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读后感(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6:46:26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专业14篇)
时间:2023-11-14 06:46:26     小编:文轩

6.读后感是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历,能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思索。提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作品的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以下是我对一本科普读物的读后感,希望能向大家传递科学知识和思考方式。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一

卢沟桥事变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下面随本站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二

奋力抵抗的是第29军。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电影《七七事变》,使我了解了这段无法让华人忘记的历史,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七七事变”,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

我的心中兖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但我更感谢英勇的中国军队,是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三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卢沟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下面随本站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止于此。

改变曾经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后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四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

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李长春、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岐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有人参加。现场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鸽飞上蓝天。

抗战馆在当年的7月7日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与之相配合抗战馆推出了一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的纪念封。由抗战馆参与的纪念抗战历史书籍——《北京抗战遗存》和《抗战家书》在京首发。

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共同举办了主题音乐会。

7月7日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207月7日上午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齐,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卢沟桥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八年抗战,是传统中国转折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经之道。但在更宽泛的空间里观察,它的价值并不仅仅止于此。

改变以往的忍让与退缩,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如此担当所影响的并非中国自身。1938年初,斯大林对到访的孙科坦言:“我深知中国不仅仅是为自我作战,也是为苏联作战;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到贝加尔湖。”稍后,日本关东军擅自出动数万大军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与苏军作战,接连两次发动攻势,均遭失败。这意味着,当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时,无法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导致东西方法西斯国家各行其是,毫无战略配合。1938年5月,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在电文中提出:“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我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仅有日本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与此同时,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在备忘录中说:“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中国的选择,一个弱国的抗争,勇敢地应对自我的历史命运,改变的是全球性格局。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最终关头的应战”,其作用,中国方面当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主权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对中国的抗战意志,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张:“联合苏联,组成中、苏、美、英对日联合阵线。”而此际由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亚内尔上将向国内发回的报告认为:“只是由于……中国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

中国全面抗战开启后三年,英国进行英伦保卫战;四年后,苏联开始卫国战争;四年半,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日本、德国与意大利轴心国的侵略野心,由日本进占东三省与华北开始,最终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迄今的世界格局,仍是二战“遗产”。同时,中国亦被此次大战深刻改变。徐中约评论:“中国经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创始国。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中国的现代化及其全球性格局互动关系里的崭新面貌,开始于1937年——“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五

勿忘历史,不仅仅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祖辈我们的祖国所受的屈辱和凌虐,而更大的意义在于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毕竟世代的仇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艰苦的八年抗战让积弱的中国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也让中国赢得了近代中国反击列强的最伟大的一场胜利,中国由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之路。

然而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经济环境,让现代的中国所走的复兴之路无异于进行一场新的抗战。

南方冰灾、汶川地震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中国人的温情、团结和坚毅。

中国,在坚定的走下去!

相信任何的艰难困苦,任何的天灾****,都不会击垮中国人民。

灾难,只会让我们更坚毅。

牢记前辈们为国家的付出和牺牲,和对国家兴盛的期盼,各尽其力,建设强大的国家。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六

在79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以及历史背景是什么?下面是本站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背景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团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0xx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清水节郎大尉指挥士兵作战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

22时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

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七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现在中国已经慢慢变得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任何哪个国家敢轻易再来侵略我们。虽然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远笼罩在中国上方。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八

学们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安定的生活是由无数位将领以及无名士兵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

可是,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这条东方巨龙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痛。我记得这一天,屈辱的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实施“三光”政策,也就是烧光、抢光、毁光。一个强盗把硕大无比的口袋装满,另一个强盗则把两人躺进去都觉得不挤的箱子装满,然后“你牵着我的手,我牵着你的手”,嬉皮笑脸地回到欧洲。

中国那屈辱的历史,已经把我们的灵魂和骨髓刻上了屈辱的痕迹,留下了一道终生忘不掉的疤痕。但是,如今这条疤痕正在一点点掉落,正在一点一点长出那坚韧的皮肤,“振兴中华”,这坚定的呼喊声在这条东方巨龙的身上回荡不息。

中国那曾经古老的伤疤在外国人的脑海里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崭新而又伟大的成就。1933年,巴金先生著《家》《春》《秋》三部曲。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20_年9月23日下午16时,辽宁舰在大连举行升旗仪式……“落后就会受欺负”我们作为龙的子孙,应该刻苦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才能让祖国强大起来。快看,如今遥远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已经苏醒;将来,这条巨龙更将因每一个炎黄子孙而更加强大!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九

卢沟桥事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著名事件,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关于这件事,人们的争议与猜测一直不停,而在我的学习中,我对卢沟桥事变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探讨卢沟桥事变对两国产生了何种影响。

卢沟桥靠近北京市区,是连接北京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一直以来都是军事重地。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越过卢沟桥,向全面进攻中国。这次事变被认为是中日战争的起点。我在学习中了解到,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根据其对华政策的高压推行,通过不断引渡中国朝廷、威胁消极措施等方式,逼迫中国屈服。然而中国民众稳步挺立,却遭受了毒瘤侵袭。这也证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对中国伟大而崇高的民族战争事业的挑衅。

第二段:对事件的详实描述。

在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先发制人,强行突破华北平津地区防线,向北发起进攻,从而扩大了战争规模。在无准备、无预警的情况下,这一突袭被中国军民军队打了回去。这次冲突,在日、中两方士兵间激烈交火中,中方迅速起诉,但历史上日本军队曾多次无理侮辱,现场指指点点,又自行撤回引发的纷争,并动用了火炮、机枪等重武器,猛烈攻向中国士兵。这场战斗让人们目睹了日军许多残忍的暴行,并且增强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抗击日军的意志。然而,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军民带来了惨重的伤亡,迫使中国政府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第三段: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卢沟桥事变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更加团结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许多人流离失所,生活艰难。但卢沟桥事变也激励了中国民众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念,更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此外,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和日本殖民战争的不断扩大,也加速了中国民族觉醒。

第四段: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影响。

历史表明,卢沟桥事变标志中日两国关系的恶化和中国抵制日本侵略者的开始。这个事件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中日战争的爆发和激烈战争的局面。这场战争影响了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并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伤残和财产损失。同时,由于中国的坚决反击,这次战役也标志着日本军队在中国军队和民众的传统武器中遭到大规模挫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得以恢复,但实质上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影响还在继续,带来了长期不可逆转的影响,也提醒着人们珍惜和平、维护和平。

第五段:总结。

总之,卢沟桥事变对于中日两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这次事件象征着中国对日本侵略者的坚决抵制,及其坚定的抗击意志。同时,卢沟桥事变也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野心,发挥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恶意,并带来了长期的对双方的影响。今天,我们应该珍惜和平、促进合作,一起努力创造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未来。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十

《卢沟桥事变》是一部描述抗日战争初期的著名历史剧,这部剧以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女士为主角,讲述了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军民的抗战故事。剧中强调了勇气、坚韧和信念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大义与国家繁荣的追求。在观看这部剧后,我深受感动,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地点在北京郊区的卢沟桥,这个历史事件导致了中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剧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状况,斗争的历程和所受的多方面牵连,使得这个事件最终演变成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事件,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从中折射出来中华民族增强自信,自强不息,民族自立的决心。

第三段:剧中人物的形象和历史意义。

剧中的主角邓颖超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她在卢沟桥事变中将自己的生命置于民族大义之上,表现出了理智、坚定和勇敢。从邓颖超的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新中国女性追求平等、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她们没有退缩,坚韧顽强地对抗着日本侵略者,保护自己的家园。剧中还有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在这次历史事件中,突显出了自己的历史意义。

在观看《卢沟桥事变》的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了勇气的重要性。与人民共同不畏强暴,坚决抗争,是我们国家战胜侵略者的关键。从政治意义上看,这次事变是一次转折点,也是一个民族觉醒的起点,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也让人们更加坚定了抗战的信念。看着邓颖超在战场上奋勇前行的形象,我深受感动,同时更为期待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五段:结尾。

总而言之,观看《卢沟桥事变》这部作品,不仅可以了解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更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人民的磨难和艰辛,以及对民族大义的坚定和执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民族会更加美好,任何侵略者都不能阻挡我们的前进步伐。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中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电影《卢沟桥事变》。这是一部关于抗日的影片,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今天的繁荣昌盛,而忘记那昔日的国耻。这是一段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影片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都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心中不禁燃起一股莫名的爱国情!

这部影片有许多感人的地方,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有两处地方我却一定要和大家谈一谈。这两处分别是“妙对怒斥日寇”和“古稀老太怒摔花瓶”。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日寇和我们中国士兵同坐一席时,一个日本人拿着一幅上联出场了,那上联便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这在座的人心里个个都明白:日本人这是在借中国的文化侮辱中国人!所有的日寇都大笑起来,为他鼓掌。而中国士兵则个个义愤填膺,却又无词答对。这时,一位老人走到了日寇身旁,那老人已是银丝满头、年逾古稀,但却精神矍铄,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他挥毫泼墨,写下了十一个大字:“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这幅下联形象得把日寇比作无恶不作的“四小鬼”,真是大快人心呐!这时,日寇一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这位老人是可敬的,而另一位老人也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收受了日寇的贿赂,他们私底下进行了肮脏的交易,真是令人鄙夷和唾弃啊!这时,那华北的最高司令官把收到的贿赂——一只国宝级的古董花瓶给自己的母亲看。他母亲是一位老妇人,年逾古稀,她作了一番慷慨陈词,许多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老妇人那充满正义的表情却已铭刻在了我的记忆里。随后,那老妇人手重重一拍,花瓶摔到了地上,化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碎片。那老妇人用行动诠释了她深深的爱国情怀。

这两位老人都是好样的,是英雄!以前日寇说我们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可是现在,这条巨龙醒了!两位老人尚且如此爱国,那我们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出一份力。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十二

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受侵害遭受痛苦的标志。看完《卢沟桥事变》这部电影,倍感心酸,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引言——“一声炮响,血染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以一声炮响开始,呈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发生的事变。几分钟后,无辜百姓的生命被枪炮声击碎,整个中国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电影中所呈现的画面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无奈。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充满火药味的局面。

第二段:叹息历史——纪实历史,还原真相。

《卢沟桥事变》作为一部纪实历史的电影,还原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展现了生动的历史场景。影片以简洁明了的叙事方式,让观众了解到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这使我深刻地领会到古人所言:“学以致用”,学习历史对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段:悲叹生命——无辜百姓的悲剧。

在卢沟桥事件发生之后,无数百姓的生命消逝在手中,无数家庭的幸福被摧毁。电影中画面流淌着无数的血和泪,深深揭示了战争的惨痛和人性的可悲。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信人类要追求和平,尊重他人的生命权,放弃战争的侵略和暴力。

第四段:反思将来——和平不容侵犯,我们的责任重大。

看完《卢沟桥事变》这部电影,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和平建设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事情,才能够共同铸就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

第五段:结语——珍爱和平,追求幸福。

《卢沟桥事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们不再忘记历史的教训,珍爱当下的和平,为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人类要摆脱战争和暴力的困扰,唯有追求真正的和平,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品味,好好地思考一下逝去的岁月,珍惜当下生活的每一天。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十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5米,宽8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读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学了课文《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讲述了争夺卢沟桥的事儿,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时,真的让人大快人心!

看见他们的狼狈相,我此刻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我真想加入到我们的军队中去,同仇敌忾,让我心中的愤怒消除点!多么激动的战斗呀!

这些中华英雄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不惜去与日本鬼子开战,夺回失地,让我们有个理想的社会,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也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了,因此,我们进入了幸福的生活中。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世界和平,家家欢乐,人人健康。人人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290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