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论文篇一
猪冬春季传染性腹泻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在母猪、公猪、育肥猪、仔猪中爆发。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少食或不食、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10日龄内仔猪高度死亡率为特征。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1、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流行。
2、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但公、母猪、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并可于5~7天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过本病的生猪可获得一定时间的自动免疫抗体。
3、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二、临床症状
1、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龄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天康复,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猪常因脱水导致泌乳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猪很少发生流产。
4、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90%,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三、病理剖检
病死猪尸体消瘦、脱水、胃粘摸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粘摸充血肠壁变薄无弹性,内含水样稀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四、诊断
1、根据发病的季节,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
2、猪群发病突然,通常在数日内感染大多数猪只,不分猪只大小和性别都可发病。
3、主要症状是剧烈的呕吐和腹泻脱水,10日龄内仔猪发病后死亡率最高,且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
4、结合病理剖检。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五、防治措施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加强饲管理,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供给全价饲料,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2、搞好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进行预防。
3、采用干扰疗法:以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为干扰源注射,可明显减轻症状。剂量:一瓶鸡新城疫疫苗(按500羽份计)可注射15日龄的乳猪10头。可注射15日龄以上至10kg仔猪6~8头。15kg以上可注射4~5头。
4、在饮水中按比例添加20%可溶性病毒灵粉和口服补液盐。在饲料中投服吸附剂腐植酸钠、晶体酸钠等配合抗菌素痢菌净、诺氟沙星等。
5、新生乳猪给予饮用或静注5%葡萄糖盐水效果良好。出生3~5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和维生素e可明显提高乳猪的抵抗力。
6、病情较严重的,可注射抗菌素金泻康、痢茵净、新奇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也可适量注射阿托品、654~2等药物减缓胃肠蠕动,缓解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论文篇二
春季猪群严重腹泻防治高招
时间:2011-03-22 来源: 作者:
核心提示:猪冬春季传染性腹泻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在母猪、公猪、育肥猪、仔猪中爆发。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少食或不食、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10日龄内仔猪高度死亡率为特征。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1、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流行。
2、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但公、母猪、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并可于5~7天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年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过本病的生猪可获得一定时间的自动免疫抗体。
3、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二、临床症状
1、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龄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天康复,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猪常因脱水导致泌乳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猪很少发生流产。
4、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90%,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三、病理剖检
病死猪尸体消瘦、脱水、胃粘摸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粘摸充血肠壁变薄无弹性,内含水样稀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四、诊断
1、根据发病的季节,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
2、猪群发病突然,通常在数日内感染大多数猪只,不分猪只大小和性别都可发病。
3、主要症状是剧烈的呕吐和腹泻脱水,10日龄内仔猪发病后死亡率最高,且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
4、结合病理剖检。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
五、防治措施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1、加强饲管理,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供给全价饲料,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2、搞好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进行预防。
3、采用干扰疗法:以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为干扰源注射,可明显减轻症状。剂量:一瓶鸡新城疫疫苗(按500羽份计)可注射15日龄的乳猪10头。可注射15日龄以上至10kg仔猪6~8头。15kg以上可注射4~5头。
4、在饮水中按比例添加20%可溶性病毒灵粉和口服补液盐。在饲料中投服吸附剂腐植酸钠、晶体酸钠等配合抗菌素痢菌净、诺氟沙星等。
5、新生乳猪给予饮用或静注5%葡萄糖盐水效果良好。出生3~5天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和维生素e可明显提高乳猪的抵抗力。
6、病情较严重的,可注射抗菌素金泻康、痢茵净、新奇等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也可适量注射阿托品、654~2等药物减缓胃肠蠕动,缓解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论文篇三
据九鼎猪病诊断室统计资料显示:春节前后华中区仔猪腹泻发生情况比较严重。母猪主要表现腹泻,部分猪体温升高。重胎期母猪发生腹泻,极容易流产,或者产后无乳,导致仔猪死亡。产床仔猪尤其出生2-3天内的仔猪腹泻发病死亡率较高,出生10天后的仔猪死亡率略低。猪腹泻冬春季节尤为流行,每年都有两轮,年前一轮,如今正在爆发一轮。广大养猪户需要做好应战准备,平稳过渡仔猪腹泻发病高峰期。
一、病因分析:
1、长期低温高湿的气候。冬春季节南方地区低温高湿持续很长时间,加之抵御寒冷而通风不良引起的空气污浊。目前腹泻在猪场内流行的大体流程表现为:配怀舍-育肥舍-保育舍-产仔舍。因此源头配怀舍的温度控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春节期间人员涣散,管理松动。春节期间驻场人员少,环境卫生,消毒,保健等工作难落实到位。细菌性腹泻很活跃。
3、饲料霉菌毒素危害。持续的阴雨天气给饲料,饲料原料贮存带来困难。霉菌毒素造成的猪只免疫力低下,防腹泻疫苗免疫效果打折,返饲效果打折。
4、猪场本身疾病。圆环、蓝耳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场内长期存在,导致猪场频发状况。
二、预防对策:
1、保证猪舍温度。尤其是配怀舍、保育舍、产房等大环境温度保证15℃以上。猪只饮水温度不低于20℃。产房产前一周提高舍温至23℃,分娩一周25℃,以后每周逐降2℃,产房仔猪小环境用好红外灯或者电热板,第一周32℃,以后每周逐降2℃。保育舍第一周28℃,以后每周降2℃至22℃。
2、保证营养。选择可靠的饲料合作伙伴,必要时饲喂过程中添加防霉脱霉剂。
3、定期保健,及时免疫。加强人员管理,确保药物保健程序、疫苗免疫程序落实到位。
三、治疗对策:
1、发生腹泻后立即封锁疫源地,加强人员隔离和消毒,人员工具控制在固定猪舍,用石灰粉铺洒走道和粪便,鼎氟醛熏蒸消毒,2次/天。
2、提高猪舍温度、重点是配怀舍、产房。温度要求同上。将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用聚维酮碘清洗消毒干净后赶入产房提前加温。
3、发病猪紧急口服合生素101-1。
4、返饲:如果配怀舍腹泻,直接用粪便饲喂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如果产房发生呕吐腹泻,用7天之内的小猪,最好是3日龄内的呕吐腹泻小猪的十二指肠及其内容物剪碎打浆用牛奶稀释(肠道内容物:牛奶=1:3),打浆温度不超过25℃,饲喂产前2周以上的母猪。
5、早期断奶:对2周以上的仔猪进行断奶,转到温度不低于28℃的保育舍,用39℃左右温水拌教槽料成糊状饲喂。
6、治疗:对8-13日龄的呕吐腹泻猪用口服补液、诺氟沙星温热39℃左右进行灌服,每天4-5次。更多请访问http:///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论文篇四
对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再认识
自《养猪》2011年第5期刊载《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诊疗体会》一文至今已有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高死亡率奶猪腹泻流行更广泛,笔者有了更多接触这类病例的机会,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
1经验的防治方法毫无效果意味什么
以往临床上所见奶猪腹泻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细菌性腹泻中有魏氏梭菌引起的红痢,产毒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病毒性腹泻中有猪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引起的仔猪流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引起仔猪轮状病毒腹泻、肠型猪瘟呈现的奶猪腹泻、肠型伪狂犬病呈现的奶猪腹泻;不当的管理引起的腹泻,如产床地板温度低(腹感温度低)引起奶猪腹泻、高乳脂性腹泻、乳汁不足性腹泻。
上述各种奶猪腹泻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成功防治。1)细菌性腹泻可用抗菌药防治。红痢治疗效果不好,但可以在接产之后口服青霉素20万-40万u预防;黄白痢可给予链霉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多黏菌素、黄连素获得较高治疗率。2)病毒性腹泻可分为两大块防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腹泻可用大剂量猪瘟疫苗或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作干扰素诱导,外加饮水消毒浓度的复合碘或复合醛饮水(只能用2d)治疗,还可通过返饲病猪粪便或胃肠组织匀浆以及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预防。猪瘟、伪狂犬病可以通过正确注射免疫或正确的超前滴鼻成功预防。3)管理性腹泻可以通过控温保暖、寄养、调整母猪饲料和饲养方法来预防。
上述防治措施对当前流行的高死亡率奶猪腹泻全然不能防治,由此可以推断当前流行的高死亡率奶猪腹泻有别于以往的高死亡率奶猪腹泻,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或由新的病原引发,或有更为复杂的疾病组合,猪体或有尚不为认知的新的病理过程参与。
2如何认识新病原
在如此复杂的疾病现象面前寻找可能存在的新病原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关键是发现新病原后如何评价新病原与猪体的关系,如何评价新病原与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关系。正如笔者在《养猪》2011年第5期相关文章所言,新发现的猪博卡病毒(pbov)至少在2009年就存在于我国健康猪群中,感染率高达39%。赫尔辛基大学学者应用cd4+t辅助细胞对人博卡病毒(hbov)蛋白2的反应,证实健康人群广泛感染hbov,尽管人医从多例患呼吸疾病与小儿腹泻病例中分离到hbov,但人医仍趋向于将bov定位于伴随性病毒。2009年瑞典学者从患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断奶仔猪体内分离到pbov的事实都充分证明pbov的伴随性,而并非真正的病原。检出病原阳性也不一定意味就是这种疾病。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人的乙肝血清学检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不一定就是乙肝患者,健康带毒者同样可呈阳性;乙肝三对半的血检结果有10种组合解释不同的乙肝临床状况。一头健康成年猪,体内微生物重达1.5kg,在这既微观又浩淼的世界里,人类认识少得可怜,一旦发现新的微生物自当慎重评价。3猪体出现新的病理变化、过程及病因
笔者发现所见腹泻奶猪的尸检均存在肝脏中度至高度变性,呈土黄色,质地变硬,切面均质,不见肝小叶结构,胆囊多萎缩,无胆汁;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肾变形严重,肾被膜不易剥离,被膜纤维常深入皮质(上述病理现象说明肾脏高度变性),肾皮质均有极细小针尖大出血点,有时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肾乳头排列紊乱。剖检1日龄外表健康未呕吐腹泻的奶猪也一样呈现上述病变。腹泻奶猪中的小母猪阴唇红肿,有红色眼分泌物。
无可置疑,奶猪的这些病变不是一天形成的,是先天的,在胎儿时期就受到来自母体的某种致病因子的损害所致。母猪群的检查证实了这一推断。母猪背部皮肤有陈旧性(黑色)出血点,有红色眼分泌物,但食欲、体温正常;检查保育猪、育成猪、肥猪均有红色眼分泌物,母猪阴唇红肿;脊背中线皮肤充血带乃至出血带,背部对称性皮炎与皮疹等不同表现的不同组合。饲料检查可以发现玉米、麸皮、小麦的广泛霉变。
所有的这些现象是无法用某种传染病来解释的,而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却可以全部诠释,那就是霉菌毒素通过母猪采食饲料进入猪体,透过胎盘屏障损害胎儿的肝、肾实质脏器,尤其是肝和胆囊,出现胆汁缺如,从而不能消化乳脂,引发肝源性腹泻。
非传染性腹泻机理参与到所有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各种疾病或疾病组合的发病中,使发病机理复杂化;初乳中经母体而来的霉菌毒素使奶猪一吃初乳就呕吐,呕吐使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蠕动加快、加强,使本来就缺少胆汁消化的食糜以更快速度通过肠道形成腹泻,此时仅用常规治疗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的措施自然难以收到疗效。
上述非传染性腹泻发生的病因是霉菌毒素中毒。对于母猪而言,霉菌毒素中毒是慢性经过的,对胎儿的损伤若是急性则呈现流产,在发生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猪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绝大多数是慢性损伤,虽有实质脏器损伤,但仍以外表健康的活仔产出。一部分仔猪吃初乳就呕吐腹泻,是因为乳中存在多种具有黏膜刺激性的霉菌毒素,初乳中霉菌毒素成为腹泻的直接诱因。而肝源性腹泻则成为持续腹泻的另一主要原因;一部分仔猪吃初乳并未呕吐,腹泻发生在第2、第3日龄,肝源性腹泻应是主要机理。
同所有慢性中毒有强烈的个体性一样,慢性霉菌毒素中毒亦有强烈的个体性。母猪的个体性表现为胎儿实质脏器受损程度上的差异,同样饲养条件下,有发病严重的,有发病轻的,还有不发病的。而这一点多不为人们认识,并且成为否认有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参与并是重要发病机理的借口。无视这一发病机理,更谈不上正确认识这一发病机理本质的诊断思维使人们无以制订正确的防治措施,只得仍然沿用惯用的方法。这就是近几年发生奶猪腹泻死亡率高得惊人的根本原因。4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的本质
欲知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症的性质必须先知道霉菌与其毒素的本质。西医认为霉菌是属真菌类,霉菌毒素是其代谢产物,是有机毒物,除此之外,西医无法从哲学的高度解释霉菌与霉菌毒素的本质。中医则从哲学的高度给予了诠释。《普济方》第6册4176页指出:“朽木生蕈,腐土生菌,二者皆阴湿之气蒸瘀所生也,既非冲和所产,性必有毒”。可见霉菌不是阴阳交合的产物,纯由阴气所生的阴物,中医认为纯阳之物(如砒霜)、纯阴之物都是毒物,而霉菌毒素又是阴物所产之物,故为阴毒之最。大凡阴毒无不损伤阳刚之正气,(通俗讲即防卫功能),阻碍脾阳水湿的变化,直接引发呕吐、腹泻;另一方面阳刚正气的耗损必然引来六邪滛气入侵或疫疠(传染病),使病情复杂化,并且由于继发病的掩盖,更加难以认识原发病─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症。
明白了霉菌毒素的本质,便可知道在饲料广为霉变(尤其是玉米)的今天,所用霉菌毒素处理剂只能有限地处理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未能处理的霉菌毒素必然会吸收到猪体内的事实后,必然知道我国猪群整体处在霉菌毒素的危害中,其体质必然是虚证、寒证。此判断又可以通过越打抗生素越死猪得以反证。抗生素是真菌的代谢产物,同样是阴毒之物,用阴毒之物治疗寒证、虚证无异于雪上加霜,岂有不死之理?
5如何保证诊断正确
此流行的奶猪腹泻是在霉菌毒素中毒症(底色病)基础上而引发多种传染病的病症,并且依各猪群生态环境不同、优势病原微生物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因此绝不可以以底色病一病概全,必须正确诊断继发病才能标本同治同防。
最常见的继发性传染病有伪狂犬病、猪瘟。这可以通过剖检病猪、1日龄未发生腹泻的奶猪以及送检病料诊断。不能吃好初乳(呕吐),腹泻又使初乳快速过肠,免疫球蛋白不能充分吸收是继发猪瘟的根本原因。伪狂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则是超前滴鼻的操作不规范所致。当今流行1-3日龄内滴鼻,事实证明在野毒存在的情况下,只能在做完接产后滴鼻,滞后滴鼻会招致野毒抢先占位发生伪狂犬病。1头份国产双基因缺失苗只能用0.4ml稀释液稀释,一个鼻孔滴0.2ml,滴完后要将奶猪头部上仰8-10s,让疫苗液充分被吸入到鼻腔深部,达到抢先占位的目的;稀释液用量大会招致奶猪将疫苗液咽下,不将头部上仰8-10s会让疫苗液从鼻孔流出,同样达不到先期充分占位目的。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也是继发病之一,鉴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地方流行性(场内流行)病毒,从健康猪分离到病毒是常见的,许多猪场在接种过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仍然发生腹泻,并且粪检依然检出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的事实说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在这种奶猪腹泻中扮演的角色可能同pbov一样,是伴随性病毒。在阳性猪群中拟订防治方案时并未予以考虑,同样收到好效果也佐证其伴随性。6防治措施
奶猪一旦腹泻,特别是1-3日龄奶猪腹泻的治疗难度极大,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衰都不易纠正,大群发病时更是难以实施。所以将精力集中在预防上是事半功倍的。
6.1母猪身上治本
病由母猪生,治本当从母猪着手。
6.1.1采用无霉变饲料。《普济方》4295页指出:“夫为医者,先洞晓疾病,知其所犯,以食治之”。病由饲料所生,当从饲料入手。用玉米脱皮机将玉米先脱皮,其胚芽尖端霉变部分也被削去,以此脱皮玉米喂猪可规避霉菌毒素的危害。脱皮玉米能量下降,粗纤维减少,应添加1%脂肪粉和适量粗纤维。如此,饲料价格会上升,但省去霉菌毒素处理剂(俗称脱霉剂)价格应大致相仿。扁鹊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遗憾的是,人们乐于添加脱霉剂,不执此举。
6.1.2用中药调理。尽管是改用脱皮的玉米,但是母猪慢性霉菌毒素中毒一时无法除去,要用中药调理,减轻霉菌毒素对胎儿的损伤;至于仍然沿用未脱皮玉米的母猪则更要用中药调理。
作者本着“以证为纲,以证立法,以法统方,以方带药,依证施治”的原则,鉴于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是虚证、寒证,故立方用药应培扶正气,补肝益肾,养血疏肝,兼清虚入之瘟热,辅以健脾利湿排毒为要。瘟毒清散剂与全康注射液正合此用药要旨。分娩前15-20d在饲料中加入1%瘟毒清,产前第3与第2天各肌肉注射30ml全康注射液,如此可减轻或消除母猪中毒,减少乳中霉菌毒素。
6.2奶猪身上防变
6.2.1母猪虽经上述处理,由于胎盘的屏障作用,药物对胎儿调理作用有限,因此,出生后立即肌注全康2ml/头,每天2次,连续5d。
6.2.2正确实施猪瘟疫苗免疫与伪狂犬病疫苗超前滴鼻。笔者在临诊中体会到,除正确操作外,要有监督机制。自然分娩多数在夜间,接产员自觉执行是关键,发生漏注、漏滴乃至谎称超免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监督极为重要,否则上述措施的效果都在猪瘟、伪狂犬病两病上打住,高死亡率会依旧。
综上所述,高死亡率奶猪腹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多年来业内并未真正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结果,是霉菌毒素打破了猪生态系统稳态的结果,是霉菌毒素对猪群危害的积重突发的表观。如果不从大农业高度彻底改变高产玉米不抗霉变的弊端,养猪人又未真正做到规避其毒害,养猪业将永无宁日,可能出现更多的新的疾病现象。笔者将自身对这一事件不断深化的认识付之于笔,希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论文篇五
对猪腹泻症候群的分析
猪的某些具有示病症状,特征性症状及固有症状等临床特点类似的病统称问症候群。他们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而猪腹泻症候群病原主要有病毒,细菌,密螺旋体,寄生虫等一起。下面作一分析。
一. 以腹泻为主症候群所涉及的主要病原
腹泻病原由细菌,病毒,密螺旋体,寄生虫等。细菌性腹泻病原,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增生性肠炎等。这些病原的不同,但是症状相同,这就决定了诊断起来的难度和需要深入分析。
二.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等。
1. 病毒性腹泻 的临床诊断
若是在寒冷季节,大猪先发生,后全群发生,仔猪死亡率高,呕吐,腹泻,腥臭味,大猪少有呕吐,排出放射状希粪,且单用抗生素无效,可以初步诊断为 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
若在晚冻早春,小猪先发生腹泻,呈水样黄色腹泻,母猪不发病或少发病,但用抗生素无效,可以初步诊断为轮状病毒。
另外猪瘟,尤其是温和性猪瘟,要与副伤寒,伪狂犬区分开来。
2. 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对于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治疗,可以黄芪,白头翁,病毒唑拌料,或者是 林可霉素,肌肉注射。
3. 病毒性腹泻的预防
主要是做好疫苗免疫,做好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体抵抗力,对于未发病的猪,可以注射干扰素起到预防作用。
三.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
1. 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出生后12小时到30天,出现腥臭灰白色稀便,死亡率高,用抗生素有效,可以初步诊断为是大肠杆菌,即皇白痢。若断奶仔猪突然死亡,全身水肿,共济失调,可以诊断为水肿病。这里要注意沙门氏菌与温和型猪瘟的区别。
2. 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抗菌,修复和保护肠绒毛上皮完整性,吸附肠毒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所以对于大肠杆菌,红痢,回肠炎可以用头孢类,环丙沙星,增效剂,电解多维等。
3. 细菌性腹泻的预防
加强饲料饮水卫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头孢拉定,增效剂,粘膜修复剂的等。
四. 辅助治疗
全群都可以补充体液,以防止脱水引起酸中毒,死亡,可以用vc+补液盐,直到全群恢复正常为止.病是时刻都在变化之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思索,尤其是对于腹泻性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9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