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一
讲座一开始,陈默老师就为我们陈述了当今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前所未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她为我们分析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任务及此阶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陈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应对策略。所以班主任应该当学生的保护人,把对学生的爱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仅从身体(出生和体能)、心理(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还要从环境(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了解学生。总之,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懂得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学习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长说千万遍也没有用,不懂,他们是从感性的角度看待学习的,学习有没有乐趣?他们对学习有没有感觉?所以,想让孩子愿意去学习,要把握三点:
1、有趣味,要“引诱”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会去持续关注;
2、能分享,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真诚地鼓励,并且坚持不懈。
以上三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实现,就连做实验,老师都要求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背会,全部是教条的,孩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永远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样的环境下,对好学生差学生都不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转整个社会环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无奈,陈老师特别强调——学校没有的家长补!父母一定要把这些学校没有的“营养”给孩子补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多讲故事,多提问题,他可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散步的时候数数马路边上有几棵树,再看看树中间有几个空,她可能对数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展开真诚的探讨,鼓励他不断地挖掘知识的内涵;坚持正面评价,及时真诚地赞美和肯定,等等。其实,成人学习也是这几个特点,我们的拓展训练就强调“体验”、“互动”、“寓教于乐”,强调“分享”,用及时并且夸张的方式给予奖励等。
父母还要记住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该如何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在婴儿期,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尽可能减少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并且几乎相同的期望,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我们这几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儿园要彻夜排队,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我们并不幸福,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应该是——形成自尊人格。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长期信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尊重,理解,包容他们。陈老师有一段对幸福人生的定义:你培养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欣赏自然美,会享受艺术美,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孩子,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忽略他,也不要过度关注。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时候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总会为人父母,能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老师听课心得篇2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二
12月6号, 陈默老师的心理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学视角》讲座如期在大庆举行,那天气温突降,但寒冷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专程来听陈默老师课的各位老师的热情,整整三个小时的讲座非常精彩,陈默老师从孩子每个年龄段所面临心理任务和孕育能力,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师与孩子沟通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听完讲座我觉得有很多收获要与大家相互交流:
讲座一开始,陈默老师就为我们陈述了当今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前所未有,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她为我们分析了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任务及此阶段需要孕育的能力。
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陈老师给我们指出了应对策略。所以班主任应该当学生的保护人,把对学生的爱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仅从身体(出生和体能)、心理(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还要从环境(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了解学生。总之,只有心到,班主任才能做好。
想让孩子愿意学习,就要懂得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角度,如学习好才能有出息等,家长说千万遍也没有用,不懂,他们是从感性的角度看待学习的,学习有没有乐趣?他们对学习有没有感觉?所以,想让孩子愿意去学习,要把握三点:
1、有趣味,要“引诱”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件事情好玩了,他才会去持续关注;
2、能分享,要为孩子营造分享的氛围,这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也是心理需求;
3、有成就感,对孩子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真诚地鼓励,并且坚持不懈。
以上三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是完全相悖的,不可能实现,就连做实验,老师都要求把每一个实验步骤背会,全部是教条的,孩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学校的评价标准单一,永远是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这样的环境下,对好学生差学生都不利。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不可能扭转整个社会环境,也不能成天抱怨和无奈,陈老师特别强调——学校没有的家长补!父母一定要把这些学校没有的“营养”给孩子补上,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对学习建立兴趣,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多讲故事,多提问题,他可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散步的时候数数马路边上有几棵树,再看看树中间有几个空,她可能对数字就有了概念;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对孩子学到的新知识展开真诚的探讨,鼓励他不断地挖掘知识的内涵;坚持正面评价,及时真诚地赞美和肯定,等等。其实,成人学习也是这几个特点,我们的拓展训练就强调“体验”、“互动”、“寓教于乐”,强调“分享”,用及时并且夸张的方式给予奖励等。
父母还要记住一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注入心理能量。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该如何学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使在婴儿期,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家长尽可能减少干预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对孩子都有很高并且几乎相同的期望,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我们这几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并且似乎愈演愈烈(上幼儿园要彻夜排队,高考几乎全民动员)。我们并不幸福,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自己的期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应该是——形成自尊人格。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长期信任!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尊重,理解,包容他们。陈老师有一段对幸福人生的定义:你培养的孩子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能够欣赏自然美,会享受艺术美,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有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孩子,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忽略他,也不要过度关注。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小时候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父母和家庭环境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已经总会为人父母,能为下一代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老师听课心得篇2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三
由省教科院和湖大子弟小学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活动在湖大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除了领略了每位老师的风采外,也充分认识到,一节好课不是老师表演出来的,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我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这一思想,并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重视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课前教师与同学生交流时,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大多数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以消除学生和教师的紧张感,同时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如《可能性》教学,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时,就引用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踢足球,谁先来踢球,这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深挖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学习是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孩子们对自己未来身高的好奇心,出示a=(b+c)÷2×1.08这个公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紧接着编儿歌找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注意和教材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还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的淋漓尽致。
三、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秒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知道了1秒有多长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3秒、4秒有多长,并在钟表上找一找。这一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认识3秒、4秒有多长就不是一味的灌输新知了。虽然大家探索的不一定都对,但他们并未觉得难堪,而是一步步向所学的知识靠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充分体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知识。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老师听课心得篇4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听了_x老师<为生命奠基>的讲座,心里感受颇深,体会多多;作为一名教师,自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心中没有不想把学生教好的。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绩,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心中的向往。这个讲座很好,意义非常深刻,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借鉴。
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小学教育。听了讲座后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清楚自己有什么,掌握什么,能给学生教什么,自己在哪些地方还存有差距,认识并掌握学生的差异,不同群体应该怎样去教,怎样去管理。正确认识小学基础性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是基础,我们就是打基础的人,像x老师说的那样,我们都是在为生命奠基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端正态度。
作为教师没有钻进去的力量,就不会有飞出来的激情。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教好,首先自己应该学好、学扎实。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否则,就会感觉教不了学生。只有平时不断学习,最大限度的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够有钻进去的力量和飞出来的激情,教学工作才能做得有声有色。正如x老师说的那样,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真正理解三个超越的内涵和实质,不能是形式上的照抄照搬。x老师虽然从教语文,可我觉得三个超越适合各科的教学。课本是给我们工作的平台,仅仅是纲,以课本作为引子实现教材超越,才是真正意义的完善教材。那样才能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全面。课堂是教学的场所,超越课堂就是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那样更直观、生动、形象,收效也更明显,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很赞赏x老师为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文化等,自己穿了维族女装,把知识内容直观有效地展示给学生,这正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超越教师就是超越自我,听了讲座后我深受启发,作为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而更要设身处地的去学,像同行学、像社会学、像学生学。多做知识积累,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我们的执教水平,才能无愧于学校、社会和广大学生。
老师听课心得篇6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这次暑假的师德培训,使我更深的认识了和谐教育,它的内涵包括:与社会和谐;与教师职业的和谐;与教育对象的和谐;与职业同伴的和谐;自我和谐。我们的工作区分于其他劳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在班主任培训时,资深的周红五博士也阐述了“把学生当人看”的教育实质。它们不仅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爱,更使我懂得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
一、教师如何爱学生?
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前面都做好了,为什么不一如既往,有始有终呢?爱是细腻的,爱是细致的,我们要用心的让他们体会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二、用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以学生好的一面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是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是强带有强制和强迫性的,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现代教育观则着重强调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因材施教,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主线。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坚信,在今后任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我一定多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还学生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六
通过这次暑假的师德培训,使我更深的认识了和谐教育,它的内涵包括:与社会和谐;与教师职业的和谐;与教育对象的和谐;与职业同伴的和谐;自我和谐。我们的工作区分于其他劳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在班主任培训时,资深的周红五博士也阐述了“把学生当人看”的教育实质。它们不仅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爱,更使我懂得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
一、教师如何爱学生?
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
前面都做好了,为什么不一如既往,有始有终呢?爱是细腻的,爱是细致的,我们要用心的让他们体会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二、用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以学生好的一面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是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是强带有强制和强迫性的,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现代教育观则着重强调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因材施教,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主线。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坚信,在今后任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我一定多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还学生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七
上课伊始,李老师和我们一起梳理了对新课标的认识,让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比较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教师“一讲到底”,后者教师“一问到底”。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而不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两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1、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3、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5、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即要遵循发展性原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汉语拼音、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我认为阅读教学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后,我静心思考之后觉得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三、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及课下的反思,我相信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品质。
老师听课心得篇7
老师听课心得体会篇八
由省教科院和湖大子弟小学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活动在湖大礼堂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除了领略了每位老师的风采外,也充分认识到,一节好课不是老师表演出来的,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我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这一思想,并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重视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课前教师与同学生交流时,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大多数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以消除学生和教师的紧张感,同时又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如《可能性》教学,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时,就引用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踢足球,谁先来踢球,这一问题创设情境,并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深挖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学习是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孩子们对自己未来身高的好奇心,出示a=(b+c)÷2×1.08这个公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紧接着编儿歌找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注意和教材教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还注意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并让孩子们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的淋漓尽致。
三、重视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秒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知道了1秒有多长的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3秒、4秒有多长,并在钟表上找一找。这一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基础上,认识3秒、4秒有多长就不是一味的灌输新知了。虽然大家探索的不一定都对,但他们并未觉得难堪,而是一步步向所学的知识靠拢。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充分体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知识。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老师听课心得篇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4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