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考。教案的总体设计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下的教案范文也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一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在先后得到了()和()的帮助,懂得了()。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3.不懂就要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
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
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
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
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男女生轮读句子。
齐读句子。
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四
1、通过口语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2、使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听别人的好习惯。
学会如何向别人请教问题。
挂图
一、创设情境,切入话题
同学们看文文和龙龙在做什么呢?
二、展开讨论,明确话题
1、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学习中向哪些人请教过问题,向别人请教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请教的。
2、学生搜集话题。
3、教学生应如何向别人请教:
(1)自己要先想清楚,打算向别人请教些什么,要问几个问题。请教过程中,发现没听懂的问题要及时问明白。
(2)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谦虚、诚恳,要讲礼貌,还要一边听,一边记。
三、扮演角色,小组练习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如,向老师请教,向家长请教,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性”演练。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选出三组进行全班表演。
2、引导学生从请教的内容、态度等方面进行。
向别人请教:
内容方面——要先想清楚,心中有数
态度方面——谦虚、诚恳、有礼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五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板书设计。
色彩美。
灵动美。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六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
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是一直让它错下。
去?
2、全班交流。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七
1、了解故事内容,通过聆听故事和观察画面细节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情节。
2、尝试用语言、体态、表情等表现故事中的趣味片段,体验绘本故事的趣味性。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材料准备:ppt、图片、黑板。
一、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1、以前看过的听过的故事中,最喜欢哪些故事?
2、有没有听过中国民间故事?什么是中国民间故事?
3、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二、欣赏故事前半段、从画面中理解故事情节。
(一)从小偷、老虎的神态动作揣摩心理活动。
1、王老汉家里的大胖驴,把谁招来了?
2、猜猜小偷和老虎心里在想什么?
3、这天晚上,老虎和小偷去干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二)重点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1、你们听明白老奶奶说了什么吗?
2、躲在墙角、房顶的小偷老虎冷不丁听到吗,能明白老奶奶说的意思吗?
(三)小偷、老虎心里的“漏”是什么?
1、他们想的意思差不多,但有一点点不一样,谁能将里面的小秘密找出来。
2、老师朗诵。
3、小偷觉得“漏”是什么?老虎觉得“漏”是什么?
三、欣赏故事后半段、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进一步了解小偷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2、尝试和教师分角色趣味性的表现老虎和小偷的对话。
3、肢体表演,感知老虎小偷见面刹那的戏剧性效果。
四、完整欣赏故事,回味故事中的细节。
1、交流讨论:(1)最喜欢故事的什么地方。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介绍故事名字“漏”,认识汉字结构。
这个绘本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漏”,为了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故事中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声词,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动形象又能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整个故事中“漏”作为贯穿故事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孩子对“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当孩子在相对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时,才会投入到对些许不熟悉的情节逻辑中隐藏线索的察觉和思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已经很少接触到房屋漏雨这样的现象,对于“漏”雨缺少直观的认识,所以要让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今天的活动中,我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还加入了方言的形式,所以我重复说了好几遍,让幼儿在趣味的倾听的同时了解什么是“漏”。将重难点克服了之后接下来的故事理解就相对容易了许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八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贼(盗贼)—绒(绒毛)。
良: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九
1.尝试用浓、淡墨的形式绘画故事“漏”中有趣的画面。
2.乐意大胆讲述,感受故事的诙谐。
一、谈话导入。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了哪本故事书?(电脑上出示故事封面图画)。
你最喜欢小电脑里的哪一张图画?为什么喜欢?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师请两到三位幼儿回答。)。
二、交代课题。
师:今天,老师用国画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画面画了下来,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已贴在黑板上面的范画)。
师:哪些地方用了浓墨?(轮廓,线条用的是浓墨)。
淡墨呢?(里面晕染用的是淡墨)。
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幅画,他们的方法都一样吗?
师:那我们在画的时候,你觉得怎么样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
1.大胖驴的肚子要画的大大的。
2.老虎看见大胖驴的时候,表情怎么样?(皱着眉头)小偷呢?(牙齿都露出来了)。
3.骨碌骨碌滚下山的速度很快,变成了两个圈圈。老虎的圈圈画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画的小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小狼豪沾浓墨站起来跳舞,大狼毫喝饱淡墨躺下来画。
四、教师讲评。
1.说说自己的画。
师: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别人的画。
师:你觉得他画的有趣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整理、结束课时。
师:漏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画面,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好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诗采用了非常有新意的对比,用红叶比春花,在美的基础上渲染了一层坚强。诗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古诗中写秋的诗文大多是悲凉的,而这首诗却表达了一种喜爱的情感。古诗的诗意富有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富有哲理:把枫叶经霜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这句诗就有了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这首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寒、径、斜、霜”等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寒”宝盖儿宽,三横紧凑,撇捺要舒展。“径”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又”。“斜”左右结构,注意两部分的高度。注意“霜”的三部分的位置等。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六、指导学习《赠刘景文》。
过渡:诗人杜牧抓住了一片红叶,就送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晚秋,其实秋天的美景有很多,喜欢秋天的诗人也有很多。课文第二首诗歌《赠刘景文》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苏轼。
(一)认识作者。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二)感知古诗。
出示诗歌,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预设: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三)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想一想:《山行》这首诗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欣赏的。
预设:字、景、情、理。
1、小组长领学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犹、傲、橘”。
(2)出示会写的生字“赠、刘……”等7个生字,小组成员每人一个生字讲解,并示范书写,直至完成任务。
(3)小组挑战,听写生字。
2、一起赏景。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预设:荷叶、残菊、黄橙、绿橘等。
(2)联系诗句说一说,诗中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导悟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作者写枯败的荷叶、傲霜的残菊有什么用意?又为什么写到了橙黄橘绿?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点拨。
预设:刘景文当时已经58岁了,有些迟暮之感。作者写这首诗告诉他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勉励刘景文奋发有为。
4、诗歌中有没有一句话让你觉得包含道理?
预设: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霜凌寒的气节。
七、总结提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的名句,其实秋天不只有火红的枫叶,灿烂的菊花、还有很多像橙黄橘绿的美景。秋天多美好,让我们去寻找诗意的秋天吧。说一说你眼里的秋天。
八、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片,观察回答。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这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
板书,齐读课题。
2、解读课题。
夜:夜晚。书:书写。见:看见。
夜书所见: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
二、感知内容。
1、认识作者。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2、听《夜书所见》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夜书所见》。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三、研读古诗。
(一)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好节奏。
(二)抓住关键字理解诗意。
预设: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了解多音字“挑”。掌握“挑”的意义和用法。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三)读一读诗歌,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1、赏析前两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中诗人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孤单忧愁寂寞。
诗人的心被思念家乡的情感填满,朗读时要读出来。
2、赏析后两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
诗人看到了明灯,想到了“挑促织”——斗蛐蛐。想起了童年的生活,内心又充满了开心快乐,被幸福感填满。进而有为思想丰富了内涵。
3、诗人的感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跟读诗歌,读出情感变化。
自由朗读诗文,读出诗人的感情变化。
(四)背诵诗文。
1、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诗文。老师出示诗句中的一个字,学生背出相应的诗句。
预设:送、动、挑、夜。
随文识字,学习生字“送、挑”的写法。
2、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秋天的美文,一定要背诵课文,把美文收到自己的记忆宝库里。
小组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的背诵最有节奏感,最有感情。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背诵成果。
四、主题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遍地美景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秋的美景是说不尽的。
1、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秋天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
出示诗文《秋思》、《夜雨寄北》。
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诗中的情。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快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总结:秋天的诗歌有古道西风的苍凉,也有一鹤排云的豪迈。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秋的美丽。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请找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铁罐的自以为是和陶罐的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编.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够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内容以及对比辨析、近义互解等方法理解文中“道别、叮咛、歌韵、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声音,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声韵美、景色美,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特色,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中的新词,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
教法:情境诵读法、迁移引导法。
学法:对比练习法、阅读想象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指名学生发言,从视觉、听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去了解秋天。)。
是啊,有人喜欢看秋天,看它的五彩斑斓。今天,让我们来听秋天,听秋的声音。
(板书课题)。
谁来读读?(指导朗读,读出停顿,读出静心,读出陶醉,读出号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读好它就是最美的语文课。
二、学习新课:
1.自己读一读,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每人一节,检查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3.检测朗读:
(1)指名分节朗读。
(2)词语认读检测。
4.分节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第一、二节:
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仔细听,这样读好吗?
(老师范读第一节,学生点评,指导学生读好象声词,读出秋天的幽静。学生练读第二节。)。
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节放在一起读吗?
(引导学生发现诗节语句结构的相似性,第一节写秋风吹树叶,第二节写蟋蟀鸣叫。)。
当你找到了规律,就可以把它读得很好。现在请你在诗中找一找,还有类似的语句吗?
(引导学生发现第三节、第五节、第六节中的近似语句,指导读出节奏和情感。)。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指导读好“暖暖的叮咛”“掠过”“歌吟”。)。
(2)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指导读出排比句的起伏变化。)。
(3)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指导读好“远方”“匆匆”。)。
还有一节,谁能来试着读读?其他同学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再出示: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5.想象朗读,读出趣味:
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也走进了作者眼中的秋天里。
(1)出示第一、二节: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听,你能看到那幅画吗?
(引导学生想象秋风吹黄叶、蟋蟀擦翅的场景,补充语言训练:黄叶会说什么?蟋蟀会唱什么?)。
(2)我们把诗歌变成了图画,你能把图画变成诗歌吗?
(出示秋雨图和诗歌架构,让学生尝试填空式表达。)。
(3)出示第三小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用这样的句子再来说说吗?
(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听到的雨声。)。
(4)试着自己读读,还能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来?和同桌说一说。
(5)组织全班交流,让秋天的美丽个性化呈现。
6.一咏三叹,读好结尾: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声音渐小,秋去秋来。)。
三、小结:
听听,秋的声音——看看,秋的风景。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四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习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习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习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习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习,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习,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习,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习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习。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习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五
目的要求: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2、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3、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要点: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要用钢笔写作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先学写钢笔写字。但是,钢笔和我们用的铅笔一样,也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执笔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钢笔和正确地握笔。
二、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钢笔,观察一下钢笔由哪些部件组成。
2、学生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3、教师总结:钢笔主要分为三个部位,即笔壳、笔胆和笔尖。笔壳是用来保护笔胆和笔尖的(教师作演示)笔胆是用来吸收和装墨水的(教师作使用示范),使用前要把笔胆清洗干净,换用墨水前也要清洗干净。笔尖用来写字,使用时要保护好,尽量不要让笔尖撞上硬的东西。
三、学习执笔方法。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握铅笔的。
2、教师边作示范边归纳。
手握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四、学生练习握笔。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握笔方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如获至宝”“顾此失彼”等12个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读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说一说,读一读中学习词语,感受幽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漫画中感受幽默带来的愉悦和轻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卜劳恩的其他漫画。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图识字,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向力。
一、激趣引入
二、看漫画、感受幽默
1、看漫画,把你读懂的内容讲出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读词识字。
(1)幻灯片出示词语,反复读,读音、认形。
指名读词语——认读生字——强调字形的写法
(2)了解词义,师生,生生互动
3、为漫画配合适词语。
可以恰当的引用,鼓励学生说出其他的词语。
三、再读词语、反复练习
开火车练习读词语。
四、作业设计
1、认识12个成语。
2、搜集卜劳恩的漫画欣赏。
第二课时
巩固字词,积累语言,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复习导入
欣赏了漫画家的漫画,我们还积累了很多词语,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得多。
幻灯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二、扩词识记
1、组内扩词,交流汇报。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三、扩展阅读,积累名言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卜劳恩的漫画,请学生慢慢欣赏。把喜欢的名言超在练习本上。
四、作业设计: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续画《书痴》。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字,认识七个字。在要求学会的十个字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子,“辰”不要漏掉中间的短横,也不要在里面多加一撇,“枕”子右边的一撇是一笔写成的。会认的字中,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过程:
一、以“信”导入,引导质疑。
1、同学们,你们平时给哪些人写过信?收到过谁写给你的信?(学生自由说)。
2、老师带来了一封信,想看吗?(课件出示欧立希写给自己的信)仔细看,用心想,这封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归纳树立学生的疑问。
(1)收信人和写信人是同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2)欧立希为什么给自己写信?
3、书信是两个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给自己写信的人》去了解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来读一读。强调正音。
3、梳理文章大致内容。
(1)在这封信中,有没有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理解“寿辰”和“祝贺”的意思。
(2)从这封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欧立希工作很忙,他也爱着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至于忘记父亲的生日,他给自己写下了这封信。)。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谁能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说的简单一点?提示:课文讲了()(谁)的工作(),但他(),所以给自己写了()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4、同学们,你又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欧立希工作忙和爱父亲的呢?让我们走入课文的3、4自然段,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
三、深度对话,品读课文。
(一)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工作很忙?
要点:
(1)“给父亲过完生日,他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实验室工作了。”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2)“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a、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b、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不分昼夜谈体会。不分昼夜:白天,我们可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晚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小结:他就是这样工作着,没有了白天,没有了黑夜。
c、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废寝忘食谈体会。情景说话,练习读此句。(此时夜已深沉,我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欧立希,他在??为了记录一组完整的实验数据,已经过了四十个小时,欧立希,他在??累了,??饿了??这就叫做??)。
d、也许读到这里,你会心疼欧立希,你想劝他快休息一下,可是,欧立希行吗?(课件呈现:非洲难民的生活,数据呈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孩子眼中无助的眼神,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小结:听见了,听见了,同学们的心声,欧立希都听见了。为了非洲人民能早日逃离病毒的迫害,为了让孩子眼中不再无助,为了让欢笑更快地降临到这块土地上,欧立希啊,除了工作,没有休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e、指导读。(将1.2句话连起来读,形成整体。)。
小结:文字真的成为了画面,在我们每个人眼前出现,帮助我们似乎看到了欧立希工作的场景。是啊,责任,使得欧立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工作,当他为父亲过完生日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匆匆而去。这时,我明白了,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是因为他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忙,而是“繁忙”!
(二)你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爱父亲的呢?
要点:
(1)“原来,重视生日是德国人的风俗??一定不能忘记。”
a、风俗是什么意思?
(2)“他拥抱着父亲??亲手点燃生日蜡烛。”
a、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充满温度的动作,谁来读一读。
b、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会看到什么?
c、当欧立希拥抱着父亲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d、小结:动作传达着亲情,词语传达着温暖。看来,欧立希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部化成了一个深深的拥抱。谁来读一读。
(3)“那时候邮电事业还不发达??到父亲那里去了。”
a、同学们,当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请你读一读,相信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触动你的心灵。
b、还记得那封信吗?谁来读一读?
c、想象一下,欧立希写这封信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可别忘了这份叮咛)再读信。
d、7月8日这一天,当欧立希从邮差手中接过这封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一定要记住给父亲送上生日的祝福)再读信。
小结:这正好到达的哪里是一封家信,分明是欧立希与父亲之间沉甸甸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给我们听一听?小结:同学们,从你们刚才找到的句子中,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到:欧立希对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厚重。(师补齐板书:深爱父亲。)我们也终于深刻地明白了,欧立希要给自己写信的原因:他虽然工作繁忙,可他深爱父亲,他不能更不愿忘记父亲的生日!
四、升华主题,启迪心智。
1、欧立希为父亲过完生日后,又匆匆忙忙地工作去了,在匆忙的脚步中,你读懂了什么?(对工作的热爱)他的工作如此繁忙,可他还记得父亲的生日,在送上祝福之后才匆忙而去,你还读懂了什么?(对父亲的热爱)。
2、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欧立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3、欧立希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0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面对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欧立希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自己读一读吧。
小结:是啊,家给了我们每个人温暖,爱给了我们每个人力量。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在工作中废寝忘食;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没有忘记父亲的生日;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将非洲人民的疾苦牢记心间。爱,使得欧立希变得可亲可敬,而我们每一位同学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份爱的无限魅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八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鹿》,伸出你们的指头,和老师一起认真把题目写下来。生齐读课题。
《狮子和鹿》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导读提示,我们一起来读读,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鹿欣赏(),去抱怨();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的角差点儿(),可()的腿却让它()。
三、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感受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
1、欣赏鹿角的美丽。
鹿角到底美在哪呢,让小鹿如此欣赏?请你们找出来读读,并用“—”画下来。
1)当鹿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2)指导读出这时候鹿的语气。
2、抱怨鹿腿的难看:鹿悠闲自得地欣赏美丽的鹿角时候,忽然觉得自己的腿很难看,开始抱怨了,他是怎样抱怨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并用“—”画下来。
1)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指导朗读:这时候鹿的表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表情朗读,读出不满、抱怨、嫌弃的语气。
四、品读第5—7自然段,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6自然段。
2、交流:为什么美丽的鹿角差点儿让它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预设一,学生可能会说: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差点儿让它送命。
(当鹿的角被树枝挂住的时候,鹿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二,引导学生:有力的长腿让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多亏了四条细腿;而当鹿角被挂住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向前奔去,狮子再也没有追上,多亏了四条细腿啊。
(这个时候,鹿又会想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惊险。
4、悟理。
两只美丽的角让鹿差点儿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迁移拓展。
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最后师总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伊索寓言》,相信同学们在读后会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满足。
教学反思。
这节课因是略读课,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已读,要求读准读通,读出问题,读出自已的感受,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已的启示,并根据课文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讲一讲。学生各自发表了意见,有的学生说自已明白了,好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用的,不好看的东西并不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说明白了好看的东西有时也会变得十分令人讨厌,不好看的东西有时却会使自已有所成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十九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一、欣赏讨论。
2、欣赏大熊猫图片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新编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
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6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