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情况汇报
xx,又名大xx,是雪峰山余脉,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与安化、桃江交界,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242人,乡域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距宁乡县城75公里,距长沙市区110公里。近年来,xx乡坚定“禅都小镇、生态xx”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建幸福新xx”为目标,干群齐心、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努力作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xx旅游资源丰富
1956年,毛泽东接见时任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时说:“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深入探讨“xx是个好地方”的命题,挖掘xx旅游资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一是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大xx方圆70余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处雪峰顶达1100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大沩凌云,雄奇险峻、山岭如涛、极目远望、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日有千人朝贡,夜有万盏明灯”。黄材水库,万亩水面、青山倒映、碧波荡漾,可泛舟击浪,可观鱼垂钓,乐山乐水,尽在其中。仙人桥、镜子石、仙女朝贡、芦花瀑布等三十六景,有秀丽的风光可供观赏,有景点背后的故事传奇可供玩味。
xx属高山小盆地气候,平均降水1600mm,年均气温12℃,低于宁乡(16.8℃)和长沙(17.2℃),夏天平均气温仅28℃,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可到达87000个单位,为宁乡雨量最多,气温最低,空气最好的地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密印景区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密印晨钟”获评市民最喜爱的“长沙十大乡村美景”。
二是千年古刹,名播四方。“敕建什方密印寺”是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之“沩仰宗”祖庭。灵祐祖师开宗立派,相国裴休上奏敕建,唐宣宗皇帝御赐“密印禅寺”匾额。1200余年间,几经兵火,而屡屡劫后重生,灯传不绝;灵祐之后,慧寂、大安、香严、齐己、慧山,一代代高僧大德云集于斯。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寄禅、太虚均住持过该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传印均系沩仰宗传人。
早在晚唐五代间沩仰宗法脉即流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清雍正皇帝还组织编辑了《xx语录》并亲为其序;灵祐所著《警策文》被禅宗学人誉为“佛祖三经”之一。回心桥、御香亭、齐己庵、香严岩、白牛精舍,许多历史遗迹虽几近湮没,却仍向人述说着远古的传奇。密印寺现存建筑有山门,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25000多平方米,其中27米高的万佛殿,三尊金色大佛端坐中央,12988尊金佛镶满四壁,传有纯金佛一尊隐秘其中。2005年
9月20日,首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在密印寺举办,海内外嘉宾云集,盛况空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常务副会长圣辉均亲临“密印佛像开光大典”,再开佛海,梵宇重光。
三是名贤结缘,人文璀璨。自灵祐开宗立派之后,引来了大批帝王将相、名贤俊彦,缘结xx。唐相国裴休奏建密印寺,并和其夫人一道皈依佛教,归葬xx。相传还送其子裴文德代太子出家xx,被授法号法海,后创立杭州金山寺。晚唐尚有连帅李景让奏建同庆寺,相国崔慎由皈依xx,户部员外郎卢求简为灵祐撰写碑文,大诗人李商隐为祖师塔题写墓额,尚书左仆射郑愚为灵祐墓撰写碑铭。还有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一批晚唐诗人登临xx,留下题詠。
宋代抗金名相张浚及其子、大理学家张栻双双长眠于龙塘,以至此处被后人称为“官山”。又有南宋状元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2)取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晚年退归林下,多有诗联题咏。朱熹、陆游xx省墓,作文祭奠名儒。郭都贤、陶汝鼐等均曾隐居xx,留下大批诗词文赋。曾国藩多次为寺院题联;王闿运、杨度、李叔同均留连于此,留下佳话。1917年暑假,毛泽东偕同萧子升游学宁乡、安化诸地,在密印寺与方丈畅谈两天三晚,悟出“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道理,以至40年后,在长沙列车上接见长沙地区省、市、县负责人时仍念念不忘,感慨“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
起来”。此外,何叔衡、谢觉哉等“宁乡四髯”以及开国上将甘泗淇也都多次上xx。
四是大唐贡茶,香飘四海。“千山万山朝xx,人在xx不见山”,xx属高山盆地,气候温和,相对湿度大,早晚温差大,环境非常适宜种茶,山民历来有种茶的习惯。自密印禅寺建成以后,僧众讲究“禅茶一味”,初创xx品茗历史,茶业得以发扬。自唐以后,xx茶就被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据旧典记载,xx茶被列为全国十大黄茶之一。清同治六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建国之初,毛主席品饮xx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xx乡致谢。刘少奇主席家中常以xx茶款待中外嘉宾。华国锋曾称“xx毛尖,具有独特风格”。王光美曾题词:“xx毛尖,色美味浓”。1986年xx毛尖获名优产品证书,1988年获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7年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目前,全乡共有茶园基地16000亩左右,除了毛尖外,还开发生产了乌龙茶、红茶、黄茶多种茶品,产品饮誉三湘,畅销全国各地。
二、xx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2007年开始,随着宁乡创建全国旅游强县号角的吹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发展步入了大建设时期。2012年9月,xx被确定为长沙市特色小城镇创建单位,在市委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程水泉部长的亲切指导和市财政局、交通局等市直联点单位的鼎力支持下,xx乡按照“把握特色、突出重点、提升规划、乘势而上”的工作思路,着重抓好旅游资源挖掘、产业培育、管理优化、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1.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发展。我们以筹备创5a级景区为目标,确立“养心胜地、幸福xx”的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筑幸福新xx”为方向,强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理念,并聘请资深专家对xx发展调研论证,坚持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中融入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注入旅游品位、旅游理念、旅游特色。修编了2012年-2030年乡域总体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用地总面积554.03公顷,其中集镇建设用地172.11公顷,人口达到1.15万人;编制了万佛灵山、肖家、太阳庙集居区和沩水景观带等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的标准,以建设好万佛灵山公园、仿古集镇和居民集居区为核心,力求打造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名镇。
2.以文化为动力,激发活力。xx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xx突出禅茶文化研究主线,支持密印寺深化考察研究xx传统禅茶文化,试创密印禅茶十八式,推动禅与茶的结合;研究黄茶生产技术,延续千年黄茶历史,推进黄茶生产试点,试生产黄茶500斤,打响xx黄茶品牌;对接省宗教局,邀请省茶叶协会专家指导,筹备创立禅茶研究院;组织政府、企业、寺庙召开研讨会,全力筹备了“结缘福米、平安福果、长寿福茶”等xx品牌慈善文化节活动;做反季节文章,广种梅花点缀景区,打造雪中梅花景观,联合宁乡县摄影协会开展以“踏雪寻梅”为主题的摄影竞赛活动,xx摄影基地挂牌成立。
3.以产业为主体,促富经济。一是强化茶叶产业支撑。每年定期开展春季茶叶生产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臵年度茶叶生产收购和营销计划,开展春茶产前检查;协助茶叶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完善xx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通了黄材至xx乡村公交和宁乡至xx旅游专线,提高xx旅游可达性、便利性;对接交通部门,勘查研究二广高速连接线仙沩公路xx段立项开工,打通xx高速出口。自来水厂提质工程完成立项;污水处理厂管网正在进行铺设,已完成。三是推动新景点打造。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重点引入休闲旅游和符合xx发展理念的精品项目。筹备打造樱花坡、观景亭、裴休墓旅游线,桃花岛、南天门、沩江源旅游线等旅游新线路,解决景区游览时间过短难题。
4.以生态为带动,优化环境。一是打造靓丽生态景观。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深入推进“五年绿色家园”行动,按照“镇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总体目标,大力植树造林,投入600万元打造“樱花坡”、“梅花谷”、“桃花岭”3个生态景观基地;大力推进黄祖沩公路沿线裸露地块整治和生态修复,种植梅花、红叶石楠、杜娟、松树
等苗木10万株,花草草籽100公斤,完成19千米公路沿线裸露坡地整治、公路沿线绿化等工作,打造xx绿色心灵生态之旅。二是着力环保文章。鼓励各村推广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为主题的村级环境卫生“6s”管理模式;引导禽畜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建立沩水源头生态保护区,推进沩水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广家庭庭院绿化和垃圾分类减量制度;在省内首创“拒塑”品牌,提出“拒绝塑料袋、重提菜篮子、重拎布袋子”宣传口号,全面禁止塑料杯和塑料袋的使用,鼓励村民使用环保袋和竹篮购物。2013年底,xx以湖南唯
一、全国前三的身份,荣获环保领域最高奖项——“中华宝钢环境奖”。xx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乡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村”、“湖南省两型示范镇”、“长沙市城乡环境十佳乡镇”、“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先进单位”、“长沙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荣誉。
5.以作风为抓手,强化管理。强化秩序管理,全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秩序维护、集镇秩序管理、国土秩序整治、旅游市场规范化文章,打造文明景区。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群众工作、党员服务网格化、网络化,通过定岗定责方式,把党员组长队伍建设成为网格管理员、民情信息员、环境保护员、治安联络员、文明传播员。以“五个坚持”、“五个不准”为要求,切实抓好队伍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以市委十
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四比四抓争先锋、两带两为促发展”活动,大力开展“忠诚履职”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增强队伍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执行力、战斗力,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三、
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实证明,大开发,让xx这颗千年璀璨之星得以重新熠熠生辉,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摆脱了积贫积弱面貌,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但是,地方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并未直接在税收和经济层面受益,相反债务缠身。纵观xx发展,旅游六要素中,“吃、住、购”三要素发展较好,“行、游、娱”三要素有待加强。特别是“游”存在缺陷,是导致人气不旺的主要原因:
一是特色不显。一方面文化和自然,是xx旅游发展的根本载体。当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佛教文化、禅茶文化、民俗文化的理解不深,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如《xx警策》、白牛精舍等独特文化资源未深入挖掘;如xx作为唐代第四大高产诗人、第一诗僧齐己的故乡,找不到任何齐己存在过的历史;灵佑、法海、裴休等历史名人都莫不如此。另一方面旅游方式单一,在禅文化、茶文化体验上,游客参与度不够。除了观光、爬山、礼佛抽签之外,无其他活动,停留时间短,游客参与度不高,难以留宿。例如xx美食研发不够,没有像湘菜一样建立标准,未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难称得上高档、精致。
二是市场不活。一方面xx乡域内资金流通,以茶叶和餐饮为税收主体,资金流量小,税源有限;操纵资金流的主体,以本土茶企、门店老板居多,本土化明显;本土资本包揽了xx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等几乎所有方面。活跃在xx旅游市场,且属于县域外的资金基本没有。另一方面xx发展的平台小,位臵偏远,景区各相关单位招商引资方面出发点不
一、政策不
一、未形成共识,使招商引资政策没有优势,这直接导致xx旅游市场较为封闭、无竞争优势,同台竞争力弱,招商引资难。
三是宣传太散。近两年,xx的宣传力度逐步增强。xx乡、旅游局、沩管会等单位都立足自身逐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湘茗、xx茶业等为代表的茶叶公司也捆绑旅游茶叶一并营销,使得xx旅游品牌逐步走出宁乡,渐为人知。但是,xx旅游宣传营销呈现各自为战、分散化、多点发力的特点,力度不强、步调不
一、范围很窄、品牌不响。
四是观念滞后。过去几年的开发建设,使xx人睁开眼看世界,意识观念有所改变。但人心教化非一朝一夕之功。目前,xx人思维陈旧、固步自封、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甚至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少一种包容之心、一份理解之情,对开发建设形成的合力还不强。如滥砍滥伐、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破坏生态、自毁前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在村干部队伍中;部分党员干部,缺乏一种大局意识、是非观念,对事不关己、毫无利益的事漠不关心,对那
些能够有益于自己的事就抢着去做,甚至讨价还价,人心不齐,合力不足。
四、对策和建议
xx旅游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提。思路决定出路。xx旅游发展至今,xx老百姓虽切实受益,但受益面小、受益水平低;xx何去何从,如何打破当前困局,是困扰xx人的难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扭转观念是前提。做大做强xx旅游业,要抛弃几个不正确的观念,才能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首先,转变大佛开光观念误区。要转变开光后未必就马上游客暴增的思想误区,开光只是打破行政上的紧箍咒,让我们的选择更多、支持更多,并不是打开了市场之门。大佛未开光,信仰菩萨的游客仍会信;开光了,不信仰的游客也未必会信。但开不开光,都不影响它已成为xx最具吸引力景点的事实,现在和未来的游客都将是奔它而来。第二,转变后山种大树观念误区。密印寺后山如今生长的是银杏树、桂花树、樟树,是生长期很慢的非本地树种,即使再补种同类大树,再过十年都难以成林。种植大树,仅仅是弥补过去发展中过急过快产生的些许遗憾,皆只能为xx旅游业锦上添花,能有益于创建5a级景区,但并非雪中送炭,解决不了当前人气不旺的困境。当务之急,要补栽一批符合xx本土特征的速生树木,力争五年之内长成茂密树林。第三,转变开发建设观念误区。
很多人认为,xx投入了这么多,发展得这么好,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区,应该要保护,不需要再开发建设。其实不然。xx是后起之秀,景点单
一、偏居一隅,不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难以挖掘自身潜力,无法与其它景区竞争。密印景区争创5a级景区,也必然要求进一步进行开发建设,越早开发越早受益。由政府对旅游产品进行简单包装,逐一对符合开发条件的景点以低投入方式进行初步保护性开发,将各景点开发的概念做起来,再吸引外来资本进行开发;但大规模开发主体不能为政府,应交给市场。第四,转变密印寺发展观念误区。如今我们介绍密印寺,注重其历史之辉煌及大殿之壮观,忽视了培育经济基础。沩仰宗发源,农禅道场是基础,实现了经济独立才有历史上的辉煌。纵观当今中国佛教,唯有台湾佛教生机勃勃,其发展充分融合了传统佛教与现代生活;而发展寺院经济和主动入世恰是台湾佛教发展的原因所在。因此,密印寺要在发展寺院经济、入世与现代化上多下功夫,要发展大文化、多做大慈善,把文化与慈善打造成为新时代的品牌;要有自己的茶园,恢复农禅道场,做实禅茶文化;要以密印寺慈善文化节为平台,把密印寺推向慈善文化的前台,鼓励密印寺与大企业合作,打造知名的慈善基金会,做响慈善品牌,把文化和慈善推出湖南、推向全国。
(二)战略规划是关键。当前,xx处在人气不旺、文化不活、产业不强的困境之中,直接原因之一是景点单
一、后发竞争优势不强。xx旅游资源丰富,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未来五至十年,从县级层面来看,要拉通xx对接二广高速的快速连接线,突破交通发展瓶颈,助推以xx为龙头打造西部旅游经济区;从xx来看,应以观光、休闲体验旅游为追求,以打造四季xx为内容,实现“春季踏青赏花品茶、夏季漂流避暑养生、秋季摘果登高观叶、冬季滑雪寻梅赏景”的景区建设规划。具体规划:①以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为目标,推动生态深度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养林造景,建设春游秋游赏林基地,使xx春天花海秋季金色更诱人。②以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为目标,推动密印寺景区扩建,紧靠梅花谷建设禅修院,在普同塔方向建设禅文化体验馆,整体开发打造xx禅茶古镇,建成镇区以禅茶为主题的景观系统。③建设王家湾-xx漂流4a级体验景区。④建设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⑤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⑥建设八角溪茶文化体验公园。⑦以祖塔-青洋湖片,打造夜明岛,建设亲水休闲养生区。⑧配套建设回心桥、仙人朝贡、高氏宗祠等小型景点。⑨时机成熟,再恢复同庆寺,建设诗僧齐己纪念园、裴休与法海纪念园等。
(三)招商开发是动力。开放化、市场化是xx必经阶段,也是xx旅游走出湖南与全国市场接轨的必然途径。招大引强、商业开发是xx目前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出路。xx已经拥有很好的发展平台,关键在打开招商引资局面。招商引资思路: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剥离出来抛上全国旅游市场引资,引进大型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把旅
游配套产业留给xx本地人,带动就业,致富百姓。密印景区创5a级景区,建设芦花泉4a级观光景区、王家湾4a级体验景区等景点,由知名的专业旅游公司做,本地人资金实力小、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承担开发重任,但能做好投资小、效益快的吃住娱购等配套设施。
(四)文化体验是内核。体验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方向,谁先抢占体验旅游市场就能抢得先机。要把xx深厚的历史文化,用浅俗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游客都能够体验。体验xx,就是体验禅文化、茶文化、养生休闲文化。禅文化体验要以密印寺景区创5a为契机,推动密印寺提质扩建,实现功能分区,开辟专门的禅文化体验区,让游客能在里面吃、住、玩一条龙式的体验禅文化。茶文化体验,可结合禅文化,做精做细,包装大型茶文化实景演出项目,建设高品质茶文化体验园,使游客走进茶文化公园,能体验采茶、制茶、品茶、赏茶、购茶等所有茶文化。此外,结合打造xx禅茶古镇,建设禅茶景观系统。养生休闲体验,以漂流、避暑、生态观光为主,尽早重开xx漂流,打造沩水源-九折仑户外体验基地和王家湾休闲避暑村庄,提质梅花谷、樱花坡、桃花岭等赏花基地,逐步打造水果采摘基地等。
(五)宣传推广是手段。宣传就是生产力,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优化发展区位,倒逼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宣传也是旅游开发,宣传旅游就是开发旅游品牌。当前,打响xx旅游品牌,做旺人气,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宣传营销。xx宣传
思路:上下联动,东征西进,远交近攻。上下联动,争取政策支持;即要整合县域内行政、企业资源,抱团宣传、捆绑营销,要齐心协力把xx推上省旅游局,得到省级政策与智力支持,使xx纳入省级旅游发展战略,成为省级旅游推介的重点,力争打造以韶山-岳麓山·橘子洲-xx-安化-岳阳为线路的毛泽东成长主题旅游线路。东征西进,挤进成熟线路;往东与韶山、花明楼、灰汤等捆绑宣传;往西,借道二广高速,与安化梅山、常德、张家界等地捆绑宣传,挤进东西方向的各条省级旅游线路。远交近攻,从时间上和距离上做好重点市场宣传。近攻,时间上指今年起的近两三年每年投入100-200万左右的宣传资金。距离上指重点做好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主体的周末游营销,一年的假期以周末为主,做好周末游是重中之重,也是打破当前人气不足的关键举措。要持续推动长沙人和宁乡人了解宁乡、长沙人和宁乡人宣传宁乡,在把xx打造成长沙对外的“会客厅”之前,必须让长沙人自己先承认这个“会客厅” 的地位。远交,逐步打开武汉和南昌等近省营销,要依托二广高速直达广州的优势,紧抓广东人信佛的特点,打开珠三角市场。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示范区推进文化创新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结合示范区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根本任务,围绕文化强区战略,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历史特点、地域特色的创新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精品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x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按照“园区化承载、一体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规划建设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园,组建x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以“三农”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中心、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体育中心、以x水景为特色的旅游(民俗游、农科游、周边游)中心,形成西部知名的特色文化体育旅游品牌。
到x年,培育出一批示范效应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中心和体育健身及赛事活动中心。示范区旅游、体育产业的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力争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
三、主要任务
以x文体旅产业园区为载体,坚持公司化运作、专业化招商、集群化发展,全力打造健身休闲旅游基地、体育运动产业基地、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等三大基地。
(一)扎实推进健身休闲旅游基地建设。按照“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思路,在x建设水上公园,在主堤和子堤之间建设湿地公园及休闲性体育运动公园,形成独具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
1.x水上公园(x水上娱乐世界)。依托x段湖心岛,建设相应体育设施和文化演艺场所,大力普及体验性、娱乐性、休闲性、大众式消费的群众水上运动,打造“动感水城”。
2.x休闲健身公园。建设健身广场,开发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篮球场、网球场、多功能健身场地(单杠、双杠、健步机、休憩区)、儿童运动场、户外拓展场地等,增强x的城市吸引力。
3.x西线游客集散中心。与法门寺、太白山、楼观台、乾陵等知名旅游景区紧密联接,建设高标准的游客中心,力争使x成为x西线游客集散中心。
(二)规划建设体育运动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产业集群,发挥体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大体育、大产业,使体育经济成为x特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1.体育赛事活动中心。建设一批可以承接区域性、行业性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以及能够吸引专业团体和体育俱乐部进行高标准训练的体育场地,重点建设网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场馆,逐步形成可承办专业体育比赛、在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中心。利用水面资源发展赛艇、皮划艇等比赛项目,使水上运动成为x特色体育符号。
2.体育运动训练(人才培养)中心。支持区内民办院校转型发展体育专业培训机构。争取挂牌成立x省足球、网球、羽毛球等培训中心。吸引有关体育院校在x设立足球学院等分院系。吸引高水平的体育专业团队在x设立培训基地。
3.体育医疗康体中心。支持区内的医科学校、民办医院发展体育医疗康复专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理疗康复医疗机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康体服务品牌项目,延伸体育产业链。充分利用x北岸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露天浴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水疗康复等服务性产业。
4.体育用品制售中心。吸引国内外品牌体育用品制造商在区内设立研发机构,争取体育器材、器具、服装、体育功能食品等体育用品生产制造企业入驻x凌,建设西部有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展销市场(集散地),逐步形成体育用品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基地。
(三)筹备建设“三农”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 以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为基础,发挥x科技优势,建设中国民居民俗展示区、“三农”题材文学艺术创作、拍摄和评奖基地、农业科技馆等特色文化项目,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国内知名的“三农”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1.中国民居民俗展示区。模拟仿建长江、x、x、长城等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及鲜明区域特征为主要内容的地理景观,形成“浓缩版”的中国地形地貌实景图。以省(区)、市为单元布局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在各地民居中融入相应的地方名优特色小吃、特色产品、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等。
2.“三农”题材文学艺术创作、拍摄区。建设具有x特色的“三农”文学艺术智库,文学艺术采风、创作、展示基地,吸引优秀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在x创作、拍摄和制作。设立“后稷”文学艺术奖、中国“三农”影视文化创投基金。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浓郁文化特色的住宅区或田园村落,定期举行“三农”文学艺术创作采风、电影节、乡村民谣音乐节等活动,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影视拍摄、文艺创作为一体的多元化影视文化创意基地。
3.文学艺术作品涉农经典场景复原区。对中外文学名著中涉及农村题材的故事情节进行场景再造,在复原场景中穿插人物塑像、经典场景雕刻、经典语录篆刻。开发富有鲜明x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创意参与互动体验式活动,不断加深对x和涉农文学艺术的烙印。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工作力量,成立x区文体旅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文投公司”)。由示范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文投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分工合理、任务明确、协同联动的文化体育旅游工作推动机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园区规划的审批、重大项目的入区决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的审定,以及对文投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和人员调配提出建议等。文投公司作为管委会的直属国有独资企业,全面负责文体旅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和运营,主要负责编制园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园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招商引资、项目运作及相关服务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中、省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与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文体旅产业项目纳入示范区“x”重点专项规划,积极争取省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的办法,吸引外地文艺团体来x开展特色优秀剧目演出活动。设立文体旅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启动建设;设立x文体旅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入园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引导风险投资、股权资本进入文体旅产业领域,扶持有实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三)支持人才开发。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模式,加大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自主研发、创意设计、运营管理等人才给予奖励和资助。加快培养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各类人才,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文化、旅游、体育复合型人才。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鸿儒
2011年11月30日14:21来源:《宁夏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教育,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意义重大。
比学习,在解放思想、争先进位中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等的论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措施,找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点,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兴区”战略深入实施。要以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为先导,在加快文化事业方面下工夫,在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下工夫,在促进文化旅游大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引进外力,激活内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优势特色产业,增强竞争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比能力,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银川市西夏区拥有沿贺兰山地带的优美的生态资源、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魅力。但由于基础设施差、规划建设投资大、整体开发打造难度大等原因,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任务艰巨而长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整理以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等为主的“五种文化渊源”,在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发挥文化旅游基地(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区域性特
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充分体现民族、区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夏古都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干劲,在攻坚克难、重点工作突破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影视创意文化、酒庄文化和旅游三产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的影视创意企业合作,更广泛地传播西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将基础建设、旅游发展、文化项目、体育赛事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带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公共设施等资源融合,创新开发模式,推动各类文化旅游要素集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形态;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比活力,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项目投资,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围绕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宁夏王牌旅游景区,加强道路、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体检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改变我区文化旅游行业条块分割和“擦边球”的状况,努力构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区、贺兰山宁夏西线黄金旅游(线)中心区和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核心区。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加快推进801文化创意产业园拓展项目等大项目带动,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怡游西夏建设,彰显西夏古都文化特色,将文化理念融合于旅游产品开发,引进大型休闲
娱乐项目,积极发展会展旅游、赛事旅游和宿营地等特色旅游,构建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格局,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提升具有西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奉献,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发展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巩固“五比五看”争先进位活动成果,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为建设宜业怡游逸生活和谐幸福新西夏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规划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和休闲娱乐场所,继续打造自治区“周末社区欢乐大舞台”等广场文化品牌,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成都为例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融合体现在战略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硬件建设融合等多个方面。成都市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从成都市的整体情况来看,不管是城市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功能的推进抑或是城市服务配套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均实现了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良好互动。
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统一。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建设,根据旅游发展形式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板块,这些都体现了成都城市规划与旅游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软硬件建设与旅游开发协调。成都市在城市设施的建设上很好地融合了旅游开发的理念,双流机场第二跑道使用、新国际航班开通、市内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等不仅使得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而且使旅游进入性和便捷性大大增强,同时城市设施的功能与旅游开发实现了有效结合,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速度保持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与城市其他产业融合。成都的乡村旅游集种植、观光、体验、休闲、加工、采购于一体,形成了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花乡等知名旅游地;旅游与会展融合发展,使成都成为“中国会展第四城”;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在成都形成了温江时尚运动体验、龙泉赛车运动和西岭雪山冰雪运动等体育休闲集聚区;此外,还有成都东区数字音乐公园、休闲商务城等旅游业与创意产业、金融商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城市文化内涵在旅游业中渗透。成都历来就有文化名城之称,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以“蜀文化”为代表,三国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川剧等各类型文化并存的城市文化。成都通过将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成都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同时使旅游活动成为传承和发扬成都文化的重要载体。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新机遇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和高速增长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成都市制定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这些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成都市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将以“领先发展”的姿态,深入推进“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将成都打造成为西部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亚洲国际航空枢纽,同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区域合作,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这些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为成都旅游业发展提供市场基础,而且有利于拓展成都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空间。
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为旅游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战略举措,这为成都实现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深化方向。成都提出城市发
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契合了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将促进成都旅游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丰富旅游业发展的科技、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成都实施的“五大兴市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成都立足新的发展起点,全面部署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等“五大兴市战略”,成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在交通先行方面,通过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进入性和便捷性;在产业倍增战略方面,旅游业对于加快成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在立城优城方面,通过城市升级和新区建设,有助于成都旅游环境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提高旅游吸引力;在三圈一体方面,通过推动三圈层融合为完整的“一极”,可以使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空间上形成合力;在全域开放方面,有利于多向拓展成都旅游业开放合作的空间领域。
成都作为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首批唯一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副省级城市,通过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和产业融合功能,不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成都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面临5大任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为促进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建议成都实施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为总体目标,以旅游改革创新为支撑,以旅游产业融合、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旅游文化提升为重点的综合工程。
合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是成都旅游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应当是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宜人城市的应有之义,后者关于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前者的战略取向。围绕城乡一体化,成都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在城镇化的动态过程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全面现代化,成都要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围绕充分国际化,成都要继续扩大开放,以国际品质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旅游改革创新。旅游业所涉及产业和行业门类较多,呈现出“大旅游、大市场、大综合”的产业特征,目前单一部门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有限,难以实现“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格局,改革现有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已成为成都当前旅游工作中的重大任务。成都是国家确立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的唯一副省级城市,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组织机构、行业管理、营销机制、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着力破除约束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全面促进旅游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深入发展。虽然成都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成都要以大旅游观念为指导,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市
场秩序,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等路径,着力推动旅游业与农业、会议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的深入融合发展,构建一批乡村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的知名品牌,努力将旅游业培育为成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继续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以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在实施路径方面,主要是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形成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旅游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规范引导和错位发展,以乡村旅游为纽带,促进成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旅游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大力提升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文化既是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要借助旅游平台,加强旅游项目策划,通过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节庆活动等手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硬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层次逐步升级,在传统文化产业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加强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合力推进xx全域旅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国民健康活跃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游憩与休闲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实践中的交集和融合现象不断显现,体育旅游活动日益活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依托区位、文化、生态、资源“四大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健身”运动项目,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旅游节会,加大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体育文化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体育旅游融合开展情况
(一)以举办品牌赛事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体育赛事搭台、旅游文化唱戏”的思路,先后策划创办了“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通过连续四年的成功举办,已发展为规模最大、运作最为成熟的国家顶级自行车赛事。同时,相继成功举办了六国拳王争霸赛、四国男篮挑战赛、陕西xx半程马拉松赛、中国秦岭天竺山登山节、中国摩托艇联赛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级赛事。2017年,成功举办了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国际四国男篮挑战赛、中安(中国vs安哥拉)国际男篮挑战赛、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九天山国际滑雪挑战赛、陕西武英大奖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联盟名师赛、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国内品牌赛事20余场次。以今年的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为例,赛前及赛期组织开展了十大配套活动,共有90多家各级主流媒
1 体参与了赛事宣传报道,累计约4.38亿人次关注了赛事。赛期累计有40余万群众观看了比赛,有近3.98万人赴商观看比赛、度假旅游,在商观赛、旅游消费累计达2100万元以上。通过各类大型品牌赛事的举办,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介了“秦岭最美是xx”旅游品牌,扩大了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以承办十四运会比赛项目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我市将承办十四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和女子排球(21岁以下)项目比赛。按照“既能满足比赛需要,赛后又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思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实施了全省线路最长、标准最高、最具示范效应的生态景区建设项目——蟒岭绿道建设,地跨商州和洛南两县区3个镇11个行政村,总长65公里,建设有田园、滨水、山野、湿地、优美小镇、美丽乡村等9个主题段落、109个景观节点。蟒岭绿道将成为我市承办2021年十四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项目的主要赛段,赛后将成为广大骑行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休闲、健身、度假胜地。
(三)以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投资30亿元,利用三年时间在柞水营盘镇打造的集运动休闲、比赛观赛、健身养生、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投资14.3亿元,在山阳县法官镇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秦岭原乡门户区、梯田及荷塘观赏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小吃街区、月亮湾文化娱乐休闲区、绿道观光运动健身区等“一心六区”的秦岭原乡农旅特色小镇,修筑健身休闲绿色步道26公里,投放观光车10辆、观光自行车100辆。
(四)以建设城市体育休闲广场带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按照《xx市城市总体规划》和《xx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规划在中心城区实施丹江沿岸全民健身长廊“234”工程,即:规划实施丹江公园和银杏公园2个健身步道项目建设,实施商鞅大道骑行绿道、环形绿道等3个绿道项目建设,实施商鞅广场、滨江银杏公园等4个体育公园建设项目,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完工。投资6.2亿元建成的山阳县城滨河南路休闲体育街区,集体育运动产品销售、美食、茶艺、影院、儿童娱乐、健身等为一体,建成休闲长廊3.5公里、休闲木栈道1.2公里、塑胶健身步道1.6公里,成为我市城市体育休闲度假的示范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政府引导和多部门协管机制。体育旅游业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产业。它不仅关系到体育、旅游两个部门,而且涉及到国土、工商、环保、保险、金融、财政、航空、森林、水利等众多部门。促进体育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在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协调管理机制。由于协管机制不健全,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高效利用,而且在微观层面妨碍了体育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影响到了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市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体育观赏性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差异化和特色化明显不足;参与性产品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项目和产品运营周期较长,更新率低;体育演艺类产品文化含量较低,艺术品位不够,缺少“精品”和“特品”。同时,相当一部分体育
3 旅游产品和项目还存在市场定位不清、运营效益较差的状态。另外,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地区分布不均和运营季节波动较大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三)体育旅游相关制度建设落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育旅游企业的从业审批制度不健全。体育旅游中相当一部分是高危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保证这些项目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风险预警与救护标准、场馆设施安全标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技术标准。标准缺失,一方面会导致投资者“无章可循”,另一方面也会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这两种现象目前在户外运动、滑雪运动中已经出现。其二是监管、评价制度不健全。监管是维护体育旅游市场的必需手段,等级评价是激励体育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而目前这方面还非常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体育旅游发展。市体育局与市旅游局联合成立体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共同负责体育旅游合作的总体组织和指导、共同确定合作政策措施、共同加强对体育旅游的人才培养和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推广。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商会议,互通情况,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和督促所辖县区体育与旅游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实施和推动体育和旅游的合作,推进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二)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体系。紧紧抓住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运动休闲、运动体验、康体度假、赛事观赏、户外运动、体育节庆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等旅游产品,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航空运动、大型体育
4 主题公园,有序推进体育旅游度假区建设。充分挖掘体育的文化、艺术资源,创编和打造精品体育演艺节目和主题演出。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体育主题酒店、餐吧和特色体育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特色体育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购物场所。
(三)建立体育旅游企业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标准、从业人员的技术标准、日常运营的环保标准、行业评价的等级标准、行业经营的诚信标准,通过标准去引导、规范体育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体育部门、旅游部门要充分履行对体育旅游市场的指导、监督、检查功能,清理管理的模糊地带、杜绝管理盲区。
体旅融合、动观天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多出政策措施,相关企业多参与其中,专家学者多献良计良策,共谋体育旅游发展大计,共创xx体育旅游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汇报材料篇六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下面我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做一简单交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概况
大通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境内有明长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惠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文物点156个,有“舞蹈纹饰彩陶盆”、汉代木简等馆藏文物1060件,现有景区(点)16个,其中国家级景区(点)2个,省级3个。我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灿烂古代文明和以回族土族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以老爷山花儿会、朝山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皮影戏为代表的河湟农耕文化、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明长城为代表的古遗址文化,奠定了大通文化旅游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目前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50项,省级7项,国家级2项。全县有109名县级传承人,16名省级传承人,1名国家级传承人。
二、主要做法
(一)以战略化的高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一是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县委、县政府将此课题作为大通县2012年调研重点课题,成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课题组,采取实地考察、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通文化旅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起草制定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
(二)以品牌化的打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一)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实现金名片效应。老爷山“花儿会”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闻名于西北乃至国内外。为进一步打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爷山“花儿会”为龙头的民俗文化艺术品牌,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了以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工程,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建成了一个“花儿文化”主题公园,编辑出版了一部花儿词曲专集《花儿大通》、编排了一部花儿风情剧《花儿唱红老爷山》、创作了脍炙人口、讴歌纯朴生活的《花海放歌》、《欢迎您到大通来》、《彩陶故里》等歌曲,培养了一批花儿专业人才,我县9名花儿歌手进入青海省电视花儿大赛并获奖。向外界展示了以老爷山“花儿会”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树立了文化品牌。2011年第二届老爷山花儿会活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9.1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634.75万元,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12年7月将举行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6月3日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活动以“大通世界 花儿之乡”为主题,进行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策划设计,高水平准备大型文艺演出,高规格举办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央视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走品牌之路。
(二)“明长城遗址公园”极具旅游潜力。大通“明长城”是现存世界上海拔最高、遗存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壮观的明代长城,被誉为“青海八达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近年来,我县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将明长城保护与利用开发作为一
2 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得到了国家、省、市部门的高度重视,明长城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目前项目勘探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完成。该项目总投资1.766亿,已完成投资1780万元。拟建大通明长城遗址公园以明长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使明长城遗址公园迅速融入到“中国夏都”旅游圈之中。
(三)河湟皮影产业初见成效。河湟皮影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挖掘其潜在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我县及时成立了大通皮影艺术协会,设立皮影表演厅、展览厅,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大通皮影》进行商标注册、产品设计,精心包装,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和“大通皮影”艺术展演等活动进行推介。参加了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国内外博览会,把大通皮影作为纪念品用于全县各类重大活动,使之逐步实现开发小皮影,带动大产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积极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舞蹈纹饰彩陶盆出土于我县上孙家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物,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开发彩陶盆纪念品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展示了大通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以精细化的调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为给大通文化旅游融合把脉,找出大通文旅融合的制约因素,提供有效途径,一是成立文旅产业融合调研组,成员单位涉及面广,以县人大、科技文化体育局、旅游局、林业局、住房保障建设局、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县委党校、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景阳镇、塔尔镇、东峡镇、青山乡组成。
3 二是调研工作扎实有序,召开了涵盖企业、文化、旅游、乡镇、景区、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10余次,实地考察了大通四大景区及四个乡镇,赴互助县、甘肃省永靖县学习考察,完成调研问卷300份(县内100份,县外旅游行业200份),完成调研信息报送工作。
(四)以坚实化的基础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一是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长足发展。共投资469万元修建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投资144.5万元全面完成289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广泛。十支电影放映队在全县289个村委会放映电影3468余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为130个村农家书屋发放了价值260万元的图书、书柜等设备。文化进社区工程有序实施。投资210万元为全县21个社区文化室配套文化设施,投资90万元为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全面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开展“非遗”保护调查基础上正式公布了我县“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开展了省、县级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督查工作。二是“三下乡”活动广泛化、惠民化。在全县20个乡镇组织开展了20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参与群众达十万余人。两节活动规模化、特色化。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两节”群众文化活动,组队参加西宁市2011年春节优秀社火巡演活动,举行了县2011年社火巡游活动,举办了第十七届元宵节灯展及迎春书画展、建国62周年书画展,参加了全省庆国庆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花儿专场演出。
(四)以产业化的开发促进文旅产业融合4 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开发大通皮影雕件,大通文化馆皮影传习所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大通皮影雕刻为手工制作,造型古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进行了精包装,形成高、中、低档的皮影产品,深受各界人士欢迎。产品开发采用“个体户+园区”模式,目前皮影收入达20万元。二是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仿制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1000套,制作明信片2000张。使游客能够近距离观看到这件珍贵历史文物,充分体现大通璀璨古代文化的神奇。三是扶持农民画产品,大通农民画粗犷直白、色彩浓烈,目前大通近2000多幅作品参加了省、市、县书画展览获奖,具有开发的潜力。四是扶持开发砂罐产品,大通桥尔沟砂罐工艺独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远销省内外及各地。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开发桥尔沟砂罐产品,取得了一定效益。
(五)以高效化的宣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动员和组织全县旅游、宣传、文化、广电、交通等部门,借助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电子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利用节庆活动、会议展览等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不断提高了大通旅游知名度。编辑出版了散文集《印象大通》、风光摄影集《山水大通》、花儿歌谣集《花儿大通》、书法作品集《翰墨大通》,皮影图集《河湟皮影图集》。编辑出版了《老爷山》文学季刊。编制出版了《亚洲旅游—大通深度之旅》、《神奇的大通》、《大通旅游指南》等旅游丛书和旅游风光画册,制作了《瑰丽大通》、《奇山秀水大通游》风光dvd光盘,参加了2011大型真人秀节目《冲刺!中国》摄制组在大通的摄制工作。举办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国际乡村旅游长跑赛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申报成功“2012年中
5 国十佳城市慢游地”称号,并积极做好前期宣传、品牌打造及后续相关产业开发工作。
(六)以无缝的对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凭借大通自然风光、民族民间文化及特色民族文化体育资源,依靠鹞子沟优美景色,积极申报建设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建成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分为户外拓展训练设施和室内“团体辅导”训练基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文化旅游双赢。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思路
在今后文化旅游融合工作中,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即: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二是树立一个世界性品牌,即:老爷山花儿会。三是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六个一”工程:一只碗——舞蹈纹饰彩陶盆;一段墙——明长城文化公园遗址;一座山——老爷山风景名胜区;一条沟——大通国家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一朵花——老爷山花儿会;一口泉——黑泉水库察汗河景区。四是建设六大文化旅游功能区,即: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河湟农耕文化功能区;清真餐饮文化功能区;花儿文化河湟皮影传承区;以北川健身大道、鹞子沟健身步道为主户外健身旅游区;次级旅游服务功能区;农家乐服务功能区。五是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主题,在宁张公路沿线、街区、广场建设塑立一组反映大通历史、人文、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群。
(一)突出文化主题,加快文化旅游区建设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大通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文化旅游产业
6 发展。
1、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建设鹞子沟文化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老爷山、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园区等资源,开发文化创意、娱乐演出业、休闲康体产业等综合性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休闲、登山、滑雪、滑草、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进一步提升鹞子沟文化品牌价值,把鹞子沟打造成为休闲文化旅游胜地;
2、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充分发挥大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以香山文化公园、明长城遗址公园和苏家堡古城为依托,建设大通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民族民间文化旅游。
3、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东峡镇、塔尔镇农业民族旅游产业集聚区,依托东峡镇、塔尔镇采摘基地等资源,放大农业旅游示范区效应,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成为集农业产业化、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区;
4、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鹞子沟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广惠寺、东部新城文化体育园区等资源,把鹞子沟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宜居、森林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区。
(二)突出文化元素,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构建以大通“彩陶舞韵、丝路通衢、朔山雄峙、花海揽胜”为特点的多元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全面挖掘整理打造以老爷山花儿会为重点的系列文化旅游品牌。
1、充分利用舞蹈纹饰彩陶盆、柴国柱、明长城、古羌文化和丝绸南路等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2、充分利用广惠寺藏文化、清真寺伊斯兰文化、太元宫道教文化等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品牌;
3、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四片瓦舞、老秧歌、7 回族宴席曲、大通民间曲艺等资源,打造民间文化旅游品牌;
4、充分利用后子河、塔尔镇回族饮食资源,打造清真餐饮文化旅游品牌;
5、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艺术节、土族安召纳顿节、杜鹃花文化旅游节、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节、青海清真食品节、设施观光农业特色果蔬采摘节、广惠寺观经会等节会资源,打造节庆会展文化旅游品牌;
6、充分利用老爷山、鹞子沟、察罕河自然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品牌;
7、充分利用大通皮影、大通农民画、砂罐、刺绣、盘绣、根雕、剪纸、铜器、剁口袋等民间工艺资源,打造民俗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品牌。
8、充分利用国际长跑赛、国际徒步赛、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鹞子沟体育拓展项目、鹞子沟、察汗河穿越赛等项目,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创意旅游品牌。
(三)突出文化聚合,加速旅游要素整合大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下大力气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文化中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确立大通旅游优势地位的根本途径。
1、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使大通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推进旅游资源文化化,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众多手段,使大通的山“名”起来,水“灵”起来,城镇“靓”起来,乡村“雅”起来,古迹“活”起来,丰富、提升大通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继续打造大通精品文化品牌,老爷山花儿会: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模“的要求,对花儿会进行全方位升级策划,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2012年中
8 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前两届花儿会成功基础上,以大型综艺节目及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等活动为重点,通过民俗文化展演,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村“大通模式”高层论坛、地方特色产品展示会、大通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大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通皮影,进一步开发皮影艺术,推进大通皮影原生态手工雕刻艺术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2、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设立非物质文遗产展示区,让非物质文遗产进景区,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3、引导和支持各乡镇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区。
4、完善文化功能区,精心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为大通文化旅游增添亮点。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民间业余剧团优势,开发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重点打造独具大通特色的文化精品剧目。
6、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全面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
7、精心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大通皮影、舞蹈纹饰彩陶盆、农民画、民间手工艺品是我县有特色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大通皮影保持着原生态的古朴风貌,被称为“河湟老皮影”,形成了造型优美、刻工精致、色彩浓艳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舞蹈纹饰彩陶盆是大通最有代表的文化象征,以此设计研发适合旅游商品,其开发潜力巨大。
9 大通农民画有色彩艳丽、明快简洁、风格粗犷、装饰性强,非常适合于装饰。大通黑陶、砂罐、铜器制作等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收藏、馈赠、装饰作用,非常适合用于旅游商品的开发。
8、推进六大文化旅游产业链: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六大文化产业链聚集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民营文艺演出团体,拓展演出市场,盘活文化市场经济。二是加快发展民族民间风情歌舞演出,努力开拓创新农民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和手段。三是大力扶持演艺中介机构,鼓励和引社会资本投资大通文化旅游节目策划、创作和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四是积极引导旅游投资者建成一批集风情民俗、民族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于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度假基地。五是提升农家乐的文化档次和服务水平,开成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吸引力强的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基地。六是加快建设大通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
四、意见建议
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相关项目大力支持;
2、缺少国家级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我县有“老爷山花儿会”和“大通皮影”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品牌,其他文化有待深度挖掘和精深打造开发。该活动应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文化活动之中。
3、旅游和文化结合力不够强,彰显不突出,有待于整合资源和和进一步理顺管理和发展体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