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3:16:34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7 03:16:34     小编:翰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点滴进步和经验积累,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文笔流畅、结构合理是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领域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一

(一)正视孩子在前进过程中的错误反复,孩子的进步需要等待。

孩子的进步是螺旋式上升的,当孩子出现错误的反复时,我们要理解这是正常的,成绩起起伏伏,错误反反复复,这就是孩子。在转化的过程中,因为段的反复犯错误,我彷徨过,悲哀过,可我从没对孩子失望过,当段出现反复时,我做得更多的是寻找造成孩子错误反复的原因,不给自己的转化工作找任何放下的理由。我时常告诉自己:孩子出现错误的反复是正常现象。转化学生,切忌急躁,孩子的进步需要等待。

和该生谈心。

帮忙学生分析不做作业的害处。给学生树立榜样,包括中外故事中的榜样和孩子身边的榜样。

(二)正视孩子之间的智力差异,帮忙孩子树立适宜的目标。

孩子因为其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其智力因素是有很大差异的。相信孩子的差异,不是把孩子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便于更好的因材施教。正视孩子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在转化后进孩子的过程中,帮忙孩子树立适宜的目标。正视孩子的差异有利于自己在工作中始终持续平和的心态。

发挥同伴力量和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制定段的作息时间表。相互约定目标订得小一点,实一点,是能够到达的,做到了再给他订更高的目标。找几位品学兼优的同学,与他交往,同时在交往活动中善意地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期望其改正。

同学们多督促他的学习生活习惯,发现点滴优点进步,在班会课上及时指出,让他体会的成功的乐趣。

(三)相信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是巨大的,争取家长的支持。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如火车之双轨,孩子就如铁轨上奔跑的火车,只要双轨配合得好,再重的火车,也能承载得起。我常会和他的父母通话,之前他们都以为老师打来电话是告状的,所以都不接。我很耐心地告诉他们,我们之间需要商量,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也提出期望他的父母能和孩子多交流,很多家里的事情也有必要让孩子明白,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样,他的生活阅历才能深刻点,肩上才会有重担的感觉,不然他一向处于父母的庇护中。父母对他的学期要有必须的期望值,关注他的进步和退步,有针对性的谈话。

多与家长商讨透过教师与家长会谈,剖析段不写作业的原因。纠正父母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统一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

德育工作是繁重的,道路是坎坷的,洒下的汗水可能会消失在土壤中,但是,不要灰心,土壤终归要吸附汗水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爱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担心,孩子的心门必须会被你打开的。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钥匙,只要用爱心来擦亮它,教育必须会得心应手的。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二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富强兴旺的源泉,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聚焦在创新性人才上。每个高校都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多种培养的手段,其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7]5号)精神,我院开展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我们所指导的《创建“迅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得到了省教育厅与学院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大力支持。经过两年的时间摸索与实践,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结题。本文结合自己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指导,谈谈自己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

1大学生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在各种类型的创造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新颖而独特地解决问题,生发出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国家和省级都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与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实践创新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是孤立的,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只有当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学习方式、实践能力、创新毅力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全面训练时,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应立足训练,重在过程,训练不仅要强调技能与方法培养,更要强调方法和精神训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本领域与本学科,更多的还来自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来自于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实验项目训练的成功,将对现代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式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参加训练计划的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学生与教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

2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习惯的培养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积累。经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创新意识不够。

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都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随着高校教育环境和学生基本素养要求的变化,部分学生不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由于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长时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性掌握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也能难以激发探索精神。

思维方式单一。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视野和想象开始逐渐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思维比较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的积累不够,各个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对知识的掌握是僵化死板的,容易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缺少新意和突破。

动手能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存在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在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倾向,造成遇到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高校的学生中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是一种普遍存在现象,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或需要创造性解决的情境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未知领域的一种思维能力。所以,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发明新理论等等都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既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训练创新思维的广度,主要是训练思路的广延,横向扩散。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的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二是提高训练创新思维的深度,主要是纵向的发散思维,向深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能够洞察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不受习惯定式的局限,自我调节思维方向。三是加大训练创新思维的力度,使训练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进入创新的意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迅速地从发散转向集中思维,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新观点、新办法,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见解。

注重师生关系的转变。

师生关系是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关系,它直接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在人格上、知识上、情感上都是平等的,互相作用的。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依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并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创新意识。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教与探讨的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讨论互动,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热情。同时,教师不仅只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更多的时间要与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沟通交流。

设立创新导师的机制。

导师制是指高等学校实行的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是将班级集体授课与个别指导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导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学习上明确方向。

学校要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制的实施,并重点加强导师制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建设。一方面要完善考核体系。首先要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导师工作由考评小组按学年度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平时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期指导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指导工作总结和学生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建立客观反映大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对导师历年工作的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将导师在受聘期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人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并在年终体现出来,从而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导师工作。

4结束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实践创新训练是缓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当代社会人才需求的矛盾的有效办法。通过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可以发挥主动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吕海霞.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向[j].价值工程,2010(19).

[3]王传中.浅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9).

[4]汪德彪,宋乐鹏,陈永刚,唐瑜.依托导师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职业时空,2010(10).

[5]张晓冬,运高谦.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三

大学学习知识内容的领域广泛决定了大学学习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合理地计划好四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将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一年级新生刚从高中艰苦的学习状态走出,又踏进了一个令人神往而又一无所知的新环境,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遵循渐进式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们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各个击破,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在这一年学年的第一学期的工作中,我的指导计划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次,

在简单地相互认识之后,就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大学的目标和计划,然后共同探讨这些论题;第二次,向学生们讲解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并将之与高中的学习生活相区别;第三次,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如何学好经济学基础专业课和公共课,并陈述各自的利弊;第四次,向学生们简单介绍英语、计算机和数学的学习经验,并告诉他们这些科目的学习对于将来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具有重要影响;第五次,讲解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等。

总之,在一年多的学业导师工作中,自己学到了许多的新东西,也深感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的必要性。在本学年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开展了一些活动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指导,但由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比较繁重,我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如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班级的同学,有19人次《大学外语》不及格,16人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及格,有22人次《有机化学》不及格;很多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听课效果差;上自习期间,学习效果差等。这些问题我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中将逐渐改进和完善。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四

1、关爱学生,提高他对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方式多为单方面的交代和要求,较少双向的讨论与沟通;老师的忙碌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疏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挫折感,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学习的心理。聊天能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兴趣,协助建立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运用增强原理,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会让学生主动且乐于学习。平时老师总是找机会与这些同学聊天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变化,及时赞美他们的点滴。这种聊天式谈话,我们只想让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产生一种信赖感。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能较大程度上听老师讲课,虽然他们还是有点做小动作,不爱动脑筋不足之处,但听课效率提高了,学习劲头也有所改观。

2、建立合谐良好得师生互动关系:

合理约束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爱,爱而不溺,使他们感到轻松和谐而又不散漫,让学生乐于学习。

3、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泼冷水:

不要因为学生表现总是不如人意,就不断责骂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当然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多赞美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了信心去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时,他们遇到困难克服不了,就让他们上办公室找老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4、帮助学生走上领导岗位,提高学习信心:

利用老师的自身优势,让学生论流担任班干部,提高自控能力管理别人,这样一来,学生便有了自尊心,从而树立起了学习信心。

通过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使德育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学业保证、行为规范和生活领路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与学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陪养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态。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虽然这些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进步不是很大,但实施导师制以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有其他方面都已经有了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级部同仁携起手来不懈努力,他们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五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和学生一起相处的日子总觉得特别快。学期初,学校开始实施了“学生成长导师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位任课教师成了中专一年级学生的导师。每位任课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班级中,自主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使每位教师成为十几名学生的德育导师,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获得一些工作体会,积累一定经验,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六

内容摘要: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管理体制、育人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本文以我院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高素质专门人才。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辅导,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这种因材施教的互动式教学管理制度是大学生管理制度、育人体制改革的新理念,也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新形势下的本科生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建构本科生导师制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也是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本科生导师制既不同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导师制,也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它是指本科在学生自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阶段的转变。

由于中学阶段时学生已习惯于机械学习,并且很多事情由班主任和家长全面负责,学习与生活方面已形成依赖性,从中学来到大学,在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惑,好像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出现了精神上的困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较差的问题日渐突出,本科生导师制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以及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情况,帮助并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等;并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其家庭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学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主动协助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结合。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体制,辅导员主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对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面,如专业课程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目标的定位等指导方向较少。而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为目的制度。这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导师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人才。

实行本科导师制是对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融合了辅导员、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导师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可以真正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更好的完善学分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分制完善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对本科生的教学采用了学分制,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学分计量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修业年限、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与学年制有较大区别。由于刚进入大学时期的学生对学分制了解甚少,选课比较盲目,不注意知识的系统整合。而实行导师制就是很好的解决途径,能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其主要职责是对学生所选课程提出必要的建议,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四)有利于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大学生。

本科生导师制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提出的,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方法有所不同,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点,因人而异地制定其学习计划,指导其专业课程等的学习,定期进行检查、评定。能够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同时,让学生在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后进行选择,可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发展,较早地接触并参与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有个性、有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二.在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可行性。

(一)教学改革实践。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秉持中西合璧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如何把这些大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与世界接轨,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2010年我校也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并着手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在推行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强调导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导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场合与教育机会,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生施行全过程的教育与指导。要求导师在课堂教学内外都与学生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创造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带着问题学习,多带着探索精神去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使导师的工作渗透在学生身上,创造导师与学生间近距离的人格交流。

(二)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我校实际工作经验和学生的反映,作为一项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新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导师工作繁重,精力不够。院系能够担当导师的教师大多工作繁重,人手不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势必会影响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

2.见面次数较少,师生缺乏联系。我校学生学习与生活均在学校校区,导师较多为其他地区居住,由于交通距离远,会出现导师与指导学生见面次数少、见面时间短的情况,这也不利于导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3.缺乏导师激励机制。导师工作量大,激励措施欠缺,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导师的职责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并且要建立起导师制工作考核制度,保证导师制的施行有章可循。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我校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定位和职责。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导师制是基于人为关怀而产生的,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做人和做学问,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和亲情感化相结合。同时,规定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本学期指导做好计划。每次开展指导活动,都要做好活动记录。在每学期末应做好工作总结,并向学院提交总结报告。学院将综合评定导师,做出考核结果,作为教学上的考核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在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导致部分导师和学生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导师制的实施效果。高校应以行政为主,人事处、教务处、学务处、联合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与报酬、职称评聘集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的评优评先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确定合理的介入时间。

不同高校再给学生配备导师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是新生入学后半年到一年,有的则是在二年级或者四年级毕业论文时配备。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后半年左右配备导师比较合理。新生入学后,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过程,也正是需要帮助辅导的发展过程。这个时候是本科生导师介入的最佳时机。导师制在后期会有变化,例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期间,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思想、选课以及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期间导师主要负责专业学习方面、论文方面、就业方面等相关问题的辅导,体现“导师制”的过程化管理方式。

(四)加强对教学双方的监督。

学校要同时对导师和学生进行监督,规定学生应履行和遵从的义务,并与学分、评优评先、毕业结合起来。学生应遵从的义务具体包括:学生有义务按照学校的规定,接受导师的指导;有义务与导师充分讨论选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指导;有义务与导师充分讨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制定出学习计划;遵从导师按照商定的学习计划对选课的指导意见;遵从导师按照学习计划安排的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各种评优表格和就业推荐表,应另辟一栏,由导师填写相关意见。而导师的指导意见,应能对学生的各种评比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论是一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情况下,本科生导师制亟需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实践上进行总结完善,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满亚辉等,军队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4).

2.王建方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

3.车承红等.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j].药学教育,2004,(3).

郭子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左倩,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分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学。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七

由于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认识了解得还很少。针这种情况,向学生讲明本专业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于今后走向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以便同学们有目标地学习每门课程。对于立志考研的学生,帮助他们认清哪些课程在考研及今后参加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让学生所学知所用,目的明确。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学习才有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八

针对“大一”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进行多次交与流沟通,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对大学生活没有完全适应。结束中学学习阶段进入大学校园,一切都很新鲜,有些同学甚至还没有从高考后的休息期转变过来,感觉上了大学管自己的人少了,很自由,但同时又感到很失落,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安排大量课余时间。

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有求知欲望,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致使学习目标无法明确定位。很多同学甚至还停留在,上了大学,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了的状态。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方式与中学教师完全不同,大学讲授的课程门数较多;每堂课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也比较多;有些课程有作业,有些课程没有作业,平时又没有考试,学生们无法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等第一学期考试时,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4、对专业目标和专业知识感到非常茫然。由于进校后,这一年里学的主要是基础课,无法接触到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很茫然,非常想知道本专业的一些情况。

5、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所指导的这个班级,36名同学均为大庆学籍,而且入学成绩相对于其他班级也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学生的基础不同。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九

由于所知道班级同学都来自大庆,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但个别学生上了大学就觉得轻松了,拿着父母的钱,开始娱乐并陶醉于网络游戏,请同学吃饭,攀比穿用,每天想着吃喝玩乐,对学习一点儿也不上心。面对这些现象,我就和同学们讲,父母的钱是他们辛苦赚来的,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学会生活,人生要有追求,将来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赚钱。上大学不是目的,这只是人生万里长征的起点,怎样掌握好专业知识,最终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讲了这些之后,对一部分同学还是很有用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和学生干部及学生辅导员沟通,随时掌握,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落后的学生,分析并找出落后原因,多鼓励。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

1、关爱学生,提高他对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方式多为单方面的交代和要求,较少双向的讨论与沟通;老师的忙碌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疏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的挫折感,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学习的心理。聊天能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和兴趣,协助建立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运用增强原理,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会让学生主动且乐于学习。平时老师总是找机会与这些同学聊天交流,关注他们的身心变化,及时赞美他们的点滴。这种聊天式谈话,我们只想让他们觉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产生一种信赖感。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能较大程度上听老师讲课,虽然他们还是有点做小动作,不爱动脑筋不足之处,但听课效率提高了,学习劲头也有所改观。

2、建立合谐良好得师生互动关系:

合理约束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爱,爱而不溺,使他们感到轻松和谐而又不散漫,让学生乐于学习。

3、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泼冷水:

不要因为学生表现总是不如人意,就不断责骂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赞美,当然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多赞美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了信心去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时,他们遇到困难克服不了,就让他们上办公室找老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

4、帮助学生走上领导岗位,提高学习信心:

利用老师的自身优势,让学生论流担任班干部,提高自控能力管理别人,这样一来,学生便有了自尊心,从而树立起了学习信心。

通过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使德育导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学业保证、行为规范和生活领路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与学生交心交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陪养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态.提高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虽然这些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进步不是很大,但实施导师制以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有其他方面都已经有了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级部同仁携起手来不懈努力,他们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中专一年级:韩玉奎。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一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占据了整个学生工作一半的时间和精力,体现了它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学生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其学生手机号码的变更情况,确保每一条与学生相关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让每一位学生收到,经常与学生在微信qq上沟通交流。同时,坚持每月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对信息渠道的意见、看法和信息沟通的效果,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2、把学生宿舍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坚持下宿舍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便于今后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3、坚持要求学生无论在上哪一门课时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同时,严格请假制度,必须出示假条辅导员签字同意才能离校。

4、重视特定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对于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后交流,一方面从精神上激励他们,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传授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贫困生,也要激励他们不能自卑,不能消极,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应该积极主动,让其他同学认可。对于思想较为偏激和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多加强和他们的交流,耐心的和他们以朋友的方式进行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对其进行规劝和纠正。

5、做好学生认真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员工作。从社会对本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出发,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阐述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在学习中不能懈怠,要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孜孜向学。

回头总结过去的一年,既有所得又感觉到前面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有一颗心系学生的责任心、热情服务的诚心和永不满足的不平常心,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在学生的理解信任下,我深信一定能够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二

一、基本情况。

我1985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1987年自考大专毕业,1991年函授本科毕业,现任珙县民族职中副校长。先在珙县原洛表区民胜乡初中任教,1994年调入珙县民族职中工作至今。20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长期担任过初中、高中的班主任,长期任教过初中语文、数学、政治、生理卫生和高中语文等学科,长期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和语文教研组长。1995年—2006年担任学校中层干部,任过政教处副主任(主持政教处工作)、办公室主任,其中1998年—2006年还担任副校级干部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2006年秋起担任学校副校长。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校领导,我主要是参与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开展,一直做着育人教书的工作。

二、德育工作汇报。

我们学校校长是一把手,我现在是唯一的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我的责任和担子都是很重的,从学校领导分工来看,我管的事情很多,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是我的工作主体,德育(教育)工作是我的核心工作,我努力地和各位行政领导一起、和各位教职工一起来重抓德育工作。下面做些简要的汇报:

1、思想认识上我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我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都以转变学生的思想和培养良好品行为根本。德育工作要放在首位,对眼前的这些未成年人学生来讲,培养他们良好考试吧的思想品德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什么样的学生,解决他(她)的思想问题最关键,教育引导他(她)提高认识,提高觉悟,要放在第一。然后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优良的品德。老师首先就是对学生“传道”,作好和完成“传道”这个第一的`任务。

2、我大力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团结和调动教职工们来一起抓好德育工作。我在学校教职工当中,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当中,时时强调育人首位,教学生做人最重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来开展,围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开展。对于青少年学生,我们说“德育不好,可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可能是次品;体育不好,可能是废品。”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抓好德育,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因为“危险品”是最不好的,将来可能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要让老师们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观念,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认真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是首要的,都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亲密配合,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3、我们一直成立有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是校长,我是副组长,成员为中层干部和工会、团队领导及各班班主任老师,常务机构是政教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时时研讨和开展德育工作,抓好对全校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将工作细化,制定有学生常规管理细则,认真的检查落实学生“守则”和“规范”,对学生的纪律表现和卫生情况天天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将德育工作规范化并且常抓不懈,这就有利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4、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组织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积极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如:

(1)利用升旗活动、学生校会、周会、年级学生会等等学生聚会的机会,集中给学生讲解,加强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摆事实、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集中教育学生,从而导之以行。

(2)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每年“五.一”“五.四”“国庆节”“纪念日”“元旦”等大型纪念日都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每期都结合活动举行新团员宣誓、满18岁学生成人宣誓等,我经常代表学校给学生们讲话,对他们进行教育,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3)还灵活开展如作文比赛、篮球比赛、校园集体舞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时可以把这些活动与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搞,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并受到教育。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三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新一届勤工助学部负责人确定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为学生服务的突破点。在这个学期中,我们抓住机遇,坦然面对挑战。在各级领导及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各部门全体成员的积极努力,积极配合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成绩经验:

为了满足广大贫困同学对兼职岗位的迫切需求,我们时刻保持着如临深渊般的紧迫感来工作展开,不断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现有资源、渠道,展开岗位的外联工作。

在岗位引进的方式上,我们采取与社会上现有的勤工俭学中心相同的工作模式,即:利用现有渠道,开拓业务范围;开拓视野,充分利用报纸、多媒体等资源,把握信息的及时性;狠抓实干,主动出击,在步行街、电脑城、荣湾镇等诸多兼职岗位密集的地方都有我们部员工作的身影。

4月1日的兼职招聘会能吸引500多名同学来参加,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当然这与我们这个具有高执行力的团队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引进岗位,还是业务创新,我们的部员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顾奔波劳累,承受了绝大多数的可以堪称艰难的外联工作和组织工作,这种任劳任怨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是要继承和发扬的。

在资助中心指导老师的要求下,我们针对正在做校内勤工助学兼职的同学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对校内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同时也为了资助中心更合理的分配和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了校内兼职的最主要的局限,很多同学反映,校内的兼职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与人交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在大学中他们不仅希望自己能拿到应有的文凭,也希望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实践能力,工作能力有所强,使自己与他人相比,更具有竞争力。这也为我们勤工助学指导中心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信息。我们要进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同学尽可能多的提供复合门要求的岗位。

此学期,为了使老师提供的兼职信息和我们所掌握的兼职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送到有需要的同学手中,我们部门创建了勤工助学兼职信息发布qq和勤工助学交流qq群,让想要兼职或已经在兼职中的同学加入进来,一方面,他们能通过qq了解到我们部门最新的兼职信息,另一方面,通过qq群,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兼职经验。

为了让五一不返家同学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兼职来锻炼自己,我们勤工助学部全体部员经过一周之久的辛苦外联,终于在五一前夕与数家用人单位达成用人协议,他们提供用人岗位达100多个。

在选取兼职岗位的范围上,我们引用了“三维模式”,即不采用、采用和重点发展三种思维方式。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丢弃那些不能给学生带来实惠和相对的有安全隐患的岗位,利用那些现有情况下相对熟悉的岗位,对一些相对不够熟悉和有发展潜力的岗位我们采用落实责任、重点发展的方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自己的路,并不断拨开前行中的荆棘,开拓我们的发展之路。

学工处了规范毕业生个人学习生活用品处理活动,保证其正常、有序地开展,同时也为了给广大非毕业生带来实惠。把活动地点安排在贤德学生公寓区新生报到大厅旁篮球场,我们按学工处的要求对场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和维护场地秩序。

处理毕业生生活用品,相当于我们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小型的“跳蚤市场”,这样类似的“跳蚤市场”不仅可以方便毕业生把闲置不用的东西以低价处理,同时也能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带来实惠。这个活动不仅体现我们校学生会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的宗旨,而且可以发展循环经济,身体力行的为建设“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作贡献。

问题教训:

部门从整个团队到每个部员都缺乏这种整体的制度意识,不能切实积极践行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章程中的规章、条例和制度,以致部门相关日常工作不能高效、有序的开展,这让我们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部门中很多人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部门没有做整体的总结和保留,没有想到这笔宝贵的经验可以保留给下一届的新部员,而只是在部门会议上部员间交流。

对部员手中的重要资源没有很好的保留和管理。部门的资源更多的是集中在各自部员和负责人的手中,信息的交流也是单边的,间断的。应该加强部门资源的统一管理,使得信息的交流成为厂商和部门整体的双边交流,定期交流,形成一种双边的长期合作关系。

勤工助学部的工作伴随着学生会这一学期活动的结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在这个句号的后面,是我们的勤工助学部工作的另一个篇章的开始,也是我们勤工助学工作阔步前进、奋勇发展的前奏。在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勤工助学部依然会坚持:让学校的同学们感觉到我们部门做事比以前好,让指导老师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比以前好,让我们勤工助学部的部员感觉到在这里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我们深信,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在勤工助学部全体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实验中学过去一段时间的社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个社团坚持与时俱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社团的成长,培养了一批有特色的典型的品牌社团与品牌活动,有效地推进社团文化建设,展现了实验中学各社团的风采,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提升了我校的文化内涵。如青少年志愿者团、小记者团、文学社等社团给中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宣传自己的舞台,成为了我校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一,在社团活动中也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第一是引导作用。引导我校各学生开展有影响、有特色、有创新的社团活动,让社团成员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

第二是促进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精品社团,提升活动质量。

下面,我代表社团知道老师向大家承诺:

第一、我们各社团辅导教师将重视社团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二,各指导教师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社团联合委员会的社团活动工作安排做好社团方面的相关工作。第三,切实发挥我们的职能,服务和指导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监督指导社团的工作活动,保障活动按期举行,切实搞好社团工作。

最后预祝我们新一届的社团工作可以取得圆满成功,彰显出我们实验中学的特色与风采!谢谢大家!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五

又一个学期过去了,让所有人都盼望的寒假已在眼前,一学期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也将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导师学期末。

欢迎阅读。

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端正学生思想,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德育工作的成效,德育处在全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师生结对活动,此次我与班级中的李焱同学结对开展辅导工作。通过半学期的辅导,现就工作总结如下:

李焱小朋友是我们班级中比较自闭的一个孩子,平日里不怎么与班级同学打交道,甚至都很少与同桌说话交流。课堂上,她像一个旁观者那样静静的坐在座位上,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课后,她也很少主动完成作业,总是一个人呆呆的坐在位置上,没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怎么能学好呢?于是乎教育和辅导这个孩子成了摆在我眼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全面健康的状态下快乐的成长,使得他们更好的提高能力水平,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结对学生真诚地相处,平等地交流,营造一种轻松宽容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目标。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员、生活上的指导员、心理上的疏导者。如果想在导师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下面就来谈谈我在导师制方面的一些做法。

孩子虽然小,但是也能感受老师的态度。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常常和她聊天,尽管她不爱说话,总是以点头或是摇头来表示自己的意思,我还是一次次的询问生活中的情况,了解学习中的事情。渐渐地,当我再次询问她时,她开始愿意以简单的文字来和我交流了,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我看到了可喜的进步。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在课堂上有时也会举手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真让人替她高兴。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犹如池塘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唯有导师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爱心,才能为导师和学生的沟通开启心灵之门。于是,在对待李焱的过程中,我也投入了自己无私的爱。不会做眼保健操,我就课后利用空余时间反反复复的教;不敢上厕所举手,我就在课中利用机会小心的询问她;不会系红领巾我就一遍一遍的教……这样的小事一点一滴的发生着,让她逐渐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这样,她也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也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我认为和家长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当然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常与家长进行交流,以便工作中得到家长的配合。当然我们不可能一味的要求家长这样活着那样,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争取家长的力量,和家长一起教育好孩子。

通过半学期的辅导,虽然李焱还没有特别巨大的改变,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工作,付出更多有益的“心”,那么我们一定会看见可喜的进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结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使得德育导师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我成为了我们班陈晓义同学的“德育导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师生教学相得益彰,结对的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陈晓义父母在工地工作,工作又比较忙,跟孩子缺少沟通,碰到问题也总是实行棍棒政策,在学习上,他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但其他学科的成绩都比较差,,作业写得字迹潦草,总是拖拖拉拉,迟交作业或乱做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且有偷看同学作业的习惯,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耐心地跟他谈心,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及在家的各方面的表现。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他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一对一的教育,我发现其实很多后进生内心都是非常想学好的。只是没有办法通过自已的力量去改正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越是批评,他们就越觉得自已做不到,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耐心与责任心。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

在不断地与“问题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我调整心态,对他正确定位,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要求和奢望,多一些耐心和表扬,少一些生气和批评。没有爱生的意识,就不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就不会去了解学生,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也就无所谓德育。只有装着一颗爱心,你才会去发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上进,去指导他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才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达到教学、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和谐与沟通。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意境与教学效果。也才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可爱,并不难教,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就这么简单。

做好问题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关注和耐心的关怀。让爱心在帮扶中传递到最后。学期结束了,德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的关注他们。

导师学期指导工作总结篇十六

指导教师成长使我积累了更多的理论经验。积极参加互助教学活动,悉心指导新教师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等课程资源及教法,拓展教学思路,帮助他们处理好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使他们迅速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尽心帮教,使我们成为良师益友。

为了尽快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引领青年教师订阅《语文教学参考》等专业杂志,拓宽学科知识面;指导小信学习书籍的新理念,并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象、听课,将新课改理念及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要求他们摘记新课改理念及现代教育理论之精华,将所学到的理论、教法、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技巧。

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学习目的是借鉴,总结结果是提高,将他人的经验加以验证、提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作风和教学风格,来促使小信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促进业务能力。

在工作中首先是要看能力,但如果心态不好,再有能力也会无济于事。而往往新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些偏颇。刚入行时,理想远大,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然而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且年轻急躁,感觉事事不顺心,适应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就会消极思考并认为地位钱财不如人,辛苦劳累多于人,而产生消极心态,不能用好的心态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的好心态是教师做好每一件事情、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会用我自己的耳闻目睹及亲身经历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以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琐碎、艰辛、平淡及清苦,教师职业工作需要不厌其烦、需要不遗余力、需要耐得住寂寞及需要挡得住诱惑。因此帮助青年教师端正教师职业意识,树立积极心态,才能让新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崇高的背后是艰辛,艰辛的背后是无尽的乐趣;才能让青年教师认识“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才能让青年教师知道无论成功之路有多曲折,都应秉持一种不服输的顽强精神,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唯有努力才能走向成功。

课堂教学的生力军,积极跟踪小信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后帮她开出“诊断单”,指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等,帮助发现每课时教学的亮点。指导新教师为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跟踪到位、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帮扶到位,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课堂新教法,开创教学新局面。

让小信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形成教育理念,重构课堂,重建教学,而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而成长于每课时。

新教师既年轻又有活力,对新事物接受吸收得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更是给了其以用武之地,但他们教学经验少,无法把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来。而作为老教师有经验,但对新事物接受吸收不如新教师快。因此两者互补性强,若要形成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形成“同行相尊”的风气,人与人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和谐环境及彼此信任关系,才能坦诚交流沟通,才能知己之不足,知人之所长,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使青年教师的活跃思想与老教师的丰富经验溶为一体,生成更多的理论经验,以致新老教师都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达到互赢共同进步的局面。

我尽心帮教,在指导小信成长的过程中也不断进步,成为良师益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706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