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48:11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1-16 03:48:11     小编:字海

教案可以用来评估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教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和步骤的清晰明确。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编写教案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一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二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师:还记得哪些与圆柱圆锥有联系的计算公式?

生:回答相联系的数学公式。

师:到底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抢答练习好吗?

生:回忆基本知识。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2、解决数学问题:

(1) 出示一圆柱图

师:看到这个圆柱体,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竞赛的形式来解决,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请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写下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学生汇报;

(半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现问题下面改正。

最佳设计方案。

有一张长方形的铁板长9.42米,宽6.28米。请你设计出一种就地围装粮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师:如果每立方米可装粮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约可装多少粮食吗?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验证、合作、估算中,老师很高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仓库保管员的应聘书呢?请来谈一谈你现在的.心情及感受。

课前思考:

潘老师设计的本课时教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以往的复习课有所不同,重在将所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估计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

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下面补充这样几题:

市民广场砌了一个圆柱形的喷水池,从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径是5米,深1.2米。

1.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池装满水,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围一圈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三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侧面是()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五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7课时。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六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舒婷。

使用人。

舒婷。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

重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九、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教学。

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认识圆柱的侧面。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八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九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时。

第2课时。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图。

例3。

1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1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adcb图1a图2dbc。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一

1.说出物体名称。

出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物体和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形体。

2.复习特征。

指名学生说出各图的名称。(板书:圆柱、圆锥)。

(2)提问:谁能拿出圆柱和圆锥,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在图中板书)圆锥的高怎样测量,试着量一量你手里圆锥的高。

(3)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哪位同学来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二

唐代王建,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张籍齐名,两人创作诗歌的风格相似,并称“张王乐府”,后人称为“张籍王建体”。

二、读出“望”之画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们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地上仿佛满浸着清澈透明的水,树的影子照在地上,随风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摇曳。

2、“栖”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但为了押韵,诗人调整了语序。

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

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我们仿佛听到乌鸦等小鸟一开始被明亮的月色所惊动,扑楞楞地展翅欲飞,声音喧闹,逐渐逐渐声音低落下来,最后终于没有声音。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湿润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润之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我们仿佛闻到庭院中弥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传说人间的桂花树是广寒宫里那棵桂花树的种子落到人间后生长出来的。那么人间的桂花香了,广寒宫里的桂花也应该香了吧。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美妙的联想。

4、诗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无声,望出桂香飘逸,望出天上人间。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清雅隽永。

三、读出“望”之情感美。

“秋思”,秋天的情思。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龄《秋思》。

“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萧悫《秋思》。

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四、读出“望”之表达美。

但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没有,诗人表达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赏月,不知道这怀人的愁绪会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难道还有我的愁思深吗?

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

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

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好处。

2、“落”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

五、读出“望月”之情结美。

1、按老师的要求说出诗中的词语或诗句。

自己愁思之深。

2、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

3、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三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1)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2)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1)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重心放在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上,常常更多地关注解题方法的优劣、解题过程的繁简。计算则通常归于一句话:计算要细心,多练自然准确率就高啦。其实不然,某些计算的难度已经影响了思维的训练及效果,譬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圆柱、圆锥”。这部分内容素以计算繁杂而成为教学中的一大令人头疼的章节,相信每一位经历过的教师都有同感。

因为已知了这个教学难点,许多教师和我一样,会有意识地对这个难点进行突破,让学生把3.14×1到3.14×9的得数背下来,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背的结果。还练习了由3.14×1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的结果,拓宽3.14×1到3.14×9计算结果的运用范围。但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学生还是错误百出。在订正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此对正确的列式产生了怀疑,甚至动摇了对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信心。作为教师,面对这种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免对自己的“教”进行一番审视,有些方面还真需要改进。

一.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圆锥的体积,如果用综合算式计算,算式有时很长,特别是半径或直径未知时。

我以前较注重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解答,这样对列式的正确与否一目了然。事实上这样要求不但增加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计算的难度。思维能力上的难度体现在根据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时,有些条件没有直接告诉,需要先求出中间数。如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这里需要先求出底面周长与半径,再求出侧面积与底面积,最后再求出表面积。教师眼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由于中间问题多而显得思维难度大,如果我们一开始认识不到,不能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就是分步列式,是有良苦用心的。更何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考虑问题求的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中的哪一种,如果求的是表面积,又应该是由哪些面组成的,是一个底,还是两个底,还是没有底。计算上的难度体现在这么长的一个算式中,如果其中一步列式有差错或一个数据算错,整个算式的结果就会算错。而对待错误,一般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很少去对这么长的算式进行整体反思,去改正列式中的一个小错误,或把其中算错的那个数据进行修正,进而用适当微调的方式进行订正,而是全部推倒重算。算的步骤越多,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常常越订正错误越多,多次订正得不到正确结论,学生很容易烦燥,并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对3.14的处理要掌握巧妙的方法。

一个问题中,3.14通常要重复计算多次,结果多是几位小数。如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求圆柱的表面积.算式是10×3.14×15+(10÷2)×3.14×2。3.14要分别乘150与50,最后是两积相加。如果我们把3.14看成,在计算时先不与具体的数字进行计算,到最后统一处理,如上面这一题,如果我们这样算:,最后只要算200与相乘,那么只要乘一次3.14,这样就可以减少与3.14相乘的次数,也就减少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我鼓励学生把带入算式中计算,甚至允许如果题目结果没有提出得数保留的要求,最后的结果可以保留,让学生品尝把带入算式计算的好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自信又回到了学生的身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及能力。

三、关于圆锥的体积计算中三分之一的处理。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圆锥的体积有几种公式:,首先看能否与其它数约分,如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0.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20.5×6,可先把与6约分。如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9厘米,高是5厘米,体积是×3.14×9×9×5,可先与9约分。若无法约分,就先算出其它各数的积,最后再除以3。这样尽量减少小数计算的次数,降低出错的可能性。

从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我想到了我们教师如何对待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是很正常的。对待学生的计算错误,教师首先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适当提醒学生是应该的,过分从学生身上查找原因,过分责怪学生不认真、不仔细、习惯不好等等,不但不会对解决问题产生丝毫的帮助,反而会使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意图,善于观察学生,从学生学的过程寻找适合的教法,找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金钥匙。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五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表格,说明要求,让学生计算,填在表格里。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填表。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提问:压路机前轮是什么形状的?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15.7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这个水桶能盛120升水吗?要拿什么和120升比较?学生自主完成。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六

1、知识方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对知识的整理和疏导。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一、创设情景,引入复习。

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然后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折无底的圆柱,从而引出圆柱的特征及体积。

接着回顾了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让学生对知识由直观现象到抽象概括,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然后分小组汇报,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建构网络。这样,学生不但很好的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课本77页7、8、9题,是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复习题,练习设计具有层次,不但更好的巩固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而且使知识进一步升华。

最后老师补充本节课学生讲的不足的地方,让本节课的知识更加完整,课堂更加完美。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七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厘米。

(4)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

(5)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6)一个圆锥体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根长2米的圆木,截成两同样大小的圆柱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

(10)圆锥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

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请你拿起桌上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孩子不同的见解,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两个圆面就叫做底面。

(2)圆柱还有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侧面。想一想,这个曲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想个法子试一试!

(3)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想一想,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认识圆锥的特征。

1、拿出桌上的圆锥形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猜想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又会是什么图形?试试看!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下面做一组练习题看看大家对刚才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请打开课本翻到48页,看第一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1、2题。(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意见,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2、完成自主练习5。(利用课前准备的各种小旗)。

3、完成自主练习4,6。

1、让学生动手量圆柱、圆锥的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714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