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引导。这些范文是根据通用原则整理而得,可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学案篇一
我们对待文言文一向只重翻译轻思想,抓背诵放精神。现在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语文教学新课标,有抓了芝麻漏了西瓜之感,小学而大遗!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母体,这儿有我们的精神家园,爱国是我们民族的魂,舍弃了它,就舍弃了我们的根,无论到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他的滋养。
翻遍历史,还找不出几个像屈原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至死不渝,如此执着,如此专一,如此不为任何人所动的爱国文人。他永远是孤高的,幽独的。他不像庄子那样,抛舍下一切,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也不像孔子那样,退而求其次,设杏坛施教。他若去适应世界就将失去自我,他获得世界,又将失去自我。他选择了战斗也选择了孤独,在生命的两极里之间艰难的跋涉着。明知自己的志向操守与世界不合,但他却绝不放弃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脆弱之躯与污浊的世道做最后的抗争!他可以说是自己理想的殉道者!他最终以毁灭自己的方式向生命的意义做了一次沉重的叩问!有人说屈原是世界的弃儿,但另一方面他又何尚不是历史的宠儿!
在几千年后的司马迁时代,司马迁以对屈原强烈的认同感而作了《屈原列传》。对屈原的美好政治,伟大的人格,坚贞的意志都做了高度的评价!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盖棺定论式的语气把楚怀王的客死他乡,兵挫地削归结为不知人之祸。相似的命运让司马迁对屈原报以深刻的同情。在汨罗江畔,司马迁追随者屈原的精神足迹,“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司马迁骨子里就是一个诗人,由此说来,他不仅是对屈原报以同情,甚至可以说是知音。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个悲字,让人心颤。在司马迁因替李陵鸣不平而遭受宫刑的时候他想到了屈原“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时,屈原成了他站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这时一段穿越时空的心灵的对话。一个年轻的气度不凡的史官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碰上了一位心灵相通的知音。屈原的心思那位且行且歌的渔父猜不透,汩汩的汨罗江读不懂,唯独司马迁能心领神会。
今天我们读《屈原列传》就是为了赌屈原的行,读屈原的心,读屈原的思想情感体系。进而吸收养分,构建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系。
所以,本次教学设,就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司马迁的角度来关注屈原的人生及命运。从司马迁饱含血泪的字句中去感悟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体会作者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心中块垒的情感与目的。引领学生传承屈原以及司马迁身上的高尚人格。努力构建和追求高尚的人格,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严重的形势下,更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计学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战士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
3、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革命战士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红军爬雪山时的历史资料。
2、准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相关影片剪接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放红军爬雪山的影片。)。
2、看过这段影片,你想到了什么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谈出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3、李白曾经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翻越这茫茫的大雪山,简直比蜀道还难。可红军战士怕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六月雪》。
1、大声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想办法认识它们,理解它们。
2、谁有不会读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教师在检查学生通读课文情况时,重点理解体会“白雪皑皑、绝壁、山涧、偎依、瞬息万变、迷漫”等词语的读音和意思。比较生僻的词语特别记一记。)。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四、同桌互相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动的段落、语句是什么?分学习小组自由交流感受。
2、分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内容顺序进行汇报。特别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道旁绝壁上悬着的石块,若不注意,撞下来就有砸破脑袋的危险…、、”通过这段环境描写,说明当时环境十分恶劣,从而体现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事件,让学生体会那位贵州籍同志只是无数革命先烈中的一个代表。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回读全文,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全文。
读着这些文字,感受当时的情景,我们都很振奋。愿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学案篇三
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文言文教学的学习方式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能大大地改变文言文原有的单调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印象中,文言文一直都是逐字逐句翻译,然后背背,练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单调并且学习的长远效果不好。学生考试完了就差不多忘记光了。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文言文学习的任务,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兴趣,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的意识。
《劝学》原本在人教版教材中是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教学重点是掌握荀子文章的风格,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落实文言知识和背诵课文。在苏教版浙江新课程必修一中,《劝学》处在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本专题除了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文言文学习外,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质疑,如何求学、做人。如果单单强调文言知识,落实背诵,完成练习,在传统的教法中至少也要三个课时的时间,加上课外背诵,时间拉得还是非常长的。但是作为高中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所以,我在上这篇文章时,利用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做了大胆尝试。
二、案例过程描述。
第一课时,我重点是通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感觉的测试来落实第一自然段。以青春话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荀子。由于学生住校,所以所谓的学生搜集材料只能由我提供给他们,重点介绍他是中国早期的唯物主义者,是朴素唯物者,主张“人性本恶”所以他强调后天学习,改变和提高自己。那“劝学”,劝人学的内容是什么呢?作者又是怎么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通过我的范读,让学生明白读音和断句。紧接着,学生自读课文,由同桌一方读给另一方听,互相纠正,然后再互相提出问题解决。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跟学生说“老师要考考同学们初中时文言文的语感”,大家自读第一段,前后桌讨论思考“如果你是老师,本段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文言知识”,然后由学生提出重要之处,师生讨论解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物喻理,用青、冰、轮等说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最后当堂成诵,四组竞赛看哪一组背的同学多。课堂气氛活跃。
说明:这一课时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提出重要字词,调动学生展现自己初中水平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将枯燥的翻译变成了有趣的竞赛。同时,在提出重要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点,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有的放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对译分析课文。在回顾了第一课时内容之后,我们全体齐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鉴于第二段课文注解非常详细,特别是有些重要实词注解中都有。所以我就组织学生同桌对译,每人翻译一遍,然后找出不足和不懂的地方,并做好记录。学生不懂之处主要是本段的最后一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和“而”字。同时,在他们讨论的同时我也在教室里转,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束后,我再指导他们背诵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小组竞赛。
说明:同桌对译既可以减轻教师讲解的枯燥,同时也可以通过同学互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教师在向学生单个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同伴合作学习。合作带来乐趣,带来沟通,带来了解,这对新生之间的沟通。
第三课时,重点是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加以落实。总结了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先让学生齐读了课文第三段。然后组织学生前后桌在熟读第三段的基础上,开展讨论针对文言知识、课文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评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最多,问题最有水平。
学生1:最后一句该怎么翻译?
学生2:课文有三个“焉”分别怎么解释?
学生4:本段有没有涉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问题?
学生5:螃蟹是八个腿,怎么变成六个腿了呢?螃蟹是不会打洞的吗?寄居蟹才这样?
学生7:写了蚯蚓,为什么一定要写螃蟹?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落实了文言知识,我又补充了“蚓无爪牙之利”句的句式特点。我列出了翻译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让学生认识定语后置,并掌握定语后置翻译的要求。在问题3到8的探讨中,我们落实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荀子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回家探讨“荀子散文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另外也了解了其实很多名人也经常出错,我们要正确对待,认识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说明:通过提问是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学生是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带着对课文的兴趣,学生提出了问题,而他们同时又在激烈的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生成了知识。在其间的讨论中,我观察了每一组的表现,对某些突出的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表现不足的人给予及时的纠正,比较好地发挥了集体讨论,合作学习的好处。
本课教学主要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文言文教学,特别是文言知识、文言语感、文言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知道,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了一定的体会:
1、语文教师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
2、语文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要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
3、语文教师应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明确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放在怎样的位置,探讨如何发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教师应怎样评价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文言文学习的能力不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评价课堂学习,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简单地从“知识”角度去评价文言文课堂。特别是通过实践,总结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变过去教师、学生将文言文当外语学的习惯,改变文言文只教语法,不教其它的特点。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作为一个君王,每天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况且那是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局势都还不太稳定,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可是孙权却常常读书,还劝自己的属下要多读书。由此可见,书的价值的确很大。也许,“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个道理。您是否孤独过,丧失信心过,彷徨过。那么书也不失为你开的一剂良药呀!当你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看书时,那时你就会领略到书的真正含义。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可那不是镜子的错呀!”其实每一本书都是一面镜子,照亮了你的不足,因而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开卷有益”,你读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
我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有无数本书铺成的呀!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至于我自己,平常也酷爱读书。但不像一些文人,捧着书就不肯放手了。我从不刻意的花几个小时来看书,除非那时比较清闲。我喜欢挤小时间,因为我觉得那样利用会比较节省时间。这样,一天算下来,我最起码可以有两个小时看书。但是我知道,在文学方面,我还要更将努力,所以,我会读更多的书。
最后以高尔基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学设计学案篇四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教学设计学案篇五
1、积累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和《美德书》。
3、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4、了解米妮形象,学习米妮的好品质。
5、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1、了解米妮形象。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学案篇六
知识和能力:
1、读懂文中父亲深沉含蓄的爱;
2、找出父亲影响下英子的变化与成长;
3、品读林海音宁静文字中蕴涵着的动人情感。
过程和方法:
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泳法;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长大的真正内涵,对成长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坦然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学案篇七
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戏剧冲突反应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训练分角色阅读,在阅读中理解主题思想,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1、理解喜剧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和讽刺效果。
2、理解“哑场”的艺术效果,体会揣摩人物形象造型和表情所表现出的更丰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果戈理。
(请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钦差俏皮官衔爵位寻欢作乐行辕造谣生事。
鸡犬不宁挑拨是非惩罚驿站千载难逢死乞白赖。
龇牙阉马肆无忌惮逮捕。
(2)解释下列词语。
钦差:制服:俏皮:
肆无忌惮:千载难逢:
挑拨是非:鸡犬不宁:
呆若木鸡:天真无邪:
4、梳理文章结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1、讽刺喜剧在塑造人物是常常采用漫画式的方式将人性的弱点加以放大,《钦差大臣》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说出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小组讨论交流。
在你的心目中,赫列斯达可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了解到的?
四课内小结。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默写字词。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剧中人物。
阅读课文中市长的台词,讨论: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想一想。
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真钦差到了后,他们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市长和官员们前后不同的表现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学案篇八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著作的演化过程,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二、1、学习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四、导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
2、走进名著。
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
(1)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明确:奇、妙、好等。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3、回顾主要情节。
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4)、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4、知识考查。
(1)孙悟空被众猴推举为水帘洞洞主后,从谁那借得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2)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是谁。
(4)三次变化戏弄唐僧的妖怪是谁。
(5)师徒四人西行途中在火焰山受阻,是谁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
5、人物形象。
教师点拨: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有神佛、妖精以及师徒四人。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孙悟空:明确:孙悟空。
(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1)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6、说一说。
(1)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
(2)讲述你最喜爱的《西游记》中的一个情节,最好用“我认为情节好,因为,如”句式说。
五&np总结思想和社会意义、艺术成就。
六、感悟人生,生活链接。
七读后心得。
教学设计学案篇九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图,然后同位或前后位讨论操场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巡视,边看边表扬讨论好的学生)。
师:讨论好了吗?谁愿意起来说?
学生1:老师操场上有的小朋友在打球。
学生2:老师有的小朋友在跳高。
学生3:老师操场上有拔河的,有踢足球的,还有跑步的。
师评价: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奖你一颗红星。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请小朋友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带提手的字,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左边红色的部分相同。
学生:老师,提手旁与手有关。
师总结:“打球,拔河,拍皮球”这些动作用手来完成,所以“打、拔、拍”都是提手旁。小朋友你们要记住一个规律,凡是提手旁的字都与手有关。
师(指带足字旁的字):请小朋友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这三个字左边的偏旁相同。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学生:老师与脚有关。师评价: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奖你一颗红星。
师总结:像这些左边带足字旁的字都与脚有关,这些字你们记住了吗?那同位互相读读屏幕上的词语,再来一遍。
【教学反思】。
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操场上》这课里的“打”“拍”“拔”等,都是表示动作的生字,如老师只是口头讲,很难说明这些生字的意思。要是组织学生仔细地观察课文彩图,让学生回忆平时自己的课外或活动,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学会了准确运用这些生字词。通过观察并且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学会了准确运用这些生词。通过观察并且懂得了与手有关表示动作的字都有提手旁。利用这种方法识字还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做“打球、拔河、拍球”以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就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踢”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在动手操作和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和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诱发兴趣。
1、师: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羊村玩一天,看谁今天表现是最棒的。
2、提出问题:我们去羊村要在规定的时间集合,怎样才能知道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钟面(出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吗?
学生汇报:
生1:钟面上有12个数。(课件演示,生齐数)。
生2:钟面上有两根针。
师:时针和分针是我们认识时间的好帮手。你们认识时针和分针吗?和你的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吧!(抽一个学生上台指)。
生3:钟面上有一些格子。
师:我们把两个数之间的叫做一个大格。我们一起来说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大格。(课件演示,生齐数)。
2、联系生活,认识整时。
师:我们认识了钟表,下面让我们看看去羊村都要做哪些事情。
(出示7时)这是我们旅游集合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7点)。
师:对,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是7时。
师:7时怎么写呢?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认识电子表。
师:(出示7时电子表)你见过这种表吗?你认识吗?(抽生答)。
师:对,我们把这种表叫做电子表,7时用电子表示法就是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零。(师边说边板书,生用小指头和老师一起写。)。
4、巩固。
师:我们7时集合,(板贴8时的钟面)这是我们出发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8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板书8时)。
师:你会用电子记时法表示吗?(抽生上台写)。
师:我们8时出发。(板贴9时的钟面)这是我们到达羊村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9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板书9时)。
师:你会用电子记时法表示吗?那就在白色卡纸上用黑色水彩笔写出来,谁写得漂亮就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几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的数字不同)。
师:像7时,8时,3时,分针都指着12,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师:那怎么样认识整时呢?(手势引导)分针指12,时针指着7,就7时,指着8就8时,指着3就3时,也就是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记住,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齐读)。
师:仔细观察3个电子表记时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2个0和2个小圆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圆点左边的数不一样)。
师:所以电子表记时法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记住:小圆点右边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齐读)。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我们的'一天。
师:(课件出示我们的一天)请在作业纸上用两种方式表示这3个时刻。
生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师:怎么又有一个7时呢?(抽生答)。
师:对了,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上午9时和晚上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早上、晚上等这些时间词。(课件显示)。
2、拨钟表。
(1)师:在去羊村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出示灰太狼的图片)灰太狼说大家必须回答对他的问题才能过关。
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沿着什么方向转动的吗?(抽生答)。
师:那你能按照分针和时针转动的方向拨出几个时刻吗?学生拿出小钟面,拨出下列时刻:(11时,5时,6时)。
(2)师:李老师也拨了6时,和老师的一样吗?(抽生答)。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生说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线上)。
3、小小修理师。
五、欣赏图片。
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钟表店的小熊老板也想和大家交朋友,邀请大家去他的钟表店看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六、作业布置。
1、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钟面,涂上颜色,并在下面写出时间(要用两种方法表示)。
7、总结回顾。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我们今天的知识还可以用一首儿歌来总结:小钟表,真可爱。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电子表,真机灵。圆点右面两个0,左面是几就几时。(生齐读)。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一
作为教师,我们常想:在21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浩瀚无涯,所以学生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案教学设计》第一、二章读后感。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逐渐成长为个体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人,能够独立地学习和生产知识,能对社会、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有着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体素质结构。为促进个体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把分层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用分层学习和协作学习来促进个性化学习,从而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低于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上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未来社会、经济、知识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其中能自己设计个体学习是根本需求。教师应该精心研究学生,准确了解学生实际,设计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
《学案教学设计》一书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即学案教学设计。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实施学案教学的程序、编制学案的方法、学案教学的课堂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并提供了各个学科的学案示例。
学案是相对教案而言的,但与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从传统的教案中分离出学案,并运用学案组织课堂学习,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学案教学。
之前,我对学案的理解就是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工具,并没有对它有太深的理解,读后感《《学案教学设计》第一、二章读后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学案简单的说就是学习的方案,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制,也可以由学生根据个体的学习需要编制。而教师编制的学案主要是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解决,以训练和发展学生设计学习学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编制的学案主要是合理的设计、规划个体学习,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或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学生实际(如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编制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
学案教学的关键是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是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而教案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使用学案时,学生唱"主角"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员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它立足于自学,着重于学生的"拿来",强调的是"会学"。既然是让学生自学,那对学案的编写就要求得更为严格,对学生的把握上要更为准确,这样才能编制出真正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的一种确实能用的学案。
要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案呢?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参考答案。首先学案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遵循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依据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学案设计要遵循基本的原则1)主导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问题性原则。6)民主性原则。7)层次性原则。
学案的运用重在落实。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着重提高自身素质,多学习,多思考,逐渐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案的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一份设计合理的学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起来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以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学案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
3、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1、朗读;揣摩、品评优美语句及表达效果。2、体悟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学习难点: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描写;揣摩字里行间了;流露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把握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1、读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3.全文紧紧围绕紫藤萝花来写,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什么呢?
4、作者要表达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吗?试试吧。
二、品读赏析。
(一)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学生可以找出多处,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2、
3、
三、研读思考:作者是按照“赏花--忆花--思花”的思路来行文的,
(1)作家是从哪些方面描述眼前的藤萝花的?怎样写的?
整体到局部顺序(花瀑-花穗-花朵);颜色、形状、神态;
(2)眼前的花与以前的花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样写?教师简介时代背景。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5)作家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它意指作家将怎样?这句照应文中哪句?
四、感悟: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如:a、生,就是美。b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
五、写作启发。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三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时间逐渐减少,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2009年9月起开始推行学案教学。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取经。意在吸取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经验,避免我们自己在推行过程中走弯路。另外,学校还给全体教师赠阅赵加琛、张成菊著的《学案教学设计》一书,学习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开展学案教学和管理。读后受益良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识标、学习讨论、精讲、验标、小结”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2、“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三、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级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参加学案教学一年多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旨在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我校学案的编写还要精细化,还要多一些个性化。
六、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5、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6、学案教学中要通过二次开发备课,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7、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
在我园年俗表演中,我们邀请了皮影艺人为孩子们来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艺术中,孩子。
们对皮影戏这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园也为孩子们开设了有关皮影戏。
的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皮影戏,学习制作皮影并尝试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有关知识,知道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的`一些道具。
2、了解制作皮影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激发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了解欣赏皮影戏。
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故事《小小的早餐》,请你们欣赏一下。
2、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引导幼儿说出皮影戏,知道表演皮影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灯影戏”,就是通过我们这。
个戏台幕布后面的灯光投射出我们这个活动皮影的影像,这种表演形式我们叫他“皮影戏”
也叫做“灯影戏”
让幼儿探索,尝试说出皮影的制作过程。
为了做工方便保存方便,我们现在都是用塑料板纸来制作皮影的。
师:孩子们,我们制作皮影一共分为几步呀?
幼:三步。
师:第一步是绘制皮影,第二步是剪切,第三步是将材料把皮影卡连接在一起。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二、幼儿制作皮影,教师巡回指导。
三、表演皮影戏。
每组幼儿表演不同的主题。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分享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那我们带着这些皮影给其他小朋友进行表。
演吧!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五
1. 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能进行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分析,并就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辩论。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形成选择技术的理性态度。
在这一节里教师要通过对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术的'未来对生活前景的影响;通过辩论,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重点是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技术的未来的分析,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辩论是本课时的重头戏,本节课要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进行辩论,3班、4班的学生是我校高一招的直升班,无论是知识面还是参与程度,比其它班要好,对这两个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11班、12班、13班、14班、15班要注意由于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冷场,需要事先指派正反两方的主要负责人,并公布比赛规则,其它事情如各个辩手的挑选到主持人的选定等等七个班均由他们自己准备。
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为主,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时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1、导入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
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问题提出: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 ?
(2)板书课题:三 技术的未来
2、阅读案例:
(1)学生阅读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告后人书》、“月球城市”等案例。
月球城市
(2)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时思考问题:
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
3、讨论和辩论:
(1)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在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3)走出课本:未来的生活
a. 太空旅游
b.水上住宅
c.海上度假乐园
d.海底隧道:海南汽车、火车直通大陆
对“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有没有不同看法?
阅读:爱因斯坦《告后人书》
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
讨论: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
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
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引导学生从克隆、核能等方面进行辩论)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旷世悲怆,也不需要盲目乐观。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
4、本章小结:
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技术具有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和专利性。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同也隐含威胁。
《走进技术世界》知识网络图
5、练习:
查阅资料,分析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高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六
摘要: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教学经验提出两个设计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设计案例;计算机操作;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更加熟练。
好的案例还能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
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学生都忙着找工作,对计算机课这门辅助课程漠不关心,完全就是在应付,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安排的练习也很难按时完成。
在一节word综合实践课上,我设计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分文字版和表格版两种。
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制作个人简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word软件,所以,在设计的案例中几乎包含了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内容的设计上也是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的。
学生在听课、练习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创意,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做好的案例保存了下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用。
这个案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只是联系学生要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以前上课时的种种不良习惯,都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对熟练度要求较高,为了强化技能,提高操作速度,在练习中会有大量的重复操作。
初期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练习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对重复操作产生厌倦。
在设计案例时就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阐述方式,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c语言学科中,条件选择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经常用到,也是平时重点练习的部分。
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给学生选择了一些c语言中的经典案例,如“百鸡百钱”问题: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选择一道或两道这样的趣味题,虽然通过这些案例练习的都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等内容,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教学案例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和眼光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06.
[2]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教学方法【2】。
摘要: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提出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要先开设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课程,如玩打字游戏、制作精美图片、上网冲浪等。
讲授这些课程时,首先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再教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系统原理、程序设计等,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难于理解或产生厌学心理。
二、让学生多实践,培养主动学习热情。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平时可以安排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如:打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值日生轮流表等,这些实际的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日常表格处理;每当考试结束后还可让学生进行考试成绩汇总和分析,这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excel软件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学生在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就会主动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找老师或同学。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差异性,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力和基础知识良莠不齐的现象更为突出,对此,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进行分层教学。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每位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能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较好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应让他们感到内容过于简单、目标太低,而觉得不需努力也可达到要求,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难度大的知识,甚至也可以是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
所以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会使每位学生都尝到阶段性成功的喜悦,从而发挥他们更大的求知内驱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黑板加实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完成授课内容,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习热情,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更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抽象概念等,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认识程度,这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五、运用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教学的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教师引导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计划制定、分工合作,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指实际的工作任务,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实施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确定一个计算机整机组装并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的项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由教师提出项目设想,然后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步,由学生制订出该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步骤和工作程序,并由教师审核。
第三步,项目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
对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整理要全面及时,还应该适当地及时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通过这样的启发,可避免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
第四步,检查控制。
教师要在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地进行检查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避免整个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第五步,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先分小组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教学设计学案篇十七
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设计理念】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四、课外延伸
名家阅读:推荐阅读冰心和老舍的《腊八粥》
【设计理念】高老师昨天在讲座中特别提到:要注重类属化阅读,瞻前顾后,由个及类。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把无休止的课堂提问变为几项有张力、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建立篇章意识,强化整体性阅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3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