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教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一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严寒独自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坚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结构敏感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二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32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附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三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本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她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习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本课的难点是教会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因此在授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点来教学。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还穿插许多小游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比赛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 、“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课堂上,我设计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如把你的感悟写到“脸”上。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本课时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因此我首先创设了香港拍卖会这个情景,淡化学习的场景。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即由学生来唱主角。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设计了让学生多元解读渔翁这个环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读方面,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
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知识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这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在孤独。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四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组织教学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出示打印稿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五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的感觉。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六、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蓑笠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动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一幅古诗的画面,古诗字卡。
活动过程: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出示古诗的大纸)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5、幼儿操作:桌子上的小篮子里也有这首古诗的字宝宝,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诗的顺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给后面的老师检查,你排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入课题。
我们曾背诵过许多诗如描写春天《村居》,描写秋天《枫桥夜泊》,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读诗初步感悟诗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教生字新词:在古诗中有几个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师读一读。
注意“孤”是“子”字旁。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读通。
4、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教师提示:读古诗节奏也很重要。
教师再次范读,提示节奏。
指名读(3~4人),小组读,齐读。
三、说诗景,悟诗意,学诗句。
1.古人说过:诗中有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径是小路,绝:绝迹,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人踪:人的踪影)。
2.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为什么没有?(引出绝和灭)。
3)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景象真是。
指导读诗句:指名读,一小组读,两小组读,齐读。
3.学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出现了(学生读后两句诗)。再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此时你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吗?(凄凉、冷清、寒冷、寂寞),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自己的一腔抱负又难以实现。看,群山上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江面上也飘满了雪花,蓑笠翁仿佛就是这白雪世界中的一尊雕像。雪花一片片,轻轻地落下来,仿佛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诗人是多么孤独啊!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齐读。
4)柳宗元用四句诗,不光写出了雪景之清冷,而且表现出了自己心境的孤独。情景交融,再来读读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四、作业。
1、背诵、默写《江雪》。
2、请课后查找资料,比较清朝诗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诗句异同。(从人生境遇和诗意着手)。
五、板书:
江雪。
柳宗元。
清冷孤独。
【教材简介】。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雪景。它的立意是很深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设计理念】。
1.《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理解诗义,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2整个教学过程中.领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期间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设计思路】。
学习古诗方法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中采用先整体感知,解诗题、明诗意,再了解诗人的背景,最后水到渠成的去悟诗情。这样条理比较清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八
《江雪》一课,我设计时想面面俱到,结果面面不到,比如问题的提出、猜测、背景资料的补充、朗读、体悟、引读、背诵、书写,内容太多,一个内容来不及总结就跳入下个环节,引读时,教师的情感出来了,有精彩,但学生还是浮在字面的理解上,毕竟他们的经历感受与我们大人的体悟相差太远了。所以老师再精彩的引,再有感情的读,对学生而言有些突兀。这也跟整节课所营造的氛围是分不开的,之前的30分钟,我并没有很好的营造那种冷清,忧伤。反思如下:
1、立足学生,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爱读古诗,爱听诗人的有关故事的特点,问题多,还不能提出有层次,有水平的问题,我们把“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采用半开放的问题教学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出示背景,带讲故事,学生学得更深刻。学生学的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是十分充分,说的也到位。
2、把传统教学与合作探究融为一体。
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是学生逐句逐字的翻译,读一句,解释一句,最终落实到背诵上。特别注重老师的指导朗读。在理解诗意环节中,我让学生充分的自学,再在组内交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广了。
3、教师的语言能较好的引导,激励学生,营造氛围。
无论是在巡查个人学习,还是小组学习,还是学生的汇报环节,老师都能及时的表扬、激励。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老师的引读都适时的引导学生读的不同层次。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明确。
比如第三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之后没有提出问题,直接启动小组合作,让他们交流诗句理解,即降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自学之后会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的,可能碍于公开课,把自己最想表达的压制住了吧。所以此段的教学不像其他班学生一样有很多的生成。
2、老师不敢放手,牵引过多。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更好的体悟作者的情感,设计了两段精彩的引读语,结果老师的情感出来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老师的精彩代替了学生的精彩。
3、小组的建设不完善。
如小组自学的指导,方法的指导不够,小组发言时,读课文时,请到的小组能做到认真表达,其他的小组的倾听习惯,补充发言的习惯都要加强指导。发现班上的一个小组在第二环节,小组读音时没有很好的宗旨,老师只是没给他们组加分,并没有指导如何做。
4、缺乏教育机智。
在教学中有学生问到了“蓑笠是什么?”可先问问有没有学生知道,再出示插图,看了插图还不知道,告诉他们下节课老师专门给他们讲讲。还有学生说到了渔翁钓鱼是吃多了没事干的时候,老师可反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而不必当做没听到。
《江雪》的教学,虽说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拓展延伸不可过多,但适当的牵引更有助于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到学习古诗的方法---同类相比。学《江雪》中体会蓑笠翁形象时可与清代王士祯作品《题秋江独钓图》中的渔翁作比较。(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体会同是钓,但钓的季节不一样,钓的心情不一样。更突显老翁的孤寂。课后可让学生再把这首诗与柳宗元后来写的一首《渔翁》作对比。看看作者心境的变化。这样,学生积累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海徳格尔说“诗”就是“思”,拓宽诗界限的目的是为了走向文字的深远和思想的深刻,虽然我们走的是国学启蒙之路,但我们为师者需要有这个高度。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只有用好这个例子,才给教材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有活力。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九
教材说明: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古诗意境的体会。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设计特色:以情动人,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1、谈话:孩子们,今天冷吗?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词语的“冷暖”:出示“雪”,让孩子们谈谈感觉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成语。
3、出示课题、引至古诗:出示“江”并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赏那一场雪景。
二、整体感受,理解诗意: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轻读古诗:通过轻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汇报检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并有层次的点评、鼓励。
3、配乐吟诗:师述:听说古代的诗、词不是读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们能听着音乐唱一唱吗?(播放低沉空远的音乐,学生配乐吟诗。)。
4、汇报感受:汇报你读到了什么?(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调)带着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绍你脑中的那幅图画,师随机出示挂图。(了解学情,不求太完整)。
5、回归诗句,搜寻字词:同这都感觉到了寒冷,难道诗中告诉了我们?(出示挂图:引出一、二行,板书:千、万)。
6、你是如何知道的?(点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
7、难道诗人真的去数过有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1)不是确数,形容多,牵引至旧知识吗?
(2)补充:千( )万( )。
(3)知识迁移:能把“千”、“万”改成意思一样的词语,连着诗意说一说吗?(如:许许多多、不可胜数……)。
(4)朗读指导:“千山、万水”远吗?多吗?这两行该如何读?(师通过范读感染、多元评价,着重引导读出“拉长、低远”的语调。)。
8、体会冷的程度。
(1)品读一、二行,(要求读得冷得直发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诗)。
(2)引读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万物都灭绝了,没有人烟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读三、四行诗。
9、观察挂图上的老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探寻意境,感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师用低沉的语调娓娓道来:坐在江边静静垂钓,此刻又有谁能体会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着老翁的背影,你感觉到了什么?(孤单、孤独……)。
2、到底他的孤独有多深呢?出示:千 万 孤 独,并介绍这是一首藏头诗。
3、深情叙述: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无边的、难言的孤独,指导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4、质问学生:这是谁的孤独?
5、了解诗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十年、颠沛流离……”。
6、板书“十年、颠沛流离”,并指导学生查字典释词,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颠沛流离、十年……)。
四、穿越时空,走进心灵:溶入“寒江独钓”的坚持。
1、质问: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吗?他畏惧了吗?
2、质疑:现在,你认为渔翁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种坚持、坚强、等待……)。
3、感悟“坚持”:对,他在坚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他相信,久别的朋友终会相见,亲人还会团圆。也许,还会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心灵。)。
4、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5、勉励学生,配乐赏读:师配乐深情、激昂地读;劝勉学生“人生路上多磨难,但别怕,请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到春暖花开。”
6、师生共读《江雪》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 )千( )万。
x 十年=。
孤 独。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这首《江雪》与其另作《渔翁》,都以渔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交替出现的两种心境。他有时不甘屈服,力图有所作为;有时又悲观愤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江雪》中的渔翁,特立独行,凌寒傲雪,独钓于众人不钓之时。
1、理解诗词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及春日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质。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古诗意境的体会。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喜爱古诗,热爱中国文学。
以情动人,以心会文,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让时空不再成为距离。
挂图。
一、课前提问,营造氛围:感知词语的温度。
1、谈话:孩子们,今天冷吗?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词语的“冷暖”:出示“雪”,让孩子们谈谈感觉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关于冬天的成语。
3、出示课题、引至古诗:出示“江”并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赏那一场雪景。
二、整体感受,理解诗意: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轻读古诗:通过轻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汇报检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并有层次的点评、鼓励。
3、配乐吟诗:师述:听说古代的诗、词不是读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们能听着音乐唱一唱吗?(播放低沉空远的音乐,学生配乐吟诗。)。
4、汇报感受:汇报你读到了什么?(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调)带着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绍你脑中的那幅图画,师随机出示挂图。(了解学情,不求太完整)。
5、回归诗句,搜寻字词:同这都感觉到了寒冷,难道诗中告诉了我们?(出示挂图:引出一、二行,板书:千、万)。
6、你是如何知道的?(点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学习方法)。
7、难道诗人真的去数过有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1)不是确数,形容多,牵引至旧知识吗?
(2)补充:千()万()。
(3)知识迁移:能把“千”、“万”改成意思一样的词语,连着诗意说一说吗?(如:许许多多、不可胜数……)。
(4)朗读指导:“千山、万水”远吗?多吗?这两行该如何读?(师通过范读感染、多元评价,着重引导读出“拉长、低远”的语调。)。
8、体会冷的程度。
(1)品读一、二行,(要求读得冷得直发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诗)。
(2)引读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万物都灭绝了,没有人烟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深读三、四行诗。
9、观察挂图上的老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探寻意境,感悟诗情: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语言描述,创设情景:师用低沉的语调娓娓道来:坐在江边静静垂钓,此刻又有谁能体会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着老翁的背影,你感觉到了什么?(孤单、孤独……)。
2、到底他的孤独有多深呢?出示:千万孤独,并介绍这是一首藏头诗。
3、深情叙述: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无边的、难言的孤独,指导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4、质问学生:这是谁的孤独?
5、了解诗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十年、颠沛流离……”。
6、板书“十年、颠沛流离”,并指导学生查字典释词,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颠沛流离、十年……)。
四、穿越时空,走进心灵:溶入“寒江独钓”的坚持。
1、质问: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吗?他畏惧了吗?
2、质疑:现在,你认为渔翁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种坚持、坚强、等待……)。
3、感悟“坚持”:对,他在坚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他相信,久别的朋友终会相见,亲人还会团圆。也许,还会回到魂牵梦绕的长安……(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心灵。)。
4、劝勉: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5、勉励学生,配乐赏读:师配乐深情、激昂地读;劝勉学生“人生路上多磨难,但别怕,请相信只要坚持,就会等到春暖花开。”
板书设计:
()千()万。
x十年=。
孤独。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江雪》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了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赏诗——巩固——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悟,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赏,诗中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悟出自己的感觉。层次明了,思路清晰。
1、因为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情况,课堂教学中不能兼顾到所有学生,也为了赶完教学内容,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少,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读、多写、多看、多思。
2、课堂结构中,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有点前松后紧,最后还有两分钟就无事可做,提前下课了。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巩固的时间再长点。以后应该注意课堂调控,提高应变能力。
3、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应该加强学习,让课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做到简洁而不简单。
4、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因为不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出现了两次插曲,还没讲到就跳到下一个内容了。
5、在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根据这首诗,联系实际,发挥联想,个人拓展写一篇作文,题目为《寒江独钓图》时,可以用剩下的时间稍作引导。
6、因为紧张和平时上课不太注意板书,所以教学后半截忘记了板书,而后来又来补。所以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板书,利用板书。
总而言之,此次教学竞赛让我收获颇深,从别人自如的教学、艺术的设计、精心的准备、刚劲的字体、流畅的语言、甜美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去改进,我将不断学习,努力创新,让我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学生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因为课前预习工作比较到位,所以学生基本都能读正确,只强调了“径”和“蓑笠”的读音。同时我对生字孤进行写字指导,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写这首诗中的这个字,而是在于时刻提醒学生读与写是分不开的,会读还要会写。
为了让学生把握意象、理解诗意,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的含义,我尝试和学生互动合作,捕捉诗中意象,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颇感新鲜,课堂气氛也由此显得更为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此次是由我来执笔,但我想若全程让学生边说边画,效果可能更佳。它给我的启示是语文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更加多样的,语文课堂可以是更为多彩的。
《江雪》又是一首极富内涵的诗。因此,我先从一二句诗展现的环境入手,结合诗中“绝”、“灭”、“孤”“独”等字眼,让学生体会渔翁浓重的孤独。
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何柳宗元要描写这样一个渔翁?”先由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有几位学生联系到了柳宗元的生平经历,但说得不够完整深入。于是,我有选择地出示作者生平,再让学生结合出示内容谈谈新认识,学生能够说得更好了,能够明白其实渔翁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者写渔翁的“千万孤独”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千万孤独”。然后再次结合另一段资料,让学生感受作者蕴藏于诗中的坚强不屈。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即联系作者生平体会古诗内涵。
但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我觉得我说得过多了,给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展现自己的机会过少了,学生对诗的诵读次数也不够。此外,我也没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集众人之智解决问题。在最后写话的内容设计上也缺乏创新,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改进、提高。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江雪》这首诗描写了天际雪纷纷,大地静悄悄,群山不见飞鸟,道路断绝行人,只有渔翁一个,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画面。
师: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在这学期认识了哪些唐代大诗人吗?
生:李白、王之涣。
师:还记得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他们的诗篇吗?我们一起来背诵。
生:背诵《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
生:江上下雪了。
江上到处都是雪。
师:这里的“雪”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冬天来了,下雪了。
师:是江上下的雪吗?
生:不敢回答,似乎不明白自己该怎么表达。
师:“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反思:开课的复习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柳宗元,让这个名字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浪费了一些时间,并对容易写错的“柳”字没有重点指导,所以课后很多学生写错了这个字。最失败的地方应该是对课题的理解,本来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只是没有说出“雪景”一词,老师为了完成教案中勾画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一教学环境,费尽周折,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为难了学生,也为难了自己。三番五次地提问为学生学习设置了障碍,把刚刚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一下扑灭。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前预设不够,没有利用好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反而被教案所束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捆绑了自己的思维,对后面的教学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后,我重新修改了教案:
师: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在这学期认识了哪些唐代大诗人吗?
生:李白、王之涣。
师:你们的记忆力真好!你们知道吗,唐朝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大诗人,除了李白、王之涣,还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柳宗元”(随机板书),让我们一起来齐读他的名字三遍,注意观察“柳”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的。
生:读作者姓名,自主知记“柳”,汇报知记方法。
生:江上下雪了。
江上到处都是雪。
师:结合插图读读古诗的最后两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有一个人在钓鱼。
师:再读古诗,想想,作者说这个钓鱼的人是什么样的?
生:穿着一个衣服,带着帽子。
师:诗中的哪个词语写这个钓鱼的人?
生:蓑笠翁。
生:渔翁。
生:我读懂了柳宗元在一条小船上钓鱼。
我读懂了柳宗元很孤独。
我读懂了天气很冷,别人都回家了,只有柳宗元一个人在钓鱼。
师:说得好。这么冷的天,他为什么不回家?
生:他很坚强,不怕冷,想多钓点与鱼回家。
生:不知道。
师:这要从当时的历史说起:那时候,柳宗元因为在朝廷搞改革不被人理解,而且还遭受*人的迫害,心中的理想不能实现,内心感到十分痛苦,于是一个人来到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生:专注地听老师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
师:刚才有个孩子说柳宗元很坚强,分析的很好。柳宗元在这么冷的天一个人钓鱼,不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郁闷,还变现出他像不怕寒冷一样不怕小人的迫害,他要和这些人斗争到底,绝不会因为遭受迫害而放弃自己内心的理想,他真的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所以说,最后两行诗即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两行诗呢?请你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练习朗读。
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反思:这个环节的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时做到了尊重学生,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并在体会作者情感时,恰当地插入了写作背景的介绍,把学生拉回了那个远古的时代,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能与诗人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并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也再上了一个台阶。)。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1、课前交流学案一、三、五。板书:整首诗和作者、写出各组组别。
2、读给或说给帮对听时,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帮他纠正、补充。
3、整堂课不用举手,如果小组交流或帮对交流,完了坐好。
4、指名回答对了加1分;一生说完或读完后,大家主动站起来,不好:纠正、提建议;不完整:补充;不一样:说不同的意见;好:评价、挑战,1次各加1分。自己记录。
5、指导说想象到画面:根据诗的意思加上自己想象到的来说最后说感觉。
2、说说题目的意思:(1组2号)(江上的雪景)
3、简介柳宗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柳宗元,一个同学说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2组2号)
1、同学们能不能正确朗读这首古诗呢?先读给你的帮对儿听一听。
2、集体展示:3组、4组6号读。组织大家随即评价、提建议,指导读正确(读音正确、节奏正确),齐读。(注意评价小组)
1、帮对儿交流词语的意思(一人说前6个,一人说后6个);如果都不理解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一会提出来。
2、集体交流:
(1)你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这些词的意思。(5组5号)组织学生随机纠正、补充或发表你不同的意见,老师引导(看文中插图)。
(2)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指导解决。
1、帮对儿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一人说前两句,一人说后两句);如果都不理解或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解决不了的一会提出来。
2、集体交流:
(1)各组有哪些句子不理解?师生做好标记。
(2)说说每句话的意思。(6组4号)组织学生随机纠正、补充或发表你不同的意见,老师引导(a、把词义连起来说连贯理解;b、看文中插图理解;c、想象画面理解)。
1、想象画面:古人说“诗中有画”,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看能不能结合诗句的意思,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
2、把你想象到的说一说,最后说一说你觉着这里怎么样?自己说完后,再说给你的帮对听一听。
3、集体交流。(7组、8组)这里很寂静、冷清和凄凉。
1、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这位老翁为什么独自一人,冒着严寒在大雪纷飞的江心钓鱼呢?大家再读一下这首诗,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想好后跟你的帮对交流一下。
2、集体交流:(9组、10组)(孤独)
3、老师引导体会情感: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和压抑,但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老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纯洁高尚而又孤僻高傲的情感。(板书:清高、孤傲)
1、同学们能不能把作者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自己练一练(注意声断气连),然后读给你的帮对听一听。
2、集体展示感情朗读。(11组)
1、同学们能不能有感情的背诵下这首诗,自己练一练。
2、集体展示感情背诵。(12组)
板书: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背景—主体—感觉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篱翁, 清高 、孤僻
独钓寒江雪。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教学中我按照: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拓展展开教学。第一步,读通,读顺,读出诗的停顿,为下一步理解古诗做好铺垫;第二步,寻,以诗题为钥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搜索“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第三步,想,以想象促进古诗意境的感悟,体会作者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四步,串,以一篇带多篇,课外延伸,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以题目为钥匙,让学生读完题目后,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他们对于这首的感悟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一、背古诗入课题。
我们曾背诵过许多诗如描写春天《村居》,描写秋天《枫桥夜泊》,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读诗初步感悟诗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教生字新词:在古诗中有几个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师读一读。
注意“孤”是“子”字旁。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读通。
4、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教师提示:读古诗节奏也很重要。
教师再次范读,提示节奏。
指名读(3~4人),小组读,齐读。
三、说诗景,悟诗意,学诗句。
1.古人说过:诗中有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径是小路,绝:绝迹,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人踪:人的踪影)。
2.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为什么没有?(引出绝和灭)。
3)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景象真是。
指导读诗句:指名读,一小组读,两小组读,齐读。
3.学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出现了(学生读后两句诗)。再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此时你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吗?(凄凉、冷清、寒冷、寂寞),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自己的一腔抱负又难以实现。看,群山上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江面上也飘满了雪花,蓑笠翁仿佛就是这白雪世界中的一尊雕像。雪花一片片,轻轻地落下来,仿佛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诗人是多么孤独啊!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齐读。
4)柳宗元用四句诗,不光写出了雪景之清冷,而且表现出了自己心境的孤独。情景交融,再来读读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四、作业。
2、请课后查找资料,比较清朝诗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诗句异同。(从人生境遇和诗意着手)。
五、板书:
江雪。
柳宗元。
清冷孤独。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雪景。它的立意是很深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1.《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理解诗义,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2整个教学过程中.领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期间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学习古诗方法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中采用先整体感知,解诗题、明诗意,再了解诗人的背景,最后水到渠成的去悟诗情。这样条理比较清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江雪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我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了预习任务:查找资料了解“记”这种古代文体,柳宗元的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我的思路与课堂呈现。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首先是学生讲故事,然后是我的导入,由《江雪》引到本文的感情基调、一位孤独失意的诗人。接下来是进入正题后的文体介绍。再下来是学生的交流与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因我平时没有对小组合作进行明确的要求与培训,因而这项活动变成了组长一个人在讲,其他人则成了看客。板演则变成了将学案内容“搬到”黑板上,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收获。对于作者的介绍稍加了拓展,但是宽度与广度还不够,背景介绍时我提到了“贬官文化”,也只是一提而没有再举几个学生熟知的文学作品。因为我对前面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控过于随意,因而留给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时间很短,只读了三遍课文,没有时间感知内容。其实原本也想不要这个环节,详谈“贬官文化”,但我没敢这么尝试,觉得还是我的学生还小,不适合这么大的话题。
三、我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是个很因循守旧的人,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这一节课除了学生的交流板演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用到的,其余的都是我上课的常态。因为这学期我才尝试小组技术的应用,因而应用的生涩,对学生的指导要求都不到位,评课的时候大家也提到了我选组长和提要求等方面的不足。还有当学生的回答偏离我的预期时,我的引导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直接否定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控,过于随意,最后导致教学环节的缺失,没有反馈练习。我热爱教育,喜欢课堂,所以会不断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95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