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解读(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7:01:14
搭石教案解读(通用15篇)
时间:2023-11-16 07:01:14     小编:BW笔侠

教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案的定期更新和改进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教案解读篇一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录音机、小黑板、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搭石教案解读篇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解读篇三

大课题搭石

学时共2学时

本节内容第1、2学时

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2.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学习活动概要应用何网台、何种远程教育资源中央电教馆学习过程学 生 学 习 活 动教 师 帮 辅 活 动 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四、练习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教案《《搭石》教案》。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1、寻美,知情。

2、赏美,悟情。

三、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3、诵美,传情。

4、创美,抒情。

四、课后延伸,拓展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什么是“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a.“风景”是什么意思?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案解读篇四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出示小溪流动图,并插入《秋天溪流之歌》歌曲)。

“哗啦啦,哗啦啦”,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前流淌,它流过田野,经过果园,滋润着土地,浇灌着良田,它就像一条铺满水晶的路,蜿蜒曲折,缓缓向前,咦,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石头是谁摆放的?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学了课文《搭石》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学习《搭石》。

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搭石是什么?

(2)怎么搭?

(3)谁在什么地方搭?

(4)为什么要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出示课件)。

脱鞋挽裤谴责懒惰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间隔猛涨理所当然平衡汛期。

2、自学生字,会组词,并注意字的.书写(出示课件)。裤惰隔衡谴。

四、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搭石?(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怎么搭?(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稳方正的石头,根据水的深浅……)。

3、谁搭的?(家乡的人。)。

4、为什么搭石?搭石的作用?(方便了家乡的人从河的对岸到这边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六、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围绕搭石发现搭石的美,从中感悟搭石的美。

二、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发现美,寻找美。

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有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了搭石的美,是哪一句话?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慢慢感悟美,品味美。

三、欣赏美,品味美。

(出示课件)“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思考“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2.课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什么?

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哪些是“理所当然的事”?

3.透过这个“伏”,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

5、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要求把美放在句中读。

四、感悟美。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找到的句子读读,好好体会(出示课件)。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请生说说这幅画面的感受。

4.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是写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请找出来。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出示课件)。

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给我们画一般的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悟美,变换成诗的语言读。

6、生练习朗读,读出美感,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五、拓展思路,深化主题。

1、同学们,你们觉得搭石仅仅是石头吗?(不是)那么作者借搭石赞扬了什么?

2、如何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课件)。

3、是啊,美是永恒的主题,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

六、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必做: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选做:课下搜集有关“美”的图片,一起交流。

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

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解读篇五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背过。

搭石教案解读篇六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搭石教案解读篇七

李吉林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的工具,因为他要用一辈子。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工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给孩子人文的熏陶感染,使他的道德、情感、智慧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就是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绾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结合板书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搭石的美的。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踏踏的声音,像——。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2)读一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配乐美读这几句话。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结合板书引导:

作者写出了看得见的美:一道风景;

看不见的美:美好的情感。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今天,老师走进我们四年级学生中间,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一道风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美好的情感:为他人着想谦让和睦尊老爱幼。

搭石教案解读篇八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解读篇九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

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一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2、板书课题,读题。

3、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3、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4、(出示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4、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5、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6、读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二、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3、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4、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板书:勤劳、协调、谦让、尊老。

5、 随机指导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三、走向生活——发现美。

四、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一个承诺》。

2、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 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二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 。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三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查生字词。

2、借助学习工具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读课文说说搭石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nn”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搭石教案解读篇十五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

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4、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

f、齐读句子。

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

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

如入山__——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__上。)关于山__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

5、 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第三板块 体会风情的奇特

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

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小结。

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第四板块 了解异国的文化

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370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