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6:50:39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4篇)
时间:2023-01-09 16:50:39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

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欣赏拓展,实践操作 1.教师投影剪纸过程 2.学生自创剪纸作品

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

四、本课小结

民间美术的成果,充实、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陶冶影响着民族的性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习性。民间美术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的,其多数是对自身的美化,对生产生活物品的美化,对生存环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于社会发展。在今天,了解这一文化形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五、布置课后思考题

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4.根据学生讲解,总结民间美术的三个特点(板书)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篇二

高中历史面试教案

【篇1:2014年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航路》】

2014年贵州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

《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

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篇2:河北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

航路》】

河北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

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篇3: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

辟新航路》】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航路》 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航路》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

为了帮助考生在2014下半年浙江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环节脱引而出,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整理了浙江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开辟新航路》,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顺利通关考试,早日一证在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二)新课讲授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主观条件:

①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2)客观条件: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4.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消极影响

①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把美洲纳入征服和血腥掠夺的对象。此后,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美洲大部分地区。在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下,种族几乎灭绝。因此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2)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

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②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三)巩固提高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1)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1)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2)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课后作业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篇三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全民族的抗战》

一、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发动的侵华事件,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难点】

正确理解正面战场的地位。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歌词中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面对危险,中华民族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教师出示材料,并请学生根据材料

总结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可以得出: 1.“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2.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3.中国国内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给了日本可乘之机。(二)日本侵华进程

教师出示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并提出问题: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是什么?日本制造了哪些侵华事件?这些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内容总结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三)中国人民的抵抗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作出了什么决策?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结果如何?

结合材料分析后学生归纳并展示: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且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国民党制定了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2.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师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请同学们总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其地位。

学生观看视频后,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战争,并进行总结: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2)太原会战: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大一次胜利。

(4)武汉会战:广州、武汉失守,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从此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3.正面战场的评价

教师引导:尽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除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我们却不能就此论定它一文不值,应当用辩证的眼观看待。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战有何积极作用

学生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1)迟缓了日军的作战进程,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日军陷入中国战争的泥潭中。(2)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将战争拖进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拖住了日军80%的兵力。(3)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搜集日本侵华的罪行,总结自己的感受,思考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下节课一起分享。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篇四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2019年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文明的链接》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2)讲清楚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寻找不同之处。进而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改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介绍: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对于黄金等贵金属的需求量增大,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想从东方获取商品和金银。

接着教师出示传统的东西方商贸线路图,提问学生:自古以来东西方就有交往,为什么此时还要另外开辟一条通道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因此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教师补充: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为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杰出的贡献,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商业革命

1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进行引导: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贸易种类、贸易范围和贸易中心都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总结其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归纳总结,回答问题:新航路开通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说明商品的贸易种类增多,贸易范围也扩大了;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这说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教师补充: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这些对商业方面的影响被统称为“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

教师创设历史小剧场的情境,请话剧社的同学表演贵金属流入之后的欧洲社会的场景,同学们观看话剧,并且思考:贵金属的流入给欧洲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观看话剧,并思考回答问题: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教师继续引导:这样的结果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继续总结:因价格变动引发的一系列变动,我们称之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其他影响

教师继续展示相关史料,并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而言,还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1)积极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2)消极影响: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搜集史料,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文明的链接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 3.其他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3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1)背景:郑和下西洋时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开辟新航路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3)影响和后果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

谈话法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并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将复杂问题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对史料的研读,这是史料教学法的体现,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并且能够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废分封,设郡县》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2)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用相关的史料。(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针对学生特点,围绕郡县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4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答辩题目

1.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秦始皇作为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不仅骁勇善战,在治国理政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哪些创举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设立了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使得自己大权独揽,军国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

教师过渡: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呢?又带来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

教师提问: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我们知道秦代在地方采取的统治措施是废分封,设郡县。秦始皇为什么不采用之前实行的分封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材料我们知道在秦统一之初,很多大臣仍然建议实行分封制,以此巩固不断扩大的疆域。但是由于分封制会导致诸侯离心倾向加强,所以会成为分裂动荡的隐患,因此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坚决否定了分封制的主张,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二)郡县制

教师提问: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郡县制有什么特点呢?设置了哪些官吏进行管理?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之相对应的建立起地方官僚体系。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教师追问:这些官吏分别负有怎样的职责?从材料中又能够提取哪些信息呢? 5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郡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郡丞辅佐郡守处理行政和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长是一县之长,县丞和县尉职责与郡丞和郡尉相似。此外还设置了监察机构。在基层有“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司法和税收;游徼,管理地方治安。

教师总结:从材料中,还能够看出,秦代郡县官吏都是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而且秦代对地方官吏的任免和考核非常严格。

(三)法律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秦代还制定了法律来辅助管理。从下面相关材料中,我们能够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秦法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有学者统计,秦代的刑法不下20余种,如宫、黥……。同是死刑,也名目繁多,如戮、坑、绞……车裂等。秦法对于嬴政雷厉风行地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四)影响

教师提问:秦代采取的统治措施,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6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后世影响深远;(2)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和普通民众的控制;(3)严刑峻法等措施使得对于民众的统治过于严苛,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结合板书,系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

作业:课下搜集有关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体会其中展现的时代精神风 6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貌。

【板书设计】 废分封,设郡县(一)背景(二)郡县制 郡——县(三)法律——严苛(四)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答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充分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与科学相关的史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科学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乎理性的思维,需要探索、质疑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较有质量的问题去开启学生思维的机器,学生形成了存疑的习惯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7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学习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观念和价值取向。科学素养渗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探讨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2)针对“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两个问题。(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星球大战》片段,提出问题:美国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了一项战略防御计划,有人就借用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该项战略防御计划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提出?造成了什么影响?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美苏争霸前两个阶段,接着给出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的材料,提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回答:美攻苏守,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苏联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以“缓和”促进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教师接着问: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国形势一片大好,对此,当时总统里根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新“遏制”政策。

8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教师补充:里根认为美国国际地位下降原因在于对苏政策过于软弱,主张强硬对抗苏联扩张,重新确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因而被称为新“遏制”政策,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1.教师出示关于里根政府军费开支、驻外兵力、放弃“一个半战争”观点的资料,提出问题:为了实行新“遏制”政策,里根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教师接着问: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教师补充:所以里根政府实施的这些军事措施的实质是“以实力求和平”,重振国威,遏制苏联。

2.教师接着出示里根“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演说词、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包括主要内容、具体开支等)等资料,提出问题:为了实现“以实力求和平”,里根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所给资料回答: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教师接着出示苏联解体后曝光的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提出问题:“星球大战计划”成功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成功,是一场彻底的骗局。

教师接着问:所以里根政府花费近千亿美元实行“星球大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利用自己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拖垮苏联而采取的手段。它对美国对苏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改变了美国的核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增强了美国威慑的稳定性;以“星球大战计划”改变美苏竞争的方向,发挥美国的技术优势,向苏联施加更大的压力。

3.教师提问:除了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实行“星球大战计划”外,里根政府为了对付苏联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

9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教师补充:美国意识形态宣传大战的实质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教师出示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情况的资料,提出问题: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造成了什么影响?学生根据材料及教材回答:苏联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加快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步伐。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美攻苏守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实质 措施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第三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一极坍塌为结果导致冷战的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0 / 11

高中历史教资面试真题

(1)针对性原则: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而设计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可接受性原则: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区别,要有不同的深度和难度要求。

(3)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设计提问。

(4)学生主体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导学生去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并及时予以鼓励。

11 / 11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42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