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情绪,感受与认知的关系篇一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认知论的概念和作用; ● 了解认知论的六个衍生理论;
● 了解不同人面对同一事件时表现不同的原因; ● 学会初步调解自我情绪的方法。
如何通过认知论管理自我情绪
情绪管理包含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最基础的理论是认知论。
一、什么是认知论
认知论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通俗地讲,认知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的情绪是由人的认知方式决定的。模式是:
a(外部刺激)→b(评价方式)→c(情绪)
由此可见,人的情绪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形成的,而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评价事物的方式。也就是说,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同样面对失恋,有的人会痛不欲生,甚至选择自杀,有的人难过几天就释怀了。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潜意识层面对爱情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有的人却将爱情视为一场游戏。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对爱情的看法不同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要想调整自己的情绪,就需要从意识层面到潜意识层面调整自己的认知。这时需要注意一点,意识层面的认知比较容易调整,潜意识层面则不然。譬如在失恋后,很多人觉得可以接受,但仍然觉得非常难受,就是因为在潜意识层面没有及时调整过来。
【案例】
同一事件的两种反应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造成交通堵塞,结果导致两个人没能及时赶到飞机场,错过了自己的航班。
这两个人对这件事的情绪反应截然相反。一个人非常懊恼,心想:如果我能早点出发,不就能赶上飞机了吗?另一个人却喜滋滋的,心想:幸亏我出发得晚,否则那些追尾相撞的车子里,可能就有我的车了!
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差异是非常大的,这就是认知论的力量。
二、学习“认知论”改变自我情绪 1.多说“我气死我了”
由于每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生气不是由外部刺激形成的,反而与自己的观念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与“你气死我了”相比,“我气死我了”更加准确。概括为四句话就是:
我生气主要是我的观念引起的,我生气主要不是外部环境引起的,我以后一定要少说“你气死我了”,我知道主要是“我自己气死我了”。
想要随时随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妨把这四句话打印三份,床头贴一份,卫生间贴一份,办公桌贴一份,看到后就默念一次,空闲的时候默默体会,这样坚持半年,个人情绪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如果能够把这样的观念导入企业文化里,员工之间的扯皮现象就会空前减少,团队精神则会大幅增强。
2.寻找积极的一面 员工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后,有的人气到晚上失眠,有的人却反应很淡,这都与个体的认知有关。这时应该如何调节心态和情绪呢?
人们的反应不同,是因为对批评的看法不同,因此这时人们应该想: 首先,批评是一种变相的激励,能够促使人们进步;
其次,批评意味着工作的安全性,因为领导如果想要开除一名员工,就不会大费周章、浪费时间去批评他;
再次,对于干部而言,“批评多”是受重用的特征,正所谓“多做多错”,做的事越多、管理的范围越大就越容易受到批评;
最后,直截了当的批评说明关系亲近,批评越多的人往往越受到领导的信任、重用和亲近。
因此,受到批评并非绝对是坏事。3.认识到认知与客观因素的关系 人的认知也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变一个人的情绪。比如,某专门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开办的学习班采用了幼儿化的管理方法,上课的地点在幼儿园,设施都是儿童的规模,上课要举手、要唱儿歌,放学后要家长来接。因为孩子的创新能力普遍比成人强,在受到儿童化的调试之后,四五十岁的管理者的创新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很多平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工作压力得以缓解,情绪也更加良好了。这个班级最终达到了提高创新和解决情绪压力的目的。
三、认知论的六大衍生理论
认知论的衍生理论有六个,分别是:对错程度论、社会标签论、视角大小论、攀比论、风险放大论、他人评价重视程度论。
1.对错程度论 对错程度论的定义
对错程度论,即对错观念清楚程度越高,人就越痛苦。凡事都要讲究对错的人往往活得十分痛苦,对错观程度低(即思维弹性更高)的人则更幸福。
心理学的经典论述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是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俗成的对错标准。工作中讲对错是可以的,但是把工作中的对错观任意扩大到私人领域,或者人际交往的领域,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痛苦。
对错程度论的核心 对错程度论的核心要点是: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就要降低自己的对错观念。
比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夫妻吵架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吵架过程中“热衷于讲道理”的程度。有的人喜欢在吵架中讲道理,热水瓶放在哪里要讲道理,装修刷什么颜色的漆要讲道理,甚至到哪里旅游、坐什么车也要讲道理,这样的人往往最痛苦。而能够赞许对方的决定的人,则往往比较幸福。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事的对错观也在发生变化。譬如,在五十年前,是否忠于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大的对错问题,每个人吃饭前都要高呼“毛主席万岁”,现在如果有人这样做,就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洗礼了。再例如,原来人们都认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现在如果再主张全面恢复计划经济,就会贻笑大方了。
由此可见,历史上所谓的“大是大非问题”的标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弹性、降低自己的对错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对错程度容易偏高的人群
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人员。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人的对错观程度往往容易偏高,因为这些人搞学术研究的时候必须得出准确答案,对事物的判断永远是非对即错,一旦他们把这个观念扩展到私人生活中,就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部分财务背景的人员。他们容易把财务工作观念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对错观程度偏高。例如,财务人员总是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流程都细化到每分每秒,譬如几点到几点吃西餐,几点到几点看歌剧,一个月以后要去干什么„„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这种强烈的对错观往往会招致爱人的反感,影响婚姻质量。
部分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因此有些人习惯了获得,在与人交往时特别爱讲道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对错,导致恋爱时分手率高,工作时跳槽率也高。
操作方法
降低对错观。说到底,部分工作中对错程度高是正确的,但把这种对错观泛滥到生活里就不妥了。因此必须牢记: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是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成俗的对错标准,只有降低自己的对错观,才能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消除“执意追求公平”的负面思维。公平是很主观的东西,世界上没有脱离人的主观存在的客观公平,也根本不存在人人认可的公平。因此,追求公平是一种很荒谬的想法,意味着和自己做对。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他人对自己不公平,想要追求真正的公平,则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社会标签论
社会标签论的定义
社会通过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同学、邻居、电视、电台、报刊、杂志,无时无刻不在给个体贴标签,这些“标签”指的是一个人生活状态的好坏,个体为了迎合这些社会标签,就会产生心理扭曲、人格扭曲,进而形成痛苦的心态。
潜移默化的广告
社会给人贴标签时有一种人们无法察觉的途径,就是广告,但广告贴的往往是一种负面标签。为了把产品卖出去,绝大多数厂家在广告都会制造一种高于生活实际的、虚假的生活模式,力图暗示每一个看到广告的人: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很糟糕,只有买了我的产品,你的生活才会步入正轨。
例如,在一个售价为十几万、二十万的中档车的广告中,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白领架着斯文的金边眼镜,开着一辆价值十七八万的轿车在沙漠边缘飞驰而过,之后由旁白报出这款中档车的品牌,暗示观众:如果你已经二十七八岁,如果你是一位白领精英,如果你还没有这样一辆车,你就是过着不正常的生活。于是观众们就产生了痛苦。也许在看这条广告之前,没有座驾的白领会因为攀比而感到难受,但由于没有受到如此强烈的暗示,难受没有达到非常高的程度。然而看到这条广告之后,很多20多岁还没有车或只有价值10万左右档次的车的人就会觉得抑郁、痛苦。
对女人而言,时尚类杂志引发的问题更为明显。据统计表明,连续一年坚持每天阅读时尚类杂志超过一小时的女孩子,得抑郁症的比例是正常人群的好几倍。说到底,时尚杂志传递和塑造的是一种典型的跟实际生活脱钩的虚假生活方式,这种看似简单的社会标签,实际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社会标签是痛苦之源
即使是研究管理心理学出身的人,也很容易掉进社会标签的陷阱。
【案例】
私家车的变迁史
鞠强年轻时曾在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当老师,那时他还没有私家车。随着知名度增大、社会地位提高,周围不少人都对他说:“鞠老师,你怎么能没有私家车呢?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也得有私家车吧!”由于周围舆论的鼓励,鞠强便去挑选了一辆黑色的普桑,这时上海财经大学还没有别的私家车,别人都觉得鞠老师生活得很幸福。
过了若干年,购买私家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鞠强的普桑就不乍眼了,这时周围人又说:“你怎么能坐这种车呢,一辆普桑而已?怎么也得弄个别克吧!”于是鞠强又把普桑卖了,花30万买了一辆黑色的别克,别人又觉得鞠老师生活得很幸福。
又过了若干年,周围又有人说:“鞠老师,你怎么能坐别克呢,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也得坐奥迪a6!”于是鞠强又花60万买了一辆奥迪a6。过不多久,人们又来劝他换奔驰。鞠强想:再过几年,会不会有人让自己换一架直升飞机呢?
案例中鞠强的购车过程就是典型的被社会标签牵着跑的例子。事实上,许多人都在为社会标签而活,因社会标签而忙碌,管理阶层的人更是如此。例如,有人买了一辆老式奔驰,这两车外形很好看,但驾驶座的位置很矮,坐进去很不舒服,但考虑到能够吸引很多人的目光,这个人就拼命地弯下腰开车,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这个人就是在为社会标签而活,一旦陷入这些标签里,事实上就是在追求虚无飘渺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到社会标签是痛苦之源,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类非必需品广告,减少内心纠结程度,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
3.视角大小论
视角大小论的定义
视角的大小会影响人的情绪,视角越大,痛苦越少,视角越小,痛苦越多。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视角非常小的时候,生活中的任何小事都会变成大事;一个人的视角足够大的话,生活中的大事也就变成了小事。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家庭主妇们往往烦恼很多,就是视角太小的缘故;哲学家的烦恼比较少,就是因为他们的视角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生活中发生的事在他们眼中也就都成了小事。
视角大小论建议人们:放大视角,就可以放宽心胸。人的视角大了以后,生活中的大痛苦就会变成小痛苦,小痛苦则会烟消云散,不快乐的事会变成快乐的事,小快乐也会变成大快乐。总体而言,一个人的视角大了以后,情绪就会全面向正面推进。
改变视角大小的方法 爬爬高山。据统计,住在高山里的少数民族的快乐指数往往比山底下的民族要高。正是因为高山在无形中能够把人们的视角拉大,以此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使生活中的事情都变成小事,人也就不容易产生烦恼了。与此相对,住在市中心小房子里的人烦恼总是特别多,就是因为视角小,很容易注意精细的东西,从而导致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爬爬高山,改变自己的视角,转换自己的心情。
看看大海。大海非常开阔,能够给人造成很好的心理暗示,因此海边的人的心态往往比较乐观。
扫扫坟墓。扫扫坟墓,特别是名人的坟墓,人们的思维会纵贯古今,会迫使自己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就容易想通很多平时无法想通的东西。无论是功名利禄,还是人际关系,鸡毛蒜皮的小事摆到历史的长河中,就都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要点提示
改变视角大小的方法: ① 爬爬高山; ② 看看大海; ③ 扫扫坟墓; ④ 想想人生; ⑤ 学学历史; ⑥ 翻翻哲学; ⑦ 请写大字。
想想人生。我们要学会从人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当人的年龄一点点增加时,回望年轻时的烦恼,就会觉得天真可笑,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因此如果今天有了烦恼,不妨把视角调到二十年之后,也许就会觉得烦恼变成了小事一桩。另一种方法是假定今天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调稳情绪,深呼吸几次,回忆自己的人生,此刻就会发现,工资问题、级别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通通都会烟消云散。
学学历史。历史可以使人通达,把人的视角拉大。
【案例】
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做官。张家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家的宅院为邻,两家中间有一块隶属张家的隙地,向来作为过往通道。后来吴氏建房子时,想越界占用两家之间的公共隙地,但这势必影响张英家人的正常出行,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
一方是朝中有人,一方是当地富甲,县衙一时无法决断,于是张家写信给京城的张英,企求以势压人。结果官至礼部尚书的张英回了一封家书,却只有四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读罢,顿生惭色,于是让吴家三尺。吴家见状,感慨至深,也让张家三尺,两家房屋中间遂留下一条六尺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张英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拉大了人的视角,从区区一堵墙,拉大到“万里长城”,连修筑万里长城的秦始皇都泯灭于历史长河中,区区的三尺地又何必相争呢?由此可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堵墙的纠纷其实非常渺小,一旦认清这个事实,人们就不会再耿耿于怀了。
翻翻哲学。大部分哲学探究的都是世界的本源,视角非常宏大,多翻哲学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避免钻进牛角尖。
请写大字。写字是潜意识的投射过程,人们往往无法觉察。统计学研究发现,字写得偏小的人比较容易斤斤计较,情绪波动也很大。假如一个人写字时左边一点空白都不留,这个人的通常表现就是比较抠门,跟这种人合作就可能比较麻烦。
潜意识能够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行为举止反过来又会影响潜意识。所以我建议:平时写字写得比较小的人,逐渐把字放大来写,养成习惯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视角也渐渐拉大了。
要点提示
认识论的六大衍生理论:
① 对错程度论:对错观念清楚程度越高,人就越痛苦。② 社会标签论:社会无时无刻的在往个体上贴标签。③ 视角大小论:视角的大小会影响人的情绪。④ 攀比论:攀比常常会造成很大的痛苦。
⑤ 风险放大论:绝大多数人倾向于把风险放大。
⑥ 他人评价重视程度论:应适度重视别人的评价和看法。
4.攀比论
攀比是单因素或少因素的比较
攀比常常会造成很大的痛苦,因为攀比普遍都有一个特点:是单因素或少因素的比较。在攀比中,每个人都拿自己最有利的因素跟别人最不利的因素相比,学历高的人谈学历,工龄长的人谈工龄,级别高的人谈级别,但是最后往往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
大量统计数字显示,一个人只有在穷困的时候,金钱的多少才和幸福指数成正比,而其他情况下幸福指数则与人的修养有关。人的收入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学历、工作内容、劳动效果、劳动效率,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问题,而人们在攀比时只会抓住一点,忽略其他。
例如,有两个商厦营业员,一个是初中学历,一个是大学学历。出众学历的营业员每个月领两次工资,月初领基本工资一千元,月中领销售提成约几百元,大学生营业员每个月固定工资3000元。在攀比中,两个人都很痛苦。营业员不谈自己的劣势——学历问题,只看到两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同,自己拼死拼活却最多只能拿1900元,而他每个月却能拿3000元。大学生则认为两人都是公司员工,别人既有基本工资又有考核工资,为何自己销售额是零?
攀比要适度 喜欢攀比不是问题,但是需要注意“度”。轻度攀比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动力,促使人进步,是有益的;过分、重度的攀比则会起到反作用,不仅可能影响情绪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使人长期生活在痛苦当中。
5.风险放大论 风险放大论认为,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把风险放大,表现为做负面连续联想。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规律,未来情况不明的时候比较容易往坏处想。例如,被领导批评后,有人就会想到会不会被开除,被开除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找不到工作老婆跟我离婚怎么办„„这些就是负面联想,是将风险放得太大的表现。
其实,这一环接一环中,每一件事情成立的概率都是非常小的,一起发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根本不用担心。你不妨试着回忆曾经担忧过的事情,可以发现其实很少有事情兑现了。
6.他人评价重视程度论 攀比与幸福指数呈抛物线的关系,同样的,一个人对他人评价的重视程度跟幸福指数也呈抛物线的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适度重视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就会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太不重视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就会百无顾忌,没有道德观、廉耻观,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攀比的程度过高会给生活带来反面影响,同样,重视别人的评价程度过高也会起到反面作用。尤其是管理阶层的人,过于重视别人的评价很可能造成心理失衡。
人言可畏,任何人都难堵悠悠之口,也没有人能按照别人的评价随时随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因此,最好的调整方法是将别人的评价写下来,写得多了之后,人不但会从意识层面调整自己,也会从潜意识层面进行调整。例如,美国有的地方政府规定,轻罪犯人可以通过书写进行改造。如果偷了东西,那么就应当写“他人的东西不能拿”,写满一百万遍就可以释放了。而事后跟踪报告显示,这些犯人的重复犯罪率明显下降。这就是认知对心灵的调整。
情绪,感受与认知的关系篇二
907班《自我认知与感受外界态度》作文选登20160504
作文题目
一、2016年武汉市初三四月调考作文题
科研人员以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来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由专业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脸上做出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从一面小镜子看到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化妆师又以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的名义,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此时,他们的脸与往常并无二致。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结果志愿者都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显得粗鲁无礼,极不友好。
1、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1题意解读
1、材料是一个完整语段,共有七句话。
2、第一句话:交代实验目的——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
3、第二句话:交代实验步骤一——制造“伤痕”。
4、第三句话:交代实验步骤二——让志愿者认知到“伤痕”的存在。
5、第四句话:交代实验步骤三——让化妆师偷偷抹去“伤痕”。
6、第五句话:交代前三个步骤形成的结果——脸与往常并无二致。
7、第六句话:交代实验步骤四——派发任务,让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去各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8、第七句话:交代实验结果——志愿者们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完全是负面的。
从材料叙述的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看,整个材料自然是围绕“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展开的。科研人员所动的“手脚”,让本没有面部伤痕的志愿者对自己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继而影响了他们所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态度。这也回应了材料第一句话所交代的实验目的:研究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道作文题的题意应是:人的自我认知,往往决定了人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
由于这则材料是从反面角度论述的,故,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题意进行细化:
从正面角度论述,积极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人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正面的,这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从负面角度论述,消极错误的自我认知,让人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是负面的,这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负面角度论述的终点,也应回归到正面角度)。
2、难点剖析
“自我认知”需要具体呈现,不能贴标签,不能笼统写一句“某某某正是因为自我认知正确了,所以就如何如何了”,要拿出具体细节来呈现当事人“自我认知”的内容。只有“自我认知”的内容明晰了,才能讲清楚它是如何影响和决定人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的。
“自我认知”决定“人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的过程需要具体呈现,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没有具体的细节,没有材料的支持,空喊一两句中心观点,亦如前文所举出的“某某某正是因为自我认知正确了,所以就如何如何了”,是没有说服力的。
以上这些细节,应该是作文评价的区分所在。
3、示例说明
从正面角度论述例子:
如今的影视红人胡歌,曾因车祸严重毁容。在恢复调整阶段,胡歌也曾一度迷茫,但好在他能对自己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认知:无论是否毁容,他的本职都是一名演员;对一名演员来说,重要的不在于是否拥有一个漂亮的脸蛋,而是成熟的演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知,所以,复出后的胡歌从不介意别人提起自己的伤疤,也不会把没有偶像剧出演的机会当作是外界对他的质疑和否定。相反的,他把车祸后的种种变化当作演员生涯的一次转型,从偶像派一步步迈向实力派,不断挑战更为厚重的剧本和角色,在更有难度的表演中,去展现自己的实力。这才有了胡歌在《伪装者》和《琅琊榜》中的涅槃重生,他一路走来的积极阳光的心态也赢得了舆论的一片赞许。
从反面角度论述例子:
曾经的马加爵,也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子。可惜的是,出身农村的他,一直因自己的身份耿耿于怀。在他自己看来,农村人似乎就代表着愚昧和落后,永远比不上城里人的孩子。基于这样错误的自我认知,马加爵对室友们的一举一动都异常敏感,在他看来,寝室里的一切言谈,一切私语,似乎都在针对他。在日复一日的情绪累积中,马加爵的错误认知愈发强化,他所接受到的外在评价也越来越“恶劣”。终于,他被这份错误的认知带入深渊,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寝室凶杀案,不仅夺走了他人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人生。可见,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何其重要。消极错误的自我认知,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到无边的黑暗中,做出既有损于自己,也有害于他人的事。唯有树立积极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让自己感受到正面向上的外界评价,才能让生命健康成长。
2015年中考作文《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其实,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又哪里能脱离对自身(特点、特殊性)的正确认知呢?
2015年元调作文《同伴压力》。按照题意,正确处理同伴压力,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与自我认知也是有关联的。
2014年四调作文《比》。按照题意,与他人比,要基于对自己特点(优势)的认知。
2010年中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题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是对自身使命、价值、特殊性的认知。
一是,说明押题无效,也不必一味刷题,初三语文备考只需回归经典考题即可。
二是,如此相似的话题,如此细密的差异,更能让学生们明白准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正所谓,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作文选登
1、别让自我认知影响了外界感知毛浩宇
“伤痕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人类通常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而自我认知往往就会影响自己对外界的感知,造成我们成长过程中内心的负担。
小学的时候,由于那次应试考试的波折,我开始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怀疑了起来。看到试卷上火辣辣仿佛燃烧着的20分作文分数,我的心猛地被某种不知名的东西刺痛了。
我十分悲观地面对这篇20分、仅仅只有20分的作文。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会失掉这么多分数,思来虑去,我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我的写作水平下滑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许我本身就不适合于写作?我显得十分无助。
在回家的路上,周遭的世界似乎立马变得阴暗起来,整个世界的轮廓线在我不清晰的视角里逐渐模糊,空气中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蓝色气味。
后来的事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老师指责我说,写得太烂了,我看你根本没天赋。同学们也纷纷嘲笑道:就这水平还当得了作家?哈哈哈哈哈哈哈„„那些斑驳的嬉笑怒骂的团团围住我的身影,似乎在我跟前不断轮回,于是耳边不断响起那狰狞的笑声„„
清晨。手机铃声把我吵醒,一看,原来是语文老师打来的电话,她说:
“孩子,你不要怀疑自己的写作水平,你的文章其实很不错。这次得了20分,只不过是没按照题目要求来写,如果脱离了这个要求,这将是篇极好的范文!不必伤心,小子,下次审题仔细一点,继续加油吧!”
我继续和她谈了一会,只觉得语文老师的话如雷贯耳,又如春风拂面。我欣喜地放下手机,看着在书桌上沐浴着清晨万丈光芒的那篇20分作文卷,它显然只是我写作途中一个小小的失误,我却在风中捏着一个大大的悲伤。
其实原来老师并没有如梦中所述那般指责我,同学们也没有嘲笑我,原来,在主观的悲伤强烈之至时,客观的外界鼓励都被我忽略了。
很多时候,强烈过度的自我认知会影响到我们自身感受到的外界感知。如果我们常常以主观来掩盖客观,以偏来概全,那也便成了井底之蛙,甚至会沉溺于某种自身的低落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我们应更理性——别让自我认知影响了外界感知。
2、没人在看你胡钰祎
人们很多时候都会有些奇怪的、近乎真实的感觉。例如,在自我认知有所改变后,总会误以为周围的人以另一种眼光在看你。其实,这不过是你的心理在起作用,因为你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实际上,根本没人在看你。
曾经在暑假里,我心血来潮,穿上了一套从来未驾驭过的风格出门去朋友家。路上,我总认为自己穿这很难看,所以也觉得他人的目光也有一丝鄙夷:这么丑还敢穿出来。但朋友却说,根本没有人在意着过这种事情,只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认知是很难看,所以也觉得别人也认为自己很难看,不适合这样穿。
现在想来,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自己不喜欢、不习惯,心在这个反感的情绪里便也会认为别人心中也反感。其实这也只是自我认知的问题:自我认知好,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就好;自我认知平常,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就平常;自我认知差,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就差。这么看来,若我当时心中觉得自己很普通很可爱,是不是就会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态度很一般或是欣赏、赞许? 我又想到阿甘。
阿甘的原名叫福雷斯特·甘,是一位天真、头脑迟钝,但运动能力惊人的阿拉巴马州本地居民。因为头脑迟钝,运动能力惊人,所以经常有人嘲笑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阿甘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他觉得那些人是在鼓励、赞许他:虽然你有时很迟钝,但你的运动能力很厉害。正因为不管下一步要面对什么,他都以良好的自我认知去面对,去感受外界的“赞美”,因而他动力十足的把一切都做到最好,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阿甘。
由此看来,自我认知很重要。“伤痕实验”中的志愿者之所以会认为别人粗鲁、不友好的盯着他们的脸看,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是:我脸上有伤痕,一道难看、可怕的伤痕。其实没人在看他。外界对你的态度与你感受到的外界对你的态度有时可能有偏差,甚至截然相反。你所感受到的外界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的自我感知。台湾作家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人,只有你自己。”当你对你感受到的外界的态度而烦躁时,请记住:没人在看你。
3、自我认识是关键 王思颖
一项有趣的''伤痕实验''研究了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一致的。所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目光。
在当今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凭借着主观臆断去推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例如某次测验,我没有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内心难免对自己有些失望,自信心受挫,认为这次没考好,同学们一定会暗自的嘲笑我,老师也一定对我很失望,整个人变得十分消极。每当有同学过来关心我,劝我说''这次考试失利并没有什么,下次再努力就行'',我总是认为他们这是在变相地向我炫耀自己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故意提起我的伤心事,给我难堪。那段时间内,我看所有人都是带着恶意的,因此,同学们与我之间也有了很大的隔膜,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事发生。
我认为以上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而导致的。如果我是以积极的心态来认识自己这次考试的失利,我想,事情定不会是这样,而是我对自己充满了自信,面对同学的关心,我也一定是积极地认为他们是在真心诚意地开导我,对他们自然就抱有感激,关系也就会更加亲密,也就不会有那些麻烦事了。
不仅仅是我有过这种经历,我相信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实验中的志愿者们对丑陋的''伤痕''认为一定会受到来自旁人的歧视、瞧不起的目光,所以他们以没有伤痕的脸去观察他人的时候因为主观臆断了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所以也感受到与自己料到的那般粗鲁无礼,极不友好。
至此,我想说的是,人们的自我认知主导着自己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你认为他人对你的态度十分恶劣,有时候其实这并不是他人对你真正的看法而仅仅是你的推测,因为人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一致的。
4、自我认识等于感受到的外界态度姚诗妤
中国有一成语叫“做贼心虚”,意思是做了坏事的人内心总是忐忑不安的。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当一个人内心里将自己定义为盗贼时,即使他人投来平常的目光,他也会凭空从中读出一股异样的审视、遣责的味道。而导致这一感知偏差则是因为人们的自我认知与所感受到的外界态度是一致的。
因清楚认识到自身职业的本质,才感受到他人的尊敬与拥护。刘秀在做皇帝之前,曾做很长一段时间的商贾。在古时,商人是极为卑贱的职业。但刘秀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渐渐看清了商人圆滑变通,经事致用的本质与优点,洞察了统治者们打压贬低商人实是在小心提防商人的意图。他意识到作为商人的自己在人际关系与处理事务上的老练与优秀,由此他还感受到了周遭人对他的目光并非是轻视的,而是喜欢与尊敬。也正是察觉了这些拥护与追捧,才使他后来拥有了登上了皇位的机会。
刘秀对自我职业与能力高度的正确认识,使他没有被封建世俗的观点蒙敝。精神认知上从“卑贱”的圈子中跳出来,看清了那些目光中饱含的青睐与尊敬,也终使自身价值升腾至国之至高。正是明晰了自己的能力与手段,以致成为了皇帝再来运用商贾的平衡之道治理国事,他也未曾感到过他人的质疑,收获的近乎全是称赞与敬佩。
因对自我实力有一份良好的认知,致使自己接收到他人的认可与赞叹。柯洁如今不到二十岁便被世界喻为围棋界第一高手。当年初出茅庐的他,在世界围棋赛上就遇到了当年被称为传奇的李世石。许多人都不看好柯洁,认为他定败。但柯洁并未因此受到影响,由于他充分相信自身实力,于是在开场前就放出狂语:传奇由他终结。因为他对自己的水平极为了解,所以他充满自信。在他看来人们关注赛事热切的目光中传递的就是百分百的期许与认可,而在他成功羸得比赛时,他感受到了世界的赞誉与欢呼。
柯洁对自身实力的良好认知,使他的自信由内向外张扬,让他对于外界负面、质疑的态度不予理睬、视而不见,只感受到他人的信任与期许,从而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比赛,夺取桂冠。在赞叹与认可钦佩的目光中彰显中国年轻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人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到的外界态度是一致的,我们只有始终对自我持有一份积极向上的评估与认知,才能感受到外界对自己的激励,使自己在温暖与善意中前行。
5、看自己的目光=世界看自己的目光
李佳潞
我们大都生活在他人的视野里,感受着来自他人目光中的鄙夷、或赏识、抑或淡然。殊不知,这些目光看似来自于他人,实则折射出内心对自身的看法。一个人的内心是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目光。
内心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便感受到来自于外界的钦佩。
柯洁,最轻的围棋第一人,在谷歌机器人alpha完胜职业围棋选手时“口出狂言”:“管它是阿法狗还是阿法猫,也赢不了我柯洁。”他认为自己作为围棋第一人,有着极其精湛的棋技,有足够的实力去打败人工智能。因此,就算是资深棋坛中前辈对打的叫嚣行为的责备,在他看来就是对他棋技的肯定与赏识,而他也能感受到棋友和普通民众对他的一片钦佩和羡慕。
柯洁认为自己能力足够强大,他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因此,世界在他的眼里也变得无限的柔软,消去了恶意中伤,摈弃了诸如“不知天高地厚”之类的话语,只留下一声声喝彩与追捧。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他才会不断的让自己达到让人所望尘莫及的高度,自然就愈发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拥趸。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由此看来,想要感受到外界的善意,赞许的目光,必须先得认为自己足够优越!
内心认为自己与他人并无二致,便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淡然。
在北京生活的黄渤,近年来一直选择每天乘,地铁去公司上班。清晨的地铁上总是出现他的身影,伴着一副笑容。他从不认为自己就是影帝便比他人身份尊贵。相反,他认为自己脱去了荧屏上的粉饰,与普通民众在本质上,毫无区别。因此在地铁里,就算人们注视着他,他 也只感受到了一份平常和淡然。
有些明星们为何感受到的总是来自于粉丝,媒体的夸赞?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明星------高高在上的人。而黄渤,即使他是众星拱月,披光挂辉的人,也从未觉得比他人多一样东西。他才能坦然与他人目光相对,并从中读出普通、坦荡如砥的意味来。在他看来,他人的目光是一派云淡风轻。
面对同样无言的目光,坚信自身实力的人会觉得那是鼓励,自卑自艾的人会觉得那是指责,关键在于人们怎样看待自己。
你怎样看自己,你周围的世界就会怎样看你。
6、积极的自我认知 吴诗嫚
生活有如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便对你哭。
有趣的“伤痕实验”启示我们: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你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取决于你如何认识自己。
我很胖我很美,我能感受世人给予我的欣赏与鼓励,所以我能实现梦想。
164厘米117公斤的美国女子泰勒.霍丽迪,并不像我们身边的胖女孩一样自卑,而是在网上发起了“我很胖我很美:的另类审美活动,被模特部门curves看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大号名模。
泰勒不像生活中大多数胖女孩一样惧怕自己不完美,害怕为人所耻笑,而是认为自己的胖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所以她能自信的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她因此感受到的是世人欣赏鼓励的眼神,而她自己也变得更为自信,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反观那些整天认为自己又胖又丑的女孩则无时无刻感受到的是世人嘲笑鄙夷的目光,她们的生活因此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而他们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封闭自卑。所以,我们为何不仔细你乐观的认识自己呢?我们只有像泰勒一样自信乐观的心态认识自己时,我们才能感受到世界对我们的友好。
我有实力我能行,我感受到的是世人肯定与欣赏,所以我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立志于文学创作,他勤于写作,却由于种种原因屡遭挫折,10年投稿中,他共收到743封退稿信。但他依旧执着的认为他有实力,他并不比任何一位大作家逊色。于是,他感受到他人对他越挫越勇精神的肯定与欣赏。他因此对自己充满希望最终共出版了564本书,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倘若约翰在一次又一次被退稿中认为自己的能力毫无进步甚至十分差劲,那么他感受到的还会是世人的欣赏与赞叹吗?他只会感受到别人对自己不断失败的嘲笑与讥讽,那么他只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逐渐放纵自己,最终在失败中沉沦。正因为他认识到自己“我有实力我能行”,他才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很多时候,人们感受到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取决于人们的自我认知。就如镜子一样,当一个看到的是自己的优点,他就会感受到世人都在看他的优点,他也因此更加自信,更加朝着优点前进。反之,当一个人感受到世人盯着自己的缺点时,他的内心也会因此自卑封闭。所以,我们在有些时候,应该积极的自我激励,对自己说:“我很棒我能行!”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世人对我们的鼓励与欣赏,我们才能自信的越走越远!
7、自我认知与外界对自己的态度袁沐阳
在有趣的“伤痕实验”中,志愿者误以为自己脸上被画上丑陋的伤痕,从而感受到的外界对自己的态度是粗鲁无礼的。可见,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决定了所感受到的外界对待自己的态度。
相信自己最美,感受赞叹,绽放人生。艾希莉·格雷厄姆是体重为182斤的女模,自从她走上这个她梦想的行业就一直坚信胖也是一种美,并相信自己足够美丽。当她抱着这样的自我认知,第一次站上t台时,她感受到的是观众投来的赞叹、羡慕的目光。此后,艾希莉愈发受鼓舞,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形体和气质养成练习一日不停。最终她登上了美国《体育画报》的封面,刷新了人们以瘦为美的认知。艾希莉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而拥有良好自我认知的她自然就感受到的是外界的鼓励、赞许,从而愈战愈勇,散发出自己的独特魅力。现代有太多人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抱怨自己的长相不够完美,这样自然便会感受到外界粗鲁、无礼的态度,从而郁郁寡欢、万事不顺。所以我们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成为芸芸众生中最亮眼的人。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感受到平和的目光。马克·吐温曾经为挚友威廉·豪威尔斯设宴款待,宴会中全是社会名流和文坛大家。豪威尔斯以为这是好友特地为他准备的宴会,便把自己看的很重,以至于他感受到是外界的好奇、猜测的目光,而对于最后的演讲感到非常紧张,就连用餐时,手都在发抖。马克·吐温观察到他的窘态与紧张,便对他说:“嘿,这并不是属于你的宴会,你并不是今晚的主角,大家只是来凑凑热闹!”豪威尔斯先是十分惊讶,紧接着有些失落,最终紧张感果然消失了,此时他感受到的不过是平常、平和的目光了。在最后的登台演讲中,他镇定自若,思路清晰,滔滔不绝,成功地完成了演讲。
正是因为豪威尔斯改变了自我认知,才感受到的是外界平常的态度,从而冷静应对。若他仍把自己看得太重,最后恐怕连话都说不出吧!
自信与平常心都是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认知,艾希莉和豪威尔斯正是拥有这份积极的自我认知,才感受到外界的满满善意。可见生活中,我们应努力让自己的内心面向光明,享受阳光的照耀,这样才能感受到外界更加温暖、美好的态度。
所以,请保持一份积极的自我认知吧,它将让你在任何时候都拥有最完美的状态!
8、自我认知与感受外界态度 胡芷欣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地震灾害中的幸存者,因为失去了家园而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需要以乞求他人同情为生,这样的自卑心理,是他感受到他人的救助是一种施舍,是在侮辱自己的尊严,所以他拒绝他人的好意,最后被饿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错误的自我认知会错误的感受外界的态度,从而影响自身生存的发展。将自身现状看作优势,在他们的目光中感受到欣赏、鼓励。
空空狐的ceo余小丹在红杉申请融资的会议上面对众多对手,余小丹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半年多,app版本已经修改过八次,数据已经可以看到增长曲线是自己的优势,是强于那些空有想法的创业者和漂亮ppt的所在,所以她在竞争说明时从投资人的眼神里看到的是对她的赏识和对她已做出成绩的认可,她感受到了鼓励,所以在之后的说明中,余小丹更着重于强调了自己所拥有的客户量已上升的事实,所以空空狐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融资。
余小丹将现状看作自身优势,所以面对投行审视的目光,余小丹从中感受到的却是欣赏、鼓励,这才愈加彰显出自身实力,将更早的起步转化为致胜利器。如若不然,余小丹过分在意公司穷困的现实,她会因此而自卑,那么她从注视的目光中感知到的将会是嘲讽和不信任。因为良好的自我认知,使余小丹受到鼓舞,敢于展现自身优势,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
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感到自信,在评委和观众的注视和沉默中感受到鼓励、渴望。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照评委给的乐谱演奏发现有不和谐的声音,起初认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问题,他看向评委,评委一片沉默地注视着他,面对这样一批专业人士,小泽征尔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他在评委的沉默和注视中感受到了鼓励和渴望他说出心声。最后他镇定截铁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刻站起身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他大赛夺魁。小泽征尔的胜利只不过是比他人多了一点在自身专业知识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成问题,所以他连评委的沉默和注视里感受到了鼓励和渴望他说出心声,所以他勇敢地说了出来,一举夺魁。
现在想想,很多时候是我们的自我认知影响了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界态度,正如西方格言所说“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所以,我们必须正面积极乐观地自我感知。
情绪,感受与认知的关系篇三
建筑实习心得
——悟建筑的现实性
建筑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营造”是它与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区别,也即是说,建筑学不仅是单纯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进一步是要通过手段和构造技巧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三维艺术品,这又与其他艺术品有区别,建筑是以人为中心,各种各样的空间形式和细部处理以及材质运用都是为人服务,因此,单纯的文本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与建筑学特殊的属性石不相符的,于是,建筑认知实习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期盼的建筑认知实习以南京伊始。
汽车行驶十来个小时终于是从路边的的绿色站牌看出我们离南京不远了,城市都是有入口的,做收费站,然而和小的一般的收费站不同的可能就是它的规模了,毕竟是老城,曾经还作为首都用..,想想南京,一路过来,经历了多少变幻,特别是近代的南京大屠杀,听着,应该足以然个每一个中国人心痛了。汽车进入市区,稍稍减速,飞过玻璃的是南京如今的繁华,车水马龙...,交相流转,几个弯儿过去,便是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应该也是要叫做立交桥的,车辆不停的穿梭,尽显如今南京的魅力....,昨日的苍老已经不见....。
马路的俩边有高大的乔木,树叶萧萧的洒落,有时风起,叶子便轻旋在空中...,给南京蒙上一层神秘的纱。随着导游越过几条马路,迎面的事一块牌坊,上面书写着古秦淮,这便
是我们这次出来的第一站——秦淮河夫子庙...,走过牌坊,来到一家酒楼前,一天的车程,确实让我有点儿累了,也是傍晚时分了,饥肠辘辘,看见酒楼,脸上不由得绽放出欢喜的形状。来到二楼,坐毕,服务员熟练的上完菜。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南京这边的口味又是怎样的呢?,我夹起一块像是肉的东西,细细品味,不辣,有点酸,有点甜,基本感觉没有什咸味的...,品过之后我略感失望,不是吧?、这味道,我马上尝尝其他看是有辣椒的东西,一口下去,味道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几口大咽之后我只能这样暗示自己这家餐馆太差了..不应该是这味道的....。
导游给我们大家一个半小时的自由游玩时间,最后在牌坊钱集合,大家得令便飞快的走开了,街道再向前走,可以看到一个广场,那便是夫子庙,夫子庙前,用横幅彰显几个大字:敬仰圣人先师 传承传统文化。据我对夫子庙的了解:夫子庙即孔庙,有叫文宣王庙,有的地方也简称为文庙,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夫子庙始建于宋,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月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因为几经战争,已被重修多次,最近的一次毁于中日战争,现存的由南京市政府于1983年复建,成为南京一著名景点。怀着对先人的敬仰我向进去看看,怎奈还要门票40,由于之前在学校岳阳也看过文庙,便放弃了进去的念头,庙前就是秦淮河,河并不宽,水也并不清澈,偶尔划过一俩条船,隐约的现出了古代秦淮的风情,站在桥边,我想起了李商隐的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时代变迁,人你英雄抵不过滚滚流水....,试下以后的这里又会怎样呢?再往前走,街道旁,一个巷子上面写着几个字:一同学大声念道:巷衣乌。此话一出,便是哄堂大笑,这里就是乌衣巷,古代有名的王导和谢安的居家,有诗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呵呵,看如今,又是一番繁华景象啊,走着,地儿不大,一会儿便逛完了,还剩时间,便坐到,夫子庙前,看看秦淮河,看看照壁,享受着这文化气息的熏陶......。时候不早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将我们送入了梦乡...一觉醒来,今天上午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随着车飘过,看着南京的早晨,太阳慢慢的移过云端,将温暖洒满南京的大街小巷,而我此时随着汽车的晃动,大脑的睡眠细胞蠢蠢欲
动,最终不支,便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汽车在一栋灰色建筑前停下,导游告诉我 们这就是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馆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像是一座雕刻的坟墓,灰色的大理石,条状纹理像是在书写那段悲惨的历史..,更像是提醒每一个前来参加的游客,国耻勿忘。馆前是一潭浅水,大阳被谁反射到墙上,波光粼粼,却又像是明火,更像是30万遇难同胞晃动的英灵,水池中,通道旁,有着各种描写这当时遇难的同胞们的悲伤和绝望的神情,排队一路过来心情便沉重了,进来后,馆的入口,是从建筑中延伸出来,一排阶梯,直通馆顶,把遇难者的灵魂送入天国,同时将我们的视线引入天空,为遇难者做真情的祈祷,进入馆中,萧瑟而静谧,大家静静的看着曾经的历史,看着一堆堆白骨,无言以对....。
上午第二个景点——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中国革命之父啊,这位先驱生于广州,崩于北京,葬于南京南京还有一条专门的中山路,为当时接纳孙中山先生的一体所见,俩边的树也是有一定的历史了,经过几个弯来,便豁然开朗,广场后,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博爱牌坊,博爱二字;是孙中山先生毕生所追随的信念,牌坊后,随着长梯而上,立着 庄严雄伟的建筑——中山陵 俩个大的柱子,就像是俩条巨大的腿,稳稳的扎根在这片土上,长长的阶梯上充满着游客,陵前,用花拼成辛亥百年的字样,让人们铭记百年辛亥,听说自古以来只有三块无字碑,孙中山先生这块便是,据说;当时的党人们,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先生的丰功伟业,便立此无字碑,循着阶梯往上走再回头,便可以看到半个南京。陵内便不多说,下来后,吃完中饭,下一站,明孝陵,陵前是一片梅花园,据说这里是全国梅品种最多的地方,每年梅开季节,游客众多,明孝陵里,让我影向最为深刻的,便是神道了,其实孙先生陵前也是有的,但不同的是,那俩边用得是树,这这俩边用得是神兽,建筑史上有讲,当初听了,就像真看看,愿望实现...,神道的尽头,是一片草地,很平,这里的风景很美,枫树凋零着发红的叶子,要是梅开了,就更美了....剩余的时间是自由活动,约了一南京同学见面,可由于时间不足,便就放弃了,对于南京整个过程还是感觉不错的...。
第二站杭州,这一站有点不堪回首,上午时间全在车上,游玩的时间只有一个下午,终于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西湖,这里曾经成全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更是文人骚客们的驻留之地,远远望去就可以看到,雷峰塔,耸立在丛林之间,我们坐在船上,游览着整个西湖,西湖中还有几个小
岛,由于需要票的原因,我们没有上岛,估计岛上也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在湖中,向四周看去,远处一边高楼林立,一边山峦相叠,游走在山水,与城市之间,给人一种漂浮在现实与虚幻之中的感觉,太阳透过云层洒落在水面上,给整个西湖船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美不善哉,令人沉醉。时间飞快的跑着,下一个景点,中央美院象山校区,记得以前何兰老师给我们看过图片,象山美院的11号楼。怀着来踩点的心情走入象山校区,不愧为中央美院,高等院校,学校的建筑相当的由特色,而不想我们本来的学校,全部相差不多,看着令人乏味,一些教学楼每一层都有挑出的斜坡瓦盖遮阳板,大的玻璃幕墙加上各种木作,构成一种古典建筑的和谐美。一些建筑入口在二楼,直通过去,俩旁是竹子摇曳,很有感觉,再穿过坡道,前面便是围合的建筑,中间一个庭院,或又是旁边开一方地,里面长处一棵树来,像是保留,又像是特意为之,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安心学习的感觉,相当的静谧,特有一番江南风味。下楼来,前面是一条长长的廊道,架在空中,连接这边的教学楼与前面的山,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可能是前边的风景有人,做休闲用,还有可能是用作到另一边校区的通道。斜柱默默支撑着廊道,很有现代感。看着看着不见11号楼,有同学说在另一条路,我们便折了回来。11号楼,很有特色,最让人注意的事他得窗户,和走廊,都是斜坡,室内空间的走道很多的也是斜坡,外观整体看起来还蛮好的,但里面的空间有些事不太好用得,窗户虽多,但采光并不是很好,走廊的拼接很有情
趣。我想这个建筑值得学习的应该就是它的构建特色,走廊外露,还有窗户,没有规律的美......,夜幕很快就降临了,本来还想见同学的,但是没有时间了,只得放弃,所以说还是在杭州留下了一点点遗憾
第三站苏州,里杭州不远2个多小时就到了,车进入苏州就给我一种江南的感觉,高架桥展示这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有时候马路旁边会有一条小溪穿越在城市之间,溪边就是步行休闲的地方,特有情调。进入苏州的第一个景区是网狮园,网狮园由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曾经为一家江南渔民所有,进入里面和以往的建筑形制一样,先是是会客堂,再是主堂,主堂后面便是一个小园,这里才是我最喜欢和最想看到的,几乎我是一路走来,绕过几道,便见一水池,水池边用乱石堆砌,偶尔用一座小桥搭过,水由大池流进小池,就这样交相穿插着,水边或设亭子,或假山环抱,山洞相连,有时还窜出一俩棵树来,倒影在水中,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悠哉至极。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在我家后院也能弄这么一个园林,就好了。游客们抓着时间拍着,大家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一个庭院确实嬉戏的好地方,时间总是匆匆,带着浓浓的回味,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网狮园.......。
下一个景点苏州大学,说实话这次去了杭州没有看到浙大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够就见到。既然来了也就看看,苏州大学,以前叫做东吴大学,只是现在规模扩大了
和很多,我们是从一个偏门进来的,应为比较近的缘故,入眼的建筑好想是一栋教学楼,古代唯美的那种洞门,走过去透出各种不同的景观,我想这应该是采取了古代造园手法,由于好奇,我一口气跑到了三楼,往左边已经看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跟随的事一排长长的斜柱,有看到斜柱了,最近的设计也用到了一些斜柱,这些建筑形制也只能这这些城市看到了。这栋楼后面就是一块很大的草地,我一望同学们都整整齐齐的坐在草地上的椅子上,拍集体照呢,我想过去,可是,来不及了,往回走,这才发现原来这栋楼还有电梯,才三层而已。在看同学已经散去,后悔莫及.....。整个苏州大学有着很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这里也是以文科见长,有些建筑还带着欧式风格,像是早年有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而现在我才真正的感觉到什么叫大学,不是有着宏伟的建筑就可以的,这里更需要文化的积淀.....吃过午饭,这个景点——苏州博物馆,贝律铭的封山之作,灰色玻璃框架,白色墙,坡屋顶,显现江南风情,往里走,有个小院,水边,一现代水亭,墙边,堆积着假山似的石头,像古代园林,又颇具现代气息,将文化背景实刻在建筑中,这也只有大师才能过这么完美的契合了。里面过道的屋顶,用百叶和玻璃构成,用来采光,又能够凸显光影变化,里面的一个休息大厅,沙发后是一整块的玻璃幕墙,没有分割,玻璃外面就是一片竹林,在这里休息,就像是如了一幅画卷,美不胜收。这也让我意识到,建筑构造的方法,以前一直以为玻璃来的做窗户一定是要分割的。其实我们自己想要他变成什么形状都是可以的,它还可以用来做圆的建筑,只有想不到,不要被自己和原有的一切框定思维。博物馆里还有一面巨大的水墙,水顺着墙壁滑下
来,落在下面的水池中,为着城市的建筑增添了几分山水气息,更让博物馆有着生命气息,都说建筑是有生命的,可又能怎样表达呢?钢结构的楼梯悬挑在空中又让我开拓了我的思维,整个楼梯就是一个连在一起的整体,一根不起眼的矮柱撑起,这里还是有很大人流的,这都可以,那么建筑中平时的顾虑,还有什么事不可以解决的呢?幸好我来到了这个博物馆。受益颇深!
博物馆旁边就是忠王府,太平天国的遗物,古建,便也没有多大兴趣,再旁边就是拙政园了,中国四大园林之首,然而进去,也没有看出太多的东西,可能是因为秋天树叶枯落的原因吧,萧瑟满地....,苏州真是个不错的城市,我喜欢.......第四站,带的时间最长,也是最后的一站——上海,这个东方港湾,我终于看到你了....,下车后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外滩,面对着黄浦江,滚滚流水造就了这样一颗璀璨珍珠。江对面就是东方明珠,还有金贸大厦,国际环球中心,静静的矗立着,彰显这个城市的发展高
度...,顺着外滩,旁边是以前的英领地,有这欧式风格的建筑,慢慢的行走在江边,沐浴这城市的繁华。晚上是城隍庙,是上海的老街,也是车水马龙,都是些吃的和一些饰件店,也没有太多得想法,便留下不深得记忆.....第二天是上海城规馆,这里可以看到城市的全貌,大的模型盘上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建筑,还有一个建筑未曾见过,环球中心旁的上海中
心,据说正在施工当中....成规馆里讲述着上海是怎样由一个小的渔村儿发展起来的,上海的历史也只有一百多年,还有上海的简称沪,是捕鱼的一种工具,原来如此。在这里我看到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规模和设计,很漂亮,可是都是出自外国人之手,我不由得感叹,什么时候中国也能自己做一知名建筑。还有一个视屏室,站在里面感觉像是坐了飞船一样,3d动画,带着我浏览这整个上海,繁华尽收眼底,出了规划馆,也算是对上海有一个基本了解了。在就是离规划馆不远的博物馆了,中间还穿过了上海大剧院,不知道是有一些明星经过这里呵呵。博物馆前是一个大的喷泉水池,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庄严沉稳的感觉,博物馆里面是环形楼梯。至于里面的展品就不多说了.....。下午去的是同济大学,我的梦想之地,同学的导游带着我们介绍,他们的建筑城规楼叫“青楼”以前的叫“红楼”,青楼里一个直跑楼梯直通顶层,很有个性,红楼里二楼一个大厅展示这建筑学院的的作品。游完一圈,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校的的档次,为什么以前就不好好学习呢?我真想自由自在的漂浮在同济大学.....八号桥,新天地就不多说了,这里建筑的形制,特别是
材料的运用都让我感受深刻,新天地,里面都是贵重物品,伤不起。新天地旁便是,中共会址,新旧对比强烈,昔日的建设,今日的繁华.....金茂大厦现在已经不是上海第一高楼,乘着电梯,很快就到了87层,好像是,站着这里原本是可以俯瞰真个上海的,可是由于天气不好,目力所及范围很小,江对面都快看不看不清楚了,算是悲剧了,不还可以看到东方明珠,这个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建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黄浦江的地下入口。很快就看完一圈,下来后大家就在陆家嘴逛逛,这是上海的中心地区,走在路上感受感受........最后一天就不说了,只是在南京步行街上逛逛,也去了同济大学,再怀恋一下
带着不舍,终究还是离开了上海,十天旅程就这样结束了,生活好像被拉到现实...,其实一直都在现实中....,回来后却感到看到原来的一切,却感到虚幻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很实在的感受到了建筑特有的魅力,那就是建筑拥有的现实意义,这与其他艺术仅仅是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认识到自己做设计的不足,以及太过于表面化,以“空洞“来形容我们之前的设计是再合适不过了,再往后的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在表达个性以及创新的同时,注重设计的现实性。材质,细部处理,构造,结构等都是需要认真推敲的,这才是设计。
姓名:袁志华
班级:09建筑学
指导老师:晏高亮
日期:2011.10.28
情绪,感受与认知的关系篇四
幼儿面部表情认知能力训练教学设计——《表情变变变~》
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幼儿小a 女 年龄2岁半 几乎无语言表达 情绪变化大且易激动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无关人或物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幼儿通过视觉初步分辨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以及知道表情不同点;
2.使幼儿通过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到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以及所代表的基本含义;
3.使幼儿初步学习并掌控自己的高兴,难过,生气三种情绪。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动幼儿的观察力,视觉能力,认知能力完成情绪认知与控制能力的训练和提升。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幼儿在体察、感知、理解中,懂得人的基本情绪的特征、分类及成因;
2.通过分析讨论初步学习情绪转化策略; 3.培养幼儿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应由易到难依次呈现给幼儿,逐级增加难度; 2.“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的不同点涉及外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感受,应该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其中的感觉。教学难点:
“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的不同点涉及外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感受,应该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体会其中的感觉。三:教具准备
1.“高兴,难过,生气”三种表情卡若干; 2.油画棒一盒; 3.《表情歌》儿歌一首;
4.手工制作的“天使小屋“和“恶魔垃圾箱”两个; 5.一面镜子。四:实施步骤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情绪。请幼儿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脸有没有什么变化?(嘴角上扬,眼睛眯着为高兴;眉毛紧锁,紧闭双唇为难过;眼睛睁大,嘴巴下咧为生气)待幼儿给出答案后就及时进行反馈。(根据幼儿的反馈出示图片引导)
(二)、游戏区分三种表情以及不同
1.首先老师出示幼儿混在一起的不同表情卡,让幼儿进行分类; 2.逐步增加难度到让幼儿进行辨认三者的不同; 3.让幼儿自己拿着镜子模仿三种不同的表情;
(三)、游戏主动说出这是哪种表情以及原因分析
老师出示幼儿不同情境下人的高兴,难过,生气三种情绪表现,让幼儿说出这是哪种表情,并继续问幼儿:为什么你说是高兴|难过|伤心的表情呢?引导幼儿思考探究深层原因。
(三)、天使小屋和情绪垃圾箱
让幼儿将三种表情分类到不同的盒子(好的天使小屋和坏的恶魔垃圾箱)
注意事项:过程要有耐心,必要时语言或者动作辅助幼儿进行,注意及时鼓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9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