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稿,它是教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教学、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例教案进行借鉴和参考。以下是精心挑选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学习。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一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3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5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是由于班级存在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差异较大,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尤其是翁浩、林海清、郭林馨、陈丽娜、张桦键等人,本学期还要重点抓。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难点:位置与方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二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主题图.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提问。)。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27+85 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 则 运 算。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三
冬爷爷吹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春天的景色秀丽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它多么像一幅精妙绝伦,栩栩如生的图画。
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经过阳光的普照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一种植物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绽放于天地间。
我跟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了熟悉的校园,开始了一个奇妙的旅程。
校园里的桃树光秃秃的桃树树上,开满了一朵朵粉红色桃花,它们鼓鼓囊囊的,含苞欲放像一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池塘边的柳树也不甘示弱,拖着那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飘动就像一位公主使出那纤纤细手在翩翩起舞呢!操场上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春装。在花坛哪儿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奇斗艳,不信你瞧!那白白的玉兰花,晶莹皎洁、亭亭玉立,看着它,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在玉兰花旁边的米兰花四季常青,开花时各飘十里;它油绿清新,谁能不喜欢他呀?还有一朵花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它有这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花香,而且姿态优美有一种富贵吉祥的韵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啊!我万紫千红的春天。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3。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12×3+12×4。
=36+15×4=36+60。
=36+60=96。
=96。
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3。
5、拓展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5。
6、总结运算顺序。
三、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3。
=43×6-13。
=258-13。
=245。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五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0+30÷3120÷3×5。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384204386685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二、指导提问。
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
三、归纳概括。
师: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p9: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96÷32=3。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八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课件。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九
传统的体育课中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学中情感的注入和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上体育课、参与体验、享受快乐呢?为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合作的.学练活动中去。
本课以发展学生投准能力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友好交往与合作为主要目标,选择了以投准与游戏中的“沙包投准”和游戏“赶小猪”为教材内容。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运用情景教学手段,通过模仿解放军战士赶跑大灰狼救回农民伯伯小猪的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沙包投准动作技术的探究学习;同时通过游戏《赶小猪》提高学生手指、手腕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发扬学生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互相帮助、互相指导的机会。课的最后部分安排放松舞蹈《拥军花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投掷、滚球和奔跑发展学生的灵敏、反应、协调性和力量素质,增强上肢力量,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
(1)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3)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1-2课时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一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红旗招展的时候,你估计可能刮的是(3)级风。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二
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
3、你们认为哪个词是“元帅”?(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多么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有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尽一尽地主之意,为他们做一下导游。(任务驱动:编写导游词)
1、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同时可以上网浏览图片。你准备怎样介绍,可以边看图边介绍,也可以通过读来介绍。
2、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朝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在有了图片和课文中的这些内容以后,你还想在你的解说词中加如写什么?
1、我的感受。
(1)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
(2)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方面在网上制作解说词。
交流反馈。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壮观景象,回家后上网收缩有关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将举行一次宁波江东中心业余小导游的竞选活动。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三
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这部分的内容贯穿于小学高年级段将要学习的有关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为了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根基,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规定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比如:计算18÷3×2写成=18÷6=3;又比如:计算24-4+6就写成=24-10=4。
2、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有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比如:计算12+8×6就会这样写=48+12=60;(打乱运算的顺序)。又比如:计算230-20×5时会这样写=100-230=130;(出现大数减小数的错误)。
3、不懂正确使用括号。很多学生在解答如“450与290的差去乘28与32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懂得运用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4、乱用括号。如列式一:(25×8)+(18×8);列式二:124+(12÷6)。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进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不行的,需要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孩子们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最重要。虽然没有给题目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醍醐这种类型的题目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再做题的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和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他们带动更过的孩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自主学习与思考会有错误。错误是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错误的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看懂图意,知道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理解课文内容,从溪水由清变浑,想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3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生:我知道了那条溪水又清又凉。
师:对。(并相机板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象和野猪拔树比赛,它们在比谁的力气大。
生:我知道那条溪水后来又变浑了。
生:我知道小兔子不让大象和野猪拔树,这样水会变浑的。
生:我知道大象的鼻子堵了,野猪变成了泥猪。
生:我知道大象和野猪还栽树。
生:(异口同声)有!
生:为什么清清的溪水会变黄呢?后来又怎么变清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行吗?(师写 ?清——黄——清)
师:谁还有问题?
生:什么叫不解地 问?
生:什么叫毁掉呢?
生:什么叫胜负?
(当一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有另一小组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就是输赢)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你明白了吗?
生:为什么说毁了树林就是毁了小溪?
生:大象的鼻子为什么堵了?野猪怎么变成泥猪了?
生:为什么溪水唱着歌向前流呢?
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把它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就把第一问题(?清——黄——清)作为中心问题。我们各个小组围绕这一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这一问题弄懂了,其他的问题也就容易了,开始自学吧!
(这时,各个小组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气氛相当热烈,教师巡视指导,大约10分钟)
师:好了,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汇报你们的自学结果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是啊!这又清又凉的溪水为什么变黄了呢?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
微机出示图一:同学们看,大象和野猪正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它俩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它们可能说什么?同桌之间边表演边说。
生:(相当活跃)同桌之间边表演边模仿大象和野猪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表演可真生动呀!谁愿到前边来表演给同学们看。
(此时学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话音刚落就有两名学生跑了上来)
生一和生二边模仿它们的动作边说
生一(大象):“嘿嘿,一、二、三,我一定能拔下这棵大树,证明我比你力气大。”
生二(野猪)眼珠瞪圆了说:“别看你鼻子长,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哎一哎,使劲,加油,加油,我能行!”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爱,语言有趣。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俩鼓掌、喝彩。
师:正当它俩拔得起劲时,被小兔看见了,小兔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大家读一读第4自然段。
生各自读。
师:谁来读?
生:读。
师:大象和野猪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野猪和大象的话?
生:读。
师:听了大象和野猪的话,小兔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很生气。
生:很气愤。
生:气极了,觉得它俩不应该用拔树来比力气。
师:那它气愤地说了什么?(微机出示)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
师:谁用气愤的语气读?
生:读。
师示范读
生练读。
生:“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师:那什么叫“不解地问”呢?
生:就是不明白地问。
生:就是在不知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问。
师:对,为什么说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呢?
针对这一问题,小组中再进行认真的讨论。
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大约3分钟)
师: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树拔了,土就松了,下雨时,土就流到了小溪里。
生:我认为树拔了,远处的土和沙就刮到了小溪里。
师:对,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大树长着时,土被树根牢牢地抓住了,现在拔掉以后,土就开始变得松软,当下雨时就会造成水土的流失,泥沙随雨水流入溪水中,溪水也就变浑浊了。(相机板书 拔掉——浑)
师:小兔子听了野猪和大象的话,心情怎样了?
生:很生气。
生:生气极了。
师:那我们试看读一读,读出那种生气的语气。
生:读。
师:示范读。
生:齐读。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俩说什么?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你俩做错了吗?
生:我太生气了,你们两个的行为太可耻了。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读4—8段,小组事四人为一组先读。
生开始在小组中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一小组读)
生:读。
师: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说)好!
师: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生:现在我明白了是溪水变浑了,水里的泥沙赌住了大象的鼻子。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大象鼻子赌了以后会怎么样?
生:它一定出不上气来。
生:它一定会很难受。
生:大象一定说:“真难受呀!我真后悔呀!”
师:野猪变成了泥猪,它会怎么想呢?
生:哎呀!好可怜呀!我现在是又脏又丑呀!
师:它俩真是狼狈极了,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俩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呢?(微机出示图)
师:同学们看它俩正在干什么?
生:它俩正把一棵棵小树苗栽好了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五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六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七
教材第16~18页。
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2.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地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板书:数的产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数的产生过程。
(1)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4根粉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表示有4根粉笔?
(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2)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需要数人数、数物体个数或记录打猎后捕获的野兽的数量等等,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数。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7页中的图片,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各种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如: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发明的数字,后来流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即0,1,2,3,4,5,6,7,8,9……经过了几千年,才产生了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3)了解了数的产生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教育学生要珍惜人类灿烂的文化遗产,认真努力地学好知识,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2.认识自然数。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数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亿等。
(2)用计数器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教师在计数器上先拨珠,让学生数数: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板书:十亿、百亿、千亿)
指出: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一)、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在数位顺序表上填出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共同订正。
(4)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教师指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5)观察比较:比较数位顺序表上个级、万级和亿级有什么异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分别说一说各自的看法。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一百亿里有()个十亿,()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十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2.教材“练习三”第1题。
想一想,说一说。
3.教材“练习三”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八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学理解“窘住”“不辞辛苦”和“沉吟”等关键词意思。
2、在洞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利用导学稿对文章做简单的分析,品味文本中关键词句。
情感目标: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以及使学生感悟到感恩所有善待自己的人,用心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比较完整地复述故事。
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故事中人与人之间可贵的真情及美好品质。
以导学稿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运用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幻灯片、音乐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二、导学稿研学交流
检查导学稿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对导学稿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
(2)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问题汇报,师随机板书。
1、师指名读词语:橱窗假发项链恳求不辞辛苦、遗憾包裹、纯洁。
2、课文中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根据上面词语的提示,试着用三、五句话讲一讲这个生动的故事。
指名读文:请同学们品一品这是一位怎样的小女孩?
汇报最能体现小女孩特点的语句。
1、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
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此时小女孩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高兴、激动、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一读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2、体会小女孩钱不够时的无奈和窘迫。
还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顺?(第三自然段)
小女孩因为什么为难呢?(体会项链的价格与假发的价格相去甚远。)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无奈、悲伤、失望、羞涩)
把理解融入朗读中,试着读一读。
愿望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了,小女孩有没有放弃?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3、体会小女孩为换回假发付出的辛苦。
“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小女孩所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辛苦。
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就是无声的语言,看着这一道道伤口,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课文。
4、体会小女孩听了老板的话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
小女孩听了大胡子老板的话又怎么样?
小女孩因什么而“愤怒”?又因什么而“忧伤”?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小结:虽然老板的回答让小女孩的希望破灭了,但她那美好的愿望,那么多天的努力,那么多辛苦的付出她变得愈发地坚强,她那小乌鸦反哺般的美好情怀令我们感动。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四、联系前文,再次品味
1、你知道圣诞老人是谁了吗?
2、说说从哪里得知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叔叔?
带着对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带着对大胡子老板的敬意,来欣赏一首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爱,我相信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用我们无限的真情,就会在爱的阳光中,享受生活。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
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想一想做一做,用你的实际行动表达爱。
2、给故事续编一个合理的结局。
3、从小女孩、妈妈、大胡子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或两个,把想对她们要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圣诞老人的礼物
换赠
小女孩假发老板
得
妈妈
本课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爱为线索,讲述了小女孩对妈妈纯真的爱————送一顶假发给妈妈,同时也讲述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的陌生人的爱。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份美好的情感,本课教学我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一、运用多种方式读文,感悟母爱情怀。
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是的一个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分别填上“有孝心”、“爱母亲”或是“不辞辛劳”,并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品读。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了感悟、理解。并采用了指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体会人物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
二、创设情境,感受人间真情。
在结束全文的学习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爱的存在,只要你有爱心,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使者————圣诞老人,你能说一说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样设计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爱的信息,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诞老人”,让学生的情感升华。
不足: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课堂的小练笔:“我想对您说”这一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学生表大地也就不够充分。
2、拓展延伸不够,只局限于本文,没有爱的体现。
我想,在语文课中,只有充分发挥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四年级四则运算的教案篇十九
1、指导学生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放开胆子说自己心中的故事,表达意思,培养独创才能。
3、能把想象的童话故事写下来,语句完整、通顺,能较准确用词。
4、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故事,培养认真倾听、主动评价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重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内容比较完整的童话故事。
难点
开拓学生思维,习作写得富有想象力,童话故事情节合理。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典型的习作例文。
学生:多多读一些神话和童话故事,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大胆的想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海阔天空地想
我们学过《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吗?仔细想想,人类的想象力太神奇了。正是因为这神奇的想象力,才有了这些美丽的神话。想象有多大胆,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去放飞想象,编织我们心中精彩的故事吧。
二、交流最喜欢的故事人物
1、出示搜集到的人物。
(1)今天老师把神话中的人物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逐一展示:盘古、大禹、沉香、后羿、嫦娥、精卫鸟、女娲等神话人物。
(2)学生谈谈对人物的认识。
(3)教师小结。
盘古开辟了天地,并用自身创造了万物;大禹,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沉香,习武练功,翻山越岭,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这些人物都有鲜明个性和特点,因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3、讨论喜欢人物的特点。
他们的本领大,能呼风唤雨。
他们都是神仙,女的美丽善良,男的英勇威武。
他们都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4、引导学生说会选择跟谁过一天?为什么会选它?(指名回答后、小组互说)
三、放飞想象,酣畅淋漓地讲
1、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选择了要跟谁过一天,现在有谁愿意把自己和他(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说这一天里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2、生讲,师引导,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
3、同桌交流。
4、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适时恰当的激励、点拨。
四、学生习作
看到你们说得那么兴奋,你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变化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老师听?现在拿出纸笔,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写完后交给我们看。写的时候注意要把故事写完整。
五、佳作引航
我和卖火柴的小姑娘过一天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此时我在大街上走着,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喷香味道。哇,真香!
墙角下,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熟悉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长得很漂亮,蜷缩在墙角,冻得直打哆嗦。我关切地问:“你没事吧?”“还好。”小女孩小声地问,“你,你是谁?”“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呀,卖火柴的小女孩。”说着我把棉袄脱下来递给她。她摆摆手说:“奶奶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她美丽的大眼睛闪着纯洁的光芒。“我,我不冷。”说着帮她穿上,并夸赞说:“瞧,多合身呀!”“谢谢!”她的脸冻得像红苹果。
突然我听到咕噜一声响,原来是她的肚子饿了。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捂着自己的肚子。我哈哈地笑了,拿出我的蛋糕递给了她。她接过去马上吃起来,突然慢慢抬起头,眼泪顺着漂亮的脸颊流下来,她拉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我猛然想起什么事,对她说:“跟我走吧,去我们的校园游玩吧!”小女孩信任地点了点头。
我拉着她飞向我们的学校,向同学们介绍她并和我们一起上课。
她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幸福地生活了一天……
点评:这篇习作发挥想象,走进童话世界里,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摆脱痛哭,又带着她来到幸福快乐的现实世界里度过一天。描写抓住细节,细腻传情,文字里涌现出浓浓的爱意,给人满心的温暖和芳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难点
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修改,领会修改方法
1、激发修改兴趣。
2、出示修改要求:想不想给自己打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1)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2)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3、教师示范修改。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习作例文。
(2)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依次当面进行修改。
二、修改作文,分享成功的喜悦
1、“文章不厌百回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习作按照习作提示检查一下,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独立修改,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
2、自主修改习作,培养修改能力。
3、把自己的习作跟你的学习伙伴交换一下,或者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互相提一提修改意见。
4、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情节是否具体等方面评改。)
5、班级交流。
三、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在原文上修改。
2、自主交流习作修改体会。
3、教师面批面改,提高效率。
4、誊写习作。(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5、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1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