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进行教学而编写的一种详细的教学计划。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习,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教学效果的达到。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实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技巧。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的理解两数之间的多大小。
2、更进一步得理解数数。
注意:在数物时的手不要遮住图案,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时有一定长度的东西来带领幼儿按物数。
活动准备:
1、一张图,上有20个苹果、15个梨、10个香蕉,按每排5个用排列法排列。
2、卡纸做的奖品彩色小苹果、香蕉、梨图案小勋章数个。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幼儿;喜欢。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苹果、香蕉、杏、还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国给我送来了。
幼:好看。
教:想要吗?
幼:想。
教:那好。(拿出图)你们看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苹果.....
教:对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来数好吗?
幼:好。
(1、2、3、4、5、6、...)。
教;哦苹果有20个,
小朋友苹果有多少个呀?谁来回答。举手回答,不举手我不让回答,如果不举手,
朋友不喜欢你们了,不给你们图案小勋章了哟(好,xx你来吧)。
xx幼:20个。
教:恩对了,来,你回答的很好,给你一个苹果图案小勋章。
(一样的依次的和幼儿再数一数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数出了香蕉15个梨10个,香蕉和苹果谁多一点呀?
幼儿:苹果比香蕉多一点。(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苹果多一点,再在苹果和香蕉的下面对应的`写上个数的数字)。
朋友们跟着我说:20比15多,20比15大,20个苹果比15个香蕉多。
(再依次说苹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关系)。
结束语;小朋友你们回家后再数一数别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谁比谁多,谁的数量大)。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二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学生在已经把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树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定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的。在多种方的对比中,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和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足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等。
师:同学们,和老师猜猜这个谜语?(分)板书
师:平时你们分过东西吗?能告诉我分过什么吗?
看来很多同学都有分东西的经历,那今天教师就请你们帮我来分一分。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作出几种情况,公平分最合理。)
4、师:(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发明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
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出色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3)、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闯关游戏
好了,分数国王的国王看到大家学的这么好,就给大家设了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进行课后练习。
1、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2、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分数,我们的四周处处是数学。
板书设计: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四
分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一分(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新课标理念。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意到了:
1、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数学游戏活动—拍手表示结果引入二分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分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用多种活动的载体对教学重点,逐步的化解。涂一涂、折一折、量一量、摸一摸等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觉机能!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全员动手参与,贯穿始终。“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达到了百分之百动手参与,在全员参与中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理解逐步来认识分数。本节课的引客,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涂色和表述,了解2/4,3/4,4/4。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自由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学具把它表示出来。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口头表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发挥其他的形式,就可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对个别学困生关注不够,所以课堂中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个别不善言谈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要多为这些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可能对部分暂差生的教育还不够,课堂上有些过快,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地搞懂,应该在课堂上留少许时间,让学生充分考虑,这样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4、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五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单元的教学,我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的主题图,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在本单元应用题方面,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其一,条件和问题分不清,算式中的除数和商会颠倒位置。其二,数量关系分析得不透彻,当乘法和除法题目都出现的时候,分不清什么时候用乘法解决,什么时候用除法解决。针对这两点,我在练习课上,重点让学生多对应用题分析条件和问题,并理清每道题的数量关系,使他们熟练掌握及应用本单元知识。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六
1.结合具体情境让同学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局部名称。
3.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数学考虑与语言表达能力。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同学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认识1/2
(同学考虑,出现“半个”、“一半”等不同回答。)
师:“半个”、“一半”该怎样表示,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表示,如用符号、数字等,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2.引导同学用1/2表示。并让同学考虑哪种表示方法比较简便?让同学结合刚才老鼠妈妈分饼的例子来说说1/2表示什么?教学过程中突出“平均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1/2表示吗?
(二)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1.请同学们看书上53页的“涂一涂”,选择一个图形,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它的1/2,并用彩笔涂出来。
选出同学代表说说画的图形,说明是怎么找到图形的1/2的。
2.拿出一个正方形,找出这个正方形的1/4,并涂色。
(同学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展示出各种不同方法。)
(讨论后得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
(引导同学写出分数)
4.课件出示: 说说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同学介绍分数的写法和各局部名称。
6.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并说说表示什么。
(三)练习
(四)课堂小结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七
1、知识技能。
结合创设的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问题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利用分数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教具准备。
小红花7朵,饼图1张,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人准备红、黄、蓝色彩笔各1支,活动报告1份,小正方形9个,饼图1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今天是鹿弟弟的生日。我们一起看看鹿妈妈是怎样给鹿弟弟过生日的。
课件出示:鹿妈妈给鹿弟弟过生日的情境,鹿妈妈先端上一张饼,四个鹿姐姐和鹿弟弟互相谦让谁也不抢着吃,最后还是聪明的鹿弟弟想出了分饼的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猜它想的什么办法?
生:我猜它把这张饼平均分成了5份,每只小鹿吃其中的1份。
师:那鹿弟弟是怎么想的呢?
电脑出示鹿弟弟将饼平均分成5份的过程。学生的眼神由好奇到欣喜,他们为自己和鹿弟弟的意见不谋而合感到高兴。
师:鹿弟弟和同学们想的一样,大家都满意地吃到了饼,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鹿妈妈再次端出刚恪好的一大摞饼,鹿弟弟感到为难。
师:怎么第一次分饼那么容易,而这次就有些为难了呢?
生: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太多了!“。
师:刚才分的是一张饼,分一张饼用分数表示我们学过吗?v上节课学的)现在要分的还是一张饼吗?(不是w那是多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着”一摞饼、一些饼、一堆饼、一打饼……“。
师:分这一摞饼怎样用分数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分一分v二w”。(板书:分一分v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两次分饼这一新旧知识的对比,引出学习任务,毫无雕琢之感,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v一w探究分饼问题。
课件展示:把一摞饼展开变成5张。
师: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能得到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呢?下面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去分一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
生:我把这5张饼平均分给5只小鹿,每只小鹿得1张饼。v同学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好,1张是这些饼的几分之几?(1/5w还是这一张饼的1/5吗?(不是w那是谁的1/5v是这5张饼的1/5w。
师:你们会写吗?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问答交流中,加深学生对群体的认识。在写分数的过程中复习分数的写法,分子分母的名称及各自表示的意思。
师:那么1/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把这些5张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饼的1/5。
师:2/5里有几个1/5呀?
学生边说教师边配合电脑演示数的过程:1个2/5,2个1/5。
师:4只鹿吃了多少?v4/5w4/5的意思是什么?右边同学当老师,左边同学说一说。
学生异口同声:所有的饼。
设计意图:把5张饼平均分成5份,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并不难,而理解将群体平均分如何用分数表示以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经历了分饼过程的基础上,请学生依次说一说一只小鹿、两只小鹿直到五只小鹿分到了这些饼的几分之几,学生结合分饼的结果,依次说出了1/5、2/5、3/5、4/5……重点研讨了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强调了是五张饼而不是一张饼的五分之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要分的是一个群体,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师:你们想想第一次分饼和第二次分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分的是1张饼,第二次分的是5张饼。
生:第一次得到的是1块饼,第二次得到的是1张饼。
师追问:为什么第一次只得到一块,而第二次却得到一张呢?
生:这是因为两次饼的张数不同。
师进一步追问:那怎么都能用分数表示呢?
生:不管是分一张饼还是分几张饼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五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所以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难在这饼一多,它就不会把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了。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在分饼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习惯啊!
学生高举着自己的小手,老师请了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他从7朵花中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朵。
师:这么多花你怎么才取一朵呀?
生:您不是说取这些花的1/7吗?
师:1/7就取一朵?
生:1/7就是把这7朵花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一朵花呀?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也很了不起,学过的知识马上就能灵活运用。
小男孩满脸严肃,郑重地给同学颁奖。大家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在这里安排颁奖的环节,得到花的同学为自己的突出表现感到骄傲,颁奖的同学为自己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高兴,智慧花始终激励着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几朵普通的小红花起到了评价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双重作用。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的一张活动报告v如下图)和一个装有9个小正方形的小信封。请同学们给这9个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的个数不限,你们可以先商量一下再涂色,涂完后把这9个小正方形摆在这个圆圈(活动报告中的集合圈)里,然后认真思考填写下面的活动报告,填完以后可以再说说你们写的分数的意思是什么。
活动报告:
教师说的过程中,屏幕同步显示“涂色、摆放、填写、交流”,学生每一步操作目的明确,指向清晰。
小组合作: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人每人负责一种颜色,还有一人负责填写活动报告,交流的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指定涂色个数,孩子们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涂色方案,他们的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探究者。
学生在充分交流后,个个举着小手期待着能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汇报,我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涂色方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先请涂色个数分别为1、4、4的小组,被叫到的同学自豪地走到投影仪前宣读他的活动报告。
大家认真倾听着,仔细看着这个同学的活动报告,念完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我,期待着我的评判,我示意他征求同学的意见。
师:这几个分数的意思你都清楚吗?(他点头示意)那么把机会给大家,我们请同学说说好吗?好,你来提问,我这有8张书签,如果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就送给他一张,如果不太满意可以请其他同学给他补充或纠正,把书签送给那个听得特别认真的同学。
设计意图:在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再次巩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师对提问的同学说:你表现得非常棒!老师决定把剩下的书签都送给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巧妙设计看似奖励,却又在奖励中挖掘了新资源,一物多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不经意间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
师:其他组看看你们的活动报告,还有和他们组不一样的分数吗?教师有意识地请上两组同学,他们每种颜色都涂了3个,在两位同学念完活动报告以后,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他们两人的活动报告,每种颜色的个数v相同),可写的分数却(不一样),一个是v3/9w,一个是v1/3w,他们到底谁写的对?”
填3/9的同学马上站出来自信地说:我觉得我们组填得对,3/9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v9份),每种颜色是9份中的v3份)。
另一个同学不服气地争辩:老师,我觉得我写得也对,我把每种颜色看成一组,一共三组,每种颜色是三组中的一组,所以可以用1/3表示。
生:我知道他的意思了,大家看,1/3就表示把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v3份),每种颜色是这3份中的(1份),所以用1/3表示。
这时课件展示:将9个正方形按不同颜色平均分成3份,圈出了其中1份。
v孩子们兴奋地叫道“哦,原来是这样”,“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
师:由此我们也可以想到,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和取得的份数有关系吗?(有)。
v这时教师及时奖励给了两位同学剩下6朵花的1/3,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这一系列操作活动中,运用了自己的智慧,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师:鹿弟弟过完生日觉得自己长大了,它在家里收集了一些信息,提出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你们愿意试试吗?(愿意)。
花瓶中有1朵红花,4朵黄花,鹿弟弟:红花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再添1朵红花,现在红花占这些花的几分之几?
糖罐中有12块糖,鹿弟弟:你能圈出这些糖的3/4吗?
v学生结合教室中的资源,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发现的分数)。
师:看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分数。
小游戏:猜多少。
a、b两个盒子里都放着橡皮(数量不同),请上两位同学各自拿出自己盒子橡皮数的+后,让同学猜“他们手里的橡皮是否一样多?”进而引发思考,“都是1/2,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用1/2表示?”
v适时奖励剩下4朵小红花的1/2w。
师:最后还剩两朵小红花奖励给谁呢?
v学生争抢着“我要,我要……”)。
师:你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决定把最后这两朵小红花奖励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再次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及时巩固,将知识学活、用活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4、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的分类。
[学生分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而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在此之前不过上了三、四节数学课而已,他们对“分东西”的事情又有多少体验呢?课堂上怎样才能让他们兴致勃勃而又能理解分类的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一番调查了解。通过与小朋友做游戏、对话交流发现:我们班级48名学生中有半数以上在家里或幼儿园有过整理玩具、物品的体验,但是能在平时生活中主动整理文具和学具的不到四分之一。并且,孩子们对物品的分类只是限于平常的生活经验,如:到超市买东西,营业员会把吃的放一个袋子里,用的放一个袋子里等等,还没有上升到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有的小朋友只能按一定的标准将物品分类,但是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因此,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用小熊奇奇一天的生活、游戏的故事情境将新课和习题串联起来,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本节课上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要求。
[教学过程]。
一、在故事中让学生进入学的“情境”。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好吗?
学生兴高采烈地说:好!
课件展示:在森林学校里,小动物们放学了,小熊奇奇回到家做完作业,各种学具、文具杂乱地放在桌子上,奇奇正拿着橡皮和小刀朝学具盒里放呢。(此时画面定格)。
师:小朋友,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熊说啊?
生1:小熊,你放错了!
生2:小熊,橡皮和小刀应该放在文具盒里!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熊谢谢你们的提醒啦!
(二)学生操作,探索方法。
1、自己动手,寻求分类策略。
师:小朋友们平时也会遇到和小熊一样的问题:写完作业后要整理用具,平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积极举手想要发言,教师指名几人发言。)。
师:小朋友桌上有和小熊奇奇一样的物品,请你们互相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形成分类策略。
(1)课件中传出小熊着急的声音:“小朋友们分好了吗?快点告诉我,让我也早点把这些物品整理好呀!”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展台上操作,汇报本组是怎样整理的,汇报后集体评议。
(3)多媒体演示小熊的操作,小熊一边操作一边说:“噢,现在我知道了,书桌上的物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文具盒里。谢谢小朋友教给我的好方法。”
二、在情境中让学生掌握分的“标准”
1、“想想做做”第1题。
情境创设:(动画展示并配音)小熊奇奇刚整理好桌上的物品,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它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好朋友们来啦!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课件: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最后定格为一幅画面:鱼、小狗、白兔、青蛙、海狮、鲸、小鹿、螃蟹、猴子、松鼠、虾和小鸟)。
师:你能说一说,小熊的朋友中,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学生回答。 师:你想把这些动物怎样分类呢,请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时教师参与,寻找不同的分类方法。反馈时适时表扬。
2、“想想做做”第2题。
(1)情境:熊妈妈对小熊说:“客人来了,快点把你的小桌子整理整理,把玩具拿给小客人玩。”小熊高兴地说:“好的,妈妈。”(课件呈现:小熊以及它很乱的小桌上摆着面包、牛奶、梳子、茶杯等等。)。
师:小朋友,桌上的东西要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我们和小熊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进行分类。
(3)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3、“想想做做”第3题。
情境:(动画:小熊把桌上的物品分别装入两个袋子里,高兴地说:“好啦好啦!现在可以玩玩具啦!画面呈现出第3题的玩具图。)。
(1)师: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生:飞机在天上飞,车子在路上跑,小船在水里行驶。
师:你说的真好,请小朋友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课件汇报分类方法,学生正确分类后,多媒体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
4、“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有几种分类策略。
(2)根据教师观察,选择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展示。
(3)展示结果后,学生自评:你认为他们组这样分类正确吗?为什么?(学生到前面指着分类结果评说。)。
生1: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让我看得很清楚。一边是水果,一边是蔬菜。
生2:我认为这一组这样分也可以,一边是红色,一边是绿色,葡萄是紫色,他们这样是按颜色来分的。
三、在实践中让学生拓展用的“范围”
1、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超市买的东西时,吃的放在一个袋子里,用的放在另一个袋子里。
生:放学站队时,坐公交车的站一队,走路的小朋友站一队。
生:学具盒里,三角形放一起,圆形放一起,正方形放一起。
……。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就有好多数学知识。
师:你们商量一下,自己想上哪辆车,为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后,教师请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师:小朋友们一定要按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学生排好队后,做出开车的动作走出教室。)。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九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课件-颜色。
活动过程。
一、问候。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
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快乐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
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分数的必要性,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从日常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体会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理解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路过一个月饼店,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有圆形的,方形的……“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大家肚子都饿了,我们买些月饼吃吧。”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快说,快说”八戒迫不及待地说。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到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用手势告诉大家)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可是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多少月饼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能用手势表示吗?(不能)那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半块月饼吗?”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停在2/1、1/2前,疑惑的问这两位同学:“这是什么意思?”(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这是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相等的。”)“你们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我在一本数学书上见过。我没有见过,是我自己想的)。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比八戒可聪明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边说边走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框住了1/2。“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肯定大家的答案:“对啦,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出示课题)。
对于分数,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有重点地板书几个问题:分数的产生、读、写)。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一)、认识1/2。
1、很遗憾,老师今天没有带月饼来,先用这个圆片代替月饼,好不好?现在老师把它分一分,然后问:“老师是怎么分的?”待同学们明确了“平均分”后(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1/2?,(指另一块)这半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也是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一说呢?(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出示这句话。)。
2、涂一涂。
1/2不仅可以表示月饼的一半,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出示花瓶)谁能表示出这个图形的1/2呢?(学生回答)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题。
3、(汇报展示)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猪八戒可等不住了,马上拿起月饼开始分成二(不平均分),一份递给悟空,说:师兄1/2,我也1/2。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观察推想(这边沙僧和唐僧看了,也有些想吃。于是又拿出一块方形的月饼来)。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方形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三)、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 练一练1、2(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
2、 练一练3(抢答的形式)。
3、 练一练4。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其中的1份。
2 平均分。
1 2 平均分的份数。
一半 。
分子。
1/4 2/4 3/4 4/4 分数线。
分母。
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发现物品的不同特征,并根据特征设计分类标志。
2.能根据标记进行二次分类,能正确表述分类过程。
活动准备:
2.学具:操作材料两份;粉、蓝蜡笔;油性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最近幼儿园里新买了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要请小朋友帮忙来分一分整理好。
二、复习一次分类,能通过仔细观察根据物品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图片,发现物品的特点。
师:看一看这些物品都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铅笔有红的、蓝的;剪刀有大的、有小的)。
2.根据以往经验,请幼儿对物品进行一次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能够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感受类包含的关系。
(一)集体学习二次分类,了解二次分类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皮球图片的特点。
2.教师出示大操作图,请幼儿尝试进行操作示范。
3.教师小结分类结果。
4.概括二次分类的含义。
将物品按照它们不同的特征,经过了两次分类,这种方法叫做二次分类。
(二)幼儿操作练习二次分类。
2.教师讲述要求。
(1)先看清分类标记。
(3)再看清下面的标记。
(4)把已经分好的这一部分皮球再分一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指导鼓励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分类过程。
5.播放ppt,再次熟悉二次分类的方法。
(三)二次分类的巩固与提升,尝试自己设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记。
2.教师讲述要求。
(1)两次分类都要先设计好分类标记放在小格内,再进行分类。
(2)分的方法要不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交流与评价。
你是怎么分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5.教师小结:原来进行二次分类时,有的物品可以有2种方法,有的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呢,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标准与分类方法。
四、延伸:二次分类的再次巩固与提升。
观察ppt,发现分类表格的区别。
师:这里还有很多玩具积木要分一分,请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猜一猜该怎么分?老师把它们放到区域里,回到班级里我们再来分一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48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