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专业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27:13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专业24篇)
时间:2023-11-11 02:27:13     小编:MJ笔神

读后感是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想要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一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遍及天下,其中最能堪称英雄豪杰之辈,非蜀国五虎将莫属,五虎将武力超群,为蜀国立功无数,也为蜀汉失业奠定了一定基础,此五虎将之中,惟有赵云一人最值得我尊崇。

“常山赵子龙在此”一声惊破万重天,身为蜀国五虎将之一他,骁勇善战,也有着一定谋略,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称得上是一位难得将才。

赵云成名战役就在当阳板坡。赤壁大战开始前,刘备因兵较弱,敌不过曹军,被迫撤退到江夏。因为走匆忙,再加上曹军追击,最终却把刘备两位夫人给走丢了,赵云奉刘备之命去寻找两位夫人,糜夫人对赵云说,孙夫人和少主在当阳被困,赵云依然策马奔向了当阳,此时,当阳已被数十万魏军所包围,赵云以他勇猛性格冲入了曹军,冲破包围后,在一处土屋后便找到孙夫人和少主,孙夫人为了保护少主,脚已经受伤,因不想拖累赵云,投井而去。

赵云带上少主,又策马冲向曹军,想突破重围,赵云七进七出,杀曹军闻风丧胆,当他突破重围后,刘备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诸葛亮也很器重他,孔明借东风后,靠赵云接应,赵云一箭射中来追击吴将船上蓬索,仅一箭就能让吴军受到很大惊吓,从这可看出赵云射技过人。

同时,赵云也是一位很谨慎人。平定贵阳时,贵阳太守赵范投降,见赵云如此威武,便想把他笼络到其帐下,便摆出美人计,欲把其嫁与他,被赵云严词拒绝,后赵范叛逆,赵云未受任何牵连。

赵云年老时,孔明挥师北伐,赵云依然如此勇猛,竞能连斩魏军数员大将,诸葛亮都赞叹道:“赵老将军威武不输当年啊!”赵云于攻打天水时,无病而终,终年76岁。

赵云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将四人就不如他了。这也是我对他钦佩不已原因吧!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

《三国演义》有许多让人难忘的人物,但最令我难忘的人物就是……血染征袍透甲红,乱世谁敢与争锋。一杆银枪无人能敌。越战越勇。杀得敌将闻风丧胆,招架不住。一把青缸剑削铁如泥,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能受得了如此之称号者,非赵云,常山赵子龙不可。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氏,五虎将之一。身长五尺,威风凛凛,浓眉大眼。从小就酷爱枪法,14岁就拜遍河北名枪师,16岁经人指点投师于山东琅邪著名枪师童原门下,学艺只一年,因天资聪慧,而且勤奋,所以尽得真传,初投袁绍帐下。但袁绍是个昏君,赵云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就投于刘备。

在长坂坡一战,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但刘备妻妾糜夫人带着阿斗(刘禅)深陷曹操大军之中。但子龙为救刘备之子,不顾一切的单枪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前去解救。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就跳井自杀,赵云将墙推倒后将糜夫人埋后就带着阿斗(刘禅)杀出重围。子龙在十万曹军之中来去自如。所向无敌,无人可挡,一人斩杀猛将50余名,斩伤猛将100余名。韩荣、张颌、曹仁、毛介、于禁统统都被赵云所伤。赵云也伤余数10处。最终赵云突出了重围,将刘禅带到了刘备面前,只说了一句:“少主未醒。”刘备在事后这样称赞赵云:“子龙浑身是胆也。”

不久,司马懿的到达。霎时,万箭齐发。司马懿生性多疑,以为后面还有更多的伏兵。就惶恐的下命令:“穷…寇莫追…穷寇莫追…”语音未落,司马懿的马就中了一箭,仓促逃跑。事后赵云以零伤亡的成绩,让诸葛亮喜出望外。还称赞赵云说:“子龙,有勇有谋也。”

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赵云病亡。诸葛亮,顿时呆若木鸡。接着对天长叹说:“老天断我一臂啊,老天断我一臂啊!”没过多久诸葛亮也身亡与五丈原。

赵云,20岁就投靠刘备,60岁病亡。40年的戎马生涯,立下无数的赫赫战功。其中著名的战役有:斩裴元绍,夺卧牛山,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拒汉水单枪寡敌众。这种种汗马功劳,皆出自常山赵子龙之手!

我敬佩子龙。敬佩它的胆,穿梭于百万雄兵之中。我敬佩它的勇,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敬佩它的谋,零伤害吓跑司马懿。我敬佩它的忠,为救少主不顾自身。所以我在这样称赞赵云:“有勇有谋,穿梭雄兵之中。肝胆相照,救主不顾自身。”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三

这个章节主要讲了刘备在樊城被曹操打得大败,准备去江陵安身。因兵马太少,又带着十几万老百姓行军,途中被曹军冲散,连刘备的老婆孩子都被曹操包围。赵云得知后,不顾自己的安危,单骑冲入曹军的阵地,拼死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赵云的白色战袍和白色战马都被染成了红色。

赵云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他对刘备非常忠诚,也非常勇猛,武艺高强,在曹军阵地中横冲直闯,犹如入无人之地,杀的曹军闻风而逃。我非常喜欢赵云,也非常崇拜他。赵云将刘备的儿子阿斗救出后,刘备却当众将他扔在地上,可以看出,刘备非常聪明,他既不想失去儿子,也不想失去像赵云这样的好将领,还想赢得更多大将对他的忠诚。

俗话说得好:“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一点儿也没有错。我觉得我们既要学习刘备的才智,更要学习赵云那种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

三国的历史虽然短暂,但阙楚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真是“乱世出英雄”啊!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四

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这本是四大名著之一里的其中一本,里面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喜欢多疑的曹操和有礼貌的刘备,冲动无理的张飞,尊敬兄长的关羽。今天我写的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草船借箭。在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神机妙算,智力超群的一个人。他有知识,有胆识,有度量,有计谋的一个人。

其实诸葛亮还是一个让周瑜自叹不如,还是一个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的一个人。

有一次,我不想去跳舞,就假装肚子疼,窝在被子里面,可是我一直说肚子疼,妈妈没有反应,原来妈妈在做饭,等她做好之后看见我还没起来,就知道我不想去跳舞,假装肚子疼,如果他故意说你是真的肚子疼还是假的,我慢吞吞的说:真的,然后我妈妈说:我看是假的吧,就说的这么结巴!"最后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就是我这次装的时候,妈妈都能发现这完全就是现在的半个诸葛亮嘛!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五

赵云二救阿斗使人深受感动,看看《三国演义》的目录,你会发现目录中只有“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二救阿斗”罢了,可是,三国时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没出名,仔细想想,你真得会觉得他很伟大。

单骑救主中,糜芳怕他回投降,刘备却坚持认为,赵云不会背叛自己的,果然,赵云没有投降,可见,刘备多么信任他。

诸葛亮出茅庐立大功之前,关羽、张飞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没什么用,而赵云却高兴得很,认为孔明能为刘备统一天下果然,诸葛亮刚出茅庐就立了大功。赵云还智勇双全不像吕布,有勇无谋;也不像曹操;有谋无勇。

他的思想几乎都是正确的,心中只为刘备统一天下立下更多的功劳,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他更是一个讲义气的人:他救出阿斗后,对刘备说:“赵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您的大恩!”《三国》里谁还能说出这样的话?谁还能对君主如此忠心耿耿?我想没有像赵云一样的人了。

赵云,我心中的英雄。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六

如果让你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题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比如说开始写一国分三国就有用到,后面写到司马炎一统三国也用了这段开头句。所以说这句话在全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本书都在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本书主要刻画了这几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刘表、周瑜和孔明,这些人物也是许多读者较为喜欢的。

这本书像一杯淡淡的龙井,刚入口时觉得无味,细细品尝过后却回味无穷。而然其中也蕴含着最深的,对人类有巨大帮助的力量。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临危不惧,兢兢业业,大智大勇,自强不息。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智和胆量让我无法不佩服。而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属“三顾茅庐”了,它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如果不是刘备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诸葛亮,也就不会有日后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中我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这样即使是再大的难题我们都能一一解决。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我们都能成功。

千百年来,无数先驱无数名人都用他们的人生书写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壮丽诗篇,李时珍潜心四十年涉远山,尝百草编撰《本草纲目》;大数学家陈景润花费毕生精力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歌德编写《浮士德》将近用了四十余年……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这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历史的钟声一次又一次的敲响,新世纪新的挑战也在向我们走来。只要我们时刻铭记着前人用时间为我们演绎的教诲,坚持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就可以胜利!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后,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三国演义》里的各种计谋,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等等。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为了分出胜负,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之后又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魏国打了胜仗,建立了晋国。

读了《三国演义》,我才明白为什么刘备没有赢,原先是张飞在和刘备会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杀死;关羽没有防备,被孙权暗算,抓了杀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战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病死了。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贪官被抓,我真开心。想到之后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死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怀念。

想想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战争的弥漫,仅有和平的光辉,在幸福中成长。我们应当感到骄傲,我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真的很幸福。当我读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时,我感到这实在是很悲惨。战争竟然连老百姓也不放过。

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战争的可怕;同时我也学到了各种谋略,异常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他们很值得我学习。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我爱看中国四大名作,其中又最爱看《三国演义》,这几天来,我把三国演义连环画册六十册,每册仔仔细细看完了,真是深深有感。

三国演义,叙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吴、蜀、魏三国鼎立期间的一个个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赵子龙单骑救主和赵云截江救阿斗的两个故事,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写得最为精彩。都真诚详细描述出部下对主公的忠心耿耿。如赵云冒死在百万曹军中救出小主公,冲出重围,将他交给刘备;赵云截江救阿斗写出了赵云有胆有识,从东吴船上救下阿斗。从中告诫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对国家对人民要忠心。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如赤壁大战、铁笼山姜维困司马,写出其中有些人的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能打善战等的故事情节。

在吴、蜀、魏,三个国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国家就是蜀国,虽然蜀国的物力、财力都比不上魏国和吴国,但蜀国人才很多,像智慧过人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有勇有谋的常山赵子龙,智勇双全的关羽,能打善战的张飞,无人能敌的马超。,并且我此刻又生长、生活在当时的蜀国的土地上。

但我厌恶战争,厌恶你打我杀,厌恶对立,还好,此刻我们国家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战争,没有罪恶的子弹,没有战争的硝烟,我爱我的国家。

我要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智慧过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对国家忠心耿耿精神!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七

“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这句话大家一定听得十分的熟悉,没错他就是蜀国五虎大将之最,手持长枪,身披白甲,胯下白马人称常胜将军的赵云。

赵云一生立功无数,而且每一次战斗都不会失败真是十分的厉害,好像年终时有70来岁,在当时能活到那个时候是十分的不容易。要想身体强壮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习武,不习武的谋士死的比较早的有曹操手下十分得力的军事郭嘉。所以因为习武赵云在60来岁还在战场上拼杀。可见赵云的体力是多么的好。赵云的勇猛是十分的厉害的,尤其是在几个典型的例子上,一是舍身救阿斗,二是在老年的时候不顾一切力斩五将。

话说是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刘备带老百姓南下,遭到来了曹操的攻击,下场十分的残但是总算自己逃出来了但是刘备的几个妻子却难逃厄运,所以赵云去找刘备的妻子,虽然找到了但是刘备的妻子不肯来(当时也是带一个人突围是不肯能的事情所以赵云就一个人闯入了曹军,十分的厉害,曹操站在高处见有如此猛将十分的欣慰于是就下令不可以放冷箭但是赵云在军中毫不在乎最终突出了重围。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在赵云60岁以后,又有敌人来犯,赵云请战说:“这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刘禅允许。在战场上赵云连斩了魏军的4位将军,还活捉了一位勇气十分的可贵,十分的可赞扬。当时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做到这一点十分的不容易。

赵云的忠心:赵云的忠心从救阿斗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赵云一人,怀抱阿斗,在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有多么强大的忠心,如果在杀的途中赵云半途而废那又怎么样那?当然情况不容乐观了。

刘备能有这样的人才是在是十分的幸运,五虎大将中哪一位不是英雄呢?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八

从今年寒假开始,我不仅粗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还细看了52集动漫版《三国演义》这部动画片,使我增长了见识。其中桃园结义、连环计、草船借箭、单刀赴会、空城计等等故事真是精彩。

其中还塑造了很多典型:正面人物是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是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隘周瑜,长厚鲁肃,勇者张飞、关羽、黄忠、马超、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蒋干等。其中最令我感动是那一身胆量赵云,他为蜀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国演义》里对赵云描写是:赵云,常山人,字子龙,初时跟随孙公瓒,后投靠刘备。赵云武力超群,在阳长阪恶战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后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跟随诸葛亮北伐,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

作为“五虎上将”之一赵云,其英勇事迹数不胜数,但其中一次,至今让我仍记忆犹新,这就是“单骑救阿斗”。

有一次,在阳长阪,赵云单枪匹马恶战曹军,杀得曹军四处逃窜、溃不成军。曹操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很想让赵云归顺于他,但赵云不但没有投降他,而且还杀了曹军将领50余名,砍段曹军军旗5、6根,终于救出了主人阿斗。

从这故事里我知道了赵云武功超群、英勇善战、勇冠三军,真是智勇双全,同时很忠义于主人,不把金钱看得很重,不被诱惑所吸引,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主人,其品德和气节真令人赞叹不已。

赵云真不愧为好男儿,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九

合上书,我闭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赵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他的战斗,他的话语,他的泪水,他的救助,他的怒吼,一一在我脑中回放着。我仿佛看到了他眼睛里喷发出的气,愤怒之气,忠勇之气,爱国之气。

爱国,往大了说,不仅仅是在心里爱着国家,为国着想,而且还要在国家有危机时,挺身而出,团结人民,并以自己为榜样,肩上背负着领导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往小了说,只要你心系祖国,即使你力量薄弱,但你只要能做好自己,会做人,做好人,会做事,做善事,也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我可以帮助他人,解决他人的难题;我可以给病人亲切问候,给他们希望;我可以管理好班级,给老师一个轻松的课堂;我可以布置好板报,为同学创造一个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可以做好卫生,使环境清爽洁净;我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务,让他们少些疲劳;我可以……;我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微笑,使他们为我的存在而快乐。这,还不够么?!

爱国,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用行动去证明的。一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集体,你是否真正关心它,会在你的细节上体现出来的。不要说你不能,你不会,你做不到,从现在开始,尽你的能力,做好你能做的,做到让别人快乐,你的力量就会感染别人,你就知道怎样爱国了。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

星期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著。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许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况,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一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就一直在找令我印象最深的内容片段。最终我锁定了木牛流马这章节。

它主要说了:蜀国去讨伐魏国,可魏国却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了运送粮草,做长久之计。便叫许多能工巧匠用力学的原理制造了木牛流马。后被魏国获悉后也跟制了一批木牛流马,可木牛流马有机关,魏国怎么也不知道机关在哪里,最后只能看着蜀军抢他们的粮草这个故事我们一个简单而易被忽视的道理:学被人的东西是可以的,可是要用心去思考,不只是简单的仿照,要把他消化吸收,从中掌握更多的奥秘。

直到现在,仍有爱好者在研做木牛流马,可他们做的都不是很完美,虽然木牛流马会走,但似乎操作的人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让他们行走,这便失去了古人制作木牛流马的意图。究其原因,难道是古人能造的东西,我们就仿不出来吗?难道是古人比我们聪明吗?其实不如,并不是古人比我们更聪慧,而是我们没处处留心,过于依赖现代科技,也许就是那种守常必败,思变则胜的道理吧!

因此我们现代人在学好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要去用心思考。作为我们当代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也要明白木牛流马的道理,在跟老师学的`同时一定要把所学知识消化,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豪杰辈出。蜀国大将赵云,眉头紧锁,誓为国效力,满腔热血。

这是一位爱国将领。

也许,他没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他身披铠甲,无所畏惧,势不可当;也许,他没有刘备的雄才大略,但他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精忠报国。是的,这就是赵云,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汉子。他有沸腾的血液,不凡的功夫,忠诚的真心。他默默无闻,却所向披靡,钢铁般的意志令敌人毛骨悚然。但他,对主公,对国家,对事业,始终捧出一颗感激的、认真的、忠诚的真心的。

在刘备和老百姓们前往江陵的路上,曹军在当阳追上来了。由于兵力不够,刘备和几位大将只好拼死迎敌。赵云看着因战争无辜死去的老百姓,他心里泛起一阵难过。在敌人面前,他是个刚强的将士,但面对那死去的百姓,这个男人的心里满是柔情,此刻,他的心在滴血,在流泪。他怒吼一声,单骑救主,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了身受重伤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不想连累赵云,便放下阿斗,自己翻身跳进枯井。赵云含泪抱起阿斗,看着怀中的阿斗,又看了看身后几千个兵,飞身上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保护好阿斗!

满身是血的赵云好不容易甩掉了曹军,看到刘备等在树林下面休息,泪流满面的将糜夫人的死的事情讲了出来。这时的赵云,是完完全全为国、为民流泪。他的眼泪里,是一个将士细腻的情感,是一个男人博大的爱,更是一个忠臣的深情。“赵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刘主公您的大恩!”字字铿锵,句句落实,话语间,透着视死如归般的坚强。在以后的战争中,他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不离不弃。

孙权听说刘备进了西川,一心想夺回荆州,用阿斗作为条件,同刘备换取荆州。哪知被赵云识破,追上了周善的船,说什么都要将阿斗留下,接而跳上船,与士兵打斗了起来。后来,由于张飞加入,阿斗得以平安的回到刘备身边,赵云再次救了阿斗,而孙权的如意算盘也因此落空了,不得不打消攻打荆州的念头了。

赵云的及时救助是个大功,原来他做事竟如此的细致,而且毫不含糊,蜀国,就需要这样的人!就需要这样忠勇、爱国又不失谋略的大将!

合上书,我闭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赵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他的战斗,他的话语,他的泪水,他的救助,他的怒吼一一在我脑中回放着。我仿佛看到了他眼睛里喷发出的气,愤怒之气,忠勇之气,爱国之气。

爱国,往大了说,不仅仅是在心里爱着国家,为国着想,而且还要在国家有危机时,挺身而出,团结人民,并以自己为榜样,肩上背负着领导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往小了说,只要你心系祖国,即使你力量薄弱,但你只要能做好自己,会做人,做好人,会做事,做善事,也是对祖国最好的报答。

作为一个初中生,我虽然没有赵云一样的博大情怀,也不是什么国家的带头人物,但我拥有一颗真诚、爱国的心,我无法在危急时刻改变国家的命运,也不能在遭遇灾难时重振人心,但我相信,我的力量和影响虽小,总不能不所事事吧,但总归可以做些什么吧!

爱国,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用行动去证明的。一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集体,你是否真正关心它,会在你的细节上体现出来的。不要说你不能,你不会,你做不到,从现在开始,尽你的能力,做好你能做的,做到让别人快乐,你的力量就会感染别人,你就知道怎样爱国了。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

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特别的好。

书中,有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谦虚的刘备,勇敢的张飞……从桃园三结义到三气周瑜到三国归晋中,有着很多战争故事。

张飞,他开始脾气还好,可是,一听说关羽被孙权杀了,脾气就暴躁的不得了,总是殴打士兵,结果被他的手下害死了。三国里,我比较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有勇有谋,曹操就是中过他“火烧赤壁”这个计谋,把曹操的军队烧得一塌糊涂。所以,我最佩服他。

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睿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社会有所反映,暴露了董却等反动统治者的某些罪恶,提供了关于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但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并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所诋毁。

暴徒们都想争夺皇位,你杀我我杀你,有些奸臣也都不放过这次机会夺取皇位,有些暴君只顾面前的利益,贪心怕死,还为了争夺城池而打仗,互相残杀,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死于他们手下。三国时期也有许多猛将出击,有的是英雄有的是狗熊。因为有的将领为了金银珠宝,而打仗,有的为了行侠仗义而来,所以这个时代是有分黑白之分。

我读了这本名著,知道了我们不能只要眼前的利益就眼红了,要想想后果是怎样,还有不要为了争夺权利,而让无辜的人受罪,这样最后害了自己别人。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四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五

义薄云天、勇冠三军的关羽当然算得上是盖世英雄,但在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尤其三国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人杰中的人杰,但关羽敬刘备,礼曹操,却独看不起孙权。

本来孙权打不打荆州,在两可之间。诸葛瑾出的主意正中孙权的下怀,去荆州向关羽提亲,没想到关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把诸葛瑾轰了出去。

可怜孙权,曹操尚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在关羽眼中孙权竟如一狗。

关羽最看不起的人为什么是孙权?到头来却又为什么恰恰死在孙权刀下?

关羽瞧不起孙权,不外乎两点:

一者孙权是世袭之子,不是白手起家,他只是继承父兄之业,等于得了笔巨大遗产的公子哥。这一点比白手起家、叱诧风云的曹操、刘备差得多。在关羽心中孙权和曹操、刘备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者,关羽对于孙权的为人也极为藐视。孙权做事首鼠两端,脚踩两只船。事魏事蜀反复无常,实属一蛇鼠两端的小人。

但是,即便“蛇鼠两端的小人”,也并不等于是个狗熊。充分证据说明,关羽虽满肚子瞧不起孙权,孙权也没有把关羽太当一回事。

从关羽与孙权的交手来看,虽然孙权搞的“偷袭”战术,但他的谋略与用人却远胜出关羽不止一筹。相比较而言,为谋求后发制人,孙权不像关羽那样颐指气使,他能屈能伸,特会装熊,压低姿态,麻痹对手,以求在战场上毕全功于一役——这是孙权最惯用的计谋。

孙权先用大将吕蒙、后用新秀陆逊,都是内秀十足、胸怀锦绣的大才,而那关羽镇守荆州时信任的大将潘睿、糜芳等人,均为虚伪无能之辈,一触即溃,大祸临头各自飞,他们貌似忠厚实则见利忘义,断其后路、送关羽下地狱的,其实正是后方的他们。

孙权不怕关羽,孙权的部下吕蒙更不怕关羽,关羽不知道,人们只是愿意敬重他,却不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东吴派去斩杀关羽的潘璋,并不是什么名将,而实“博荡嗜酒”之辈,实际擒获关羽父子的,更只是潘璋手下一个名叫马忠的小角色。关羽不明不白地死于寻常匹夫的暗算,本人身首异处,死得实在窝囊!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六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七

《三国演义》全书贯穿的各种打仗场面很有趣,其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说的是吕布很强悍,张飞打不过他,结果叫来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刘备,一起打群架,结果还是没打赢。吕布太厉害了。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诸葛亮,爸爸告诉我,诸葛亮是个“法西斯”,在他的国家实行军国主义,就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东条英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的一生,都是在侵略别人,制造战争。

《三国演义》太深了,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我决定有时间再看看。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八

[摘要]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赵云不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赵云鲜明家喻户晓[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08-0078-01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赵云不乏是其中的一个,他百战百胜:长坂坡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最后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家喻户晓。但是真实的赵云真的是这样吗?关于赵云,《三国志、蜀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以下都是引用赵云的传记,故称《赵云传》)对其有明确的记载,加上裴松之做注时所引用的《云别传》使赵云这个形象非常的丰满。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有几件大事大书特书,就是上面说的长坂坡、截江救阿斗、被封五虎将还有就是失街亭一回唯独赵云那路大军没有失败。首先说赵云的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这件事在《三国演义》中写得最精彩,也是赵云少有的精彩情节,一人单枪匹马杀死曹军战将五十余名,砍倒大旗一面、夺槊两条,而且还成功救出了阿斗,可谓是战神。但是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或者说可疑。这段历史明确地记载在《赵云传》当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语言只有寥寥几句,就把这件事情交代得非常清楚了,其中并没有提及七进七出的事,现在也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记载赵云有过七进七出。只能说这件事大体上是有的,但七进七出大概是罗贯中杜撰的。其次就是截江救阿斗,这件事在陈寿写的《赵云传》当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反倒是在裴松之引用的'《云别传》当中提及了一嘴:“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这件事罗贯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但是这个调整足可以塑造赵云这个人物了,那就是赵云是和张飞一起率领水军拦截孙夫人的船把阿斗要回来的,而并不是赵云自己得知消息追击在先,而张飞率领水军截击在后,但是这一改,却把赵云智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极致。再次就是赵云被封为五虎大将,这个我想可能是个小小的误会。因为刘备根本就没有封过什么五虎大将,要是有也是四虎大将,即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被封为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根本也没有赵云什么事儿。最后就是失街亭时候的赵云,按《三国演义》上说是蜀国各路大军都遭到惨败,唯独赵云那一路不但没有失败,而且赵云还斩杀了魏国的先锋,丝毫没有受到损害。回来后诸葛亮赏赐了赵云。但事情并非如此,按《赵云传》上说:“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从这个记载来看赵云是失败了的,但是他能把部队召集回来,顽强守护没有遭到大的失败,回来是被贬官了,而不是赏赐。但罗贯中这么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因为《云别传》是这样记载的:“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可见这件事两部史书记载是有歧义的,罗贯中为了赵云的形象采取的应该是《云别传》的说法,但是也经过了一定的美化描写。作者本身倒是更倾向《赵云传》的说法。以上四件事是赵云一生比较重要的事件,其他的还有赵范让赵云娶寡嫂樊氏;成都劝刘备不要大加赏赐;被称为虎胆将军;劝刘备不要伐吴四件事。这四件事《三国演义》的描写和《赵云传》或者是《云别传》的记载基本上一致,没有太大出入。那么为什么要把赵云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战功奇出的智勇将军呢?首先,虽然赵云的传记虽然只有三百余字加上裴松之引得注也不过千字,陈寿对赵云很是青睐,不仅把他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个人写入一个传记,而且对陈寿对赵云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把他和黄忠比作刘邦手下的大将灌婴、夏侯婴。这就为以后《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形象奠定了史料的基础。顺便说一下陈寿写的《三国志》是可靠的,因为虽然蜀国没有修史的习惯,但陈寿本人是蜀国人,他的父亲是诸葛亮手下的官员,他的老师是谯周,所以他和蜀国的联系是紧密的。加之他写《三国志》的时候三国的历史刚刚结束50多年,有些事是可以考证出来的。而且他写的《三国志》也有良史之称,所以《三国志》所记载的大体上应该是事实本身。其次自程朱理学以来,以刘备为正统,尊刘贬曹的思想日趋严重。但是从历史上看刘备蜀汉集团的文臣武将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无法和曹操的曹魏集团相比的,甚至连东吴都有所不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对刘备的手下进行大幅度的美化,到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更是达到了顶峰。赵云就是其中最佳美化对象之一。因为赵云和其他人相比就像是一张白纸,虽然有历史记载,但是却不像别人记载得那样详细,他的记载很是寥寥,顶多算是个梗概,所以在大的历史不变的情况下给了作者更多的想象、创作和发挥的空间。所以赵云被塑造成一个百战百胜、忠勇直谏、为蜀汉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形象。到了现代人的眼中,他的完美形象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他的形象甚至超过了武圣关羽的形象。更创造了在《三国演义》中斩杀大将最多的头衔,有名字的就达27人。虽然《三国志》当中记载的赵云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多的战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赵云的那种忠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相信在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喜欢赵云,同时去学习他的那种精神。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十九

赤壁之战前夕,据东吴史料《江表传》记载,刘备驻扎在樊口,诸葛亮还出使东吴没有回来。刘备日夜担心曹军南下,心下“恐惧”,日日夜夜盼望东吴的水军快来。有一次看见周瑜的舰队,还误以为是曹操的舰队,哆哆嗦嗦不敢靠近。直到打听证实是周瑜的舰队时,才放下心来,决定与周瑜见面。

双方的会谈是很不对等的。首先是刘备邀请周瑜过来,周瑜推脱说军务在身,不能前来,刘备无奈,只好乘坐单船前往拜会,这种情况倒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因为当时合作双方当中,孙权周瑜是老大,刘备有求于他们。会谈中,刘备问合作伙伴有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一听,心里没底,说了一句没志气的话:“恨少”,周瑜很鄙夷地说:我觉得这点兵力够用了,您就一边待着看我怎么揍曹操,“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接着,《江表传》说刘备当时对抗曹实在没有信心,有自己的小算盘,因此不敢大投入,在赤壁之战中,只派关羽、张飞率区区两千人马投入战争,还打算如果不胜,就进一步撤退,“为进退之计”。

对于这些记载,后来的史学家孙盛实在看不下去,说:刘备和曹操对抗,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也是铁了心和东吴一起抗曹,不存在什么犹豫与否的事情。孙盛认为,东吴人这样写,无非是想专门垄断赤壁破曹的功劳,“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

其实,当时刘备与周瑜在船上谈了些什么,事后谁也说不清楚,东吴单方面的记录肯定是不够权威的。况且刘备已经和曹操翻脸,成了仇家,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狂奔到樊口,完全做好了与曹操决死战的准备,不存在犹豫的可能性。因此,后来的陈寿写《三国志》时没有采用这段不靠谱的史料。

同时,在《三国志》里,也有刘与曹军作战的记录,“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曹操在赤壁的主要作战对象似乎成了刘备。可见刘备在联军中的份量不轻。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十

五虎上将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除了民间艺术,五虎将也见于一些史料记载,如《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十一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三国演义,三场战役,三把大火。

第一把大火,官渡之战。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一次战役。曹操的几万人战胜了袁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一举统一了北方,建立了曹魏。

曹操能够取胜,先是因为许攸叛逃,从袁绍阵营来到了曹操阵营,将袁绍的底细粮草全部屯在乌巢,这样曹操看准时机,半夜袭击乌巢,一把大火,烧光了袁绍的全部粮草。致使袁绍大军军心大乱,曹操大获全胜。

第二把大火,赤壁之战,也是以弱胜强。周瑜一把大火,把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烧的片甲不留,而他自己只用了五万精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想必杜牧一定看过《三国演义》,东风是诸葛亮借给周瑜的,其实不然。长时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周瑜一定比诸葛亮熟悉当地的风向。

正是周瑜的这一把大火,曹操到死也不再敢来犯,也烧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第三把大火,夷陵之战,又是以弱胜强。看来要是敌我力量悬殊,易用火攻啊!陆逊的一把大火,直接把刘备烧进了白帝城,再也没有走出来。复仇的怒火冲昏了刘备的头脑,多年的积蓄付之一炬,懊悔不已的刘备托孤后,就去见二弟三弟了。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十二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原绍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原绍为什么要在阻止何进入宫的时候那么肯定,不是那么优柔寡断。可是在官渡却那么优柔寡断,许攸、许多人都被原绍杀了,所以才会大败。

所以我才选了姜维,他智勇双全,几次大败魏军,如果不是邓、钟两人阻挡,姜维可能会灭了魏国。

我最讨厌关羽,要不是他在华容道没杀曹操,天下不会被司马懿统治,而且他太骄傲,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关羽不骄傲,就不会被杀,就不会引起70万大军。所以我不喜欢关羽。

姜维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十三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智勇双全,本是袁绍麾下,后投奔公孙瓒,因见二人胸无大志,转投刘备。曾在当阳常坂坡之战中七进七出,力保后主刘禅,斩杀曹营将官五十余人,威名远扬。

在赤壁大战后,孙权借口吴国太病危,骗孙夫人与阿斗归吴,想用阿斗换回荆州。赵云截江拦船,飞身跳上大船,夺回阿斗,挫败了东吴的阴谋。后来在定军山以疑兵之计救回黄忠,立下大功,成为蜀国“五虎将”之一。

赵云,忠肝义胆,智勇双全。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杀的“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体现了他的“勇”与,“忠义”;在定军山用疑兵之计吓退曹操,体现了他的“智”。相比蜀汉其他大将,关羽有些过于骄傲;张飞有些过于暴躁;马超过于逞匹夫之勇;黄忠的年纪过大,只有赵云是最完美的一个。

赵云还礼贤下士,爱惜士卒,刘备要奖赏他,他不接受,让刘备把这些赏赐拿去给士卒增衣加物,刘备对他十分的赞赏。

但在他晚年,赵云就有些固执了,在凤鸣山不听邓芝之言,导致中了埋伏,幸好关兴、张苞接应,才转败为胜。

不过,总的来说,赵云还是一个优点多,缺点少的人物。

三国演义赵云读后感篇二十四

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吴苦心编出来的剧本,替自己到处击鼓鸣冤,把刘备推到了不义的一方。在刘备看来,从头到尾就不存在借的问题,凭什么要还?双方没有打欠条,史书又是各家写各家的,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法官,看看原告孙权、被告刘备怎么各自陈述理由的。

当时荆州有七个郡,分别为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南阳基本在曹操手里面,江夏基本为孙权占有。南郡有17个城,主要在江北,行政中心在江陵(今湖北荆州)。争论焦点有三块地。一是油江口。这块地很小,周瑜接到命令后把江陵的长江对岸,叫油江口的地方给了刘备,于是刘备就在这里住了下来,改名为公安(今湖北公安)。原告孙权:这是周瑜给你的地方,明显是借给你的。被告刘备:不算借,因为我也参加赤壁之战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分得江南一小块地,是劳动得来的。相当于我也参加投资了,这块小地方是应得的分红。

第二块地:荆州江南四郡。荆州在江南有四个郡,分别是武陵、长沙、桂阳、零陵。赤壁之战后被刘备攻下后占有。原告孙权:南方四郡,虽然是你打下来的,但前提是周瑜率兵和曹操争夺江陵。经过无比惨烈的战争,挡住了曹军疯狂进攻,才使你顺利南下夺取四郡。你不和周瑜协同作战,还趁机抢占胜利果实,即使不算我借给你的,也不能全算你的。相当于是我投资,但钱是被你赚了。我不投资,你一分钱也赚不到。被告刘备:这是我自己派兵打下来的,与你一毛关系都没有,凭什么说借?况且天下是汉朝的天下,荆州又不是你孙权的。相当于是我自己投资赚的钱。第三块地:南郡长江以北土地。周瑜花了一年左右时间打下来的,但后来都到了刘备手里。原告孙权:这块地肯定属于我的。现在给了你,当然是借给你的。

被告刘备:这是你主动给我的。说我借,有借条吗?或者请你拿出其他证据。这块地何时到刘备手里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到刘备手里的,历史记载都很含糊。说明双方当时没有明确的约定,这给刘备有了申辩的空间。如果你看这些觉得乱七八糟搞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简单地算一笔账就清楚了。赤壁之战前,刘备是逃兵,相当于已经破产。孙权是主力,击败曹操,是主要投资方。事后孙、刘赚钱了,最大的利润就是荆州,但绝大部分却被刘备拿走了,孙权几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让孙权大受刺激。从此后的态度看,刘备是理亏的,虽然不承认是借,但一直含含糊糊,承认会还的,时间上却是一拖再拖。如果一个人确实没有借钱,早就理直气壮地顶回去了。刘备显然不是这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137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