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案中可以运用的案例很多。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一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1、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并对自己所带的种子食品有所了解,并将桌子布置成长条状,布置种子食品展览。。
2、种子妈妈形象。
3、幼儿有关于种子的知识经验准备。
4、每人一份记录表、笔。
1、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了解种子的作用。
(出示种子妈妈形象)“种子妈妈听说小朋友最近对种子特别感兴趣,所以今天她赶来了,想考考小朋友呢!”
教师以种子妈妈的身份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从而了解种子的作用。
(1)你知道哪些种子?
(2)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种子可以食用。
(3)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玉米、核桃....
(4)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教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它还可以食用,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人们每天都在食用着种子,我们离不开种子。
2、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教师:种子可以食用,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幼儿围坐在长条桌旁,以信息发布的形式请幼儿自由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教师小结:今天的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花生、有瓜子、有玉米、有松子,有毛豆、有蚕豆、有核桃等等,它们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了解一些需多次加工的,外形变化很大的种子食品。
教师:除了这些种子食品,你还知道有哪些种子食品?
组织幼儿讨论:蛋糕、饼干是种子食品吗?
教师引导幼儿得出还有许多种子食品就在我们身边,如蛋糕、饼干、馒头等,只不过这些种子食品种子需要经过多次的加工,它们的变化很大。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进行统计。
(1)激发幼儿品尝种子食品的兴趣。
教师:今天种子妈妈来举行一个种子食品品尝会,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出示记录单,提出种子食品品尝会的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在品尝种子食品时还要做好统计记录,在记录单上先统计今天一共有多少种种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尝一下每种种子食品,再将你自己喜欢的种子食品记录在记录单上。提醒幼儿注意卫生,随时将垃圾放入垃圾桶中。
(3)幼儿自由记录并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教师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这些种子食品。
4、幼儿拿好记录单,一起交流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感受。
教师:今天这里一共有多少种子食品?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1、请幼儿进行种子粘贴活动。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二
1、认识几种常见的攀爬植物,明白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有序的观察观赏植物和果蔬类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
课件:会爬的植物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1.教师:此刻教师来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看看谁能猜出来。
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
(乌龟)
2.你们明白乌龟怎样爬吗?请小朋友学一学。
3.你还明白有哪些动物会爬吗?
(幼儿互相说一说)
二、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教师:除了动物会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爬的植物呢!
你明白哪些植物会爬吗?
2、课件:会爬的植物,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明白它叫什么名字吗它长在什么地方?
(2)这种植物是什么样貌的?它是怎样生长的?
(3)你觉得它爬的高吗?如果没有墙,没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攀爬植物,说说: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4)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这个卷须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是用脚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须就是植物的小吸盘,
它们不停生长并紧紧地吸住墙体和支架向上攀爬。
三、启发幼儿想一想
1、西瓜,冬瓜是爬行植物吗为什么?如果给它一个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为什么不让它爬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的想一想: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2、小结:爬行植物的品种很多,它们都有长长的能够攀岩的藤。
在爬行植物中有绿色叶片,红色叶片的爬山虎和能开花的紫藤这些观赏植物;
有葡萄的藤,有葫芦藤,丝瓜藤这些蔬菜植物。
观赏植物一般种植在墙边和廊檐下,供人们观赏乘凉;
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让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长长的藤上结出更多的果实,
或者种植在农田里,让长长的瓜藤满地爬行,结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尝。
四、讨论活动
你还明白哪些爬行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用?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三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开始部分:(音乐律动)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 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 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
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四
1、认识几种常见的爬行动物,初步了解爬行动物的各种爬行方式。
2、透过观察图片了解爬行类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我真幸运
2、ppt课件:会爬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幼儿的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不想看小动物的动画片?
2、播放动画片:我真幸运
教师: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行走的?
谁是会爬的动物?
二、认识爬行动物
课件:会爬的动物
引导幼儿看图感知爬行动物,丰富幼儿对爬行类动物的认识。
1、观察认识蜥蜴。
(1)你认识这些蜥蜴吗?他们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样爬行的?
你还明白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小结:壁虎、变色龙都是蜥蜴。壁虎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可是没有眼皮,
所以他的眼睛一向睁着的。壁虎有四条腿,脚趾上长着洗盘,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
壁虎受了惊吓,尾巴会掉下来。可是,她还会再长出一条尾巴来。
壁虎捉蚊子、苍蝇吃,他是有益的。
2、观察认识蛇。
(1)蛇是怎样爬行的?蛇有脚吗?他是怎样爬行的?
请你学一学蛇爬行,你还明白关于蛇的其他事情吗?
(2)小结:蛇的种类很多,蛇没有脚,但他能依靠圣体向前爬行游动。
蛇分有毒和无毒的两种类型。大多数无毒蛇的头是椭圆形的,绝大多数有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
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能够吃,毒蛇能够做药。
3、观察认识鳄鱼。
(1)鳄鱼是什么样貌的?你明白鳄鱼是怎样爬的?请你学一学。
(2)小结:鳄鱼有扁扁的脑袋和扁扁的身体,鳄鱼背朝天,肚皮贴着地,粗壮的尾巴像钢鞭。
他的皮肤很厚,皮肤里还埋着一块块排列整齐的骨块。
如果他张开血红的大嘴巴,会露出74颗牙齿,看了真叫人害怕。
4、观察认识乌龟
(1)乌龟是什么样貌的?在水里和陆地上他是怎样行走的?
你还明白乌龟有哪些奇特的本领?
(2)小结:乌龟有一个坚硬的壳,当其他动物伤害他的时候,乌龟的头和四肢立刻会缩进壳里去。
乌龟四肢的脚趾间都有蹼,所以,乌龟也能在水里游动。
乌龟的行动很慢,小花也比较慢,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三、爬行动物的特征
1、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2、运动时采用的爬行方式,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3、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动物为有脊椎的冷血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5、爬行动物的心脏仅有三个心室,不象其他动物有四个。
6、绝大多数爬行动物为卵生,但也有的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
四、游戏《爬一爬,猜一猜》。
启发幼儿扮演自我喜欢的动物到前面来爬一爬,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怎样爬更像动物爬,学习模仿爬行的动作。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五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
4、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5、使幼儿掌握一些蜗牛的生活基本常识。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六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七
1.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2.能动手剥毛豆,锻炼幼儿的消极小肌肉运动。
3.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带荚毛豆4筐、一个空盒子;儿歌(毛豆)
导入:直接呈现毛豆
1.师:毛豆长得什么样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师:小朋友们猜一猜,毛豆荚里面会有什么?
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
4.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先示范,再请小朋友们来操作,探索毛豆荚里面的样子。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毛豆荚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剥毛豆荚认识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绿色的,小小的,长得圆圆的,每个毛豆朋友都有一个绿色的小房子,上面还有还有毛,大家相处的非常好。
毛豆朋友还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家长探讨一下,下次把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要将孩子们感兴趣的一个点,把它放大,从这个点引发出幼儿可以去思考探索的点。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八
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空气多少的关系活动准备:蜡烛打火机杯子记录表
一、设疑,引发探索兴趣
(一)师出示一支蜡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蜡烛亮起来呢?
(吹、扇……)
(二)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思维。
师:用什么办法把它熄灭呢?
(吹、扇……)
(师操作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杯子,一支不罩)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罩杯子灭,不罩没灭)
2、为什么这支蜡烛还在燃烧?
(空气……)
3、这支蜡烛怎么灭的?
(罩杯子)(慢慢的一点一点灭的)
4、为什么罩上杯子,蜡烛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熄灭呢?
(空气……)
小结:燃烧需要空气,杯子里的空气越来越少,蜡烛就会慢慢熄灭。
三、分组操作,进一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师:再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小朋友到你们相应的组坐好,先来看有什么用具。
2、这个实验要第组小朋友共同完成,但是分工不同,有一个小朋友来点蜡烛,3个小朋友罩杯子,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协商,商量好后请以上坐好。
3、谁来点蜡烛?
要求:空气谁来罩杯子呢?
要求:一个杯子罩一支蜡烛,一定要同时罩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同时罩呢?
(……)那我们就来用这种方法。
4、介绍记录表请你们用线条表示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5、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6、交流结果谁把你的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
为什么会这样呢?杯子里空气一样多吗?
四、活动延伸:用什么方法让即将熄灭的蜡烛再燃烧呢?
谁会分活动目标:学习把一个图形二等分,并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重点:探索不同图形二等分的方法活动难点: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准备:圆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记录表、剪刀活动过程:一、探索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师:这里有一个图形,请大家来想办法把它分成相等的两份。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两部分是否一样大?
师小结:把一个图形分成相等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二、探索正方形,将它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请小朋友取正方形,将二等分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你是怎么分的?
2、分出来的两份一样吗?
3、你是怎么知道的?
4、还有其它方法吗?
教师将多种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三、探索长方形二等分的方法1、以小组进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探索后请幼儿以小组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四、活动结束还有很多图形宝宝也想请小朋友把它们二等分,我们来分分看。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九
1、认识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培养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认识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难点:合作完成“选服装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幻灯片、多媒体、服装卡片。
一、导入
二、新授
1、认识春天
(1)出示春天幻灯图片;
(2)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大树、小草、小河及人们穿着的特点;
(3)交流春天的特点;
(4)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或儿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认识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选衣服"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为图片中不同季节的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五、延伸
建议幼儿多与父母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四季的美。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一、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教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二、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教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三、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2、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一
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认知目标: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 环境布置:教室四周放四个大塑料盆,供幼儿做回形针的实验。四张桌子,分别放不同的实验材料。电视,影碟机。
2.材料准备:纸船、爽身粉、洗手液、硬币、回形针、托盘、水(供幼儿做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3.资源准备: 制作课件(往一次性塑料杯里加硬币和在水面上托硬币的实验,五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
1.玩一玩,说一说。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1)出示回形针,交待实验要求。
如果把回形针放在水里会怎样?如果把回形针托在皱纹纸上放在水里又会怎样?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大班科技活动:表面张力真神奇托在卫生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件: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3.试一试,找一找。幼儿通过实验继续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1)介绍四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有纸船、吸管、眼药水的空瓶、沐浴露,你们可以大胆的尝试,让纸船在水里动起来。第二组有爽身粉,洒些爽身粉在托盘里,用眼药水的空瓶吸一点洗发水,滴在爽身粉上,观察爽身粉的变化。第三组有回形针、缝衣服的针、纸,你们想办法让它们浮在水面上。第四组有塑料杯、硬币、水,你们可以加硬币在杯子里,观察水面的变化,也可以试试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组去做实验。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游戏,着重指导爽身粉的那一组。
(3)幼儿互相交流谈论做实验的情况。
4.看课件:欣赏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巩固对表面张力的理解。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平只要你仔细观察,多想想,多问问,你就会发现许多的奥秘。
这是一个很有趣、选材新颖的活动,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发现了“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科学奥秘。幼儿在实验中,是专心的、自主地、兴奋的。当初在选材是我还在担心:幼儿能否理解?这几个实验会不会难了?经过反复的试教,实验用的材料改了很多次,最终有了现在这篇活动案例。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巧用收集的废旧物品。在实验中,幼儿当滴管用的就是我收集的各种空的眼药水瓶,既安全又好用;装爽身粉的小瓶子,是我收集的小药瓶,在瓶盖上扎几个小洞,幼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我拍了几组水的实验录像,又制成光盘,并专门录音,对幼儿非常有吸引力;我在电脑上找了几幅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图片,配上解说,更是锦上添花。还有相关实验材料,很多的准备工作,虽然很琐碎,但最终使用的效果很好。
3.教师的指导用语要精炼,让幼儿多做、多说。
4.开展小组活动,以十几人为宜。
5.充分相信幼儿,他们是有潜力的,很能干的。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二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三
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大胆说出自己对旋转的理解。
活动重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活动难点:
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毛线、布条、树枝等。
材料二:各种平面的物品:纸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种立体物品: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
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
一、感知发现
1.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幼儿玩风车)
2.探讨:“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
教师: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
教师: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
教师: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
3.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
二、尝试探索。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 “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尝试”是用小手表示)
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
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4.教师小结: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
三、再次探索
师: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
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
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实践归纳
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交流归纳。
五、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小百科: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四
1、知道各种蔬菜都有种子,初步了解种子会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2、能积极的运用自己的经验选用合理的方法采集不同的种子。
3、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进行集体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1、各种带种子的蔬菜实物(冬瓜、南瓜、茄子、黄瓜、西红柿、芸豆、丝瓜、毛豆、土豆、山芋、大蒜、等)
2、采集种子的工具(勺子、一次性手套、剪刀、刀、盘子)
1、《生日快乐》歌曲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今天是谁的生日呢?是你们小朋友?(不是)
那是?
2、请幼儿观察实物并回答蔬菜的名称------------(幼:土豆、茄子等)
幼:要有种子
师:那种子从哪里来呢?这些蔬菜都有种子吗?种子藏在哪里了?
那叫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每种蔬菜的种子藏在哪里?
你觉得在哪儿?那怎样把它们采集出来呢?
你用哪些工具来采集种子呢?(幼:用勺子挖、用夹子夹,用手摘等)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采集蔬菜种子并把自己采集到的种子放到圆盘中自己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并分别说明。
种子剖开的食物图:
师:土豆、马铃薯、大蒜、他们的种子藏到哪儿了?
幼:他们的种子就是他们的本身,把他们的本身出芽的地方切一小部分放到土里就可以生长。
3、感受大自然采集的乐趣。
师:这些种子都是种子国王送的,我们到我们的小菜地里采集我们自己种的种子去。
幼儿自带工具到菜地采集种子(芸豆、辣椒、茄子、丝瓜、等)
幼儿介绍自己采集的蔬菜并详细说明他们的种子,并谈谈在户外采集种子的感受。
4、师总结幼儿采集的种子。
(1)将幼儿财界的种子制作成标本,展览在教室里供大家观赏,并相互交流制作方法。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五
1、喜欢参加科学小实验活动,能大胆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感知磁铁吸铁的现象,知道磁铁能吸铁。
3、能大胆的交流自己的发现。
1、篮子里有铁钉、棉花、积木、塑料玩具、气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铁单独放。
2、实物卡片若干。
一、设疑引入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小鸡豆豆,它告诉老师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不用胶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学生讨论、思考。(原来豆豆身上有一个奇特的黑色的小东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铁)
3、“为什么有了磁铁就不会掉下来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磁铁的奥秘吧!”
二、提出假设,猜测结果。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铁。
2、认识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师提出假设:磁铁能把篮子的东西都吸起来吗?
4、幼儿猜测结果,并说明原因。
三、动手实验,验证结果。
1、幼儿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提问:
(1)请用磁铁碰一碰每样东西,看看刚才的猜测对不对。
(2)你发现了什么?
(3)哪些东西吸起来了?哪些东西没吸起来?
2、教师引导学生验证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请学生判断,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磁铁的作用。(磁铁能吸铁)
四、扩展认识经验。
1、教师出示实物卡片,幼儿判断这些实物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2、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铁。
3、游戏: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请你想一个又快又好的办法帮奶奶找到针。
(2)妈妈去买不锈钢的餐具,又怕买到铁的,怎么办呢?请帮妈妈想办法。
五、活动延伸(游戏:磁铁)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六
1、幼儿初步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的讨论,让幼儿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1、船不同颜色衣服的宇航员,大小、形状不同的宇宙飞船。
2、写有5以内加法的算式的钥匙。
3、5以内数字若干。
了解图意对加法算式含义、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仔细观察、分析图意,并能根据图意列式。
一、导入主题。
1、出示飞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宇宙飞船)。
2、宇宙飞船能上太空,让幼儿观察宇宙飞船上有几个宇航员,再让幼儿观察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采标本,文友而一共有几个宇航员在太空,请幼儿列式计算。
3、让幼儿观察宇航员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在进行列式计算。
4、出示图片太空上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宇宙飞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意,在进行列式。
5、小结:看懂图意,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
二、游戏:为宇宙飞船找钥匙。
1、出示钥匙引导幼儿观察。
2、讨论:怎样为飞船找钥匙。
3、幼儿游戏。
三:延伸活动。
送宇航员回宇宙飞船。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七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八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能力目标: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十九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对身体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1.多媒体课件ppt
2.动画视频。饼干。
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小饼干,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干,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尝尝。好吃吗?
二、欣赏故事,感知作品内容的有趣,认识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欣赏故事视频
三、回忆内容,体验自己身体的.消化器官
1.听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知道食物去人体旅行,都去了些什么地方?
幼儿说到哪个部位,教师点击相应图片。
口腔(咀嚼功能)嘴巴-它还有呢外一个名称叫口腔,它有什么本领呢?
食道(运输功能)脖子-对脖子,它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长长的管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食道)它可以干什么呢?食道就像滑梯一样,帮助人体运送食物。
2.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食物经过人体都去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丰富词汇"消化器官"。)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这些消化器官,这些消化器官在我们身体里工作着……口腔里的牙齿能咬碎食物、食道像滑梯一样往下运送食物、胃把食物颠来倒去地,像搅拌机一样把食物绞成稀泥糊糊、、小肠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大肠是食物垃圾聚集的仓库、大肠的终点就是,负责把垃圾排出人的体外。
四、游戏"翻翻乐",巩固和拓展相关经验
1.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翻翻乐"的游戏。(放ppt),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道题,不管你指到谁,它就会翻开,给你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回答正确方能过关,才能进入下一题。小朋友加油喓!
2.关于人体消化器官,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游戏:对错猜猜猜。
1.吃饭时细嚼慢咽(对)
2.运动后马上喝水(错)
3.吃完后慢慢地散步(对)
4.饭后剧烈运动(错)
5.天热时多喝开水,少喝饮料(对)
6.吃汤泡饭(错)
7.一边吃饭一边讲话(错)
8.不吃早饭(错)
五.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坐了这么长时间,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那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2."游戏真好玩呀,大便先憋一下吧。"这样的做法可以吗?为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拉肚子呢?"你能说出原因吗?
3.身体里哪个消化器官有点像搅拌机?为什么说胃或口腔像搅拌机?
4.暴饮暴食对吗?
5.经常吃粗粮好吗?(可以追问:粗粮有哪些?)
6.睡觉蹬被子对吗?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二十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状、固体状)
2、指导幼儿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
(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
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
(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二十一
1.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的过程中了解耳朵的基本功能,能够安静有耐心的倾听声音,听辨声音的来源。
2.喜欢用耳朵听声音,能够关注周围事物发出的声音,体验收获的乐趣。
绘本 ppt 各种声音片段
(一)引出主题耳朵
1.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我说到什么名称,你就用手快速的去摸一摸。
2.请睁开双眼,你们的小耳朵本领可真大,听的真仔细,动作也很快。
3.多亏了耳朵我们才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一下耳朵的本领。
(二)我们的耳朵本领大
a 细微的声音和嘈杂的声音
1.我们都知道,耳朵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呀?
2.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大脑会根据声音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3.我们现在教室很安静,安静的时候,可以听见很细微的声音,闭上小眼睛,请你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模仿,如:翻书,呼吸等让幼儿倾听。
4.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听见很多声音混在一起,我们来听一听,你听见什么声音了。(播放一段嘈杂声音)
2、你喜欢听什么样子的声音?为什么喜欢?
3、那你觉得什么声音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不喜欢呢?
:有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心情舒畅,如:音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美妙的歌声等等。也有的声音听起来不舒服,如:汽车的喇叭声,造房子时候机器的撞击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c 听辨声音
1、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些声音,有的是你听过的,有的可能平时听的不多,有的声音很大,有的声音很轻,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些什么声音。
2、老师播放声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闹钟滴答声、风声、雨声、飞机飞过、汽车开过、门铃,音乐、、笑声、鸟叫、木头燃烧、小老鼠、树叶落下来、雷声、大象、汽车喇叭、笛子、大提琴。
d 耳朵的功能
1、刚才这些声音是我录下来的,原来录音机和电脑是可以录音的,这些声音我们以后一直可以听,它们被保留了下来。
2、耳朵的本领大吗?它还有很多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
3、播放ppt。一边播放图片,教师一边说。听到爸爸妈妈反复的说一些词语之后,我们才学会说话,如:爸爸爸爸。我们的耳朵听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脑会记住这些声音,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滴滴叭叭。你的耳朵还能预报危险,我们听见身后传来的汽车声音,我们就要把自行车骑到路边,让汽车过去。
(三)认识动物的耳朵
1.除了我们的耳朵本领很大,小动物的耳朵本领也很大呢。
2.你见过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呀?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3.播放ppt认识动物的耳朵。
4.:大象的耳朵是最大的,小老鼠的耳朵是圆形的,驴和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还能动。鱼和鸟的耳朵我们平常看不见,藏起来了。小猫为了听的更清楚,它的耳朵也会转动,耳朵的不同位置代表了它不同的心情。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我们听不见的声音,蝙蝠发出超声波,他们能听见,我们就听不见。毛毛虫也会发出声音,可是我们也听不见。
5.还有一些小昆虫没有耳朵,他们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感受,如蟋蟀用脚来感受声音。
(四)自主阅读 耳朵的本领可真大,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小朋友去看一看,里面有很多关于耳朵的事情。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二十二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l)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丽的蓝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羡慕你!
(2)蓝蓝的大海,软软的沙滩,
绿绿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书:
14浪花。
轻悄笑跑捧。
像
喜爱。
1.学生本课12个生字,并且正确、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练习2.3.4题。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完成课后练习2.3.4题。
1.正确、规范地书写“笑、都、跑”3个字。教师重点指导。
2.课后练习3照样子说词语。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在海边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体会、感受通过读书表达上来。
二、识字教学。
(一)巩固生字词的音。
1.自己小声读读本课的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
3.抽读生字学法。
(二)分析字形结构和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忆字形的好办法。
3.请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讲解:
4.电脑出示词语;学生读。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把8个字的红字描一遍,边描边记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学生在书中第一个田格中把8个生字试着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
3.学生想出认为难写的字,如:笑、都、跑、唱。
4.教师范写:
“笑”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竹字头,两边的笔画要写对称。第七笔撇要写在靠近中心点的位置,第八笔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九笔撇的起点要在竖中线旁边的横中线上。“撇”不要写得太长,“捺”书写的稍长一点。
“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要写完左成左宽右窄。
左上边的“土”字,要注意第二个横稍长些,第四笔“撇”的起点在第一笔横的旁边写,撇尖与第三笔的横的起笔上下对齐。“日”字,横折的“横”要写在横中虚线上。“耳刀”的起笔在“土”字而横的中间起笔写“横撇”撇尖离横中线不远。“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跑”是左窄右宽的字。在写“足字旁”时,注意第五笔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六笔“竖”的起笔从横中线上起笔写。右边“包”字的第一笔高一点,撇尖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二笔横折钩的“横”比“口”字稍低一点写,“钩”过横中线,“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注意钩朝天。
电脑出示3个部体:“口”“日”“日”让学组“唱”字。
a.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
b.让学生拖动鼠标把部体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对,部体返回原位置。
正确的拖动应该是:
5.学生在书中的第二个田格中书写“都、跑、笑、唱”这几个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6.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7.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
8.学生书写其他四个字,教师个别辅导。
四、巩固练习:
1.学生正确地书写生字,每字3遍。
2.学生抄写词语,每词3遍。
五、完成课后练习:
1.照样子说词语:学生填写词语时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
2.读句子。让学生多读,体会句子的特点,也可以仿照句子说几个句子。
六、朗读全文:
七、教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浪花》这篇课文,通过与浪花嬉戏,使我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又一起学习了生字,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写得也非常好!
大班科学滴水不漏教案篇二十三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一、 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觉。(猫头鹰)
二、 鸟的外形特征
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 森林医生啄木鸟 捕鼠能手猫头鹰 学舌高手鹦鹉 预测天气燕子 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活动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0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