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一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她逃到法国,法王便把华伦夫人收留在他的庇护之下,并且给她一千五百银币的年金。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从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如何痴恋这个可爱的女人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华伦夫人刚把一片肉送进嘴里,卢梭便说上面有一根头发,华伦夫人将肉吐到盘子里,卢梭用叉子叉起来,飞快地吞下肚去。因为这是一场超越肉欲的情感,所以卢梭、华伦夫人及夫人的男管家阿奈之间的三人恋情也充满了柔情蜜意。
卢梭的晚年孤独不幸。由于《爱弥尔》一书的出版,被当局者视为异教邪说,因此最高法院判决将已出版的《爱弥尔》全部烧毁,并立即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卢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疑心重重,不得安宁――水果商减价卖给他蔬菜,以施舍来羞辱他;马车转弯时差点撞死他;人们卖给他的墨水是无色的,让他写不了辩护词;甚至到处都有人在跟踪和监视他。
然而神是公正的,卢梭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曾有一位法国批评家说: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卢梭这本书里走出来的。
卢梭在地下应该瞑目了,起码他在死后的,有我这样一个读者在崇敬他,捧读他的作品。纵横古今中外,有多少作家能像他那样毫不留情地剖心剜肺地写自传呢?没有,一个也没有。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二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读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
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观看完《忏悔录》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忏悔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三
我顺着书架,一格一格的搜索着,寻视着。最后,我拿起了它——卢梭的《忏悔录》,哪样的心灵,又是怎么样的人需要厚厚的一本书来写自己的忏悔?这是一本写有556000个的字的书,厚厚的一本。
每天看一点,中间又因为太冗长停了下来,几度想放弃,却在要归还的时候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这本书可以说是忏悔又实在不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这本书里,卢梭说:“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一个“好”字是如此震憾人的心灵,又是如此悲哀。这本是不得已之作,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千古罪人,卢梭在晚年逃亡的路上断断续续的完成这本书,否则他不会写这样以忏悔为书名的自传的。
卢梭就如同一个手术室里持刀的医生,先是细细的搜寻,搜寻带有病症的毒瘤。再为了防止它扩散,连血带肉的又挖又切,撕裂般的疼痛,再缝合,再切开再挖。最终却没有找到人们所说的毒瘤,只是寻找到一些发炎,或是红肿的地方,实在不用如此动大手术。可是为了证明这件事,却又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一场手术。
卢梭事无巨细的诉说着自己生活的每一件事,能想到的每一细节。从小到大,接触的人;如何处的事,如何一点点的成长;详细的写他受到的恩惠,受到的陷害;写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他的做法,他的无奈;写他一生坎坷的人生。
卢梭是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是18世纪法国在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法国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音乐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他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取到如此成就,他完全可以自傲自大,可是他却没有。却以极其自卑的语言来形容他的成绩,讲他的音乐,讲他的文学,缓慢而又坚难的成绩,他是如此的谦逊。
这是一本自我曝露的自传,卢梭写他的不光彩的经历和一些肮脏的想法,勇敢而真实的评判了自己。
当今社会,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人自恋,自萌,自我,自曝。可是同卢梭比起来就如同一粒尘土浮在空中,那么渺小,风一吹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忏悔录》却受到人们的长久景仰,流传千史。
当你心有愧疚,心有疑惑,心有不安,心有秘密,去看一看《忏悔录》,相信这本书总会给你的心灵一定的触动。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四
《忏悔录》被誉为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是俄罗斯文学巨子托尔斯泰的一次精神探索之旅。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分享《忏悔录》读书心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不管一个人有多聪明,他终究会死。他将永远保持沉默,化为尘土。不管他有多伟大,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爱因斯坦的儿子曾经说过:“活着的意义在于找到生活的意义。”我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什么?
《忏悔录》被誉为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另外两个来自卢梭和圣奥古斯丁),是俄罗斯文学巨子托尔斯泰的一次精神探索之旅,他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名著而闻名。
作者先回顾了他的生命:出生在贵族家庭,童年父母去世后,在没有方向,质疑宗教优越的环境长大,上大学,加入军队,加入一个作家,成家立业,财富等等都有后,到中年精神危机差点自杀后寻找生命的意义之路,这本书只有一个主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书中还简要总结了历代圣贤对人生奥秘的总结,引用了苏格拉底、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罗门《圣经 传道书》、释迦摩尼的大篇幅原作。
简而言之,苏格拉底是第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他的厌倦了肉体感官的束缚,把死亡看作是一个解放的机会,一个与圣贤交流的机会;所罗门的传道书认为一切都是虚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佛祖在菩提树下领悟生命,得出的结论是人必须摆脱各种外在的诱惑,看透自己,才能摆脱生与死的轮回;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消失了,其他一切都是虚无。
作者对自己的青年和成年经历有着深刻的自我批判态度。毫无疑问,他经历过一些忘乎所以的日子,但他仍然同意,他必须在出生之前进入这个世界,他必须有这样的经历,以获得对生活的最终深刻理解。
作者的结论是理性不能理解无限,不能否定生命。只有信仰才能赋予生命意义;然而,信仰不是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只有人民把握生活的真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五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
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
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他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也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六
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情妇,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卢梭对父亲,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对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恶吧,但卢梭对自己的父亲多得是崇敬,“他还是以为好父亲”,这一点是很令人赞赏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没沦陷,就会还有做人的底线,就是个好人。
在读这篇著作时,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对教会,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自己以后会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说实在的,我搞不懂卢梭到底在忏悔什么,他像是在写自传,人生中谁不犯一些错误呢,有的错误也是外在的条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样地自我忏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卢梭反省录,甚至回忆录。不管怎样说,这种自我反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七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八
“没有可憎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摘自《忏悔录》
假期里,随手翻阅一本书,它是一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一个主角卢梭反思了一生的书--《忏悔录》,它打动了我,它让我真正地了解人类灵魂的高贵之所在。摘抄美文
作者雅克·主角卢梭,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人类启蒙思想史上地位很高的哲学家,就是这样伟大的人,却对自我崇高的一生进行严格甚至残酷的忏悔。在主角卢梭充满挫折与磨难的一生中,童年是他生涯中的伊甸园。因为自我的思想与多数人欧洲人不一样,这么一个五十几岁的老人只得到处奔波、流浪。正是对自我童年的怀念,才写下这部巨著。
主角卢梭在他的书中,深刻地对自我以及他人的行为进行了的反思。回顾自我的一生,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思想是否敏捷而定。”主角卢梭之所以获得极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思想敏捷,情感伟大。作为崇高的思想家,只有对自我不断地反思,才会有新的思泉向外淌。
主角卢梭在从事音乐工作时,新的记谱法遭到了法国权威部门的否定,心里十分沮丧,但他立刻振作起来,又结识了许多18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并且参加了征文比赛获得大奖,从而,他走上了文学之路。他的小说《爱弥儿》发表后,受到了社会的咒骂,但他仍然坚持自我的思想。在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后,再次遭到了人民的诅咒,甚至整个欧洲都在咒骂他,他只有逃离,但不曾想过要改变自我的思想,这需要怎样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当我们遇到挫折、失败时,我们应及时充分地反思自我的不足,敢于承认自我的不足,不能因此而气馁、低头,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来应对这些挫折。
主角卢梭在发表了《音乐辞典》、《社会契约论》后,博得了社会的好评,但他仍然对自我不满足,要求继续提高了自我的认识,再次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蕴含丰富哲理的文章,悟出了人生更加深刻的道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当我们取得成功时,应谦虚地反思自我的行为,做的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以后的生涯中加以改善。情话大全浪漫情话
主角卢梭在与妻子的旅行中,钻进了密林深处,在那儿找到了原始时代的景象,他扫尽了人们所说的谎言,把自然的本性如实地坦露出来,他领悟到了:人的苦果真正来源于人类所谓的进化。他替法国反思时,领悟到自我从来都没有领悟到的哲理,他这种对社会、他人深切的关照,以及感同身受的思考,给我们以很多的启迪。当我们在他人身上找到缺点、错误时,要帮他人反思,对照自我身上是否也存在,从而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同时以我们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人们的素养。
一生有主角卢梭般的经历的人并不多,但我们能够从他身上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主角卢梭这样深刻地反思,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每个民族都能够像主角卢梭一样深刻地反思,那这个民族就会更加独立、自强;如果一个国
家能像主角卢梭一样深刻地反思,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九
有些故事的好,不在于它有多么精彩,仅仅因为它的真实,就有了某种直抵人心的力量。现在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在拼命向上爬,没有人愿意长久地停留在一个地方,认识新朋友的速度和失去旧朋友的速度一样快,很难从根上认识一个人。即便你想花时间,也未必有这个现实条件,生活一旦没有共同的时空和物质基础,便很难再有交集。
好在阅读提供了一种替代的方式,尽管比起真正有血有肉的交往,与书中人物的交流仅仅停留在人的大脑中,所有的细节都靠书中的文字和自己的脑补,但它至少可以让人体会一种参与他人人生的感觉。阅读是困难的,一本几百页的书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读完,特别是一本非小说、非虚构的作品。
但恰恰在这一点上,阅读超过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电影,更接近花时间认识一个人的真实体验。正是在眼睛的疲倦,身体的劳累,想要放弃又舍不得放下,眼看要读完又有些不舍的阅读体验中,我们重温儿时那不知时间为何物,相信所有陪伴都是永久的相处。照样来过一遍之后,合上书本,突然明白那歌里唱的,没有什么能够永恒,但“myheart will go on”。
卢梭的《忏悔录》给我带来的,就是这样了解一个人的奇特体验。更奇怪的,你了解的这个人还不是天使般的神圣、光洁,恰恰相反。出身卑微,又敏感、多疑、神经质,生了五个孩子都送到了孤儿院……从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现代精英那种精致的生活、高度的自制力、高超的社交能力。就是这样一个家伙,活了60多岁,写了好几本名作,轰动当时的巴黎上流社会,死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凭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你却对他恨不起来,只觉得他可怜,为什么?
nicholasdent在他的《卢梭》中说过,每个人都能从卢梭身上读到自己。卢梭是这样一个人,悲伤就悲伤到极致,快乐也快乐到极致,极端自恋又极其自卑。游走于上流社会,却视金钱如粪土,没过过多少好日子,却又体验过最极致的爱,悲伤,痛苦,迷恋,幸福……没人想过卢梭那样的生活,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他那样一抹天真烂漫。
看到卢梭会让人忍不住去想,平平淡淡没什么不好,但要是一辈子都平淡无奇,也挺没意思的哈?
卢梭,一个浪漫主义者——读《忏悔录》
浪漫主义的性格让人可怜,惨淡的人生有一种悲剧性的美。
他的生命在于他的情感
感情细腻、丰富而强烈。对“妈妈”是依恋,对乌德托伯爵夫人是爱情,对众多始乱终弃的朋友们是友谊。每种感情都强烈到极致,从他的文字中可以获得对这些人类感情最明确的定义,从他的体验里又能找到人类中这些感情最强烈的范本。对华伦夫人夹杂着爱欲、友情、占有欲的情感,最终沉淀为跨越漫长岁月的亲情般的依恋。生命中短暂出现过的一位位女性,给他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到了晚年仍常常回想,成为他不竭的情感源泉。
丰富的感情,其强烈程度,甚至超出他自己的控制,不是他在掌控感情,而是感情在控制他。走在路上,突然出现的一个想法就能把自己感动哭,给别人写信还没写好,泪水已经把信纸给打坏了。对生命中美好而短暂的体验印象十分深刻,与“妈妈”在沙尔麦特乡下度过的时光成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晚年在政治迫害中向往的归隐生活,也是沙尔麦特式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沙尔麦特”是他对一个地方自然风光的最高评价。
一生有过很多段感情,但真正感受到爱情的时间极其短暂。对爱情定位极高,与早年非常亲密和依恋的“妈妈”,与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泰雷兹,都不是爱情,而只对乌德托伯爵夫人产生过一生中唯一一次爱。可他与对方相处不过几个月,做的最大的动作是吻了她的手。对待感情非常认真,全身心投入,可以为了对方做一切,却又被自己过于强烈的情感所控制,到最后往往是失落。
在想象中生活,用想象来写作
富于想象,甚至是幻想,最爱做的事是一个人在小树林里,没人打扰地做上一天白日梦。与自己虚构的人物对话,按照想象中的自己生活。《爱弥儿》中的人物是想象的,《新爱洛依丝》中的人物也是想象的,即便是《论科学与艺术》《论不平等》这样的理论著作,都是他在一个人的时候,内心极其激动的情况下想出来的,他是带着全部情感去写作,想到、写到热泪打湿了前胸。据他自己所说,他所写出来的部分,比起他晚上躺在床上那些辉煌的想法,不足万一。
在社交中与所有人处于不同频道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根据表面的态度,不经意的细节加以解读,从而判断对方,决定自己的好恶。很多他极其喜欢的人,到最后却背叛他,非常容易被人骗取信任和好感。一旦信任别人就与人交心,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真实到让人生出很多疑虑。在一些问题上过度敏感,与人相处时为掩盖某些可能的误解,反而欲盖弥彰,弄巧成拙。内心的恐惧和怀疑,让他与很多最亲密的朋友决裂。写起东西来是个好手,且充满才华,说起话来却笨拙不堪,背了无数遍的稿子,一到讲话时仍然会忘,明明是好意,说出来让人以为是在骂自己。神经大条,情商极低,为了自己心中不为人知的原则不知说错多少话。面对人多的社交场合战战兢兢,好像自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恨不得立刻当着所有人的面忏悔。心思总在反思自己的表现,以至于无法自信地与众人相处,给人的感觉整个是一城府极深却外表愚蠢的笨蛋。
向往斯巴达、罗马共和精神
最喜欢的作家是古罗马的普鲁塔克,最向往的政治是斯巴达和罗马式的古典共和,在当时的法国,显得特别不合时宜。所谓古典共和,按照《爱弥儿》中的描述,是像斯巴达人那样,对外野心勃勃,冷酷无情,内部却公正无私,和睦无间。斯巴达母亲在五个儿子都战死后,先问的不是他们的死活,而是战争是否胜利;佩达勒特想要参加三百人会议,被拒绝,但他想到斯巴达有三百个胜过他的人,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雷居鲁斯被敌人俘虏,替敌人回到自己国家谈判,他极力劝说自己国家拒绝敌人的要求,然后再回敌营赴死……共和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斯巴达和罗马涌现出很多高贵的人。卢梭以他那敏感而富有激情的想象力,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种古代精神的向往。
忏悔录品读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十
刚看完《忏悔录》时,我想的是一个人怎能用如此欢快的心情来叙述自己生命中悲惨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写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
昨天老师出了个关于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的题目,我突然想到,其实所谓的“敢于批评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实”的《忏悔录》,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创造的成分。所有,我们还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不对?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他笔下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世界——贫民、富人共存却泾渭分明的世界。不论是朴实的农民、热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麦特尔等平民,还是猥琐的神父、彭维尔、西蒙等人,好好坏坏,都是很真实很鲜活的人物。社会的这一面,或许也只有卢梭这般阅历丰富、感情细腻的人能写出来了。
当然,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卢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忏悔、抗议、极想为自己辩解的卢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让我一时不能接受。就像他关于自己风流韵事的描写,或许代表了一个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确定。
开篇时卢梭就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他的勇敢、坦诚都很让我敬佩,可我还是有时会觉得,他晚年写这《忏悔录》时或许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记忆欺骗了,他的记忆展现给他的、通过他的著作展现给我们的,或许也有很多渗透了他本人意愿的经历和事实,所以才会如此生动、鲜活、震撼。
我知道,卢梭是伟大的、《忏悔录》是伟大的,而我只是茫茫时间长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比微尘还小的`粉末,所以我不敢对巨人、巨著妄作评论,我只是因为要交作业写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请见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