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科教案(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22:58:51
综合科教案(七篇)
时间:2023-01-11 22:58:51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综合科教案篇一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

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 预测纸的种类 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 验证后确定的种类

3.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1(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怎样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呢?

二、探究过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放大镜的倍数

5倍 10倍 观察布料的结果(图)不同点

(4)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编号 物体名称 用放大镜观察的结果

1.粉笔2.铅笔头3.橡皮屑4.石块5.面包6.八角茴香7.自己的皮肤

(8)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4.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知道使用工具比只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更多。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了解蚜虫和草蛉之间的生活习性,从而获得对昆虫世界更多的了解。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

像昆虫的触角、眼睛、耳朵这些细小的器官我们平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它们的特殊构造,也许会发现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要求先用眼睛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里。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的翅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的翅,并呈现文字“每个美丽的鳞片都有一个小柄,像鱼鳞似的镶嵌在翅上的鳞片窝里。鳞片上有几十条到上千条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脊纹上还有很多并列的薄片,像书页一样叠合在一起。这些脊纹在光照下闪射出美丽的光芒”。

昆虫的复眼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复眼,并呈现文字“蝴蝶有 1.2 ~ 1.7 万个小眼,蜻蜓则有 1 ~ 28 万个小眼,家蝇有 4 千个小眼。昆虫的复眼虽然由许多小眼组成,但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蜻蜓可以看到 1 ~ 2 米远,苍蝇只能看到 40 ~ 70 毫米。可是,昆虫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十分敏感,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时,蜜蜂只要 0.01 秒就能做出反应”。

昆虫的耳朵

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蟋蟀的耳朵,并呈现文字“耳朵长在前足胫节上,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螽斯、蟋蟀的听器外形为卵圆形或缝隙状,鼓膜里有 100 ~ 300 个感觉细胞,可以很快接受到同种发出的召唤、求爱、交尾、攻击、报警等声音信号,从而做出回答。据测定,螽斯科一些属听器的最适频率为 1 万~ 1.7 万周秒,蟋蟀的足听器为 700 ~ 5000 周秒,但它们能够感受到的音波范围要比最适范围广得多。蝗虫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一节的两旁;蚊子的耳朵,长在触角上;螽斯、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上;飞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蝉的耳朵,长在腹部下面”。

昆虫的触角

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触角,并呈现文字“触角是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触角能够帮助昆虫寻找食物和配偶,并探明身体前方有无障碍物。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用处,例如雄性芫菁在交配时用来握住雌虫,魔蚊幼虫用来捕捉食物,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来帮助呼吸”。

3.教师小结: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

三、

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

1.谈话: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2.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3.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4.交流观察计划。

5.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小结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法。步骤如下:先制作食盐、白糖或碱面的浓溶液,然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让其蒸发。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几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烘干,加热时玻璃片离火焰要远一些。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摸它。

5.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6.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例如,激光电视、激光彩色立体电影、激光雷达、激光手术刀等都是激光晶体的成功运用。半导体晶体广泛运用在电子产品中,我们今天的随身听、超薄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都使用了半导体晶体。如果没有这些半导体晶体,我们就不能看到高清晰度的电视,也不能清楚地听到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传来的声音。此外,光纤通讯技术也离不开半导体晶体。利用这种晶体做光源,人们就能在一根头发丝般的光导纤维中传递几十万路电话或几千路电视,从而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1.54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

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讨论。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汇报。

讲解: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5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教学准备】

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学课文第 12 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

大组交流。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等。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教学目标】

1.培养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3.发现并提出关于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关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教室环境做相应布置、制作一张“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的研究大海报、了解各组研究的课题内容。

学生准备 整理小组研究的方法、步骤、结果、遇到的问题等,完成《汇报交流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活动的材料准备、确定的研究计划以及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进行回忆、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科学展示会,交流大家在上节课中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流会前的准备

在交流会中,请大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向大家征求对自己组的研究情况的意见。同时,我们也要互相评一评,看看哪组的研究更好?

那么我们怎样看一个研究好不好呢?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呢?请大家想一想。

学生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

a.有明确的选题

b.有完整的计划

c.研究报告内容齐全(包括选题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研究的结果、研究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d.表述清楚有条理

e.小组成员团结合作

三、召开“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

下面开始我们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由第一小组先进行汇报,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仔细听,对他们的研究报告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在他们汇报结束后提出来,然后再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学生汇报。

教师组织其他组的同学对第一组的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并由第一组同学解答质疑。根据评价标准,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继续组织其他组的汇报和评价活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科学展示会进行评价,想想有没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学生评价课堂组织情况

教师小结并提出希望。

教师请学生把小组的研究报告张贴在课前准备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研究大海报上,供大家学习参观。

1.7 微小世界和我们

(三)

【教学目标】

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

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

(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

学生汇报。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

(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很多同学早餐都要吃馒头或者包子,那么馒头、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发酵这个过程,通过发酵可以使面粉体积膨胀,而发酵就离不开酵母。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尝试着怎么使面粉发酵吧!

教师示范:

先用一小烧杯(50 毫升)水将酵母(10 克左右)化开,再加入面粉(100 克左右)和匀,揉成面团,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教师:

现在我们来观察面粉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每隔 20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组织学生分组尝试面粉发酵的实验。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坚持记录:面粉发酵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观察记录,下节课一起交流面粉的变化情况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

四、

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教学过程】

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5、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

四、总结: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

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总结拓延: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过程和方法:

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

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1、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军行》(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

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4、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6、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卫星——月球

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二、制作月球卡:

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教学后记:

2、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

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

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教学后记:

3、我们来造“环形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

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

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

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

(实验方法: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综合科教案篇二

颈部疾病

教案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科甲亢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及其术后并发症。

二、熟悉单纯性甲状腺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手术适应症及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

三、熟悉甲状腺及颈部肿块的处理原则。

四、了解颈部的解剖和甲状腺的生理。

五、了解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

简单复习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甲状腺的血供、淋巴引流、周围神经走向及甲状旁腺的位置、数目。与颈清有关的神经。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和生理作用。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一)病因:

1、碘缺乏。

2、碘需要增加。

3、某些参与甲状腺激素的酶缺乏或受到抑制。

(二)临床表现:大多无任何症状。囊性出血,疼痛。压迫症状。恶变或继发甲亢。

(三)手术适应症:

(三)治疗:观察或药物或手术治疗。

三、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详细讲解)

甲亢的分类: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

(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检查的方法有:

1、基础代谢率测定

2、甲状腺摄131碘率的测定

3、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查

(二)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

(三)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2、术前检查

3、药物准备(抗甲状腺药物、碘剂、心得安)

(四)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

(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呼吸困难和窒息

2、喉返神经损伤

3、喉上神经损伤

4、手足抽搐

5、甲状腺危象

6、甲亢复发

7、甲低

四、甲状腺炎

(一)化脓性甲状腺炎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三)桥本氏甲状腺炎(自学)

五、甲状腺腺瘤(自学)

简单讲解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区别。

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一)病史

(二)体检

(三)血清学检查

(四)核素扫描

(五)b超检查

(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七、甲旁亢(自学)

八、颈淋巴结核(自学)

九、颈部肿块

(一)肿瘤(原发和继发)、炎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先天性畸形。

(二)几种常见的颈部肿块。

十、颈部肿块的诊断思路(结合临床讲)乳房疾病

教案

目的要求:

一、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

二、熟悉乳房淋巴引流途径及乳房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熟悉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乳房的局部解剖。

五、明确乳腺癌正逐渐成为女性的常见病,必须高度警惕,积极防治。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

简单讲解乳腺的位置、解剖、淋巴引流途径及生理变化。其中,稍详讲解乳腺的淋巴引流途径。

二、乳房检查(详细讲解)

(一)视诊:端坐。仔细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乳头、乳晕及皮肤的变化。

(二)扪诊: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检查方法及乳房的检查顺序。肿块或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腋窝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三)特殊检查:x线检查。b超、热像图、红外线及液晶膜检查。ct、mri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尚有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头溢液涂片检查及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三、急性乳腺炎(简单讲解)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一)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二)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白细胞升高。

(三)治疗:抗生素、切开排脓、必要时停止哺乳

(四)预防

四、乳腺囊性增生病(简单讲解)

也称乳腺腺病。在成年妇女中非常常见。病理形态复杂。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十分重要。

(一)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女性激素平衡失调或激素受体质和量异常有关。

(二)临床表现:疼痛特点。检查乳腺组织增厚或颗粒状或结节状甚至出现肿块。病变发展慢,需与乳腺癌鉴别。

(三)治疗:中药。与乳腺癌不能区分时手术治疗。

五、乳房纤维腺瘤(自学)

常见,高发年龄20-25岁,质硬,表面光滑,活动。治疗:手术切除。

六、乳管内乳头状瘤(自学)

七、乳房肉瘤(自学)

八、乳腺癌(详细讲解)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某些地区已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一)病因: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激素、月经、怀孕、遗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关系。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确定。

(二)病理类型

(三)转移途径: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四)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本身的表现及侵及周围组织的表现(分早期和晚期)。

2、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表现。

3、炎性乳腺癌和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五)诊断(包括分期)

(六)治疗:

1、手术治疗

2、化疗

3、内分泌治疗

4、放疗

5、生物治疗

十、男性乳房肥大症(自学)胸部损伤

教案

目的要求:

一、握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的急救处理原则。

二、悉肋骨骨折、气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复习胸部的解剖及呼吸生理,指出胸部损伤所引起的改变可能影响呼吸和循环。讲述急症开胸探查的指征。

二、肋骨骨折

(一)讲述肋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及原因

(二)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呼吸道症状。讲解并发血管,肺,胸膜等脏器损伤可引起相应症状。重点讲解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有反常呼吸运动和纵隔扑动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诊断:了解诊断方法的多样性,不完全取决于x线检查。

(四)治疗:讲授单根单处肋骨骨折的处理原则。讲述胸壁软化的处理方法有加固包扎,牵引、内固定及正压通气。

三、气胸

气胸的定义为胸膜腔内积气。分成三类,讲述各自的特点

(一)闭合性气胸:胸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随病情严重性而不同。

(二)开放性气胸:呼吸时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胸膜腔。伤侧肺萎缩、纵隔扑动、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体检存在胸部吸吮伤口。治疗原则为将其变为闭合性气胸再作闭式引流。

(三)张力性气胸:通过活瓣作用,空气进入胸腔而不能流出,导致胸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不但使伤侧肺萎缩,还使健侧肺及心脏受压,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可迅速致死。处理为立即排气,进而闭式引流。

四、血胸(自学为主)

胸膜腔积血称血胸。可来源于心脏,胸内血管,肺、膈肌等。可引起失血和胸腔积血二大类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胸内积血还可形成凝固性血胸及感染性血胸。了解进行性血胸的临床表现及血胸的处理原则 食管疾病

教案

目的要求:

一、掌握食道分段标准及不同部位食道癌的治疗原则。

二、掌握食道癌最常见的诊断方法。

三、熟悉食道癌的大体病理形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四、了解食道大体解剖及组织学特点,了解食道癌发展特点。

五、了解食道癌tnm分期。

六、熟悉纵膈划区法及常见纵膈肿瘤的发好部位,了解常见纵膈肿瘤的x线表现。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述

食道癌有区域性分布特点,我国属高发地区。因食道的解剖及组织学上的特点,食道癌很易早期转移。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多种生物、化学、物理、遗传因素在食道癌的发生中起作用,在我国亚硝酸及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饮食习惯、个人卫生、返流性食道炎等均与食道癌发生有关。

三、病理:

食道全长分段标准,食道癌部位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早期食道癌大体病理与中晚期大体病理分型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临床症状与病期不一致,食道癌转移特点。

四、食道癌临床表现:

分清中期食道癌症状与食道癌早期症状之区别,中晚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根据解剖特点,了解各种晚期临床表现,了解tnm分期。

五、食道癌的诊断:

(一)病史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有x线钡餐造影,脱落细胞组织学检查,纤镜内窥镜检查。其它检查:ct、超声内镜、ect等的临床意义。

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与返流性食道炎;贲门失驰缓症;食道平滑肌瘤,食道良性狭窄,食道憩室等鉴别。

七、食道癌治疗: 不同部位的食道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对于适合手术的食道癌手术原则:

1、尽可能多切除食道。

2、消化道重建,常用的器官有:胃、空肠、结肠、对于不能根治食道癌,要在尽可能小的损伤下解决进食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八、手术并发症:

(一)吻合口漏

(二)吻合口狭窄

(三)食道返流

(四)乳靡胸

(五)肺部感染

九、食道癌治疗进展(自学)

十、原发性纵膈肿瘤

(一)讲解纵膈划区分法,及各部位正常解剖结构。

(二)纵膈各部位常见肿瘤分布及各种肿瘤x线特征性表现,主要包括:神经活性肿瘤、畸型瘤、胸腺瘤、纵膈囊肿、淋巴活性肿瘤的表现。

(三)各种肿瘤的手术径路及处理原则。 心脏疾病

教案

目的要求:

一、熟悉心脏外科心内直视手术的基础措施、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二、了解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治疗要点。

三、熟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一、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

(二)体征:心脏杂音、紫绀

(三)右心衰竭: 浮肿,(下肢、胸水、腹水),颈静脉怒张

(四)左心衰竭: 气促,端坐呼吸,肺底湿性罗音

(五)肺充血:由心脏及大血管畸形所至的大量左向右分流造成的肺循环血量过多称为肺充血。表现幼年时反复呼吸道感染。

(六)肺淤血:肺静脉压增高导致的肺组织淤血。

二、心内手术基础措施

(一)重点讲解体外循环的定义,人工心肺机的构件和功能。

(二)重点讲解心肌保护的定义、方法。

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一)动脉导管未闭

1、病理生理:讲解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isenmenger 综合征发生的机理

2、临床表现:肺充血表现,eisenmenger 综合征时开始下肢紫绀,差异性发绀 典型体征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周围血管体征

3、治疗: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

(二)房间隔缺损: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三)室间隔缺损: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法乐氏四联征: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后天性心脏病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讲解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和诊断:重点了解诊断要点。

3、治疗:重点了解心包剥离术的心包剥离顺序、补液原则。

(二)二尖瓣狭窄

1、病理解剖:隔膜型、隔膜漏斗型、漏斗型。

2、病理生理:了解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和诊断: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心电图。

(三)治疗:重点讲解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

教案

目的要求:

一、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二、了解尿频、血尿的原因和血尿的定位。

三、了解不同症状与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

四、熟悉泌尿外科器械检查和造影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五、了解泌尿、男生殖器先天性畸形的成因、症状、诊断和处理原则。

六、了解隐睾复位固定术的适应症,以及嵌顿包茎的包皮背侧切开术和手法复位技术。 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主要症状:

(一)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尿流中断。

(二)血尿、脓尿、气尿、乳糜尿、晶体尿、少尿或无尿。

(三)尿道分泌物。

(四)局部和放射性疼痛。

二、外科检查:

(一)体检

(二)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肾功能、psa)

(三)器械检查(重点讲膀胱镜、尿流动力学)

三、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学检查

(二)x线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mri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畸形(自学)泌尿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病因及有关病理解剖。

二、掌握肾、膀胱损伤的症状、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肾损伤

(一)病因:开放性、闭合性

(二)病理: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三)临床表现: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

(四)诊断

(五)治疗:紧急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二、输尿管损伤(自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三、膀胱损伤(自学)

四、尿道损伤

(一)前尿道损伤

(二)后尿道损伤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肾结核在泌尿、男生殖系结核中的重要性。

二、掌握肾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全身和局部治疗。

三、熟悉泌尿系结核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四、了解前列腺及附睾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结核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二、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自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系统梗阻

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梗阻引起的泌尿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熟悉常见梗阻原因和处理原则。

三、熟悉感染、结石等与梗阻的相互关系。

四、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五、了解急性尿潴留的病因鉴别。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论(自学)

自肾至尿道口或包皮口,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梗阻,其病因和部位虽有不同,但持续梗阻终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二、肾积水

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力升高、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萎缩。

(一)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尿路造影、超声、ct、mri、肾图等。

(二)治疗:病因治疗、肾造瘘术、肾切除术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常见病,35岁以上有不同程度病理性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一)病因:老龄、有功能的睾丸等。

(二)病理:多起始于移行带。

引起排尿梗阻三方面原因:丰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平滑肌增生 腺瘤增大

逼尿肌收缩失代偿

(三)临床表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其他。

(四)诊断:病史和体检,尿流动力学,超声,psa。

与膀胱颈硬化症、前列腺癌、膀胱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鉴别。

(五)治疗:等待观察,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等。

四、急性尿潴留

(一)病因: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其他全身情况不良引起。

(二)治疗:

1、原则:解除病因,恢复排尿。

2、导尿是急性尿潴留最常用的方法,需长期引流行膀胱造瘘术。 尿石症

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理、病因及常见结石的成分。

二、了解尿石症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三、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的主要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

四、熟悉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新进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腔内手术和经皮穿刺碎石术(pcnl)等。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尿石症概述

(一)形成机制

(二)影响因素

(三)尿结石成分及其性质

(四)病理生理

二、上尿路结石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治疗: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pcnl

(四)上尿路结石的预防

三、膀胱结石(自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四、尿道结石(自学)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教案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概况。

二、掌握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肾癌、前列腺肿瘤和阴茎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了解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肾肿瘤

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

二、膀胱肿瘤

(一)病因:

(二)病理:

1、组织类型:移行细胞癌为主,鳞癌和腺癌各占2%-3%。

2、分化程度:i、ii、iii级

3、生长方式: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

4、浸润深度:t、p分期

(三)临床表现:血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和下腹肿块。

(四)诊断:膀胱镜,肿瘤标志物(尿fn,bta,nmp

32、blca-4等)x线,超声等。

(五)治疗:表浅膀胱肿瘤和浸润性膀胱肿瘤不同的治疗方法。

(六)预防及预后

三、前列腺癌

(一)流行病学:发病率增加迅速,与遗传、食物、环境、性激素等有关。 多为激素依赖型,后期可发展为非激素依赖型。

(二)前列腺癌分期

(三)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肿瘤较大时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

(四)诊断:直肠指诊,psa的价值,超声,ct、mri,穿刺活检,骨骼ect扫描。

(五)治疗:随访观察(watchful waiting)、手术、lhrh-a缓释剂、化疗。

四、阴茎癌(自学)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

五、睾丸肿瘤(自学)

综合科教案篇三

体育学科教案

年级:初二年级授课内容:途中跑授课教师:刘振江

一、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系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相对较差。因此,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这堂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其它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首先,通过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跑的辅助练习和途中跑,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

本节课能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较为简单和直观,以便使学生能初步学会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能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氛围中形成优秀品质。

二、课时计划:

教材:

途中跑 素质练习

教学任务:

复习改进途步跑的动作技术,提高奔跑的能力,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能。

(一)开始部分: 3分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出缺勤

2、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6分

游戏: 贴膏药

(三)基本部分: 26分

1、跑的辅助练习6 次数

a、原地快速跑 要求:两腿交替的频率要快 15"×2次

b、原地俯卧撑 要求:屈臂尽量充分 5-10×3次

c、原地高抬腿 要求:腿抬起要与腰平15"×2次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种练习穿插起来进行练习,队形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oooooooooo

oooooooooo

2、途中跑,仰卧起坐 20次

a、途中跑:(次数: 200米×3次)

学习重点:跑的过程用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角度好,送髋摆臂配合好。b、仰卧起坐(次数 10-20次×3次)

动作要求:两手抱后脑,肩触垫,屈体肘关节触膝关节。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一组二百米跑,一组仰卧起坐穿插进行

(四)结束部分 5分

1、放松练习

2、小结并下课

体育学科途中跑教案

体育组

2013-4-2

4体育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研组将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导向,求真务实,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有效高质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教育教学的学习与研究。

1、常规工作。

计划制订,制订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时计划和大课间活动内容,为课堂教学和大课间的有序进行做好准备。

备课,以年级为单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资源化和个性化的备课方式,开展分工合作备课,构建学校体育教案的资源库。

2、教研手段。

开展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水平段中教法要求手段的研讨,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教师相互听议评课,共同学习研讨。

(二)爱生敬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强化师德提升年。

自觉遵守体育教育教学法规,课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注重课堂教学安全,继续执行上学期的按地区分块的形式上课。低中高年级分开按片教学,避免班级间教学的互相干扰。

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的结合,平时对学生表现做好记载,及时公布考核项目与标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对困难生主动关爱,评价时适当做到过程重于结果,给他们以希望。

加强学生的体质监视,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三)完善大课间活动。

做好对大课间活动的指导与监控,完善大课间内容。

(四)加大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力度,争创优异成绩。

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团结协作搞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体育训练队全面启动,为区比赛提早准备。迎接5月的海区中小学运动会,群策群力,争取在比赛中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五)进一步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

按照局要求认真完成数据的报送工作,做到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人,把工作落实到人,专人负责,确保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六)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本学期体育教研工作安排

二月份

1、根据学校工作精神制订本学期各类体育工作计划。

三月份

1、校队继续训练,注重训练质量。

2、教研:体育教师基本功之队列教学。

四月份

1、体育大课间继续推行,同时开展好阳光“2+1”的活动。

2、备战五月份中学生篮球球竞赛。

3、体育教师基本功之口令教学

五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校田径运动会。

2、体育大课间继续推行,同时开展好阳光“2+1”的活动。

3、备战区运动会。

5、体育教师基本功之组织能力教学。

六月份

1、认真做好对学生期末的成绩测试和登记工作。

2、做好器材归类报修添置工作。

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海区第十二中学

体育教研组

2013-3-1

综合科教案篇四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一、导入:.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材料:图片 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二、小组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各小组分别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三、交流展示: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

我看到了什么

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

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看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的树木呢?今天我们分小组进行观察一棵树,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要分工明确认真观察。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材料: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交流展示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板书: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综合科教案篇五

本科教案

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

题目: 第六章

疮疡

概论、疖、疔

教学目的:

1、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

2、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

3、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

4、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重点:如何将常见疮疡的特殊形态与其疾病相关联。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辅以提问等形式。教具:多媒体、幻灯。上课班种:中医专业98级 上课时间:2001年9月17日 任课老师:郑泽棠

教学进程:

一、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5分钟)

二、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5分钟)

三、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5分钟)

四、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5分钟)

五、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20分钟)

六、小结:(5分钟)

第一节 疖

一、明确疾病定义及发病特征及分类:(5分钟)

二、病因病理:(5分钟)

(一)病因病理:

利用示意图幻灯讲述疖的内因和外因。内有湿火、外感风邪,或夏秋感受暑毒;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染毒而成。

三、诊断 (3分钟)

共症: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个红色肿块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二)无头疖:患处红色肿块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其它:

1、可转为疔疮。

2、可成蝼蛄疖。

3、可转为发。

(三)蝼蛄疖:多发生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单发型,多发型)。

(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数目较多,反复发作,此愈彼起。 [鉴别诊断](2分钟)

(一)痈;

(二)颜面疔疮;

(三)有头疽;

(四)脂瘤染毒;

(五)囊肿型粉刺;

(六)沥青皮炎; [辨证论治](5分钟)

(一)内治 1. 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2. 暑热浸淫: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3. 体虚毒恋: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二)外治 1. 初起:小者用千膏盖贴,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外敷;遍体发疮,破流脓水成片,用青黛散麻油调敷。2. 脓成:切开排脓,掺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用药线引流。袋脓者或相互窜通成空壳者,宜作十字形剪开;有出血者,可用绷带缚扎压迫止血。

3. 脓尽用生肌散收口,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小结:(5分钟)课堂教学内容简要小结概论和疖。

本科教案

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 题目: 第六章

疔。

教学目的:

1、概述疔定义、分类、病因、病机、疔的危害性。

2、讲授颜面疔疮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3、讲授手足部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4、讲授红丝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5、讲授烂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6、讲授疫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重点:如何掌握颜面疔疮的危重性和多变性,掌握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排脓的方法的方向。掌握烂疔的诊断的伤口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辅以提问等形式。教具:多媒体、幻灯。

教学进程:

1、概述疔定义、分类、病因、病机、疔的危害性。(2分钟)

2、讲授颜面疔疮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

3、讲授手足部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9分钟)

4、讲授红丝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

5、讲授烂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8分钟)

6、讲授疫疔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5分钟)

7、小结(5分钟)分步教程如下:总计45分钟

第二节

一、定义:(1分钟)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很容易走黄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以损伤筋骨而影响功能。

二、分类:(1分钟)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

颜面疔疮

一、定义:(1分钟)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颜面部疖、痈。其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

[病因病机](1分钟)

主要因火热之毒为患。因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皮肤破伤感染毒邪,蕴蒸肌肤,以致气血凝滞而成。

[诊断](3分钟)1.好发部位;

2.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

3.辅助检查:血常规。症状严重者应做血细菌培养。4.变证:1)走黄;2)流注;3)内痈;4)附骨疽; [鉴别诊断](1分钟)

1.疖;2.有头疽;3.疫疔; [辨证论证](2分钟)(一)内治 1.热毒蕴结: 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并发走黄或流注或附骨疽者,参照有关各病治疗。

(二)外治:参总论。

手足部疔疮

[概述]:(2分钟)

1.定义: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特点:是手部发病多于足部,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响手的功能。

3.分类: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足底疔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手指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

[病因病机](2分钟)

由湿火蕴结,血凝毒滞,经络阻隔,热胜肉腐而成。常有外伤诱因,感染邪毒。内因脏腑蕴热蓄积,两邪相搏,以致气血凝滞,经络壅阻而热胜肉腐。甚则腐筋蚀骨,或热毒内传而导致疔毒走黄。托盘疔还可由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火毒炽盛,气血凝滞而成。

足底疔多由湿热下注,毒邪塞结,气血凝滞而成。[诊断](2分钟)

(一)蛇眼疔1.指(趾)甲周围炎;2.甲下脓肿;3.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指(趾)甲脱落。(二)蛇头疔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易损骨,溃后难愈合。

(三)蛇肚疔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若损伤筋脉,则愈合缓慢,并常影响手指的活动功能。

(四)托盘疔 整个手掌肿胀高突,失去正常的凹陷,形如托盘之状,手背肿势明显,甚至延及手臂,痛剧。伴全身症状。约2周左右成脓,因手掌皮肤坚韧虽已化脓,但不易外透,可向周围蔓延,损伤筋骨或并发走黄。(五)足底疔 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伴全身等症状。偶可并发红丝疔。

辅助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有无死骨。

[鉴别诊断](1分钟)

类丹毒

[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

1.火毒凝结 治宜清热解毒,方以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热胜肉腐 治宜清热透脓托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等。3.湿热下注 治宣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二)外治参颜面疔疮。

红丝疔

定义(1分钟):红丝疔是发于四肢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全身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管炎。

[病因病机](1分钟)

内有火毒凝聚,外有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走致毒流经脉,向上窜而继发本病。

[诊断](2分钟)

1.多发生于四肢内侧。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2.继而有红肿热痛。3.红 丝症状及浅表淋巴结红肿疼痛。若伴有高热神昏,是走黄征象。

[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

1、火毒入络 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2、火毒入营 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二)外治。1.砭镰法; 2.成脓则切排。

小结:(2分钟)

烂 疔

概述:(2分钟)1.定义: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容易腐烂,病势暴急的急性感染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气

性坏疽。2.特点是起病急骤,局部焮热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迅速腐烂,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溃后流出脓液,稀薄如水,易并发走黄,可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1分钟)

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湿热火毒炽盛,走窜入营,则易成走黄重证。

[诊断](2分钟)

1.职业:患者多为农民和战士。2.发病先兆、好发部位及潜伏期。3.局部症状: 4.全身症状(略)。

预后:1.渐收口而愈。2。若肿势蔓延,腐烂不止,持续高热,神昏谵语,黄疸,是为走黄之征象,危险。[鉴别诊断] 流火

[辩证论治](2分钟)(一)内治

1.湿火炽盛 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

2.毒入营血 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三宝丸随证加减。(二)外治:确诊后立即手术。

预防与调摄及小结(1分钟)临床要注意烂疔是一种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1分钟)

疫 疔

1、定义:(1分钟)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2.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并发走黄。[病因病机](1分钟)由于感染疫毒,毒邪蕴结而成。

1、定义:(1分钟)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2.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并发走黄。[病因病机](1分钟)由于感染疫毒,毒邪蕴结而成。[诊断](1分钟)

(1)职业: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

(2)先兆:常在接触疫畜或其皮毛后l~3天发病.(3)好发部位: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有传染性。

(4)局部症状。

辅助检查 血液培养或抱液涂片培养可发现革兰阳性炭疽杆菌。

[鉴别诊断] 和[辩证论治](1分钟)(一)颜面疔疮;(二)丹毒;(一)内治参照“颜面疔疮”;(二)外治参书

小结:(1分钟)

综合科教案篇六

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

培训教案

地测科科长:xxx

一、教学目的:

第一部分 探放水知识

使学员了解探放水基本知识,以便在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二、教学要求:

1、介绍矿井水源及水害的相关内容;

2、详细讲解探放水相关知识。

矿井水源及水害

一、矿井水水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空水,断层水。

二、矿井水害

地表水害,冲击层水害,钻孔水害,老空水害,断层水害,煤层顶板水害,煤层底板水害。

三、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

“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坚持“有掘必探” 预测方法—钻探、物探、化探

四、水害防治措施

防、留设合理防水煤柱

堵、注浆封堵突出危险的含水层

疏、对老控水和承压水进行疏水降压

排、完善排水系统

截、加强地表水节流治理

五、矿井水害防治方法

1、煤层底板突水防治

查清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地质、工程地质

2、堵截水源

3、疏水降压

4、井下防治水措施---加大矿井抗灾排水能力(电,管道,泵)、过断层注浆加固、留设防水煤柱

5、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开采顺序、安全区域、区段宽度、工作面边界推进方向

6、注浆堵水---堵静水、堵动水、双液浆加骨料

7、钻探---地下水位升降及补给条件---地下水动态监测。

第二节

井下探放水

生产矿井范围及周边常存在有许多充水小窑、老窖、老空、富水含水层以及断层。当采掘工作面接近这些水体时,可能发生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的水害事故。为了消除隐患,生产中常使用探放水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前方水情,并将水有控制地放出,以保证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勘探手段和客观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地下含水条件受气不够清楚,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这样就需要推断出可能生产水害的疑问区,并采取措施。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当巷道到含水体一定距离或在疑问区内掘进时,必须坚持超前钻探,探明情况或将水放出,消除威胁后再掘进,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此《煤矿安全规程》第285条规定,“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是防止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的基本保证。在有水害威胁的地区进行采掘工作,都应坚持这一原则,绝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置水害情况于不顾,一意蛮干。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而至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窑工相邻煤矿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6、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7、接近其它有可能出水的地区时。

井下探放老空水

老空水的特点积存于采空区、老窖和已经报废井巷中的水,总称为老空水。古代的小煤窑和近代煤矿的采空区及废弃巷道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保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窖积水。

一、老空积水的充水特点

1、老空积水多分布于矿体浅埋区,开采深度大多数为100米左右;近年来,老空随矿井采掘深度增大而增大,老空积水随之变化。

2、老空积水以静储量为主,犹如一个地下水库。当煤(岩)柱能承受的水压值小于老空积水的静水压值时,即可发生突水,在短时间内大量积水涌入矿井,来势凶猛,破坏性强。

3、老空积水与其他充水水源无水力联系时,一旦突水,虽然涌水量很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容易疏干;若与其他水源有水力联系,可形成量大而稳定的涌水量,对煤矿生产危害较大。

4、老空积水是长期积存起来的,多为酸性水。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每升可达4000~值仅仅为1~2,有强的腐蚀性,对矿山设备危害甚大。

二、突(透)水前的征兆

矿井突水,是因为井下采掘活动破坏岩体天然平衡,采掘工作面周围水体在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隔水层和矿层的薄弱处进入采掘工作面。矿井突水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表现很快(一两天或更短)有的表现较慢(采掘后半个月或数日),这与工作面具体位置、采场地质情况,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大小有关。从开拓工作面开始,发展到突水时间内,在工作面及其附近显示出某些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统称为突水预兆。识别和掌握这些预兆,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撤离险区人员,防止伤人事故,突水前的预兆有以下几种:

1、煤壁挂红。这是因为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在裂隙表面如果出现暗红色水锈,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区。

2、煤壁挂汗。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缝透过煤炭壁,聚成水珠,俗称煤壁挂汗。

3、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气温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阴冷的感觉,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

4、发生雾气。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在采掘面中,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叫声,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压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即将突水,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6、底板鼓起。底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承压含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突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作用而产生底鼓,一般不突水。当发生底鼓时,要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并报告矿调度室。经技术人员调查核实确定底鼓原因。若是前种原因,须采取紧急措施,即先在底鼓地段铺设底鼓原因,打木垛控制底鼓发展。在底鼓基本被控制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打钻孔放水泄压。

7、涌水,即水已涌出。

三、老空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要求

(一)老空水探放原则和程序

1、老空水探放原则

依老空积水数量的多少、矿井现有排水能力、老空水的动力补给量、水质和疏放后可能解放煤炭的资源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安全、经济、合理为原则。对老空水探放,视具体情况还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a 积极探放。老空区不位于河流或重要建筑物之下,排放老空水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负担,且积水区下尚有大量矿产资源急待开采时,应积极探放,以彻底解除隐伏水患。

b.先堵后探放。老空区为强含水层或因其他水源所淹没且出水点动力补给量大,应先堵住出水点后再进行探放水。

c.先降压后探放。对以静储量为主,水量在、水压高的老空积水区,应先从顶、底板岩层打穿层放水孔,待水压下降后,再沿煤层打探水钻孔。

d.先隔离后探放。老空积水量较大,水质差(酸性大),或为避免长期负担排水费用,则应留设煤(岩)柱与生产区隔离,待到矿井生产后期再作处理。

2、探放水程序

老空水探放一般是在正式探水前,对老空积水区进行调查,圈定采空区范围,确定积水边界、积水量、积水标高,随后划定探水线、探水警戒线,编制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按程序报批。完成上述内容后进行探水和整理探水资料,随后确定掘进距离,通知开拓单位掘进,然后再探水。依此类推,循环进行,起到揭露老空,放尽积水为止。

(二)小窑、老窖积水边界与探水线的确定

1、积水边界线的确定

对于本矿老空区,积水情况清楚,要标出实际老空积水边界线、积水量、积水标高;对于小窑、老窖积水,要将调查所得小窑、老窑分布资料,以物探及钻探核定后,圈定老空积水边界线,标出积水量、积水标高;其深部界线应根据小窑或老窑的最深下山划定。

2、探水线的确定

对于本矿老空区,以老空积水边界线外推60米圈出的探水线;对小窑、老空的采空区,以老空积水界线外推100米圈出的探水线。此数值视积水边界线的可靠程度、水压力大小、煤的坚硬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当掘进巷道至此时,开始探水前进。

3、警戒线

由探水线平行外推100米(在上山掘进时指倾斜距离)即为警戒线,必须用红色线条将探水警戒线标在采掘平面图、充水性图等相关图纸上。当巷道掘进至此线后,应警惕积水威胁,注意掘进时工作面水情有无异常变化,如发现有突水征兆,提前探放水;如无异常现象则继续掘进,到达探水线时作为正式探水起点。

(三)探放水的主要参数

1、超前距。探水时从探水线开始向前打钻孔,一次打透积水的情况少见,常是探水--掘进--再探水--再掘进,循环进行。而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一段距离,该距离称超前距。

2、允许掘进距离。经探水证实无水害威胁,可以安全掘进的长度称允许掘进距离。

3、帮距。帮距是指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老窑积水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其值应与超前距相同,超前距一般采用20米,在薄煤层中可缩短,但不得小于8米。

4、钻孔密度(孔间距)。它指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向、纵向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避免漏掉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的井巷。

(四)探放水孔布置方式 探水钻孔的布置方式和巷道类型、煤层厚度与产状有关,情况不同时,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总的说来,探水钻孔的布置从平面上看,主要有扇形和半扇形两种。

1、扇形布置。巷道处于三面受水威胁的地区,进行搜索性探放老空水,其探水钻孔多按扇形布置。

探水钻孔之间的两面夹角,一般在7~15度,使巷道前进方向及左右两侧需要保护的煤层空间均有看出控制。

2、半扇形布置。对于积水肯定在巷道一侧的探水地区,探水钻孔可呈半扇形布置。半扇形的钻孔向巷道一侧撒开,使巷道一侧需要保护范围内的煤层空间有钻孔控制。

井下探放断层(含水岩层)水

据统计,矿井突水事故中有90%以上是位于断层带或其附近。因此,当采掘工作面将要揭露或接近含水层的断裂构造时,都必须进行探水,防止突水事故发生。

一、断层探水水原则与探查内容

1、断层探放水原则

凡遇到下列情况都必须探水:a.采掘工作面前方或附近有导水断层存在,但具体位置不清或控制不严时。b.采掘工作面前方或附近,预测有断层存在,但具体位置和含(导)水性不清,有可能突水时。c.采掘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厚度与承受水压都处于临界状态,采掘工作面影响范围内断层赋存情况不清,一旦遇到就可能突水。d.巷道揭露或穿越断层无突水征兆,但隔水层厚度及实际水压接近临界状态,工作面回采时可能突水。e.井巷工程在浅部穿越断层时已证实不含水,但深部有可能突水是时。f.根据井巷工程和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的特殊要求,必须查明断层时,g.采掘工作面接近推断导水断层100米时或距已知含水断层60米时。h.采区内小断层使煤层与强含水层的距离缩短时,或采区内构造不清、含水层水压大于2~3mpa时。

2、断层水探查的主要内容

a.查明断层位置、落差、走向、倾向、倾角,断裂带宽度、充填物和充填程度,断层的导水性与富水性。b.查明断层两盘断裂带裂隙、岩溶发育情况、两盘对接部位的岩层及其富水性。c.查明煤层与强含水层的实际部距(即隔水层的实际厚度)。e.查明断层探水孔不同深度处的水压、水量、冲洗液消耗量,确定或判断底板水在隔水层中的导升高度。f.通过放水试验和连通试验查明断层导水性、富水性以及通过断层的侧向补给水量,为安全采掘和制定矿井防治水措施提供实际资料与理论依据。

二、断层探放水方法

断层探水方法与探老窑水方法相仿,但探水钻孔数要比探老窑水少,一般为3个孔,钻孔布置方式按探查目的的不同略有差异。

1、探查工作面前方已知或预测含水断层。一般先布置巷道掘进前方1号孔,尽可能一钻打透断层,然后再打2号、3号孔,以确定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层的落差及两盘的对接关系。其中至少有一个孔打在断层与含水层交面线附近。

2、隔水岩柱处于临界状态时对掘进工作面前方的探查。沿巷道掘进方向打3个孔,尽量打深,争取一次打透断层,否则就必须留足超前距,边探边掘直至探明断层的确切情况,再决定具体的防水措施。

3、巷道实见断层,在采动影响后有无突水危险性的探查。一般应向下盘预计采动影响带内打1号孔,探明断层带的含水和水压、水量情况。若有水,采后就有可能突水;若无水,则还应向预计采动带以下打2号孔,然后根据具体条件,分析突水的可能性和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三、断层水的预防和处理

根据断层水文地质性质和通过断层导水水源的不同,断层突水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相应的防治措施也就不同。

1、断层带不含水。水源为孔隙、裂隙含水层水时,一般没有突水危险,掘进巷道可以直接通过,回采时可以不留设防水煤柱,但需加强支护防止塌落冒顶;若水源是冲积层、薄层岩溶含水层及其他水体时,掘进巷道可通过,必须先打孔疏放其储存量,证实水压、水量不大时,再过断层带,并加强支护。回采时一般可以不留煤柱。

2、断层带弱含水,有可能突水的断裂带。a.若水源为孔隙、裂隙含水层时,一般情况下,掘进巷道可以通过,需加强支护,防止冒落。如水压、水量较大时,应先打孔疏水降压,然后再过断层,并加强支护。回采时可以不留防水煤柱,但应留防冒煤柱。b.若水源是冲积层、薄层岩溶含水层及其他水体时,巷道掘进时要超前探水,把水压降到安全值以下,再接近或穿过断层带。回采时如隔水岩柱不足,应留设防水煤柱。c.若水源为厚层强岩溶水或大型地表水体时,巷道掘进必须超前探水,无水时要做压水检查,有水时应封孔绕行或预注浆通过。回采时必须留设断层防水煤柱,水压大于安全值时应疏水降压。

3、富含水或导水性强、突水可能性大的断层。a.水源为孔隙、裂隙含水层时,巷道掘进必须穿过断层时应超前探水、放水,把水压降至安全值以下,并加强巷道支护,保护围岩的稳定性。回采前疏水降压至安全值以下,并留设防塌煤柱,以防止沿断层产生冒顶。b.若水源是冲积层、薄层岩溶含水层时,巷道掘进时要超前探水,钻孔无水时,用手镐掘进或放小炮通过,但需进行特殊支护,防止滞后突水。水压、水量较大时,应预注浆通过断层或留防水煤柱,回采时应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c.若水源为厚层强含水层或大型地表水体时,巷道掘进应超前探水,并留设断层防水煤柱,不得接近或通过。若必须通过时,应打探查构造和含水层勘探孔,待查明条件后绕行或预注浆过断层带。回采时探明断层位置,留足防水煤柱,必要时暂缓开采。

探放水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一、探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挡板。”其目的是为保持探水地点巷道的稳定性。水压大时,避免发生冒顶和片帮事故,还可以在立柱上固定套管,防止被水冲击,扩大水情。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钻眼透水后,使水沿水沟流走或排走,防止水流冲动浮煤和支架发生堵塞,改变水流路线引起其他灾害。

3、“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遇到水情紧急,便于及时报告矿调度室,尽快采取相应救援措施。

4、“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所谓主要探水孔,是指有目的的探水,即明知前方有积水,在探放时,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测定探水地点的坐标与标高,确定钻孔的方位、角度、深度。负责探放水人员,根据测量人员提供要求施工,这样易于达到设计要求,顺利地将水放出。

二、探放水作业注意事项

1、在水压较大积水区探放水作业时,常遇到因水压高使孔口管和煤(岩)壁鼓出,乃至溃水造成水害并伴有伤人事故发生。为了安全作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断续钻进”;钻孔内水压过大时,应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壁突然鼓出的措施。”措施包括背紧工作面,在挡板外面加设顶柱或木垛,必要时还应在顶、底板坚固地点砌筑防水墙,然后方可打开钻眼放水;钻眼内压力过大时,可采用孔口防喷帽、防喷接头等防喷装置。

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积水区煤层长期受水浸泡,煤质松软,当钻探过程中发现岩层显著变软或有水沿钻杆流出时,才是钻孔接近或钻入积水区的特征,应立即停钻,检查防水措施是否完善、可靠、排水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发现片帮、来压时,应检查巷道支架是否牢固,若不牢固,需加固支架或在巷道前方打柱,保护煤壁和顶板,防止冒顶砸人。如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顶钻时,应马上将钻杆固定,绝不能拔出钻杆。因为钻杆固定不牢。高压水就可能将钻杆顶出伤人;钻杆拔出,成为积水流出通路,钻孔被水流冲刷越来越大,造成透水事故。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深度超过本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老窑内往往积存有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探水钻孔接近或打透老窑时,它们可能随时涌出。为了防止瓦斯事故,必须传到以下几点:a.探水工作面一切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b.加大供风量,将风筒末端接到探水迎头,对着钻孔,及时吹散瓦斯,避免聚集。c.经常检查探水地点瓦斯含量,掌握瓦斯动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d.打钻探水时,若孔内无回水,首选检查泵上水是否正常,若正常,表明已钻透老窑;若无水流出,则应防止有害气体,可用黄泥、破布、木塞等将钻孔临时封闭。e.如果有害气体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等加强通风吹散有害气体后,方可断续工作。

4、《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钻孔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原始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调度室。”此条件中钻孔流量变化的处理,可分为两种情况:a.钻孔流量突然变小或突然断水时,可能是钻孔局部堵塞造成,需通孔3~5次,并补打检查孔,核实是否已将水放尽;也可能因放水水位降低后造成老窑巷道坍塌堵塞,所以流量减小,此时还应防止流量突然增大。b.钻孔流量变大时,可能是串通新的水源。若探老窑水时,可能由于长年积水,巷道坍塌,堵截了一部分水,放水后形成被堵地区水位升高,当坍塌物抵抗不住水压被冲垮时,造成流量变大,此时需通知水文地质人员分析增大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部分 人人都是防水员

一、教学目的:

使学员了解防治水地相关知识,以便在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二、教学要求:

介绍“人人都是防水员”的相关内容。1.煤矿防治水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防、堵、疏、排、截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分别是什么? 答:地下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地下水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称作径流。地下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为排泄。3.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 答: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的补给;凝结水的补给;人工补给。

4.什么是裂隙?

答: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答:地下水的颜色,地下水的透明度,地下水的气味,地下水的味道,地下水的比重,地下水的导电性,地下水的放射性。

6.地下水具有臭鸡蛋气味时,说明水中含有什么物质? 答:h2s。

7.水的硬度取决于什么?

答:水的硬度取决于ca2+、mg2+的含量。8.什么是含水层?

答:含水层是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9.什么是防隔水煤(岩)柱?

答:为确保近水体下安全采煤而留设的煤层开采上(下)限至水体底(顶)界之间的煤岩层区段。

10.什么是承压水头?

答:承压水头是从静止水位到隔水顶板底面的垂直距离。11.地下水按水介质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答: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12.什么是岩溶水? 答:赋存并运动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岩溶水。13.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能力的水,水具有流动性。

14.什么叫矿井水?

答:进入到工作面及井巷内的水称为矿井水。15.矿井水充水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矿井充水条件是充水水源、充水通道。16.造成矿井水害的充水通道有哪些?

答:造成矿井水害的充水通道有导水断层、岩溶陷落柱、底板岩层突破、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采动破坏形成的冒落裂隙带和岩溶塌陷等。

17.突水点突水量的等级标准是什么? 答:(1)小突水点:q≤60m3/h(2)中等突水点:60m3/h<q≤600m3/h

(3)大突水点:600m3/h<q≤1800m3/h

(4)特大突水点:q>1800m3/h 18.什么是矿井涌水量?

答:矿井涌水量是矿山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不同水源的水通过不同途径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是矿井井筒涌水量、巷道涌水量和采区涌水量的总和。

19.什么是矿井的正常涌水量? 答:矿井的正常涌水量是指开采系统在某一标高(水平)时,正常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总涌水量,一般指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涌水量。

20.什么是矿井的最大涌水量?

答:矿井的最大涌水量是指开采系统在正常开采时雨季期间的最大涌水量

21.矿井涌水量的测量方法有哪几种?

答:矿井涌水量的测量方法有:矿井涌水量常用浮标法、堰测法、容积法和观测水仓水位等方法。

22.岩溶水突水特点是什么?

答:岩溶水突水特点是:水压高,水量大,来势猛,涌水量稳定,不易疏干,危害性大。

23.老空、老窑水的突水特点?

答:一旦揭露,水量集中,来势猛,往往以“有压管道流”的形式突然溃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以人身安全危害极大。

24.底板突水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底板突水主要与水压作用、地质构造影响、隔水层厚度、矿山压力等因素有关。

25.采掘工作面遇到什么情况下,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答:(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可能发生突水;

(8)接近有积水的港灌浆区;(9)接近其他可能出水区区时。

探水前,应当确定探水线并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经探水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前进。

26.探水钻孔的孔径要求是多少?

答:探水钻孔除兼作堵水或者疏水用的钻孔外,终孔孔径一般不得大于75mm。

27.老空积水的探水线、警戒线如何确定?

答:积水线是指经过调查核定的积水边界线,一般 应沿老空积水线或老空边界平行外推60~150m,定为老空的探水线,巷道进入此线就要开始探水;由探水线再外推50~150m作为警戒线。

28.什么叫钻孔密度?

答:在允许掘进距离的终点处,探水钻孔之间的距离称为钻孔密度。

29.探放水钻孔的孔口安全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孔口安全装置由孔口管、泄水测压三通、孔口水门和钻杆逆止阀等组成。

30.什么叫超前距?

答:在探放水过程中,探水孔的终孔位置应始终保持超前巷道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超前距。超前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一般采用20米,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不得小于30米。

31.探放水现场牌板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钻孔设计示意图、钻孔数量、深度、角度、方位、钻孔成果,钻探施工队组、安全员、验收员签字等相关内容。

32.探放水牌板应悬挂于巷道什么位置?

答:一般挂于巷道迎头30米范围之内,和巷道的掘进同步跟进。

33.探放老空水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探放老空水除了要遵循《规程》所规定的探放水原则外,还应遵循下述原则:

(1)主动探放。(2)先隔离后探放。(3)先堵后探放。(4)先降压后探放。

34..井下排水设备有什么要求?

答:水泵:必须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包括充填水及其他用水)。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在主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水泵的位置。

水管:必须有工作和备用的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的总能力,应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35.采掘工作面发现透水预兆时,怎么办?

答: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36.老窑水透水前有哪些征兆?

答:采掘工作面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增大、顶板来压、水色发浑、有臭味、煤壁发潮、松软出现裂隙渗水、瓦斯量增大等。

37.奥灰水突水前有哪些预兆?

答:奥灰水突水前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底鼓、顶板压力增大、裂隙增大、裂隙出现渗水、水质清澈、稳定、无臭味以及在遇构造时出现的渗水、涌水等现象时是奥灰水突水前的预兆。

38、矿井防治水的“十六字”原则是什么? 答: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39.井下截水建筑物有哪些?

答:井下截水建筑物包括防水闸门和防水墙。40、什么是注浆堵水?

答:就是将各种材料(水泥、水玻璃、化学材料及固体材料等)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计点,使其扩散凝固,硬化后起到拦截和堵塞地下补给水源,加固岩层薄弱地带减少突水几率的作用。

41、雨季“三防”指什么?

答:雨季“三防”指防洪、防排水、防雷电。42.防水闸门每年做几次关闭试验?

答:防水闸门必须灵活可靠,并保证每年进行2次关闭试验,其中1次应在雨季前进行。

43.什么情况下可以带水压开采?

答: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的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水压开采”,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44.避水害路线的规定是什么?

答:(1)矿井必须设置安全出口,不能采用独眼井开采,基建井要有防水害措施;

(2)井下避水害路线清晰,所有入井职工熟知;

(3)井下作业面应设置通讯电话等,一旦突水,能通知其他区域人员安全撤离,避免灾害扩大。

45.现场作业人员发现水情后怎么办?

答:现场发现水情的作业人员,应当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报告有关突水地点及水情,并通知周围有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或升井。

46.矿井调度室接到水情报告后,应当如何处理?

答:矿井调度室接到水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根据来水方向、地点、水量等因素,确定人员安全撤离的路径,通知井下受水患影响地点的人员马上撤离到安全地点或者升井,向值班负责人和矿井主要负责人汇报,并将水患情况通报周边所有矿井。

47.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48.什么是滑坡?

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雨水的冲刷、地下水的侵润或人工消坡的影响,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软弱面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49.滑坡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答:滑坡后缘裂缝急剧扩大,并不断出现新的裂缝,滑坡体后部(上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疏松;滑坡体前缘出现放射状裂缝,土(岩)体隆起,前缘底部出现泉眼,水色浑浊;建在滑坡体上面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水井出现浑浊、干涸;滑坡体上面的树木出现歪斜,动物出现惊恐等异常现象。50.躲避地质灾害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3)落实公布责任人。(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综合科教案篇七

体育学科教案

一、课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系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技能、技术都相对较差。因此,本着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这堂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着重抓学生的速度耐力,并辅助一些其它的身体练习,从而达到综合的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首先,通过游戏,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跑的辅助练习和途中跑,来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本节课能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较为简单和直观,以便使学生能初步学会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二、课时计划: 教材: 途中跑 素质练习教学任务: 复习改进途步跑的动作技术,提高奔跑的能力,并通过素质练习提高身体的综合体能。(一)开始部分: 3"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出缺勤

2、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6" 游戏: 贴膏药(三)基本部分: 26"

1、跑的辅助练习6" 次数

a、原地快速跑 要求:两腿交替的频率要快 15"×2 b、原地俯卧撑 要求:屈臂尽量充分 5-10×3 c、原地高抬腿 要求:腿抬起要与腰平15"×2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三种练习穿插起来进行练习,队形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途中跑,仰卧起坐 20" a、途中跑:(次数: 200米×3)学习重点:跑的过程用前脚掌扒地,后蹬有力,角度好,送髋摆臂配合好。b、仰卧起坐(次数 10-20次×3)动作要求:两手抱后脑,肩触垫,屈体肘关节触膝关节。

组织教学:采用全班集体练习,一组二百米跑,一组仰卧起坐穿插进行(四)结束部分 5"

1、放松练习

2、小结并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913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