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够开拓我们的眼界,增长见识,使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用好段落,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一
李先英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语文教学激趣法,她的诵读养趣、直观显趣、体验导趣、妙语成趣、活动引趣、电教激趣、开放生趣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徐尤红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培养:1、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2、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充实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4、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不愤不诽,不诽不发”。李德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去探索,气发现,真正的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确立起来了:1、创设语文“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好学的动机和乐学的兴趣;2、创设语文“愤悱”情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3、创设语文“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4、创设语文“愤悱”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
吴本桂老师对xx---xx学年三阳中学初中初一、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进行统计,并对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部分的答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后发现主要原因有:1、教学因素;2、非智力因素;3、环境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吴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营造古诗文背诵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等。
还有李晓梅老师注重对后进生的转化,刘世德老师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还有张华老师设计的教案《背影》、周存平老师设计的教案《爸爸的花儿落了》、李先英老师设计的说课教案《春》都能充分体现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的培养。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二
总结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的方法、过程以及具体措施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校在搭建各种平台时,缺乏对教师研究工作的指导和要求,使得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怎么入手进行课题的研究,也忽视了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二、平时的经验交流流于形式,发言简单且不积极,经验材料没有形成较正式的文档,不利于学校课题组对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三、教师个人研究的材料和实际做法不一致,有为完成材料而写材料,甚至编材料或网络下载的情况,没有按自己实际的研究工作撰写材料。
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方法单一、老套,心思投入的较少,缺乏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导致撰写的个案分析浅显、简单。
五、学校教导处业务培训和教师个人的学习力度不够,教师在做家访工作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家访的针对性不强。
六、学校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应付心理。
以上问题,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校继续尽最大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便利。
2、督促参与课题研究的各教师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的建立,并做到规范。
3、加大对教师的校本培训,重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相关材料的撰写、整理和收集。
4、部分活动没有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也是教师在撰写材料时觉得无话可写的原因之一。
5、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把课题研究当做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契机,用心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总之,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从实处做起,从细处着手,争取取得有实质性的成效。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三
1、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创设丰富的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教给正确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2、每班整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收录本,并及时评价反馈,“有价值的问题”记入牛顿奖评分。3、科学教室里的“问题库”主题时时更新。4、有部分问题被直接解答,部分内容被作为探究主题。
1、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2、由“问题库”这个平台发现研究课题,组成实践活动小组或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提高了。
3、由“问题库”组织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由问题库激发自主设计小制作的欲望,甚至产生小发明作品。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问题意识还很薄弱。
2、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思考,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
3、学生担任问题评价工作还存在困难。
下一步研究打算:
1、完善评价机制、实施到位,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好习惯。
2、建立课题研究电子档案。
3、收集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
初期成果:
1、组内教研课3节。《消失了的恐龙》《杠杆》《学创造》
3、“问题”收录本8个。
4、课题方案、课题申报表、中期检查表等。
5、相关教案等原始资料。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四
通过收集调查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批改符号单一,鼓励性批语较少且单调。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只要做错了很多是“×”,但并没有指出具体出错的地方。这样的批改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老师针对学生作业进行了鼓励性的批语,但批语单调无新意,不太容易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二、写作批改中存在只打分数或分出等级、而没有批语的现象,甚至只有批号的现象。这样的评价,学生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业存在什么问题,当然也就不知如何努力了。写作缺乏必要的指导,有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要让学生自改,却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只是对学生提了自己修改的要求。学生不知道改什么、怎么改和为什么要改,结果当然是改了也白改。
三、部分学生不改正错题。从检查来看,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改错题的`习惯。而改错题可以对疏漏的知识点重新深刻理解,可以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长期坚持,可在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有良好改观。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作业的批改不应该再是简单的等级和对或错了,对学生的作业应当进行科学的评价。为此进行英语作业评价的课题方案。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五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的推动今后的学习。研究表明,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不识字,但他们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真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习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抓好这个时期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顺利地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对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早期阅读水平,探讨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我们研究的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要附加文字作品的阅读材料,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为幼儿入学正式学习书面语言作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总想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的原因和之间的关系,说明这时期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显示:3—8岁是孩子自主性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文字将与孩子的思维能力相互串联并在生活中发生作用。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一则新的知识,也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所见的世界,进而自我展现。
2、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论、方法论、目标论,十五条主张,十七条原则,四个教学步骤,五指教学内容等。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相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引导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1、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需求与潜能。
2、梳理有效、多元的早期阅读活动形式与内容。
3、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
1、本园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以图画读物为主,有机结合看、听、说、玩、演、画等形式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形成初步的阅读习惯。
3、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指导,梳理指导策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1、采用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早期阅读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年级组研讨,了解本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研究对象:3—6岁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6月。
在课题实施初期,研究制定了一套问卷调查。
从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认为孩子的阅读水平比较低,喜欢听故事,但是不喜欢讲故事,表达能力欠缺,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大多数幼儿喜欢在家看电视,玩游戏,或者自由玩耍,只有42%的孩子喜欢看书,但是他们阅读的习惯不是很好,每周阅读五次以上的幼儿只占20%,能仔细观察画面上的角色和背景细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不到10%,由此可见,在家庭阅读观上家长们普遍愿意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提高孩子阅读兴趣和指导孩子进行阅读。
之后,我们又在幼儿园各班让教师调查幼儿早期阅读的情况:
班级人数不喜欢阅读较喜欢阅读喜欢阅读。
人数%人数%人数%小一班481736%2246%918%注:较喜欢阅读指不会正确翻书不理解阅读内容,喜欢阅读指能较好掌握阅读方法理解内容。根据这些测试、调查让我们有了一个研究的方向,而后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反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我们把活动室光线充足的地方,用矮柜隔开,铺上地垫,放几个靠垫,作为阅读区,让幼儿随时阅读。为幼儿提供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有关的书籍:有故事书、自然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方面的书,有的是幼儿熟悉的、有的是幼儿不熟悉的。我们幼儿园的图书种类也值得一提,除了故事书、儿歌书、工具书还有自制书。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自己构思制作图书画册,并将其放在书架上,闲时看一看也别有一番感觉。此外我们除了投放以上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读物,还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读物,比如各种音响磁带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生动直观的影视作品中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高。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时,幼儿对桃花产生了兴趣,于是产生了主题:桃花是什么样的。我们通过发调查表,收集有关桃花的图片、图书、vcd,共同探索桃花的秘密。我们还根据主题开展得情况及时更换书籍,利用空间与幼儿共同商量、设计布置主题墙饰,创设了主题墙面与图书融为一体的阅读活动区域,扩大了阅读活动的范围,增强了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在心上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我们将故事画成大幅连环画,张贴在走廊里,幼儿在自由活动时经常走去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的额阅读兴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常规的好坏是早期阅读的先决条件,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而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拿书、翻书、看书,能按顺序专心地阅读,并坐姿正确,能够按照欣赏读、跟读、朗读的常规要求进行阅读,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坚持一贯地抓,经常的提醒,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三、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加强指导,增进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学会阅读。
(一)了解幼儿在阅读区的活动特点和活动形式。
我们要求各班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对幼儿的阅读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独自阅读:表现为幼儿独自一人默默地看书或自言自语边讲边看,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小班幼儿和个别特别喜爱图书阅读的幼儿身上居多。
同伴两两一起阅读:指两个人共同阅读一本图书,可共同翻阅,或一方翻阅一方讲述,或两人边看边讲。
小组阅读:指两个以上的幼儿共同阅读一本图书,边看边讲。这种阅读情况表现在大班幼儿身上居多。
师幼共同阅读:即教师和幼儿一起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般采用教师讲述,幼儿倾听的形式,亦可教师边讲述边提问。这种阅读形式一般用于新图书的阅读指导,教师可以给幼儿的阅读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二)指导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分组比赛等形式,教会幼儿阅读的有关技能和方法,不如:知道书有封面、内容和封底;阅读时逐页翻阅图书,先看左边再看右边。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再如,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撕书不折纸;把书签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等。
进行开放性提问。把问题提得比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幼儿已有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开展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活动,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创编表演活动加深对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印象。
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让幼儿体验阅读。
(一)在区域活动中发挥阅读的自主性。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我园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自主性区域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创造提供机会和条件,并通过有效的观察指导,使幼儿产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1、设计早期阅读区域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2、早期阅读活动与其他区角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具有不同难易层次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需要。
(二)童话剧的排演增强早期阅读的娱乐性。
语言活动中我们倡导教师把学过的故事帮助幼儿表演出来,这样幼儿练习角色对话的同时,其他幼儿则可以跟着老师一道复述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学习使用不同的语气去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阅读水平。
每年“六一”我们都组织幼儿排演大型的童话剧表演,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前提,这对幼儿的语言如丰富词汇、叙述事件、认识社会及对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他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另外一种阅读形式所带来的快乐。
五、重视家庭阅读,让幼儿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的有力支持,是亲密亲子关系的催化剂,更是开发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通过家园联系栏、自主活动、个别交流等不同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观,从而拓展幼儿阅读的范围和内容。
(二)、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宝贝创设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指导家长为宝贝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同时为了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听读启蒙法、讲述提问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法等等,让孩子感到阅读也是快乐的,进而引发他们对阅读活动的兴趣。
(一)通过每学年对幼儿阅读水平进行观察测试,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后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提高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孩子们自己能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2、通过早期阅读的实验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
(1)获得了翻阅图书的经验,学习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方式和规则。
(2)掌握了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学会看画面人的表情、动作、背景以及串起来发生事件。
(3)对文字感兴趣,能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对应关系,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
3、通过研究,大大丰富了幼儿掌握的词汇量,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早期阅读的研究,提高了幼儿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对幼儿在记忆、思维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通过早期阅读活动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年我们都要举行园内论文评比和案例设计评比,其中,苏醒老师的“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被常熟市年会论文录用。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二)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教师是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育素质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素养对本课题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而且幼儿早期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我们的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多作贡献。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六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 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盛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七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我校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应运而生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如何结合生活原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真切切地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教育回归生活,则是本校中年级课题组实验研究的主旋律。
我们中年级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xx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按照学校课题实验方案,对照大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本课题组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的实验工作亦已顺利完成。在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结构模式基础上,积极应用到理论和数学教学实践中,并不断拓展逐步深化。下面是对课题研究阶段的一些工作进行回顾。
自20xx年5月起,校领导就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集学校课题组成员和骨干教师讨论和研究实施方案,并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研究分析学生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基础,选定合适的具体目标。
本学期,我们中年级课题组成员聆听了校领导邀请的数位课改专家或参加过省、市级培训过的骨干教师或通过观看录象就课题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专题辅导,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校领导组织教师对本课题知识进行了多次培训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的材料,确立了本学期的阶段性研究任务和研究重点,并围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领导多次为实验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如聆听卓和平老师如何编制试卷的专题讲座、市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在课题论证会上对本课题作专业引领等,分批派实验教师分别参加市级数学科课堂教学评优观摩活动、参加省级首届英才杯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观摩活动以及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以及20102011学年庄头小学等七校联动活动、成功小学等十二校联动、 可慕小学等七校联动教研活动等。每位外出培训的教师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带回宝贵的经验与课题组成员讨论、汇报交流,以达到共同促进和提高。
明确活动方式和方法。在校级大课题组设立一个理论资料子文件夹的基础上,请专人负责收集资料教师收集理论资料于文件夹中,让实验教师阅读研究丰富的材料,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同时设立一个实验老师实验反馈子文件夹,收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思考与成果,达到成果共享。
组织实验教师认真解读课题申报方案、研究任务计划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做好课题研究活动的有序准备。各实验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根据班级情况做好自调工作。
开展以课为载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与交流,同时,走出学校,参与课题校间的互动研讨。
实验教师以课题实验后学生的成长为话题,组织参与式交流研究。
同时,整理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展资料,进行个案研究。
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研讨课或案例教案、反思;班级研究计划、总结;活动照片等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中年级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秋课题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主要体现为:
数学的内容既是抽象概括的,又是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走进生活选取数学化的生活材料,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发现、思考数学问题,并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模拟推理、交流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层层剥去现实事例外饰的包装,逐渐显现抽象的质数学知识与原理。
随着我校深入展开省级问题解决课题的子课题,学生不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种种渠道、采用种种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也亲自参与收集信息、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宽阔的自由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得到加强。
在课题研究的半年多时间内,课题组成员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养成了常研究,常反思,常总结的习惯;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课后能积极地反思,分析得失。今后,我们中年级课题组成员仍将齐心协力,保持着旺盛的热情,迎接新的开始。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八
注意在人的各项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有注意的参与才能顺利的进行。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为主,有意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注意不稳定。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所以说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就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体会。
(一)明确的活动目标,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幼儿注意,发展注意能力的中心问题。就是把幼儿的注意逐渐地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
幼儿在注意什么时,就会去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所以,注意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幼儿便能集中注意力。在进行活动时,象他们提出较具体的注意目标,他们就会把注意集中在具体的目标上,并怀着兴趣去寻求答案。相反,如果没有具体的注意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漫无目的地进行。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就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
(二)有效地活动方式,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过程不仅仅是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注意品质的最好训练,游戏时幼儿不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也需要关注同伴,这不就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游戏中不同角色的转化实际上也就是注意的转移训练。所以,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是千万不要忽视了游戏的重要作用。
(三)适宜的教学内容,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教学内容不宜过深或过浅。只有那些“跳一跳够得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如:幼儿认识宇宙飞船,组织幼儿讨论“飞船靠什么力量飞行?” “为什么不从天上掉下来?”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组织幼儿折飞船。玩飞船,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对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四)良好的兴趣,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并加以为媒介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五)适当的鼓励,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当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我们稍微地鼓励一下他,我们要爱护幼儿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如果我们能看到幼儿身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我们就把握教育他们的金钥匙。在他们完成一件事时,要及时进行鼓励评价,幼儿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注意力也较易集中。
(六)合理的安排时间,能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培养。
我们能给幼儿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幼儿能够集中15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该让幼儿学会放松,这就是劳逸结合。这样,才不会使幼儿觉得疲劳,注意也较易集中。
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通过理论学习;参加培训以及组织科研活动中有了一定的收获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共收集有关师幼互动的资料11篇;写观察记录22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课题,探索出好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九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极力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中得到发展。“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可节约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
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专题开展之后,它与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且对本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量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我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预习时知识“互联”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之前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提高预习的效果。
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最终看学生的接受率高不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因此,智慧的课堂并不是单一的“你讲我听”,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预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基本精神,确定了试题命制的支撑理念。
1、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交流,为全面发展奠定的基础。
2、考试的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发展其全面的素质。不仅关注知识,而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3、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如对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进步和不足,分析考试中反映的问题以利下一步改进。
1、指导性。体现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要求和课程改革方向,强调能力立意,注重应用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引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
2、基础性。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历程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在坚持课标的前提下,兼顾各层次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
3、全面性。试卷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适当注意试题的覆盖面,对初中毕业班学生应具备的学科基本素养及多种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查。
4、适切性。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题目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均应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防止成人化倾向,避免过高要求和繁难试题的出现,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实现中招考试的选拔功能和激励功能。
5、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命题的基本要求,更是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线。要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如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晰,专业术语、基本概念准确等。
6、人文性。以人为本,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鼓励他们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试卷要增强生活气息,富于生活意境,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喜闻乐见,鼓励创新,适时提醒,调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引导自主探究,改变“板起面孔考学生”的传统考试氛围,把考试过程变得亲切、自然、轻松、愉快。
在初中开设思想品德是一项新的工作,对这一课程刚刚接触对这一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也只能是探索进行。这一阶段我们的主做法是这样的:
1、做好课题论证、立项等各项工作。在接到省普通教研室《关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后,我们认真学习通知精神,深刻领会通知精神实质,召开部分教研员座谈会,分析研究本课题的优势,并按照要求填写课题申请表。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研究,集智广益,制定了《初
中思想品德微观考试方案研究》实施方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步骤、方式和方法等,以便操作执行。同时,各课题组成员也按照分工要求,分别制定了《题型研究计划》、《能力觉悟考查方法研究计划》、《试题难度的控制研究计划》。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下发了《关于公布福建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课题研究实验学校的通知后,4月1日下午,全体实验教师共7人在市教科召开课题研讨会。会上,王老师宣读了省普教室通知和课题实施方案,探讨交流前一阶段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进行分工,布置了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并就课题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课题组研究成员把研究内容贯穿期中考、期末考试题命制始终。
1、试题命制相关的准备工作。一要对课程标准、教材及命题理论进行再学习,系统把握相关内容,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更新命题观念;二要研究同类试卷的得失、优劣,扬长避短,找准方向;三要对重大时事进行梳理、归类,并寻找与课程内容及考试内容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四要精心编制《双向细目表》,从测试内容和测试标准两个维度来构建试卷的基本框架,呈现试卷测试情况的覆盖面,并预设难度系数。
2、注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能是形式上结合,而与实际相分离。理论知识一般是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实际问题一般应为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实际材料要简洁、明了,不能让学生看不懂,同时,设问要指向明确;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生活能力、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选择命题的情景材料和设计问题,既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应用知识和经验去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指导、借鉴意义。
料并不都是“原生态”的,当然也要防止人为编造的问题。就试题设计来说,必须坚持原创性原则不动摇,尽量避免与现成的参考试题相雷同的题目,坚决不使用已经出现的各种现成参考试题。
4、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思想品德教学和考试评价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该学科中招考试的活力所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类、世界的发展变化,可以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升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所谓“冰点”,就是平时司空见惯、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一些事件,见之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按照“回归品德、回归生活,培养好公民”的新课程理念,这些“冰点”当然应予兼顾,并应予重视。
5、试卷要生动活泼。试题的载体形式可以丰富多样,除具有学科特点的文字表述外,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对联、谚语、图表、漫画等均可入题;坚持以选取正面材料为主,使考生受到正面教育,慎用负面材料,总的目标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城乡兼顾,要为广大农村地区的考生着想,使他们进入角色,有话可说;试卷题型结构比例合理,题量与阅读量、书写量适中;材料新颖、通俗、短小;试题体现精、新、巧、活以及表述规范等特征;卷面活泼,图文匹配;尊重、爱护考生,体现以考生为本的人文关怀;设问恰当,答案科学、扼要,赋分合理;主观题的评价标准有适当的弹性,易于准确把握和操作;试卷总体难度有所控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体现出很好的效度和信度。
总之,研制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思想政治学科中招试卷,需要优化组合多种因素,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常不容易,但又很有意义。唯其有意义,我们才不怕困难。只要各位有志于此的同仁认真学习、深入钻研、独运匠心、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显著成效。诚如此,乃学科之幸、考生之幸。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一
缠花(扎吉花)是一种拥有悠久历史背景的闽南传统民间技艺,它寓意富贵吉祥,故而又俗称为吉花。在以前,安海几乎每家每户的妇女都懂得扎吉花,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懂得缠花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几乎面临着断层。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我在本学年的本土特色课程中针对中班幼儿就扎吉花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最近,我们班园本课程开展已经扎扎实实地进入最后的创作阶段,就是让小朋友利用已经缠绕好的月片加以组合制作成各种吉花成品,如发卡、胸针、仿真花摆件从活动中我发现了:
第二,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如泓杉,于磊、铭瑶技能掌握不好又心急,没有老师的'帮助是完成不了一件作品的,哪怕是缠绕月片,而我们的课程又一次次地加深难度,为此我想出了一妙招:让他们从协助老 师绕线团、剪小金条入手,逐渐树立起他们参与制作的信心,这样也充分体现我们《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第三,《扎吉花》的活动的开展带动了班级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在主题三《学扎吉花》(学习扎吉花的基本步骤)学习中我总是向小朋友强调操作时应专心、耐心、细心,现在这一要求已经成了班级的特定常规,每次有操作性的练习,班级总是鸦雀无声,小朋友一个个埋头苦干,看着小朋友一个个专注的神情,小手从笨拙到慢慢地灵巧起来,心里头挺感动的,我想就算小朋友吉花做得不好,养成了做事专心、耐心、细心的态度这也是一种成就吧!
第四,《扎吉花》的活动的开展激发小朋友举一反三、不断出新、出奇的兴趣和能力。如在最后一次《我设计的吉花》活动中,小朋友都能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技能剪、缠、捏创造出一朵漂亮的吉花作品来。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二
我校现正积极开展课题“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立项之时起,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行政领导下,在各位同行的关心与帮助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针对研究课题,积极寻找资料,做好学习笔记。课题组成员制定好学习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收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学习。
(二)利用校园网络优势,积极组织教师注册教育论坛会员,开展网上学术交流活动。教科研工作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也能最大限度的反映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要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力量,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建教师理论学习的新途径、新方法。
新手段、新体会,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工作,不断提升成果的系统性、理论性,是教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能主动地、高质量地撰写一些论文,一改过去我校教育教学论文少、质量低的被动局面。
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与实际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扎根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拥有肥沃的土壤及旺盛的生命力。
(一)明确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提高活动效率。我校每周开展的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课题研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每周的活动,都能精心组织,做到活动之前目标明确,活动设计有创新,活动之后有体会,教育研究活动重过程、讲实效。
(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提高科研整体水平。注意发挥科研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壮大我校的教育科研队伍,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对科研骨干,要求他们在活动之前谈设想,活动之后说感受,使参与活动的教师对活动的安排看得更清、看得更深,收获更大。
行梳理;
4、“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活动的评判者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合作者、激励者,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进了学生中间,成为众多学生的朋友。
(二)从注重知识传授的结果到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媒体、多种手段,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师生间、生生间相互讨论的学习形式,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恰当地运用。
(三)从注重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的关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有发展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需要,素质教育的目标能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们积极配合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关于教师对于教学反思方面的态度和现状有了基本把握,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不够。我们准备在接下来后续的努力下,全面提高教师的认识,使研究工作开展得更好。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三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于去年九月份,在导师的建议下决定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做为我重点研究的项目,通过校方同意,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付诸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一、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方面。同时,在导师肖校长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一起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
经学校教科室推荐,本课题在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中立项。二、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我了解到在国内,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经常深入同事们的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并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
在自己的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论文《促进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
3、提问时不够全面,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
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课题研究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本着“想到一点就做到一点”的课题研究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决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四
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小组,制定实验教师工作条例,明确课题小组成员职责及课题领导职责;调查和分析绿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现状,整理和研究出系列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制订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自学为主并组织课题研讨会,认真学习绿色教育的理论专著及课题研究理论,做好读书笔记,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了理论准备。
1、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召开课题论证会,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撰写了课题论证报告。
2、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分工,并成功申报课题。
3、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研讨,已系统归纳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并通过课题研究方案的学习,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课题组成员通过准备阶段的学习研讨,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2、因课题研究刚开始,理论知识不足,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3、在召开研讨会时,课题组成员在观念上存在一些分歧,存在对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等问题。
4、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该继续加强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意见方面的交流,使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那么这一目的该如何实现呢?其做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问题是学习之始,提问则一向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问,或者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由表及里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最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那么我们该如何用运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我把“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
教学形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有效提问的含义:一是从学生方面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二是从教师方面看,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把握整体方向,找准问题根源。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缺乏计划性。教师提问随意性强,不能提前确定提出的问题、提问的对象、提出的时机。随“时”而问,想什么时间提问就提问;随“题”而问,想到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随“人”而问,看见谁就问谁,使课堂提问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教师允许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数学教学更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方法.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一些锻炼。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课堂驾驭能力较差。2、课堂教学时提问还不能每个都是“精问”,不能对问题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3、提问时不够全面,层次感不明显,致使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4、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其次,我将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然后,我会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幼儿园课题阶段小结篇十六
我校在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近一年的时间,始终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努力探索学科教学、学生学习为特色的素质教育途径”这一宗旨,大胆改革,努力创新,实践证明:我校师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义务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为契机,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带动全体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设计课题方案时,我们提出了“校长挂帅,人人参与,各线配合,各科实施”的课题实施的总体思路,根据这一思路,结合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尽可能围绕课题方案,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努力开展研究与实践,通过这些努力,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们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确立了新型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我校提出的“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教育理念,其宗旨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我们在实践中能审视和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始终指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目标。
(2)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让学生充满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这一目标始终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南。教师们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
(3)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课题的实施中,教师们不断积累和总结实践经验,逐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教研成果不断涌现。
2.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1)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教育在今天,见效在未来,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一年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先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紧张地看书,“后教”在教师的引导下“兵教兵”,课堂上都是学生的自学、思考、讨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每一步都有明确任务,明确的时间、明确的学后检测,学生重视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树立了解学生自信心、强化自主意识、培养自学习惯、促进快节奏地完成学习任务。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拓展,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探索及解决,使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一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循规蹈矩、不迷信权威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给学生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
3.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去因学生课外作业量大,负担过重,学生对作业的理解有偏差,因而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很普遍、很严重。现在采用“当堂训练”的办法,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我们规定“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训练时间在15分钟左右。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形式像竞赛,像测试一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学生不得互相抄袭。这样的课堂训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思维,磨练了意志,增强了竞争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还培养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谨的求学态度,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和教师课外批改作业繁重的问题,既快乐了学生,又轻松了老师。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课下没有作业。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从而实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1.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是时代的需要。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这是教育方针的新发展,是人才观、质量观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是由教师灌输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经历一个实践、感悟、内化的过程。培养具有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我们就应该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大力创新教法和学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2、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可行的。起先,当我们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时有人认为不妥,他们认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学能力达不到要求,现行的办法,也就是大多数学校的操作的办法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透、讲全、讲深,学生在课外做透、做全、做深,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想依靠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那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思想是统一的,认识是充分的。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反而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效益。
3.学校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必须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作为支撑。
没有先进的理念,很难进行各类改革和改进,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所以,要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来引导。
1.教学观念。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关键。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讨论,发现问题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中,探索追求,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培养能力。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转变教学观念的主要方法是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方法之一:“请进来”,请有关的专家来校进行理论讲座;“走出去”,带着问题到其他学校去参观学习,去听讲座和参与讨论。理论学习的方法之二:课题立项,要求每一位教师以一年为周期,进行课题立项。理论学习的方法之三:每月小议。每个月确立一个话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门讨论。在这些方面实施本课题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
2.监督方式。为了更好地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发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必要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教务处:如何组织听课评课,如何做好各类资料使用的审查工作,如何做好学生的调查工作,如何做好学生作业量的控制工作,教师的备课工作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做好每月一议和课题立项工作,如何组织教案的审定工作。
3.优秀生和差生。转化“差生”是该模式的重要工作。“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决不能仅仅在嘴上,而是要从心底里相信,并落实在行动上。在小学阶段学习差并不等于就不可以教好。小学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绝不能一开始就给刚进校的学生判死刑,这个学生不能教了,那个学生管不了等等。我们要确立:只要下好功夫,每个学生都能教好。
教师重点要辅导“差生”。教师上课,起点是“差生”,重点也是“差生”,课堂上提问,先要问中差生,中差生不会的地方,就是教师要教的地方。通过转变“差生”来大面积提高教学智力。水涨船高,尖子生才会越来越多。如果只抓少数尖子生,大多数人学不进,听不懂,不会做,尖子生则夜郎自大,无危机感,最终会掉队。通过转变“差生”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自然会形成尖子生成长的坚实基础,尖子生自然而然就会多起来。
优生带“差生”。我们要做到优生与“差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优生帮助“差生”,对“差生”有好处,对优生有促进。要求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差生”的学习,聊天时、活动时问一问“差生”,刚才教的单词读出来,公式背出来听听,帮他去判断、纠正,带动了“差生”,提高了自己,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起到教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实施“差生”验收制度。我们要坚持两个星期验收一次“差生”制度。利用自学课、不出试卷,对照课本来验收,两个尖子生验收一个“差生”,要认真填写验收表格。例如:数学验收,10个定义、概念答对一半,就填上50%,没有答对的在课本上做好记号;例题20题,掌握了19题,就填上95%,不会的做上记号。这种验收不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教师不需出试卷、改试卷,学生不加重课业负担;验收表格一出来,任课教师和学生自己都知道哪里掌握了,哪里没掌握,对教师和学生均有很大促进,对教学和学习都有很大提高,促使教师对“差生”抓反复,反复抓,做过细的工作,始终关注“差生”的学习和发展。验收表格实际上成为“差生”跟踪分析档案,成为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档案,成为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
4.注重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现在社会,一个学生的成长,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分不开的。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最大,起主导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的影响就会大大削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更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重点要做好如下工作:a、建立家长委员会,b、建立“家长接待日”制度,c、向家长开放课堂教学,d、经常性的家访,e、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代表座谈会,f、建立同家长书面联系的方式。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要做的工作等等,齐抓共管,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2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