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生事迹材料(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06:06
2023年医生事迹材料(优质18篇)
时间:2023-11-11 17:06:06     小编:纸韵

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言之有物,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在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

医生事迹材料篇一

从古至今,大医精诚就是医者的最高境界。在县中医院内科,就有这样一位医生,在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目中都留下很好的口碑和印象,他就是县中医院内儿科副主任、主治医师xx。

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医院8:00上班,郑医生总是提前到达办公室,整理病历资料,交班之后进入病房查房,除了管理住院病人还要接诊门诊病人,还有讨论疑难危重病例,协助管理科室事务。作为科室副主任,仍然参与病区值晚班。他常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半点马虎不得。”每次看病和查房,对于那些危重病人,他总是反复观察,仔细询问,生怕有半点闪失。常常因为工作繁忙推迟下班,半夜因为病人而起床处理。当他看到病人那双深深凹陷的双眼流露出的尽是对生命的渴求,他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那份“收一个病人,就要尽自己最大能力让病人满意”的信念和责任在心头暗潮涌动。

和蔼可亲,用心服务。

不是亲人胜亲人,对待患者和蔼可亲,耐心的问诊和检查。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医患关系、同事关系十分和谐。

医术精湛,传道授业。

许多的病人都是远道而来,特别是农村的病人,许多危重和疑难病例到这里都迎刃而解,尤其是在重症医学学科上。考虑问题全面,具有敏锐的诊断思维,及时发现和诊断,合理用药,药到病除。郑医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执着的敬业精神,重视知识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科室副主任,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他以身作则、学而不厌,为科内年轻医师起到榜样的作用。平时带领他们参加各种危重病人的病因分析、治疗方案制定及抢救工作和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提高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告诉年轻医生,避免他们走弯路。”

医德高尚,大医精诚。

细节方面,无不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常说“一个医生,只有从内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对病人有耐心。”。“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饱满的谷穗永远低着头,而空虚的毛毛草却翘着头。人要做沉甸甸的谷子,不要做轻飘飘的毛毛草。”从来不收病人的红包,心中装满“救死扶伤”。在长年的行医过程中,郑医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冬天为病人查体时,他总是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尽量少暴露病人的身体;查房时,他站在病床前,眼睛看着患者讲话,和颜悦色,低声细气,耐心地解答病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地记下病人的每一个细小变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无不折射出郑医生高尚的医德和对病人的深情关爱。

医生事迹材料篇二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流感,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医生事迹材料篇三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琳欢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琳欢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琳欢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琳欢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琳欢说。

2月14日,余琳欢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琳欢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琳欢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医生事迹材料篇四

我叫 ,男,汉族, 年 月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主治医师, 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廖小明,男,48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82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农村医疗卫生防保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安昌镇纳溪村卫生站站长。三十多年来,我个人抱着为民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间于1985年10月从安县人民政府应征入伍到部队服现役。在部队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师部医院),同时1987年11月参加老山自卫还击战,在部队多次受到师、团部嘉奖和优秀党员称号,特别是参战期间成绩突出,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被授予老山战区战地模范卫生工作先进者称号。1990年复员回家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和村卫生站工作至今。多年来,由于本人也热爱这项工作,跟随父亲跟师学习,由于自己努力和刻苦学习,加之父亲的严格要求,使我在很快的几年里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科目的业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术精益求精,深得同行和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以严格、重严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体现了一个平凡的村医不平凡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为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和业务的开展,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过耐心劝导和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健康,让村民自己懂得了接种预防知识,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有了明显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对本村的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在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的病人,对检查为结核病的病人积极上报,全程督导结核病人,在督导病人过程中,真正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我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学习,精益求精

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参加各种培训40余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不放过。我坚持向自己的同行,乡镇医院、县医院、中医院的知名医生虚心请教,在业务方面和实践技能方面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于2015年6月取得了四川中医药大学中专学业证书,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和进步,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能正确处理和诊断,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自己能够处理救治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和医院联系,同时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村医。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卫生改革,献计献策,自己和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同时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卫生管理和发展。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虽然我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我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才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篇一: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

锦屏县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默默无闻做奉献 村民爱戴好村医

——记锦屏县固本乡乡村医生姜荣显

姜荣显,男,苗族,贵州省锦屏县人。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计生专干,1993年至今担任固本乡美乐村卫生员,22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0年刚毕业,姜荣显就在美乐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对于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来说,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美乐村人口一千余人和周边黎平县大稼乡归斗村800多人,两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姜荣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县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向固本乡信用社贷款3万元,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姜荣显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和医院院长等的帮助,通过考试于2015年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 涌回,姜荣显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姜荣显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归斗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寨子有人服了农药,姜荣显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姜荣显来说真的是太多了。十七年来,姜荣显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出诊行程不少于十万里,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十七年来,姜荣显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姜荣显的两个子女正在读高中,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现还欠信用社三万元贷款。家庭重担全部落在贤惠的爱人身上,姜荣显不能为家庭分忧,他深感自责,但为了让群众减除病痛,他还是坚持行医。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他先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他从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15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使姜荣显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配合村两委开展计生和人口信息工作,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赢得了组织和政府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他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解除病痛。他拥有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他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开发扶贫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不愧是人民心中的白衣天使。

篇二: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我叫 ,男,汉族,年 月出生。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职称:主治医师, 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3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2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 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本村五保户 ,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 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 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 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1140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143例高血压病人,39名糖尿病病人,3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篇三:

廖小明,男,48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于1982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农村医疗卫生防保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老乡村医生,现任安昌镇纳溪村卫生站站长。三十多年来,我个人抱着为民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间于1985年10月从安县人民政府应征入伍到部队服现役。在部队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师部医院),同时1987年11月参加老山自卫还击战,在部队多次受到师、团部嘉奖和优秀党员称号,特别是参战期间成绩突出,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被授予老山战区战地模范卫生工作先进者称号。1990年复员回家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和村卫生站工作至今。多年来,由于本人也热爱这项工作,跟随父亲跟师学习,由于自己努力和刻苦学习,加之父亲的严格要求,使我在很快的几年里对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科目的业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

众利益的工作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思想积极进步,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深得同行和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好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自己以严格、重严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体现了一个平凡的村医不平凡的高尚情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立足农村,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我的最大心愿。为了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和业务的开展,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也慕名而来。

二、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除了诊治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自己主动积极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落后,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计划免疫工作在农村开展难度较大,当时工作十分难做,为了把这项工作开展好,逐门逐户核实做好登记和宣传工作,改变了家长们的淡薄观念,使他们能及时带孩子参加计划免疫接种,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对于农村有些困难户,每次都要多做一些解释工作,记得有一次镇医院防保科通知打接种疫苗,我们去通知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打接种疫苗。一家家户主拒绝,说什么又来要钱,骗人的,把我们推出门外,并且说我们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还要打什么预防针。经过耐心劝导和解释预防接种的益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再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健康,让村民自己懂得了接种预防知识,最终接受了预防接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该村计划免疫有了明显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都达到了100%。对本村的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儿童出生登记,流动儿童管理登记,使计划免疫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就在我们日夜为百姓求医问药解除病痛时,正在为慢病管理登记时,高血压复查时,健康教育宣传时,一场罕见的2015年5.12特大地震发生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离开了他们的亲人,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预防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县卫生战线的卫生工作者,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投入到了抗震工作救援的第一线,负责群众转移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对全村居民居多的地方,公路原线,村小学,镇中学喷药消毒,免费熬大锅药发放给大家,预防重大疫情疾病发生。在5.12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每天如此这样工作。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当时村小学没有防保医生,学生晚上生病无法救治,我就主动担起了这份责任,有时晚上深夜学生来敲门治病,有时甚至刚睡下,学生又来敲门,就这样不知疲倦的奋斗在一线。自己感觉消瘦了,累病了,人黑了,但我也无怨无悔,我们经常在工作休息时,与当地群众谈心,对他们进行各种卫生知识宣讲,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动员村民进行改水、改厕,目前全村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在筛查上报疑似结核病的病人,对检查为结核病的病人积极上报,全程督导结核病人,在督导病人过程中,真正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的要求,我尽自己所能为公共卫生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三、勤奋学习,精益求精

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参加各种培训40余次,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基层医生的各类书籍,并记了大量笔记,遇到难题不放过。我坚持向自己的同行,乡镇医院、县医院、中医院的知名医生虚心请教,在业务方面和实践技能方面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于2015年6月取得了四川中医药大学中专学业证书,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和进步,使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能正确处理和诊断,一般的疾病不用去大医院,自己能够处理救治的就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和医院联系,同时业务水平和诊疗能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满意,成为了当地群众信得过的好村医。

四、思想解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按照中央各市、县相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服

医生事迹材料篇五

付女士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工作认真努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向以来,她的家庭相亲相爱,真诚相待,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之间同样和睦相处,和和美美,并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全家人和谐共处,遵纪守法,坚信科学,乐于助人,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

付女士家庭从小教育孩子,增强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孩子的独立能力,及一些生活中重要的为人处事方式和态度。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面对孩子的学习,他们多为引导和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的想法。从小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懂得谦让,礼让他人,乐于助人,多帮助他人,对父母也会孝敬有加,对兄弟姐妹也视如己出,友好对待他人。

医生事迹材料篇六

宋xx到xx村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凭着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宋xx医生深知在乡村行医,必须医疗技术全面。他知道,单凭自己在学校学的那些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外,还常刻苦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很快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xx村八组的饶忠香和余立锦先后因腰椎和颈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瘫,在市内大医院手术后,专家说他们能站起来的希望非常渺茫,回家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xx医生不辞劳苦,每天上门去为他们治疗。他查阅大量针灸书刊.古典医籍,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几个月后两伤者都奇迹般的下地走路,还能象从前一样劳动。他们感激的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宋医生,我可能这一辈子要瘫痪了”。

五保老人钟立德八十多岁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医生为其检查后怀疑”肺癌”,联系队长带其到市内医院进一步检查,经ct检查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队长把他交给宋xx为其安慰性治疗,宋xx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不断的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有时钟立德不能到卫生室来,宋xx去他家中为其输液送中药。在宋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钟立德顽强的和癌魔做斗争。如今钟立德仍坚强的活着,而和他同时诊断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经死去快一年了。

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也同样是医生的使命,这是宋xx医生的职业信仰。因此有不少濒死患者还要其家属找宋医生为其瞧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尽快赶到。老病号刘隆根肝癌晚期,临终前由于疼痛而痛苦挣扎,已经休息了的宋xx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跑到刘隆根家,当他赶到时,刘隆根还在悸动.抽搐。宋xx医生轻轻的抚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闭的双眼,象催眠一个幼小的婴儿,刘隆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仪容是那么祥和,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宋xx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医生既然被尊为白衣天使,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xx所在的xx村卫生室不仅要为辖区的村民们治病,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宋xx都尽责尽职的完成。夏天h1n1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认真的开展h1n1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xx知悉余家湾有一小孩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后突发高热,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迅速赶到那小孩家去诊视,可当他赶到时,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连续去寻找三次都一无所获,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和区卫生局领导以及疾控中心联系,并互通查找结果。深夜快十二点时,宋xx医生又第四次和开发区卫生局翁局长.曹局长等一道再次去查找发热儿童,村子里恶狗乱窜狂吠,宋xx勇敢的走在前面开路,斥退厉犬。可这次他们仍无功而返,宋xx只好回卫生室值班候命,局长们接着去挨个医院查找,终于在太和医院找到那发热小孩。第二天一早宋xx又去那小孩家,终于见到了那小孩,宋xx仔细的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并为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经治疗已好转,宋xx及时的把情况汇报给区卫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来。因为他认真务实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区防控h1ni流感会议上,得到管委会叶主任和卫生局局长的赞扬。

医生事迹材料篇七

本文目录。

24年前,时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侦察排长的杨仕春,在一次边境作战中失去双腿。24年来,杨仕春不要组织照顾,自学中医,成为这个师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1985年9月,经过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术后,医院决定给杨仕春装假肢。假肢装上后,杨仕春急不可待,慢慢挪到床前,双手反抓头顶上的床架,猛地挺了挺身子,希望能够重新站起来。然而,假肢却没有想像中那样听从指挥。一阵剧痛,他又摔倒在地。在一个星期里,杨仕春天天练站立,汗水浸透了衣服,血水染红了裤管。8天后,他终于在没人帮扶下站了起来。9个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甩掉手杖,开始缓慢用假肢行走了。

随后,不服输的杨仕春又开始向自行车这个“山头”发起“攻击”。大夏天,他顶着骄阳,推着自行车在大操场练习骑车。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当他的一对假肢踩着自行车踏板可以自然伸屈时,站在操场边上的父亲禁不住热泪盈眶。

刚刚学会了站立行走的杨仕春,又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学习中医。那时,杨仕春在老家边养伤边学习,还拜当地医院的一位名医为师。从家里到医院是一段山路,弯道多,坡连坡,他骑着电瓶残疾车来回奔波。一次,他从家里前往医院,下一大坡时,刹车失灵,车子失控直往坡下冲去,坡下就是环城公路,路上尽是过往车辆。情急之中,杨仕春拼尽全力把假肢塞进车轮。车打了个转,被强行停住,他却被摔了出去。杨仕春在这条路上奔波了4个春秋。滴滴心血终成果。最终,杨仕春掌握了中医的基本医术。1992年,他带着家人回到部队,想凭自己的医术到师医院上班。然而,他没有医师资格证。之后的两年时间,他白天到地方医院临床实习,晚上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课程。1992年,杨仕春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中医学院。此时,他的体重不足百斤。开学第一天,杨仕春就遇到一个难题:教室在五楼。一级、二级、三级……10多分钟后,当满头是汗的他终于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师生们肃然起敬,全都站起来鼓掌。1995年底,杨仕春拿到医师资格证,如愿以偿地成了师医院的一名医生。从自学中医到走上医生岗位,xx年时间里,杨仕春除了完成学院12门课程外,还认真研读了30多册医学书籍,写下了50余万的医案笔记,收集整理了400多个单方、验方。

在医院,平时大量接诊的是基层官兵。杨仕春常说:“每个官兵都是我的亲人,每个患者的病痛都连着我的心。”有段时间,一些战士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杨仕春知道有一个中医方子可以治疗这种病,但其中的鱼腥草和马兜铃药房里没有。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赶到驻地附近一水沟旁采集草药。水沟边上的地又湿又滑,杨仕春一不小心滑了进去,浑身上下湿了个透,假肢也摔掉了,挣扎了老半天才爬上来。

为了方便患者,他制作了“医患联系卡”,卡上留有家里电话号码,只要有患者来看病,走时就送上一张。从此,家里的电话成了患者和他联系的“热线电话”。不少战士,一有个伤风感冒,就想到杨军医,挂号挂他的号,他不在医院,就打电话追到他家里。xx年12月,杨仕春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痛得直不起身来,而且假肢也坏了。医院安排他在家休息,可他总惦记着几个住院的战士,一天往医院跑好几趟。院长知道后,强行“赶”他回去。杨仕春却说:“院长,我在家堵得慌,不踏实。我的命是战友给的,现在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我哪能不管不问!”

有人说:你躺着也是功臣。杨仕春却说:“我不能用伤残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否则,就对不起丢在战场的那两条腿了。”1999年的一天,妻子艾丽收拾房间时发现,一只放在床底下的破旧纸箱里面,全是杨仕春修理假肢的发票。“不是说好,修理假肢的钱可以报销吗?”艾丽很纳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杨仕春一次次修理假肢的钱报销了,想不到丈夫都没当回事。“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事情,麻烦组织干嘛!”杨仕春对妻子说,这事以后别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假肢在杨仕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为了不给组织增添负担,杨仕春一直用的都是普通假肢。假肢坏了,他就自己修,实在修不好,就换上以前的旧假肢,拄着拐杖,一个人到假肢厂去修理。这些年,他3次到上海换假肢,每次来回都是坐硬座,修理假肢、残疾车的费用从没有找单位报销过。如今,杨仕春的医术在驻地小有名气,不少地方医院和私人诊所想聘请他去坐诊。杨仕春都拒绝了。他说:“我的一切是部队给的,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名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好军医。”

返回目录。

男28岁永年县第一医院外三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本院外科临床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一手过硬的神经外科手术技巧超前的手术理念。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并能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理念结合本院实际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引进的重型颅骨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方法填补了永年县空白。于xx—xx年度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期间有幸获得时任神经外科主任刘吉祥副院长亲自指导带教一年间参与完成神经外科手术400余例并且还得到前来会诊手术的北京天坛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的知名专家亲自指导为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手术操作技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与著作的《脑外伤后无动性缄默症临床研究40例》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综合临床》上发表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合作的《颈前路微创治疗颈椎病》已取得xx年度的邯郸市科技局的立项。因工作突出多次被医院评为“十佳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在职攻读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神经外科病人多、急诊多,众所周知,大脑是人的生命中枢,容不得丝毫闪失,特别是对危重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xx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接到急诊科的会诊电话,患者是一个39岁的男性因突发昏迷入院,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当时急诊为患者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非常顺利,但是仅仅术后2个小时患者病情再度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并发脑疝,紧急复查头ct发现患者二次出血,出血量较上次明显增多,果断为患者再次手术,结合病情采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由于出血位于重要的神经功能区,位置较深,周围遍布血管神经,稍有不慎,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终于完成了手术,这时才发现已近第二日中午,连续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中间更是滴水未进,手术中已将自己与患者的安危融为了一体,凭着这种坚韧的毅力坚持做完了手术。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习以为常。术后患者持续昏迷不醒,接着又出现了高热血凝、肺部感染等脑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为了能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每天都是最先来最后一个离开,期间查阅大量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中西药联合应用,患者在一周后脱离了危险,逐渐清//醒。由于出血部位位于重要功能区,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是在所难免的,患者情绪一度非常低落,针对患者这种心理,多次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为其树立康复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其父再三感谢,道出真情,他们家是祖传中医,发病后经过他的多年行医经验,其子的生命是九死一生,并且是二次出血,抢救过来的希望非常渺茫,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咱们县级医院能够救治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业务上精益求精。神经外科在我国属于新兴的前沿学科,无论从手术方式还是治疗理念上来讲总是更新最快、最多的学科,为了使我县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总是不断的从各种途径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内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最新的、最成熟的治疗理念、手术技术服务于患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可惜的业绩。在去年除夕夜的鞭炮声中,采用新的术式,成功的为一名32岁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应用更加完善的治疗理念,从药物的剂量、应用时间、方法等微小细节做起,配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使患者在术后第八周能够站立行走。看到家属满意的笑脸,自己的心中除了成就感外,油然而生的更是一种责任感,更加明白自己的社会使命,要坚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积极的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认为每个人的进步都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们医院近年来跨越式的发展,为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感谢县领导对我们医院的支持,感谢我们院领导高瞻远瞩的管理决策。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大医精诚论》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同样,作为现代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要以先辈榜样,时刻牢记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恪守医德,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为造福我县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

返回目录。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信任。近几年来,刘芩主任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学习和掌握普外微创外科疾病治疗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了解微创外科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回到医院后,他把学习到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如率先在景德镇市开展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成人疝、小儿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等,采用这些新的手术既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约了医药费用,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技术水平达到江西省领先水平,而且多项技术填补了市内空白。

他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在景德镇地区确立了普外微创外科的领先地位。他还是江西省医学学科省市共建计划项目的负责人。刘芩主任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他先后成功主持和领导市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并通过市级专家组的鉴定、验收。撰写的10多篇见地独到的医学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刘芩主任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景德镇地区的名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微创外科在他的带领下必将更加辉煌。

返回目录。

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深受患者、同行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x教授作为郑州大学二附院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理论创新、技术改革,独立完成各类心脏手术三千余例,成功率达98%。同时,在科研领域时刻把握医学科技前沿,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数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省内空白,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为推动本学科科研发展及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x教授对自己的一贯要求。在心肌保护上,当全国范围内还在普遍使用传统心肌保护液—冷晶体液时,x教授率先提出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液—温血停跳液,并完成“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术中心肌保护实验与临床研究”,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他对此并没有满足,随后又进一步改进心肌保护液成分,制备去白细胞温血停跳液,完成“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灌注对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心肌保护效果,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数以万计的心脏手术患者获益。

心脏干细胞移植就像医学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研究道路异常曲折。知难而上,勇于攀登的x教授于1994年在省内率先主持开展“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课题组得到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成功获得了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发表论文10余篇,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辰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程邦昌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志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均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xx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法教授进一步提出了激光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并于xx年成功申请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项目“llli(低能激光照射)预处理梗死心肌组织提高骨髓干细胞移植存活实验研究”。这一探索将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而且无创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干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以临床促进科研,用科研指导临床。在干细胞科研领域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x教授适时地将部分科研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不能行冠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20余名。在经冠状动脉移植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发现,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将激光心肌打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与冠脉搭桥相结合,开展冠心病杂交治疗技术,扩大冠心病治疗适应症,使更多患者受益。目前,该项技术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此外,x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利用在干细胞研究中掌握的技术,进行“干细胞建立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该研究为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项目,旨在将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起搏及传导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通过转染起搏基因拥有起搏功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将有可能取代人工起搏器,应用于临床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x教授在人工瓣膜研究和二尖瓣成形方面享誉省内外。他主持的河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组织工程生物瓣的体外构建”,旨在探索出一种具有外科实用价值的细胞移植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解决传统生物瓣衰败问题。目前已完成的“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提示,联合种植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一种先进的、有效的细胞种植方法。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杨景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获xx年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在心脏瓣膜成形方面,法教授的“自制软质二尖瓣成形环纠治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临床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设计的软质环获国家发明专利。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科室,法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成为全国临床累积病例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多的团队之一。法教授利用该科瓣膜成形的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类积极推广应用,并对成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远期疗效。法教授的工作受到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为此专门制作了一期题为《巨大决心》的专题报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医院党委书记和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的x教授,不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更加注重致力于全省胸心外科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就任河南省胸心外科主任委员后,他积极组织制定并推行我省胸心外科医师专业准入制度,积极筹办《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论坛》,在进一步规范提高河南省胸心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搭建了我省胸心外科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我省胸心外科整体水平提高。同时,他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主持了河南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xx年)和中南六省第十届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xx年),对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尤其对河南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永不懈怠的x教授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刻苦钻研技术,勇攀医学高峰,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医生事迹材料篇八

20x年转瞬即逝,过去的一年中,在院领导和医院各科室同仁的支持帮助下,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口腔科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严格管理,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基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截止20x年x月,完成门诊治疗总量人次,其中团购人数超过x人次,网上获得优质评价,网络评分位居首位。在汇报个人工作之前,我首先要感谢院领导,对我个人的信任和支持,为我指明工作目标和方向;感谢医院各科室的同仁们,对我工作的配合和帮助,让我在这样一个富有生机与朝气的大家庭里,倍感振奋。现总结20x年工作,如下:

一、坚持党风建设,提高个人医德素质及服务质量。

1、端正思想态度。在思想上,始终按照党风要求保持一致,作为一名从军营里出来的医生,时时刻刻都保持严谨工作态度,紧紧围绕医院的百年春光梦,“诚信惠民”的经营理念,服从领导,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始终将患者安全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视其为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2、患者说好才是真的好。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落实到患者服务当中去,通过美团等团购网站,x年来我科室就诊的患者超过x余人次,累计就诊人数已超x人次,顾客的好评如潮。

3、“惠民”行动落地执行。杜科新村的一名x多岁的患者,身患糖尿病多年,曾镶带一副义齿,因使用年限过长义齿断裂,跑了很多口腔医院门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患者来到我门诊处,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要求及细节,认为义齿还有可修复的使用性,便为其修复,仅此一项为患者节省费用近千元,为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因此十分感激,成为口腔科的忠实消费者。

二、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1、积极学习口腔专业知识。

本年度工作平稳有序,在业余时间,组织科室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x年度,带教x名实习医生,每天抽一定时间阅读相关课本专业基础知识,共同讨论病症病理实践操作,在实际手术操作中,为其仔细讲解技术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还注重实习医生的基本技术操作的实践。实习结束后,实习医生在操作中,均能独立熟练操作,丰富了临床经验。

2、鼓励和支持报考参加成人教育考试。

20x年,参加成人教育继续学习,通过学科考试门,为取得学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3、外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为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和节奏,扩大口腔科的经营范围,现消费群体对牙齿美观的需求日益见长,为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需求,有计划的外出学习次,主要学习内容为牙齿美学修复,经过学习和实践,能熟练为来我春光口腔患者实施牙齿美观修复技术的操作。

三、增加医疗设备,提高医疗竞争力。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区中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根据口腔科的需要,经过多方考察对比,添置了一台牙科综合治疗椅。大大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20x年,我门诊对室内装修更进一步的美化,制作了统一的宣传服务标识,确保正确引导患者认识了解并及时就诊;对房屋内部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屋内的房顶装修,使就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美观;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在院领导及同事的热心帮助下,科室安装了取暖设施,大大改善了就医环境质量,方便了冬天来就诊的患者,延长了就诊等待时,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医生事迹材料篇九

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读于专业医学院校的我,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科主任,虽然有很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系母婴安危祸福于一身的妇产科大夫;身处区域医疗条件最好的县人民医院,县内兄弟医院如遇到危、急、重病患者抢救,我只要接到会诊通知,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作为唯一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驻县专家,我还需时刻兼顾全县妇幼工作的全局,为“降消”项目顺利开展和实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通常的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心理学上被称黏液质气质类型,换一句通俗和时髦话就是“比较淑女”。但在一次对一位双胞胎产妇抢救及预后康复的过程中,我最初由温文而雅的医生变成“高分贝开道员”,之后又从“高分贝开道员”变成了不收佣金的“广告商”,几近从淑女变成了“捍妇”。

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科室安排一天的日常工作,突然接到我县妇幼保健院的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我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我果断叫来本院外科医生,迅速做了静脉切开。

由于该院当时条件很有限,最关键是没有血库,只能转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我院。但按病人当时的情况,又怕转院途中就有生命危险。两难之下,我用电话一边紧急请示院长,一边与我院相关科室详细沟通。当120车火速开到该院楼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关工作后,我们抱上双胞胎、抬着产妇就跑。路上遇到塞车,我一改往日的矜持与涵蓄,伸出头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门为救护车开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而引来的惊奇与诧异。

经过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产妇家实在太穷,不说住院费用,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非但如此,由于之前的大出血,术后又并发了极其可恶的席汉氏综合症,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可怜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临无奶可吃的困境。无奈之下,我又由医生客串起“掮客”,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县电视台替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或是出于对产妇境遇的真切同情与关爱,抑或被我们对一母三命的真诚敬畏所感染,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慷慨解囊,纷纷送来钱和奶粉,产妇和两个她刚刚带来的小生命得以彻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我院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科室,并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荣获爱婴医院光荣称号。我科共有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生10人,护理人员12人,相关人员除在我科轮转的两名低年资医生外,均已取得执业资格及助产资格。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由于有业务副院长亲自负责产科质量工作,各级医护人员之间均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因此,我们科室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从服务质量上看,相关工作总体上有保障的。

然而,为医者的最大追求是怎样用最简捷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正因为如此,精湛而全面的医术既是做一名好医生的必备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合格部门负责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鉴于此,对于临床工作每一个病例,我都仔细研究,不断总结,力求长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救治方案,本着最高的专业精神,影响和带领同事,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把关,为母婴安全和妇女生殖健康营造最稳妥、最安全、最便捷的绿色通道。五年前,介入手术不开刀、保留子宫、延长妇女生理年龄的优点,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攻克它,普及它,让子宫肌瘤患者不再忍受开刀切除子宫的痛苦,成了我坚定不移的追求。经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主导了我县首例子宫肌瘤介入疗法并获成功。

在成绩面前,我没有止步,随着微创技术的蓬勃兴起,我又开始了新的追求。,我率先在我县开展了“阴式子宫全切术”;自开始,我又熟练掌握腹腔镜、宫腔镜妇科微创技术并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妇科临床操作,我个人及所率团队因此而获得州级“新科技成果奖”的殊荣。与此同时,由我开展的leep刀微创手术,在妇科手术方法上另辟蹊径,以其微创、快捷的手术优点,极大地缓解了妇科病患者的痛苦,由我提议开展的微生物感染检查运用于临床后,为优生优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医疗工作中,我力求严谨,从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尤其在辅助生殖技术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积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任各种妇产科病人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分析、综合判断及处理。始终坚持以业务服众,以实干促管理。

组织“亿万农民健康促进宣教”等活动,把“降消”项目知识送到农村和社区;二是积极推动对孕产妇和家庭成员以及有流动人口等一些需要关注的人群进行入户宣传;三是亲自深入边远和交通不便的村屯,面对面地进行降消项目相关知识的宣传。此外,还尽量挤出时间撰写妇幼保健知识,充分利用查房、发放降消补助卡等工作便利,不失时机做好降消项目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服务是让群众尽快接受“降消”项目的前提。为此,我非常强调并着重了抓服务质量和就医环境的建设。一方面着力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行业管理和对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落实限价收费制度,积极建议对于边远山区的孕妇提前住院待产时予以免收任何费用。此外,还认真组织并亲自参与降消项目补助卡的发放工作,利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利条件,动员孕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她们能住院分娩并获得一定的补助。

不仅如此,我还通过严格管理和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努力夯实母婴保健的技术基础。一是继续巩固产科质量建设工作,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巩固爱婴医院的创建成果。二是产科急救中心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标准》进行设置,以确保达到设置规范要求。三是强化培训并使之常规化,自以来,我每年都主持两期县、乡两级妇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强化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妇联主席、村医、家庭接生员等人次,培训后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以自身的努力为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我人生的理想,也正是为了这个理想,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举国同庆。在这个意义非比寻常的时刻,我极为荣幸地被推举为黔东南州三八红旗手。受此殊荣,激动、兴奋、感激和无比自豪之余,更多感受到的是殷殷众望和自身肩负的责任,那就是用自己踏实工作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我很高兴将自己的工作点滴和所思所想出来与大家共勉,并以此权当自己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一点微薄之力。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

我叫程,19xx年出生,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于19xx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40余年的老乡村医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徽州地区赤脚医生先进个人”,原“屯溪镇乡村医生先进个人”多次被原砚忠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现依然坚守在村卫生室从事基层医疗工作。

60年代末,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经过村里推荐我于19xx年到乡卫生院学习,跟老中医朱民槐学习中医知识传统医学和临床实践,并兼学西医解剖及其他知识。当时我毫无医学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我想过放弃,但一想起村民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时卫生院西医知识也不是丰富,我自己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利用晚上时间挑灯夜读,拼命地汲取医学知识。19xx年回到本村傍霞担任赤脚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担负起傍霞村930余村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随叫随到。当时参合资金每人每年5元。为了节约药费开支,能用针灸医治的尽量用针灸,能用中草药医治的尽量用中草药,我一有空就会上山挖集中草药,晾晒、烘制、制作,免费给村民使用。当时40%病人都用针灸和中草药治疗。在办合作医疗10余年中,因我用针灸和中草药为主给病人医治,所以在有限的参合资金里保证了病人有药用及合作医疗资金的正常运转。那时农村里牛、猪、鸡等牲畜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发生意外会给家庭带来不小的损失,为此村里决定还让我出去学习兽医。19xx年9月我外出学习,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并还获得原安徽省农学院阜阳分院畜牧兽医系学员结业证书,为我村的畜牧医疗事业保驾护航。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必需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在1986年先后2次自费到屯溪区医院及黄山市人民医院进修西医内科。通过这2次的进修学习,提高了临床医疗水平,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了病人的许多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又是一名中共普通党员,我时刻把职业道德铭记在心,天天惦记着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非典”期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我服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按排,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外出归来人员进行随防工作,及时为群众测量体温、宣传防治知识,打消群众的恐慌心理,经常忙到深夜,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休息。那时村卫生室已由我私人承包,业务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家里人很不理解,都在埋怨我说我傻,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在这重大疫情来临之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怎么能做视不管呢?作为一名老党员怎么能对得起这个称号呢?经过我的耐心解释与说服,家里的人终于被说服了,还积极地配合参与这“防非抗非”的“群众战争”中来,支持我做好“防非”工作。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县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加强了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虽然一体化后会影响到我个人利益,但我觉得这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能把我们农村卫生事业做优做强。当时因新卫生室还未选址动工,我便出资几万元把自己的卫生室按照上级要求改造布置作为新农合的医务室,家里人一时难以理解,认为这是卫生院的事,我说现在都因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帮助政府解决下临时困难有什么不可以呢。而且后来政府对我卫生室的改造资金也给予了补助,所以我相信政府相信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

本村产妇杨金花,产后患上关节病,四肢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剧烈,在上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明显加上经济困难只好放弃治疗。回家后产妇不能活动只能整天卧床,加之营养不良产妇无奶水,只好将几十天的婴儿托付她的姑妈代养。丈夫束手无策十分着急,如果治疗不好妻子的病,家庭将会变成怎样真是不敢想象。困急中他找到了我,我听后立即赶往他家中,通过和病人的沟通并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通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比较科学的护理,使她的病得以完全康复。当时农村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加上她家是特别困难户,我没有收她一分钱和物品。如今党的政策好,她全家都健康幸福的生活着。

现年86岁的老党员程桃仙患高血压脑梗卧床已近4年不能下地生活不能自理,家里只有一个未成家的儿子。程桃仙因需常年服药,且又缺乏科学饮食调理,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发生。因不能运动经常大便秘结,有时需要用手掏,我给家属做示范并指导家属运作,并隔三差五上门去指导家属怎样调理饮食,减轻患者痛苦。患者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要常年服药,村卫生室有符合她可用的药,我也经常免费给她。有一次我上门复诊时发现近期患者因经济问题饮食不好,影响了病情,我便拿了200元给她家属临时改善营养之用。去年患者有一次突然剧烈腹痛,家属赶来叫我,经仔细查诊确定为阑尾炎,便立即会同家属送往上级医院动手术,因送诊及时未发生并发症且术后恢复较快。

现年83岁老人程桂,因患风湿病不能行走卧床3年了,今年3月份臀部发生褥疮三块,从4月份起隔天换一次药,中途患者感冒因身体虚弱需输液治疗,家中儿媳患宫颈癌,治疗费用要10余万元,孙女读高三面临高考,家庭确实困难。按规定患者从4月份到现在几个月的材料费及感冒期间的几天输液费至少得2019多元,我也是分文未收。我觉得我是一名老党员,要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党的关怀送到需要关心的的病人,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的好,社会主义政策好,从而树立战胜疾病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以上是我列举的从事农村医疗工作40余年来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份内职责的几件小事,离党及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党的培养、各级政府和上级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对我工作中的大力支持。我虽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但40余年的基层医疗工作,扎根在家乡的热土上,能为父老乡亲服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我自己的真心付出,善德善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乡村医生的基本道德,党和村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鞠躬精粹发挥余热。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一

赵纯清,现任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山西村卫生室主任。1992年,他从淮北卫校毕业后,顺利进入濉溪县一家公立医院上班,很快成为医院骨干。但工作几年后,他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不顾领导和同事的再三挽留,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古饶镇山西村,利用家里的3间破瓦房办起了村卫生室,看病、治疗、出诊都是他一个人。虽然环境跟县里医院没法比,而且工作没日没夜,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瞧得上病”,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多年来,他还通过拜师学艺和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中医治病、推拿按摩、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等医术,努力提升服务村民的本领。

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钱没钱,只要病人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赵纯清说,多年来他最担心的是有村民突发疾病。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发生的两件事让他刻骨铭心:一件是一名村民农药中毒,因道路不畅未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最终不幸去世;另一件是一名村民突发脑溢血,同样由于道路不畅,救护车未能及时赶到,耽误了治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从那时起,他立志一定要把路铺平修好,打通一条生命通道。20多年来,赵纯清先后挤出6万多元用于修路。

“做人讲人品,做医生就要树医德。”这是赵纯清多年来的.行医宗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纯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安徽好人”和“安徽省优秀医生”,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赵纯清常常说:“作为一名时代乡村医生,在我心里,乡亲们恢复健康后那句真诚的‘谢谢’,还有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才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收获。”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二

自从负责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以来,无一例因技术操作等因素出现过不良反应。曾先后参加了县疾控中心举办的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及扩大免疫规划知识等培训。并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落实各项方针,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

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本人能积极协助村干部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向村民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容及补偿办法。接待本村患者和村外患者。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能认真做好门诊病志及处方管理,详细填写门诊补偿登记表,及时上报。

本人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20x年毕业于锦州卫生学校(中医士)专业,于x年考取锦州医学院内儿专业,结合农村实际工作特点着重学习心脑血管疾并搜集整理消化系统疾并及疼痛科皮肤科的诊断及治疗;x年和x年先后在《中国实用综合医学》上发表个人优秀论文两篇。

其中《针刺法治疗蛇盘疮》被评国家级优秀论文;在x的9月,我被辽宁省卫生工作者协会评为“省级优秀乡村医生”x年6月光荣的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并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并多发玻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几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起纠纷。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其它同道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都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三

谭红,女,48岁,副主任医师,衡东县人民医院一内科主任,衡阳市医学会代谢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衡东县卫生系列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评为衡东县“最美湘女”27年来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恪守职业道德,凭着熟练的技术,良好的道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行的赞誉,患者的认可和社会大众的好评。

敢于担当医德高。1991年,谭红同志从衡阳医学院毕业,至今已在衡东县人民医院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了二十七载。她热爱医疗卫生事业,任劳任怨。她从一名西医临床医生做起,脚踏实地,待病人如同亲人般体贴周到:经常亲自陪同危重病人做检查、抬担架;力争以最少的开支使病人达到最好的疗效,甚至无条件为贫困病患送医送药。在这个经济高度发展、医患关系高度紧张时代,她的高尚医德口口相传,深得广大患者的赞誉与信赖,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一是敢于"拒",从不收受红包,拒绝请吃;二是敢于“推”,对于那些限于本院医疗条件和自己医疗技术而几乎没有把握治好的病人,则主动联系上级医院,送上级医院治疗,尽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三是敢于“担”,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自己有相当把握的病情,则坚决果断精心组织,敢冒风险,积极采取措施。2016年6月2日下午5点左右,我县石湾居民陈金龙以“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入院,当时他的病情相当凶险,根据病情必须马上予以“溶栓”治疗,当时只有病人老伴一人陪伴,在选择送上级医院和立即“溶栓”治疗上举棋不定,她第一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险性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后,亲自坐镇组织指挥抢救,带领本科全体医生历时8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勤于钻研医术好。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克服家庭负担重,年龄偏大带来的记忆衰退等不利因素,努力学习新的医学知识。2000年,她被派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修神经内科,被评为优秀进修学员。每年订阅多种医学期刊进行研读,经常挤出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培训提高班,不断充电,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业务能力突出,理论基础扎实,她数次代表衡东县人民医院参加医学竞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市“三基”竞赛优胜奖、全县“三基”竞赛一等奖、全县卫生系统首届卫生法规与政策知识竞赛优胜奖、医院院感知识竞赛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她善于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科研,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也收获颇丰,她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9篇心血管医学论文,其中:《颈椎穿刺118例体会》在《临床荟萃》中出版,《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致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1例临床分析》在医学权威刊物《中国医师杂志》上发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分析》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误诊学杂志》上发表。谭红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她从医二十七年来从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病历和医嘱多次受到市检查团、专家组的称赞。她所负责的许多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时,她都不会退缩,夜以继日守在科室,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让每一位病人转危为安。2003年,退休教师刘建烈因为神志不清、呕吐、偏瘫住院治疗,期间经湘雅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脑瘤”并建议回家,但她没有放弃,为病人精心制定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目前仍然健在,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精于管理团队强。她2004年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2015年担任科室主任。她担任一内科副主任以来,在各方面条件有限情况下,科室发展遇到困难时,她并没有抱怨,而是积极协助科主任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耐心安抚住院患者,并没有因为条件限制就降低医疗水平,而是“勤”字当先,处处以身作则,以科室为家、以院为家,致力于整个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带领科室医生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使科室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她注重传、帮、带、教,指导年轻医生开展腰穿、胸穿、心包穿刺术、脑脊液置换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等。整个科室精诚团结,打造了一流的医疗团队,在医院举行的各种理论与操作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2016年衡阳市病历书写比赛中,代表衡东县人民医院获得全市第二名,学科水平在全市位列前茅。治愈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科室医护人员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谭红同志在27载行医生涯中,用她崇高的医德仁心、积极的开拓进取、高昂的敬业爱岗热情和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化作了对这八个字的最好诠释。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四

20__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获批国家“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这不仅标志着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内部管理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着我区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过去一年里,老院中西药房紧紧围绕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结合医院各项管理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与服务职能,很好的完成创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药房各项管理及业务工作,现将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总结如下:

一、积极动员搞好创“三甲”,深入开展医院发展管理工作。

20__年是我院创“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初评和验收的一年,全科人员按照医院总体要求,多次召开科室会议,积极贯彻以牛阳院长为首的创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重要举措,对科室成员广泛宣传和思想动员,使大家能够深刻认识到创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的重要性,提高了创建的积极性。同时科室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药学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考核,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资料,为顺利通过“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科室管理。

科室以“三级甲等民族医院”管理为契机,认真搞好科室的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对科室的制度、规范、程序进行了多次梳理,查漏补缺,进一步细化完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科室管理文件,用制度管人,使大家有章可循。

2、组织科室成员学习医院下发的文件,传达院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宣传教育科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计付出,不计报酬,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形象,严于律己,杜绝歪风邪气。

3、配合医院搞好绩效工资发放,此项工作是顺应医院20__年跨越式大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进行的一次进一步打破大锅饭,按劳分配,重质量求效益扩大发展的方针政策。科室积极响应、广泛宣传,使每一个成员深刻认识到此次绩效改革的重要性,同时对本科室的绩效工资发放加大考核力度,采取公平合理、同工同酬、质量效益优先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药房是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机动配备人员、与病人沟通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药房工作的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中药饮片取药排队等待时间长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也充分体现了全科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做好窗口服务工作。

四、加强药品管理。

1、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收集工作,及时上报,与护士长及时做好沟通,及时反馈药品不良反应,本年度共发生药品不良反应3例。

2、加强医院药库及药房药品的质量管理,随时观察室内温湿度及冰箱温度,及时调整及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由于急救药品用量较少,而且有效期较短,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药品过期或断药。因此进一步加强急救药品的使用及储存登记管理,做到及时出库及时补充,做到账务相符,保证急救患者用药。

五、科室业绩建设。

老院在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装修工作顺利完成,医院面貌焕然一新,20__年四月下旬通过药学部分人员的齐心努力,完成了医院开业前药房的基础建设及药品调拨、成列、存放等一系列工作,为迎接老院按时开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起初,西药房以李玉红等三人共同努力完成药房白班和夜班的药品调剂工作;中药房以唐正虎等4人完成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药饮片的调剂工作。在五月下旬,到了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的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充实药房,进一步加强科室管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院领导运筹帷幄,调整药学人员岗位,改变药学人员结构,配备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强的人员到老院药房指导药学工作,同时也为药房创建三甲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三甲评审迫在眉睫,为了尽快的完成三甲医院药房管理规范,以及药品调剂质量与处方书写规范,科主任带领全科人员,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想方设法完成三甲医院的评审管理规范及药房设置。

1、由于临床医师在书写处方时,没有按照处方书写规范书写处方,大量的处方书写不达标。药房人员每日不仅要完成当天的药品调剂工作,同时还要与医师协调修改处方,由于所需修改处方量大,药房工作量不断加大的同时,由于频繁修改处方,医师与药师的矛盾也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甲评审一天天临近,为了振奋人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科主任反复和大家沟通,消除大家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医药彼此理解,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创三甲取得好成绩共同努力,在迎评期间顺利完成了处方的规范书写工作。

2、由于药房空间狭小,临床所需药品品种又较多,为了能够更好按照三甲医院评审要求设置药房,保证药品质量。大家群策群力,想方设法调整调剂室陈列布局,共同携手营造出了一个窗明几净,成列有序,分类明确、标示醒目的药品陈列柜,并安装控温设施。炎炎夏日,中药饮片极易虫蛀,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避免虫蛀,加强饮片的防蛀工作,还要每日坚持降温,除虫。同时还要将药斗里存放的300多个饮片品种,逐个翻斗检查,每天不仅要完成正常的调剂工作,还要完成各项繁杂的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全科人员同心同力没有人消极怠工,每天下班后,都会留在科室逐个翻斗检查每一味药品认真细致的出去所含杂质,避免了虫蛀及劣药现象发生,保证了药品质量。在三甲评审检查工作中,牛院长陪同评审团团长亲自对药房的饮片进行了检查,评审团长不仅从陈列柜上仔细检查包装袋内的饮片,而且拉开药斗进行比对检查。在检查工作中,中药饮片品质优良价格合理,得到了评审团长的好评,同时也为医院三甲评审总成绩争取到了一定的分数。

六、科室建设方面。

1、按照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的建设,对资料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各项记录,制定相应制度,尤其对药品调剂的准确性,药品养护和处方规范化书写,药物咨询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使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为了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对库房、调剂室都进行了重新建设,改善药品储存环境、购买冷藏柜、增加通风口、安装冷控设施,对中西药品进行了分类存放,并贴了相应的标识标牌,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范执行,及时列出高危药品和相似药品目录,并对库房及药房的高危药品进行了专柜储存,并帖有专用标签,以便于临床管理,防范医疗隐患。

3、根据药监部门的文件精神,规范化药房建设的管理标准,积极将中、西药房的药品冷藏区域分割,达到了规范化药房的基本建设要求,使药品的储存环境又上了一个台阶,为临床患者使用高质高量的药品提供了有效保障。

七、积极开展药学专业知识宣传。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医疗事业快速发展,药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现,只有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做到药房窗口工作,更好迎接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

1、老院中西药房不定期的由贾万余、马晓燕、尤丽等药师向其他员工讲解药学或中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同事在一起相互探讨药学知识,不断的充实药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与患者。

2、提供药学咨询服务,作为门诊药房,咨询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老院中西药房严格遵守医院药学咨询规定,热情的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耐心细致的为患者解答用药疑问,使患者认识到药物的服用疗效及毒副作用,以及自己随意乱用药对身体所造成的损害,并做好科室咨询登记工作。

八、科室收入。

由于老院地理位置处于闹市区,每天会有大量的门诊患者就医,患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药房每天都承担着繁重的处方调剂工作过,虽然繁忙,但是由于患者的就医种类制约了科室的收入,导致科室人员待遇较低。但是大家没有抱怨,每天热情接待患者,精心的为患者调配药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

20__年4月20日老院开业至12月25日共完成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调配8458人次,住院中药饮片处方调配1701人次,共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50795付,销售金额为1550103.22元,门诊西药处方调配20731张,住院西药处方调配29845张,西药处方共调配50576张,销售金额为3012988.41元,中西药房销售额总计4563091.63元。

九、科室工作方向。

5、促进同事之间和谐相处、以礼待人、以诚相助建立宁医一家人的良好形象。

20__年度,我们在忙碌中顺利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同时感谢医院各级领导及各科室的支持,综合创建三甲以及全年工作,药房调剂质量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今后会在存在的不足中弥补缺点,并且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以礼待人,热情服务,耐心解答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全科人员自身素质和的业务技能。并祝医院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步早日实现。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五

有一种追求,看似平凡无奇,它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有一种追求,看似朴实无华,它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热爱中医,甘于奉献。作为一名40岁左右中医门诊医生,他看上去还那么年轻,但是他的中药却是远近闻名,他就是中医院医生周道春。

说到中医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人们印象中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治病救人方面似乎西医要来得快些。但是前不久因为一些事,让人着实领教到中医中药的神奇,也让笔者真正近距离认识了周医生。一位朋友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因为颈椎病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她原本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吃激素类药物,西药这方面是不能考虑了,很多理疗项目也不能做,除了针灸。无奈神经压迫症状太严重了,而且朋友也不能耐受针炙,治疗效果自然不明显,症状越发严重。她让笔者带她找周道春医生看看,据说这位医生素有“周半仙”之称。笔者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接触过周医生,碍于朋友请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周医生。虽然中药没有副作用适合养生保健,但是在治病除痛方面笔者还是侧重于西医。看了检查单,周医生详细四诊之后开了五副中药,笔者看了下也就几味中药,也没开西药。

他只是将中药煎服法详细告知患者,先吃吃看吧,不行再想其它办法吧!这是周医生的原话。老实说,当时也就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所谓病急乱投医,笔者只是希望能帮朋友做些事,至于效果自然要看吃药后才能确定。在陪朋友就诊全过程里,至始至终周医生都是面带微笑心平气和,这样的医生有时本身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朋友回家就开始煎中药喝,第一天没有什么变化,到第三天早晨打电话给笔者,电话那头她兴奋告诉笔者,感觉疼痛好些了,上肢能抬高而且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僵硬了。笔者听了之后心里还是有点犯嘀咕,就几味中药,有那么神奇嘛?朋友吃了五副中药之后,迫不及待的让笔者带她再去找周医生,去时病人很多,就陪朋友在一边等,一边看他给病人看病。周医生看病那才叫四平八稳,无论病人如何多,始终坚持认真耐心,有时候遇到老人家,看上去状态不好的,都是亲自搀扶病人就座。后来听朋友说她又去复诊几次,最后一次去时,周医生说不用吃药了,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坚持颈部活动就可以了。至今朋友颈椎病没再复发过。

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次笔者先生同事到他办公室玩,谈及脸上患有激素性皮炎痛苦不堪,西药是不敢吃也不能涂,但是脸部痒痛症状却很明显。曾经如花似玉容颜现在变得红一块白一块的,到了夏季更是痛苦不堪。之前看了不少地方始终不见效果,先生就建议她试试吃中药调理,反正中药也没多少副作用,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如果说上次笔者是半信半疑,这次找周医生则有点想挑战的意思。周医生在详细四诊之后还是只开五副中药,依然谦逊地说回家吃吃看吧,如果感觉皮肤不痛不痒症状好些就再来。几天过去没有接到电话复诊,想必这中药也没有那么神奇,也就没再多问。没想到后来笔者先生告诉她说同事吃了中药效果很好,脸部感觉舒服多了,因为不好意思麻烦笔者,她自己找周医生又开了中药,还一直在吃呢。为了美她打算坚持吃一段时间中药,最重要的是她从周医生那里懂得一个道理,像她这样的皮肤毛病更多的需要内调而非外治。这以后遇到难缠的问题都喜欢让病人找周医生,他都是只开五剂中药先吃吃看,这句话已成了他谦虚待人的口头禅。

作为一名医生,他总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能用中药解决的尽量不开西药,能不用检查的就不检查。在病人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病人之间口口相传,慕名前来的病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有时候病人实在太多了,就让家人将饭送到单位,简单吃点再接着看病人。因为有很多病人很多来自农村,难得上来看病,不忍心让病人等太久。即使节假日休息,只要有病人打电话,他就到医院来上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生病也不能分节假日,人家也是没办法。”朴实的话语里透露出周医生满满的责任心和爱心。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六

他经常在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乡亲叫醒;他经常走在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虽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38年如一日悬壶济世,走村串户,送医送药,随叫随到,村民记住了他,更离不开他。他,就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芦溪县银河镇xx村卫生所医生易。

19xx年,易xx高中肄业,便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19xx年,在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这一指示下,当地政府决定在每个村选拔一批年青人,培训一批农村医生,兴办一批乡村卫生所。当时,xx村里没有乡村医生,群众看病要到10多里外的乡镇卫生院,非常不方便。就这样,易被村里选派到宣风医院参加初级卫生保健培训班学习。培训结束后,易回到xx村当起了赤脚医生,这年他还不到20岁。

19xx年8月,他自费参加省里举办的乡村医生函授班,使自身业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19xx年xx月,他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易始终感受着病人的信任和依赖。他常说,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了我,是村民推荐我当医生,做人要讲人品,行医更要重医德。因此他从不给患者开大处方,并坚持做到能吃药的绝不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对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易习惯在村内开展巡诊,以走村串户送医送药的方式为本地群众治病。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患者上门或打个电话,他总是立即接诊或挎上医药箱就出诊。

“病人快断气了!请易医生救命!”一个寒冷的冬夜,易睡下不久,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他匆忙穿好衣服,挎上急诊箱,一口气跑了3里山路赶到病人60岁老人钟慧香家。他来不及喘口气就开诊,原来是急性胆结石。易赶紧展开急救,病人逐渐恢复气息,那天晚上,易医生待在老人身边整整一夜。

“我尽量开中药,因为中药温和,副作用小,价格也便宜。”易为病人健康着想,总是优先选用中药。这些年来,他从不收取病人的出诊费。对于那些长期卧病在床及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不计报酬上门进行护理和治疗。对一些没有家属陪伴的病人,易还会让妻子为他们煮饭,照顾他们饮食起居。对于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残疾人,他经常免除医疗费,还不定时地为他们体检,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与易医生同时代加入村医队伍的人,很多因为工作的艰辛、生活的清贫早就改行了。但是,易对自己的事业却从未动摇过。他说,“既然选择了从事医生这一行业,我就要对得起身上的这件白大褂!”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承诺。

走进易诊所,几本手写的医疗日记特别引人注目。这些日记每本都有几十页,在这些日记里,详细记录着数百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从医38年,易足迹遍及xx村的每一个角落,累计接诊病人十几万人次,出诊上万次,出诊行程两万多公里。他了解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

“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如今易笑言自己老了,力不从心了,但他希望把卫生所一直开下去,为乡亲们的健康点一盏希望的灯。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七

王玲同志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解放军第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玲同志从护士、医师到主任医师,她行医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奉献的爱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血液病,人们往往谈之色变,得了血液病的患者,更是显得焦虑和不安,恐惧和无奈。王玲同志把病人当亲人,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至精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主任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前病人少了才做手术。按常规,手术后2-3星期才能下床走动,可是王玲主任心里惦记着她的病人,手术后第4天,就让护士用轮椅推着去血液科查看病人。有位患者说,他几天没看到王主任了,正觉心里有点不安,没想到王主任自己的身体还没好,就来看我们。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许多病人的眼角都湿润了。

血液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曾让许多患者望之生畏。但在血液科,许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一个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痛苦得死去活来,我怎么没有感到不舒服?原来这里倾注了王玲主任的眷眷真情。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王玲主任对每一位病人,都做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液体量的多少,各种液体之间的顺序,时间的安排,副作用的预防等等,关怀得无微不至。

王玲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为病人节省医药费,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化疗和骨髓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化疗药物大多数都十分昂贵,骨髓移植更是动则以十万计算。来血液科的许多病人都是被疾病折腾的一贫如洗,有的病人卖粮食、卖猪凑钱来治疗,但这些钱,有时还不够做一次治疗费用。医疗费,竟成了许多血液病患者求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障碍。王玲主任为病人节省医药费可谓花尽心思,绞尽脑汁。

王玲主任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有一个病人合并高血压,本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很多,考虑到病人经济条件,王主任几乎比较了所有的降压药物,还是不放心,当她在互联网上,查到另一种国产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时,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因为这种药物效果非常好,而且每天只花几毛钱!

感恩图报是人之常情,王玲主任为患者倾注的热情,付出的心血,病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许多人都要找一个机会表达一下谢意。可是,他们送出的“红包”或礼物,都无一例外遭到王玲主任的谢绝。

1997年3月的一天,江西革命老区的一位农民,带着他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慕名找到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接待了这对父子。怀着希望得到王玲主任特别关照的心,这位农民见左右无人,便偷偷将一个早已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她的口袋。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充满期待的目光,王玲主任实在不忍心当面将“红包”退回。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还差800元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王玲主任知道后,主动掏出1000元塞在老人的手里。老人临走时含着热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永远保持着那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和器械推销商,她的表情却总是非常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会与你们联系的,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后来她干脆在门上贴上“医药代表,谢绝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初中文化,到医学博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艰辛,不懈地向医学科学高峰冲击,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王玲主任从医之始,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员,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成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一路这么坚持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病人的需要,是王玲主任爱上医疗事业的初衷的话,那么,患者的痛苦呻吟和无助的眼神,则是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从她上大学到获博士学位时隔20xx年,这20xx年间,她既要负责临床工作,又要为考硕、考博做准备,付出的努力与心血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的烧伤科做护士,在进行烧伤人造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试验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先后在自己的腿上制造了十多个创面,亲自体验止痛效果。

取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了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第一位博士,她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医院的老主任、老专家请教,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进行科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血液病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王玲还非常重视科室医生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把自己潜心总结出来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在王玲主任的书架上,有一本发黄了的硬皮本,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名人名句。从上小学起,她最爱读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和《欧阳海之歌》。

作为一名医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如一日,忠诚地维护群众的利益,这并非偶然的。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军人家庭,有4兄妹,王玲排行第二。王玲父亲是典型的军人性格,对子女就象对待战士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在烈士们子女中间,耳濡目染,很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王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王玲一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就象发生在昨天。

入伍后,读书成了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部分,至今她仍然保存着一个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记满了一些名人名言和革命党人精彩的章节。这些读书笔记一直记到她上军校之后,因学习紧张而作罢。

王玲主任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医院有事,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时间表上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没有节假日。因忙于医疗工作,她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今年已54岁了,一直未成家,为了“大家”舍“小家”,她始终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而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就成了她的伴侣,科室就成了她的家,病人就是她的亲友。”

王玲主任用自己的真情,凝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形象。她所带领的血液科曾被广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式先进集体”,她本人曾被评为广东省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省、市“三八红旗手”,xx年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被省委、省政府记二等功一次,xx年3月被广东省卫生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xx年5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xx年7月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荣获白求恩奖章。

医生事迹材料篇十八

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x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派x乡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比比皆是如今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来到x镇x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x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xx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xx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102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