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安排。欢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教案范文,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一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二
自从孩子读小学以来,家长课堂已成为我们每个学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家长课堂对于我们来说也愈加重要。在这次四年级的家长课堂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辅导我的孩子的方法。
第二段:分享家长课堂的收获。
在家长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阅读是孩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老师教给我们了许多可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新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让阅读变得更加愉悦。同时,在家长课堂上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我表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
第三段:反思家长课堂带给我的改变。
在经历了四年级的家长课堂之后,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辅导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责任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和其他家长一起思考、交流,从而让我的教育观念也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发现,通过家长课堂,我每次都能够找到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能够更好地辅导他们学习。
第四段:未来展望。
在未来,我希望自己可以继续参加家长课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也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能够与他们更加紧密地沟通和交流,一起发现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快乐、更自信地成长。
第五段:总结。
通过四年级的家长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明确了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和重要性。通过参加家长课堂,我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能够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因此,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将会越来越有趣、也越来越有意义。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四
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标准课。
教学。
环节。
操
作
流
程看+想+讲+动+听。
1、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讲+听+动。
1、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做+想+讲。
1、做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1、下课活动。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教学。
反思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的换算,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单位换算。时间的简单计算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六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09m=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m=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七
一、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八
1.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受作者情怀。
2.领悟文章运用拟人及层层衬托塑造百合形象的写作手法。
3.品味并积累作品中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形象,品味文章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设计一)。
在我国浩瀚灿烂的古诗词园地里,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你从记忆的宝库里,找寻写花的诗句交流一下(丰富文学积累)。
参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乱花渐欲迷人眼,小草才能没马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写百合花的散文。(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或疑惑呢?(预计困惑:百合花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请同学们到书中找答案吧!
(设计二)从题目入手,激发阅读兴趣:花儿大多开在园地里,田野里,有一株花儿却绽放在人的心田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品读林清玄的美文《心田上的百合花》。
二、走马观花悟形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在文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百合?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我在_____段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百合花。
学生交流:
我在第一段看到了一个执著的百合形象;我在第三段里看到了一个自信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六段里看到一个幸福的百合形象;我在第八段里看到了一个淡泊的百合形象。
三、花团锦簇品语言。
1.自由勾画,评析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小组合作学习。
3.交流。
预期交流成果: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品味,分析百合形象。如,努力地、深深地写出了百合与自然环境所做的顽强地抗争;从直立地、挺着能读出百合自信的神采。)。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方法指导:可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读百合的自信与执着;还可引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品读语言的深层内涵,如从不管有没有人欣赏里,读出百合的淡泊、沉静。)。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方法指导:运用联系语境的方法。联系上文,面对风言风语的打击,面对孤独与寂寞,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可以知道百合花的绽放,凭的是坚韧与执着的毅力,沉静的心态,艰辛的付出获得的。)。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方法指导:抓住写作角度进行品味,了解文章层层衬托的写作手法。)。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心全意,紧扣上文百合努力开花时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暗示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方法指导: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用野草的讥讽和蜂蝶的嘲笑,更能衬托出百合坚忍和自信的形象。在此结合林清玄的成长经历进行点拨林清玄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林清玄总是淡然一笑:他们给我一面镜子,他们也显露了他们自己。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从年轻到现在,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这是我成功的原因,那些攻击我的人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有人说,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情怀。)。
5.交流。
可从书上找到答案: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深入探讨:百合花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百合花的成功让作者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不放弃,相信自己也会开出世界上最靓丽的花朵。
四、百花齐放说感受。
你从______。
人(或物)中领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学生交流。(在此教师可穿插自己见过或亲身感受过的情感故事,或者从自己读的林清玄的作品里找到沟通的契合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土地都是湿润而肥沃的,只要你肯付出勤勉与努力,生命的百合花就会对你绽放。许多的努力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结果,需要你耐心对待,辛勤付出,并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品尝成功的甜蜜。
只要你能坚忍面对,相信你就能看到成功。
师生一起朗读集中体现百合精神的句子。我要开花。
六、作业。
1.写自己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的故事。
2.比较阅读《丑小鸭》。
3.选读林清玄的散文。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前准备:
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园。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
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
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
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
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
4、小结归纳:是谁养育了他们?爸爸妈妈。
二、聪明豆。
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
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
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3、比较“小脚丫”
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
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
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
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三、七色光。
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
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
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
婴儿阶段:
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
幼儿阶段:
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
(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儿童阶段:
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
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使我聪明,使我健康。
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由于本课篇幅较长,学习方法和前一课的精读课文联系较为紧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孩子方法迁移,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这篇课文,我在孩子们把握课文内容、给文章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基础上,加强了重点语句的训练,读思结合,读中感悟。为孩子走进课文,与课文人物心灵对话,感悟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课堂上我与孩子们共同欣赏了老电影《小英雄雨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孩子们聚精会神,面部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欢喜,和雨来同呼吸共命运。孩子情感得到升华,学习效果不错。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article/,注意赖、耕、幻、核等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勾出不懂的词句。
三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二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三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
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
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
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
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动作、神态,把蚂蚁们的心理活动演出来。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四
学习防溺水的基本安全常识,懂得珍爱生命,且培养有关防范的能力。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一、谈话导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脚抽筋。盲目游入深水陷入漩涡。
3、溺水的急救----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4、溺水急救方法:
(1)迅速脱水上岸。
(2)倾出呼吸道积水。方法一,是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儿童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方法二,是让溺水儿童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置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倾水的同时还必须用手清除溺水儿童的咽部、鼻腔里的泥沙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3)对呼吸、心跳微弱或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并施行胸外心脏按摩。
(4)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可让其服下热茶水或其它汤汁后静卧。仍未脱离危险的溺水者,应尽快送往医疗单位继续进行复苏处理及预防性治疗。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五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家长课堂教案四年级篇十六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动人的旋律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0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