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1:10:04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优质20篇)
时间:2023-11-15 11:10:04     小编:纸韵

教案设计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益。教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可以通过以下范文进行解读,希望能激发更多教师的教学思路。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启动flash5的方法,熟悉它的界面。

2、掌握引入一个已有动画的方法,并观看自己所引入的动画。

3、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flash5基本技能,启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学会独立使用flash5软件。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能力,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锻炼学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

了解flash5的时间轴、舞台、绘图工具以及浮动面板的功能。

教学难点:

给图库中的对象进行分类,以入图层的命名。

教学方法:

讲解法、操作法、演示法等。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是啊,我想,每位同学都有伴随动画片一起成长的经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看过许多难忘的动画片,大家想知道这些精美的动画片是怎么做出来的?(生:想知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动画的软件:flash,flash5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作动画,还能做广告宣传等,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逐渐接触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首先指导学生启动flash5,让学生熟悉flash5的界面,了解时间轴的作用、舞台、绘图工具及浮动面板。

(2)合作学习

现在就让我们启动flash5动画软件吧,首先同学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来进入,和启动其它软件的方法一样,开始—程序—flash5,或者在桌面上有可直接双击进入。

师让生观察flash5界面并讲解:

1、时间轴:

它像电影的胶片,每一小格代表动画的一帧,帧里面装载着动画内容。当你对某一帧进行编辑、修改的时候,只要用鼠标点时间轴与它相对应的小格就可以进入这一帧的编辑状态。

2、舞台:

flash5编辑区有一相非常形象的名字,叫舞台。它是创建动画和动画演出的场所。这和以前学过的我们常常把编辑区看成画布和白纸的方式不同。

有了舞台就要有演员,flash5中的演员是什么呢?它们叫图形和元件(组件),图形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用绘图工具画的或“导入”的图片,元件是什么呢?它是组合在一起的图形,也可以是一个动画效果的按钮,还可以是一段动画,在flash5,中叫“影片剪辑”。

绘图工具:

和我们以前学过“画图”软件中的绘图工具差不多。

浮动面板:要制作一部动画片要有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了进行这些设置,flash5中设计了很多浮动面板。它们分布在屏幕的右侧。这些面板可以在屏幕上随意拖动,来回切换,如果嫌碍事,还可以关闭。如果弄乱了,你可以通过窗口——面板位置——默认规划命令把它们恢复过来。

好了,我讲了半天,大家对flash5一定有所了解,一定想试试操作了吧,下面我们就来作一个最简单的动画——大海中的一个小鱼在游来游去。

(一)制作动画

1、启动flash5

2、导入图片

3、在预览窗中出现一条小鱼,单击按钮可以预览动画

4、用鼠标拖住预览窗中的鱼,将它拖入舞台,随意放在舞台底部。

(二)预览动画

可通过“控制”菜单下的“测试影片”进行测试。

(三)保存文件

和以住我们保存文件的方法一样,不再重复。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自编教材,主要讲解键盘历史渊源、四大分区以及其中基本键区的使用。是学习好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学习的对象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刚升入初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对键盘操作比较熟练,但有的太不熟悉,即使比较熟悉键盘的同学也不是那么全面了解,所以让同学们认识键盘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的发展史,使学生产生兴趣;

2、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3、了解基本功能键的使用;

4、了解盲打等打字方法;

5、通过认识键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键盘的历史由来和认识并使用主键区

教学难点:各功能键如shift、enter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回一下之前学的电脑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鼠标、键盘、扫描仪、麦克风、摄像头、手写板、光盘磁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就关于其中一个输入设备,是哪个呢?

老师说一个谜语,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

有户人家真奇怪,房子区域分四块

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

有的成员多,有的成员少

别看他们不起眼,少了他们真麻烦

(打一个电脑的输入设备)

对,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就是键盘。

板书: 第七课 认识键盘

二、历史引入、激发兴趣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呢?(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那世界上第二的山峰是哪一座呢?(昆仑山乔戈里峰)

(引入)就像大家都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1946)却从来很少有人去注意键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心脏,显示器是电脑的脸,那么键盘----就是电脑的嘴。是他实现了人和电脑的顺畅沟通,就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小东西,它所受到的关注却很少,常常被大家忽略。

好了言归正传。谁告诉我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1946)所以随着电脑的出现,键盘也在1946年应运而生被发明出来对不对?(错!)

板书: 1、键盘之历史 1714 1868 克里斯托夫

其实键盘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美国人“打字机之父” 克里斯托夫·肖尔斯 获得了打字机模型的专利并取得了经营权,这个时候便开始出现了现代键盘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按键即“qwerty”键盘。

三、认识四区、侧重主键

板书:2、键盘的四个分区

这个键太小了大家看不清楚,老师大概把手中的键盘它画下来。

好,老师已经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了四个分区。

它们分别是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

跟着老师重复一遍:

很好。那谁知道,在这四分区中,那个分区是我们最常用的呢?(主键盘区)

对,顾名思义的,最主要的分区就是主键盘区。

板书:3、主键盘区

#拼图#现在我们是不是拥有一块完整的主键盘了呢?#补缺键#

主键盘又叫基本键盘区,它由数字键,字母键,符号键和基本功能键组成。

这节课我们先重点来看字母键。我们从左往右来看,qwert,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些字母顺序会是qwert的排序呢?为什么不是按照字母表abcde的排序呢?是因为这样的排序方便我们打字对不对?(错!)

#大家大胆的猜一下嘛#

其实,和方便我们打字,提高的我们打字的速度这个说法正好相反。它是为了减慢我们的打字速度。

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的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键盘的各个字键在击打之后回弹的速度很慢(动作示范),一旦打字员的打字员的打字速度太快,旧容颜易发生两个按键卡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工再很小心的把他们分开,严重影响了打字的速度。

为此,制造键盘的公司,也就是之前所说克里斯托夫的公司也就遭到了大量的客户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和设计师可是伤坏了脑筋。终于他们决定,既然我技术就摆在那里无法提高,那么我就想办法来为难打字员好了,把键盘上的字母排得乱七八糟很难打字,让你们打不快。

我们看到f和j下面有两横红线,其实是两个突起的横杆。这是咱么食指的位置,下节上机课的时候老师会再跟你们强调。

他们把最常用的o、s、a安排给了最笨拙的小拇指、无名指,把使用频率较低的v、j、y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负责,于是,这种“qwert”键盘就诞生了。

直到现在,无论如今的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多么成熟的地步,后人再发明多少合理的排序方法,都无法推广沿用,可知社会的习惯势力是多么强大。

四、模拟感受、初识盲打

这样的键盘布局真的非常没有效率,有时候为了打一个单词,我们需要常常上下往复的移动我们的手指。

兵来将挡,在1888年的时候,一个叫马加林的打字员发明了“盲打”,把打字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后来专门发展成了盲打技术。(加加林----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

板书:盲打?

什么盲打呢?好,现在请大家闭上双眼,开始想象一个你最熟悉的键盘,可以是你的手机拨号键盘,可以是你家大门上密码锁的键盘,你是不是闭着眼睛也也能输入密码或拨通号码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输入110。

好,大家都非常认真做的非常好。这就是盲打技术,只要记住键盘就可以。

今天的作业就是自己下去,像老师一样,把主键盘区画出来,最好把它背下来。

五、双字符键、功基本能键

我们现在来看绿色标记的数字键和符号键,他们和字母键有什么区别呢?

对,它们叫双字符键。

板书: 双字符键

我们按这个键显示出来的是什么?是数字1还是感叹号?

对,在默认的情况下,双字符键优先显示下半部分的字符。

那当我们要用到感叹号井号时是要怎么做呢?

这就要用到刚才我们xx同学补上去的shift换挡键

对,先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需要的双字符键。

它们中间的开始键和电脑桌面上的“开始”是一样的功能。

长相最特别的回车enter键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确认输入的执行命令,第二是在文字处理中起换行作用。大家应该没有见过打字机,打字机有一个部件叫“字车”,每打一个单词“字车”就向前移动一截,当打满一行字符之后,打字的人就要推动字车到原来的位置。老师也只在电影里见过(动作),这个动作就叫回车,后来键盘发展出了能自动回车的键。(回车上的箭头符号)

我们的tab键和大写字母键转换键将在下节课的上机练习中和大家详述。

最后再让大家猜一个谜语,键盘里的那个键最帅呀?

下节课老师将带大家认识除了主键盘区之外的f家族功能键区和光标键区还有小键盘区。

大家别忘了画主键盘区的作业。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三

出示“金山打字”程序,并让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金山打字”程序中,都有生么样的事件发生,请学生阐述讨论结果。

教师做补充分析

程序运行分析

首先让学生操作完整的易语言“打字练习”程序,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事件及过程,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窗口界面分析

通过上面的事件和过程分析,让学生再次分析本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中应包含哪些组件及元素,教师帮助分析讲解。

教师演示在“窗口界面中”加入本程序所需要的组件及元素。

程序数据类型及代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各个子程序进行分布步讲解。

1、“开始”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教师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真”、“按钮1.禁止=真”。

重点讲解事件“处理事件()”和“延时(100)”

2、“停止”按钮被单击子程序

通过分析代码,讲解逻辑变量“进入循环=假”、“按钮1.禁止=假”。

在这一部分,可以先让学生对照上一部分的逻辑变量进行相似性分析。

3、按键盘字母键的过程

这一部分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按下某键”事件,和实现判断按下程序中a、b、c、d的某键。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四

1.进一步了解app的制作方法。

2.通过体验离线和在线制作app,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制作app的方法。

重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难点是app的发布。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线制作app,要求电脑能够上网。如果电脑不能够上网,或者网速很慢,建议还是继续用上一课所用的软件离线制作app。

在线制作app的网站有很多,如应用公园、腾讯风铃、简网app工场、金和iu等,建议老师上课前检查哪些app制作网站可用,学生制作app不一定要用教材中推荐的这些网站,老师可以推荐更好的app制作网站。不管选用什么网站在线制作app,教材中制作多媒体app的项目流程都可供学生参考。

教材中制作app的任务是《我的班级》,老师可以收集班级的活动资料(包括照片和文字资料)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app制作。app的图标可以用photoshop制作,也可以用在线图标制作网站生成图标。学生还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出更多的在线图标制作网站。如果启动页面等图片需要处理,可以使用photoshop。学生制作完成后,自然希望看看效果,老师可以挑选一些较好的app安装到手机上,让学生看看在手机上的运行效果。

1.体验app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学会制作不用编程的app。

重点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难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

建议本课用1课时。

前面几课主要是讲手机及各种应用,手机的应用离不开app程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最后两课安排学生制作app,让学生对智能手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制作app的软件有很多,本课选用的软件是appmaker,该软件是电脑版。在资源目录中有该软件的安装程序。如果老师认为有更合适的制作app的软件,也可以选用更合适的软件来制作app。本课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制作app的任务,然后在电脑上自主完成。制作app的任务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班级的文宣、某个报名活动的宣传等,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或者由学生自己构思任务。

为了让学生体验制作app的完整过程,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可以将部分制作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发布到手机上,演示给学生看,并点评。本课实际上是制作一个类似演示文稿的app,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难就难在准备制作app所需要的素材。老师应该针对各种任务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防学生找不到素材影响教学效果。至于语音素材,教材中提到了用“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来制作语音,课堂上可以用这个软件来制作语音,该软件生成的语音是wav格式的文件,而appmaker不支持wav格式的声音文件,所以要用“格式工厂”转换声音文件格式。在学生完成app制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课需要使用的软件都放在资源目录中:

1.app制作软件:appmaker。

2.文字生成声音: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权威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五

1.使学生掌握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

2.使学生掌握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方法。

3.使学生掌握行间距和段间距的设置方法。

4.使学生掌握文档的分栏排版方法。

1.培养学生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的能力。

2.培养学生键盘操作的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段落对齐方式的设置。

2.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

1.段落缩进控制的设置。

2.分栏排版方式的设置。

演示法、实践法。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文字素材。

1课时。

教师展示样例,引入课题。

教师展示样例,如图23-2所示,说明左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等段落对齐方式,演示设置段落对齐方式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病毒”文档中插入各段小标题,将标题居中对齐,并将文字修饰为隶书小二号桔黄色字。在文章的末尾,采用右对齐方式插入日期,并将文字修饰为黑体小四号蓝色字。

教师介绍:缩进控制可以控制段落距页面左右边界的距离,还可以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等方式。

教师提问: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与设置缩进控制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讲解并演示分栏的操作后,要求学生将“病毒”文档的前两段文字分为两栏,

完成书第115页练习1、2。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word只对选定的部分进行分栏。

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对“奥运——20xx”进行段落修饰。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六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1、学会建立文件夹;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小明想要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夹,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建立新文件夹

在c盘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在“我的电脑”窗口双击(c:),打开“轵城二中:”窗口;

3、单击“文件”菜单,将指针指向“新建”,在出现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命令;窗口中出现一个“新建文件夹图标”。

二、文件夹的重命名

1、选定“新建文件夹”;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夹”框中输入“小明文件夹”,并按回车键。

三、移动文件夹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房子”文件移动到“小明文件夹”中。

1、选定“房子”文件;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

3、打开“小明文件夹”窗口,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动。

四、复制文件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房子”;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3、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软盘驱动器;

4、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复制的文件。

议一议:

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在e:盘建立一个“我的作业 ”文件夹,然后把c盘上的“小明文件夹”移到里面;

将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复制到“我的作业 ”文件夹中。

文献摘抄:

如果需要同时选取多个文件,可以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再依次单击所要选取的文件,这些文件反色显示,表示都被选取。

要选取连续排列的多个文件,可以先单击么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松开shift键。

如果要撤消选取的文件,可单击选取的文件旁边的空白处。

教后小记:

根据学生操作水平不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为什么这样难于管理、学习效果也不令人满意?现在我明白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首先:我们应当把提高学生兴趣放在提高学生能力之前,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因此提高兴趣的要点不仅要求教师要设置很好的情境还要让任务驱动中的任务环环相扣,具体的说就是设置的任务要合理:不能让学生做完第一个任务后就很明确的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更不能让学生做完第一个任务后就丧失做下一个任务的积极性;最终这个任务的结果一定是发散性的结果,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一定会高涨的。

再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有标准,要有依据。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了无论是技术好的学生还是技术不是很好的学生都愿意接受这样或那样的评价,同时还可以让技术不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具体是在哪里失败的,所谓跌倒后也有让他们爬起来的启始点啊,让技术好的学生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还是有缺陷的,所谓弥补的着重点。

最后:还要用鼓励的话去激励这节课中发挥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当然这种鼓励一定是实事求是的,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因了不起的本事得以体现才得到老师表扬,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暂时的满足,如果是小组则会让他们产生下次更要团结、合作的动力。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七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电脑动画教学。

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

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社会”

解释: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八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教师活动。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九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dd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dd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00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00中加入页面边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教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贺卡背景的制作。

2)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文字的动态效果。

4)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贺卡边框的制作。

6)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教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教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教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教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00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

教材选自xx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一)知识目标。

1、了解visual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

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

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

一、认识可视化界面。

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一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二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执着追求。

的准则。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仅这样还不够,还应努力的钻研业务。信息技术不像其它学科,它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新授前,我都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和认知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才会有教为理想的效果。秘决:多夸奖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每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

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早日成才。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教学心得,教学的路还要走很长,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三

老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老师: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学生:是人脑;

学生:不行。他无法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东西,也无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2、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围设备和辅助部件。

我们先来介绍外围设备。

老师:(指键盘)这是什么?

学生:键盘。

老师:(指显示器)这是什么?

学生:显示器。

学生:向他们表示感谢,欢迎他们的到来。

(学生上前操作)在画板中输入。

学生:……。

学生:打印机、音箱……。

老师:有了彩色打印机,可以立即感受创造的快感(当场演示,将前面同学利用画板制作的作品打印出来);有了音箱,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妙(马上播放交响音乐)……(让同学们立即能亲身感受计算机硬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人类的智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人类带来无尽创造的空间。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虽然精彩,但它们不是计算机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的中心在主机箱里。计算机中的大脑和心脏都在这里了。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箱,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先简单介绍,然后再请同学们看实物)。

主机:cpu、内存、硬盘……。

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我们一般听到的pentium就是cpu。cpu是电脑世界中最大的司令官,就像是我们大脑一般,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cpu运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台电脑性能的发挥,速度决定一切。因此,cpu的发展关键就是如何使运算速度加快。从1971年11月15日问世的第一块cpu,intel4004,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可进行十万次的加减法运算,到现在的奔腾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四亿次,到5月17日,推出的奔腾i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五点六亿次。短短三十年的历史,cpu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千倍,尽管如此,cpu的运算速度仍在不断地加快。

内存: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用于计算和控制的功能,那么计算机中用于记忆的部件就是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即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的内存条。cpu是运算速度越快越好,而内存则是容量越大越好。内存又叫ram。具有易失性,当计算机突然断电后,内存内的数据全部消失。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外存:为了补足内存的不足而设计,全称为外存储器。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可移动大容量设备,如优盘等。

[活动]百闻不如一见,请同学们进行分组操作(八个人一组),打开机箱,观察主机箱内的部件,观察cpu的位置,内存的形状,及硬盘的形状。(注意安全,有序)。

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上由四大部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内存、cpu。输入设备负责接收外界信息后,输送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和记忆,然后由内存将有关的数据传递给cpu,数据经过cpu运算处理后,再传递给内存进行暂时存储,最后由内存将数据传递给输出设备显示、打印,或者传递给外存储器,以便长期保存。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四

通过制作实例,让学生掌握符号绘制及创建运动动画的方法。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精美的动画。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互相讨论帮助中完成运动动画的制作。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安排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通过设计制作动画,提高他们各自的审美观点。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动画。

3、通过他们之间的对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对比中互相学习。

【】。

1、符号的绘制。

2、运动动画的创建。

【】。

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课件。

【】。

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以学带教,以教促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课程改革内容的精髓。

在以前的学习中,对动画制作中利用工具栏中的工具绘制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利用工具栏绘制图形,如何插入关键帧,如何选取一个或多个对象,如何移动和复制对象等是创建运动动画的关键。

任务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安排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帮助中学会运动动画的制作。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对比中互相学习。比如:动画“气球上升”的探究学习。并且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的安排进阶任务,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的发生,实现了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最后学生通过回顾“气球上升”的制作过程,总结出运动动画的创作过程,教师予以补充肯定,这样就实现了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体系。

【】。

前面我们了解flash的基本知识,对它的界面有了一定认识,还学习了关键帧动画,掌握了关键帧及关键帧的插入。关键帧动画是帧帧动画,不容易实现动画的连续性,并且文件比较大。

对比过渡动画和关键帧动画。

我们今天来学习另一类动画:过渡动画。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知道过渡动画只要制作关键帧画面,由flash产生关键帧之间的变化过程。我们今天学习过渡动画的一种运动动画。

符号绘制及运动动画。

在制作运动动画之前先了解两个概念一个规定:

符号:指一个可重复作用的图形、动画或按钮。

实例:符号在舞台上的实际应用。

规定:flash中运动动画的运动对象必须是一个实例。

观察flash运动动画一些实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有多种,如:移动,旋转,改变大小,颜色,透明度等。

我们以“气球上升”为例来实践。

尝试制作“气球上升的动画,要求动画长度25帧。

在这个动画中,气球是在做从舞台下方向舞台上方的运动,那么气球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就是动画的关键画面,将其设为关键帧。

根据“规定”我们知道:应该先制作气球符号,然后再制作气球实例移动的动画。

下面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分析,结合课本的操作指南,尝试完成此任务。

学生操作时,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边框、中心点、画线、符号工作区、舞台)。

演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给予修正。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对于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尝试制作“风车”动画,“风车”动画。(风车的形状可自行设计)。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在“风车”动画的制作中,重点和难点是风车符号的制作。可以利用“矩形工具”和“箭头工具”制作一个个性扇叶符号,然后将扇叶多次复制、粘贴制作成“风车”符号。

制作运动动画的过程:第一步创建运动对象,第二步设置运动的关键帧,第三步创建关键帧间的动作。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五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常见的图表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图表的不同类型,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见的图表类型及特点。

【难点】图表的合理选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授课之前,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的图表类型,比如折线图柱状图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表类型能很容易知道数据的含义。此时我会再次的提出问题:这些图表的名称和含义都是什么?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柱形图。

任务二:折线图。

紧跟着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想了解某些学生近6个月成绩的表现情况,应该怎么办?柱形图是否还能清晰的给出结果呢?预设学生都摇头,预习过的学生能给出可以通过折线图来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然后提问折线图的意义是什么?【折线图用一些以直线相连的点表示数据,点在图表中的横向位置,对应着它所属的数据项,纵向位置对应着它的值,折线图可以较好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带领学生观看班级近6月的成绩折线图表,一起分析成绩变化的原因。

任务三:饼图。

教师进行讲解,如果想查看某一个数据占总数据的的'百分比应该用饼图。然后通过展示地壳中几种元素占比的饼图为例,进行细致讲解饼图的具体含义。讲解完毕后,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一起总结饼状图的每个模块代表的意义。最后请学生代表回答。【饼图用一个圆表示全体数据,用圆中不同颜色的扇形表示不同的数据项。扇形的面积对应的是数据的值】教师适当补充利用饼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项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提高。

小游戏:在多媒体上将统计图表类型和图表特点打乱,请举手最快的同学上台连线,将图表与其特点对应起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作业:对于同一份数据分别用三种统计图表进行表示。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六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的原理。

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运算和原理。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谈论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或者用ppt中的幻灯片展示),要求学生回答这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回答:11或者3。

老师:同学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事实上,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会发现它可能是11,可能是3,可能是17,也可能是61。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留个小疑问,我们来学习这学期的第一课:计算机与二进制。(板书:第一课计算机与二进制)。

二、新课讲解。

(一)十进制与二进制。

1.十进制的由来及其数制表示方法和进位方式。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辅助回答。教师利用小黑板和小磁石来解释:教师讲解逢十进一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个小磁石来表示十,把小磁石放在小黑板上。并把小磁铁横排,表示十进制中不同的位。(讲解完,将其保留在小黑板上。或者,教师可以将这个设想用ppt做出来。)。

…(10个1)=(代表10)。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老师:十进制是由0~9这10个数构成的,最大的数字是9。大家都知道十进制的进位方式是:“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2.二进制及其运算规则。

教师用ppt展示幻灯片:

十进制――――“逢十进一,借一当十”最大的数字是:9。

十六进制――――?最大的数字是:?

六十进制――――?最大的数字是:?

二进制――――?最大的数字是:?

答案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分条列出。

“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15。

“逢六十进一,借一当六十”59。

“逢二进一,借一当二”1。

熟悉了二进制的数制组成和它的运算规则,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以下的题目:

(二)数制的表示。

老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11”可以表示那么多数字了吗?对了,都是不同的数制惹的祸。该怎么解决呢?这就牵涉到我们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数制的表示。

教师用ppt展示数制的表示方法:

一般用“()角标”来表示不同的进制。所以,(11)2和(11)10就区别开来了。

在计算机中,一般在数字后用特定的字母来表示该数的进制。

b――二进制。

d――十进制。

o――八进制。

h――十六进制。

老师:所以(11)2也可以表示为(11)b;而(11)10可以表示为(11)d。

(三)计算机与二进制。

教师用ppt展示莱布尼茨和冯诺依曼的图片,引出有关计算机与二进制的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相互挑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相关原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获得总结性知识:

开关的“接通”与“断开”控制电灯的“亮”与“灭”

利用二进制的“0”和“1”状态来表示计算机中的电路的通与断,电子元件的开与关等,非常简单、稳定,而且会大大地简化计算机的结构,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课堂活动。

讨论:如果计算机采用十进制,会是怎样的呢?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七

与其它必修课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体会颇多,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在忙碌中收获,我在收获中得到了成长,这一切都激励着我继续奋进。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结合我校实际教学需要及校领导下达的教学任务。现将我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主控室日常工作做如下总结:

1、边讲边练。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体会颇多,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在忙碌中收获,我在收获中得到了成长,这一切都激励着我继续奋进。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结合我校农村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教学任务。现将我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在教学任务方面,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一、初二年级的课,通过一年来的学习,现在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学生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并且学会利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片裁切填色,八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电脑基础操作的水平上,学会了flsh软件制作简单不同类的小动画,七八年级都按照课程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边讲边练,学的快的帮助学习慢的,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利用单周周一和双周周二进行教师计算机专业培训。利用了业余时间并且提高了教师专业文化素质。

3、。教学成绩上,有八年级学生参加了商洛市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并且获得奖次。

握。

2、精讲多练。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例如在讲到“控点”时,我就把所以要涉及到这一操作的操作都提出来,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把握住了重点,让学生重视起来。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分层次教学。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部分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会加深他们的学习深度。另外,还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的培养,对有基础和潜力的学生可进行课本外知识的引导,比如:辅导他们学习电子报刊、电子绘画等。

4、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设备问题,部分机器老化,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无缘无故出现故障,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基本上是两人共用一台微机,有些甚至达到三人共用一台微机,不便管理,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部分学生常常趁老师不备自行将自己带来的软件安装和不正当开关电脑!致使电脑时常出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八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件夹的作用和基本概念;

2、学会建立文件夹;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重点:

1、学会建立文件夹;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难点: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小明想要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夹,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建立新文件夹。

在c盘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在“我的电脑”窗口双击(c:),打开“轵城二中:”窗口;

3、单击“文件”菜单,将指针指向“新建”,在出现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命令;窗口中出现一个“新建文件夹图标”。

二、文件夹的重命名。

1、选定“新建文件夹”;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夹”框中输入“小明文件夹”,并按回车键。

三、移动文件夹。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房子”文件移动到“小明文件夹”中。

1、选定“房子”文件;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

3、打开“小明文件夹”窗口,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动。

四、复制文件。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房子”;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3、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软盘驱动器;

4、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复制的文件。

议一议:

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在e:盘建立一个“我的作业”文件夹,然后把c盘上的“小明文件夹”移到里面;

将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复制到“我的作业”文件夹中。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十九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梦想秀——图层蒙版的使用》。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选自大连理工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图层蒙版的使用》。

“图层蒙版”属于photoshop应用程序中的高级应用知识,它难以理解,但操作简单。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再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使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魔棒工具、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图层的基本操作,已经能完成一般的图像设计,但对于复杂的图形图像,却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掌握了“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学生完全可以制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本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梦想,同时为他们提供有趣的、美观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能运用图层蒙版显示或隐藏图层的某些部分,从而实现特殊的图层叠加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教学、观察对比,深入理解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2)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帮助他人完成梦想,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2)通过制作环保宣传画,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3)通过自主选材,自主创作,增强创新意识,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

由于“图层蒙版”本身操作简单,但难以理解,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而将教学难点设定为“图层蒙版的原理和作用”。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使用了如下教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以帮助小女孩实现“梦想”为主线,学习利用图层蒙版进行图像的拼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学生示范、实物教学,教师示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图层蒙版的作用和使用。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本课以实现小女孩的“梦想”为主线,学习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教师通过演示寻找小女孩的四个梦想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图层蒙版;然后请学生根据学案提示添加蒙版并找到自己需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从而初步体会蒙版的神奇之处;此时学生会很想知道它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接下来会利用实物讲解蒙蔽的原理和作用,突破难点;在学生制作作品时,先让学生尝试——操作——纠错——再完善,将教学重点内容层层推进,从而进一步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进行演示讲解使用的素材和学生自己创作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但又关系紧密,都是在“找梦想”和“实现梦想”,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这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前播放歌曲《梦想》,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梦想秀。随后打开图像文件“我的梦想。psd”,在这个素材文件中将小女孩的梦想“文字图层”放到了“星空图层”下面,并在“星空图层”中添加了图层蒙版。

分别在普通图层窗口和图层蒙版中使用黑色画笔进行涂抹,对比产生的效果,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图层蒙版”,感受它的神奇作用,同时把操作结果:梦想的具体内容作为本课任务布置给学生。

(二)讲授新知。

个梦想,但具体要完成的是哪个梦想需要学生自己找到。因为添加图层蒙版操作比较简单,所以这部分知识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提示尝试自己完成。

为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掌握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找一名操作熟练到教师机进行演示。先通过“我来说,你来做”活动,让其示范删除图层蒙版的方法。之后请这位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何添加蒙版并找到小女孩的梦想。

根据学案中的操作提示,加上学生示范操作,学生们通过图层蒙版的操作找出本课的具体任务。

在全体学生都找到梦想后,请各组汇报本组需要完成的梦想。然后通过填写学案中的“练一练”,初步总结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

(三)实物讲解。

通过讲授新知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图层蒙版的使用方法,也领略了其神奇之处。此时学生必然想知道图层蒙版如此神奇的原因。因此在下一部分中我着重介绍图层蒙版的工作原理。

由于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我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用打印出来的星空图片表示星空图层,用梦想图片代表文字图层,用透明纸表示图层蒙版,用黑色小纸片表示用黑色画笔涂抹。

利用实物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蒙版的原理和作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来验证利用图层蒙版可以安全方便地拼合图片。

(四)作品制作。

下面就到了作品制作环节。在这部分中,首先让学生在学案中简单描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接下来学生尝试制作作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纠错,即与学生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讨论解决办法,最后让学生继续完善作品。

由于学生创作作品时必然会出现快慢不一的情况,因此这部分需要分层次教学。我在学案中设置了“技能挑战”部分,做的较快的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提示设计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五)作品展示评价。

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欣赏、表达、学习和交流,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以评促学。

(六)总结拓展。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学习不会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止,因此设计了拓展环节。

在这部分中,首先由师生共同总结图层蒙版的作用,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然后展示利用图层蒙版创作的精美作品,从而拓展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在整堂课的最后对本课的主题——“梦想”进行升华,让学生憧憬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本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目标达成良好,他们的作品让我吃惊、让我感动。不仅如此,我自己也在成长,也在收获:第一是关于素材的使用。整堂课教师使用的素材和学生使用的素材完全不同又联系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模仿老师,而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散思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是利用实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图层蒙版的原理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直接在电脑上演示会很抽象,因此我想到利用实物模拟讲解。从学习效果看,学生对于难点的理解比较到位。

追求优质教学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我有一些困惑,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给予指导和帮助。

1、在各组展示作品时应该由学生来推选还是教师来指定;

2、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展示作品的学生进行作品介绍;

3、利用教学广播软件中的“电子表决功能”请学生评价作品是否合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ps教案篇二十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app的制作方法。

2.通过体验离线和在线制作app,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制作app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难点是app的发布。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线制作app,要求电脑能够上网。如果电脑不能够上网,或者网速很慢,建议还是继续用上一课所用的软件离线制作app。

在线制作app的网站有很多,如应用公园、腾讯风铃、简网app工场、金和iu等,建议老师上课前检查哪些app制作网站可用,学生制作app不一定要用教材中推荐的这些网站,老师可以推荐更好的app制作网站。不管选用什么网站在线制作app,教材中制作多媒体app的项目流程都可供学生参考。

教材中制作app的任务是《我的班级》,老师可以收集班级的活动资料(包括照片和文字资料)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app制作。app的图标可以用photoshop制作,也可以用在线图标制作网站生成图标。学生还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出更多的在线图标制作网站。如果启动页面等图片需要处理,可以使用photoshop。学生制作完成后,自然希望看看效果,老师可以挑选一些较好的app安装到手机上,让学生看看在手机上的运行效果。

学习目标:

1.体验app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学会制作不用编程的app。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难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前面几课主要是讲手机及各种应用,手机的应用离不开app程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最后两课安排学生制作app,让学生对智能手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制作app的软件有很多,本课选用的软件是appmaker,该软件是电脑版。在资源目录中有该软件的安装程序。如果老师认为有更合适的制作app的软件,也可以选用更合适的软件来制作app。本课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制作app的任务,然后在电脑上自主完成。制作app的任务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班级的文宣、某个报名活动的宣传等,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任务,或者由学生自己构思任务。

为了让学生体验制作app的完整过程,在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可以将部分制作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发布到手机上,演示给学生看,并点评。本课实际上是制作一个类似演示文稿的app,制作的过程比较简单,难就难在准备制作app所需要的素材。老师应该针对各种任务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防学生找不到素材影响教学效果。至于语音素材,教材中提到了用“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来制作语音,课堂上可以用这个软件来制作语音,该软件生成的语音是wav格式的文件,而appmaker不支持wav格式的声音文件,所以要用“格式工厂”转换声音文件格式。在学生完成app制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课需要使用的软件都放在资源目录中:

1.app制作软件:appmaker。

2.文字生成声音:文字转成语音生成器。

神奇的二维码。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权威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权威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812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