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与用量,并遵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化学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得出结论。它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探索。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设法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中,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1)检验硫酸根时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有哪些反应现象,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3)离子检验时,应考虑哪些离子的干扰,最合理的试剂加入顺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则探究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具备设计开放性情境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不时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两瓶500毫升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你如何鉴别?”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述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和感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但是究竟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则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三

崔京勇。

作为校长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怎样让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校长怎样引导好教师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上好课?一言以蔽之: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呢?从侯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一课,使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创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一、源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发现。

过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甚至是教师直接灌给学生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始的。侯娟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为了让运动员喝上饮料,同学们正在分发饮料,请看这幅图。

(教师把画好的彩图贴在黑板上,彩图上远处有7名赛跑的同学;左边是9名跳远的同学,还有1名教师当裁判;右边是踢毽子、跳绳比赛,4个同学在踢毽子,1个同学当裁判,5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也有1下同学拿着裁判夹当裁判。近处的操场边上,有6名同学在分饮料,饮料箱内有9盒,在箱外面有4盒,有一个同学问分饮料的同学一共多少盒饮料?)。

作为一年级的同学刚刚参加完了入校后的第一次秋季运动会,运动会的热闹场景,同学们兴奋的劲头给新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看到这幅运动会彩图,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又激活了,新授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图上同学提出的问题,立刻调动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出现了以下答案。

学生1:我数了数饮料,一共13盒。

学生2:我发现箱子里有9盒,若再加上一盒正好是10盒。加上箱子外面的3盒,共13盒,9+1+3=13。

学生3:因为13-4=9,所以9+4=13,有13盒饮料。

学生4:因为10+4=14,10比9多1,所以14-1=13。

学生5:我想到了13的组成是9和4,9+4=13。

老师听了学生的回答,既惊讶又高兴:“呀,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老师把以上5种方法写到了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上5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大部分同学认为第2个同学方法简便,先凑10,后用10加剩下的数。老师把同学们的分析用式子列了出来。

9+4=13。

|/\。

|13。

|/|。

10+3=13。

这正是本堂课研究的问题。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彩图,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卡片代替人,摆一摆,说出第一个加数是9的数学问题,并试着用以上研究的简便方法算一算。

组1:参加跳远的有9名同学,有1名老师当裁判,共多少人?

9+1=10。

组2:跳远的有9名同学,跑步的有7名同学,共多少人?

组3:9个跳远的同学加上4个踢毽子的同学共多少人?

组4:跳远的有9人,场外分饮料的有6人,共多少人?

组5:跳远的有9人,跳绳的有5人,裁判员3人,跳远的加上跳绳的和裁判共多少人?

组7:踢毽子的有4人,跳绳的有5人,踢毽子和跳绳的加上跳远的有多少人?

……。

[1][2][3]。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四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的传授,注意技能、技巧的训练,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物理科技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传统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重知识教育的同时,把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方面当成知识的附庸,过重的倾向于知识的传授,把学生作为装知识的容器,不关心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说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的前提,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一、理解新精神、新理念。

新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的目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新课标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课程内容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加强了与生活、现代社会及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也就是新课程要求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3.新课程为适应社会对多样人才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更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4.在课程实施时新课程标准要摒弃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从“知、行、意”三个维度进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大胆探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新课程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做法,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几年的新课程实施,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过去教学只重视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重知识的掌握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对学生的评价,一些学生对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而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自觉低人一等,产生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和对学习的畏惧心理,甚至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报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人格品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标准,全方位评价学生,让他们取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能力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尊重学生差异,让全体学生各方面不同程度得到发展。大家都知道教学是要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用一个标准,要多方位、多元化。有的学生通过某种渠道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就没有必要让他再一次在课堂上按统一的要求去研究去思考了,对这部分学生,允许他在其他方面学习,或给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让他们思考。这样对他们来说,既不浪费时间,又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对他们的要求应当降低一些,并从感情方面较多的给予鼓励,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得到提高。

3.让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以教定学”是传统的教法,他是以教师的“教”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该转变为“以学定教”,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结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研究和探索,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和经历物理探究的过程,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调动出来。

4.课堂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讨论―应用的过程去发现规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的本身是“做”出来的,是“探究”出来的。通过探究,不光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更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落在实处,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产生新的理念,对传统的教学观是一次重大变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师生共创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五

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错误的教学思想:要么偏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要么就采取“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这些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

结合时代背景,初中音乐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初中音乐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主要精神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

音乐教育中同样存在着众多的专业名词或者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少障碍和困难;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向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是他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明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如下的定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音乐专业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愉悦和快乐,进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真正目的'。这些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明确自己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及地位,牢牢树立“学生在课堂上占主体地位,教师则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及理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必须彻底抛弃自己“满堂灌”“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转而充分尊重学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时,我会要求学生提前深入研究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我则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讨论活动并不过多干涉。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命题。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要歌颂的感情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想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音乐的积极性。

古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现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描述,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兴趣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某件事物、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音乐新课标更是直接对音乐教师做出了如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音乐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为有利的条件和帮助。我对此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等先进教辅设备可以将知识点更加鲜明、形象地传授给学生,这非常契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适应时代的变化及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辅设备及手段。

比如,在学习《十八相送》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场景。多媒体教学对于长期处于封闭课堂上的学生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的这一举动就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揣摩梁山伯和祝英台内心的矛盾想法,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以这样的状态进行学习,自然有利于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在学习《亚洲之声》这章知识的时候,我则利用多媒体音频配上亚洲各国的人文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和震撼中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2.灵活运用肯定和鼓励的课堂语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肯定和鼓励是教师促进学生对初中音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手段。作为教师,应当充分掌握鼓励的必要技巧,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肯定以及鼓励的语言,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极其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经常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比如,经常用“唱得真好”“歌声很棒,完全可以和伴奏带的声音媲美”这一类的口头鼓励语言;有时还会以肢体语言,像肯定的眼神、满意的微笑等都是对学生无声的鼓励。这样的话,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这个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心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于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每节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认真研读和学习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及主要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郑亮喜。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及培养[j]。音乐天地,(07)。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第一中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紧密相关。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让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变得真正活起来,变得更为有效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开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生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展示个性,有利于开放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爱学生,真正关心学生,才能更进一步地去教育学生。用“情感”为学生开道,才能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情感”、“爱”去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交友谈心,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去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多鼓励少批评,指出长处,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才能大胆地回答问题,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听客”和“看客”了,“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以及应用的全过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做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数学课。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去实践,显得非常重要了。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在上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首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小明去市场买糖,这种糖每千克9.8元,他买了10.2千克糖,给售货员应该给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小明一下说出了应该给99.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和小明说得一样。然后,我就问:小明是不是很聪明。同学们都说是。我说小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并不是小明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用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算的,你们学完也会和他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想像,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想达到新教材的有效教学,教师在使用时必须科学,制作课件决不能是课本的简单复制,也不能只当作投影仪而代替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展示也应及时、适度,不能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今天的“满堂按”。制用课件要新颖、科学。例如,在七年级数学“几何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立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了几何体的各种要素,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中学生阅历非常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没有培养起来。例如,九年级几何《圆》第一课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flash动画,当采用方形车轮和圆形车轮在公路上行驶,让同学观察画面,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这时,学生一看动画,激发了学习兴趣,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又能帮助学生通过课本以外的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五、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七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描述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既无传神的形,又无诱人的情,只有繁多的物质名称,陌生的化学符号,难认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共性和个性的无穷无定牲,显得既单调又枯燥,似乎化学只能启迪人们对一切事物真谛作深邃冷静的理性思考,只能揭示物质的真实面目而不能显示其美,事实上,化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化学美具有美的严谨,有序,奇异,守恒,对称和律动特征。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角色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施,转变我们自身的角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转变自身角色的策略。

一、认知、传授给学生化学之美。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氯化钠的晶体是一个规则的立方体,每个钠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氯子,而每个氯离子周围有序的排列着六个钠离子,这种对称排列,体现了美的和谐,有序和多样牲。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美的终极表现,百炼成钢,金属电镀以及烧石成灰(生石灰),石林奇峰,神州飞船的上天无不体现化学变化的美妙绝伦。化学思维创造离不开化学美,化学美不仅包括化学知识美,而且包括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美。美育在陶冶人的心灵上能以形悦心、以情感人、以美引善、以美育人,所以我们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化学教育中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化学学科中涉及许多大自然的天然景观和丰富的矿藏,它们所展示的祖国壮丽河山,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自然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化学为现代社会奉献了数以千万种的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化学研究的各种高精尖材料大放异彩,推动着核能,宇航,信息等科技事业的发展,利用化学分子修补方法,治疗遗传病、精神病,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衰老,这是多么引人入胜的宽阔领域,多么瑰丽壮美,令人向往。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探索。

从教几年来,每年都会遇到了许多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兴趣,但他们的成绩却一直不好,我们教师在新教材面前以前的经验和许多看法都要改变,如何与时俱进,用新的思想和符合新教材改革理念的新的教育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用新的思想来学习。首先教师和学生都要吃透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才能少走弯路。新教材体现了“活”、体现了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轻视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传统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应结合课本的内容在有条件的条件下可以多动手自己把化学的思想、化学的原理、化学的知识----体现在身边的一些活动中。

三、认识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强调了化学实验的作用,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许多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选取素材、提出课题,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四、打好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不论教材如何改革、学习方法如何有效,扎实的基础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以前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成绩很好,但一直不是出类拔萃,不能脱颖而出。如果仔细分析他们每次的讲义的话,都能发现他们在审题,书写方程式,化学符号很多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失误和错误,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就取决于他们的失误,如何避免或减少失误值得教师和学生好好深思,本人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学生操作后有着不错的效果。如果要让学生能在以后不再出现曾经的错误,许多学生都学会了订正,但我发现许多问题学生是订正了一次又一次,这也说明订正是一种弥补知识不足的途径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我发现如果让学生做老师的话,坚持把每次的错误问题讲解给我听或讲给其他的同学听,如果他能把问题清晰、透彻地剖析给周围的人听,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几乎都不会出错。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自己学会归纳和总结。以前我很喜欢把很多的知识总结好,在让学生记忆,结果时间一长学生是忘的一干二净,如果学生能自己动脑动手总结一些知识,效果是很明显的。例如有很多相似的概念: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区别,如果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和讨论把它们区别清楚的话,以后他们在这方面就几乎不会出错。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

五、总结。

以上是本人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和对新教材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看法,如何使教材更合理,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学生学的更有价值和意义,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进步。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八

(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目前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开设,并且有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知识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熟悉电脑中常用的基本办公软件(word文档、excel、幻灯片),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会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企业与学校合作学习等等,在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要用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兴趣,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在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合适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复制、粘贴”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认真地操作着教师安排的任务“文字及图像的处理”时,个别学生会发现一些图片或文字不能正常地粘贴到指定的位置,这个问题出现时,由于教室微机的位置不集中及教师人数的有限,教师很难发现所有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提问或是直接与教师探讨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把课程的内容变为“在文字与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寻找问题,避免因为学生腼腆而出现不好意思提问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思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学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就会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军。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3)。

[2]王成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的研究[j].科技信息,(01)。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九

回顾之前的化学教学,老师往往在黑板前面讲述,我们则是乖乖地听着,做着笔记,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就这样一直循环着。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似学到了很多知识点,可是学完后,我们确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只是暂时记住了那些公式和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老师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互动和思维讨论。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指导者和启发者。比如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每次实验我们都是自己动手做,加深了对实验和反应原理的理解。并且,我们在调试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解决了实验的问题,更是锻炼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新课改的互动和思辨与老教学方法的差别。

在新课改的化学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互动和思辨。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然后在我们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可以从同学那里获得别样的思考角度和启发。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培养了我们的思辨能力,还更好地发掘了我们的潜力。

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式学习。在老式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惟一能够接触到化学实验,就是在课下或是在课上的放课时间去实验室又或者是听完知识点后老师才给我们演示一下实验现象,然后就让我们去背实验原理和反应方程式。而新课改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深入的理解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现象。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学的方法与老式的教育模式不同。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思考能力、实践性和探究精神。化学实验的探究式学习虽然需要费时费力,但也是一种锻炼和磨练我们的良机。学会了去思考、去分析和探究,我们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学术能力。化学教学的深化也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而新的教育模式也是具有必需性和现代性的。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十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都有了变化,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在这一前提下,高中化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

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更加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越来越注重教学策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于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理想与目标。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旁观变成参与,最大化地使学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就是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更加活跃和融洽。这种高效课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这种高效课堂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新课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是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认真地履行实施这一方针政策是关键。因为高考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校方对于突然改变教学策略存在着疑虑,教师也未能立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新课改成了“纸上谈兵”,未能落到实处。再者,学生常年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跟不上理论,使得学生想问题都过于理想化,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也是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

四、高效课堂实施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怎样实现,怎样使理想变成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

1.理论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也应遵循这种特异性。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让理解能力好、学习方法佳的学生更加优秀,而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劣的学生更加不明白教师讲的什么,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更加重要。

(2)从基础演变。

化学课堂教育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当碰到新的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把难的知识变成学生学过的较浅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对比其难易相似的两种知识,还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教育本身就注重实验,而在新课改这一号召下,实践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反应直观的感受比听教师叙述更能让学生记牢,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化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增加动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应该加强的部分。

2.具体的实施方面。

(1)选好组长,培训组长。

化学教师应通过观察选出热爱化学、热心化学服务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一小组的组长,在每一节课之前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在课堂上能引领小组学生讨论,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才会有进步。

(2)建立每个学生的化学档案。

把小组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都登记在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从中也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小结。

可由组长组织,教师监督。引导学生从作业、从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要尽量关注中差生,让他们喜欢你、敬佩你,他们才会乐学,让他们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和优生的差距,从而缩小差距,逐步变成优生。

参考文献:

[1]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11)。

[3]王国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2012(2):9-1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十一

以“三个面向”、“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基本途径,以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目的,抢抓我校课改机遇,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重新构建课堂结构,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快速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强力打造课程改革特色。

二、目标任务。

一年起好步,三年有特色,五年成体系。

(一)模式构建。

1.初步提出“万福学校发展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借鉴他人经验,根据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

2.对各校校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模式”通识培训,了解和把握校内外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的架构和流程等。

3.各学校各年级要按《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各科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

4.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模式培训、交流、指导,使全体教师都来积极熟悉、广泛应用、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二)团队打造。

1.以改造和优化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模式实践应用中保障评价考核、集体备课。小组合作学习等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模式实施。

2.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重点解决模式推进中的管理保障、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与教学质量效益等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尽快形成优势。

(三)管理推进。

1.鼓励支持并及时推广学校自主重新建立和完善的、有利于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深持久开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考评实施办法。

2.实行中小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级、分校、分科管理督导制度,并逐级落实分校分科管理督导负责人员。

3.及时研究并尽快出台《万福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保障与管理考评办法》,为模式改革提供人、财、物的强力保障。

4.改进和调整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办学水平等方面的考评办法,为课改营造很好环境。

三、保障措施。

1.严格实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票否决”政策,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纳入学校校长及班子成员考核之中,并实行“一票否决”。

2.切实保障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及资料、教案编制和使用工作的实际需要。

3.优先配置万福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资源,采取调剂、充实等。

4.尽快制定出《万福中心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案》,以提高教师学生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着力点,建立完善教学管理、教质量考核等办法,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实施和不断深化。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统筹、组织管理和督查指导,中心学校设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履行职责。

组长:刘亚雄。

副组长:阳桂华。

崔新民。

成员:旷满意。

胡冬梅。

李菊兰。

袁爱吾。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政策保障、经费支撑、人员调配及其他重大事项的领导和统筹。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十二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都有了变化,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在这一前提下,高中化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

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更加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越来越注重教学策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于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理想与目标。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旁观变成参与,最大化地使学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就是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更加活跃和融洽。这种高效课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这种高效课堂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新课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是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认真地履行实施这一方针政策是关键。因为高考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校方对于突然改变教学策略存在着疑虑,教师也未能立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新课改成了“纸上谈兵”,未能落到实处。再者,学生常年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跟不上理论,使得学生想问题都过于理想化,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也是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现。

四、高效课堂实施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怎样实现,怎样使理想变成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

1.理论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也应遵循这种特异性。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让理解能力好、学习方法佳的学生更加优秀,而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劣的学生更加不明白教师讲的什么,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更加重要。

(2)从基础演变。

化学课堂教育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当碰到新的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把难的知识变成学生学过的较浅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对比其难易相似的两种知识,还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教育本身就注重实验,而在新课改这一号召下,实践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反应直观的感受比听教师叙述更能让学生记牢,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化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增加动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应该加强的部分。

2.具体的实施方面。

(1)选好组长,培训组长。

化学教师应通过观察选出热爱化学、热心化学服务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一小组的组长,在每一节课之前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在课堂上能引领小组学生讨论,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才会有进步。

(2)建立每个学生的化学档案。

把小组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都登记在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从中也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小结。

可由组长组织,教师监督。引导学生从作业、从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要尽量关注中差生,让他们喜欢你、敬佩你,他们才会乐学,让他们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和优生的差距,从而缩小差距,逐步变成优生。

参考文献:

[1]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2011(11)。

[3]王国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2012(2):9-11.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十三

导言部分: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育体系和课程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其中,化学课程的改革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创新点。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化学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强化实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给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新课改后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部分:化学课程的变化。

在新课改之前,化学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和概念方面的知识。而在新课改之后,化学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将与化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结合,如物理、生物、地球科学等。这种交叉学科的教学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同时也增加我们的学科课程的整体性和现实性。

第二部分: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课程改革不仅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注重实验教学的增强。在新课改中,实验教学不仅注重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而且重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学科,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实现无缝对接。

第三部分:师生互动。

在新课改中,教师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者”,而是更多地成为“引导者”。教师会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将时刻与学生保持互动。通过师生互动,老师不仅能找到发现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又可以适时调整学习的节奏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关心。

第四部分: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中,化学课程注重学科间的跨越和课程的综合性,学生在多学科领域对知识进行了解和应用,可以在化学实验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头脑中与众不同的想法被认可和鼓励,他们就能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和归属感,这也是化学课程改革的另一个亮点。

第五部分:结语。

通过学习新课改后的化学课程,我认为课程的改革将化学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深入、且实用。学生不再是“地下工作者”,而是通过与教师、同学、家庭和社会的良好互动而发掘自身潜力的“探究者”。新课改的实施,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动力,也将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篇十四

传统教学方法下,化学课堂上气氛沉闷,师生缺乏互动,学习效率无法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拟通过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分析了针对此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岷州中学的高中学生同样承担着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学生能够部分转变为动力,渴望在学业上努力进取。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学科,以其严谨、抽象着称,但是如果教师在高中课堂中长期过分强调这一特点,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会降低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无法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化学专业水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部分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二)做好教学设计,培养严谨的教学习惯。

同化学学科严谨的特点一样,高中化学教师要养成严谨的教学习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案中除了要落实常规的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外,也要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关注学生要求,融入人文关怀。

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需求,在化学课堂中融入人文关怀。

二、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儒家文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十分强调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体现在教育上便是“师道尊严”,如学生在家里必须服从父母,在学校必须服从教师。在这种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家长和教师觉得一切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但是从来不同学生商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这些“擅自”做出的“好心”。事实上,这些“好心”往往办了坏事,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的关心。多数教师往往以成人标准来要求学生,虽然高中生在生理特征上已非常接近成人,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却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所在的岷州中学,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是90后或者00后的学生,互联网等信息大量传播的时代下,他们接受了大量新思想和新观念,追求民主、平等的意识明显增强,渴望表现自我,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许多教师的行为被他们看作是侵犯自由和尊严的,师生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关系紧张,或多或少影响了化学教学。

因此,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引导者;学生不是成年人,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应该有极大的宽容心,但不是无底线地纵容学生犯错,而是在包容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来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只有从学生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要做到以上要求,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满足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需要。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在这三个主要因素中能够短时间内改变的只有化学学习习惯。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从笔者参加工作以来的化学教学实践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建立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形式多样的激励手段,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固化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具体来说,化学教师要活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的手段。表扬是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如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好、进步较大的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对进行了预习、复习或者错题归纳的学生进行表扬,号召其他同学学习;对在讲台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范的同学进行表扬。

总之,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当然表扬要恰当、公正、准确,不能过分夸大。批评的使用则一定要慎重,要注意批评的场合、语气的轻重和学生的承受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2876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