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36:11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1-16 03:36:11     小编:文轩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而更好地改善自己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总结应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要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以下是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和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借鉴。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一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一些浅见: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对此,其实在很久以前,已经被我国一些教育名家们所关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关于当今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其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初一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如:这学期我班教室搬到新教学楼五楼,游乐空间增大,走廊拐弯较多,且地面较滑,学生课间嬉戏容易滑倒,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于是,我补充制定了班规--不准在走廊上追逐打闹,不准爬栏杆。

二、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其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三、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通过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雨果也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高尚师德,特别是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高尚师德是一种无价的精神力量,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没有一个人不好好学习的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师德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所谓高尚的师德就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工作中体现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和严格要求。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要想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当然,要做好这点不容易,古话说:“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要努力,要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学生不吸烟,我硬戒掉了一天吸两包烟的大烟瘾。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四、养成教育要“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完成“十个一”活动,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德育教育要从小处抓起;细: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严: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在今年我校的德育工作中都有一个整顿校风校纪、强化管理月,例如:9月份是强化发型要求,10月份强化服装,11月份强化学生文明礼仪等。通过首先对学生外在形象上的要求,使我校的学生在外形上具有一个中学生应有的文明要求。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文明规则”、“中学生守则”,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雷锋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校牌,排好队、走好路、吃好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五、养成教育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的事,是每个家长的事,是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的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浃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祖国未来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茁壮、艳丽的花苗。

追忆。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二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也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优质资源,并积极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以促成二者的融合。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是一个长时期对学生的浸润与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通过优美恬静的教学环境,和谐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以及厚重积极的人文积淀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影响。由此看来,二者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感染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一契合点,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2让学生亲手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因为小学美术可以充分展示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自由自在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因此美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也正是小学教育利用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拓展小学美术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教师要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园地开辟为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设计班级内的成绩栏和文化宣传栏,用学生自己的作品美化教室环境,在学生中征集班徽或者班级标示牌,可以和学校协商换掉统一的班级标示牌而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警示标语牌,在全校征集学生的警示标语,用学生的手工作品点缀学校的广场以及体育设施。用学生作品布置学校的走廊和学校的展览室,使学生能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要能够欣赏艺术的美也能够感悟生活的美,并且通过美术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也过多地接触到了网络文化,难免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甄别假丑恶和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在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美术创作要注重宣传积极的意义,如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爱校如家,同时要弘扬正能量,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奉献精神。通过这些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远大的人生理想,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学习环境、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又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阳光、努力、积极向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把小学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启智、美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希.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2):168.

[2]魏秀艳.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265.

[5]李丽.美术教育与艺术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1):159.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三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论文细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简称《建议》)不难发现,《建议》的第2条,第4、12、13、14、28条等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议。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种种要求可见,阅读首先要保底。然而,我们身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年级,依然存在阅读品味低,阅读能力低,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问题。如何保底,又如何在保底阅读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读出语文的真知灼情?本文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保底阅读,底之三保。

1、保证阅读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阅读。我们可以建立“10分钟读书工程”,开展“10分钟读书”活动。首先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建议》第13条明确提出:“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我们就把此称为“课堂10分钟阅读保底”。课堂10分钟保底阅读亦可在课堂上先进行30分钟的集中授课活动,剩余10分钟用以学生阅读课堂的拓展性文章。

课外阅读时间更要保底,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减少作业量,自主阅读10分钟,让学生每天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不少于10分钟;师生坚持每天共读10分钟;亲子共读10分钟;晨诵暮吟午读10分钟等等。

2、保证阅读数量与质量。

“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是阅读数量的界定。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并不难,难的是读好,读完,每天阅读有量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对一般孩子是否要求养成“三定”习惯?一定书,即阅读的书一旦选定,一定坚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二定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地选择读书时间,长期坚持;三定量,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水平,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不超也不落,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我们还可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时间,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既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的质量。

3、保证阅读环境。

阅读需要一定的环境保障,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很多学校都在积极争创书香校园,大造阅读声势,学校的阅读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阅读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家庭阅读环境、社会阅读环境还是极其令人担忧的,尤其在农村、城镇。据不完全统计,班上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拥有的书在30本以下,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很少阅读,甚至从来不读。还有一小部分家长固执地认为只要读好教科书就行了,无论从态度上还是经济上都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支持。再看社会环境,新农村建设改造后,开放了很多公共设施,可小镇上不见有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连租书店也越来越罕见。农村孩子还不具备去市图书馆借阅,而且整个社会阅读氛围也尚欠浓厚。农村教师,尤其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必须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为改善阅读环境而努力。

二、保底阅读,读之三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保底阅读,有了上述“三保”为基础,我们要努力去达成这样一种真正占据学生心灵的阅读,在“三味”目标上下功夫。

1、读晓“文味”。

所谓的“文味”,即阅读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要立足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建立起“生本对话”,读晓文本中最本质的美。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到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启迪学生,使之快速有效地读懂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知识和情感。便捷读晓文味的方法很多,由文本的“题眼”、“中心词”入手进行研读就是其中一种。课题往往就是课文的浓缩,比如《全神贯注》,写了谁全神贯注的做什么?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怎样全神贯注?读懂人物言行神态等的入微描写。全神贯注地做有何意义?读懂作者的写作目的。再如《与象共舞》,抓“共舞”一词,谁与谁共舞?深入文本后读出泰国的象的独特之处,再细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描写共舞的一个场面,体会人与象之间的那份和谐。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学生不会提问题,是阅读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学一篇文章还是一组课文,都要让学生先自学,有一点自己的感受,能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整合出少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外阅读也一样,与文本的对话中,注重引导学生言意兼得。

2、读出“韵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四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5):48.

[3]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361.

[4]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语文:教研版,(5):136.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五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要再次检查学生的试卷,帮他们分析失分的原因。而每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与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软肋。在大量的阅读与书面表达任务面前,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所措,心里觉得很明白,就是倒不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信心,即使在平时练习时,学生也是乱猜一气,书面表达干脆放弃。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而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光靠老师喋喋不休地讲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在这个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自学、预习为中介,以学生自学发现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促使学生自学组建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积极参与,敢于表现的主体心态。

在研讨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让学生预习,并不是任其天马行空,随意为之,而是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目标,如单词的含义、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翻译以及重要知识点的归纳,课文背景知识的查询等,打印成预习学案发给学生,使预习有的放矢,把学习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心理准备,并对即将阅读的课文进行预测,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现使学生主动求知的目的。如讲到stonehenge一课时,学生除了预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外,需要查阅世界之谜,并形成简单的文字。学生兴致高涨,查阅的资料也丰富多彩,在课前几分钟展示时,他们兴趣盎然地以读或背诵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所搜集到的世界之谜。这样,他们一方面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首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及涉及到的主要信息,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然后,提出概述性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的具体任务,使文章的主线和脉络逐渐清晰。在这一阶段,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难点句型等,理解篇章结构。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互助,相互补充,互助解疑。小组讨论可帮助一些同学扫清可能会出现的理解障碍。

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加深学生对所读材料的信息把握。

课前设置好配套综合练习,学生在做综合练习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能讨论,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之后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比如stonehenge一课中,介绍了世界之谜的巨石阵的概况、历史及人们对它的猜测。我们在上课时,除了对语言知识进行练习外,又增加了一篇相关的阅读thegreatwall。通过练习,学生要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疏理、归纳和总结,使头脑中的信息得到强化和巩固。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记录、整理、汇报。如在stonehenge后,我们给出的话题是mytour,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游览过的名胜古迹,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修改完善,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后,也会对自己的想法及时加以改变和深化。

改变初中低年级时集中进行书面表达训练的做法,把它贯穿于每节阅读课中。在掌握知识点、拓展话题的基础上,形成文字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连句成文,并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然后学生朗读背诵老师的范文,指出写作的要点,这是深化主题,创设语言实践环境,并培养综合语言能力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渐渐养成,落笔就写成“chinglish”的现象逐渐减少。

在阅读写作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精心设问,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发现”的教学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作出新的角色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既是引导者、帮助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这有利于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师或某一本教科书,给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渠道。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六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的精华部分牢牢记住,积累大量的知识和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有益信息对他们的写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受优秀、经典作品的影响,学习运用名家写作技巧,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说到。

作文。

学生最头疼的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对课本上学过的材料和课外阅读的材料不知道怎么运用对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见闻不知道如何取舍。其实作文材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课本二是课外阅读三是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见闻。只要广泛阅读勤于观察认真积累善于整理就能获取极为丰富的写作材料。

作文教学,首先要抓好精要语段的阅读指导,搞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迁移训练,是一项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从语段中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领会其语言特色,运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课余特别是假期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家名品,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基础。要求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时文美文、名著名篇,按不同主题摘记整理,这样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获得的材料来充实自己,做到读有所得、读有所用。有效的文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回归沉潜于作品,与作品中丰富的生活世界、鲜活的情感空间相融相生。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听到、触摸到有灵性的生命世界,手舞足蹈地感悟、联想、建构起自我的人文世界,他们体验更细腻,更真切,更深刻,进而变成自己的语言文字流泻出来。

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文字作品还是各类中学生作文,这些优秀作文的基本特征是:总体面貌好,有一个或几个突出的特点。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自己作文时善于借鉴优秀作文的突出亮点。可以有目的选取一些中考佳作让学生细加品味,仔细揣摩。教会学生有意识地揣摩其深刻新颖的主题表达,巧妙独特的选材视角,别出心裁的文体构思,精心安排的开头及结尾,生动风趣的语言风格等。对于佳作内容主要选择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大方面和青春成长、情感体验、品德修养、生活感悟、自然景物、哲理思辨、联想想象等七个主题类别。

在阅读这些优秀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能走马观花地读,而要仔细揣摩,先从大处入手,再从小处剖析,认真揣摩其立意、选材和构思,并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认识,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总之,阅读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阅读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阅读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阅读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情操得到陶冶,梦想得以放飞。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七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发展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较大的变革,继而以此带动其自身的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获得。事实上,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继而对绿色发展的理念产生了冲击,并最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为了进一步迎合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对于生态建筑的构建,并由此开拓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生态建筑运用对环境保护的帮助。

1生态建筑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建筑,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绿色环保。事实上,生态建筑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对于土地、能源、建筑材料的节省,并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1],图1为生态建筑的样图。基于此,就使得建筑部门在进行生态建筑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于建筑设计理念的改变,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布局,采用节能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并最终实现对于各种资源、能源的使用。事实上,生态建筑在实际的构造过程中不仅仅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需求,还能够由此推动建筑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实现其自身的发展,并最终由此带动相关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获得[2]。

2生态建筑的特点。

事实上,生态建筑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适应了社会发展的相关原则,还因为其自身节能、良性循环、建筑放热少、减少碳排放、美观等的诸多优点。关于绿色生态建筑的特点,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生态建筑在实际的建设以及运用过程中具有节能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生态建筑在实际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的运行供能,继而减少了对于矿石能源的消耗。此外,生态建筑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更加注意通风以及采光,从而减少了电器的使用。再者就是生态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不少是经过二次回收处理的,继而实现了对于自然资源消耗的减少[3]。其次就是生态建筑物具有良性循环的特点。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较多的绿化手段,从而实现了对于空间适应性的增强,不仅如此,其在设计过程中还加强了对于水循环系统的构建,继而实现整栋建筑的良性循环。生态建筑因采用了较多的绿化手段,从而减少了建筑墙体水泥的放热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生态建筑上的绿色植被可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聚沙成塔,当生态建筑的普及化后能极大程度的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营造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生态都市。因生态建筑采用科学的采光、通风、较多绿化等设计,在视觉上打破传统建筑的束隔,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八

新课标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20xx年泰州市中考语文考纲阅读部分明确要求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明白了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的难易和考查的角度。另外,考查的内容除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知识点外,还考查非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考点,如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对文中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考查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考点分析。

议论文的阅读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近年来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上都有议论文的阅读,所选文章内容侧重于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比如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有扩大的趋势。考查热点有: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补写或仿写;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和严密性、准确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联系生活,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并联想创新。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九

第一步:整体感知,逐段概括要点。先阅读全文,感知文章大致谈了什么内容。然后,逐段概括要点。具体作法是:用一句话(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一段要点。内容简单,读后一目了然的段,可以直接概括(如有中心句的段);内容比较复杂的段,可以先勾画重点词语,然后连词成句,适当改造一下,用来概括要点。

第二步:分析结构,把握全文论点。大致过程是:

(1)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划分出全文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

(2)分析引论部分:是提出了全文中心论点,还是提出与中心论点有关的问题。

(3)分析本论部分:这部分举了哪些事实,讲了(引了)哪些道理?再归纳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递进的,还是总、分、总的?再归纳使用了哪些论方法。

(5)在清楚了解了全文结构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明确文章的论点。

另外,读正文前审视议论文题目也是益于读懂文章的方法,这样做还可以训练联想能力、推断能力,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也有好处。审题一般从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确定题目重点词语入手。

第三步:揣摩语言的准确、严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语言包括:对词语的含义要了解清楚,不能含糊;一些指代性词语指代的意思要看明白;要注意词语使用时的搭配和前后照应;弄清楚一些重要句子的结构,等等。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十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读书成了一种对时间要求的奢侈,那么能静下心来认真品味经典的人也就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了。许多人只追求娱乐性、功利性的阅读。他们也许热爱阅读,但对经典却敬而远之,他们认为经典是神圣的,不容轻易亵渎的。而我认为,经典,是用来阅读的。

马未都在《开讲啦》节目中的演讲令我印象深刻。他从童年时期就热爱阅读,别人糊墙用的书他也要借回去看完后再还给别人。而他看的书的内容,不是一些肤浅、庸俗而别无深意的杂书。他看的,是医学书、文学书,是经典。他说“越枯燥的书,你看完后对你的益处就越大。”而且马未都先生看经典不只停留在表面,我至今还记得他在《开讲啦》现场将《红楼梦》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一气呵成、分毫不差地背下来的画面。真令人震撼!马未都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而正是他阅读的.经典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

毛主席也将阅读经典作为常态。作为颇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指导能力的国家领袖,毛主席对经典的阅读不只局限在军事上。《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他一样不落地认真品味了一番。其中《红楼梦》,毛主席读了三遍,对于其作者曹雪芹亦是给予了高度评价。文中的描写片段,毛主席也能倒背如流。毛主席对经典的阅读,为我们后人阅读经典,树立了榜样。

我国文坛史上著名的鲁迅对经典可谓是爱不释手,从小受经典文化熏陶的鲁迅先生现在的文学著作与他从小阅读经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十一

现代记叙文与议论文作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议论文阅读,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已故作家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着作——《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没有使用什么华丽的辞藻,却带给我们这些读者一种平和如小桥流水般清新的感觉。

这本书向我们反映了清末民初,封建社会那种压抑、守旧、苦闷的生活。通过鲁迅先生的讲述,“阿长”长妈妈的这个名字的来历反映出了旧社会对待人们的不同,特别是像阿长这样的生活在下层的人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人权可言。旧社会人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只能靠“钱”与“权”这两种的东西判断,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这两种东西,自己就是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这种十分病态的心理。

据我了解,旧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的陋习,例如女性缠足与女性人权低下这种情况。那时的晚清与民国女性,就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中国人类的代表,人们认为女子劳动能力低下,有的甚至只是用来生孩子,还有的人家生下女孩,就马上厌恶的抛弃或是杀死。身为一个新中国的女性,我对旧社会的人们存在很大的疑惑,女人为什么就不能干活呢?女人哪里比男人差了呢?为什么女人们就不能起来反抗旧社会的恶习呢?为什么还要自甘堕落甘愿把本该由自己掌握的命运统统交到别人的手中呢?这也许就是旧中国为什么百遭磨难,低声下气的原因之一吧。

合上书,我捉摸了很多,思来想去,我觉的清末明初的中国为何屡遭磨难呢?也许是穷人们被恶人们压迫,低声下气的不能敢于反抗,也许反而更增长了恶人们的狂妄自大,助长了他们的施暴的心理,国力便会空虚,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奸臣们在皇帝耳边颠倒黑白,富人们纷纷买官,社会上的人们乌烟瘴气,外国趁机向我们运输毒品,造就了一个个瘾君子,还被外国人戏称为“东亚病夫”,打仗的时候忠臣全被害光了,瘾君子们也无法动身奔赴战场,所以导致旧中国君主制集权终于被推翻,外国人连年侵略的惨剧。

成长是你品、我品、他品的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多滋多味。仔细品味,噢,原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呱呱落地到依依呀呀学语,成长始终伴我左右,会奶声奶气喊妈妈时,温馨的笑容荡漾在妈妈的脸颊;会自己穿衣服了,爸爸舒心地说一声:“乖女儿,长大了!”直到自己捧着厚厚的。

字典。

查阅不认识的生字,直到笨手笨脚地把菜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妈妈,爸爸口中说出:“乖女儿,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地笑,能让日夜奔波的父亲歇一歇了。妈妈的微笑是她的幸福;爸爸平缓的喘气便是我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小自愿就不和牛奶,童年的理论是不愿与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从小看到别人摘花就心疼,天真的理论是花会疼;从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雨滴,鱼为什么在水里不会淹死……于是,搂着爸爸的脖子问为什么,缠着放学的姐姐问为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自己从书中读到这些知识时,当我自己用日渐理智的思维学会分析时,我解答了一个又一个小时候的难题,知道答案后舒心地笑,日渐理智的思维便是成长,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成长的酸甜苦辣,让我们明白世界的多姿多彩。在我们这样的花季年华中,我们会感触更多,了解更多,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因此,我要说:“成长确实是一种幸福。”

日暮夕阳黄昏下,泛白的天空下一道余晖慢慢退却。一天即将逝去,接下来的便是黑夜。从日出、日当头到日落,这就是一天。每一天都是如此,但却没有两天是一模一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今天的日出可以让人想到昨天的日落,但它却不再是昨天那个日出。好似人生,每个人都只拥有一个人生,从降落到消亡,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尽管过程总是充满惊奇和变幻,但结局却永远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人生,却演绎着形形色色的故事。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谁都不想平庸,可总是有人在自己不查的情况下加入到庸庸之众的行列。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充实厚重的内心。只知盲目从众,昏昏度日,世俗的观点即是无误,人生最大目标不过是完成物质的丰厚。然而经历了丰富阅读的人生就大有不同,它会对生活思考,对生命思考。先辈的经验是前车之鉴,自己的经历丰厚现实之实。于是,自己在阅读中一次次进步、一点点成长,最后灵魂也升华。

肖复兴先生的经历即是鲜明例子。在他的青年时代,社会动荡、偶像坍塌,一贯的信仰失衡、整个青春时期完全处于一种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然而,这个时候就是阅读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人生还有光,还有前进的方向——“太阳还在明朗朗地照耀着,只不过太阳和风雨雷电同在。”所以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坚持下来,最终人生奖赏,他成功地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但是,我们又不能盲目地读。

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循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划。我们自己的思维在读书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轻松的感觉。但就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了他人思绪驰骋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在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此宽松脑筋,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能力,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读书太多反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稍有空闲就读书,这种做法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令人思维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活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如果经常处在他人的思想影响之下,也会失去自己的活力。又譬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读书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书写的黑板,每一篇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读书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着,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学习阅读十分艰难。如果我们与阅读还有距离,我们的阅读还存在障碍,都是因为世俗的腐朽的不正确的阅读观使我们无法亲近阅读。比如对阅读的膜拜,对阅读的功利诉求。也许,我们可以惊世骇俗地把阅读拉下文化崇拜的神坛。也许,我们可以无所羁绊地把阅读从功名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每一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阅读仅仅是为了活着,快乐地活着,有灵魂地活着,高质量地活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

人生实际就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个人的人生都不相同,这本书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她)人生之书的内容也不会重复。不同的人,其经历更不一样,书的内容更加大相径庭。所以,要读懂一个人,要了解一个人,要读懂人的一生,何其难也!但许多人在努力沟通,希望读懂对方,了解对方,深入对方,让思想和思想进行交流。——阅读,开启人生美好之窗!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十二

阅读议论文,完成18~21题。(14分)。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18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为本文拟定一个标题。(2分)。

19具体说说于右任老人把莲花图和对联挂在一起的深意。(3分)。

20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事例。

(1)请结合霍金事例中让你动情的句子,简答这一具体事例证明论点的作用。(3分)。

(2)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概括性的事例。(3分)。

21思考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3分)。

18常想一二(或由一副对联想到的。或有关八九和一二的思考等)。

评分说明:紧扣论点、论题1分;题目新颖、精练1分。

参考答案:

示例2:莲生于污泥间,却开出鲜艳的花朵,不正像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笑对人生的苦难?因此,图和对联包含的思想是一致的。

评分说明:由莲的品格联想到乐观的人生态度2分(只点到莲的品格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20(1)答:示例:读霍金叩击在投影屏上的文字,我被震撼了。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还能豁达地说,我还有手指、大脑、理想、亲人和朋友、感恩的心。这种胸怀只有常想一二的人才有。这事例,以情感人,更以理服人。

评分说明,结合动情的句子谈霍金1分;点明事例证明论点的作用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2)答:评分说明:事例可以证明论点1分;事例典型1分;语言通顺、概括1分。

21答:评分说明:结合文章的论点谈,有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1分;谈感受或见解时作一点言之成理的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十三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群文阅读?

一、有主题地选择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

以时间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实施“美丽的四季”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实施“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实施“鸟类家族”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实施“不屈的抗战”群文阅读等。

2.从人文内涵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实施“尊重生命”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实施“名人成长故事”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实施“伟大的母爱”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学与问》,实施“小议论文”群文阅读等。

3.从文本表达方式角度出发确定主题。

以文本体裁为主题,如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实施“童话故事”群文阅读;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大海睡了》,实施“儿童诗”群文阅读;学习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实施“民间故事”群文阅读;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实施“寓言”群文阅读;学习三年级下册《恐龙》,实施“科普小品文”群文阅读。以文本写法为主题,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实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学习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实施“用想象进行景色描写”群文阅读等;学习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实施“场面描写”群文阅读。

二、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云雀的心愿》,实施“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通过快速阅读课文理解了小云雀跟着云雀妈妈飞到沙漠上空、大河上空、森林里三次不同对话,基本理解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写法,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绘本《犟龟》等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

2.分组递进,以一组引多组。

如学习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实施“诗人笔下的夏天”古诗群文阅读,课本中所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再补充杨万里的《小池》、曾几的《三衢道中》,先指导学生从这四首写夏天的诗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两首诗读一读,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说说四首诗是怎样从不同角度写夏天的,最后再让学生重读四首诗,说说诗人是如何通过写夏天的景色表达感情的,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三、有整体地设计问题,让群文横向联动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整合信息,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动起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通过迁移,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恐龙》,实施“科普小品文”群文阅读,在学习了课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后,补充阅读几篇科普小品文,让学生发现这几篇课文中共同的写法和不同的写法,在迁移中掌握科普小品文的简单说明方法。

四、有意识地渗透策略,让群文功效发挥出来。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群文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灰椋鸟》,实施“场面描写”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灰椋鸟归林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灰椋鸟归林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然后再补充几篇带有场面描写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找出场面描写的段落阅读,巩固场面描写的方法。

2.质疑讨论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引导学生从《跟踪台风的卫星》《水上飞机》《大自然的文字》三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得出科普童话“有趣的语言、拟人的手法、生动的情节”等特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从“少慢差费”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条新途径。只要努力尝试,就一定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阅读与写作的论文篇十四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阅读伴我成长。

记得高尔基说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千百年来,多少人着迷于阅读书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我们成长的阶段,阅读给予了我们知识,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在我心中,阅读是一轮金色的太阳。

月光淡淡,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书中。每当沉浸在书中,我就有种感觉——幸福。从小到大,我就酷爱文学,它伴随着我长大。于是,阅读就成了我的心灵享受,从小时阅读《格林童话》到如今的《简爱》;从小时着迷书中的情节到如今仔细揣摩书中的语言;从小时向往阅读完美结局到如今神往阅读“文脉”书籍……一点一滴,凝聚了多少知识,升华了多少智慧。

我喜欢阅读文学,但尤其酷爱刻画人性,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文学。一看就是一次遨游,一看就是一喜一悲,一看就是一个感悟。常常想到书中的细节,书中的人物,又不由得沉浸其中。阅读,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把我带到了心灵的世界,使我从文学的窗口看到了广阔的人生。

“无中生有”,在现实生活中看来,是带有贬义的词,而如今,我却要大声说:“不——它不是。”它在文学中是令人崇敬的。无中生有,就是在本来没有的实际中制造出新的话题,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文学的境界,崇高的境界。它把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描写得活灵活现,把内心的世界描写的摇曳多姿。因为有“无中生有”的文学,才使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记得看《青铜葵花》时,我看到的,就像是一副唯美的画面,有一种情感,像彩虹的味道,淡淡的,那馨香氤氲在空气中的心里。这是一个坎坷的爱,一个凋零的爱,一个苦涩的爱,似乎本不属于世间,却在心灵的世界显得那么芳香。这种爱,就像是甜甜的糖果,融化在一杯清清的水里,化作淡淡的幸福。

一个内心的世界不再蕴藏在心里,它不再只属于一个孤独的角落,它可以化作一个美的伏笔体现出来。

阅读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一种享受,给予我们精神的寄托,阅读中,我们会有无限的乐趣。休闲时,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或是庭院里,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和风的轻抚,一边读一些优美的散文,你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很好美!

我爱阅读,正如明代王心斋所说“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因快乐而阅读,因阅读而快乐。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发展,体会思想得到满足的愉悦。阅读不需要应试性的去读,而是带着一种享受的感觉去读,心烦意乱时,可以随意翻翻,或许文中的某段语句会让你静下心来,心情闲适时,阅读更是一种精神满足感的催化剂,让你感到世界的变化也有美丽之处。

阅读是发动机,给予我们奋斗的动力。当我们遭受挫折,意志消沉或心情烦闷时,何不去找一些励志作品读一读呢?比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如何磨练意志,从而使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乐观的看待一切。阅读让生活变得充实,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心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读书可以使人心态平衡,读书可以使生活滋润起来,读书可以使人生潇洒开去。阅读是一种享受,如品茶,似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耐人寻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671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