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测试卷(一(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4 17:09:51
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测试卷(一(3篇)
时间:2022-11-14 17:09:51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测试卷(一篇1

一 积累(36分)

1、默写。(16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2),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4)客路青山外,。(王湾《次北固山下》)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1),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1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5),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6),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孤苦( )仃惊慌失( ) 人声( )沸 大相( )庭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 合称为“四书”。 4. 名著阅读。(3分)

《西游记》的作者是 ,(人名 1分)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1分),理由是 。(1分) 5、请围绕“亲情”这一主题,仿写两个句子。(2分)

例: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亲情是一株永不凋谢的玫瑰,为我送来温馨和美丽;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口语交际:(2分)

星期天,小林到西流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西流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

答: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1分)

答: 7.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空格14字的限定)(2分)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

8、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回答问题:(3分)

①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获得启发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批评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不亦说乎(.) ②缀行甚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 ) ④传不习乎() 10.翻译。(6分)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咏雪》中,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8题。(共12分)到底扶不扶 老太太倒下的时候,吴明真的吓了一跳。

只听见背后“咚”的一声,吴明回过头来,就看见老太太在地下躺着,缩成一团,身子痉挛着,手脚不停地抽动着。

吴明只感觉好笑,这样的诈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竟然骗到自己头上,真可笑。要知道,吴明可是这座城市里的老油条了,这个鸡蛋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骗局没见过,调包的,牵羊的,老头老太没事碰瓷的……想归想,吴明还是摘下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老太太,只见她全身向一处收紧,再收紧……看着看着,吴明不由得佩服老太太的演技,真像,比不上巩俐,也比得上林青霞了,简直可以去好莱坞竞选影后了。①时候正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这座不起眼的边远小城。烫人的柏油路面,马路上空荡荡的,一丝风也没有。白花花的马路上,老人显得特别显眼。她的四肢,紧紧地向身体中间抱着,双眼紧紧地闭着,

脸上的皱纹一会抽紧,一会放松,嘴角溢出了一丝丝白色的泡沫。那抽动的四肢,那嘴边的白沫,不断地向吴明传输着这样的信号:这位老太太是真的犯病了,不是装的。吴明的手,本能地向着老人伸出去,伸出去。就在吴明的手将要碰到老人肩背的时候,吴明又想到,这样的碰瓷和诈骗,太多了。想到春晚上演的那个帅哥,只因为扶了老人三次,就由开大奔变成骑自行车了。

就在吴明的手,不知所措的时候,救星来了。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出现了。那个胡子,不长不短,一看就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对于吴明来说,绝对是光棍做梦娶媳妇——想啥来啥。吴明一把掏出怀里的手机,开启了摄像装置,急急地对小胡子说,快快,哥们帮帮忙……小胡子明显是讨人喜欢的,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声说,好好,你扶吧。我给你做个证明,放心吧。吴明把手机交到小胡子的手中,急忙扳住老人的肩膀,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同时用力掐住了老人的人中,一双眼睛不停地向马路上的车辆扫描着。人群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围了一圈。看着几个人的样子,猜测着事故的情由,指手画脚地议论着。

“看这小伙子,多善良!”

“不对吧,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把人撞了,再叫自己的同伙拿手机把这些拍下来,为自己洗去嫌疑呀,你看那个小胡子,就不是什么好人!”

“不是的,老太太已经昏迷不醒了,要是这个小伙子撞倒的,小伙子早就无影无踪了。反正没有人看见,又何必装模作样呢”

吴明哪里有时间去听这些不相干的话,一个劲地掐着老太太的人中。还好,几分钟过去,老太太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吴明也慢慢地出了一口长气,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

看着吴明额头的汗珠,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吧……我的心脏病犯了……药在……老人的手指,指着衣服的下兜,说着老人又大口大口地喘了起来。路边的一个小女孩,急忙把手里的矿泉水瓶递了过来。老人吃了吴明掏出的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才终于喘匀了气。

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不可理喻,都会反咬人一口。吴明心里这样想着,不禁为自己刚才见死不救的想法而羞红了脸。

围观的众人,这时也明白了真相,议论纷纷地说了起来,“这样的小伙子,真是好样的!”“这样的老太太,也是好样的。该咋的是咋的,总算没有讹诈别人!”

“要是都能这样,马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了。”也有的人扼腕叹息,摇头不已。

最后,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过来,听说了这件事,也被感动了。自愿带老大娘去医院检查一下,大家更是赞不绝口,感叹着世上还是好人多。

看着出租车驶向医院,吴明心上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他扫视了一圈,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原来,那个小胡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早已不见了。 14.文中的吴明、小胡子分别代表哪类人(2分)

15、结合具体语境,简要分析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16、选文中加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7、选文多处运用了衬托这一表现手法,请任举一例加以赏析。(2分)

18、将小说的主人公“吴明”改为“张三”“李四”好不好为什么(2分)

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测试卷(一篇2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撩起(liāo) 沼泽(zhǎo ) 强迫(qiáng) 污秽(huì)

B、书塾(shú) 嫉妒(jì) 炽痛(chì) 宰割(zǎi)

C、宿儒(sù) 抽屉(tì) 哺育(bǔ) 难堪(kān)

D、衣襟(jīn) 讪笑(shàn) 干脆(chuì) 深邃(su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义愤填膺 忘乎所以 杂乱无章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B、无暇及此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C、狼狈不堪 一泻万丈 荒草萋萋 兴高采烈 恭恭敬敬

D、死而后己 人声鼎沸 抽抽搭搭 来势汹汹 浩浩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 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构严谨,作者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含蓄抒情,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C、《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共18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1) ,凭君传语报平安。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 ,云从窗里出。

(4)此夜曲中闻折柳, 。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6)运用夸张,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和行军的迅速的句子是 ,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8、对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B、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或在马上(有的人)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温公尝言(曾经) 当涂掌事( 通“途”,道)

9、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所精诵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B、迨能倍诵乃止 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余闻之也久

10、翻译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

11、选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xx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 莲 有删改)

1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1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2分)

1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16、本文(2)-(5)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 、 黄河开冻图 、百兽嬉春图。这四幅图是按 顺序描写的。(3分)(评分:每空1分)

17、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18、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19、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名著阅读

外祖母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20、《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 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 。(2分)

21、节选部分描绘了怎样一种生活环境?联系全文,你认为这对阿廖沙成长有什么影响?(3分)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22、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分)

23、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五、书写与写作(共53分)

24、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目,选择合适的体裁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

20xx—20xx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积玉口中学)(答案)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撩起(liāo) 沼泽(zhǎo ) 强迫(qiáng) 污秽(huì)

B、书塾(shú) 嫉妒(jì) 炽痛(chì) 宰割(zǎi)

C、宿儒(sù) 抽屉(tì) 哺育(bǔ) 难堪(kān)

D、衣襟(jīn) 讪笑(shàn) 干脆(chuì) 深邃(su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义愤填膺 忘乎所以 杂乱无章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B、无暇及此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C、狼狈不堪 一泻万丈 荒草萋萋 兴高采烈 恭恭敬敬

D、死而后己 人声鼎沸 抽抽搭搭 来势汹汹 浩浩荡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短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 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C、 过去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

D、 凡事要依靠群众,否则就做不成什么大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诗,作者常被称为是“交替性诗人”。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构严谨,作者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含蓄抒情,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C、《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耳先生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积累(共18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运用夸张,描写木兰矫健的雄姿和行军的迅速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8、对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B、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或在马上(有的人)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温公尝言(曾经) 当涂掌事( 通“途”,道)

9、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分)

A、其所精诵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B、迨能倍诵乃止 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余闻之也久

10、翻译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11、选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现代文阅读(共27分)

种春风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 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xx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 莲 有删改)

1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指的是什么?(4分)

1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2分)

1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食义?(3分)

12、(3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

1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

14、(4分)隐隐不安(震惊) 别样温暖 (意思相近即可)

1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意思相近即可)

塞外的春天

①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乌鸦,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榆钱”。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16、本文(2)-(5)段描绘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图画,分别是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 百花闹春图 、百兽嬉春图。这四幅图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3分)(评分:每空1分)

17、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18、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大意对即可)

19、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名著阅读

外祖母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20、《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2分)新课 标 第 一 网

21、节选部分描绘了怎样一种生活环境?联系全文,你认为这对阿廖沙成长有什么影响?(3分)

黑暗污浊、尔虞我诈、充满邪恶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阿廖沙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22、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1分)

23、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五、书写与写作(共53分)

24、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请以“渴望得到__________ ”为题目,选择合适的体裁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

语文七年级(上阶段测试卷(一篇3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7题,26分)

1.按要求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7分)

(1)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分歧(qí) 憔粹(cuì) 尴尬(gà) 一字不露

B.嘈(cāo)杂 屏(bǐng)息 酝酿(niàng) 鸦雀无生

C.啜(chuò)泣 葱茏(lóng) 俘虏(lǔ) 头晕目眩

D.顷(qīng)刻 点缀(zhuì) 静谧(mì) 两全齐美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阳春三月,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花枝招展,嫩叶满枝,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D.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_____,轻轻地飘在空中;______,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______,来来去去;______,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①有的像羊群②有的像羽毛③有的像一床大棉被④有的像鱼鳞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赢得了人们的深深喜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孔子编撰。

C.《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写的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它犀利地讽刺了皇帝的自欺欺人以及大臣们的虚伪,还告诉我们应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选自《繁星》(一三七)

【材料二】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选自《伊索寓言》

①材料一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这则寓言揭示了怎样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中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的中学生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4分)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做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8~24题,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8~9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0~14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为__________(2)是知也是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4)满则覆覆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4.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选文,完成15~19题。(1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5.请给选文加上一个小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描写春花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位置能交换吗?为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描写春花的诗句来。(本册课本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20~24题。(15分)

蔷薇几度花

⑴喜欢那丛蔷薇。

⑵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⑶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⑷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⑸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⑹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⑺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⑻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⑼“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⑽“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⑾“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⑿“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⒀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20.第⑸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3分)

“记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⑻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5题,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淡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从字顺,突出中心;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9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