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22:04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大全(21篇)
时间:2023-11-16 03:22:04     小编:碧墨

成长是一场不断克服困难与挑战的旅程,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一份精选的总结文集,希望对你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一

为进一步推进初中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20xx年4月27日上午,由行唐县文教局教研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在行唐县第一中学初中部进行,活动由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莲英主持,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首先是由七年级教师卢成成执教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的集体》一课。执教老师学科知识扎实,她在课堂上用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吸引孩子们,课堂上气氛活跃、亲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及老师们的肯定。

课后,大家对此课进行了集体教研。卢老师先谈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预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课后的感受等。大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围绕课程改革主题进行思考,各抒己见。大家经过一起探讨研究,对本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更清晰地解读。最后教研员陈莲英结合本课,就新教材使用和课堂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就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整合式教学策略,建设有效课堂进行了主旨发言。

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达到了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二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诚信是金》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诚信是金》。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诚信是金》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的第二课,这是学生在学习前一课已经知道诚信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学习本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当前,在一些地方,人们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不讲诚信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学校校园,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诚信这一涵义已有初步的认识,能辨别什么是对与错,但是在选择实践方面的能力较差,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容易受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回忆等,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荣辱观,自觉践行诚信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

【知识目标】。

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其中……是教学难点。

【重点】。

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难点】。

能在生活中践行诚信观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法: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主要让学生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步,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本节课我将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在开课之初为同学们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古代有个人叫曾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儿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妻子便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闹了。妻子赶集回来,看见曾子要杀猪,连忙制止他。曾子却说:“做父母的如果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学着欺骗,不讲信用,将来怎么在世上立足呢?”最终,曾子还是把猪杀了。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和过渡,曾子为自己的儿子树立了榜样,教育儿子应该做到言而有信,诚信做人,否则就难以立足,可见在曾子看来,诚信真的非常重要。那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诚信是金》,一起来探究诚信的重要性,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导入本课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一下子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我一共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1.哪个更重要。

我将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已经学生分别扮演年轻人、招聘负责人、记者等角色,将上面的问题以表演的形式续演出来。小组表演之后,进行表扬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表演我们可以看出青年人纵有才学,但是应聘被拒,这说明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得不到他人的,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人无信不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年纪比较小,对于情境表演有很大兴趣,同时通过这样的表演形式,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切身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2.假如没有诚信。

在学生对“人无信不立”的观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失信行为是否只对自己造成伤害呢,这种行为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有没有影响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会请同学们课前收集社会生活及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的人,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如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便民伞丢失、旅游时有的游客不按时回来等。

通过研讨,帮助学生体会和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者造成直接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安全感,人与人失去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发言,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表扬并总结,我们可以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不撒谎、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借东西要及时还、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等等,帮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在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光荣的道德观念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美德外化为行动,既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再通过要点总结,从而巩固了学生强烈的诚信意识,更加坚定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诚信行为。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目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师生共同回忆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寓言故事或名人事迹,小组设计制作一份“诚信是金”的手抄报,下节课在班级里面进行交流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结合本课主要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注重直观系统,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三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师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以活动体验为手段,让学生去观察、感受、体验、展示、分享、讨论,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动物的亲近感、好奇心,知道了怎样才是真的喜欢动物的行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懂得了要爱护小动物。对实施过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

整个课堂教学创设三次闯关的情境,将真的喜欢动物的行为分散其中,意在落实课堂目标。纵观课堂教学,三次闯关给学生创作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最后,将知识点编成儿歌,成为板书,潜移默化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通过不同情境的表演,体验动物的心声,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交流的真切、真诚。不伤害动物爱护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句句精彩的回答,成为课堂的`亮丽风景。

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年级的孩子要多给方法,小组合作前,教师先通过小猫的例子一步步教学,然后总结方法。这样,小组学习时孩子们就“有法可依”。明确的分工,充分的课前准备,也让课堂上的小组合作真实有效,每个小组的交流展示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给予他们的阵阵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

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力求体现道法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紧紧联系本课的学习,让大家科学养蚕。在体验与实践中,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这也是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教师还将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教学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案例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教学设计减少环节,突出重点,不要华而不实。

特别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作为教学的起点和远点。

关注每一个学生,创设每一个情境,珍惜每一次体验,重视每一回交流,引导每一组合作,给予每一句鼓励……让有声的教育变成春风化雨,这样的道法才是孩子们德育的圣地。教师将执着于道法,绽放于勤处!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四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辽阔的国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以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为切入点,将地域、情感、思想融为一体,究分表达了人们保卫国土、反对分裂的坚定信念,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课既引导学生感受国土的辽阔,牢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多变,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美景中包含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以及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差异。

教材正文先呈现了我国国土的辽阔,从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土的整体情况,感受领土的面积之大和疆域的辽阔,再从中国地形和自然风光出发,将美景进一步归纳深化,重点指出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地形、气候的特点,阐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区差异概念。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台湾省,特别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概念在爱国层面契合了"神圣"二字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辽阔的国土"通过出示世界地图、《中国的疆域》图及《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明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好山好水好风光"展示了《中国地形》图和祖国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并通过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号召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介绍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习俗。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但学生之前对国土的了解只限于名称和景色本身,尚未感受到祖国领土的神圣不可分割。因此本课教学应重在提振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不断深化认识,明白国土中所包含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民族向心力和爱国情怀。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特点,本课宜采用多种媒体手段结合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神圣国土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

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热情,坚决捍卫领土完整。

2.能够通过地图认识我国的疆域,能够自主搜索资料认识台湾岛。

3.认识我国的国土疆域,了解台湾岛,懂得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重点:

认识我国的国土疆域。

难点:

懂得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航拍中国》2.思考: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我们国家的国土,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呢?3.汉语词典: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第二个环节:新课学习。

一、中国面积。

1.小活动:请你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位置,并说一说,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地处哪里?总结:中国在世界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小组合作: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请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用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

我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我可以用数据来说明……我可以用旅游经历来描述……3.小活动:从气温差看中国请你查看一下哈尔滨和三亚的实时气温,说一说:

(1)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两地在穿着上可能有怎样的差别?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怎样的差别?(3)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4.总结: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大,国土辽阔,地大物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5.小活动:你能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四大海域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6.总结: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描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国土之辽阔。

二、赛相邻国家。

1.活动园:阅读课本45页的《中国疆域》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哪些国家与我们隔海相望。

2.总结:我国的海陆邻国。

3.地理知识知多少:

(1)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2)我国的首都是哪里?(3)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4.知识链接: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5.交流园:阅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你和家人出生在什么地方?试着在图中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6.展示台湾省地区,说一说:

(1)你觉得它像什么?(2)你知道它是哪个地方吗?(3)说说你对这个地方的了解。

7.印象台湾:珍珠奶茶、综艺节目、周杰伦等明星、台湾日月潭、台湾阿里山……8.走近台湾: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岛山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历史故事会:请你查阅一下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故事,与同学分享。并说说你阅读故事以后的感想。

10.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事。

【设计意图】认识台湾省,并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中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

第三个环节:总结提升。

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

不可分割。

2.课堂中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中国的位置,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从地球仪上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国土的一些特征,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并适时引入问题——拥有如此广阔的国土、如此众多的邻国,我们该如何保卫国土和家园呢?如此,本课的重心——神圣国土不可分割就呼之欲出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以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为切入点,将地域、情感、思想融为一体,究分表达了人们保卫国土、反对分裂的坚定信念,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课既引导学生感受国土的辽阔,牢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多变,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美景中包含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以及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的差异。

教材正文先呈现了我国国土的辽阔,从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土的整体情况,感受领土的面积之大和疆域的辽阔,再从中国地形和自然风光出发,将美景进一步归纳深化,重点指出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地形、气候的特点,阐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区差异概念。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台湾省,特别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概念在爱国层面契合了"神圣"二字的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辽阔的国土"通过出示世界地图、《中国的疆域》图及《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明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好山好水好风光"展示了《中国地形》图和祖国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并通过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号召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介绍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习俗。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但学生之前对国土的了解只限于名称和景色本身,尚未感受到祖国领土的神圣不可分割。因此本课教学应重在提振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辽阔的国土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不断深化认识,明白国土中所包含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民族向心力和爱国情怀。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特点,本课宜采用多种媒体手段结合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神圣国土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

1.感受到祖国山水风光之美。

2.能够自觉保护自然、文化遗产,能够分析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了解我国多样的自然风光和自然遗产,学会保护自然资产,做到文明出行。了解我国复杂的地形气候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懂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重点:学会保护我国的自然资产,做到文明出行。

难点:懂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气候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法、情境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亲身实践法。

播放视频《这里是中国》。

一、好山好水好风光。

2.评选:最美之地我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_______,它美在________,它是________地形。

总结:我国有不同的地形。

3.小小地理学家:阅读《中国地形》图:

(1)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2)我国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能从地形图中找到原因吗?(3)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4.小拓展:大河向东流的原因。

5.中国小导游:祖国处处是美景,请你说一说,我国的美景当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是否能用镜头展示给大家看?6.祖国摄影师:展示中国美景。

7.小提示: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烟花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8.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阅读课本第5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说说:

(1)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

(2)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

9.阅读角: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0.新闻:“真爽,我破坏了踩一脚要恢复60年的丹霞地貌!”

11.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三名游客的做法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小提示: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12.活动园:感受祖国山水之美、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二、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1.你知道以下独特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哪些地方吗?

(1)我们喜欢骑马和喝奶茶,我们的房子跟你们的不一样。(内蒙古)。

(2)我们有张特别的床,我们把它叫“炕”。(东北)。

(3)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穿得清爽无比,冬季平均气温还有20摄氏度。(海南)。

2.总结与过渡: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后方式也各具特色。

3.生产方式大不同: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然后和同学讨论,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4.归纳:地形对生产的影响。

5.观察与思考: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课本第53页)。

6.小小分享会:请你说一说,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1."好山好水好风光"展示了《中国地形》图和祖国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并通过介绍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号召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

2."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介绍了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不同的生活习俗。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七

《悄悄变化的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中第一课《青春的邀约》第一框题的内容。本单元作为七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既承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立意,又统领下册各个单元。以拥抱青春为主题,以学生成长为主线,设置了“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三课内容,承接七年级上册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奠定七年级下册青春生命教育的底色。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开篇之课,在本课及本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门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搜集着青春期的有关讯息,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着青春,以自己的感受体味着青春。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想了解青春的知识却难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熟却有着无法解决困惑,这就使得他们总是带着批判和困惑的心态去涉猎相关的知识。而学生对于青春期问题的热衷与困惑,又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能力目标】。

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自觉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难点】。

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教学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开课之初我会先展示材料:心理测试——写序号,把符合自己的内容的序号写下来。

1.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

2.喜欢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3.变得爱顶撞家长。

4.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5.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6.有心里话不爱跟大人说了,但与好朋友谈起来却没玩没了。

7.在和他人争论时,明知自己错了,还是要撑下去。

8.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已经了解。

10.喜欢在家里或班级、需要表现自己。

我会提问:同学们,我们为什么变得爱顶撞家长、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呢?其实是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悄悄变化的我”这个的话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参与其中,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悦纳生理变化。

1.身体变化。

【活动一】对比分析。

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填写了表格后,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我会引导学生得出:伴随着身体外形的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在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它是继婴儿期后,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通过讲解相关链接中关于青春期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2.青春带来旺盛精力。

【活动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体展示图片:《尽情挥洒》、《凝神专注》、《渴望新知》、《志愿服务》。

让学生思考:从运动、娱乐、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说明你所体验到的青春活力,并与同学们讨论分享。

学生讨论,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变化,体验青春活力。

最后总结出:青春期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的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3.正确对待生理变化。

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同学为什么会有这些烦恼?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烦恼呢?

学生回答,我会注意引导、点评。

最后总结出:从刚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得出,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得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二、直面矛盾心理。

1.产生矛盾心理的原因及表现。

【活动一】自主探究。

我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讨论: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2)这些情况具体表现是什么?

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问题。

我会进行点拨,并讲述:伴随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具体表现在: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反抗与依赖强烈的成人感,对他人的意见有抵触情绪,但内心并没有摆脱对他人的依赖;闭锁与开放内心活动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勇敢与怯懦有时勇敢有时怯懦、比较害羞。

2.尝试自我调节。

【活动二】对症下药。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乐和烦恼,记录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闹得不愉快,心里很烦。下学后,我去操场和别人打球,让我忘记了烦恼。情景三:我个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失去进取心,耽误了学习。有一天,我看潘长江专访,听他讲自己经历,他也有被别人嘲笑个子低,但是他却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从此以后,当别人再嘲笑,我也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来反驳他们。我再也不为个子低而烦恼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爱的铅笔盒碰掉,摔坏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与同桌发生矛盾。

让同学们结合情景内容,思考讨论:

(1)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对待心里矛盾的?

(2)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矛盾的?

(3)根据情景显示我是怎么调节我的烦恼的?

让学生回答,我会注意引导、点评。

通过学生回答我接着讲述: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情景二是参加体育活动,转移注意力;情景三是自我解嘲;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最后总结:面对心理烦恼我们可以这样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讨论化解心理矛盾的几个方法,说一说每一个方法的优缺点,谈一谈哪一个方法比较适合自己(教师引导学生要综合采用这几种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解心理矛盾的方法,进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些变化。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正常现象,掌握解决心理变化的方法,要根据自己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时期出现的烦恼,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拓展作业: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青春成长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八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小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从学生共有的暑假结束说起,围绕节假日来展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安排节假日和周末,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是体会国庆和中秋这两个重要节日的所包含的意义,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对中秋节的印象,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中秋节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了解中国及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并感受共有的节日与传统。

二年级小学生性格活泼,形象思维能力强,并且有过中秋节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但是因为年纪尚小,对中秋节的认知更多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不了解中秋佳节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体会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感受合家欢乐的美好亲情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

【行为与习惯目标】。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提升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养成正确对待中秋节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

【难点】。

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以上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过程得以更好地呈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良好的导入可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线索回答:中秋节。

我会先进行总结:“同学们都知道这首儿歌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然后我会抛出疑问:“中秋节是不是与儿歌中所描绘的一样?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次中秋节。”

【设计意图】通过猜儿歌的设计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快速与本课主题产生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1.中秋的日期

【活动一】看日历找中秋。

在新课讲授环节首先需要帮助同学知道并且了解中秋节的日期,我会请同学们看手中的日历,找一找什么时候过中秋节?并用铅笔圈画出中秋节的日子。

同学们根据日历的标注圈出中秋节的日期农历八月十五。

我会再次提问: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在这个日期?我们为什么叫它中秋节呢?

同学们可能会得出类似于“秋天的中间”的答案,我会根据答案进行补充,通过讲授阴历阳历的相关介绍“农历是我国特有的历法也叫阴历,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制定的。从前的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亮从缺到圆再到缺经过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十天左右,所以就规定这段时间为一个月。而一年有四季每一个季度包括三个月,每年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在秋天的中间,八月十五在八月的中间。而中秋节的中表示中间、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间,所以这个节日叫中秋节。”并且配以板书,进行过渡:“知道了中秋节的日期,我们去看看中秋节大家都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寻找日历既提高了自主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2.中秋的习俗。

图片画面。

学生回答:图一呈现的是爸爸带着儿子去超市购买月饼。图二显示的是一家人团圆在船舱内赏月共渡中秋。第三个图爸爸妈妈带着孩子点亮圆圆的灯笼,企盼团圆。图四是海外华侨通过击鼓的方式欢庆中秋。

我会先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买月饼、赏月、挂灯笼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也可以通过击鼓等其他方式来欢度中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景。”

我会再次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过中秋时都会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全家一起吃月饼赏月,看中秋晚会等。

二、中秋节团圆夜。

【活动二】情境创设体会团圆。

我会进行过渡:“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我们一起去看看为什么要过中秋节?”我会播放“嫦娥奔月”动画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体会情感,“如果你是后羿,看着自己的亲人远离天边会是怎么样一种心情?”

学生回答:难过、悲伤、思念。

我会先进行总结:同学们说看到家人远离自己会伤心难过、悲伤痛苦、思念不已。

我会请同学阅读教材15页的故事,概述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度过中秋节。

学生概述故事:全家为了迎接爸爸回家过中秋,精心准备,可爸爸很晚才回来,好在最后还是全家团圆一起赏月吃月饼。小主人公是既开心又担心爸爸不能回来,并且希望以后中秋都能全家团聚。

我会根据同学回答再次提问引导: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与书本上的故事,同学们再次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吃月饼?以前后四人小组展开五分钟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出:因为一些事情,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一家团圆的去过中秋,与亲人分离异地的感觉是孤独的,充满思念;全家团圆过中秋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期盼,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对于合家团圆的美好期盼,而中秋的月亮格外圆,月饼也是圆圆的形状、甜甜的口味,既体现了百姓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与体现。

再次进行过渡,“同学们理解了中秋节所蕴含的美好情感,那么我们秋天还有没有其他的节日?这些节日又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感知可以引导同学将自己代入故事中的人物去体会情感,更好的理解思念之情与团圆之意,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1.重阳节。

【活动三】欣赏图片感知重阳。

我会通过讲授法展示重阳节名字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因为中国古代把九看做阳数,九月九日是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节。

再次展示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图片,引导同学思考重阳节的习俗。

同学们回答: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欣赏菊花的习惯。

2.秋天不同民族的的特色节日活动。

我会进行过渡“我们国家地域辽阔,秋天,很多地方不同还会举行一些有特色的节日活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的图片)这两幅图片向大家展示了什么节日呢?”

学生回答:苗族的赶秋节、藏族的望果节。

我会再次提问:他们的节日有哪些特色的活动?

师生总结共同回答:苗族过赶秋节时,人们聚在一起打秋千,唱歌跳舞,还推选秋老人祝福大家。藏族过望果节时,人们一起围着田地打圈,庆祝丰收,还举办热闹的藏戏表演,射箭等活动。

我会再次进行过渡:秋天的节日包含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很多大诗人就写过关于秋天节日的诗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笔下的秋天节日是怎么样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并请同学朗读诗歌并体会情感。师生共同总结出,古诗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及美好祝愿。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著名古诗词加深理解古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团圆的向往。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尾声我会进行小结:请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依次回答:知道了中秋节名字的由来与日期,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们过中秋时的美好情感,知道了重阳节与祖国其他民族关于秋天的节日。

拓展作业环节,我会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搜集重阳节蕴含着哪些美好寓意。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节奏与旋律》,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节奏与旋律》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的第二框题。在学习了“单音与和声”后,学生了解了遵守集体规则以及处理集体中的矛盾冲突的方法。本框题有两个目题,“我在多个集体中”强调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不同的群体里充当不同的角色;第二个目题是“集体中的小群体”,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小群体”,什么是小团体,注意小团体主义与小群体的区别;两个目题共同的达到最终的目的是,当个人或者小群体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局部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本节课进一步分析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集体中的不同责任,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初步树立主人公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交友方面容易形成小群体,小群体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有消极的作用。因此,通过同龄人的具体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意识,学会如何处理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面对集体中的各种问题,了解不同集体中的不同责任,正确认识不同群体的原则以及如何处理群体间的矛盾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集体意识,增强责任感。

【能力目标】。

提高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不同集体中的角色;知道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的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难点】。

小群体与小团体的区别。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环节一:课堂导入。

【过渡】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

我采用的是视频导入,播放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夺冠赛场视频。11月12日,在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的500米比赛中,武大靖全程领滑,以39秒不可思议的成绩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同时完成了前两站世界杯3枚500米金牌的垄断,成为了短道男子500米真正的霸主。

播放完视频,我会询问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这样说:武大靖作为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代表着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战绩,也代表这中国体育,也代表这中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还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而奋斗,这就是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国家的旋律相一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节奏与旋律》,走进自我的审视与班集体的建设。

采用运动冠军进行课堂导入,可以让同学们感受武大靖不断超越自我,奋斗的精神,感受到为国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也体现了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和谐。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1.不同的集体,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

【过渡句】引出课题后,就到了新授的环节,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在不同的集体中,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责任,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活动一】我的节奏。

要求同学们以不同的音乐节奏,进行说唱,主题是“我的多重身份与责任”,3分钟准备,控制1分钟。

找同学进行表演,我会进行总结: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班里我们有的是班委,在学校社团里,你可能是篮球队长、舞蹈队成员等等。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是在不同的集体里,我们的责任也是不同的。

说唱的方式区别于单纯的回答问题,融合音乐元素与政治课堂,可以把课堂变的更加的有意义。

2.调整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相和谐。

【过渡】接下来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调整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我设计的活动是:

【活动二】集体的旋律。

我会先给同学们阐明活动规则:全班共同跟着旋律演唱《保卫黄河》,并打出节拍。根据班级人数做好数字签,抽到1的按照正常的旋律演唱,抽到2的学生故意唱错或者打乱节奏。抽签的时候,对自己的签号保密。演唱完后,请同学思考: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和谐与否的影响。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会告诉学生游戏的启示:从游戏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才能演绎出优美的乐章,当存在差异时,就会显得杂乱。因此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相和谐,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集体。

游戏的方式可以把理论上的知识化为浅显的直观感受,明白和谐的重要性。

2.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过渡】然而,现实中,我们角色时多重的,当角色冲突的时候,那如何调整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相和谐呢?为此需要了解促进和谐的方法,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角色大作战。

首先在课件呈现案例:20xx年4月河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惊现7个学霸宿舍,全部读研。这些学生有的担任班级工作,有的担任学校学生会工作。“越是时间紧,越能明白学习时间的可贵,要提高效率,在学习的同时把工作又快又好地处理妥善。”20xx级的王宗威今年考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大四这一年里,在家里会帮父母干农活;在学校里,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在班里又是班干部;在班里,他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在学期期末,学生会需要组织元旦晚会、做好工作总结;期末考试又临近,同时考研复习也进入倒计时,还有毕业论文要进行开题答辩等,各种矛盾冲突中,最终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轻重缓急,做好时间规划,适时进行调整,就能做到统筹兼顾。

我会提出如下的问题:案例中的人物都是什么角色?责任都是什么?如何处理角色冲突的问题?请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进行角色带入,列出学期末各种事宜的时间规划表,同时说明理由及体现出的原则。

请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是最重要的,但是要兼顾全面发展,不仅要提升学习,还要提升能力。所以当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的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处理好时间关系,才能更好地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高校的生活是同学们向往的,因为它是丰富多彩的,同样也是需要奋斗的,在此同学们不仅可以明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也可以明白只要处理好关系,可以更好的发展。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过渡】集体中不仅有个人,还有小群体,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小群体及其意义,我设计的活动如下:

1.小群体的含义及意义。

【活动一】目标碰碰撞。

课件呈现案例:20xx年湖南师大一附中学霸寝室,6人全部考上清华、北大。这6位少年因为同喜欢化学奥赛,高一下学期的时候,就相聚到了同一个寝室,给自己制定了“寝室公约”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例如:11:10后不能聊天,可以搞内务;11:50熄大灯;11:50后可以开小灯学习,不能影响别人。最终,其中的3位同学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剩下的3位同学中,1位获得了北大自主招生资格,2位获得了清华自主招生资格,均以超理科一本线上百分的成绩,成功被北大清华录取。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来总结: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相共进中增长才干。

2.反对小团体主义。

【过渡】我们小群体的目标与集体一致并很好的融入集体,会感受到集体的美好,但是当小群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就会让小群体的性质发生变化,这就出现了小团体,为此让同学们了解小群体与小团体的区别,我开展的活动名称为:

【活动二】“老大”是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案例:七年级某班有一个出了名的“小帮派”。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你心目中的“老大”应该是什么样的?请每个小组给出标准,然后找代表发言。

根据发言,我进行总结:“老大”是关心关爱他人,行为标准符合规则符合道德法律,为人才能得到大家的钦佩,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但是小群体内成员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至上,沦为小团体主义。小团体主义会有“哥们义气”,出现霸凌事件,扰乱班级及学校的教学秩序,严重的小团体成员甚至违反相关的法律。这些里面的“老大”是不合格的。希望同学们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强化本节课的核心,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相和谐,我会在课件上出示情景片段。

情景一:自习课吵闹,无法安静学习。杰洋提议不告知老师。点评:杰洋很体谅老师。

情景二:有的同学早早到学校抄作业,大家保守这个“秘密”。点评:同学们配合真默契。

找学生进行回答,我会告诉学生:看是为集体好,实则是在害大家,看似为了维护和谐,实则是没有看到问题所在。希望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矛盾和冲突,学会解决问题。这才是真生的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环节四:小结作业。

活动小结:学生集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最后提出希望: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相匹配,才能有和谐的发展。同样,集体和谐,社会才会和谐,国家才会和谐。让我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业:创编2分钟快板节目,主题围绕“个人或小群体与集体的和谐”,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某个创意等。

作业的布置不仅是课堂延伸至课外,还有让同学们有兴趣去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按照授课的逻辑进行书写的,体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感谢您的聆听。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

听了xx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本场7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创新改变生活》。

我认为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做到对教材的熟悉把握,还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法学法的灵活应用。基于此,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那么首先呢,我来说一下对教材的看法要想上好一堂课对教材理解尤为重要。《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的事实向同学们展示出创新的重要性,旨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和师生合作等方式把握创新思维应体现在生活中每个方面。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有了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呼之欲出,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本堂课的难点是: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九年级的学生对“创新改变生活”十分认可;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通过参与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但是九年级的学生很难把创新与责任及国家发展相联系,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培养创新精神动力不足。

那么这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法。本节课我将针对学生对科技感兴趣的特点选择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开展学习。

以上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出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授、小节、作业几个环节阐述这一过程。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导入法,接下来是一个简单示范:上课啦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一天的智能生活》,好,视频看完了。在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被智慧生活系统安排好了,非常的方便,对不对。这说明科技创新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每个家庭,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改变生活》这个话题。

整体感知:学生带着“什么是创新,创新重要吗?”等问题进行整体阅读课文。然后提问一到两位同学,在黑板记录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课有一个初步认知。

以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学生带着“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的问题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再进行两到三组提问并在黑板记录。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出的结论,由老师进行语言规范或者做总结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从课本当中学会的创新思维,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创新。

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会以师生合作的方式,一起在黑板右侧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要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道理。

作业。

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去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作业。

我的板书就像现在呈现的这样分为左右两个功能区,清晰明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说课内容,辛苦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走人。)。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周末巧安排》(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周末巧安排》是本单元的第2课。相对于第1课已引导学生要学会用心度过长时段的假期,本课侧重引导学生学会安排日常生活中短时段的闲暇时间。作为延续与巩固,教师可以将第1课中学到的方法用于本课,同时也可以对比长时段与短时段安排的不同,让学生逐渐提高合理安排短时段闲暇的能力,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和自律意识,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娱乐之间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健康成长。

周末对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他们可以户外运动、可以看电影,也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玩,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这么多事情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巧妙地安排自己的周末。此外,有不少学生周末还要上兴趣班,部分兴趣班也并非都是自己主动想上的,为此,学生和父母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分歧与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分歧,如何化解矛盾?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互相影响,相信学生也会从中得到启发。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能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短时段的闲暇生活;能意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明白珍惜时间的意义。能够结合生活的具体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可行,具有管理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让周末过得愉快精彩;遇到问题时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同时也能与家人、老师、同学商量,寻求解决方法;能够在成人帮助下制订自己的周末计划,并努力实现。计划要具体、有内容,要考虑到自己与身边的人的生活实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1、帮助学生学会巧妙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能够在成人帮助下制订自己的周末计划,并努力实现。

2、能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短时段的闲暇生活;能意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明白珍惜时间的意义。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本活动作为第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周末生活。通过小云和其他小朋友的周末介绍为学生交流提供了范例。接着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周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讲过程,更要谈体验和感受。此活动和前面的导入环节中的周末调查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也为后面活动选择打下基础。

活动二:周末生活“不可以”——明理辨析设计意图:生活是德育课程学习的基础。教师邀请学生一起读绘本故事,通过学生的朗读,走进文本中的小宝,通过感同深受,来反思生活中自己的行为。

活动三:这样可以吗——判断导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一个小调查,大致了解了学生周末睡懒觉的情况,做事情的态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观点对对碰的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不用限制学生表达什么,要允许他们自由选择,但要说出理由。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总结,对早起晚起以及先做后做产生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即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出示古文经典诗句,引导学生读悟,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也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延伸,并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开放式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又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总结收获:

在这次的暑假生活中同学们学会了很多本领,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新的学期开始了,令人难忘的暑假假生活也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老师相信,只要用心过,就会有收获,同学们在新学期也能收获更多!

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三

听了顾志刚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四

xx老师执教的《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乱扔垃圾》;《远离危险》几节课。下面我就说一下观看这几节课后的一些小感想。首先,《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节课,这一节教师准备充分,形式多样。学生学有所得,受益匪浅,既提高了认识,又学会了技能。整个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得用教师本身,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引导到位,课堂十分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愉快,真正做到感情真、体验深、目标明。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基础、以科学为依据、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特征,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

活动目标在整个活动中体现得很好,全部活动都围绕着目标在开展,每个小活动的目标都清楚、明确,且相互衔接得十分流畅,力图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用眼方法,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等;在活动过程中,开放性地利用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将之与有关资料结合,扩展了教学内容。如将教材与反映全国、全省和东营市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结合,与班上视力不良学生的人数结合,有利于拉近视力问题和学生的距离,加深教学内容的现实感、紧迫感;注意归纳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要领。如在和学生谈论了预防近视的话题后,用一首朗朗上口、容易记忆的儿歌巧妙地把要点加以总结;重视实际地提高学生必要的技能,而不是停留于口头议论。如别开生面地和学生共同动现场面对面地指导,让学生明确了做眼保健操的`程序和动作要求;注意把课上课下连接起来,而不是认为上完课就是活动的终结。

其次,《不乱扔垃圾》一些想法。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利落、有趣。首先在导入上张老师利用自己的家乡荣成的美丽风光带给大家一种精神享受,然后又利用被污染后的画面让大家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感受垃圾带来的危害;继而让学生思考应怎样处理垃圾/处理垃圾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后在生活廷伸这一环节中,张老师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各自的家,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及时点拨,让学生轻松学会了新知.在谈论了以上话题后张老师也用一首儿歌把重点加以总结;让学生更容易让住乱扔垃圾的危害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课李老师通过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自己研究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的新型教学理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遇到危险时应怎样远离如果在避免不了时应如何自救,这节课合理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五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研究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第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第道德法治课教师也要学会如何将时政热点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将时政素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于同期的时政材料,有的老师给出了问题的主旨,有的老师给出了表面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研究资料,呈现给学生的资料和问题也一定要经过老师的仔细考虑。在这堂课上,老师选择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在引言中,主要使用图片:制定法律的机关,国家的强制力,以及解除高级官员的职务等。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时代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第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既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举例,又是课本知识的重组整合,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顾的班级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个课堂始终体现“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厚。同桌讨论多,讨论小。

第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六

非常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交流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一定的教材编写理念。比如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养公共能力,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比如,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始简单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养,但在仔细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指点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提供一个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须有目标意识。

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该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教什么”是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具体手段和策略。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须发自内心的感悟。

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养的是学生的生活智慧。在每一次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生活智慧的培养,比如在《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排好队的意义,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思辨,引发学生对未来的生活的思考,最终指导生活中的问题。

本次研训活动,我不仅进一步认识理解了新教材,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审视。教学中,我的“问题意识”欠缺,总是问题引导不到位,对于教材内容具体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争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七

今天有幸聆听了xx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接下来刘老师又经过了第二次备课,我们共同交流后,又在二班进行了第二次试讲,通过此次试讲,你分明就感觉到这节课因为形式的多样化分明变得更加饱满,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我想不仅仅因为学生本身学习兴趣的原因,因为改变,让课堂变得立体化,也让学习的内容更具研究性更具趣味性。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如果在学生书写时加上一个舒缓的'古音乐,那么更能让学生有一种愿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书写优美的汉字中的感受。

经过两次试讲后,刘老师对于课堂的脉络更加清晰,她在本班上课时,你分明感受到她的那种对于课堂把握的轻松自由度,同时,你也分明感受到她们班学生的那种积极学习与交流的开放性,老师与学生分明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学生的思考透彻通透理解深入具体,你简直觉得他们就是一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对接。生生师生之间的这种水乳交融让你觉得你分明就是看客,而他们的交流是你无法深入更是无法参与的。

而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分明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情感与思想的提升与深刻,我想,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追求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没想到道德与法治课还可以上到如此程度,更没有想到学生与老师的那种忘我的投入,你分明感受到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灵魂在对话,你分明感觉,当你用心做事时,你才能真正地唤起更多心灵的感应。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八

听了顾志刚老师讲的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第二箱课《我们不乱扔》,我觉得有很多亮点。顾老师先从知识点3354开始,这是上节课学过的。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法律的感受,然后引入新课。然后,一张路通混乱的图片开始探讨法律特征。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的感觉。总的来说,这是一门成功的常规课程。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都很融洽,如果教师能适当渗透学科,教学效果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要动脑,还要用手配合题目来写。我觉得效果可能更好。下课前,老师要对这节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这个班的这部分比较弱。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十九

为进一步推进初中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工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20xx年4月27日上午,由行唐县文教局教研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在行唐县第一中学初中部进行,活动由教研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陈莲英主持,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首先是由七年级教师卢成成执教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的集体》一课。执教老师学科知识扎实,她在课堂上用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吸引孩子们,课堂上气氛活跃、亲切,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及老师们的肯定。

课后,大家对此课进行了集体教研。卢老师先谈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预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课后的感受等。大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围绕课程改革主题进行思考,各抒己见。大家经过一起探讨研究,对本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更清晰地解读。最后教研员陈莲英结合本课,就新教材使用和课堂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就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整合式教学策略,建设有效课堂进行了主旨发言。

此次教研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达到了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二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选手、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绿树成荫、你追我赶的火红季节,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借此机会,我代表本次赛课的评委,对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平台和为本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甘溪教管中心,甘溪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老师们,本次品生、品社优质课竞赛活动是又一次成功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赛课活动。这次赛课活动旨在“转变教学行为,促进内涵发展,打造卓越高效课堂。”

三天来,我们有幸见证了13位教师在讲台上的教学风采。虽然每一节课只是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浩瀚天空中的一颗星星。但是,由于凝聚了太多的呵护,太多的心血,太多的关注。因此,有许多风起云涌的景色可以回味,也有许多精彩纷呈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受教科所领导的安排和评委会的委托,根据本次赛课的思想,下面我对这次品生、品社赛课活动从“总的感受”、“课堂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及“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做如下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转变教学行为,打造卓越高效课堂,成就师生精彩。

1。课程标准深入教师之心。

从这十三节课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更好地落实以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学流程由单一的学习到多维的转化,通过情境创设、独立探究和思考、小组合作、拓展延伸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

2。课程意识深入教师之心。

教师们已经确立了生成、整合、实践的课程观,在孩子认知的基础上促进经验的提升。课堂上贯穿了“一条主线”,或“三条主线”。品社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品生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为主线。

3。信息价值深入教师之心。

课堂上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弥补了教材的局限性、滞后性。

1。紧扣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桃花源小学—老师的“议一议”教学环节,五福小学—老师的“现场采访”环节,龙潭希望小学—老师设计的“合作交流,解决困难”这一教学环节,还有—校—老师设计的小组讨论“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心情为何不一样?”这一教学环节,—小学—老师设计的“讨论表演”这一教学环节,—小学—老师的整节课,教师们都把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与展示,很好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

2。关注生活体验,突出学科意识。

品社课的学习与孩子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课标中明确指出,突出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培养道德认知。比如—老师的课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德意识。—老师、—老师的.课,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老师的课,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愉快生活每一天。

3。关注教学策略,突出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将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优化整合。比如可大小学—老师的“过桥米线”的故事延伸,—老师的“现场采访”,—老师的“怎样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老师的整节课等等,都很好地将自主开发课程与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突出创新新意识。

4。关注学习方式,突出人文意识。

“体验学习”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比如:—老师的课,整节课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的学习,体现了品生课“活动性”这一基本特征,在活动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道:做人要诚实。而“小组学习”则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比如:白贤彪老师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土地沙漠化的原因”都很好地利用了小组学习模式。

5。关注课堂评价,突出育人意识。

品社课评价的核心是“帮助”。而品生课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和生活能力提升。本次赛课中,教师评价的方式多样。比如:有描述性评价、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总之,评价必须恰如其分,以激励为主。

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羡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或需改进之处。本次参赛的课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篇二十一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研究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接着以一副十字路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道德法治课教师也要学会如何将时政热点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将时政素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于同期的时政材料,有的老师给出了问题的主旨,有的老师给出了表面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研究资料,呈现给学生的资料和问题也一定要经过老师的仔细考虑。在这堂课上,老师选择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在引言中,主要使用图片:制定法律的机关,国家的强制力,以及解除高级官员的职务等。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时代性、及时性和针对性。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既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举例,又是课本知识的重组整合,不断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顾的班级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个课堂始终体现“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厚。同桌讨论多,讨论小。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648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