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55:02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11 08:55:02     小编:QJ墨客

在日常工作中,总结能够发现问题,提升效率。总结是提升学习成绩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想我们需要重视总结的作用。下面是一些智者们的名言警句,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一

镇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为xx中心村建设和建成区整治。

一、xx中心村系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耕地面积2560亩,现有住户258户,人口1156人。大光社区根据规划,确定原xx村为中心村,进行旧村整治和改造,面积7.94公顷。新村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给排水、供电、污水处理、网络宽带、有线电视、休闲广场、公厕等一应俱全,绿化、亮化、美化同步实施。

工作开展:

2、垃圾污水整治:新建日消80吨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一座,新修下水道3160米。

4、特色整治:建设立面整治,整治农户258户;新增村口标识石牌坊、指示牌等。

5、整治改造措施:

四是农宅改造:保持原有前街后院的传统格局,实行“改水、改厕、改院墙”,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内外环境统一整洁。

二、xx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

加强领导,从规划起步。镇成立了xx镇集镇建成区整治工作领导组,并结合实际,邀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成区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科学确定了“一纵一横、一场一库、八个节点”为重点整治内容,辅以背街小巷整治。

突出重点,从治脏入手。镇自筹资金8万元,更换了镇区垃圾桶,购置了15辆垃圾车;自筹15万元,对建成区0.5平方公里日常垃圾清运和街道秩序整治实行市场化发包,彻底解决“杂物街头堆,垃圾满天飞”的问题。利用建成区整治专项资金18万元,疏浚沿街支渠1700米。投入90万元,整治延伸了镇区下水道1680米。

强化措施,从治乱破题。拆除街道违章搭建12处600平方米。投入4万元,在寿六路东侧新建一处街头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市民停车难问题。投入15.6万元,在堰北支渠两侧加装了护栏,提升了景观品味。投入100多万元,对沿街商铺墙体立面进行了规范整治。招商引资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农贸市场,规范了街道经营秩序。投入60万元,对背街小巷进行硬化改造提升。

提升品味,从基础加强。投入100万元,对堰苏路、苹果街1060米路段进行“白加黑”改造。投入26万元,对街道和巷道进行了绿化提升,打造镇区“微景观”。投入4万元,在镇区大光新街重要节点增设了文化墙。投入40万元,在镇区南侧建设集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文化广场,配套公厕一座。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二

“十三五”以来,普陀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乡土文化等特有优势,倾力打造美丽乡村。连续3年被省委评为新农村建设优秀县、连续2年评为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实现了乡村美丽度、农民幸福感的双提升。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积极性不高、亮点不多、个性不足等问题,亟待系统性的加以**。

(一)以统筹规划为龙头,注重机制联动。一是优化全域规划。早谋划出台《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编制《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五年战略规划》,同时注重个性美,彰显优势特色,如展茅街道横街村利用翁家岙村落古祠堂历史遗迹重点打造“海岛保存最好古村落”品牌;黄杨尖村依托自然村落景带和浓郁的林、溪特色,着力宜居、宜游村落样板。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在用足用好上级各类支农政策的基础上,统筹生活污水、农房改造、生态河道、村庄整治等各类建设资金近10.9亿元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设立区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挥政府主体宏观调控和投资导向作用。三是完善推进机制。把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强势推进,明确各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职责,形成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以分类打造为引领,夯实全域整治。一是分类开展示范创建。构筑多层建设格局,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特色精品特色村9个,3a级景区村庄4个,提升打造美丽风景线6条,创建美丽庭院6800户,产生“五条长藤,十朵鲜花”的辐射效应,着力形成连接城乡、充满乡土韵味的美丽画廊。二是推进渔农村梳理改造。实施村(路)口绿化提档升级,开展美丽村口创建10个。全力推进森林普陀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8%;完成“三改”65万平方米、拆违30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0%,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三是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借助“河长制app”、“无人机”、“电子眼”等技术支撑,完成41条垃圾河及17条黑臭河达标治理任务;提前完成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效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庄整治建制村全覆盖。

新建农村文化礼堂9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50场次;举办培训讲座700场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渔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镇、街道一级政府对渔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部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未按要求做到“四分四定”。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政府热,农民冷”、“干部干,农民看”的现象,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缺乏主动性、行动迟缓。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亮点、个性不足。部分村落虽已完成整体建设规划,但建设要求和标准不高;项目建设打造个性特色不够鲜明,总体形象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围绕建设海岛乡村大花园,突出“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乡村特色,以景村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到2020年,全区所有61个渔农村行政村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到2022年,61个渔农村行政村均完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其中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4个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3个;提升打造主题风景线3条以上;打造主题示范和美小岛4个以上。到2025年,全区80%的可建应建村达到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其中省级精品村比例达到30%以上,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市领先,高颜值、高品质的海岛乡村大花园全面展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达到新水平。

(一)打造海岛乡村花园样板地。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彰显海岛乡村风貌。强化规划引领,积极融入全市海岛乡村大花园建设,突出“一岛一品”,实行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多规融合”规划管理体系。挖掘梳理海岛乡村特色元素,推广应用《舟山农房建筑设计通用图集》,严格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依托和挖掘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个性特色,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品牌。

二是找准主题定位,打造“岛岛是花园”名片。根据建设一批、保护一批、示范一批的原则,选择一定人口规模的建制村海岛,全面开展和美小岛创建,通过制定标准、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呈现“一岛一风景、岛岛是花园”的美丽海岛格局。围绕“国际化、品质化、人文化”目标,通过全岛规划、文化引领、错位发展,加快推进蚂蚁岛、虾峙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打造。借鉴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探索“主题岛”旅游开发模式,提升东极岛、白沙岛、桃花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普陀美丽海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乃至走向国际。

三是注重串点成链,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按照“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批节点”要求,通过主题策划、特色营造、节点建设、景观提升等,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实现山清、水秀、林绿、田美、路好、房靓。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建设,让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内涵更加丰富、规模更加壮观。

四是突出连片成景,培育示范片区综合体。坚持整镇整岛成片推进,连片成景。按照“一片区一主题”要求,跨区域组团打造一批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推进乡村全域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盆景”变“苗画”,“苗画”成“花园”。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全域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

五是完善长效机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强化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完善保障机制,每年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渔农村公厕、旅游厕所,加强渔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高标准实施新一轮“整洁村庄”专项行动。推进“一村万树”行动、“蓝色海湾”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程,系统保护修复海岛海洋生态。

(二)打造新型乡村经济融合地。

一是打造乡村融合平台。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应用,实施农旅融合“十个十”工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渔农业功能和海岛乡村价值,不断延伸渔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园区建设、省市特色农业强镇、远洋渔业小镇等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田园。

二是培育发展美丽经济。依托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积极打造一批彰显海岛特色、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厚植美丽乡村生态优势、特色风貌、资源禀赋,推进渔农家乐和民宿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渔农村电商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构建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4个。实施渔农家传统特色小吃振兴计划,培育渔农家小吃特色村和知名品牌。

三是提高村庄经营水平。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通过“村+公司+农户”等模式,经营美丽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渔农民就业致富。推介美丽乡村和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美丽乡村、和美小岛品牌。实施“两进两回”行动,落实乡村振兴绩效奖补资金,逐步建立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以上,新培育农创客16人,提升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培育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培育市级示范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6家,新增市级农旅采摘基地2家。

(三)打造文明乡风标杆地。

一是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以传统村落项目、历史文化村落、海洋文化项目为主载体,以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为总体要求,保护修复古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记忆馆建设,讲好乡村故事,全面焕发海洋历史文化、海岛传统村落生命力。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弘扬乡村文明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深化文明村建设,推动公民道德、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礼堂。注重好家风好家训传承培育,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丧礼俗新风。深入实施渔农村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升渔农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提升渔农民综合素质。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每年免费培训渔农村实用人才300人以上、高素质渔农民50人以上、渔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00人以上。加强渔农村实用人才、渔农业科技人才、渔农村新兴产业人才、乡村发展能人乡贤等“四支队伍”建设,引导青年、乡贤回乡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完善乡村善治机制。推进“四治融合”,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全面领导,推进村民自治,保障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加快“雪亮工程”和“智安小区”建设,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均达到100%。强化村规民约宣传,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不断健全渔农村社会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互动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渔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逐步部署5g网络,推进4g网络优化和全覆盖。实现乡村网络全覆盖。创新建立“智慧村社”平台,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四)打造美好生活共享地。

一是提升渔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渔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产业经营服务,稳定增长渔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渔农业经营性收入。充分挖掘渔农业渔农村多重价值,促进资源利用开发,大幅增加渔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精准帮扶和减缓相对贫困机制,实施低收入渔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确保低收入渔农户收入增幅高于渔农民平均水平。

二是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渔农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渔农村最美公路。积极建设村内通户支路和停车场(位)。全面开展渔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深入推进渔农村排涝防洪水利体系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提高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责任。

三是优化渔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探索建设海岛民生驿站,补齐偏远海岛民生短板。推进渔农村家宴中心建设,保障渔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推广“银龄”计划,推进渔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实现住人小岛医疗服务便民利民点全覆盖。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推进渔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化、规范化运营。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三

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如下:一是基层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日常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

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虽然各村两委按照换届要求,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但储如村级社长、村两委小三职干部因为职务级别、薪酬标准等原因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几乎村级基层治理工作重任主要压在村两委主要领导肩上,全县各乡村情况基本类同,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党员流动性大,接受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时恰恰起一起负面作用,对于促进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转职能转作风高标准要求下,乡村两级面临十分重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的发力点:一是完善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到岗到人。二是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的主体队伍力量。三是进一步提升村级大小三职薪酬待遇保障,真正形成独立专攻专注于村、社基层治理工作。

2、关于基层治理的资源可整合的问题。

3、关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权力、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落实情况。

乡对照上村三项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本乡所辖四个村级组织均按照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如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级支部负责统筹、村委会负责具体按相关法律程序组织实施,涉及群众自建项目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建设,包括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村级监督委员会及广大社员群众均具有监督作用。

另外,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负责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负责对个人提出申请的村民召开村支部分、党员会、全体村民大会审核审议,按标准民主集中评选贫困户,并在村级范围内公开公示,并上报上级xxx委政府,具体工作中会同县乡两级做好政策宣传,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并在年度村、乡脱贫工作中组织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贫困户主动申请,对照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指标提交全体村民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逐级上报。总的来说,上述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程序实施。

5、关于如何组织、调动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问题。

乡党委、政府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该项工作,一是开展深入有效的普法工作,结合“七五”普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营造人人懂法、遇事找法、维护利益靠法的法治良序。全县可考虑在法治基础条件好,群众基础较好的小建制乡、村开展调动各类组织、群众参予村级治理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县各乡、村推广,以求形成全县范围的各级各类组织参与村级治理的格局。

结合当前全县创建“孝、善、和、俭”新风创建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等严打专项整治。把优良传统教育和感恩意识培养和惩治不正之风结合起来,教育提升大多数、严惩不怠极少数,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健全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也将逐步成为社会正气探测步建设完善。

7、关于如何将“三治三共”融为一体,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级基层组织结合地区、民族、民俗具全实际,构建以法治为根、德治为辅、注重自治的一体的三治体系。在法治的根本框架下,完善村规民约自我约束,以社会道德为补充三管齐下,辐射基层全角度。

8、关于破解“两张皮”、“吊脚楼”、“灯下黑”、“大呼隆”四个实际难题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进程,严格行政问责问效机制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特别是推进灯下黑治理,打铁尚需自身硬,法治部门不能做电筒光照别人不照自已,对于自身存在违法行为要主动亮短、主动按受法律约束,从而扭转部分群众心目中法治部门及人员特殊身份的问题,同时为解决吊脚楼的问题,各级法治部门要强化督导检查力度,逗硬惩处,决不容许有任何一级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不力或效果不佳的现象,落实基层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凡对基层在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过程中开展专门的培训与讲座,因事而异避免一律用老办法、老经验解决基层治理各种问题。

下一步工作:一是将“孝善和俭”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二是将扫黑除恶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利用严打契机发现问题,整治问题,始终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三是按照程序要求,全力做好辖区内在建和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对涉及强买强卖、侵害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惩一震千。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四

*年,*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从当前农村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入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共建乡村善治格局逐步形成,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合力凝聚紧密。

1.夯实村级党建基础。

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引领,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堡垒正常运营提供经济基础。预计*年我镇*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万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街道、*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万元。同时,申报*茶叶精制品加工厂配套用房项目、*村竹荪基地配套设施建设两个*年村集体经济项目。

2.拓宽村干部成长空间。

一是开展*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分析研判。通过分析研判,掌握各村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结构、缺配情况,明确选配人选。同时,将在明年村“两委”换届后,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一肩挑”。

三是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按照《*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文件要求,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我镇符合士官及全日制大专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共计*人,并已全部落实相关待遇。

3.推进“四联四帮”工程。

三是积极组织联帮主体开展岗位认领。联帮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从就业帮招岗、文明示范岗、致富帮带岗、矛盾调解岗等*类岗位中认领岗位,在优化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联帮主体的岗位职责和具体责任分工。各村“四联四帮”工作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比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通过在*村、*村开发特色农产品直接帮扶贫困户*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价值*余万元,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余万元。

4.实施“能人回归”工程。

我镇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展能人摸排工作。在愿意支持家乡建设、有强烈回归意愿、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退役士官、本土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群体中摸排出*位能人,建立了回归能人信息库,为进一步开展能人回归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5.完善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五

通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乡村振兴战略有更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丰富,既有《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解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创新及应用》等理论学习,也有美丽乡村及特色小镇进行现场实地教学,围绕本次培训学习体会,结合目前我县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重大,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大量生产、生活垃圾。工业、养殖业不断扩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又缺乏环保意识,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留住绿水青山,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环保意识;减少农村工业污染,鼓励循环经济,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药污染。农村环境治理重在建设,难在坚持,只有通过逐步完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守住了绿水青山,才是保住了金山银山。

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农业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人们衣食住行已离不开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一个品牌的成功,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营销策划是打响品牌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想网民所想,思网民所思,站在一个普通网民的角度来做宣传策划,戳中要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触。近年来,我县农产业搭上大数据后,发展迅速,宣传力度逐年提升,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可以查询到农产品的身份证,让消费者随时查询产品的生长过程,吃得更放心。围绕大数据引领和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实际运用,全面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农产品出口,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香港等。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意义就是群众文化素养提高和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发展必然要有兴旺的产业支撑,要因地制宜、要具有特色。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发展才能长久,经济才能带动发展。还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使乡村更加互助发展。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让村民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要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整合起来形成治理有序的规范体系。要充分科学合理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生活陋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使农村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生活水平,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所在。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全县城乡治理标准化部署会后,xx镇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在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xx镇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迅速成立xx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乡村治理、交通治理、市场经营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标准化4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全镇乡村治理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指导各村(社区)各部门工作标准和规范的制定,研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督促检查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落实情况。xx镇迅速召开党政联席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实现用标准化推进乡村治理闯出新路子。制定《关于开展乡村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方案(试行)》,全面梳理乡村治理标准体系,选取xx社区作为宣传治理标准化试点区域,发挥其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力争达到干干净净、顺顺畅畅、清清爽爽、舒舒服服的乡村品质。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三)加强集中整治,提升整治效果。

(四)开展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合。

为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xx镇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明确工作职责,统一配备了制服。镇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联合衡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xx社区街道及石子市场开展清理违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对临街店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进行清理整顿,并逐店、逐户对店外经营商户进行全面告知,反复劝说商户入店经营。xx镇对国道线以及xx、石子集贸市场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对国道沿线菜园用围栏进行美化,对沿线生活、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在国道以及两个集贸市场进行规范划线,对乱停乱摆、乱堆乱放行为进行规范劝导;在赶集日,城镇管理和综合执大队对两个集贸市场开展日常执勤,针对违规行为开展巡察执法。

二、存在的不足及困难。

回顾前一阶段xx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群众参与度不高,思想意识不强。虽然在前期宣传动员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大多为镇村干部、保洁员,大部分群众对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参与度不够,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居民和商户参与的氛围不浓,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不强,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待改进,垃圾清了又倒、占道经营清了又占、车辆乱停屡禁不止、“牛皮癣”小广告铲了又贴,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标准化工作量大、面广,用于整治的资金量较大,面对镇村两级经费不足的现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各村没有配备专门清运生活垃圾车辆,造成垃圾清运不及时;街道只配套大垃圾桶,没有配备小垃圾桶,不便于居民的垃圾投放,造成垃圾随地乱扔现象。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有关规定,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委会、村民会议、村代会、村民小组等多元层次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乡村实际,进一步完善村民协商治理等具体治理机制,不断优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动态运行过程,积极打造乡村治理新常态。

(二)落实常态化督查工作。

xx镇将对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紧盯不放、追根溯源,督促推动整改落实,将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努力,最终达到以乡村治理标准化的先行先试,带动其他各领域各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全面铺开,让全镇标准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标准生产引领行业、标准生活成为习惯、标准管理全面覆盖的新气象。

(三)绿色发展优化人居环境。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今年春节,新冠疫情的爆发给脱贫攻坚工作增加了一道“附加题”,疫情发生后,上级领导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做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9个月过去了,时间得到了答案,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精准的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当前,许多村干部带动着村民搞产业发展,而产业做强做大做成规模,要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注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在抓典型示范上下功夫,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稳定集体经济来源。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现如今大量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的劳动力缺乏,能够带领农民实施乡村振兴的人才非常缺乏。所有要注重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从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致富带头能人中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干部和选拔村干部,建立起数量稳定、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注重把外出务工的青年党员、能人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带动更多要素向农村聚集。要强化村民的集体意识,打好低收入群体返贫的阻击战,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

总之,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仅让贫穷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脱贫,让全国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八

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要将乡村治理放到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中来认识谋划,不断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用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推进善治乡村建设。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统筹推动乡村治理的责任扛起来、工作落下去。

第一,这是xxx关心、xxx重视的一件大事,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xxxxxx对乡村治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乡村治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019年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乡村治理是一项外部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社会工作、群众工作。抓好了就是正外部性,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精气神积极向上,就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稳固农村这个战略后院,保障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抓不好就成了负外部性,可能导致人心离散,甚至激化矛盾引发社会不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能够保持稳定,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新阶段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更需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善治乡村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件要事,要从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角度来对待。乡村振兴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占了两条;乡村五大振兴,人才、文化、组织振兴都是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就是抓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三件大事相辅相成,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既要通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打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也要通过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高效组织动员的社会基础和农民向上向善的内生精神力量。乡村产业发展了,老百姓腰包鼓了,对生活品质、美好环境的需求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丰富起来,否则农民无所事事,要么打牌赌博,要么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甚至给非法宗教、封建迷信活动留下滋生的温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硬件、软件都要抓,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这是必须抓、要抓好的一件新事,要以守土尽责的力度来落实。现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已经从一农拓展到三农,农村的工作都要统筹抓起来。今年xxx扶贫办改组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归口农业农村部管理。今后乡村振兴是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家一起抓,抓好乡村治理自然也是办部局系统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中央农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农业农村部要搞好统筹,乡村振兴局要把相关具体工作抓起来。上边有办部局统筹抓,中间有各地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一起管,下边有基层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具体干,是大系统、大队伍,抓好这项工作有条件、有底气。从这几年实践看,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乡村文化和农民宣教活动也有好的起色。实践证明,乡村治理抓与不抓、大抓和小抓、虚喊跟实干大不一样,只要下足力气、把准方向、做实抓手,这件事就能抓好、抓出成效。

二、聚焦重点难点,着力破解当前乡村治理的突出问题。

乡村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总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中央已经作出全面部署,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也会同相关部门作了具体安排,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当前,重点是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推广运用清单制,着力解决村级组织负担重、运行不规范等问题。

现在,一些地方考核检查应接不暇、村级组织压力山大、村级运行不规范等问题确实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村级组织运行无序、疲于应付,村干部都成了“表哥”“表姐”,精力都放在填表打卡迎检上,没时间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抓乡村振兴。整治形式主义,减轻村级组织负担,规范村级运行,最根本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看,清单制就是一种应用范围广、务实管用的机制,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归结起来,都是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细化为清单,明晰职责边界、优化办事流程、健全评价机制,形成规范化、精细化、具象化的制度办法,能够有效促进村级组织高效规范运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好学、可用、能推广。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序推广运用。

一是科学编制清单。从各地实践看,具体清单主要有村级组织自治事项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以及评比考核、出具证明清单等几类。具体到一个地区,编制清单不要过分求多求全,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本地突出矛盾、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确定清单类型。重庆市渝北区从破解基层负担过重入手,向行政管理惯性“开刀”,用“四张清单”解难题、破困局、提效能,就是很好的例子。编制清单的条目,要依照法规政策全面梳理,做到精准、清晰、简明。广东省汕头市梳理村级组织自治工作47项、协助政府工作76项,制定村公共服务项目6大类36小项,各项工作于法有据、权责清晰,让村级组织运行由无序到有序,从以前承担过多行政事务逐步回归到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上。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九

20xx年,xx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从当前农村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入手,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合一”共建乡村善治格局逐步形成,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xx年工作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合力凝聚紧密。

1、夯实村级党建基础。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各支部严格要求支部党员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制定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各支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后,按时上报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确保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引领,制定村集体经济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堡垒正常运营提供经济基础。预计20xx年我镇xx村、xx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xx村、xx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xx街道、xx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同时,申报xx茶叶精制品加工厂配套用房项目、xx村竹荪基地配套设施建设两个20xx年村集体经济项目。

2、拓宽村干部成长空间。一是开展20xx年村“两委”换届工作分析研判。通过分析研判,掌握各村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结构、缺配情况,明确选配人选。同时,将在明年村“两委”换届后,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二是大力拓宽村干部上升空间。目前,我镇xx村党支部书记为直管村书记,挂任镇党委委员,落实副科级待遇,并严格实行一年一考核。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参加公开招录乡镇事业单位考试,我镇xx村党组织书记成功考取事业单位编制,定岗至镇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服务中心;三是严格落实村干部待遇。按照《xx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x党建〔20xx〕xx号)文件要求,积极落实村干部待遇。我镇符合士官及全日制大专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共计6人,并已全部落实相关待遇。

3、推进“四联四帮”工程。一是全面推进“四联四帮”工程提标扩面。在联帮主体为党员户、入党积极分子户和能人大户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致富能手、外出创业有成人士、乡村教师、村医、等群体广泛参与联帮;二是丰富“四联四帮”工程联帮内容。打破联帮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局限,将需要帮扶的群众以及脱贫攻坚、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具体工作或事务,均纳入帮扶内容,引导参与主体发挥更大效用;三是积极组织联帮主体开展岗位认领。联帮主体根据自身能力和特长,从就业帮招岗、文明示范岗、致富帮带岗、矛盾调解岗等10类岗位中认领岗位,在优化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联帮主体的岗位职责和具体责任分工。各村“四联四帮”工作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比如,樱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汪划划,通过在xx村、xx村开发特色农产品直接帮扶贫困户40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价值60余万元,为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30余万元。

4、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我镇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开展能人摸排工作。在愿意支持家乡建设、有强烈回归意愿、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学生、退役士官、本土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群体中摸排出4位能人,建立了回归能人信息库,为进一步开展能人回归工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自治建设,乡村治理根基稳固扎实。

1、梳理编制乡村自治清单。从20xx年开始,我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确定了镇村的权责边界,编制了公共服务清单和镇、村权力和责任清单,促进了镇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建立了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理出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将各村需要依法履行的事项进行了精简,不断扩大了村民自治工作覆盖面,将工作由之前的经济事务向社会事务延伸。

2、完善修订村级自治制度。近年来,我们在完善建立“一约四会”的基础上,强化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村级治理体系,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等各个方面发挥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我镇近年来共培育茶叶、毛竹、养猪、养鸡种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25家,村级创福公司6家,行业协会3家,有力推动了行业自律自治。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路长制工作常态运行,效果明显。

3、构筑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乡贤及社会组织的作用,构筑搭建了基层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公共事务的民主协商平台。xx村社区还充分利用民主协商平台,对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大事小情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畅通了不同利益诉求方的沟通渠道,有效地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在协商过程中让自己的权利行使更充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20xx年,我镇按照县民政局的统一要求,积极推动了全镇6个村的村规民约大体检,依照《xxx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了方案,明确了任务,对村规民约的合理性、民主性、实用性征集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镇审核,提交村民会议审议表决,备案公布,最终由村“两委”、村监委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对村民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各村村规民约有利于实现自治、促进法治、善于德治。

4、规范健全自治议事程序。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各村规范完善了“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事务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提高了党员和农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和水平。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根据《中共蕉岭县委办公室、蕉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蕉岭县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提升文福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等,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是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根据文福镇总体规划、各村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发展规划,树立“强化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的理念,着力打造建设美丽乡村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8村1居委等不同村的特点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同步推进我镇各村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环境风貌建设,最终实现我镇全域梯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三是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补齐短板,逐步提升各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四是农民主体,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设中来。

(三)工作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启动我镇示范村的示范创建,重点推进沿国道、沿村道、沿旅游景区、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沿”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重点对省定贫困村鹤湖村、白湖村及面上村长隆村进行连片建设,以白湖村“院士之村—羊岃”、鹤湖村“岌湖新村”建设为示范点,将投资1500万元精心打造白湖、长隆“仓海诗廊——百名书法家诗画长廊”等亮点工程,努力将“仓海诗廊”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长寿养生体验”基地,串珠成链,精心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建成“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辐射带动全镇建设,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文福镇是蕉岭县的工业重镇,至2019年底,我镇工农业总产值17.89亿元,比增6.4%,其中工业产值12.79亿元,比增6.1%,农业产值2.59亿,比增6.3%,第三产业总产值2.51亿元,比增8.7%。但历年来资源开发较多,扬尘污染较大,环境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广大农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愿望十分迫切。为此,文福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域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整体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环境。

文福镇将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对标《蕉岭县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基层党建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权力清单和简政放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平台建设”五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探索“聚核赋能、联动融合、多元共治、共同缔造、数字贯通”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强化主体责任,建设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深化实施“三强四带”,增强基层党组织领航能力。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依托镇党校,对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专题培训。同时,镇党委每年对村“两委”干部集中培训2次,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能力。镇党委要督促村党组织要组织做好村级议事决策服务和监督等工作,强化各村(社区)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引导党员干部参加“认种一棵树认扫一条路认管一条圳”活动,发挥“四带”作用,带动群众共同美化维护村庄环境。二是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管好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压实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的直接责任。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在“选训激”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党务干部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切实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问题,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三是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治理,培育发展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执行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理事会参与,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步发展的村级治理组织体系。坚持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规范组建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的作用,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服务,进一步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

(二)推进治理速度,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议事协商机制,商定村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文福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规划,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督促指导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明晰农村产权关系,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激活农村各类要素,促进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释放产权制度改革红利。密切加强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集体成员既看得见集体资产,又摸得着改革红利,“分得一分钱,既是一份钱,也是一份权”。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散”的农民重新“聚”起来,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大集体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加快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到2020年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三是全力推进长寿产业做特做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规模化种植长寿辣椒、香芋、蜜柚等经济作物,灵活走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发展实施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带动长寿食品种植基地和长寿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基地带动农户+农户拉动创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促进群众勤劳致富。突出发展长寿生态健康旅游,围绕观光体验、特色文化、休闲文化、美丽乡村等旅游业态,拉动乡村休闲旅游和长寿食品生产开发加快发展。四是深入推进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继续以白湖村、鹤湖村两个省定贫困村为主战场,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巩固帮扶成效,继续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三加一”精准扶贫战略。扎实推进村道硬化、集中供水、雨污分流、垃圾处理、标准化卫生站、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省定相对贫困村鹤湖村、白湖村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五是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与民生建设,以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乡村经济发展护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百企帮百村”等工作,通过对农村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集约利用,全域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吸引外来资本进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持续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鼓励企业科技型创业、创新型发展。通过发挥多个工业性企业的创业优势、丰富的石场资源优势和土壤环境优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发挥科技创新精神,推动企业良性竞争发展。借助县委乡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乡村紧缺专业人才招募计划,大力引进培养现代农业高端人才,鼓励引导文福外出新乡贤反哺故里报效乡梓,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支爱农村、懂农业、支撑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队伍。推广名人效应,开拓人才培养新阵地。利用文福镇“院士之村—羊岃”的规划设计,打造“文化、生态、科技”三合一的品牌效应。利用新农村建设生态长寿之乡吸引海内外人才,鼓励人才落户建设“科技文福”,打造科技文化生态圈,推广“院士之村”。

(三)突出治理广度,实现权力清单和简政放权建设多元共治。

一是梳理村级权力清单,打通权力监督梗阻。按照“以权定责、权责一致、依责监督”的原则,打通村务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权力运行全过程,全面梳理村级权力清单,以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明晰村务工作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每项村级权力事项名称、具体实施责任主体、权力事项来源依据、权力运行操作流程、运行过程公开公示、违反规定责任追究等六项内容,使干部群众都能“看图说话”“照单办事”。群众办事一次性告知、限期答复、按时办结,使监督内容清晰,主体明确,效率提升。结合监察体制改革,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建立村党组织提名村监委会、监事会、村民理事会成员的制度,实现党组织对村级监督组织的领导。规范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镇纪委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等方面进行监督,形成村务监督上下联动的格局。配合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提升村务监督效能,进一步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现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建立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村级联络站点,形成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强化代表意识、提升履职能力、扩展村务监督效能的重要载体,强化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在支持、提升村务监督工作中的功能。三是推动简政放权建设,探索农村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机制,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创新。在既有实践基础上,坚持把党的领导、议事制度规范、村民有序参与、信息及时公开、权力监督有效的民主协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提升乡村有效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级民主协商工作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从议题的确定,到协商的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保证协商结果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搭建协商平台,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以及村民理事会制度为基础,在各村普遍建立村民议事室,作为民主议事的平台。规范议事范围和参与主体,确保涉及村务、财务的重要事项以及村民关心的重大事务都要经过民主协商来决策,参与者既包括利益相关者,也包括村民代表、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理事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普通村民等,确保参与者的典型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规范议事协商的流程和制度,保障民主协商从议题形成、组织方式、议事过程到议事结果公示和执行全流程有据可用、以规行事、以理服人。加强对村级民主协商的管理监督,实施阳光村务工程,推动协商决议公开,执行全面监督,并对民主协商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一是以三治结合为契机激活乡村内生治理动力,发掘内生治理资源。鼓励以村庄为单位开展自主性的治理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配合文福镇2020年重点部署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培育和提升农民参与意识和有序参与能力,合力完成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实现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持续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推动基层普遍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要继续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认真做好“绣花”功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行拆除清理整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继续做好农村拆旧复垦工作,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二要结合“绿道网”建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继续稳步推进建成具有客家山水特色旅游景点“仓海诗廊”和“逢甲故居—幸福故里”,完善对白湖至逢甲故居一带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将长隆村、逢甲村分别打造为干净整洁村和美丽宜居村。三要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统筹规划、梯次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四要让群众自发参与到美丽乡村“五美”环境建设行动中来,打造具有文福特色的“美丽村屋”“美丽庭院”“美丽村道”“美丽田园”“美丽河溪”,在文福镇白湖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广泛开启新一轮的环境整治工作,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整体提升改善文福人居环境,从而实现文福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以三治结合为核心探索村庄有效治理机制,重点补齐德治缺口。开展村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法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建立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规范运转机制,推动村级组织振兴,扩大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作用。打造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及“回头看”活动,推动法律服务进村入户,提升农村法治水平。建立由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代表、村民理事会理事长、村监委会成员以及外出乡贤、政府工作人员(驻村县、镇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开放式村级协商议事会制度,拓展乡村治理中的德治空间。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协商议事会决策制度、村民委员会执行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制度。三是强化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能力,推动传统治理资源的现代性转化。系统整合、开发文福镇辖区内以民俗文化、乡贤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搜集整理治理组织、村规民约、乡村文化活动中蕴含的传统治理智慧。依托既有乡村治理体系,搭建区域融合治理平台,建立镇、村、理事会三级议事会,讨论容易引起群众纠纷、区域矛盾的公共事务,使村庄治理与村庄和谐发展协同推进。组织开展家规祖训、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集中清理、修订工作,支持和保障村规民约在传承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淳化乡风民俗中发挥社会规范作用。

(五)推动数字贯通,坚决推动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平台建设。

探索推行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让数据多运行,让百姓少跑腿”,为农村群众提供标准化、便利化和阳光化服务。一是推动镇、村综合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向智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优化服务程序,简化办事流程。贴近群众,多从群众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加大力气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简化办事程序、手续。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村级平台协助办理、镇级前台综合受理、县级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三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通过修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计划投入100多万元对文福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配套党建宣传、健身器材、篮球场、停车场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对205国道文福圩镇段继续进行环境美化、道路净化、路灯亮化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优化圩镇环境。筹措资金,规划新建暗石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利用已经普及的信息终端,配合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动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借助镇、村两级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天候、零距离地做好服务工作,让群众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成。

(一)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2019年8月至2019年9月)。召开文福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举行试点工作专题座谈会,确定试点村,成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做好前期调查摸底、调研和准备工作。广泛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宣传发动工作,加强上下联动,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来。

(二)组织实施和探索提升阶段(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全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各项工作任务。提升乡村治理机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的联动融合,完善镇、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继续创建“民主法治村”,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整优化村民理事会建设,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完善村级权力监督体系,组织村民开展制度机制的运用执行,把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引向深入。提升乡村治理的信息技术利用能力,打造镇、村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

(三)总结评估和经验集成阶段(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总结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成果,推广运用在乡村治理创新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形成典型经验。对资料立卷归档。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镇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各村要主动作为,切实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二)整合资源,合力投入。整合各类村庄概念建设项目,包括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平安村、民主法治村、幸福村居、美丽乡村等,按照统一平台、渠道不变、各尽其职、各记其功原则,全部纳入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统一实施。采取激励奖补、先建后补,结合“一事一议”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三)督查督导,定期通报。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验收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展台账,镇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通报情况,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落实。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规划先导、财政引导和舆论主导作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把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目标要求与农民意愿结合起来。利用报刊、微信、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先进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南沙区帮扶单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村镇结对挂钩帮扶,形成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良好氛围。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一

【内容摘要】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熊节春,哲学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哲学研究。

涂宪华,南昌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当代经济发展。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因而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历时二十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这也许是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的国度的政治文化惯性延续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当前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执掌着乡村治理权力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村的各类能人。可以预见,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农村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治理模式注定会成为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精英政治是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乡村一级,精英的角色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治理。但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角色摇摆,会垄断乡村本已稀缺的资源,会破坏乡村的民主化治理;如果没有规制或规制不完善,精英治理就会成为百姓所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局。

关于何谓精英,我们一般援引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定义,他曾经将精英分为“治理精英”(governingelite)与“非治理精英”(non-governingelite)两类。显然,政治精英只是治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军事上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经济集团的领导者等。政治精英是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分子,具体到中国,所谓乡村精英就是在村级组织中拥有领导地位的人,或者说是在村级组织决策中有影响力的人,这里指的乡村精英是一种狭义的精英概念,主要是指乡村政治精英。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为什么乡村选择了这种精英体制?文化上的原因是最深刻的根源。

首先,传统制度文化型塑了“臣民”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体制,民间缺乏自由、民主的生发空间,长期的压制型塑了中国的国民性格:“臣民”性格。对政治不关心,认为自己的言论于政治无关紧要,与其浪费唇舌去谈论政治不如退避三舍饮酒吟诗,如果自身权利受到非法伤害,也只能忍气吞声,对待权力唯唯诺诺敬若神明,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是长期压抑塑造的人格,在这种“君臣父子纲常伦理”文化的压制下,每个人都成了权力的奴隶,且奴性十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在分析中国社会时就曾指出:“中国农民很难发展出一种政治民主的平等理论,因为中国不存在自己的民主传统。”

其次,当前的组织文化很不发育。就目前而言,农村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发达,民间组织也非常缺乏,兄弟之间都基本上是各顾各,村民与村民之问的关系就更加松散,传统的宗族联系解体了,血缘联系弱化了,地缘联系被破坏了,利益联系尚未建立且缺乏建立起来的社会基础,村民因此在村庄内部变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一袋马铃薯”,村民已经原子化了[3]。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文化之中,才更加凸显出政治精英的重要性。antonsteen曾经说过,在一个制度缺乏或制度化程度低的社会里,精英之间所形成的非正式的权力网络对于民主化来说就特别重要[4]。

当然,传统的乡绅政治文化根深蒂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下,乡村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开放性,权力结构比较固化,作为乡土社会权力场域的精英角色也比较固定。在封建社会,乡村社会精英主要由乡绅阶层来扮演;在近代社会,乡村精英主要是有财富、声誉的人甚至是地痞流氓、土豪劣绅也跻身入内。本文探讨的乡村社会的精英是帕雷托所言的两类精英的结合体,他们往往先是在各自领域(主要是经济领域)有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然后在基层选举中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政治博弈,最终成为了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

实际上,依靠法律制度来治理的法理型治理模式也并不排除精英的作用,因为民主与精英并非完全排斥、背离、矛盾、冲突,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时期。早在19世纪布赖斯就曾说过:“大概没有什么统治会比民主更需要伟大领袖了。”[7]对此,马克斯·韦伯也有过相似论述:即便是法理型统治,统治的稳定和有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理型统治是否拥有一个克里斯玛的政治人物作为统治者的[8]。民主也需要英明的领袖,或者说也需要一批精英,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民主化而言,亦是如此。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__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庄严地写入了党章,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产业兴旺,就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生态宜居,就是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乡风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在增加农业支持总量的同时,着力优化支持结构,提高支农政策的效率;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民诉求日趋多样,迫切需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重点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调整和完善。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作为农业乡镇,素有“文化兴乡一枝花”的美誉,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结合传统的剪纸、农民画、民乐队等群众自建组织,实现群众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从而在全乡探索推行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本前提,以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根本目标。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作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标准,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召开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大会,力争实现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对党组织书记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制定出台《乡村街党组织书记队伍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2.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基层队伍稳定,提升干部队伍薪资保障。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逐年增加村干部绩效工资标准。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鼓励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的人员到乡扶贫工作站、城管队伍中跟班学习,经考核合格直接安排到村任职。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有潜力的党小组长,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长。(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3.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加强对广大党员思想教育,开展党员联帮户、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每个村街开设3-5个党员先锋示范岗,按月开展党员先锋评比,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4.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推动经济强村战略,大力发展产业,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20万元以上,其中有2个达到50万元的村。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优化基层组织硬件环境,实行“一室多用”,进一步规范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村、村、村党建示范点建设。(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各村)。

(二)发挥村民自治的基础作用。

1.规范村民自治组织选举程序。结合村民换届选举“三项制度”改革,扩大村民选举知情权和监督权,各村推进观察员制度、定岗选举制度和“一票”选举制度。健全村民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务监督机制,纪委监委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联系指导工作。(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农组办、民政办、纪委办、各村)。

2.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增强民主决策参与,按照“四议两公开”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引导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方式协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议事决策作用,利用村小组会、板凳会议、农民夜校、老年学校等开展议事活动,真正把决定权交给村民。(牵头领导:xxxx,责任单位:民政办、妇联、团委、各村)。

3.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栏,将党务、村务、财务分项分类列入监督内容,每3个月公开一次村级财务状况,打造阳光财务。成立村民理财理事会,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计监督职责。(牵头领导:朱国富,责任单位:纪委办、财政所、各村)。

4.完善村规民约。制定门前三包,明确保洁责任区域。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文化促进会,深化道德评议、乡贤议事活动,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以汪墩村为先行试点村,积极鼓励本村的社会贤达人士组成乡贤议事会,为乡村治理发展出谋划策,20xx年7月后在全乡全面推广。(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明办、民政办、各村)。

(三)发挥基层法治的保障作用。

1.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辅警”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整治犯罪活动。各村设置宗教协管员,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微腐败整治。(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2.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各村组建卫生保洁队、乡风文明劝导队、治安巡逻队,结合环境卫生、道路管护、移风易俗,开展日巡夜巡季巡活动,不断增强农村治安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切实加强对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人群管控服务,坚决预防极端事件发生。(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

3.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积极创建洞阳村、花寺街道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法治文化载体和阵地建设,到20xx年底实现村村建有法治文化广场。实施“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到20xx年底全乡“法律明白人”全部轮训一遍,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法制培训,把基层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司法所、各村)。

(四)发挥乡村德治的支撑作用。

1.大力弘扬农村传统美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创建活动,村、村为市级示范点,村、村、村、村、村为区级示范点。每年开设两期以家风家训、德育美育、好人好事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宣讲先进典型事迹。各村成立民乐队、舞蹈队、戏曲班,通过乡村春晚、农民丰收节等演出的方式塑造可亲、可敬、可学的模范形象,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妇联、文明办、各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发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注重培养党员、积极份子,各村开设青年读书班。利用党员活动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好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剪纸、农民画、书法艺术家举办乡风文化节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妇联、团委、各村)。

3.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级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训计划,试点配备村级文化组织员。加强村级文化长廊(好人馆)建设,传播“好人文化”。村、村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村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各村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对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褒扬正面先进,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酗酒赌博、薄养厚葬等旧风陋习,曝光反面典型,引导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牵头领导:,责任单位:文化站、文明办、各村)。

4.开展文明新风评比活动。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五好一美”“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家风家训”评比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清洁庭院”评比。分年度做好村、村、村、村、村市级卫生村工作。(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妇联、团委、文明办、农综站、各村)。

(五)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

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完善落实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政策,大力培育农村公益性、互、自治性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工青妇、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激发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党政办、工会、妇联、团委、司法所、综治办、农综站、各村)。

1.实施准备(20xx年4月):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拟定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审核。

2.宣传发动(20xx年5月-6月):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广泛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宣传发动工作,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加强上下联动,让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活动中来。

3.组织实施(20xx年7月-20xx年12月):对照试点示范内容,按照各项目标、任务及要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敢于担当,着力解决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试点示范内容落实落细。

4.巩固提升(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结完善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的成果,进一步抓整改、补短板、促提升,形成乡村治理的典型经验。

到20xx年12月,辖区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基本达到可复制,能推广的试点示范效果。

1.组织领导。成立乡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乡村治理的整体谋划、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和综合考核等工作。牵头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精心谋划,细心组织。责任单位根据目标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切实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辖区乡村治理工作负总责。

2.宣传发动。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宣传乡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治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3.督查考核。乡党委、政府将定期调度全乡乡村治理工作,及时通报各村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不落实、履行乡村治理职责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将依规严肃问责,确保我乡乡村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四

摘要: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县域乡村空间规划是优化乡村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手段,是调控和引导资源配置、集约利用的空间政策工具。为有效地解决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问题,应围绕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管控治理驱动力,有效地实施县域乡村空间规划,形成系统、有序空间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乡村空间;发展规划;发展策略。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各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造成了诸多不平衡的现象。随着城镇化建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资源走向农村,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推动农村发展、减小不平衡差距成为研究热点。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发文:“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慮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短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空间规划整体上反映着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水平,展示着其资源配置及利用的程度,更涵盖着生产、生态、生活三大领域。县域乡村空间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项目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部分,既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规划编制要求,又要向下级乡镇传达并引导具体的规划路径安排。根据县域的不同识别特征,研究其内在的发展诉求,结合相关因素考虑,以主要驱动力为主导形成一套合理的规划方案对于县域乡村空间布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刘纪远、张增祥等(2009)认为,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是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1];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2012)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在基本生活需求与改善生活条件的内在驱动力、基本价值观、市场参与能力,以及政策制度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对乡村聚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王竹、沈昊(2016)以景观变化为驱动力,做出乡村的空间规划探究[3];朱纪广、李小建等(2017)分析以交通、特色产业、政府机制为向导的空间形成机制[4];薛东前、陈恪、贾金慧(2019)将地势、河流、道路、人口、经济、工业化与城镇化、政策调控等作为空间规划的驱动因素[5];杨欢、何浪(2019)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理念,对乡村空间进行划分,提出具有适宜性的空间整合模式[6]。

本文以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管控治理为三大初始驱动因素,结合县域乡村不同发展,为有效地实施县域乡村空间规划,形成系统、有序空间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乡村区域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组成或推动要素,这些要素在空间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是不相同的,某个更具活力的要素一定会影响或推动其他要素的存在,这种最活跃的要素就是乡村区域的主导驱动力。乡村社会是一个由比较封闭的发展模式到比较开放的城乡统筹谋划模式转变过程。乡村振兴需要有效地解决相应不平衡性问题,诸如乡村空心化及老龄化、劳动力严重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等等。以驱动力为主导的乡村规划,成为解决不衡性问题的切入点。

第一,产业发展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和经济基础是产业兴旺,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各生产要素之间协同作用为导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开拓产业多功能性。不同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乡村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具有差异性的土地利用方式意味着不同的生产效益。因此,产业发展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产业发展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乡村产业特色,依据乡村产业空间格局打造集复合化与景观化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经济效率提升。

第二,生态修复驱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是生态宜居,聚焦生态恢复、保护优先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化治理,因地制宜地打造绿色空间区域。生态修复投入的多少决定着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对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对乡村地区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分析重点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还草等修复性工程、权衡保护与发展造成的人地矛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所在,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生态修复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生态修复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生态修复发展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依据乡村生态空间格局打造保护与发展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生态效率提升。

第三,管控治理驱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体系严格实行用途管制,坚守用地原则,加强土地监管,逐步完善各项规划机制,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乡村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避免制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各部门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管控治理驱动的县域空间规划以法治为本,深入推动着乡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扭转。因此,管控治理对于乡村区域格局优化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管控治理成为县域乡村空间规划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管控治理发展充分依据乡村社会空间格局打造制度与发展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驱动促进空间社会效率提升。

以驱动力为主导的县域乡村发展规划驱动促进乡村空间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提升。

(一)产业发展驱动提升乡村空间经济效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许多乡村地区为了促进产业兴旺、解决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着重关注产业的发展。

1.产业类型发展。以产业为主导驱动力的县域乡村空间通常可以分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型、以一二产业为主的农工混合型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重庆市荣昌区以乡村产业为主导驱动力,根据乡村地类结构,对乡村产业分区,划分乡村产业类型[7],将产业类型分为传统农业型、现代农业型、农工混合型以及非农主导型。传统农业型地区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业为主导,具有生产条件落后、交通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的特征;现代农业型地区作为重庆市重要的粮油生产区,具有乡村土壤肥沃、耕地分布比较集中、生产条件优越的特征;农工混合型乡村则坐落着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其种植业与工业并重发展,从而带动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非农主导型乡村以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其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利用强度较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2.转型发展。江苏省无锡市将乡村产业视为主导驱动力,根据地域特色,乡村形成新型农业推动下的环境优化型、工业升级引导下的分离与集中型和三产发展促进的特色塑造型三种具备产业特色的乡村空间转型模式[8]。

(二)生态修复驱动提升乡村空间生态效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许多乡村地区面临着保护与发展关系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许多生态敏感的欠发达地区。

1.山地和河谷平坝生态修复发展。云南省滇西地区90%以上都是山地,河谷平坝不到5%,适宜城镇发展和耕种的地区都集中在河谷平坝[9],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农田,致使空间资源要素配置比例失衡。山地和河谷平坝生态修复成为云南省滇西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

2.旱塬生态修复发展。渭北乡村旱塬区位于渭河平原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之间,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坡度、坡向、高程、河流、规模、道路等多种空间因素考虑,旱塬生态修复成为渭北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

(三)管控治理提升乡村空间社会效率。

实施管控治理的职责边界明晰,涉及到各部门权力与利益影响的耕地、湿地、林地、园地、荒地等地之间规划使用的管控,避免交叉沖突。

县域乡村空间发展规划引导并控制乡村空间发展向良性方向逐渐转变,使乡村空间加快新陈代谢速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三生三产”复合。

乡村生产空间中的耕作方式比较粗放,土地细碎化现象较多,进一步导致耕地抛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在生活空间里常常会产生人地矛盾,人居环境被各种垃圾污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存在着许多住宅分布散乱、用地效率差的问题。在乡村生态空间中,由于村民对环境问题的轻视与工业制造的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的问题日渐严重。由此看来,县域必须明晰空间规划的必要性与空间重构的重要性。

以产业为主导驱动力的县域乡村空间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扩展第二三产业,集生产、加工、制造、采摘、销售、参观等一体化,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复合空间的整合建设。安徽省合肥市凤桥社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中心建立了多家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园。农业生态园主要以特色种养业为主,部分为传统农业,拓展发展休闲农业,将生态农业景观化[10]。在各项规划发展政策的驱动下,复垦宅基地,将分散的农户集中搬迁至设施比较齐全的村民中心,由此便可实现劳动力聚集,为打造集中化、高效率的产业基地提供便利。在生活空间方面,乡村社区能够实施统一管理,完善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服务设施。村民垃圾可实行统一处理,避免垃圾被乱丢至多处对村容村貌造成不利影响。该地区通过产居一体化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重组,将初始以产业为驱动的空间规划为“三生三产”联合发展的复合性空间。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传统农业型空间区域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筛选出不宜耕作的土地退耕还林,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优化种植结构,以绿色产业代替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孕育特色农业,对初级农产品加工,在做好第一产业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型空间区域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培育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农工混合型空间区域应当重视周边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倡发展生态农业,保证该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推进;非农主导型空间区域的目标则是充分利用城镇边缘地区的农业景观,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大观光旅游业的宣传力度。

(二)移民搬迁、土地整治以及产业重构。

乡村生态系统和其他的非纯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由人工和自然要素共同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干扰、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1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石,乡村的生态空间是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基础,生产和生活空间又影响着生态空间的运作。乡村的基础环保设施缺乏建设与完善,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随意乱丢以及不正确处理的现象频频发生,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与破坏。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时常处于失衡状态,尤其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方面,直接降低农业生产效益。

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不堪的零星居民点空间规划应以生态移民为起点,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对分散的零星居民点进行搬迁引导,使分散的小农户向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区域合并迁移,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此举措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还有利于之后的生态功能的修复工程。保留居民点空间区域重点放在土地的集约利用上,开发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进行适当的土地整治。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避免一户多宅与土地资源的浪费的现象,将土地盘活利用,改善土地用途,推动该空间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作为具有良好区位优势的中心居民点的空间,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强产业连通性,积极拓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把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景观注入到产业中,充分激发乡镇村庄之间各要素的流动,利用其连接城乡的枢纽效应,推进城乡共同发展。乡村地形地势、土壤质量、河流道路分布都是影响县域空间规划布局的客观条件,应将其划入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中。土地整治是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的强硬基石,为了避免乡村聚落空心化现象的加重以及构建出生产有序、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县域乡村空间,将土地整治与产业重构列为进一步优化新渠道,实现真正的空间可持续发展。重庆市石坪村土地整治逐渐迈向综合化、生态化模式,土地利用由传统粗放耕种向规模化、精细化种植转变,产业结构由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业链闭环延伸,实现了土地整治—产业转型—乡村重构的无缝接合[12]。通过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重庆市石坪村产业发展集采摘观摩、趣味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化,吸引着外来投资,为村民谋幸福。

(三)多规合一,信息联动。

县域乡村空间规划中各部门方案策略不一、上下层级管制不衔接的问题,要想实现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多规合一”的政策,避免各部门层级之间管控不统一导致的相互冲突。运用国家整体策略引导县域空间规划格局优化,是县级政府科学合理地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的必要手段。

1.以國家政策为统领,各部门层级之间形成统一的目标并达成共识。各部门层级之间相互沟通建立兼顾多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与统一管理平台,通过制定规划目标、发展定位、实施战略等重大事项构建规划框架,进而形成各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优化布局。同时,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应明确推进改革的“减量规划”思维,树立“红线意识”[13],根据不同尺度与层级空间规划的相关管控要求分级落实,并保持各个规划的用地标准、生态红线与城镇边界等相统一。在建立总体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以管控治理为驱动的县域空间规划需形成用途管制体系,其管制要素由单一走向保护农业用地、发展建设用地、开发闲置土地的多元化方向转变,辅以配套政策加强“农地、农有、农用”的管制,有序地推进限于国土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

2.机械地生搬硬套一些规划策略,很可能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没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会丧失乡村原本的特色。自然在乡村规划中担任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乡村的空间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把乡村与自然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按照其本身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规划方案,因地制宜,生产活动顺应自然,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为了推进县域空间规划的开展,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得规划方案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重要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要求,分类指引,加强空间规划的顶层设计。同时,应建立“多规合一”的指标数据库,把城乡建设、土地资源、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空间要素叠加至一起,建成全县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进行差异化管控的同时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地统筹农业、生态和城镇功能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匡文慧,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于东升,吴世新,江南.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9,(12):1411-1420.

[3]王竹,沈昊.基于景观变化驱动力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以浙江莫干山镇劳岭村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2):6-10.

[4]朱纪广,李小建,王德,牛宁,杨慧敏.传统农区城乡体系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9,(4):126-134.

[5]薛东前,陈恪,贾金慧.渭北旱塬乡村聚落演化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重构——以黄陵县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2-30.

[6]杨欢,何浪.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的乡村聚落类型划分及空间整合模式研究——以咸阳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8):11-18.

[7]魏耀华,陈荣蓉,杨朝现,信桂新.丘陵区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及发展类型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170-175.

[8]陶岸君,王兴平.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中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9):17-25.

[12]闫建,姜申未,熊想想.基于产业发展与土地整治联动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重庆市石坪村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9):79-89.

[责任编辑文娇]。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五

摘要:乡村精英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大角度分析乡村精英这一群体的变化趋势,深入剖析乡村精英的概念、分类、作用等概念,通过论述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的冲突,探讨提出针对这些冲突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精英;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中,一大批具有特殊才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他们活跃在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乡村精英群体。

“精英”一词早在17世纪已经出现,表示精美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后来演变为具有优势地位的某类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英”一词开始出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帕雷托的社会精英理论被广泛使用。他认为,精英是指那些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进,乡村精英这一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分层标准主要取决于****形成的阶级身份,乡村精英是指那些具有政治身份和政治资源的党员、干部、贫下中农等;改革开放后,乡村精英指的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社区成。”可见,乡村精英都是指那些对乡村发展产生影响的一群人,但是其决定因素的政治色彩变弱,经济社会色彩增强。

(一)南、北方乡村精英权力、待遇及主要任务的对比。

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精英在南北上存在差异。在一些北方地区,乡村精英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存在的局限性比较大,振兴和发展经济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北方的乡村精英权力相对集中,普通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较差。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乡村精英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以及提高本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当地村民的生活。乡村精英的权力相对分散,村民的政治参与度较高,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成分更高。

(二)东西部地区乡村精英的供求对比(以近年来大学生村官为例)。

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村官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平均是10:1,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例如广东省,村官的报名人数达到了6.7万,广东省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508名大学生争夺38个岗位的情况。而偏远的西部地区,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报名人数只有2348人,录取比例在2:1到3:1之间,录取比例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为缩小南北、东西乡村治理差距,国家仍然有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的经济,改善中西部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加大对中西部乡村精英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吸引乡村精英建设中西部,同时还应致力于平衡东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

不同学者对乡村精英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学界对乡村精英的分类大致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类,政治精英。政治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领导、管理、整合等功能的人。代表人物就是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还包括具有乡村治理热心具有群众声望的村民。

第二类,经济精英。所谓经济精英主要是指那些有经济资源优势,率先致富的经济能人。许多学者把经济精英看作是现代型精英,在乡村中,这一群体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企业管理者以及经济成功人士。

第三类,社会精英。社会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中,在人品、经验、威望具有相对优势的人,往往被称为传统型精英。他们是在社区互动和人际交流中产生的,通过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进而区分出来的。

乡村精英还有一类群体是“村庄治理中的第四种力量”,这一部分群体包括当兵、上学等原因从农村流出工作的人。他们凭借其身份和地位以及对村庄发展的关心,往往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资本。

乡村精英的根本作用是其对村民的动员和示范作用,其它的作用都围绕这一作用而展开。具体来说,乡村精英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代表政府,向下传达各类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政务;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向下代表村民利益。为村民谋福利,充当村民的“监护人”角色。

其次,乡村精英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乡村的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大批经济能人不断涌现,这些经济精英大大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大多数普通村民自觉或不自觉的依附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各项生活,乡村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集体意志,往往影响着乡村社区的稳定。

最后,乡村精英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群体。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是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普通村民没有能力也无法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尽管城市中也有很多精英分子,但是他们并未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所以,要建设新农村,可以也必须依靠乡村精英。

(一)村干部与村民的冲突。

村干部是农村社会中意义最为重要的精英。但是随着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民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冲突,农村中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逐渐明显。

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村干部开展的农村农业生产、计生工作、土地的分配利用等工作,与村民的利益产生冲突。此外,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兴起,村民敢于揭露问题,导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加深。其次,村干部身份存在“角色冲突”。村干部不仅要传达上级指令,还要代表村民利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但是在工作职能上,它必须协助乡政府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村委会往往不能平衡其职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后,部分村干部由于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资源,他们如果谋求自身的利益时,村民往往认为村干部贪污受贿,有些村干部确实行为不廉,这也成为干群矛盾的导火索。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论文篇十六

党的__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的要求,一是要产业兴旺,二是要生态宜居,三是要乡风文明,四是要治理有效,和我们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的总要求不太一样,要区别开来。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体目标,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点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要把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落到实处。中央有文件,提到了承包地的承包权,集体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比如说,承包地所有权是集体的,那么集体在处理收益时占百分之几,20%吗?10%吗?这个有个界定;如承包给张三李四的三十年,后面还要延长30年,那么承包期内所得收益占30%、40%吗?或50%、60%吗?还有如果用来流转经营,那么土地承包者占百分之几十?我想三权分置的要义就在这里,集体有收入,承包者有收入,经营者有收入。这一点我们应认真研究领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来落实好。

二是要发展集体经济。要对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资。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是个难题。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集体经济发展,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持清正廉洁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好集体经济,各项基础设施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老百姓的腰包才会鼓起来,幸福感、获得感才会进一步增强。

三是要优化基层管理。就是要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来管理我们的基层社会。我想自治,实际上就是法治加德治。尤其要在研究村规民约这一德治上下功夫,如著名的塘约制定“红九条黑名单”村规民约,违背了的村民暂时都停止享受国家政策,对父母不孝道,对子女不抚养的村民,纳入黑名单,国家政策暂停享受,这个就是德治的一个内容。

四是要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现在我们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懂农业,懂得多不多,懂得深不深,懂得精不精,对农民对农村有感情没有,是应付式的爱,还是深层次的真诚的爱,这些我们都应该认真的思考,我想要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有希望,才能真正接地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457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