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1:26:04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5 11:26:04     小编:纸韵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所编写的一种教学指导工具,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它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有序的安排,明确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提高教学效果。我想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案吧。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1、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

『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四

乌鸦喝水教案(第一课时)。

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武晓飞。

一、教学目标:

1.随课文识字,认识5个四会字和2个二会字。理解“终于”和“渐渐”。2.认识一个新偏旁:手字旁;会写看和渴。

3.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理清课文脉络。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板)、光盘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小乌鸦爱妈妈》歌曲中一句话,请听武老师说两遍。说完以后请小朋友重复一遍,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

(2)小乌鸦爱妈妈,叼来虫子喂给它!(3)指名两个学生复述,然后一起复述。

预设:真是一群耳朵灵的小乌鸦。

(4)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懂得孝敬妈妈的乌鸦!(5)跟老师读“乌鸦”(6)开火车读“乌鸦”

预设:生1:一只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喝到水了。(追问:你能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吗?)。

(这个故事的名字正是“乌鸦喝水”)【板书出示“乌鸦喝水”】(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师指黑板,生读《乌鸦喝水》】。(5)从你们的读课题中,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欢乌鸦喝水的故事。

那就请你们打开书()页,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

1.学习【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1:因为渴了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有效激励: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生1: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口渴的渴是三点水。

(肯定提升:你能一眼就看出这来那个字的偏旁不一样,真不简单!)(追问: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生1:因为喝是要用嘴巴的,所以喝是口字旁。(肯定:看来你真的动了脑筋去思考这个问题了!)。

(4)谁能给渴组一个词。谁能再给喝组一个词。

口渴和喝水。

(5)请一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

(理答:这只乌鸦好像还不太想喝水。)(理答:这只乌鸦真的口渴了。)(理答:这只乌鸦渴极了。)。

(理答:这只乌鸦找了好多地方啊!真辛苦!)(6)请第一组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

(4)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书空。看看上面有一个手字旁,一笔撇、二笔横、三笔横、四笔撇。下面一个目,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五笔横。

其实看就是把手挡在眼睛上面去。(5)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6)这个句子里有一个绿色通道里的字,需要我们读好,他就是“瓶子”的“瓶”。瓶是后鼻音,跟老师读“瓶”。(7)开火车读。

(8)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2.读【怎么办呢?】。

过渡:找到水了,渴极了的乌鸦真开心,可是,因为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1)【拖出:“怎么办呢?】”

(2)这时的乌鸦更着急了,他使劲儿想、用尽力气想。

(3)【拖出:力字】(4)急得汗都出来了。

(5)【用粗的蓝钢笔写:左边一点汗,右边一点汗。】。

(6)这其实就是“办法”的办。跟老师一起来书空。一笔横折钩、二笔撇、三笔左点、四笔右点。

(7)此时此刻,乌鸦的心情怎么样?理答:生:着急。

生1:读。

理答:(你真是不简单,这里面有两个长句子,你都能读得这么好,而且还带着表情!真不容易!)1、学习【拖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1)【拖出: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2)这个句子有点长,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3)请你来读。

(4)【老师用粗的红色钢笔划间隔号: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4)请我们班的女生一起来读这句话。

(5)【用红色荧光笔涂上“终于”】乌鸦想办法,想了很久,所以书中用了“终于”。小朋友们,当你做一件事遇到困难时,又想出办法一点一点克服了困难,最后把事情做好了,就可以用“终于”。

(6)【拖出三个句子】请小朋友练习把带“终于”的句子补充完整。自己先来读一读,填一填。

1.骑手经过不断练习,终于牢牢地骑在牛背上。(1个学生回答)(理答:真是一名成功的骑手!)2.爸爸经过努力学车,终于学会开车了。

(学会了。否定引导:请你把话说完整。)(1个学生回答)(理答:其实开好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3.我经过努力练习,终于把铅笔字写漂亮了。(我。探问:我经过什么?)(3个学生回答)。

(理答:真是个好学生!希望你的铅笔字写得越来越漂亮!)(理答:希望你以后成为一个小小钢琴家!)(理答:希望你每年都能当上三好学生!)。

江、河、渔、波、浪、海、洋、渴……。

2、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1)过渡:聪明的乌鸦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啊?我好想知道啊!你来告诉我。

生:读。

(2)【拖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3)乌鸦叼起小石子放在哪了?生:瓶子里。

生:慢慢。生:一点一点的。

(6)你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读出水是慢慢地升高的。请你来读。

(理答:老师仿佛看见了“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你可真会读书啊!)(7)请我们班男生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四)回顾课文。

1.排序。

(1)【出示三幅图】。

生:看图、思考。

(4)指第一幅图:这是乌鸦口渴图,到处找水喝。累的、热的、急的满头大汗!

指第二幅图:这是乌鸦找到水,但喝不着的图片。它用力想办法,希望能喝到水。

指第二幅图:这是乌鸦喝到水的图片。经过仔细观察周围,乌鸦想到了在杯子里装石子,这样就可以让水慢慢升高,就喝到水了。2、整体读!

过渡:今天我们和不少汉字交上朋友了啊!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在心里给这些汉字注音,用小手在桌面上书空笔顺。

屏幕出示汉字,用放大镜一个一个出示给学生。然后指名学生读,再齐读。(六)指导书写。

[点击光盘中的“我要写”]。

还有两个汉字宝宝等待我们去描一描、写一写呢!瞧!他们来了。请小朋友拿起小手一起书空。

1、学习写“渴”(1)书空、字形要点。

(2)渴的右边比较难写。先和老师书空一下。

(3)教师范写。左边的三点水写成半圆形,写在左半格的中间。右上边的日要写的扁一些。下边人写好了,再写竖折,不要把竖折写成两笔。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来描红两个。(4)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2、学习写“看”(1)书空、字形要点。

(2)看的上边是手字旁,所以注意最后一笔不要写成竖勾。下面是个目,里面有两个横,写的时候,稍微宽一点。

(3)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4)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七)板书:

24课乌鸦喝水。

找水喝想办法喝着水。

(八)教学反思:

由于是第一课时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那心情会怎样。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这个过程“着急、难过、开心”的心情,并理解重点词语“渐渐”和“终于”,也能用“终于”一词说一些句子。

在教学过程中,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我采用多种方式学习。如通过渴和喝比较记住渴,通过手、手字旁比较和动作记住看,通过换偏旁记住法。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五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从整体上感悟美。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体会大潮声之奇,在细读中积累美。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句。

2、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那些句子写出了这种巨大的声音?

3、议:从这种声音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之声。

5、再读:谁能把这种声音的力量读出来?

三、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练说: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世界。

四、细言细赏,启发想象,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再现雄伟壮丽,品位美。

过度提问:除了声音方面,还能感受到它的什么之奇?

1、读: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哪儿写出了大潮的形之奇?

3、品读:朗读文中的描述大潮壮观的句子。

4、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感受?

五、拓宽思路,创设新情境运用语言设计美、传达美。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大潮还像什么?

句式练习:大潮像(),大潮像(),真是()!

2、赏:再赏大潮雄奇景象。

3、指导朗读,体会大潮美。

提问:这雄壮之势,真可谓天下壮观呀!谁能把这种雄壮之势读出来?

4、练说: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各种形态的'潮。

创设情境:再现一线潮、交叉潮、碰头潮、回头潮等各种形态的潮。

(模拟情境)。

选择喜欢的潮,起个美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潮的美。

5、总结:如果大自然是千万幅美的画,那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壮观最雄伟的!

六、回顾潮景,感悟写法,在感悟中体会美。

句式练习: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由()及(),由()到(),最后又恢复了()。

提问:祖国这一奇美壮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呢?你佩服作者什么?

七、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1、体悟心情,升华激情。

从潮来前的急切期盼到潮来时的人声鼎沸,沸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呢?

2、深悟中心,感情升华。

如果把这种心潮汇成一句话,为大潮题词,你想说那句话?(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过渡提问:同时我们也能从大潮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一种怎样的力量?(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3、总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激发探究兴趣。对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查找资料。

第三课时。

一、回顾潮景,深情读文。

1、读全文。

2、自选喜欢的句子读。

二、合作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钱塘江大潮的奥秘)。

三、片段小练笔。

模仿《观潮》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场面。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2、积累课外有关描写壮观场面的好词佳句。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六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3.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4、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指名读,注意指导“鼎、崩、沸”的读音。(2)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我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

三、

朗读体会。

1、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

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

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划——读)3、学生交流屏幕随机分别显示三个重点句子,预设:[第1句]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名学,全班学。(2)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3)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第2句]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假如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情呢?(2)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兴奋的情景。师:看哪,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3)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把它找出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2)读出激动的心情。(齐读)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1)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咱们能读出壮观吗?(2)大组赛读、齐读。[第3句]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喜欢这两句的举手。(学生举手)(2)(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咱们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读——学生评价)(3)你们评价得真好,读得也真不错,能让我读一读吗?(4)谢谢鼓励,又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齐读)。

四、理清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屏幕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校对)。

2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近。

3、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4、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自己准备。屏幕显示只显示括号中的词语(学生自由准备背诵——指名背)。

5、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6、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五、积累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2、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2)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6)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3、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屏幕显示: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感情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句,还学着用了。你们学得真好。

七、布置作业。

2、就是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教学准备:

1、钱塘江大潮录像、图片2、学生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二、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1、看,潮了!我们一起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进行画批。

2、小组合作,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潮水的语句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写潮刚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高,都可以看出潮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

总结。

拓展: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板书设计:

观潮。

潮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所闻。

所见。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潮时。

山崩地裂。

白浪翻滚。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如下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

1、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2、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时壮观景象。

潮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八

【本课时教学目标 】。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初步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2.背诵三、四自然段。

能力。

1.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2.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个性品质。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雄伟,激发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2.大胆表达自己对语句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领悟“留心周围的事物”的要求。

【教学难点 】。

能说出把“想到的”写进句子的好处,了解把“想到的”写进句子使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钱塘潮录像。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一边播放录像,一边用课文的语句解说。(再一次整体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2.学生谈观感。(自由发表见解,板书:天下奇观)。

作者为什么能用手中的笔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的景观写下来,是怎么样写下来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学习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

二、分层达标。

(一)自读探究,感悟词句,体会大潮壮观。

1.出示学习提纲:

(1)读课文,划出描写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

(2)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理解内容,体会大潮的壮观。

(3)读语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纲,先读读课文,把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语句划下来。然后,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读这些语句,看自己从语句中理解到什么,体会到什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理解、感受读出来。

2.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先个体学习,然后小组交流。

(二)汇报交流,引导精读,品味感悟。

1.汇报划出的语句。(引导注意顺序)。

2.交流理解、体会,引导精读,品味感悟。(重点引导细读课后练习2的语句;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达标,熟读成诵。)。

(1)课后练习2语句的教学。

1)在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最能够表现钱塘大潮壮观景象的句子是哪一句?

2)学生汇报语句后,示填空,完成填空。

3)自由读语句,注意填空的部分,思考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小组合作解决。

4)交流汇报。(重点引导谈出好处:想像部分能把大潮的形、声、推进的速度写形象、具体。)。

5)小结归纳:作者在观察钱塘江大潮来到时,做到了留心周围的事物,不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用脑子想,所以课文读起来,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个有心人,时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

(2)其它语句的教学。

1)江面很平静,……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4)那条白线很快……白色城墙。

5)霎时,……两丈来高了。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文,如同亲身观赏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深深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雄伟磅礴的气势。下一节课,我们也学着作者,展开想像,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去的顺序,说说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如果大家也能像作者那样,用眼、用耳、动脑,多看、多听、多想,做到留心周围的事物,做到注意积累,就同样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板书】。

13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平静。

闷雷滚动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潮来时横贯江面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白色战马。

退潮去。

风号浪吼余波涌来。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九

本文开篇一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句总括全文,作者正是从“天下奇观”这一视点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可以说,“天下奇观”辐射全篇内容,而全篇描写无不映照“天下奇观”。怎样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获得真切而又生动的感受,就成教学中所必须致力解决的难点了。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海塘大堤上观潮的人;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上的景象。

师:课文开头是用一句话来总起下文的。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

生:我读懂了一点——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它历史悠久。

生:这句话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钱塘江大潮举世闻名。

师:根据何在?

生:钱塘江大潮既然是“天下奇观”,当然举世闻名啦!

师:这样理解很有道理。“天下”是什么含义?能用“天下”这个词说句话吗?

生:黄山奇石,天下闻名。

师:我们来把这一段一道读一读——

生:(齐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钱塘大潮天下奇观)

(指名一生读)

师:这段课文有几个句子是写观潮的人的?

生:“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生:他说得不全。前面还有两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学生小声议论)

师: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想到一点就谈一点。

生:“人群”“人山人海”都是形容观潮的人特别多。这么多的人来观潮,说明钱塘江大潮一定很好看。

师:很好。请继续发表意见。

生:涌潮是午后一点左右才出现的。可观潮的人一大早就涌上了海塘大堤,说明大家对来观看钱塘大潮向往已久,心情非常迫切,早点去,可以占一个好位置,能看得更清楚、更过瘾!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

本课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准备使用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用多媒体投影这些词语。

5、指名说,评说,补充说。

6、品味课文语言: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得这么好,除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文的语言美。

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

读完后品读,评读,全班一起读,充分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学法指导】:边读边想画面,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品味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五、总结谈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学生抒情。

2、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作业布置。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景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王老师听说()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

5.反馈: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体感知。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看,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呢!)。

(时间顺序)。

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

2.作者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预设: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奇?

犹如,这是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还有谁找到了这个句子?从“浩浩荡荡”中体会气势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请你读一读。

指导朗读。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为什么找到了这个句子?(因为响声越来越大,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句话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一条白线”,请看,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吧!

指导朗读: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指导朗读:

师: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吧!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找到这个句子?

师:作者把大潮的声音比作什么?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男生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3.这两个自然段学完了,现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在描写潮水的变化的吗?是的,作者就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

四、体会顺序,背诵3、4段。

1.刚才我们再学习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不小心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2.填一填。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特别棒,我请他来填一填,读一读。

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观察一下括号里的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4.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写清楚了观潮的整个过程,还运用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把潮来时的奇特壮观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5.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钱江潮!(播放视频,教师解说)。

6.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7.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壮观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苏轼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五百多年前,王在晋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

8.让我们把这种种的感叹,再化为优美的文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齐读、背诵)。

9.同学们真能干,才读了几遍就会背了呢!

五、结课。

1.写话:你们知道吗?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列为世界遗产。为了帮助钱塘江大潮提升知名度,我们来给钱塘江大潮写写广告语吧!

2.交流。生在练习纸上写广告语。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来把你的广告语与我们分享。

生:八月十八钱江潮,壮观天下谁不知。

师:有个词语叫“知晓”晓也是知的意思,建议你把知改为晓,你读读。

生:

师:读起来押韵,就更朗朗上口了。

(通过改字,使表达效果更好。指向运用语言)。

生:此潮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看?

师:你真了不起,活用古诗词的句子,写出了这么有水平的广告语。

生:你若不观钱江潮,枉在人间走一趟。

师:建议把趟改为遭,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押韵。

生:钱江大潮,让心潮和浪潮一同起伏!

师:多好的广告语呀,如果你能读好,就更好了。

师:多么精彩的广告语呀!真是神来之笔。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奇特壮观,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和潮头过后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曹操慷慨激昂的感觉。【重点】。

2、通过分析文章字词,体会曹操在本诗中体现得渴望统一天下雄心的情感。

3、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曹操诗歌的风格有所了解。【难点】。

4、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能够大概了解读诗的方法。【重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问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对于曹操是否了解?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的枭雄】引入《观沧海》的历史背景——刚打败袁绍以及其逃到乌桓的残余部队,统一了北方。

2、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曹操写这首诗歌,他的情感必然是激昂的,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读出激昂的感觉。读的时候,并寻找,在诗中最能表现曹操胸怀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他的开阔胸襟除了在此体现之外,我们在他其他的景物描写中是否也能偶感受到呢?全文联系,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三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x/xx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_/_/x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x/xx/_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x/xx/xx/x如“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四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语文组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自我评价八个方面来展示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内容。

《观潮》是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言语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单元的课文以写景为主,本课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书写“鼎、罩”等7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若隐若现、昂首东望等词语;。

能用”逐渐“、”恢复“等词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以读促悟、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我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描写方法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是基于对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我来说一说学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正确书写汉字还有待加强,学生理解一些语句深层涵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因为本课是篇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多媒体,采用”创设情境法“、”图文结合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钱塘江潮来时宏伟的气势,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法分析。

学生将采用”情景探究法“、”讨论法“及”朗读体会法“,通过对图片影像的观看,感受和学习课文中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五、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然后,放录像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之后,请几个学生分别谈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因为很多同学都没有亲身感受过这一奇观,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

第二环节:新授环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解决。

然后我找同学来大声朗读课文,并采用同桌对读的、抽读生字卡的方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极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提醒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我让学生带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这一问题来默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默读的时候要提高默读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笔指着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课文脉络清楚,学生在初读基础上能很快理清脉络,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观看一遍录像。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观潮人的感受。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

2、通过朗读品味体验诗人阔大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学习古人昂扬奋发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观沧海》,思考诗歌根据哪个字展开?即诗眼。

二、“水何澹澹······若出其里”引导景物分析,诗歌赏品。

引导语:观字即为“看”的意思,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举手发言。

学生们描述了“水、山岛、树、草、风、波涛”等景物和景物特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逐句把学生所举出的景物相对应的诗句写在黑板上做板书,通过板书写学生易犯的错别字,落实生字词。通过学生逐句举例景物,和特点时,落实诗歌的大意。每一句诗理解后,给学生自由品读的时间,再请学生朗读。

照此方法赏析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细品“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引导语:“日月浩瀚”,“银河璀璨”真的是从大海里生出来的吗?

学生们通过自然知识解答这是虚景,是作者想象的描述出来的'沧海的景象。因此这首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大海的波澜壮阔的特点。

四、通过比较,品味不同诗歌的感情基调。

引导语: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大海诗人曹操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先试着品味别的诗人描写大海的诗歌,从中品味诗人的情感。

1、ppt示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学生朗读,品味诗人诗歌中流露出思念之情,思念有情人的情绪。

2、ppt示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学生争相发言,诗人的心情是澎湃激动的。

ppt展示全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学生们通过全诗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是失望,痛恨、伤心的。

五、通过发现诗人的观察点和诗歌的背景品味观沧海时的心情,发现诗歌的情感基调。

引导语:我们回到《观沧海》你觉得诗人观沧海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字体现了诗人在观沧海时是“居高临下”的观察点,并且“临”字也有“君临天下”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当时的踌躇满志,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2.通过诗歌的写作背景也可以体味到诗人当时的情感。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六、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诗人的感情朗读《观沧海》。

给学生们自由品读全诗的时间,再请个别学生起来表演朗诵。最后全班齐读。

七:作业:根据《观沧海》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诗文的文章,你可以从诗人的。

板书设计:

观沧海。

慷概激昂。

雄心壮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实景。

虚景。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一、学生结合画面表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表达得很概括,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这使得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先想象,再构思,后表达的思维不到位。这一点与学生们的积累、语感、想象思维的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学生们对古诗歌的认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

三、这节教学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没有良好的语感、节奏、韵律对于理解诗句和对联都要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诗歌教学活动中还应更多的去培养学生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思维的窗,去走近诗人的心田;还应该多朗诵,多学习诗歌的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六

学习字词,理清思路,学习描写景物的笔法,观潮教案示例。

映衬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今天,我们学习南宋作家周密写的《观潮》。题目中的“观潮”,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简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观看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钱塘江大潮的景况。

二、诵读。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下生字词。可以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需要突出的字词用红字强调。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轮读。巩固生字读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理清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讨论,总结。

第一段: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吴儿弄潮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写江岸观潮的盛况。

四、串讲。

学生串讲课文第一、二段:

结合语言环境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短语,边解词边翻译句子。

既望、际天、沃、岁、艨艟、乘骑、弄旗、标枪、履、倏尔、略不、舸、逝;

讨论这两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五、小结。

文章结构清晰,紧扣“观”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场景,集中描述,从几个侧面把江潮壮阔景象和观潮的热闹场面艺术地再现出来。

第一段起句点题,提挚全文,接着采取居高临下、由远渐近的写法,着眼于色彩、声响、力量、气势几个特点,正面描写江潮,然后以“势极雄豪”一语收结,并引诗印证形象,使读者一开始就对此“天下之伟观”,获得强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于水军演习。水军演习,虽然仅是每岁一次,但它选择在潮盛之日,作为一项盛大的活动,这一段的描写与对江潮的描写映衬呼应,共同构成雄伟的奇观。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结构单纯,但内容却丰富多彩,原因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本文突出地运用了映衬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衬出水军操演的从容;水军操练的盛况反过来也衬托了江潮的波澜壮阔。

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镜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生动描写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那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的潮头,那一年一度动人心魄的水军演习,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目不暇接。阅读此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能唤起我们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七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诵读”作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观潮”?(作者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了潮来之状、演习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为我们组成了一幅幅连轴画卷,四幅图画各具情态。描写演习场景,注意动静相衬的写法。还有表现弄潮儿高超技艺的一连串动词等。)。

五、美悟。

写潮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4、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天堑无涯。——柳永。

结合海潮的图片,结合写潮的诗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试描写一段关于海潮的文字。

六、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阅读的航船,向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附:板书设计:

风景画潮来之状。

风俗画演习之威正面描写。

弄潮之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教学反思:

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篇十八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第一幅图片展现大潮风光,了解观潮的盛况。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观潮者的表现体悟观潮盛况。

(一)激趣导入。

1、昨天老师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今天老师把它请进课堂,一起来观看。它有个名字叫:观潮(出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难懂的词语做上标记。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读了一遍课文后都有答案了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假设你就是图片中的观潮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朗读句子(美的感受)。

2)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焦急)。

3)做解说员介绍。

3、设疑引思。

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去观潮呢?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还坚持,等着、盼着?(天下奇观)。

(四)小结。

这天下奇观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869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