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22:51:05
最新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14 22:51:05     小编:文轩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一

1、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比多少。

2、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体验游戏的快乐

1、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过农场的经验。

2、材料准备:《小猪宝宝比一比》的flash课件、小猪图片胸牌人手一份、音乐

一、说说小猪----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小猪的兴趣。

1、猜谜语:翘鼻子,大耳朵,胖身体,爱睡觉,样样东西都爱吃。

2、你为什么猜是小猪?说说理由

小结:小猪长得胖胖的、耳朵大大的;小猪最爱睡觉了,不挑食,样样东西都爱吃,身体长的棒棒的。

二、比比小猪----通过观察比较小猪的不同特征,能对5以内数量进行比较。

1、出示课件,提问:小猪宝宝都在干什么?

小结:我们发现有的小猪在妈妈的背上、有的小猪在妈妈的前面、有的小猪在睡觉、还有的小猪背对着我们。

2、小猪宝宝都长得怎样?

小结:猪妈妈有四种颜色的小猪宝宝,花猪宝宝有2只、黑猪宝宝有3只,灰猪宝宝有4只、粉猪宝宝有5只。

3、小猪比多少:哪种颜色的小猪多?哪种颜色的小猪少?请幼儿比较四种小猪的多少。

小结:通过四种小猪比多少,我们发现粉猪宝宝最多、花猪宝宝最少、黑猪宝宝比花猪宝宝多比灰猪宝宝少;在比较多与少的时候要有一个比较的对象,这样才能正确的进行比较。

三、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5以内数量的多与少的了解,同时了解多与少是有相对性的。

1、游戏规则:每人挂一个画有1―5个小猪的胸牌,音乐响起,就去找朋友比多少,边找边说:找个朋友比一比、数量多的站起来,数量少的请蹲下。音乐停以后看看各自做得对不对。

3、交换胸牌后再进行游戏,巩固多与少的相对性。

小结:多和少是和不同的对象比出来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猪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一环节的猜谜语可以去掉,直接让孩子来观察小猪,这样活动会更精炼。对于多和少的相对性,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在让孩子观察小猪时,应做到两个两个观察。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二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三

1.认识“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两套。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号和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四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五

活动目的:

1、学习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汉字。

2、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常见的汉字,增强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主动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队伍名称的招牌、汉字卡片、象形文字的图片、奖品、娃娃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

1、非常比一比,快乐在一起!耶!

――通过口号调动

幼儿的激情,激发幼儿参与比赛的欲望。

2、“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期非常比一比节目。我是主持人快乐,今天我们要来一场关于汉字的比赛。”在比赛的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幸运大抽奖,看谁能把大奖带回家。

――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将幼儿带入电视节目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依次介绍三队成员和小组长,并喊口号互相加油。

――“主持人”向“观众”和其他队员介绍每个参赛队伍的名称,以及他们的小组长。并让每个队伍分别喊出自己的口号互相加油打劲。队伍的名称、小组长以及口号都由他们事先商量拟订。通过喊口号调动他们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二)教师出题,由幼儿回答。

宣布规则:由我出题,有抢答题和必答题,答对后小组长可以拿一个娃娃放在桌上,最后娃娃最多的队伍获胜。

――为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幼儿主动遵守游戏规则。

第一关:谁是我的好朋友。

玩法:每组的黑板上贴有8张汉字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相同时间内把他的“好朋友”(相同的汉字)找出来,看谁找的最快。

――第一关为难度最低的一关,教师有意请识字比较少的孩子参

加,在寻找对应汉字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结束这一关的比赛时,可以和全体幼儿共同进行检验,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逐一把汉字读出来。此时边和幼儿一起进行统计,让小组长上来记录他们的结果,书写在黑板上,比较出最后的获胜队伍。

幼儿鼓励。每一关如是。

――计时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助倒数,在倒数中提高幼儿计算方面的能力。每一关如是。

第二关:奇妙的象形字。

玩法:每组抽出一张象形文字卡,并在小组内讨论,最后找出相对应的简化字。

(帮助幼儿分析每个汉字不同的演变过程,了解每个汉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互相学习。

――可以让幼儿说说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page_break]第三关:汉字diy。

玩法:提供塑料卡片,每组请一幼儿在板上摆出相同的一个汉字,谁最快谁获胜。

――这一关难度有所提高,需要幼儿注意观察,合理运用长短不同的塑料卡

片,摆出正确的汉字。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最好请识字比较多的孩子参加。

第四关:汉字大比拼

玩法:提供拆分后的字卡,在相同时间内比赛哪组组合成的汉字最多。

――这一关难度比较大,需要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合作,有利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有益于幼儿增强识字量。

第五关:给汉字找家。

玩法:师逐一出示汉字卡片,引导幼儿熟悉汉字,如门、窗、桌等。

每组幼儿轮流给字找家,把字贴在班上相应的位置上,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获胜。

――先让幼儿说出全部字卡上的汉字,让幼儿学会运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当幼儿贴错时,可以请其他幼儿帮助纠正。

(三)颁奖仪式及小结。

师:为什么*组小朋友能获得胜利呢?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就能获得成功。

――通过小结让

幼儿回顾刚才大家团结、齐心奋斗的成就感。

(四)幸运大抽奖。

玩法:事先为每名幼儿准备一张对奖卷(奖券上写着汉字),请客人老师上来为幼儿抽奖,对应抽出的文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得到了几等奖。对奖后老师立刻给幼儿颁奖。

――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把客人老师也邀请到活动中,增加师幼之间的互动,让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悦。在对奖的过程中,让幼儿自然地认识更多的汉字。

《非常比一比》教案反思: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

1、当孩子出现争议时应能让幼儿说明自己的意见,接受别人给予的正确答案。

2、当孩子错误时,应有机会让他们改正,可以问:“确定吗?”

3、可以在适当增加难度,使用词语连接等游戏。在抽奖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组词,让其他幼儿也有得到奖品的机会。

4、可以进一步引导

幼儿互相帮助,如在第五关“给汉字找家”中,出现不认识的汉字时可以有意引导幼儿去请教同伴。

5、游戏竟猜时可以配上音乐使比赛更激烈。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六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

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来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画册,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7、8)

二、出示图片帮幼儿理解图意,并比一比。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图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指着让幼儿点数。

2、你们再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树下。)

三、按不同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出来苹果的颜色不一样,那么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以说,老师记录。

2、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方法同上)

3、老师帮你们记录下数字,谁来帮老师算一算。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多少?6比4多几个?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结果。老师帮助记录:6―4=2,树上有多少苹果?树下有多少苹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儿操作1、幼儿画册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记录纸上列出减法算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看画册边记录。

3、让幼儿说以说结果。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八

老师这里有一些你们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二、基本部分

1、长短的排序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铅笔5支,我们来比较他们的长短,谁愿意给铅笔排队?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办法,大家讨论后统一评比办法。

2、幼儿探索排序的办法,总结出两种排序。

(1)这5支铅笔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谁来帮忙?

(2)请幼儿排序,大家验证,有错误的地方请幼儿纠正。

(3)请另一名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大家一起验证。

师总结:排队有两种方法,可以从长到短,也可以从短到长排。

2、厚薄的排序,巩固幼儿对两种排序方法的掌握。

,大家一起验证。

3、操作练习,共同验证。

三、结束部分

分9组幼儿,每组5人幼儿,请幼儿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序,并分享。

四、延伸部分

在区角中,投放有关排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巩固。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九

一、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也相继进入千家万户,幼儿在家是常见到家中的电器。为了提升幼儿的爱科学的兴趣,学习一些小常识特授此课。

二、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使幼儿学会和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小常识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家询问爸妈,自己家中的电器的名称、用途、用法、注意事项。

2活动材料:教材想一想说一说四、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加油家用电器吗?都有哪些电器?(让几个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2、结合教材,教师归纳小结:小朋友们家中都有电器:彩电、冰箱、洗衣机……

(二)指导与启发:

2、在,让幼儿充分讨论: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的用途、用法,以及给全家带来的好处。

3、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点说明使用这些家用电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安全用电小常识、爱惜保护家电、以渗透安全保护意识、节约用电)

4、让幼儿打开书,认识教材中的电器。然后指几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爱惜保护家用电器)五、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幼儿们对家电的有关知识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发言热烈、竞相参与。子教学内容若带领孩子们参观实物。教师边教学边结合实际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小与高矮轻重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一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识字相对于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喜欢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体验识字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会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学习新的笔画竖勾,会写生字“牛羊”。

认识一个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通过图文对照认识表示四种动物、四种水果的八个词语。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反复再现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表现,那我们就来比一比怎么样?比一比谁坐得端正,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1、比一比。(相机板书)齐读课题。

师:呀,读出了气势,都想比个高低哦。那好,张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比一比你们的眼力,看看这是哪?(农家小院)

师:这院子里的东西可多了,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呀?

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黄牛、花猫、小鸟、鸭子、杏子、苹果、桃子、红枣)

师:有这么多。你们的观察还真仔细,可细心的孩子还能发现其实这些词语属于两类。

生:动物和水果。

师:你真棒。现在我们要离开农家小院了。可是这些动物和水果们可舍不得我们了。都希望你们可以和他们说再见呢。(除去图让学生读词语。)随机指到词语上来。

二、学习生字

师:你们都有那些好的方法可以记住他们?

生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生字了。可我还是要请同学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棒。

开火车读。

三、学习韵文

师:你们可真不错,可我们的动物和水果们可调皮了,跑到我们的课文里去大比拼了。那我们也来比一比谁能把我们的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

生自由读。

师:比一比,谁来读一读?

分组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全班读。

师:他们都在比什么呀?(大小多少)

师:都有谁在比?

相机学习:群、颗、堆

以及他们的用法。

四、学写字

师: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那么写字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勾。他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个笔画很像?(竖提)

请生提示当小老师。

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二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认读数字。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和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认读数字。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图片、幼儿操作材料、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和图片,幼儿一个接一个的认读数字或看图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

二、游戏:小猴开店

1.教师:小猴开了一家糖果店,请小朋友帮忙把糖果分袋装好,袋子上有几个圆点就往里装几颗糖果。

2.请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装对。

3.请幼儿根据“柜台”上框上的数字,把该数量的糖果放进筐里。

三、游戏:站图形

1.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音乐停止,该图形里的幼儿一起说出图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

2.完成幼儿用书第15页的操作。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四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一步的长度呢?

生:(示范并说明)脚向前迈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脚脚尖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我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小学数学比一比教案篇十五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课件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0319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