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41:02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热门19篇)
时间:2023-11-11 06:41:02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通过总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一

在设计一堂物理课的时候,如何设计好板书与板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板书板画技能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板书板画作为无声的教学语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教师讲解,表达和传递口头语言难于表达清楚的知识信息,物理教学必然涉及到很多需要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单用口头语言来正确完整地阐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借助于书板画,而且把口头语言与板书板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讲好物理课。

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好的板书板画具有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各种关系表示准确和形象生动等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而且便于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使他们感受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整体结构。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还能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作风。

第三、调动和发挥学生感官的协同作用,强化刺激,扩大感知量。有关资料表明:人在单位时间内,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一份份材料的15%,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可以记忆一份材料的25%,视听结合起来可以记忆一份材料的65%。研究又表明: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占11%,而视觉占83%,其他只占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听好课,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的视觉器官的作用,并与期他器官协同去学习,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板书板画就具有引起学生注意力,强化刺激,调动各感官的协同、增强感知量的作用。

第四、保存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记笔记和教师课后总结。教师的口头语言无论把教学内容讲的多么清楚完美,但它毕业竟跟时间相对应,随着时间不断消失,而板书板画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它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保存下来。这就有利于学生作笔记和课后复习,也有利于教师课后总结。另外教师板书板画的工整情况、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学生都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好的板书在内容和形成上也要精心安排,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板书在内容上首先要抓住重点。板书的内容主要是概念内容、公式以及主要依据主要过程和例题等。要言简意切,既能表现出实质性内容,又能尽量缩短板书时间。如概念规律的内容,由于教材上都有详细叙述,因此不必全部抄写在黑板上,只要把重点和关键性几个字准确表示出来,达到便于讲解的目的即可,对于已经书写过的重点地方再加上适当标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有概括性。板书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通过板书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和把握住这节课的知识结构,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解性,再次,要有启发性。科学本身应该是引人入胜的,能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关键在于讲解思路,如果把概念、规律获得的思路,通过板书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就是对学生很好的启发。前后连惯,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的板书,必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读图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这部分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知识,培养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而对知识,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一: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或教法二: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概念(或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如密度、压强、功率的`引入要类比速度)。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故事导入或生活现象导入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现象是。。。或演示实验是。。。。)。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px页---py页,独立完成下发的学案上的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问题1、。。。。。。。。。。。

问题2、。。。。。。。。。。。。

问题3、。。。。。。。。。。。

(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投影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上黑板分别进行板演,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以《》一节为例: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后,教师投影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给学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师的板书内容不宜过多,基本包括标题和简单的知识树即可,并告诉评委这样设计的道理: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的地位等等)。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三

语文是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以及学习其他课程的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是单一枯燥的,也很少的看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现如今,新课改之后,已经将素质教育变为教育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朝着这方面努力,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跟着你的思路走,然后逐步的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比较巧妙的.问题,将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探索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只要教师能够非常良好地运用这些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中都保持着比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去探索课本中的答案。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中的教学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们设置疑问,比如说“草船怎么借箭呢?草船难道不会被箭射穿吗?草船是怎样借箭的呢?”当教师提出草船借箭的时候,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同时这样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并且详细的分析,最终找出草船借箭的方法,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行联想,进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是必要条件。

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创新,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地提出来,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刺激下培养创新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寻找疑问的意识。自信心是进行只要的关键条件,如果学生对于自己不自信,那么他就很难提出质疑,相反如果学生比较自信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勇敢的质疑。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进行积极地表扬和肯定,逐渐学生的自信心会慢慢地建立起来。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让学生具备一些独立学习以及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样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且对于疑惑进行提出和质疑,然后再学生自信心的帮助下一步步探索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寻找疑问的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时刻的保持一个寻找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于未知产生兴趣,教会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及时评价是关键条件。

学生需要进行激励,需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想要自己得到表现的机会,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得以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去对自己的做法以及活动进行评价,或者是教师应该积极的对于学生上课中的状态表现能力进行观察,对于学生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毫不吝啬的加以肯定以及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好好地保护同学的一些极具想法极具创意的成果,并且热情的肯定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一些成果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以及夸奖,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具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提出一些问题,在这样良性的循环之中,学生就能够在无形中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学习中,教师提出“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那么他们会看到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青蛙会看到真正的世界,觉得自己错了”,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表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耗时非常长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不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思考,勇敢提出质疑,给学生们创造宽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白三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17.

[2]王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03.

[3]都燕.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文学爱好者.教育教学版,:05.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四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最大化,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

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构建教学设计。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1、发挥多媒体作用。我校有五间多媒体教室,预计每位教师可以上20节多媒体课。要求精选课件,改编课件。

2、注重物理实验。(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六、合理安排进度,及时反馈调整。

1。合理安排进度;学校给我们物理科一学期有52课时;单元测试6课时,期中考2课时,期末考2课时。

2。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的调整是依据教学对象的反馈。我们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交流,实验操作、批改作业与单元测试及同行交流,去了解学情;从“双基”抓起,用专业角度,排除学生思维“病灶”,要求学生更正部分、多种解法写在作业纸上,装订成本,灵感与创新意识写在相应课本章节里,以利智慧共享。

七、学习方式多样化,抓紧培优辅差。

1。学生学习形式有:听讲、答问、小组讨论;实验、论辩、制作、竞赛以及讲座。对上述学习环节,要进行点拨、指导与评价;建立学生学科成长档案袋。

2。培优辅差。制定培优辅差方案,做到定目标、定对象、定课题、定时间与定地点,长期跟踪,严格检查。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五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将进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上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

2、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新课程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得到发展与锻炼。六、实验工作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打算。一学期以来,全体物理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严格按照实验教学的程序及规章制度进行。特别是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无论是实验教学备课、课前准备、实验通知单、记录及课后反馈等方面工作扎实,实验开出率很高,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探究与质疑的能力。但教学中也存有不少问题,如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学困生较多等。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不断改正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使物理组的实验教学工作不断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六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得到教师广泛认可与应用,有效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概念入手,就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事物本质认知与理解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生活性、创新性学习。因此,本文就“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时机,提高学生个性化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课程是八年级新增的一门知识学科。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初步适应初中学习方法,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所欠缺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在应用“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时,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自学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实践与复习”等。例如在讲授《光和眼睛》中“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相关知识时,我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第一,阅读章节内容,明确内容所阐述的主要物理现象;第二,找出内容中涉及与讲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第三,联想与现象,物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与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相关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并在预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理解,针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例如“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呈轴对称?”“什么是光的漫反射?”等等。带着这些疑问,学生在课堂听讲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长此以往,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如在每单元学习后,我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根据单元内容,进行知识点总结,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提升物理学习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通过与同学进行思维导图分享,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通过适宜的鼓励,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

(二)基于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由于初中物理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可结合物理学科这一特征,为学生创设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将物理实验课中相对抽象的知识,如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等,进行直观、形象而生动的展现[2]。同时,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的拓展。例如在讲授《浮力与升力》中“认识浮力”相关知识时,我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以学生生活常见的物品“乒乓球”、“铅块”、“水”为实验材料,将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状态,指出乒乓球浮于水面的原因在于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铅块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铅块的状态,提出问题:“铅块沉入水底,是否说明铅块不受浮力作用?”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大家共同实验,来验证各自的猜想。即将铅块放入空水杯中,运用弹簧秤给予铅块一个向上的力,进行铅块离开水杯底部的受力值;向水中注水后,对铅块离开水杯底部的受力值进行记录,在对比分析中,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浮力”这一概念具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基于现实生活,提升教学生活化水平,实现知识有效应用。

从初中物理教材教学内容可知,物理知识讲述的是生活中、自然中的知识,通过物理知识学习,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给予科学的解释,探知事物本质,并通过物理知识应用,进行事物创作,丰富生活乐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连接,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事物观察与思考能力。例如将“摩擦力”与“衣服带电现象”相结合;将“汽化和液化”与“冬天室外晒衣服”生活实例相结合;将“惯性”与“公交车刹车后的运动”相结合;将“研究物理的浮力条件”与“船在水中航行”相结合等等。总而言之,“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是基于构建主义、人文主义有机结合下形成的新兴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事物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作能力、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认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升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七

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课堂教学中发现,研究光和影子的关系时,由于教室比较明亮,同学们用小木块作遮挡物,影子比较模糊,效果不好,后来发现遮挡物不能太大,只要橡皮那么大就可以了。在研究从正上方和侧面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时,遮挡物用矿泉水瓶子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就能分析出影子的形状不同。这一课的引入就很有意思,做手影游戏,学生一下子就被引入到光和影的研究中去。然后是分三步:一、影子产生的条件;二、什么是光源,让学生自学课本明白它的含义。区分清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于光源的内容在教参中指导得比较明确,“自己发光、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三、影子变化的特点是本课重点。经过思考、推测,实验验证,学生对于生活中那么常见的影子及其变化规律有了更深入了理解,同时也理清了思路,发现平时常见的影子有那么多方面的特点可以研究:影子的方向、长短、大小、形状,都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变化着。不过书上那三个结论用三条线的形式写出来我个人觉得不太好,三个结论应该是这样的:“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除了最后一个答案可以作为结论,其他两个都是笼统地没有“怎样变化”的意思,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没做实验和没看书时,已经推测出了前两个结论,这一点我觉得很满意,说明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所了解的。所以在上课时,除了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归纳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到底与光源、遮挡物、屏幕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上课实况证明,学生对这三个实验的操作能够掌握,结论也能够基本归纳总结,教学效果不错。但第三个实验中,学生对于“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很难说清楚,需要引导。其实我个人觉得用“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表达不是很确切,形状一般指物体表面,凹凸不平也会形成一种形状,但其实应该是与“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轮廓有关”我觉得这样表达更确切些。

另外本课中关于“投影”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有有难度的,他们只想到了皮影(书上这张图出示得好)把播放电影的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作为投影在生活中应用,但都没想到wc门口的男生女生像,交通的一些标志的投影应用,更别说工程图纸的物件投影了。我自己觉得放电影、液晶投影仪等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这“影子”的概念。但应该也是“投影”的意思,所以有点复杂化了,书上这个投影是不是应该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出示呢?值得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八

一、说课的发展及含义。

“说课”作为一个专业术语的出现是20世90年代,然而类似于说课的教研活动形式,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数学教育领域就已经有了。当时倡导“集体备课”,要求备课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陈述,然后集体探讨实施对策,这种教研活动可以说是说课的雏形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蓬勃兴起,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以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活动,各地教研室组织观摩课、示范课,在教学结束后,由听课人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分析,这一过程即是后来的“课后说课”的形式。说课这一教研活动形式,由于是以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作为其发展基础,符合教育规律,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又一次显示出它的生机。

由于它具有不受场地限制、避免干扰学生、操作简单快捷以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的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师技能考核等活动中。说课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推进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掌握“说课”技能的意义。

说课活动的好处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根据我们的实践和理解,说课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自己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因,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三)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说课还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有助于师范院校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综合提高。师范生进行说课技能训练在以下及个方面对师范生大有裨益:

1.有助于夯实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开展说课训练,有助于师范生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成为合格教师必备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作为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

2.有助于促进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范生开展说课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用以指导说课实践,促进教育理论的内化并转化为教学技能。

3.有助于完善教学实践的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实习,师范院校主要是采用教育实习的方式,这种实践形式因为时间较短、实习中学生自我反思不够等原因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的促进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加入说课形式,课前的说课可以完善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课后的说课可以让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加快其专业成长。

4.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应具有这种意识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落实。通过“说”与“评”,增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探究精神也得到培养。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谈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

三、说课的一般步骤。

根据课堂教学要素,说课一般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说课中的“教材”,指的是在规定时间内所讲的教学内容。在这一环节,说课人要对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行分析,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的理论依据,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还要说课程的开发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即要说明如何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文本课程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每一种教材都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任何一个单元都不可能脱离这一知识体系而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加深的。

(二)说教法。

就是要说明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理由。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和内容服务的,同时也是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等教育科学理论的具体体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说课时必须说清的基本点之一。

(三)说学法。

学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有科学的学法指导。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说学法要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优化学情。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应重点说清准备通过哪些教学环节,借助何种教学手段,同时还要说清各教学活动环节的时间分配,各环节间如何衔接过渡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等等。即要说清楚教学设计,它包括两个方面:

1.教学过程。

2.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即每个教学步骤,或是实验、或是练习题等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要达到什么目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是说课时要说清楚的重要内容。这一环节要尽量勾画出课堂教学的概貌。

四、说课技能训练。

组织开展说课技能训练,大致包括以下的环节:

(一)写说课稿。

要说好一堂课,写好说课稿是关键。我们把说课的形式归纳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二写”指“写出本课课题及板书设计”;“一展示”指“展示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说课稿要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来撰写,基本格式起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x年x月x日x年级x学科x章节说课稿);

2.说教材;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过程;

6.说板书设计。

写说课稿要强调两个问题:

1.突出理论性:它比教案更具有理论性,要挖掘教学行为所蕴含的教学原理。

2.简明扼要:说课讲稿切忌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的用语。

(二)安排说课练习。

在说课练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最佳的角度,突出自己的优势。

2.“说”出新意,在说出自己的创造性和独到之处。

3.注意气质、感情、语言等影响说课质量的因素。

(三)说课评价。

说课结束后的评讲,是说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它是提高说课质量的保证。通过互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按照说课的内容和要求,评价大致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优化。即要求制定目标要全面、适当、具体、明确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

2.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了优化。即是否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否体现了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等。

3.教学手段是否得到了优化。即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语言是否流畅;媒体运用是否得当,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媒体的应用是否讲究实用、有效。

4.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等。

为了保证说课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操作,评价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评价方法必须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可将内容具体化列出评价的观测点制成表格,将评价结果划分成不同等级,评价时先给出等级,然后给出相应指标的具体得分。

五、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正确认识上课与说课的区别。上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上课有具体的教学主体对象,有具体的师生配合过程,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说课则不同,是由说课教师给特殊听众(领导,专家或同行)唱“独角戏”,它侧重于理论阐述,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2、要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说课的关系。备课和说课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教学课题展开的,二者有着并列,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其表现内容不同.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教案的活动。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检测试题等.而说课,则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这些想法和采用这些步骤的理论依据.简单地说,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因此,说课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把上课的环节作简单概述。

3、说课应重视新课程标准。重视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所以课标本身既是说课的内容,又是说课内容的依据,它是教师的执教之纲。它对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安排与要求,为教师掌握教学内容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标准,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说课重视课标,一是要说所教内容是否是课标要求的内容,二是要说课标中规定的本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4、加大学法指导的力度。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今天的我们更应懂得“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学法指导是转变教学观念的突破口。所谓学法,即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或技巧.我们倡导的由模仿性学习到独立性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由被动性学习到主动性学习再到积极性学习,这种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平时的学法指导.所以说课中学法指导应该作为一个重点。

5、说课应设计有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活动。新的课标“新”在何处?一是要彻底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讨,发现,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同时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都应该有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活动.6、说课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说课的灵魂.说课的性质明确地要求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说课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要做到说做法,明道理;说教学整体思路,明教学指导思想;说教学目标,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理论从何而来一是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二是学科知识理论,三是大纲和课标,四是近年来的教改经验和成果.7、说课设计要力求避免脱节现象。脱节现象是说课者最常犯的错误,所以要力求避免.一是要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理论太少,就会降低说课的水准;理论空洞,无具体内容,就会形成有骨无肉.二是要避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法设计是实现目的的措施,二者应是相一致的.三是要避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与课标,单元重点相脱节.四是要避免设计的问题之间相互脱节.好的说课稿应是一篇好的文章,其结构应严谨,所以应注意设计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反思性说课。

“说课”,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创举。开展好此项活动,将大大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说课”教研活动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几乎个个听过,似乎人人会“说”。是真的“人人会说”吗?本人参加过不同级别的教研活动,听过不同层次的教师们的“说课”。纵观大家的说课,我认为真正会“说”的教师、真正了解“说课”意义、会从本质上“说课”的教师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说”好课?笔者认为只有真正的走进说课的本质,融“思”于“说”中的“反思性说课”方式,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金钥匙”。

一、现阶段教师“说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前,由于“说课”活动的广泛开展,教师们几乎都知道说课的程序: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课堂教学程序等。可是,纵观和横向分析比较教师们的“说课”,总感觉到缺乏了点什么?细细品味,少了一个“思”字。大家的“说”,基本上只是自己的设计思路,每个环节的意图及基本理论依据,而对这样设计所达到的效果及改进方法却反“思”得太少太少,有的甚至没有。怎样才能通过“说课”,把自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听者面前,从而,既能展示你“说”的水平而达到理解你,欣赏你,又能真正的达到最佳的交流、学习、快速成长的教研效果呢?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本人认为,教师的说课,不但要掌握说课的技巧,还要更多的融进一些反思,即进行“反思性说课”,这样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横向交流,发挥你说课的最大效益。

二、什么叫“反思性说课”

“说课”,即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反思性说课”,是指在“说课”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后,思考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成败在哪里,怎样改进。

三、“反思性说课”的基本框架。

1、教材分析,说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学习类型的分析;前次概念与新知的联系;自己的个性见解等。

2、目的分析,说教材应达到的终点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教材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德育、情感目标;列出切实可行又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同时阐明目标间的相互渗透以及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

3、过程分析,说明构思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指导思想;说明教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说明典型教学环节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说明教学程序的设计及其合理性;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及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

4、教法分析,说出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而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并阐述理由。

5、评价分析,说出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包括作业训练)的措施及构想。

6、实践分析,说预设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成败及后续修正措施等,分析过程中应从预设目标与实际达成度,教材与设计,教师与学生等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改进措施。

四、走出误区,是从本质上说好课的“基石”。

要想使“说课”达到最佳“说”的效果,首先就要正确理解“说课”,走出“说课”的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才能真正“说”好课。

1、误区之一: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有人认为,“说课”就是复述教案。其实,说课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教案只说“教什么”、“怎么教”。说课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这里的“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就是“思”的过程,就是说好课的“基石”。

2、误区之二: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说课要体现教师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反思课后是否达到了此教学目标,为什么达不到此目标等。

3、误区之三: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没有运用任何的辅助手段,这“一穷二白”使说课减了很多的色。如果说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可能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得更清楚,会把课“说”得更好。

五、分清说课与授课的不同点是说好课的“关键”

教师要说好课,分清说课与授课的不同点则是说好课的关键。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即使学生学会;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六、反思性的说课的重要性及其“说”法。

1、反思性的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的基本技能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但“反思性说课”无论何“人”、何“说”,都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方式。“反思性说课”不是按课前准备好的说课稿通读一遍,而是结合课堂教学情境,以教育理论作为支点,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分析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况,检验教学设计,回顾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总结,剖析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分析形成的原因。说清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理论依据、这样教有哪些好处,这是说课的基础,特别还要说清在重点难点内容解决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师生互动形式与教学辅助手段来完成的。在“说”的过程中,如果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会让听者感受到生动的时代脉搏。

2、反思性说课的“说”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学的“研究者”。正如反思性说课,除了有清晰的说课思路,还要敢于对自己的课进行自我解剖,把设计意图与达到的效果、改进办法结合起来分析。老师只要掌握好“反思性说课”这把“金钥匙”,就能开启自己走向成功的大门,开启三尺讲台上一片蔚蓝的天空。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0人。

|分享到:

阅读(18)|评论(0)|引用(1)|举报。

风筝的力学原理及制作。

《重力》说课稿历史上的今天。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九

栾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心弦、调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在本文中浅显探讨了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五条基本导入原则,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导入技巧的三个问题。

一、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二、常用导入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2、实验探索导入。

3、讲述故事导入。

4、利用电教化手段导入。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2、准备充分。

3、注意日常积累。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作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应该有中学物理教学自己的导入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中的三个有关问题。

导入的含义就是通过一种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要研究的教学活动中去。导入的作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针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导入原则。

1、目的性、思想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强调必须有准确的教学目的,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善于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强调导入要为主讲的内容服务,要和主讲的内容相连贯一致,体现导入与主讲内容的和谐统一,以目的为主,思想性为辅,从思想性中体现出目的性。例如: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导入法,在实验中有目的的从方法、思想上注意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2、科学性、整体性原则。

导入内容上要符合科学性,要真实可靠。同时导入要和教学的主讲内容相联系。即导入要和主讲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整体性,要合乎知识的逻辑结构,不是支离破碎,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采用恰当的导入,使导入恰到火候,只有正确的导入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考。

3、启发性、趣味性原则。

导入要有启发性,以启发为前提,使导入有趣味又有意义,激发兴趣,并不是盲目追求兴趣,没有启发意义的兴趣是起不到导入作用的。教师要有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生活经验,勤于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科学的现象。例如:在讲“液体密度”一课时,以三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浓盐水和适度的盐水中,分别出现下沉、上浮和不沉不浮的三种有趣实验现象为导入,启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既有趣又有启发性。

4、直观性、抽象性原则。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既直观又抽象,但抽象是以直观为基础的,通过直观实验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上的抽象概括。直观性是相对抽象而言的,直觉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情感和兴趣。在导入中,直观与抽象要有机地结合使用,掌握从直观到抽象的分析方法。例如:由鸡蛋落在数层厚的毛巾上不破的直观现象,引导冲量概念的教学。

5、针对性、代表性原则。

针对性是对所教的学生而言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对不同的课类型,也应采取不同导入方法。代表性是从导入的内容方面来讲的。同时一种导入的形式,内容也可以是多种选择。但选择也要有代表性;反之,同一种内容可以选择多种导入形式,但同样要有代表意义。了解学生对学科的知识水平,熟悉各种导入的一般特点,善于发挥各种导入的作用。

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好的导入应是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而实行颇难的教学艺术,往往要用较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那么,如何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1、复习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新知识是建筑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课堂引入要抓住新知识的联系,先复习旧知识,再提出新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已知的钥匙打开未知的锁。如讲“功率”时,可在复习“功”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同一块地,用牛耕需要4个小时,若用拖拉机耕还需要4个小时吗?它们所做的功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从而自然地引出一个新的物理量来反映做功快慢,即“功率”的概念。本节课的引入由于复习了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顺利地自然地掌握了新知识。

2、实验探索导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论是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和公式的推导及重点、难点的突破,如能用实验来完成,就能够起以良好的效果。有的课开头就做演示实验,利用实验的直观性,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好奇”的境地,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利用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破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证明了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直观的观察比教师讲的印象深得多。

3、讲述故事导入。

物理小故事包括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小传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传说、格言、寓言或故事等。在教学中有目的恰当地设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泪盈眶情和活跃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作用。如讲“大气压强”时,先介绍1654年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学生听到了八对马还没有把球拉开时非常惊奇,学生好像置身于现场情境之中,思维格外活跃,在教“浮力”时,可以讲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在教“浮沉条件”时,可以讲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简单的磁现象”时,从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入手导入新课等等,效果都非常好。讲故事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

三、如何提高导入技巧。

1、思想上重视。

要提高新课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新课引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导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课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

2、准备充分。

要搞好新课引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的形式。比如对初中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性强;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多用实验、游戏、故事等。而对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性、逻辑性强;所以应多用资料、习题、典故等形式引入,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的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注意日常积累。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引入材料。成功的新课引入,还和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不同形式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物理新课的导入,要达到打破“开头难”的局面,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所起的过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把课堂导入当作中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必须重视并抓好课堂导入这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马占杰。

[2]。

温彩蓉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

学论坛《初中物理导入新课十法》。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

我们知道,积极组织和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思想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知识面。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力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学、电学、光学的基础知识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参加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果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到有关工厂、研究机构等单位去参观或通过影像等设备放映有关科教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而行为习惯为其外在表现。关于人才培养的经验,有人总结得出下列公式:人才培养的成功=知识的积累×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如果三项中任一项缺乏或薄弱,则成功的可能性就小。

一般来说,在课堂内的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的发展占优势,而在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则是非智力因素发展占优势。而这一切正是促使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

3、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造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能力培养外,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在实验前,我们老师就替学生把一切都准备好,这样再让学生去做实验,虽然成功率很高,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所以,在物理课外活动中,在进行课外实验和科技小制作一切可以自制的实验仪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课外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工厂和科学实验或研究机构,观看科教影片,使全体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发展各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自愿报名参加物理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土壤。

2、内容应该坚持紧扣教材联系实际。物理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联系实际,所以物理课外活动内容应该既紧扣教材又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巩固、加深和拓宽。

3、形式灵活多样,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而物理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活动。所以物理课外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还应该具有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物理课外活动的一般形式。

1、参观或见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第二课堂。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把参观或见习列入活动计划中,有目的地,定期地安排学生到各工厂、建设工地和研究机构去参观。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到设备较好的医院,去看看做心电图、超声波和x光透视以及ct扫描等等。

2、观看科教视频。随着学校设施的不断完善,电教设备越来越齐全。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电教设备,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观看。

3、成立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定期开展科技活动。在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各班都应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现行的高中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物理课外实验,一定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另外,在兴趣小组内还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科技制作内容,例如,高一学生制作纸质的游标卡尺、动量守恒小车和开展装拆、修理自行车的技术培训;高二学生制作晶体管收音机和照明电路安装及简易自动控制模型的设计、制造等。

4、定期举行选修讲座和竞赛辅导,鼓励学生阅读科普杂志并写物理小论文。这些都是物理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5、举办抢答题和一分钟问题竞赛。模拟电视中智力竞赛的形式,开展抢答题和一分钟问题竞赛活动。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由各小组推荐出几名竞赛者,参加抢答,答对者得分,答错者倒扣分。竞赛在一个班进行。抢答题不要太难,多数是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熟练程度的问题,也出一些考查学生对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了解程度的问答题。

四、如何评估高中物理课外活动的达标程度。

1、定期举办学生科技制作展览并评奖。

2、定期召开物理知识演讲比赛和物理小论文的征集活动。对于在市、省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的物理小论文的作者,学校应该进行奖励。

3、在每个学期的期末物理考试中,适当安排物理设计题,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广大物理老师的教学思想明确,在课堂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外精心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那么物理教学质量一定能迅速提高。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然而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却一再搁浅,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建设落后,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还是几年前配发的,近几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教学仪器;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虽然部分学校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技巧和设计实验能力不够。物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中学任教,致使初中物理教师缺乏。为使课程的正常开展,只能以专业教师多代课,其它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教师结构层次。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由本学科老师兼管,还有的学校的实验课老师仅仅是拿着钥匙的“实验仪器保管员”。

2、学生实验习惯差、实验技能弱。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探究验证实验的猜想总是离题太远,而过程的设计上又是缺乏科学性。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新课程实施已几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考试,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实施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新教材将过去内容多、知识面宽的课程压缩,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当作科普知识了解还行,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别说探究了。

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里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一个学生学习十多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学生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5、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标准及教材上所强调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管理人员及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对实验设备需求大,可我们老师大部分超工作量、满负荷,每周疲于奔波作业批改,无暇顾及课堂设计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被口头实验代替,记忆实验习题取代了学生实验。

在新课改革下,既然将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且重于知识的获取过程,就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主的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二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那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是不是中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举个例子,初学物理的学生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原因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些基于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直觉经验,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概念”;除此之外,在他们的脑海中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学科本质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态度、信念和假设等,如果说前者会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障碍,那么后者将影响他们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科学素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三

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世界的认识都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特别是一向被公认为最难学、最枯燥、乏味的物理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利用情感来进行教学,采用情感式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以来,情感式教学显得越发重要。

人们常说情绪就像“传染病”,若一个人心情愉快,会令周围的人也有一个好心情。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用自己愉悦的心情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没有考虑过使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这一切似乎都处于自然起伏状态。有些老师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或说是“威信”吧,总是带着一副严肃得无法亲近的面孔走进教室,并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冷漠”“严肃”的情绪状态,不轻易露出笑容,也不轻易表现出热情。结果在这种情绪感染下,整个课堂便笼罩着沉闷、压抑、呆板,紧张的气氛,抑制了本来充满活力的学生情绪的兴奋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实,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促进效能。教师若能保持高涨的兴奋情绪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情绪,学生的这种快乐的情绪又会感染教师,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导致师生共乐的教学气氛。

二、充分发挥物理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情感教学论者认为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的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任何一个教学细节的实施,都应努力体现情感的功能。教师应以自己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热忱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用真情引导学生去挖掘、去探索教材中深藏的奥秘。

在情感式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所以,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可以产生快乐情绪,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需要角度上审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处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要尽可能完善匹配。为此,我们要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例如在讲到天体运动时,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特点,从而引入人造卫星和飞船的相关教学。同时联系近几年的'飞船的发射及回收原理,联系“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发射、运行及回收过程。又如在讲到弹力时,可结合奥运会的相关运动项目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跳水时跳板的形变来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因素等。在讲到参考系时,利用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参考系的相关知识。

2.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实验来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想方设法多做符合科学性的精彩的、生动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创造良好的实验情境,使教学过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为了更好地进行弹力的教学,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道具进行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能达到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用一块面包,一个气球,一根弹簧,这样随处可见的实验仪器。在气球内装上水,置于桌面上,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让学生思考从而得出弹力的方向,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弹簧的形变和弹力大小的关系,这样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希望多上些类似的物理课。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已有仪器和自制仪器进行各种创新实验,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并乐于钻研创新。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很多老师往往吝啬表扬学生,也许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某些优点及长处不屑一顾,有的老师根本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就造成学生面对的常常是老师的批评与否定,无形中就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所学习的知识没有满足自身需要就容易产生否定情感体验。物理是大家公认的难学且抽象又枯燥的学科。这样就要求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需要给学生制定“跳一跳,摸得到”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定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希望继续学习。

常听学生说,老师上课讲的都听得明白,自己做起来就是不明白。根据这种情况可在课上精选适当的例题,然后让学生练习与此相类似的题目,课后他们遇到这种题目就能较轻松地解决。一个不错的做法,就是给学生一个中等难度的题目,告诉他们这是个较难的题目,如果他们能顺利解出,这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还真不错,竟能轻松解决难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是遇到“拦路虎”,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我永远也学不好物理”“我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掉队成为后进生。为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分步评价法”,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一个公式、一个数据的正确都加以肯定,还可采用“错中找对”“单项表扬”等方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于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四、借助教学手段及现代化仪器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其实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关的奇妙现象,比如用多媒体展示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以使学生更有兴趣掌握光的直进现象。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课本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又不易演示的物理规律,这样就可变抽象为形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对于一些科学技术,还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器展示。如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整个发射过程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产生对与卫星相关的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近代物理初步”的教学中将中央电教馆的教学课件用多媒体随堂播放,使卢瑟福的?%z粒子散射实验等微观抽象的物理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物理动画,既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课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如今,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信息技术整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信息技术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沟通,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沟通,有了情感沟通的基础,又反过来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情感式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典故,都可以拉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情感式物理教学就是用爱心对学生进行教育;用爱心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用爱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进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完善的情感式物理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即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这样一定能使物理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里面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预习环节学生认真专注、检测基本达标。整个预习环节效果很好。更为明显的是有两个小组的成员利用计算机课搜集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和《碰撞球》两个教学视频;还有学生理解碰撞中的一些现象,要求我为他们准备很重的球和很轻的球。

传统的展示任务分工是采用了抽签决定,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和展示的效果。为此这节课我根据课前的学情调查及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把任务分给那些对某个问题探究比较深入的小组展示,这样可以提高小组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展示的精彩度,实践证明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展示学生最为热衷,也是学习效果的体现。这节课的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有些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一些学生提出了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另外在探究中学生不唯师,不唯教材,大胆质疑。例如:在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当运动的a球与静止的b球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情况?进而得到速度交换的概念。并用《碰撞球》的教学视频来说明这个结论。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其他组的学生适时的提出当a球的质量远大于b球的质量和远小于的情况各自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很有见地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不但有理论推导得出了结果,还用《汽车撞人》的视频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检验得到的结论。而在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和练习之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射土火箭又将下一节课的探究内容安排下去。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动手实验和有趣视频以及土火箭的`出现等让本节课精彩纷呈。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算和谐完美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高效课堂中存在评价,在学生小组展示后,由教师或学生点评打分。而本节课,我们将用大家上课的实验器材兵兵球、玻璃弹珠等作为奖品,课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学员若干。由于没有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影响了课堂效果。

知识有点难,部分同学预习不充分,造成这样的局面:在小组代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只倾听,不发言,也不质疑,甚至有个别同学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这是与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初衷相背离的,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是要减小两级分化,是让人人乐学、会学,看来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课堂学习还需要思考。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五

一学年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已此为基础,为下学年的工作做好规划,为洪中的教育工作进一点力。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入物理课堂。

怎样教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阶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发展,共互动。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无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得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八年级电路、图型连接中、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空间、载体和途径。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的许多问题,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开展创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发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果,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六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清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靠课本的知识进行讲授,而是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并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当今物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应用地位;其次,重点培养好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练会让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和理解并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社会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会物理的兴趣点,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态度,保证学生在学会过程中都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会会惯,并且还要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教学要因材施教,分析好学生的主体区域特色,用当地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教育,并且还要保证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全面突出教学的主体。

二、学会条件设计。

初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面的素质而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想、道德、文化和纪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的主体,需要我们从教学主体发展资源和处理好教学主体学会环境两方面问题上出发进行教学条件设计。对教学主体发展资源进行处理,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应该添加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要保证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合理的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补充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学主体学会环境的设计,需要我们摆脱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三、学会活动设计。

教师针对教学主体活动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保证学生都能够有效的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模式,从教学主体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代替传统的说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对知识的掌握应该准确,课堂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使用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要对教学主体在学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有解决的对策,通过与学生及时的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对设计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保证教学设计能够充分的展现其应有的作用。

四、学会评价设计。

学会评价设计要求我们不单单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会成绩,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对学生的学会效果进行评价过程中,应该从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标准出发,了解学生在学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从而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能够认清自我,并建立良好的学会信心。学会评价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会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发现性的原则,不间断的对评价方法进行改变,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能够全面提高。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七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初中物理的台阶,培养兴趣,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八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都是拙劣的提问。那种“是不是?”的提问仅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是有害无益的。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三个特征:

1、诱导的启发性。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过程。

2、层次的渐进性。课堂提问有时要注意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以不同层次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把问题一下提高到较高的层次,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时机的选择性。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要在学生经过思考达到“心求通而未提,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提问。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方式的提问,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

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要来点启发、点拔;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因此,教师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关键是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提问方式:

1)激趣式提问:即提一些有一定趣味或悬念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在导入新课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时比较常用。

2)变式提问:即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或从正、反等不同角度设问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

3)铺垫式提问:学习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台阶”来提问,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题链”,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

4)设疑式提问:设疑式提问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及思维的盲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辩析、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5)反馈式提问:在学习新课后或复习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概念性强、典型、讲究变式,有利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矫正训练,从而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集篇十九

一、心理暗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物理教学,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这些优秀学习品质上。要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之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知道,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物理教学的重点环节,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2.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任何学科教学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少不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这种交流既不是反映在学生表面对教师教学的频频点头,更不是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情感赏赐,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真实情感流露。物理教学中,我们同样要特别注重在课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的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好奇引向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物理学习的一般特征,物理教学要善于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并把它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其它学科的差生不见得是物理课的差生,如果把握的好,可以使其它课的差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物理这门课学习的好,无疑对其它功课的学习是会有帮助的。

三、美育因素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合理挖掘教材德育美育素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与一体,蕴含着大量美育素材。我们知道所提倡的教育改革,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方面努力,而要靠各门教师的共同努力。物理教科书不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我们应该利用物理教学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结合教材编写的实际,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追求进步的信念。画面有直感美。物理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插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培养学生的美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大胆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物理课堂教学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设置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科。设置愉悦学习情景可操作方法有多种,如鼓励自编习题。学生自编习题可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自行编制,就我们教学的情况看,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项活动。通过自编习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创造。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加深了认识,他们懂得了物理习题课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了解具体事物和其变化规律。自编习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四、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问题意识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心理品质,它需要教师对学习者好奇心的精心保护。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由于看到前所未闻或无法解释的物理事实所产生的本能的情绪反映。但是,相当数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并没有转化为问题意识,而是许多好奇慢慢地被老师解惑掉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的,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问就是这个道理。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而规律又总是反映着一些概念间的一定联系,解物理题时必须选用适当的规律和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础,概念不清,规律不熟或掌握不牢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中的探索问题意识。

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要教方法,教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学。事实上,由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解题的需要,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大大小小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思路中探索问题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对大量的物理题,一般应有如下的思路,首先,审题和读题,初步明确题意,什么是已知的,什么是未知的,应用什么样的物理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作出正确思考。其次,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题意,弄清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确定使用那些物理规律。同时根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方程,用文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学运算和讨论,分析讨论使所求结果符合物理实际,具有物理意义,验证思考的方向性和解题的正确性。无庸质疑,解题思路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问题意识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尽管学生的情况不同,但要搞好教学的基本道理却是大家公认的,这个基本道理就是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000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