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篇一
1.1师生关系型科技创新团队。
这种模式的团队在高等院校内部普遍存在,且绝大多数属单一学科型的团队,在这种模式团队内,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固定的在编人员,有些人员自参加工作后就固定在一个单位,或者是毕业后就直接留在导师所在的单位,师生关系使之容易成为团队最忠诚的合作伙伴,其优势在于团队成员相对稳定,适合长期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除科研工作外,同时也承担教学工作;但由于学科内不断地“近亲繁殖”,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再加上部门之间的封闭和长期缺少对外交流,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不强,导致科研思维僵化、学术氛围沉闷,非常不利于科技创新和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很难有原创性的成果出现。
1.2项目合作关系型科技创新团队。
这种模式的团队在高等院校内也占有一定的数量,科研项目合作是建立这种模式团队的唯一联系纽带,其优势在于可以组织不同学科、甚至不同机构(包括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地域的人员结成科技创新联盟,相互借签或利用在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等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设备资源优势等,共同执行对某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这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科学技术组织,带有较为浓厚的利益色彩,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经济利益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这种模式团队的组织结构没有保障,绝大多数随着科研项目结束而宣告团队解散,缺少保障机制和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目前,高等除上述提及的院校普遍采用的两种基本创新团队模式外,还有各种以“科研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团队”、各类“产学研”联盟、各类技术联盟、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学会等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技术或学术组织夹杂在其中,虽然这些学术组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够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科学技术发展,但无法满足日益加快的科技创新进程要求。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科技创新团队模式来替代或补充当前高等院校中的两种基本模式。
2.1推广建立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团队建设。
这类以单一学科为主体的团队还大都保留了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有很好的管理运行基础,通过适当的改革调整,作为以学科为基础的创新团队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学科门类组建基础型学科创新团队。这种模式在高等院校内很容易推广起来。
2.2鼓励建立以综合学科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设立综合学科团队是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保证,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打破个人对单一学科忠诚的思想禁锢,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由组织上联合转向学术上联合,推动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的深入发展,发挥创新作用,开发新的研究领域和社会服务项目以及培育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2.3加强以科研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学科汇聚是科研平台的一项基本特征,其本身的团队大都是经过优化整合的综合学科团队。同时,科研平台也是大学教育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主要阵地。截止20xx年12月底,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内中有上级部门批准的研究与发展机构达5564个,除上级部门批准之外,各高等院校还有一大批校、院级别的研究机构没有统计在列。加强这些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建设,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缩小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也使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团队间的学习、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也成为营造团队的科研氛围、沟通信息,增进团队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有力武器。
2.5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和经营机制。
管理讲效率,经营讲效益;二者是不同的运行质态,管理关注上级评价,对上级负责,经营关注质量和市场,是创新和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变管理为经营,经营在先,管理在后,管理为经营服务,对经营负责。
首先,要建立灵活的学术活动制度,如按学科或科研方向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沙龙,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其次,要厘清团队负责人与各级p(iprincipleinvestigator)的关系,团队负责人可以是一位积极性高、认真负责的人,而不一定是学术水平最高的pi,可按需求设定团队负责人职数;再次,确保每一名团队成员有平等的话语权,能够发表学术意见或提出建议。总之,团队内部尽最大可能实现扁平化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的创造性。
3.1交流与合作是学科型创新团队的基本特征。
学科团队能够使不同专业、不同素质和专长的人员相互合作,诱发创造力,形成智力叠加和重组,形成人才群落;同时,通过团队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在科学理论、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多方面实现共享和优势互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最具有持久、动态、开放性质的组织。
一般情况下,学科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过程,不会因为人员的变迁而发生太大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学科建设是一个不断补充新生力量的过程,青年教师、博硕士研究生是新生力量的主体,这一性质决定其是动态的组织;有些科研项目研发需要吸纳不同学科的人员加入,要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合作研究,这一性质又决定其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
3.3专业素质不断加强,研究方向相对稳定。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术成果累积、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其研究领域不断深入,其研究方向也得以凝练、确立并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学科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团队能够很好地解决高等院校内部创新人才资源的整合问题,并能使这种模式在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推广应用,用以解决科研领域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分工不明、协作不力等问题,增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篇二
(一)形成结构洞优势的创新能力
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结构洞的形成会阻碍有效信息在企业中的实时交流,限制创新能力的形成。企业可以从组织扁平化、搭建信息桥和引导非正式组织间的交流等方面消除内部结构洞对创新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insead副教授martingargiulo观点“创新更多地来自于那些对不同部门和领域都有了解的人”。企业结构洞的占据者应为结构洞两边搭建信息桥,有效促进信息在结构洞成员间的实时交流,弥补结构洞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营造发挥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作为创新型企业,仅仅获得信息与控制优势只是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在企业还要构建一个益于创新的文化环境。企业创新能力开发最大的障碍就是企业员工在既定的机制里容易产生同质化的思想意识,使企业逐渐失去创新性。个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存在形式,崇尚个性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个性的文化氛围有助于企业员工发动创新思维,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文化有了包容性,企业员工没有了因创新失败受挫的顾虑,会更愿意提出创新和实施创新。另外,在企业文化中要建立有付出就会有丰厚回报的信念,不只是制度,而是将这种文化作为显性文化反馈到员工之中,让员工参与产品生产和体验,让员工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有精神回报。所以,个性、包容、以及提升员工参与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创新型企业构建其企业文化的方向。
(三)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才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十分宝贵的,很多竞争活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和更宽阔,就必须花大力气开发创新人才,创造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包括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计划被很多国家和企业提上战略的高度,可见人才引进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企业的新星小米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推出了miui系统、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盒子、小米平板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几年时间里推出成本定价、抢购模式、社会化营销等基于网络的集中全新营销模式;在几年时间里完成了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路由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路由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并基本完成产品血管脉络的构建。这些快速的、高质量的、深入人心与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是来自于小米公司对每款产品、每项业务都能不惜血本找牛人强人的策略,也就是引进顶尖的行业人才来执掌,保证核心团队没有短板。企业除了引进人才之外还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能够更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熟悉企业产品或服务内容,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且企业培养起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有更多的依赖性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企业培养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
“三螺旋模式”的实施工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人才少,可以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创新链,实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是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下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风向标,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创新链要以国家意志指导或者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着力点。其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现主要存在于以国家意志与机制安排的方面;由于它有利于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有利于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而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创新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不同于基于国家意志的协同创新,没有后者那么大的波及范围与强大效果。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就是企业依据自己的创新项目,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展开的合作性研究,旨在使创新产品或服务更好更快地作用于市场而换取利润。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是搭建创新链的主体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应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职能、不同主体积极协作,合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工作。首先,组建不同形式的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跨行业完成技术创新,形成产业合力。因此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和学科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组建不同形式的联盟体系,完成创新飞跃。其次,企业内部在机构设置上应设立单独的部门负责科技协同创新工作。例如可以设立协同开发部,下设协调组和专家技术组;协调组负责与政府、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或主体联络协作项目的经费、人员构成、协作任务等事宜,专家技术组则负责协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相关科研工作。再次,争取多渠道财政支持,针对协同筹备、合作研发、推广应用、成果产业化等多个环节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最后,建立以项目细分为主导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考评进行宏观设计、微观追踪,加强项目引导、质量监控和评价监督等工作。
专利链是“三螺旋模式”的外围突破力量。目前,我国虽然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不是强国,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仍较小,而且绝大多数的发明专利由于不具备必要专利的属性而难以被吸纳转化为技术标准。就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很少有单个企业能够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因此企业间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合作。专利联盟模式正好体现了企业在技术上的合作形式,也成为“三螺旋模式”中专利链的建构主体。专利联盟是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达成的联盟,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这代表某一领域先进技术的多个专利拥有者通过交叉许可组建成专利联盟,有效弥补了我国单个企业现有创新实力不足的现状,使企业拥有技术标准制定机会、实现创新要素共享机会、获得创新机制建立机会,从而促成新的创新优势。在创建企业专利联盟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在创新联盟中建立一个核心创新企业做主导或者以行业协会做主导,多个创新骨干通力协作,其他创新企业协同执行的专利联盟模式;另一方面,专利联盟在专利产生过程中就要进行合作,完成技术上的深度联盟,并且在自我创新提升、协同创新建立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进,以保证联盟的牢固性和持续性。
能力链基础地位的稳固、完善,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动力。企业中有在信息、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管理中不断提升,才能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坚实地位,产生共赢吸引效应,促使创新链、专利链的形成。创新链、专利链的构建应围绕能力链的发展而展开,又体现能力链的带动性。创新链是能力链的进一步扩展。企业首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自我成长实力,才能在协同创新中得到优质合作伙伴的青睐,具备协同创新成员的条件。另外,企业创新活动是一种高成本、高水平的企业活动,协同创新一方面使企业摆脱了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使企业走出了自我创新的小范围禁锢,更符合我国大部分创新企业的发展现状。现在中国的高新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高新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积淀、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企业在完成创新的活动中要积极的寻求合作伙伴,为创新活动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人力支持,虽然协同创新会使企业支付一定的经济报酬,但却为企业实现创新的及时性和优越性提供了保证。同时,协同创新使企业与其他研究机构拥有了技术、知识、人力等互通互助的机会,能够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异质知识和技术,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人员的知识领域和创新能力。专利链是创新链的一个递进形式,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建立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机制。专利联盟在创新协作方面涉及的合作范围更加的广阔,它跨行业、跨区域,引入了更多的研究企业和机构,是一个开放性和开阔性的创新。协同创新是一项创新的协同合作,而专利联盟则实现了一组创新的合作,这对我国企业以捆绑式的方式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竞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在国际上产生更多的中国技术标准带来了机会。专利联盟比协同创新更加的复杂和开阔,但是协同创新的合作形式、成功经验、形成机理却能为专利联盟的组建带来较多的经验和启示,并且能有效地弥补专利联盟一些合作机理的缺失。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体现了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重互动作用。该模式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联系模式,这种缠绕在一起的螺旋由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个基本方面构成。能力链承担着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创新链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专利链则是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三个方面保持原有作用的同时,每一个又表现出另外两个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结合,角色互换多样,多边和双边沟通灵活,由此形成持续的创新流。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篇三
摘 要: 结合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实际,系统总结了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给出了几点提示及建议。
关键词: 科技论文写作; 存在问题; 注意事项; 建议
科技论文通常由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5部分组成[1-2]。优秀的科技论文一般具有写作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图文并茂、行文流畅、一气呵成的特点。在从事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过程中,发现作者在科技论文写作方面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疏忽及问题。
一、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论文题名表达不确切、不鲜明
题名为论文的点睛之笔,是论文的总纲、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因此,其表达首先要确切,能够正确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体现论文内容的专业范围、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其次要结构紧凑、鲜明突出,能一把抓住读者的眼球,引来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名一般以不超过25个字为宜。尽量少用“研究”二字,避免使用“浅析、浅谈、浅论”之类的标题术语,需要时可用“简论、简析”。
而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的论文题名过于笼统,涵盖范围过大,文中又不能面面俱到一一阐释与论证,达不到相应的广度与深度,致使题文相去甚远,结果题不表文,文不达题;有的题名过于片面、含糊不清,让人费解,产生歧义;有的题名赘述内容过多,冗长无序,条理不清,主题不鲜明、不突出等,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二)摘要过简,关键词少
所谓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一篇完整的短文,自成一体,具有其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内容要言简意赅,浓缩全文的精华,读者一经阅读,即便不看正文,即可获得文献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而直接使用或引用。
摘要内容结构的“四要素”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三种类型。通常,一次性原始科研文献写成报道性摘要,全面体现摘要“四要素”;三次性综述、调研文献写成指示性摘要,仅指明论文的主题范围,着眼于“研究目的”要素;介于两者之间则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有的作者图省事,摘要内容仅寥寥几句,仅是引言或结论部分内容简单重复,或是一笔带过,统统写成指示性摘要,不足以提供给读者足够的信息量。
关键词是论文的主题精华,一般为3~8个。关键词应该从论文中选取词或词组,一目了然,便于文献库录入检索引用。关键词选词原则依次为上位词、下位词、替代词、自由词。而有的论文关键词少且不准确,起不到足够的文献提示与索引作用。
(三)正文论据不足、论证乏力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主题构成要件,是体现论文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首先,论文引用的基础数据要客观、真实,分析要有科学充分的理论依据;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文章结构层次分明,行文简明流畅,图、文、表协调统一;并尽量减少背景性、常识性内容的赘述,提供读者准确明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科学结论。
然而,有的论文缺乏能说明问题的基础数据,论据不够充分,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有的论文罗列的资料倒是很多,但只是基础数据的简单统计与堆砌,论证模糊,缺乏逻辑性,研究深度不足;有的论文类似于一般性质的工作总结报告,泛泛而谈,根本不具备科技论文的基本构成要件;有的论文题材很好,提供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性也强,但行文层次不清,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图文表反复重复,让人云里雾里不明白作者真正要表达什么。有的上万字的论文能对半压缩,也有的论文干巴巴的。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文中插图、附表要求精,一是图表不需太多,且二者内容不相重复,若表述内容一样保留其一即可;二是图表要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就可让读者明白其所表达的意义,图表中附带内容要力求简洁明晰,突出主线条主项目即可;三是图表中物理量的含义要确切,要给出准确的量名称及量单位。
(四)缺参考文献项或索引不规范
参考文献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录参考文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充分尊重与体现。有的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足,论文不附参考文献;有的论文附有参考文献,但引量少,引文索引也不规范,在文中引用处不标引或标引不全或标引格式不统一等。
现行参考文献标注制有两种,为“顺序编码”和“著者/出版年”。科技期刊通常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参考文献以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编码,并在行文引用处右上角将序号加方括号逐一标引。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以文献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包括文献作者、题名、出处、时间。
二、论文写作范例
(一)原始科研文献
例1:“冀东油田南堡2号构造古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3]
摘要:老堡南1井在奥陶系古潜山喜获高产油流,掀起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古潜山油气勘探的高潮。在对南堡2号构造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南堡2号构造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十分有利,良好的油气供给、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和储集空间的发育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具有多样性:潜山顶部风化壳油气藏以新生古储新盖和多向供烃为特点;潜山内幕油气藏具有新生古储古盖和单向供烃的特点;与烃源岩隔断层侧向相邻的潜山底部风化壳具有新生古储古盖和单向供烃的成藏模式。断层和不整合在潜山油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控制作用。古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是今后南堡2号构造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古潜山;成藏条件;主控因素;成藏模式;南堡2号构造;冀东油田
正文由基本地质特征、油气成藏条件(潜山烃源及运移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潜山风化壳成藏、潜山内幕成藏)及结束语5部分组成,详细具体地进行了研究与阐述,其中插图4幅,引用参考文献8篇。
例2:“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4]
摘要: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关键词:沉积特征;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控制因素;亚格列木组;雅克拉地区
正文由地质背景、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水下冲积扇、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展布特征、主控地质因素(古地貌、构造运动、物源区母岩性质)及结论5部分组成,资料翔实,论证合理,结论准确。文中插图3幅,引用参考文献11篇。
(二)综述性文章
例1:“隐蔽油气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
摘要:目前隐蔽油气藏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勘探的焦点,主要归纳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概况、概念定义、分类方案。根据成因,将隐蔽油气藏分为四大类:构造型隐蔽油气藏、岩性隐蔽油气藏、地层型隐蔽油气藏和复合型隐蔽油气藏。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油藏分类;发展趋势
正文由隐蔽圈闭或隐蔽油气藏的内涵、发展历程、分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及结束语5部分组成,引用参考文献11篇。
例2:“国内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6]
摘要:严重的油层非均质性致使水驱和聚合物驱油效果差,常规堵水调剖技术已不能满足油田正常生产需求。因此,近年来提出并发展了深部调剖技术(深部液流转向技术),在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的开发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分析我国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发展趋势,即在充分认识油藏现状的基础上,实现对高含水油藏和聚合物驱油藏深部水流优势通道的干预,使液流转向,从而改善高含水油藏水驱和聚合物驱效率。
关键词:深部调剖;新技术;进展;发展趋势
正文由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结束语3部分组成,引用参考文献27篇。
(三)方法推导及技术应用性文章
例1:“气井垂直管流计算方法的推导与应用”[7]
摘要:在气田开发的气井优化生产、油田开发的注气保持压力、地下储气库的注气与采气等方案的设计中,经常用到垂直管流计算公式。该方法在国外比较成熟,文献经常介绍。虽然这些方法在我国的期刊和著作中经常使用,但仍缺少比较完善的理论推导。而国外以英制单位为基础的推导,也让人有望而却步之感。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利用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bernoulli)方程,考虑气体在管中流动存在的摩擦压力损失,以si单位为基础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单位变换,得到了计算气井井底流压、井底静压和产气量的方法。针对具体实例,采用推导的计算公式,详细介绍了计算方法和步骤。计算结果表明,试差迭代法可以快速计算得到井底流压。
关键词:气井;垂直管流;计算方法;井底流压;静压;产量
正文由公式推导、雷诺数和摩擦系数的确定、应用举例、结束语及符号注释5部分组成,最后还有附录部分。
例2:“辽河油田纤维树脂砂防砂技术”[8]
摘要:针对辽河油田的出砂情况及采取的防砂措施,提出采用树脂预包纤维与覆膜石英砂混用的方法提高防砂效果,详细讨论了树脂预包纤维对石英树脂预包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当树脂预包纤维加量控制在4%~8%时,岩心的各项指标都能满足防砂需要,施工成本费用可降低30%左右,单井节约成本2~3万元。截至20xx年9月底,采用该技术施工54井次,施工成功率100%,有效率90%,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树脂预包纤维;石英树脂预包砂;抗压强度;渗透率;辽河油田
正文由防砂原理、室内实验(实验材料、树脂涂覆及性能指标、树脂预包纤维的影响)及现场试验3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最后给出了结论。文中插图3幅,数据统计表格1个,引用参考文献6篇。
三、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科研生产工作人员在搞好科研生产工作的同时,注意加强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多了解一些期刊的编排规范,以便把科研成果准确明了地推介宣传出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
[2]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 李宏义,姜振学,董月霞等。冀东油田南堡2号构造古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j]。断块油气田,20xx.17(6):678-681.
[4] 王英民,王改云,张雷等。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j]。断块油气田,20xx.18(3):293-296.
[5] 季 敏,谭丽娟,刘 斌。隐蔽油气藏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断块油气田,20xx.16(4):45-47.
[6] 由 庆,于海洋,王业飞等。国内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j]。断块油气田,20xx.16(4):68-71.
[7] 陈元千。气井垂直管流计算方法的推导与应用[j]。断块油气田,20xx.17(4):443-447.
[8] 谢锦男。辽河油田纤维树脂砂防砂技术[j]。断块油气田,20xx.16(3):107-109.
小学生科技创新论文篇四
机械电子俗称机电一体化,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电子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机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工作。机械电子行业主要包括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和机电融合先进制造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发展优势特色装备产业等行业,机械电子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与瓶颈:
(1)机械电子行业自动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还是以传统机电产品为主,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都不高,其中成套设备也较少。
(2)新技术研发进展缓慢。对于新技术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一些科技附加值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而市场覆盖率大的名牌产品则往往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同时,机械电子行业技术水平不高还表现在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较低。
(3)企业研发投入少。由于目前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以简单模仿和复制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由此造成企业利润水平也较低,因而对产品研发投入也较少。
(4)技术应用水平低。一些关键技术如智能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集成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5)机械电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不够。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不足,研发、营销以及管理等各方面人才匮乏。
如何解决以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推进我国机械电子行业良性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
在传统的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民营经济的繁荣,政府应转变职能,通过激励创新等手段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天,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f就,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贡献力量逐渐成长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体。但是,企业尚未随着其经济贡献的增加而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在机械电子行业中,很多企业科技研发和引进投入较低,导致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技术力量的不足成为机械电子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机械电子企业如何发挥自身的主管能动性,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资金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所有新技术在研发阶段都需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就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家成熟的机械电子企业应在做好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善于把一部分利润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从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也一样,优秀的科技人才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应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三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所谓产学研结合即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相互配合,企业发挥资金和设备优势,科研院所发挥科研优势,从而形成集研究、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
2.2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因此,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以扶持与推进大企业技术创新同样重要。在行业中扶持和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机械电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机械电子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创新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如小企业科技创新缺乏资金来源,小企业科研技术薄弱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机械电子也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通常我们认为相对与那些大型机械电子生产企业来说,小企业更具科技创新的动力,主要因为:一是中小企业有着较低的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一家企业在面临转产或者关闭时所必须付出的绝对成本。因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因此,更容易根据市场需要而调整生产,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机。二是中小企业往往在某个领域掌握高深的技能,这就为中小企业后续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中小企业为较大生产集团提供零部件和技术服务。在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很多中小企业是大型公司的供应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与市场第18卷第8期20xx年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因此,我们应把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整个机械电子行业实现科技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2.3保护知识产权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实现科技创新促进电子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在创造价值时其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对知识产权加以有效保护,导致新的科技成果一经发明出来就遭到仿制,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动力去进行技术研发。特别对于机械电子产业来说,企业进行新技术研发的成本较高,研发周期也较长,只有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适合机械电子行业特点的知识产权制度,才能加快企业以技术创新促发展的步伐。保护知识产权,可从几方面做起1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严格专利行政执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2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提高企业自我保护能力。3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4机械电子行业协会设立知识产权专业部门,切实担当起促进行业知识产权的重任。
2.4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所谓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进行后续开发应用直至形成新产品的科技成果占所有科技成果的比率。一个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它的科技水平以及技术研发的成效。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推动行业实现从质的发展到量的飞跃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直接转化的手段主要有:工科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科研院所向企业输送机械电子人才鼓励科研人员创业。2间接转化。间接转化主要指通过一月按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预结工资,并加快计量、结算进度,在计量、结算完成后及时补发劳动者工资。所有工资发放必须有完整、详细、准确的工资表格,并经有关人员审核批准。工资必须以现金发放,由本企业劳资管理人员监督、财务人员直接发放到劳动者本人手中,由劳动者本人签字并按手印确认。对于极个别需代领的情况,必须出具被代领者的书面委托并经有关人员审批同意,且只能由本企业和被代领者共同信任的人代领。所有员工(包括分包企业员工领取工资时,除了签字和按手印,还要对每个人拍摄影像资料,收集保留齐全有效的工资发放证据,减少不必要的劳资纠纷隐患。对于拟退场的劳动者,因已不需再顾及与工地的后续合作,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时还会找出一些所谓的“证据”。对这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劳动者,在结算和发放其退场工资时,应当主动邀请社区工作站或者街道劳动站提前介入监督。这样,在保证这些劳动者能够足额领到自己应得工资的同时,又能依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把不必要的劳资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2.5加强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也体现在产业间的融合。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更多的发生于交叉学科和科技集成,机械电子产业是机械专业与电子专业的结合,因此,推动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更应加强本行业与其它行业的融合,培养机械电子行业的交叉和科技集成能力。
相对与传统行业来说,机械电子行业与计算机领域的结合度更紧密,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机械电子行业亦应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很多机械电子企业反映,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太快了,因此,很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出来,不是硬件落伍了,就是应用软件跟不上软件工业的发展了。如果在研发新技术的初始阶段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从而在进行机械电子产品研发时把技术研发与相衔接行业的最新发展充分融合,就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提高产业间的融合度,从而增强企业研发的效能。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往往在于其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对企业来说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是制胜的关键。目前我国的机械电子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的科技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对于机械电子生产企业来说,只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增加企业盈利。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机械电子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7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