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篇一
阳东二中 杜桂珠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是人们对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动评价,同时反映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工作,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呢?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工作
初中阶段是一个转型时期,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里极为严重,此时的他们心理不成熟,看待事物不全面,抵制诱惑能力不够,以及男女生之间的萌动心理等等,只要稍有不慎,一念之差,将来后悔莫及。所以说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的渗透我们的德育工作,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我们就能为学生的顺利成长铺路、架桥。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
一、提升素质
在所有的老师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本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主任作为个体可以允许可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现代社会的学生,他们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观念充斥着他们的头脑。他们总是苛刻班主任是一个完人,容不得班主任有一点的错误。所以班主任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是德行之列。为人师者,本也应以此为先。其实,之所以要全力塑造好这个标志性的形象,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将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最在乎的赞赏与批评必定是来自他钦佩或欣赏的人。当班主任被学生们认同为心目中标志着美好和高尚的形象时,许多时候便可以不怒而自威,许多道德观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
二、树立榜样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光靠苦口婆心地说教显得太苍白无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生活在学生中间,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榜样。有些班主任并不把一些小事、细节放在心上,以为这样没什么,觉得无所谓,其实学生一直在背后看着你,评价你,议论你。因此,当好班主任的有效办法就是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要想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在劳动时亲自动手,而不是 “甩手掌柜”,为了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该对人有礼貌,外表端庄,如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班主任只满足于说教,不仅效果极差,还会使学生怀疑德育内容和教育工作的要求。比如:我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那我就首先做到在上课时,决不迟到,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渐渐地,这样学生上课不再迟到了;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带头遵守纪律;每当发现教室里偶尔出现纸屑,我会弯腰捡起来;教室里桌椅摆放不整齐,我也会动手整理,渐渐地,教室也越来越干净了。我的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给我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校规校纪并不需要我们班主任每天耳提面命地唠叨,只要我们以身示范,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一视同仁
作为老师都更喜欢成绩好、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但是班主任必须要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当学生生病,及时询问病情;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学习有困难,悉心指导;放学回家,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天气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物;学生取得成绩,多加表扬;学生有违纪行为,委婉提出,及时改正„„这些虽是小事,但对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当我们对待那些双差生也能做到如此,那么全班同学也就对你心悦诚服了。记得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他无心向学、纪律散漫。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学习也更积极了。
四、善于交流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异常复杂的时期。对班主任,他们有话可说,工作才有开展的可能,这需要班主任善解人意、善于交流。善于交流是指我们平时要跟学生善意的相处,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问题要有语言的艺术,可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这样容易让学生亲近,也容易让学生受益终生。记得有一次自习课,我在教室窗外静观纪律。我发现有一个男生传纸条给女同学。看完内容那一刻我非常生气。当这个男同学来到办公室时,我感觉得到他的紧张,因为他不知道他的班主任将会如何定义他的行为。我觉得,我如果是善意的,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伤害他。与他谈了谈我的观点:关于爱情与责任、关于人生与幸福。结束时,他带着释然的微笑,对我说“谢谢”,我能感到他抖擞的精神。此后他的每次进步,无不让我回忆起这次谈话的成功。无论哪种角色,都是同一的形象。无论怎样的相处,都是在同一片蓝天下。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打造的,便是学生的天堂。
五、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各个方面进步,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例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大型文艺汇演等,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为每一名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当学生处在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会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潜能。所以说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就会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参考文献:
[1]《班主任读本》——天津教育出版社
[2]《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德育研究 [4]《班主任工作原理与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篇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山头店乡祝冯中心小学
祝伟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春风细雨,包含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含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地、温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感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抓住,带领学生细心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有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将课文内在思想性得以透彻阐明,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受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文,说说“可爱”、“破碎”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色和自然资源去考虑,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以“不加节制”,“随意破坏”去思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破碎的一面。指导学生完课文后,让他们畅谈: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 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又如:教学《桃花心木》时,课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读边思考,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
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合理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高晓松笔下《慈母情深》,学生都会被文章中深沉的母爱所打动,然而,细心品味,那位伟大的母亲在身处困境时的坚强又是多么令我们钦佩,年少无知的“我”对母爱的不理解又怎能不引发我们深思呢?指导学生学习《慈母情深》,就要教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学会尊重爱、回报爱。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带过,而是要细致地将它们融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发掘教材内容时渗透德育
德育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就教材而言,每篇课文都可以纳入德育的范围,课课都有渗透的必要。现行的教材中许多文章的德育内涵都非常丰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而要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关键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础上,善于诱发深之内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到引而步发,启发学生思考。如:教学《开国大典》时,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时,让学生思考。题目是《开国大典》,为什么对大典前群众写得特别详细。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思考,领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深受地主、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永远不能摆脱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无情揭露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是由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这样,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文悟道。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启到润物 无声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当他们跨社会,这颗种子便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朵美丽多姿,经过沃土培育的花朵便会结出丰硕之果。孔子的《论语十则》主要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特别是学习态度方面的,择善而从,不耻下问,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等的论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端正学习态度是大有好处的。
四、在语文课堂中巧设问题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面对此问题,便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评析:巧妙地设计问题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总而言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渗透德育,哪怕是点滴,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悟思想内容,并将其融合于自己的思想之中。在培养人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思想不可忽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让学生终生受益。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篇三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三维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古人有言:“文以载道”。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不只是政治学科和班主任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内涵,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尝试,也收到了一定实效。
一、地理教学中渗入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地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事物的不断认识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进步,一个杰出地理学家的出现,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博览了很多地理图书,徒步对我国很多地区的山河、地质、植被进行了考察,著有《徐霞客游记》一书,对所到之处的地理事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以及外国人了解中国都是很好的资料。李四光教授,对中国地质结构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考察,终于在大庆打出了石油,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在当时震惊了世界,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同学们知道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人口12.95亿,居世界第一位,占了世界上人口总数的21%,我国人口密度为第平方千米135人,并且分布不均,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东西差距很大,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一定难度,并且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每年净增1200—1300万人口,相当于西欧上些小国的人口,所以,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工农业产品数量增长很快,如:粮食、棉花、原油、钢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但因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我国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所以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然,我也向学生指出,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由于贫穷落后,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入侵,曾经使一个完整的中国四分五裂,由于国内政局动荡,我国许多领域出现了空白,从这一历史教训可以看出,任何时候,落后是要挨打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对我国的评价由过去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东方腾飞的巨龙”,我国日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去努力,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起学好地理的勇气和决心,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入实践教育
地理来源于自然,并且为社会实践服务。教师的地理教学应注意其实践性,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无反顾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离不开地理”,体会到地理的积极性。在讲比例尺的时候,首先通过对比例尺概念的学习,量算出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实际距离,在进行这项教学活动时,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指导学生如何量算两地间的距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与实践的变通过程,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三、地理教学中渗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大纲》对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科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作了明确的阐述。
1、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2、地理学与人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3、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于一体,对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重要的作用。从这些可以看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对统一,运动变化的规律,掌握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性,形成正直诚实,尊重真理,不盲从的道德品质。讲“地形是为断变化的”一框时,向同学们说明在地质历史时期,地形是变化的,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形成今天雄伟高俊的山脉,一直到现在喜马拉雅山平年每年抬升10毫米。地理是门空间科学,但脱离了时间的空间不是科学的,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衡量这种变化的首要尺度就是时间,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揭示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及相互统一的关系,指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掌握这些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从概念到实际操作无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揭示并帮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方法。
四、在地理教学中渗入美育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美,为学生设置思维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地理美感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领悟地理环境的美,思想方法的美,文字与图形结合的美,地理语言与地理图形简捷的美。如: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同时启发人们进行想象思维和联想。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衣着要整洁,语言要严谨规范,举止端庄,板书工整顿秩序,安排合理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及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反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治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要经常地在学生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总之,地理教学实践表明,德育教育是地理教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德育教育的几个方面既不能孤立地看待,也不能混为一谈,德育教育要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来完成,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地理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效果也肯定是相当明显的。
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篇四
紫石口小学
教学管理德育要求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教学管理中需时刻渗透德育。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提高教学管理中德育实效的关键不是教师愿不愿育人,而是能不能善于育人。这就需要注意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管理。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惟利是图,何谈教育的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
3、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注重其他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
紫石口小学
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