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怎样才能把感悟灌输给他人,让他们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帮助?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感悟的意义和重要性,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感悟的案例和故事。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一
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进一步为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中国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际行动。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二
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
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让防疫举措更具针对性。
20,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美国《纽约时报》21日报道称,中国仍有可能在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大范围干扰的情况下遏制新冠疫情。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深圳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全力推进“两统筹”,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加快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科学组织区域核酸和抗原检测,确保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三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时刻,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也是对国际抗疫最大的贡献。
“动态清零”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早地发现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动态清零”的目标是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
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减少和控制这些负面影响存在着差别。在分析经济影响或者防控成本的时候,应该区分哪些影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变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不能一概将经济所受的影响归结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我国的防控工作基本上在1~2个最长潜伏期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疫情。通过“动态清零”、精准防控,我国保证了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减少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问题。如果仅按疫情发生地、按疫情发生时的成本来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观的,应该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经济账、社会账和民生账。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尽管“动态清零”的防控措施会对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范围有限的。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3月17日凌晨,上海市青浦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在相关场所进行排摸。新华社记者刘颖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3月13日,志愿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广场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新华社发(储焱摄)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610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7978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1270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9%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抗疫历程两年有余,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马晓伟表示,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心态,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让防疫举措更具针对性。
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美国《纽约时报》21日报道称,中国仍有可能在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大范围干扰的情况下遏制新冠疫情。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深圳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全力推进“两统筹”,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加快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科学组织区域核酸和抗原检测,确保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五
梁万年表示,从全球来看,新冠疫情仍然处于大流行期,远远没有结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增病例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和新冠疫情病毒的斗争不但没有减轻压力,实际上是压力持续加大,所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死率和德尔塔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会产生一些麻痹思想,出现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奥密克戎是温和的,它就像流感一样。“但是,认为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现在还为时过早。奥密克戎传播快,短时间内的感染率高,受感染的人群绝对数就大。在感染的人群当中,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绝对数就会高,这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要坚持总策略和总方针,就是要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效。”梁万年说,实践表明,中国已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控理念、策略和做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效平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关系。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梁万年表示,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进一步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梁万年表示,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并不意味着我国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无效。但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数大,对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情况,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尽快控制疫情,避免造成持续性的社会传播。
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包括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隐蔽性强的特点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
“关键是如何早发现,以及发现以后如何快速采取措施。”梁万年说,“快”和“早”非常重要,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监测,并且做实做细。一旦出现疫情,必须快速出手,拿出和病毒赛跑的态度采取措施,怕的就是存在犹豫和侥幸心理。快速的同时,还要强调精准。要进一步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分管控区、封控区,精准进行相应的干预。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策略一方面要快速识别、处置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链。另一方面也要求精准防控,也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前公布的新版诊疗方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对轻症患者的关注和管理,而是在资源配置上作出调整。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抗疫是与时俱进的,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梁万年说。
梁万年表示,从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来看,人类最终一定能战胜疾病。“这个胜利什么时候到来?要看我们的科技手段、防控策略和措施等一系列要素。在和新冠疫情斗争的过程中,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一些抗病毒药物也正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等等,都是我们的希望。当前,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六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2020年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七
受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全球疫情仍处于第四波流行高峰,日增新冠疫情确诊超百万例,多国重症和死亡病例再创新高。巨大输入压力下,国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突破三千,我们正面临“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与新冠病毒鏖战至今,形势依然如此胶着,未来何去何从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国家将疫情定义为“地方性流行病”而减少检测、放松管控,国内舆论场也有人再次提出“躺平”论调,认为“奥密克戎几乎防不住”“最好的方式就是与病毒共存”。
抗疫绝非易事,也涉及到相当成本,但这不是“弃战弃疗”的理由。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低,可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结果都是可怕的;况且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并不“温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统计显示,感染该毒株后,70岁至79岁人群死亡率为9.87%,8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21.0%,盲目“躺平”等于直接将老幼病弱群体置于巨大危险之中。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宽裕、亦不均衡,不管“防”,只管“治”,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负载。正处疫情风暴眼的香港整体医疗条件不错,但社区干预等防控措施松懈后,医疗资源几乎被激增的重症住院病例击穿,老年群体死亡率直线飙升。殷鉴在前,鼓吹与病毒“消极共存”,既不负责也不现实。
抗疫本质上是一道科学命题,不能拍脑门,不能翻烙饼。“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统筹考量各方面现实而采取的科学策略。这一策略在落地过程中,具体举措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一轮轮阻击战、歼灭战打下来,逐渐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特别是疫苗接种大面积铺开后,精准防控成为主流,划分风险区已经逐渐缩小到街道、社区甚至门楼。相较人口数量,我国新冠疫情的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非常少;同时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高于2021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外界预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平衡,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策略的有效性、完善抗疫举措的科学性。
就目前来看,全球疫情明显出现新变量。一来,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一口痰”而感染的情况频频出现;二来,国内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筑起基本免疫屏障,无症状感染者成为绝大多数,传播相当隐匿;三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生在防控天平上的分量趋重。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早发现隐匿疫情,以快制快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如何更好平衡抗击疫情所需的“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放”?如是种种,是抗疫进入新常态后必须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抗疫举措,丰富动态清零工具箱,我们才能在巩固前期抗疫战果的同时,打好“深水区之战”。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八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610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7978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是全球新冠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疫情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1270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9%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九
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本站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十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3月13日,志愿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广场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新华社发(储焱摄)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3月17日凌晨,上海市青浦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在相关场所进行排摸。新华社记者刘颖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十一
精密度——精致而准确。时间概念和空间位置的精确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梁万年表示,从全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于大流行期,远远没有结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增病例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和新冠肺炎病毒的斗争不但没有减轻压力,实际上是压力持续加大,所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死率和德尔塔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会产生一些麻痹思想,出现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奥密克戎是温和的,它就像流感一样。“但是,认为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现在还为时过早。奥密克戎传播快,短时间内的感染率高,受感染的人群绝对数就大。在感染的人群当中,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绝对数就会高,这对社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要坚持总策略和总方针,就是要巩固我们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效。”梁万年说,实践表明,中国已形成一套有效的防控理念、策略和做法,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效平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关系。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梁万年表示,强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进一步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信念。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梁万年表示,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并不意味着我国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无效。但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数大,对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情况,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尽快控制疫情,避免造成持续性的社会传播。
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包括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隐蔽性强的特点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
如何更加全面、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
“关键是如何早发现,以及发现以后如何快速采取措施。”梁万年说,“快”和“早”非常重要,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监测,并且做实做细。一旦出现疫情,必须快速出手,拿出和病毒赛跑的态度采取措施,怕的就是存在犹豫和侥幸心理。快速的同时,还要强调精准。要进一步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分管控区、封控区,精准进行相应的干预。
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策略一方面要快速识别、处置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链。另一方面也要求精准防控,也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前公布的新版诊疗方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对轻症患者的关注和管理,而是在资源配置上作出调整。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抗疫是与时俱进的,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梁万年说。
梁万年表示,从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来看,人类最终一定能战胜疾病。“这个胜利什么时候到来?要看我们的科技手段、防控策略和措施等一系列要素。在和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一些抗病毒药物也正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等等,都是我们的希望。当前,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
“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有力指导。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各项防疫工作。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将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方案、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发布,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提供遵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充分发挥抗原检测的‘早’和‘快’这两个优势,能够尽早把可能的感染者筛查出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说,我们要继续落实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抗原检测作为筛查的重要手段和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不断提高“早发现”能力。
当前吉林省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持续落实精准防控,推进多轮感染者筛查、重点区域管控。“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着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指明了方向。”吉林省民政厅副厅长杨春霆表示,吉林省将全力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及时跟进、动态掌握相关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求和救助保障情况,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全市两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24小时运转,第一时间落实排查追踪、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等工作;综合流调情况和“热力图”等,对重点区域进行较大范围主动筛查……应对严峻疫情考验,上海市正以快制快,全面提升预警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
“上海正处于疫情应急处置的关键阶段,阻断传播的任务仍然艰巨。”上海市宝山区疾控中心主任何凡表示,接下来,要按照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加快疾控体系改革、扩大重点人群监测覆盖面、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努力使各项防控工作“跑在病毒前面”。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一次大考。书记提出“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令广大医药领域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奋。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快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新型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发等工作,通过持续攻关,拿出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丰富科技抗疫的工具箱,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我们指明了攻坚方向,更坚定了我们继续加大科研攻关的信心和决心。”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高德红外集团董事长黄立说,“我们要努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让科技应用的强大势能,转化为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要不断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群体疫情防控工作,补强短板弱项。
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表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将坚决贯彻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会同党政军民力量严守边境一线,严查严打非法出入境活动,严密海陆空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管控措施,全方位筑牢外防输入的扎实防线。
今年以来,山东省已累计完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超过1.74亿人次,平均每天检测量达到了228.39万人次。“应检尽检”从最初覆盖10类人群,到目前拓展为共10大类36小类人群。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牟善勇表示,落实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山东省把“快速精准”和“重点覆盖”有效融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核酸检测覆盖人群范围,“扩围”“加密”重点人群检测,积极开展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力争及时发现疫情。
持之以恒,方能慎终如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于全党上下无异于是一场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党中央严密部署,各级党委(党组)主动出击、迅速迎战,上下协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充分印证了我党的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制度执行到位的“最后一公里”,应稳扎稳打、实打实锤,视疫情为考场,在“疫战”中淬炼党建引领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思想引领稳定力。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起着举旗帜、聚民心的关键作用,思想引领是团结群众、凝聚共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攻坚期,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坝”,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既不轻战也不畏战,既不盲目自信也不过分恐慌,科学理性应对疫情。要坚决杜绝“差不多就行”的走过场行为,必须不打折扣将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疫情防控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要坚决防止“没那么倒霉”的侥幸心理,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树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识。心手相连、攻克时艰,凝聚起抗击疫情“不胜不休”的强大信念,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组织引领强动力。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抗击疫情的“压舱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乡街、村社党组织冲锋在前、日夜坚守,构筑起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彰显了强大的政治担当。要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必须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上下功夫,着力强化组织引领力,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结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起在制度执行上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组织引领成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合理、有序有效运行的强大动力。
榜样引领增活力。人心齐,泰山移。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在防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人们并肩战斗的感人场景,他们中有身披白色“战袍”,舍身忘死的医护人员;有高举大喇叭走街串户,硬核带劲的村社干部;有日夜坚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还有不计报酬无偿奉献,主动请战的党群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勾勒出群众心中“防控英雄”的画像,感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这场战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活调动一切力量,不断拓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半径”,就一定能构建起抗击疫情的“同心圆”。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十二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610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7978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1270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9%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抗疫历程两年有余,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马晓伟表示,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心态,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十三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王贺胜介绍,国家卫健委和国家疾控中心坚持“外防投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近期,针对全国部分地区发生多起局部集中疫情,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疫区的防控指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坚决采取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近期,一、迅速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本地疫情呈现点多、面广、多发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迅速派出国家工作组赴吉林、山东、广东、黑龙江等省指导疫情处置工作,并与当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加快核酸筛查、流动调查、区域共查等措施,落实“四早”要求,全力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二、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防范,加强口岸高危岗位人员管理,严格闭环管理,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物品的风险防范;继续加强边境口岸管理,加大对非法出入境活动的打击力度。大力推进与陆地邻国的边境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共同做好边境防疫和货物通关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和疫情处置能力。完善了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医学观察、社区(村)疫情防控、样本采集检测等防控方案。落实了“逢晴必报、逢晴必报、接报必查、疫情发生后先管理风险人员再筛查”,规范了疫情发生后的风险人员排查、密切接触者管理和风险区域划定。坚持中西医并重、同质化、规范化,做好患者治疗工作。全面强化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医院感防控措施,对7000余家发热门诊和800余家定点医院进行台账管理。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我国整体检测能力超过4000万拷贝/日。
按照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指导各地稳步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不断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对此,王贺胜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指导各地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防控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不断地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王贺胜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后,我们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控和早发现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突出防,在外防输入上上水平。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从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陆海边境管控、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个人防护和闭环管理、加强冷链各环节防控、规范开展口岸高风险物品和环境的监测消毒处置、提升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做好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来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理顺机制、分清责任。
二是突出早,在早发现上上水平。进一步加固“应检尽检”防线,落实好入境口岸通道、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等这些重点人员加密核酸检测的频次和健康监测的要求,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落实首诊负责制,规范个体诊所、基层医疗机构等发热患者的接诊处置流程。建立药店、教育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等多渠道的疫情多点触发机制。
三是突出实,在疫情处置的准备上上水平。要求各地提前建立并保持平急一体化的突发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组建了16支国家流调专家队,对口包干全国8个片区。要求各地建立卫生健康、疾控、公安、工信等多部门组成、数量充足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开展实战化演练培训,切实提升疫情流调的处置能力。要求各地切实提升核酸检测队伍储备能力,统筹调配资源,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员的核酸检测任务。
四是突出快,在疫情早期处置上上水平。把握住发现疫情后的“黄金24小时”的重要窗口期,按照“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先管后筛”的原则,在组织初筛阳性标本复核的同时,同步启动流调、核酸检测、隔离点安排、社区管控等应急处置准备,确保指挥体系建设、核酸检测、隔离、医疗救治、新闻发布等工作都能够同步推进。
五是突出严,在定点医院设置管理和在院感防控上上水平。加强发热门诊的设置管理,硬件设施要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要求。接诊入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集中隔离点发热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的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严格闭环管理。加强定点医院的设置管理,加强院内感染防控人员配备和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前的筛查,切实抓好院内的感染防控措施落实。
王贺胜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多部门协同的实战能力,强化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与排查。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的同时,防止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出现走样变形、“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王贺胜表示,疫情防控成果来之不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积极指导各地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防控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不断地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此次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进入了第四波的流行高峰,现在已经连续11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快速上升,今年3月以来,日均输入感染者数超过200例,单日最高能超过300例。近期疫情输入的压力明显增加。
二是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别是ba.2亚分支,较以往病毒株的传播性和隐匿性都更强,早期发现难度更大,导致疫情发现时往往已经波及一定范围,疫情处置、控制的难度也更大。
三是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国春节假期结束,学生春季学期开学,企业工人复工等,带来了人员大规模流动,加之会议培训、婚丧嫁娶等各类人员聚集性活动增加,成为了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导致疫情迅速扩散,甚至是跨区域传播。
四是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歇歇脚、缓一缓”的心态,各方面准备不足,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
王贺胜介绍,通过组织专家分析研判,认为全球本轮疫情是高位流行,近期不会结束。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的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
一是尽快控制住局部的聚集性疫情。指导疫情重点地区加快核酸筛查和风险人员的排查、流调和管控,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二是坚决守住“外防输入”的防线。做好入境前远端防控,突出人员闭环管理,扩大重点人员监测覆盖面。压实口岸专班的责任,加强河、海岸线巡逻和防疫力量的布控。
三是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指导学校、养老院、监所等重点场所、交通场站、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冷链、商超、物流等从业人员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四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指导地方科学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是由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更是由中国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理念所决定。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疫情死亡病例已超过610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7978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累计超1270万名美国儿童确诊感染新冠,占全部确诊病例的19%左右。
中国拥有特殊的人口国情,这就决定了积极应对疫情、实现“动态清零”十分必要。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少儿人口超过2.5亿,“一老一小”群体规模很大。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通过主动的疫苗接种加快构建“免疫长城”,保护人民免受疾病危害。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不遗漏任何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任何一名病患。抗疫历程两年有余,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流感论”“新冠病毒共存论”频频出现,对此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新冠肺炎绝不是“大号流感”。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马晓伟表示,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有的地方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松懈麻痹,有“松口气、歇歇脚、等等看”的心态,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放松了要求。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梁万年表示,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并不意味着我国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无效。但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数大,对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情况,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尽快控制疫情,避免造成持续性的社会传播。
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包括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梁万年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隐蔽性强的特点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挑战。
如何更加全面、精准地进行疫情防控?
“关键是如何早发现,以及发现以后如何快速采取措施。”梁万年说,“快”和“早”非常重要,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机构的监测,并且做实做细。一旦出现疫情,必须快速出手,拿出和病毒赛跑的态度采取措施,怕的就是存在犹豫和侥幸心理。快速的同时,还要强调精准。要进一步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划分管控区、封控区,精准进行相应的干预。
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策略一方面要快速识别、处置疫情,切断疫情传播链。另一方面也要求精准防控,也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前公布的新版诊疗方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了对轻症患者的关注和管理,而是在资源配置上作出调整。恰恰证明了中国的抗疫是与时俱进的,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梁万年说。
梁万年表示,从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史来看,人类最终一定能战胜疾病。“这个胜利什么时候到来?要看我们的科技手段、防控策略和措施等一系列要素。在和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武器,一些抗病毒药物也正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等等,都是我们的希望。当前,信心非常重要,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受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全球疫情仍处于第四波流行高峰,日增新冠肺炎确诊超百万例,多国重症和死亡病例再创新高。巨大输入压力下,国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突破三千,我们正面临“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与新冠病毒鏖战至今,形势依然如此胶着,未来何去何从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国家将疫情定义为“地方性流行病”而减少检测、放松管控,国内舆论场也有人再次提出“躺平”论调,认为“奥密克戎几乎防不住”“最好的方式就是与病毒共存”。
抗疫绝非易事,也涉及到相当成本,但这不是“弃战弃疗”的理由。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低,可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结果都是可怕的;况且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并不“温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统计显示,感染该毒株后,70岁至79岁人群死亡率为9.87%,8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21.0%,盲目“躺平”等于直接将老幼病弱群体置于巨大危险之中。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宽裕、亦不均衡,不管“防”,只管“治”,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负载。正处疫情风暴眼的香港整体医疗条件不错,但社区干预等防控措施松懈后,医疗资源几乎被激增的重症住院病例击穿,老年群体死亡率直线飙升。殷鉴在前,鼓吹与病毒“消极共存”,既不负责也不现实。
抗疫本质上是一道科学命题,不能拍脑门,不能翻烙饼。“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统筹考量各方面现实而采取的科学策略。这一策略在落地过程中,具体举措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一轮轮阻击战、歼灭战打下来,逐渐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特别是疫苗接种大面积铺开后,精准防控成为主流,划分风险区已经逐渐缩小到街道、社区甚至门楼。相较人口数量,我国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非常少;同时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高于2021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外界预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平衡,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策略的有效性、完善抗疫举措的科学性。
就目前来看,全球疫情明显出现新变量。一来,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一口痰”而感染的情况频频出现;二来,国内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筑起基本免疫屏障,无症状感染者成为绝大多数,传播相当隐匿;三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生在防控天平上的分量趋重。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早发现隐匿疫情,以快制快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如何更好平衡抗击疫情所需的“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放”?如是种种,是抗疫进入新常态后必须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抗疫举措,丰富动态清零工具箱,我们才能在巩固前期抗疫战果的同时,打好“深水区之战”。
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更为细心,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从严从紧从快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信心,不必惊慌失措。对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应该高度重视,但不必惊慌失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了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针对疫情形势变化,我们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对于抗疫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凝聚各方强大合力,从容有序采取精准措施,万万不可乱了方寸和阵脚。
保持耐心,不能厌战懈怠。“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目前境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不少国家病例数呈现快速反弹趋势。当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具有载毒量大、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加之当下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慎终如始,时刻保持耐心,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性,切实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做好较长时间“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落实防控措施,做到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久久为功。
更为细心,不可疏忽大意。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落实落细防控举措,万万不可因疏忽大意给狡猾多变的病毒传播以任何可乘之机。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兜紧防控底线,全方位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网,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进出京管理,做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各类公共场所要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强通风、消毒、清洁卫生,将体温检测、人员出入管理、核验健康码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个人要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积极完成疫苗接种,人人争做抗疫战斗员,构筑强大免疫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没有假期。面对压力持续加大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真正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采取更加坚决、更加严格、更加有效的措施,举一反三、查找漏洞、扎紧篱笆,发扬“钉钉子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确保战“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目前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面对这些压力,必须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
应对疫情,中国一直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整套常态化“动态清零”防控机制。几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国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也符合中国实际。
“动态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疫情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这是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对疫情发生地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快速排查风险场所人群、强化重点人员的隔离管控、狠抓医疗救治和感染防控,快速控制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发病、重症和死亡。事实表明,实施“动态清零”策略是成本效益较高的选择,也是对人民生命健康负责的表现,正如“美国之音”此前报道所援引的一份研究所言,如果中国采取美国的做法,每天新增病例将至少达到637155例。
“动态清零”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减少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通过“动态清零”策略,我们得以快速有效降低感染和死亡率,疫情得以快速控制并有利于经济社会生活快速恢复至常态。即使从卫生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视角来看,相较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再治疗,并非成本过高,而是一种低成本的做法。事实表明,实施“动态清零”策略是成本效益较高的选择。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如果放松疫情控制,放弃“动态清零”,任由病毒传播,防疫成本会更高,这种教训我们不是没吃过,一场魅力湘西的演出就能导致数千人成为高风险人群,机场保洁的丁点差池也能成为“蝴蝶效应”的起点。在“狡猾”的病毒面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要不得,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松懈,风险排查,容不得一丝大意。尽快实现“动态清零”,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养成“一米线”好习惯。交通部门要统筹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运输保障、安全监管、便民服务工作等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出行。对于境外回国人员开始增多情况,海关部门要坚决落实“外防输入”的各项措施,严格口岸卫生检疫,排查所有入境人员的涉疫风险;加强入境货物检疫,强化境外源头管控;严格做好入境客运航空器终末消毒的监督工作;严格做好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切实防范职业暴露风险。
坚持就是胜利,也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全球本轮疫情近期不会结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对不断变异的毒株,保持足够的耐心,严格的防控,以及时刻的警惕,一个都不能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动态清零”策略,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心得感悟篇十四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这是在两年多抗疫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开展抗击疫情阻击战,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开展新冠病毒研究、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全面开展医疗救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以严防输入为目标,中国迅速扑灭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
3月17日凌晨,上海市青浦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在相关场所进行排摸。新华社记者刘颖摄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与病毒殊死较量后不断提升的防疫本领,更是每一名为抗疫勇献涓滴之力的.中国人民。
进入3月份以来,外防输入压力明显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实现“动态清零”难度升级,这需要更早发现疫情、更快处置疫情、更细落实防控举措。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向吉林、广东、山东等省份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一批批医护人员赶往抗疫前线,方舱医院加速建设;“米袋子”“菜篮子”有保障,物流配送有序高效;社区工作者们坚守防疫一线,群众主动遵循防疫规定……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与疫情两年多殊死较量,中国防疫本领不断提高——印发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24小时完成区域核酸检测;出台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中国正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防疫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
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达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12亿人。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动态清零”贡献一臂之力。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3月13日,志愿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广场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新华社发(储焱摄)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42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