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日本教案(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45:12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11 13:45:12     小编:温柔雨

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的详细安排,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下面是一些教案的实际运用案例,供大家参考,了解教案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一

这个故事还没完,而后又有女生问我那个想当然的同桌;“日本貌似有个中国地方,这个地方和中国有关系吗?”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于是开始想当然的编出了这样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言论:“日本的中国地方啊,这个地方离我们中国很近,很多习俗都十分相近,基本上很多人都说汉语呢!如果你去日本玩儿一定要去这个中国地方,你会很习惯那里的生活的!”听到这里,说一句“王德发”已经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得亏是上课了,要不然我一定要争出个水落石出。

关于“中国地方”这个地名的来由,这里有多种说法。我们来看最能令人信服的两种说法。

十世纪左右,延喜式的律令条文中提到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来看,现在的近畿地区是“近国”,九州地区和东日本地区是“远国”,而因为现在的中国地方在近国和远国的中间,所以“中国地方”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这样看上去好像起名挺随便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比延喜式更久远的神话传说,但是现在的日本人更加承认这种说法。根据《古事记》记载,众神居住的地方叫高天原,死去的人去往黄泉之国。在它们之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两位神创造了现在的日本列岛,这块土地被叫做“中之国”,这里中之国的意思是“介于高天原和黄泉之国之中的国度”,直到中之国被平定为止这段时间,黄泉之国的传说、须佐能乎神的传说、大国主神的让国传说等,都是以现在的“中国地方”岛根县出云地区为中心进行斗争的。因为当时出云地区出现了许多很有势力的豪族和各种势力。

让这些神服从于天照大神一统全国的经过,正是神话中描写的平定中之国的故事。因为“平定中之国”,所以以出云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岛根、鸟取、冈山、广岛、山口五地的地方就被称为“中之国”,并且流传至今名叫“中国地方”。

不要再说日本的“中国地方”和“中国”有关系了啊!

奈良县(nara-ken),古称大和,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内陆县,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奈良县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人工高产林区,主要产业有纤维产品制造业、木材、木制品制造业等,畜产业也较发达。

概要: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该县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北部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至1300毫米左右;南部山岳地区为多雨地带,为山岳型气候,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以盛产吉野杉闻名,林业作为主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美丽人造林,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县没有港口可资利用,水路交通只得依赖周边地区,陆路交通是其通往日本其他地区与国外的命脉;也没有机场,最便捷的是利用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机场。

风景名胜:

奈良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

若草山。

海拨342米,面积33万平米。看似三山相叠的一个草坪山。登临山顶,整个奈良盆地尽眼底。每年仅3月21日至6月15日,9月10日至11月25日,方可入山。

飞鸟寺。

一丈六的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的佛像,是公元6世纪苏我马子兴建的日本最早的正规寺院,由从百济(朝鲜半岛扶余系国家)招募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二

1、位置和范围。

东亚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等国家(见上图)。其中朝鲜、蒙古同我国接壤,日本、韩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

(1)多半和岛屿,海岸曲折(多港湾)。

东亚海岸线比较曲折(图7.2),沿海有许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岛屿(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南海诸岛、台湾岛、海南岛)和边缘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

(2)地势西高东低。

东亚的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3)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

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下图)。

地形如何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2)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水文):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4)影响河流(水系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5)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比较项目西部内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

日本。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一)位置范围: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____部,亚洲____部。

2.经纬度位置:

e~e,位于东半球。

n~n,位于北温带。

(二)地形。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3/4),平原面积__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_。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三

《巴西》这一课我拿来上全校性优质课比赛,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还比较顺畅,效果良好。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我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已经存在吧,只是自己未能及时发现,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首先是心理关,也许是学科的关系,平时较少有人来听课,锻炼的机会较少。虽然已是“老教师”了,可是每次上公开课都是很紧张,放不开,寝食难安,心理素质太差了。有时候真的是胆识比学识更重要,我以后要多上公开课,多邀请别人来听课,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一定要战胜我自己。

其二,未能引导好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这方面平时重视不够,个人探究多,小组合作探究少。人家的课堂多是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的,尽管有些只是表面上的,相比之下,自己的课堂就逊色不少,虽然有同事说这样的课实在,这一点以后要加强。第三点,要适时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答得好时鼓励,答不对或似懂非懂时又该如何鼓励,多讲究表扬艺术,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未能及时调控气氛,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四

《从分数到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数学上册15.1.1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抽象分式概念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根本特征。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条件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迁移知识。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2、学法指导。

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或者式子填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分子、分母都是数字;有的分子是数字,分母是单项式;有的分母是数字,分子是含有字母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让他们体会到有一种不同于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新型代数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导入课题来。

让学生深刻体会分式的特征。

(2)探讨分式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两道例题探索,突破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

通过练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探讨,总结出满足什么条。

件,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最后得出知识归纳。

3、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分式的特征、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0的条件。

4、作业布置:课本习题15.1中第1题。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创设情境、观察类比、问题牵引、发展认知、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实现学生理解掌握从分数到分式,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学习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课件《樱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0万。

日本1.27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探究题活动3]:(版面15)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面18)(版面19)。

[板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题活动:5]:最后布置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东亚包括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国家,日本居民主要是______民族。

2、日本的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山______。

4、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______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相比,冬季______,夏季_______,降水______。

5、日本四大工业区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日本四大岛从大到小的排到顺序是:[]。

a.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b.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

c.四国、本州、北海道、九州。

d.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2.下列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中国b.蒙古。

c.朝鲜d.日本。

3.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a.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b.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c.气候适宜,耕地很多d.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足。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人、工业产品输出。

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三)开放题:

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方面来探讨。)。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七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3、高原为主的地形。

4、炎热干燥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八

三、探戈节奏练习是否必要。

四、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在上公开课之前,我练习了十五次,每个班级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总体上自己感觉难易程度合适。在实践班上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各方面接受能力都很好,在教唱环节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下去。现在想想,按照孩子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将歌曲教学更加深入下去,这就考验老师是否具备应变能力。为这一点,深感遗憾!

参加国培后到现在,总是特别希望能把在北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点一滴的积累,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感觉特别幸福和欣慰,这也是我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前方或许困难重重,我们只有一步一脚印的踏实前行才会让自己不断成长!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九

课题目标:

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预习导学】。

人口分布(读课本《中国的人口分布》图)。

东南部西北部地理。

位置气候。

地形。

农业。

交通。

城镇。

人口分布大势。

2.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位置: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地形: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农业部门: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开发历史: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交通:人口众多,人口稀少。

人口特点及问题。

1.人口总量。

按常住人口,排在前五位的省级行政区有、山东、河南、四川、江苏;。

3.人口问题:人口基数,人口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

4.对策:计划生育(,)。

二、中国的民族。

2.各民族分布特点。

3、民族风俗习惯,族的泼水节,族的端午节,族的那达慕大会,

族的长鼓舞,族弹奏冬不拉,族弹奏马头琴,族喜欢吹合欢箫。

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典例探究】。

例1、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依次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新、川、内蒙古、藏b.蜀、藏、新、内蒙古。

c.内蒙古、川、藏、新d.藏、新、内蒙古、蜀。

()2、图中e、f是我国两个人口密度较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可能是。

a.沪、台b.鲁、京。

c.鲁、豫d.台、粤。

3、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_____---_____。

()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b.满族c.壮族d.苗族。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西南、西北b.东北、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东南d.东北、西北、西南。

()6、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南部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我国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

1.使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并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一般特点及代表动物。

2.在运用已学知识认识自然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体的环境特征的认识方法。

3.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难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教学投影片(或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提纲。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及标志。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带特点与分布。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在电影片、电视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区的森林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地方树的叶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叶子大;有的地方叶子常年是绿色的,而有的地方叶子在冬天要枯落。)。

[教师总结和讲述]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地表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板书)。

一、自然带及标志(板书)。

[提问]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提问]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植物。)。

[展示景观图]温带沙漠、热带雨林、南极企鹅。

[提问]通过这几幅图,请分析气候条件与动植物的关系是什么?(沙漠干旱,所以少植物,动物有适应干旱特征的骆驼。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茂密,叶大。动物多。企鹅生活在南极,能耐严寒。)。

过渡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我们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板书)。

1.主要自然带的特点与分布。

[展示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展示景观图]热带雨林。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雨林的位置,结合景观图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有什么特点?(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有许多藤萝。动物有树上栖息的猩猩、猿猴,河湖附近的河马、大象。)。

[教师总结]除同学回答外,热带雨林内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热带雨林是常绿林,四季都生长,有大片原始森林。

[展示景观图]热带草原。

[提问]在挂图上指出热带草原带的位置,分析气候、动植物等有哪些特点?(分布在热带雨带的两侧或一侧。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动物有长颈鹿、斑马等植食动物,狮、鬣狗等肉食动物。)。

[教师总结]热带草原带也叫热带稀树草原带,全年降水少于热带雨林带,而且分为干湿两季。干季少雨,大部分树木落叶,草也干枯,动物要向有水草处迁移。

(依照以上问答总结方式,继续学习热带沙漠带等自然带。此略。)。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师讲述]上述自然带没有明显的界限,总是由这一地带逐渐过渡到另一地带的。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农村,自然带的天然森林,草原多被人工建筑物和农田所代替。

[练习]总结刚才讲述,以北半球大陆为例,填写下列空格,表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括号内的文字即为应填写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67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一

1.唱歌《卖玉米饼》。

2.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

教学目标。

1.背唱《卖玉米饼》。

2.通过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风格及其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1.唱歌《卖玉米饼》。

(1)教师结合画面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

(2)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带《卖玉米饼》,使学生整体了解歌曲的旋律。

(3)请学生跟着钢琴或录音带学唱曲谱。

(4)请学生填词演唱直至会背唱。

(5)再听录音,请学生细心体会曲调的风格特点。

(6)请学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

2.欣赏《依内妈妈》。

(1)教师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6)请学生设计符合歌曲节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3.欣赏《小鸽子》。

(1)教师介绍巴拉圭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巴拉圭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二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学习重难点】。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我国民族分布及各民族风情。

【自主学习】。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达____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4人∕平方千米。人口的分布界线为黑龙江____至云南_____一线。

3、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

1)、地区人口分布:_____人口稠密,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94%,广东省为人口第一大省;____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仅占6%。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平原、盆地人口,山地、高原人口,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汉族地区人口?,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2)、城乡人口分布:城市人口比重为_______,农村人口比重为______,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加快进行,城市发展政策为:严格控制___城市规模,全面发展____城市,积极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

4、我国人口突出特点是:人口______,人口______,但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目前_______进程加快。(0---14岁占16.6%,15—59岁占70.14%,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男女性别比例减少,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增长为_____模式。

5、我国人口增长要同_____的发展和______相适应,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_____,提高人口_______,具体要求是______,晚育,____,______,其中_____是关键,还要逐渐完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6、我国有共____个民族,汉族人口占______,少数民族中,______族人口最多。

7、民族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是________。

8、民族政策为:各民族无论大小,______;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____、____、____关系;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_________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尊重各民族的_______。

9、华侨是指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人,华人是定居国外并加入居留国国籍的中国人,华侨和华人的原籍以_______和________最多。

10、我国民族风情:1)、民族乐器长鼓?马头琴?冬不拉芦笙。

2)、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火把节。

三月三歌会晒佛节、雪顿节、忘果节。

3)、体育活动手鼓舞孔雀舞跳板摔跤、赛马、射箭。

【合作探究】。

1、讨论总结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表现:

2、分析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及原因。

面积人口密度原因。

东部。

西部3、讨论总结: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带来的影响。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三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这么多少数民族中,排老大的是壮族,它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则是回族,相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它们都是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而我们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哪哪哪都有我们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总结一下,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我国分布特点。我国宪法上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它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良好的饮食,包括为文化和习俗……。比如说:我们汉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元宵节或端午节,高山族为丰收节,傣族为泼水节,习俗是爱跳孔雀舞,藏族是雪顿节,爱跳锅庄舞……,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目。

说完民族,再来说说我国人口吧!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人口众多给国内带来了一些优势和劣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的需求量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发育,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内的基本策略。老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劳动力下降,不得不使国家从20xx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人口比重也在增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四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沁园春长沙》...。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欣赏。

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

(二)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诗歌鉴赏。

(一)写壮景,抒豪情。

1、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领的7句)。

提问: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呢?

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研习“中流击水”图(最后三句)。

品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想象词人当年曾和同学旧侣,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的情景。

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与明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三)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四)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沁园春雪》上阙描绘北国风光,下阙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五

本文介绍的是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语文教案-日本平家蟹。文章由日本平家蟹谈起,引用传奇故事,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然后具体说明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其中主要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漫长而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正是因为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才造就了绚丽多彩的生物界。

本文是一篇介绍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的说明文。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8段)由日本平家蟹的传说引出对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人工选择”及其作用的说明。

第1段至第4段讲述日本平家蟹的动人传说;接着第5段、第6段说明模样怪异的日本平家蟹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人们不自觉的“人工选择”过程;第7段、第8段介绍了人类自觉地对动植物进行“人工选择”以及“人工选择”的实质。

第二部分(第9段)介绍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进化是事实,而不是理论。”

以举例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而且让人信服。举例说明分为三类:列举例子、典型举例、类比举例。列举例子,即举出较多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如第6段列举猎狗、奶牛、大穗玉米来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如本文所举日本平家蟹的典型事例。

1.结合传说,进行生动说明。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说明文。作者抓住了生物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特点及作用,由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引出说明的对象,然后进行层层深入的说明。将叙述、描写与说明相结合,不仅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作者把生物发展、进化的过程分为“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分别说明,条理清晰。

在介绍“人工选择”时,文章列举了猎狗、奶牛、大穗玉米等例子,说明“人工选择的实质在于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被忠实地遗传下来”,从而进一步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

列数字,如文章第9段中列举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人工选择”的作用。

文章在说明日本平家蟹的发展进化问题时,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清楚地说明了“平家武士蟹”的进化过程与蟹的意愿无关,基本上是渔民们不自觉的人工选择的结果。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掌握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图片,分析图片反映出来的区域特征,引出西亚的学习。

1.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与范围。

交通位置: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

西亚20国:

波斯湾沿岸(8国):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巴林、阿联酋、阿曼、卡塔尔;。

地中海沿岸(7国):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塞浦路斯、黎巴嫩;。

外高加索(3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也门、阿富汗(2国)。

(2)地形:高原为主的地形。

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死海:位于死海---约旦地沟的最低部,在以色列与约旦交界处;断裂陷落而成,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死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湖面比地中海海面低400米,平均深度301米。死海海水盐份高达30%,草木万物根本无法生存,这是死海名称的由来。

(3)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分布于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探究:西亚气候干热的主要原因?

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有地形阻挡,湿润空气难以进入;纬度较低,蒸发旺盛。

(4)河流:降水少,河流稀少,河流短小,靠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

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

[思考]红海(40°e和北回归线穿过)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原因主要有: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四周为沙漠,淡水注入少;形状封闭,海水不易和其它海域交换。

(5)资源: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石油带南北延伸,储量大、出油多、埋藏浅、油质好、出口多等特点。

2.西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与宗教——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本区有约4亿多,主要是白种人,主要是阿拉伯人(1.2亿),通用阿拉伯语。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西亚是伊斯兰教、__、犹太教的发祥地圣城-----麦加(沙阿)、耶路撒冷。

西亚地区为何又叫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西亚的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唱歌《剪羊毛》。

2、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

3、用竖笛吹奏《理发师》。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剪羊毛》。

2、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体验各曲所表现的感情,及其所体现的大洋洲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竖笛演奏《理发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领会大洋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随音乐分二声部合唱《剪羊毛》。

(设计意图:练习二声部合唱,进一步掌握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和谐,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二、音乐欣赏。

1、欣赏歌曲《理发师》,启发学生对比《剪羊毛》与《理发师》的异同。

(1)感情气质:一是愉快活泼,一是诙谐风趣。

(4)旋律进行:《剪羊毛》以级进、大三和弦上行分解和音阶式进行为特点,《理发师》以同音反复和三度音程为特征。

(5)结构:《剪羊毛》为二段体,《理发师》为一段体。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2、随音乐跟唱《理发师》,并可自由创编动作,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加动作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和想象能力。)。

3、了解大洋洲音乐的两大类型:

二是流行于大洋洲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其大洋洲原住民比较纯粹地保持着传统风格,其音乐的审美特征是追求崇尚自然的音乐美。舞蹈《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就属于这一类型。

(设计意图:将大洋洲音乐的两种类型摆在一起来分析,使学生对大洋洲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欣赏《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

《哈卡·马努马努》是马克萨斯群岛的民间舞蹈。“哈卡”是舞蹈,“马努”是鸟的意思。“哈卡·马努马努”就是鸟的舞蹈。首先是少女的座舞,她们的两手手指尖上戴着白色的羽毛,模仿鸟的飞翔。表现出崇尚自然的特征。

《卡拉卡拉》是汤加王国的颇为稀奇的一种舞蹈形式。在混声合唱的歌声中,男女分为两组,同时表演不同的动作,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愉悦情绪。这一舞蹈产生于距今约一百多年以前,原来是在非正式场合跳的娱乐性舞蹈,男女分开,各自舞蹈、娱乐。现在则把男女两组合在一起。

三、小组创作。

1、用竖笛吹奏《理发师》:对比歌曲《理发师》与竖笛曲《理发师》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发挥竖笛吹奏的特殊技巧,如:顿音、吐音、连音,以及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对比)。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吹奏方案,开展演奏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吹奏方案演奏《理发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篇十八

(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3)、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4)、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

(2)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4)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本节概况也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关键是读图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强,希望通过本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传统式的讲授法和启发式方法运用。

2、现代电化教学法尝试。

3、趣味性教学法探讨。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进行新课。

看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我们来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1、位置:(板书看拉丁美洲投影片)。

师:拉丁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上?(西半球上!)。

师:(板书西半球上)看图: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它的西边靠什么(太平洋!)师:东边临什么洋?(指图)。

生:大西洋!

师:南端隔什么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生:德雷克海峡。

师:本区大部分在南纬50°和北纬30°之间,赤道穿过本区南部?北部?还是中部?

生:中部!

生:热带。

师:拉丁美洲的位置我们看过了。拉丁美洲的范围(板书)有多大?包括哪些地理区域?请同学看地图并。

2、范围:(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投影片)。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1)北部三区(板书):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

3、国家:33国(板书)并放《拉丁美洲政区图》。

这33个国家,不要求同学们全记,但其中七个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是需要我们熟悉的。请同学们在图上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找到。简介:

(1)、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放1号景观图)世界上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能把玉米做成许许多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饼子、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他们还信奉玉米神,庆丰收时还跳玉米舞。

(2)、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所以人们称它为“咖啡之国”(放2号投影片)。巴西人民群众特别喜爱足球运动,足球运动水平很高,曾出现像贝利这样的世界球星,因此又被称为“足球之乡”。为了振兴我国的足球运动,去年我国派出20多位像你们这么大年岁的少年朋友留学巴西踢足球,不久他们将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3)、秘鲁:“渔业之国”,这个国家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秘鲁渔场,每年都能捕获大量的鱼,吃不了,加工成鱼粉出口。

(4)、阿根廷: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牛肉出口占世界第一。

(5)、“铜矿之国”智利:在这个国家到处都能见到铜制品,铜似乎显得不怎么珍贵,最珍贵的是粮食。

师:拉丁美洲陆上重要国家,刚才我给同学们作了重点介绍,拉丁美洲沿海有哪些重要岛屿呢?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419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