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篇一
一、景物类型:
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3、色彩描写
二、基本思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三、分析意境常见的常用术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四、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例题赏析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思考: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例2: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
问: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在中国的古典诗歌当中,画意往往取代了诗情的成分。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顺序
二是画面色彩;-----情感基调
三是动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
四是静态。-----同上。动静结合例: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例: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六、答题思路
第一种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
1、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例
2、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问: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
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 „„),表现手法(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白描与细描、侧面描写„„)
3、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
1、〔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例
2、分析下面两首诗,看其有何不同。
谢亭送别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三种类型:
常见问法: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
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
5.奠定感情基调
例
1、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时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其居住躬耕之所。
问:第一句在全诗有什么作用?
例
2、南乡子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篇二
3、分析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作品的形象有何特点?
提问变式: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物象、作者的形象。答这类题要求把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用凝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题步骤:①抓住重点词语解释原诗内容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③通过这个艺术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误区】
①画面再现类似文言翻译。诗歌的语言是异常凝练的,因此,再现画面离不开根据诗歌内容而进行的联想和想象;诗歌的语言又是非常优美的,干枯的翻译很难再现其美感; ②景物(意象)的特点把握不准确,因而意境的概括有偏差;
③解答时常常会出现“跳跃”现象,即容易将“意境”一点疏漏,从而造成采点不全面而导致失分现象。
感遇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茂盛
(1)诗歌中的“兰”“桂”是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词中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案:词的第一句写出少女活泼快乐的特点;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有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心理。因此,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而又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请结合马戴的《出塞》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其六)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篇三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或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景物形象: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典型例题1: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2、物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典型例题3: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 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典型例题2: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解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高尚、纯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备受摧残的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梧桐: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长恨歌》)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芭蕉: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杨柳:惜别之情思亲之意 怀乡之思。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绿杨陌上多别离。(温庭筠)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郑谷《柳》)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戎昱《途中寄李二》)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李白《忆秦娥》)
蝉:餐风饮露 品行高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戴叔伦《画蝉》)杜鹃:“望帝啼鹃”哀怨凄悲 “不如归去”乡愁思归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 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
鸿雁: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人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贫乐》)
乌鸦:衰败凄凉 恐怖惊惶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 《隋宫》)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满庭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猿猴:哀鸣凄切 悲凉伤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登高》)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 《江水》)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李端 《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冰雪:晶莹剔透 心志忠贞 品格高尚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沙鸥:清新明快 飘零伤感
舍南舍北皆春水,单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水:愁思绵绵 情丝不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羌笛:凄切孤苦 边塞离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中军置酒宴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长亭南浦 送别之所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禾黍:昔盛今衰 痛惜伤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阳故城》)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箕子《麦秀歌》)
其它: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不我好仇。(殷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深夜(秋夜):愁思怀旧
乡村: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安逸宁静,思归厌俗
山林、空山:闲适隐逸、宁静安乐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古人:追慕、自愧自叹(常见古人:姜太公、吴王、廉颇、汉皇、班超、祖逖、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谢安等)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常见古迹:大运河、秦淮河、北固山(亭)、金陵、朱雀桥、乌衣巷、姑苏台、赤壁、台城、岳阳楼等)
诗词常用典故及意义
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郭沫若同志读叶剑英的诗后,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鸿雁 《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类似的还有三径、五柳等)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许浑 《溪亭二首》:“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类似的还有阳关、长亭、南浦、柳岸等)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途中晓发(崔曙)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丈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杜康 《说文解字》说:古代的杜康发明制作了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白居易《萱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国维《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二)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鉴赏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注意细节)
分析思路: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表现出的意义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饮着清醇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蝉因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吹送。诗人借写蝉的声音能传的很远来说明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的名声也自然会流传四方。)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秋蝉的凄叫有气无力,更勾起狱中人的深深思绪,怎忍受那黑鬓薄翼的蝉儿,竟对我这白发之人不停地悲泣。寒露浓重已使你有翅难飞,秋风强劲又把这叫声无情倦去。没有人相信你居高饮洁的纯正,又有谁替我表白这耿耿心迹。)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本来是居高处难以得温饱,却偏偏白费精神日夜鸣,天欲晓声嘶力竭叫不出,身边树照样碧绿不动情。官职小任人摆布无归处,望田园杂草丛生与人平。感谢你的叫声令我猛醒悟,我也全家清贫与蝉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典型例题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解析: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寒冷、寂静(或:冷峭)]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篇四
一、鉴赏诗歌形象
教案设计
【教学时间】9月17日------26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
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法制渗透】(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教学时数】 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⑴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①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②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
二、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12)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建功立业、哀叹昔盛今衰。
三、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①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②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四、人物形象答题格式(答题套路)
特点+身份-------扣诗句分析------有何情感
1、考题方式:
①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③请简要分析某形象等。
2、答题要点及思路(答题格式)
①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语言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②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③总结形象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或蕴涵的哲理)
六、【典例分析】
例如: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特点身份 2分);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分析2分);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感情1分)
七【方法点拨】
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意象、关键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如: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 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融为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
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 诗人形象
本诗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知人论世)来分析。
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①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
②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
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
本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八【 同步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
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2012江苏卷
《梦江南》白居易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4、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5、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中的“柳”是怎样一个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8 :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9、2010·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 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
10、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念(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2、简析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11、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 然:通“燃”。
3、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wù] :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以上练习参考答案】
1、《寻陆鸿渐不遇》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2分)。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1分)
2、《玉阶怨》
谢眺
《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孤寂的思妇形象。(身份 2分)。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良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 2分)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1分)
3、访隐者
[宋]郭祥正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4、《梦江南》白居易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主人公满腹衷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衰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5、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6、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分析略)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诗中的“柳”是怎样一个形象?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柳?
答案:诗中的“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形象。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在动态上拟人,第三句在心态上拟人——想用飞絮蒙住天地日月,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隐喻某一类人。
早 梅
张谓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
“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
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10、点绛唇
李清照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答: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11、《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结合诗中的“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
少和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个隐居山中,过着恬淡生活的隐者.二、总结下列诗句的人物形象类型: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6、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九、课堂小结(包括法制渗透)
十、教学反思:
这个专题我按照“激趣定标、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测评训练”的模式来上的,学生表现活跃,合作意识较强,尤其是带领他们—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让他们举出一些代表诗人形象以及代表诗句时,他们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和活跃,可见只要放开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并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是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的。不足之处是未能把握好时间,最后的测评训练只完成了一部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则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篇五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
①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③
④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解题思维
解答此题,考生先要提取出诗歌前六句中的重点意象,如月、楼、江、扉、波、席、山、宿(星宿)等,然后概括出这些意象形成的画面即可。月不是孤立的,它是整首诗歌的线索,如第一幅画面是由月和楼组成的,描写的是孤月当空,照在楼上;第二幅画面是由月、江和扉组成的,描写的是月光映照江面,岸边的柴扉倒映江中;第三幅画面是由月和波组成的,描写的是月光洒在波浪上反射出点点金光;第四幅画面是由月和席组成的,描写的是柔和的月光照在席子上,光彩更加柔美;第五幅画面是由明月和空山组成的,描写的是月挂空山,万籁俱寂;第六幅画面是由明月和星宿组成的,描写的是明月中天,疏星寥落。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意思对即可。共4分。)(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解题思维
环境的最大特色应该用一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概括时一要抓住重点意象和写景时用到的形容词,二要想象其意境。重点意象有“莓苔”“履痕”“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写景用到的形容词有“静”“闲”等。然后进行恰当的想象,归纳出环境的最大特色是“幽静”。具体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围绕第一问的答案进行描述分析。
答案:幽静。(2分)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分)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图景。
高考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概括景物特征。②赏析景物形象。③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等。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是主观题。预计2016年高考会考查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出景物的特点以及分析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刻画诗中形象的作用等内容。
一般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景物形象“4入手”
1.从景物本身的角度入手分析
了解景物本身的形、声、色,注意动景与静景的搭配,掌握高低远近的写景层次。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们可以从形、声、色的角度分析,这句词生动地表现了壮阔雄奇的赤壁景色。
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角度入手:
2.从景物常见含义入手分析
对诗歌景物形象的赏析离不开分析意象的作用,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如:“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松柏”象征孤直、清高、耐寒的品格,“长亭”和离别紧密相连,“蝉”比喻品行高洁,“猿啼”常常象征着悲伤的感悟,等等。
3.从景物蕴含的情感入手分析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景物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景物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景物的有关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
4.从题干具体要求入手分析
(1)题干要求“概括”形象特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
(2)题干要求“赏析”→除了要写出景物的自然属性外,还要写出景物的社会属性,即诗人在诗中赋予该景物的情操或品性以及意义等。
答题模板
概括特点―→描绘画面―→分析感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