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教育教学计划。教案的教学步骤应具体详细,能够引导教师操作和学生参与,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这些教案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一
《从分数到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数学上册15.1.1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抽象分式概念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根本特征。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条件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迁移知识。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2、学法指导。
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或者式子填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分子、分母都是数字;有的分子是数字,分母是单项式;有的分母是数字,分子是含有字母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让他们体会到有一种不同于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新型代数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导入课题来。
让学生深刻体会分式的特征。
(2)探讨分式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两道例题探索,突破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
通过练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探讨,总结出满足什么条。
件,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最后得出知识归纳。
3、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分式的特征、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0的条件。
4、作业布置:课本习题15.1中第1题。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创设情境、观察类比、问题牵引、发展认知、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实现学生理解掌握从分数到分式,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学习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二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2.民族构成。
教师:讲解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提出问题:
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各民族大小不同,法律地位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找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根据图文资料,选取一个少数民族的概况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人口、文化和分布概况,强化民族平等意识。
3.民族文化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设计意图: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落实重点。
4.民族分布特点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说出民族分布特征,突破难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通过民族分布特点引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示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各民族的贡献。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政策。设计意图:培养推理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6.小结教师:总结本节内容。学生:做笔记。设计意图:落实知识。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四
这个故事还没完,而后又有女生问我那个想当然的同桌;“日本貌似有个中国地方,这个地方和中国有关系吗?”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于是开始想当然的编出了这样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言论:“日本的中国地方啊,这个地方离我们中国很近,很多习俗都十分相近,基本上很多人都说汉语呢!如果你去日本玩儿一定要去这个中国地方,你会很习惯那里的生活的!”听到这里,说一句“王德发”已经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得亏是上课了,要不然我一定要争出个水落石出。
关于“中国地方”这个地名的来由,这里有多种说法。我们来看最能令人信服的两种说法。
十世纪左右,延喜式的律令条文中提到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来看,现在的近畿地区是“近国”,九州地区和东日本地区是“远国”,而因为现在的中国地方在近国和远国的中间,所以“中国地方”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这样看上去好像起名挺随便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比延喜式更久远的神话传说,但是现在的日本人更加承认这种说法。根据《古事记》记载,众神居住的地方叫高天原,死去的人去往黄泉之国。在它们之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两位神创造了现在的日本列岛,这块土地被叫做“中之国”,这里中之国的意思是“介于高天原和黄泉之国之中的国度”,直到中之国被平定为止这段时间,黄泉之国的传说、须佐能乎神的传说、大国主神的让国传说等,都是以现在的“中国地方”岛根县出云地区为中心进行斗争的。因为当时出云地区出现了许多很有势力的豪族和各种势力。
让这些神服从于天照大神一统全国的经过,正是神话中描写的平定中之国的故事。因为“平定中之国”,所以以出云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岛根、鸟取、冈山、广岛、山口五地的地方就被称为“中之国”,并且流传至今名叫“中国地方”。
不要再说日本的“中国地方”和“中国”有关系了啊!
奈良县(nara-ken),古称大和,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内陆县,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奈良县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人工高产林区,主要产业有纤维产品制造业、木材、木制品制造业等,畜产业也较发达。
概要: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该县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北部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至1300毫米左右;南部山岳地区为多雨地带,为山岳型气候,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以盛产吉野杉闻名,林业作为主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美丽人造林,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县没有港口可资利用,水路交通只得依赖周边地区,陆路交通是其通往日本其他地区与国外的命脉;也没有机场,最便捷的是利用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机场。
风景名胜:
奈良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
若草山。
海拨342米,面积33万平米。看似三山相叠的一个草坪山。登临山顶,整个奈良盆地尽眼底。每年仅3月21日至6月15日,9月10日至11月25日,方可入山。
飞鸟寺。
一丈六的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的佛像,是公元6世纪苏我马子兴建的日本最早的正规寺院,由从百济(朝鲜半岛扶余系国家)招募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五
北海道的形状像一个去了腿的大王蟹。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在北海道中部有山地和山脉,故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地。
陆上交通。
公路:以石狩平原为中心,公路呈网状向四周伸展。北海道纵贯汽车公路(函馆—稚内)、北海道横断汽车公路(小樽—根室)。
铁路:石狩平原产业发达,铁路网密集,以札幌为中心,铁路通往四面八方。主要铁路有jr的函馆本线(函馆—旭川)、室兰本线(长万部—岩见泽)、根室本线(泷川—根室)、石北本线(旭川—纲青)、宗谷本线(旭川—稚内)。另外,随着津轻海峡线开通,本州和北海道间的交通变得便利,联系更加紧密了。
海上交通。
贸易港有函馆港、小樽港、钏路港、苫小牧。在小樽、钏路间原有青函渡轮担当交通运输重任,后因青函海底隧道的开通,渡轮于一九八八年取消。
空中交通。
新千岁机场坐落在札幌的东南面,有飞往日本本州各地的定期航班。
总结:北海道又称北海道岛,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为日本北端的岛屿,也是日本第二大岛,与本州岛隔津轻海峡相望,四面环海,由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所环抱;土地辽阔。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六
九州岛的海岸线曲折多弯,聚集不少零碎岛屿,全岛河流短促、多山而少平地;而中部的熊本县,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所在地。
由于整个日本群岛位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这两个活跃板块活动令九州以至全日本的地形显得破碎。九州岛的海岸线曲折多弯,聚集不少零碎岛屿,全岛河流短促、多山而少平地;而中部的熊本县,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阿苏火山所在地。
南部为亚热带气候。九州以热带植物和雨量丰沛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活火山口阿苏山,还有阿苏、雾岛屋久、云仙天草国立公园和著名温泉疗养地别府。北部为筑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缓,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势高峻,九州山脉纵贯,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河流多急流,水力资源较丰富。森林较多,森林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1/5。全岛火山分布较广,有著名的阿苏山、雾岛山火山群。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半岛。南部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蔬菜、水果和渔业发达。煤炭资源较丰富,产量居全国前列。
主要城市有北九州(综合工业城市)、福冈(商业中心)和长崎,大城市有北九州、福冈、熊本、长崎和鹿儿岛等。。包括九州本岛上的大分县、宫崎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含五岛列岛和对马岛)、熊本县和鹿儿岛县(含大隅诸岛和奄美群岛)等7县。制造业以钢铁、化学、造船工业等为主,其核心地区为北九州工业地带。70年代以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有“硅岛”之称。九州岛目前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主要集散地。
总结:九州岛,日本第三大岛。位于日本西南端,东北隔关门海峡与本州岛相对,东隔丰予海峡和丰后水道与四国岛相望,东南临太平洋,西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为邻,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遥对。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七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课件《樱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0万。
日本1.27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探究题活动3]:(版面15)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面18)(版面19)。
[板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题活动:5]:最后布置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东亚包括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国家,日本居民主要是______民族。
2、日本的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山______。
4、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______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相比,冬季______,夏季_______,降水______。
5、日本四大工业区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日本四大岛从大到小的排到顺序是:[]。
a.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b.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
c.四国、本州、北海道、九州。
d.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2.下列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中国b.蒙古。
c.朝鲜d.日本。
3.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a.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b.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c.气候适宜,耕地很多d.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足。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人、工业产品输出。
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三)开放题:
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方面来探讨。)。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九
课题目标:
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预习导学】。
人口分布(读课本《中国的人口分布》图)。
东南部西北部地理。
位置气候。
地形。
农业。
交通。
城镇。
人口分布大势。
2.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位置: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地形: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农业部门: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开发历史: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交通: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人口特点及问题。
1.人口总量。
按常住人口,排在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有、山东、河南、四川、江苏;。
3.人口问题:人口基数,人口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
4.对策:计划生育(,)。
二、中国的民族。
2.各民族分布特点。
3、民族风俗习惯,族的泼水节,族的端午节,族的那达慕大会,
族的长鼓舞,族弹奏冬不拉,族弹奏马头琴,族喜欢吹合欢箫。
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典例探究】。
例1、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依次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川、内蒙古、藏b.蜀、藏、新、内蒙古。
c.内蒙古、川、藏、新d.藏、新、内蒙古、蜀。
()2、图中e、f是我国两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可能是。
a.沪、台b.鲁、京。
c.鲁、豫d.台、粤。
3、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_____---_____。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b.满族c.壮族d.苗族。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西北b.东北、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西南。
()6、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南部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我国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
三、探戈节奏练习是否必要。
四、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在上公开课之前,我练习了十五次,每个班级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总体上自己感觉难易程度合适。在实践班上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各方面接受能力都很好,在教唱环节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下去。现在想想,按照孩子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将歌曲教学更加深入下去,这就考验老师是否具备应变能力。为这一点,深感遗憾!
参加国培后到现在,总是特别希望能把在北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点一滴的积累,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感觉特别幸福和欣慰,这也是我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前方或许困难重重,我们只有一步一脚印的踏实前行才会让自己不断成长!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一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3、高原为主的地形。
4、炎热干燥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这么多少数民族中,排老大的是壮族,它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则是回族,相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它们都是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而我们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哪哪哪都有我们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总结一下,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我国分布特点。我国宪法上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它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良好的饮食,包括为文化和习俗……。比如说:我们汉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元宵节或端午节,高山族为丰收节,傣族为泼水节,习俗是爱跳孔雀舞,藏族是雪顿节,爱跳锅庄舞……,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目。
说完民族,再来说说我国人口吧!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人口众多给国内带来了一些优势和劣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的需求量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发育,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内的基本策略。老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劳动力下降,不得不使国家从20xx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人口比重也在增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三
(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3)、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4)、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
(2)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4)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本节概况也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关键是读图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强,希望通过本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传统式的讲授法和启发式方法运用。
2、现代电化教学法尝试。
3、趣味性教学法探讨。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进行新课。
看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我们来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1、位置:(板书看拉丁美洲投影片)。
师:拉丁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上?(西半球上!)。
师:(板书西半球上)看图: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它的西边靠什么(太平洋!)师:东边临什么洋?(指图)。
生:大西洋!
师:南端隔什么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生:德雷克海峡。
师:本区大部分在南纬50°和北纬30°之间,赤道穿过本区南部?北部?还是中部?
生:中部!
生:热带。
师:拉丁美洲的位置我们看过了。拉丁美洲的范围(板书)有多大?包括哪些地理区域?请同学看地图并。
2、范围:(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投影片)。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1)北部三区(板书):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
3、国家:33国(板书)并放《拉丁美洲政区图》。
这33个国家,不要求同学们全记,但其中七个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是需要我们熟悉的。请同学们在图上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找到。简介:
(1)、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放1号景观图)世界上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能把玉米做成许许多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饼子、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他们还信奉玉米神,庆丰收时还跳玉米舞。
(2)、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所以人们称它为“咖啡之国”(放2号投影片)。巴西人民群众特别喜爱足球运动,足球运动水平很高,曾出现像贝利这样的世界球星,因此又被称为“足球之乡”。为了振兴我国的足球运动,去年我国派出20多位像你们这么大年岁的少年朋友留学巴西踢足球,不久他们将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3)、秘鲁:“渔业之国”,这个国家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秘鲁渔场,每年都能捕获大量的鱼,吃不了,加工成鱼粉出口。
(4)、阿根廷: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牛肉出口占世界第一。
(5)、“铜矿之国”智利:在这个国家到处都能见到铜制品,铜似乎显得不怎么珍贵,最珍贵的是粮食。
师:拉丁美洲陆上重要国家,刚才我给同学们作了重点介绍,拉丁美洲沿海有哪些重要岛屿呢?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能力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五
一、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剪羊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初步了解大洋州及其音乐概况。
三、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中重复、副歌等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及变化音的学习,二声部的学唱及谐调。
五、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歌曲欣赏、歌曲flash和歌谱。
2.竖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坐上音乐的列车踏上“音乐之旅”的行程,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异国他乡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美妙的音乐。
2.猜一猜:
(1)地图上显示的是哪个洲?你了解吗?
(2)这里的哪个国家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之称?
(3)草原上的人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学生猜)就让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带着我们去剪羊毛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剪羊毛动作,这是一首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吗?)(大屏幕显示大草原、绵羊、人们)。
3.看来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在澳大利亚稍作停留,一起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课题:剪羊毛)。(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意境)。
2.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flash)(小河、白云、雪堆、绵羊、皮袄、剪子、咔嚓、劳动人民、发抖、劳动、幸福)补充:
3.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附点、副歌、延音线?学生说后,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1.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记忆最深的乐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电子琴伴奏)。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回答,并单独练习)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着再跟着歌曲flash唱一遍。
4.在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复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找一找,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后,师: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书“重复”。
5.随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6.二声部的学唱。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及难点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四)小组创作。
内容形式不限,可吹奏、唱歌、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
(五)小组展示(擂台赛)。
1.同学们分小组把你心中的澳大利亚草原表现出来。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
2.小组展示,老师评价,鼓励,提出参考性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使学生能大方、自信乐观的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六)小结。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下课!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并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一般特点及代表动物。
2.在运用已学知识认识自然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体的环境特征的认识方法。
3.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难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教学投影片(或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提纲。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及标志。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带特点与分布。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在电影片、电视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区的森林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地方树的叶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叶子大;有的地方叶子常年是绿色的,而有的地方叶子在冬天要枯落。)。
[教师总结和讲述]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地表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板书)。
一、自然带及标志(板书)。
[提问]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提问]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植物。)。
[展示景观图]温带沙漠、热带雨林、南极企鹅。
[提问]通过这几幅图,请分析气候条件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什么?(沙漠干旱,所以少植物,动物有适应干旱特征的骆驼。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茂密,叶大。动物多。企鹅生活在南极,能耐严寒。)。
过渡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我们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板书)。
1.主要自然带的特点与分布。
[展示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展示景观图]热带雨林。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雨林的位置,结合景观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有什么特点?(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有许多藤萝。动物有树上栖息的猩猩、猿猴,河湖附近的河马、大象。)。
[教师总结]除同学回答外,热带雨林内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热带雨林是常绿林,四季都生长,有大片原始森林。
[展示景观图]热带草原。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草原带的位置,分析气候、动植物等有哪些特点?(分布在热带雨带的两侧或一侧。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动物有长颈鹿、斑马等植食动物,狮、鬣狗等肉食动物。)。
[教师总结]热带草原带也叫热带稀树草原带,全年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带,而且分为干湿两季。干季少雨,大部分树木落叶,草也干枯,动物要向有水草处迁移。
(依照以上问答总结方式,继续学习热带沙漠带等自然带。此略。)。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师讲述]上述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地带逐渐过渡到另一地带的。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农村,自然带的天然森林,草原多被人工建筑物和农田所代替。
[练习]总结刚才讲述,以北半球大陆为例,填写下列空格,表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括号内的文字即为应填写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八
知识目标:
(1)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
(2)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
(3)了解西亚的能源资源及输出线路及市场。
(4)理解西亚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以色列农业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西亚地图上找出五海、三洲、二洋,主要地形区及河流。
(2)能够根据各种图表,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分析西亚气候类型及成因。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对区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2)通过对本区域资源及战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全球感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该区重要的战略地位。
(2)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该区石油资源的输出线路。
(4)该区农业发展的优劣。
(6)本区气候分布和成因及对该地区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中东等。
学生活动:石油、水、宗教、民族、大国之争。
教学环节:明确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师生互动:找出西亚地区的五海三洲二洋及三大海峡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对此地区的相对位置更熟悉,也为之后石油线路的输出作铺垫。
教学环节:干旱的自然环境。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九
1.唱歌《卖玉米饼》。
2.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
教学目标。
1.背唱《卖玉米饼》。
2.通过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风格及其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1.唱歌《卖玉米饼》。
(1)教师结合画面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
(2)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带《卖玉米饼》,使学生整体了解歌曲的旋律。
(3)请学生跟着钢琴或录音带学唱曲谱。
(4)请学生填词演唱直至会背唱。
(5)再听录音,请学生细心体会曲调的风格特点。
(6)请学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
2.欣赏《依内妈妈》。
(1)教师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6)请学生设计符合歌曲节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3.欣赏《小鸽子》。
(1)教师介绍巴拉圭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巴拉圭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二十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这么多少数民族中,排老大的是壮族,它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则是回族,相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它们都是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而我们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哪哪哪都有我们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总结一下,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我国分布特点。我国宪法上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它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良好的饮食,包括为文化和习俗……。比如说:我们汉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元宵节或端午节,高山族为丰收节,傣族为泼水节,习俗是爱跳孔雀舞,藏族是雪顿节,爱跳锅庄舞……,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目。
说完民族,再来说说我国人口吧!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人口众多给国内带来了一些优势和劣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的需求量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发育,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内的基本策略。老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劳动力下降,不得不使国家从20xx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人口比重也在增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6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