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请参考以下教案范本,了解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一
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标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样,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分析综合法。
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正向思维。
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逆向思维。
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
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正逆结合。
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二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相应的平面图形。
通过观察能画出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三视图)。
体会视图是描述几何体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学会从不同方向看实物的方法,画出三视图。
画出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本节内容是研究立体图形的又一重要手段,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学好本课的关键是尊重视觉效果,把立体图形映射成平面图形,其间要进行三维到二维这一实质性的变化。在由三视图还原立体图形时,更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所以本节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几何体来降低难度。
情境引入合作探究。
课件,多组简单实物、模型。
:1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并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观赏美景。
思考“岭”与“峰”的区别。跨越学科界限,营造一个崭新的教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新
课
探
究
一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组合体,请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右侧和正前方观察,并让他们画出草图,其他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对应三个同学,也分别画出所见图形的草图。
2、看课本13页“观察与思考”。
图:
你能说出情景的先后顺序吗?你是通过哪些特征得出这个结论的?
总结:通过以前经验,我们可知,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
3、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观察,动手画图。
学生观察图片,把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
利用身边的事物,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潜能,感受新知。
让学生感知文本提高自学能力。
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新
课
探
究
二1、感知文本。学生阅读13页“观察与思考2”,
图:
2、上升到理性知识: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叫左视图;
(3)右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
3、练一练:分别画出14页三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回答课本上三个问题。(强调上下左右的方位不要出错)学生阅读,想象。
学生分组练习,合作交流。把已有经验重新建构。
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体会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
新课探究三1、连线,把左面的三视图与右边的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立体图形。
2、归纳: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由其中的两个图为依据,进行组合,用第三个图进行检验。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之间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逆转回去,充分利用本课前阶段的感知,可以降低难度。
课堂反馈。
1、考查学生的基础题。
主视图俯视图学生独立自检。
学生总结出以俯视图为基础,在方格上标出数字。
简单知识,基本方法的综合。
课堂总结。
1、学习到什么知识?
2、学习到什么方法?
3、哪些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4、哪些知识是讨论得出的?
学生反思。
归纳让学生有成功喜悦,重视与他人合作。
附:板书设计。
1.4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三
1.两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平分底边。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
5.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到三顶点距离相等。
6.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段距离相等。
7.角平分线上任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8.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三边的直线分第二边所成的线段相等。
9.同圆(或等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
10.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的切线长相等或圆内垂直于直径的弦被直径分成的两段相等。
11.两前项(或两后项)相等的比例式中的两后项(或两前项)相等。
12.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长相等。
13.等于同一线段的两条线段相等。
二、证明两角相等。
1.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同圆(或圆)中,等弦(或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7.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8.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9.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10.等于同一角的两个角相等。
三、证明两直线平行。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
2.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5.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
6.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
四、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2.三角形中一边的中线若等于这边一半,则这一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两个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
4.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则必垂直于另一条。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
7.利用到一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8.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9.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在圆中平分弦(或弧)的直径垂直于弦。
11.利用半圆上的圆周角是直角。
五、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
1.作两条线段的和,证明与第三条线段相等。
2.在第三条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第一条线段,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
3.延长短线段为其二倍,再证明它与较长的线段相等。
4.取长线段的中点,再证其一半等于短线段。
5.利用一些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重心、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六、证明角的和、差、倍、分。
1.作两个角的和,证明与第三角相等。
2.作两个角的差,证明余下部分等于第三角。
3.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七、证明两线段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2.垂线段最短。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而夹角不等,则夹角大的第三边大。
5.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弦大,弦心距小。
6.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八、证明两角不等。
1.同一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
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和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3.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分别相等,第三边不等,第三边大的,两边的夹角也大。
4.同圆或等圆中,弧大则圆周角、圆心角大。
5.全量大于它的任何一部分。
九、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
1.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2.利用内外角平分线定理。
3.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
4.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中项定理即射影定理。
5.与圆有关的比例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6.利用比利式或等积式化得。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四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1.重点:
(1)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2.难点:
多边形定义的准确理解.。
一、新课讲授。
投影:图形见课本p84图7.3一1.。
你能从投影里找出几个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上面三图中让同学边看、边议.。
在同学议论的基础上,老师给以总结,这些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何特性?
(1)它们在同一平面内.。
(2)它们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
这些图形中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那么什么叫做多边形呢?
提问:三角形的定义.。
你能仿照三角形的定义给多边形定义吗?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n边形.(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和外角.。
3.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让学生画出五边形的所有对角线.。
4.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看投影:图形见课本p85.7.3—6.。
5.正多边形。
由正方形的特征出发,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课堂练习。
课本p86练习1.2.。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相关概念.。
四、课后作业。
课本p90第1题.。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五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平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
(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
(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1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六
本考点含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的计算三个部分,考核要求是:(1)理解圆周、圆弧、扇形等概念;(2)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的计算;(3)掌握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计算,理解与掌握圆的周长和弧长、圆的面积和扇形面积公式是解决有关问题的关键,在解有关问题时,要注意:(1)正确的识别圆心、半径和圆心角:(2)进行有关计算时,中间过程可适当保留;(3)注意精确度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精确度的要求,在).
考核要求:(1)能对线段中点、角的平分线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互译;(2)初步掌握和余角、补角有关的计算。注意:余角、补角的定义中,只和角的大小有关,和位置无关。
考点56:长方体的元素及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画长方体的直观图。
长方体的元素及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直线之间、直线和平面之间及平面和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缩影,基本要领比较多,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关键在于从概念出发,结合长方体的直观图来理解这些位置关系,画长方体的直观图主要掌握“斜二侧画法”,关键是理解12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
考点57: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的有关概念。
图形平移、旋转、翻折是平面内图形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主要性质是运动前后相比,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改变(即运动前后的两图形全等),决定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平移前后的位置是解决平移问题的关键,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旋转过程中的不动点即为旋转中心,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旋转角,翻折的主要因素是折痕,联结任意一对对应点所成的线段都被折痕垂直平分。
考点58: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和的关性质。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中某一个沿一条直线翻折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中心对称是其中一个图形绕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联结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要确定两个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只要将其中的两个关键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相连,连线的交点即为对称中心。
考点59: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
考点60: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直角坐标系把平面分成了六部分;第一、二、三、四象限和轴、轴。各部分的符号特征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轴上的纵坐标为0,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坐标——对应,即:任意一个点的坐标唯一确定,同时任意一个坐标所对应的点也唯一确定,确定一个点的坐标往往需要确定点到、轴的距离和点所在的象限。注意:坐标(a、b)是一个有序实数对,即当时,(a,b)和(b,a)表示的点完全不同。
考点61: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的平移、对称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问题。
考点62:相交直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考点6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考点6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考点65: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66: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考点67: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
考点68: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考点69: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考点7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等边三角形)。
考点71:命题、定理、证明、逆命题、逆定理的有关概念。
考点7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考点7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考点74:直角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考点75:角的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考点76:轨迹的意义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中垂线)。
考点77: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多边形外角和定理。
考点78: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考点79: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七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4、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6、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8、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4、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5、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八
学会几何图形的画法。
1、学习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椭圆”、“矩形”、“圆角矩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上节课学生的作业,点评学生的作品)
一、引入
在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看一幅画(演示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房子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角长方形、椭圆)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画这座房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画方形和圆形(板书)
二、新课
1.矩形工具(画房子的主体)
首先我们应该画出房子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来画。(师演示)
(1)单击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按钮。
(2)在画图区适当的位置按下左键,以确定房子主体的左上角位置,再向右下角拖动,满意后,松开左键,这样房子的主体就画好了。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用矩形工具画一扇门。(注意门的位置)问:房子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我们怎么来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在房子主体内确定好窗户的位置后,按下shift键,再拖动鼠标,满意后松开鼠标,窗户就画好了。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圆角矩形工具(画房子的房顶、烟囱)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圆角矩形”工具来画。它的画法与“矩形”工具是一样的,谁来试一下,把房顶和烟囱画出来。
学生演示(确定好房顶的位置后,拖动出一个合适的圆角长方形)。
3.椭圆工具(画烟)
烟囱里冒出的烟是椭圆形的,我们可以用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来画,先单击“椭圆”工具,然后从烟囱口向右上方,分别拖动画出三个椭圆。(师演示)
学生练习(把剩余部分画好)
练习
用多边形工具画出书上p38的图形,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九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10、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11、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顶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的延长线;。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四边形(含多边形)知识点、概念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
(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定:
(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
4、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十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1、小兔手偶一个、魔术袋一个。
2、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图形)。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森林里,小兔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我们一起帮它造一座房子吧。
2、帮小兔造房子,复习几何图形。
引导幼儿从魔术袋里摸出不同图形,并用摸出的几何图形给小兔造房子,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3 、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送建房子的材料,进一步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森林里其他小动物的房子也被大风刮倒了,让我们也来帮他们选一些建房子的材料吧。”
自由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4、游戏:为动物朋友修路。
利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对应练习,让幼儿能够不受图形颜色,形状、大小的影响,正确进行区分。
5、走一走林间的小路,结束活动。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十一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能力特点,对点、线、面、体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教学中要借助于教具、模型、实物、图形等具体描述,先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感知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小学学过的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圆柱图形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说明早已学习了一些几何知以。学生对几何就有一种“老朋友”的亲切感。然后鼓励学生只要勤奋努力地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学好,树立学几何的信心。
上到初中,几何跟小学的也差不多,只是不单纯只是认识某些几何图形,而且要学习它的`构成,它的特点,这就要求他们要多开动脑筋,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如:通过手电筒或探照灯“射”出的光束,说明射线的意义,行进中的火把、飞行中的萤火虫等实例,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等。比如学到锥、柱、球的时候,必须先制作好模型,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几何体,先让他们在脑海中树立这些几何体的形象,然后再拆分开来看它的构成,包括线、面的特点。在画三视图的时候,拿出正方体让学生们动手摆出所要求的几何体并上前从不同的方向看它,然后画出它的三视图,然后依据老师画的俯视图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多次反复,最后总结经验,可以让学生更能记住,更形象生动有趣,又有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几何很多还是停留在识别阶段,不会用数学语言去描述,比如:什么是平行线?他们能知道怎样的两条线是平行线,可是不会准确的去描述它。还有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垂线段最短的知识点学习时,他们都能看出垂线段是最短的线段,却不能说出为什么,经过老师提示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们还不会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更难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新的问题,缺乏知识的联想。再有一个就是不会画,不会正确画出合乎要求的几何图形,画图总是不能很规范,或者根本无从下手,动手能力比较差,比如:画三视图时,总是画的歪歪斜斜,或大或小,正方形化成长方形是常有的事,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时,总是不能按照步骤要求去完成,没有保留作图痕迹,没有结论,或长短不一,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就是不会想,在角度的计算上,总是看不到角之间的联系,就只是盯着一个角看,不去多想想,然后不习惯去标注角度方便计算,查找联系。最后,即使能够计算出角度,可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清楚的书写,这是最大的问题。为今后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低起点,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十二
1、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
2、是孩子能够不受颜色、大小等条件的影响,分清几何图形。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卡片若干。
2、(人均一套几何图形)及时贴图形一套。
1、复习几何图形。
(1)图形的特征。
(2)让幼儿找一找教室里那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找图形(分给幼儿人均一套)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让幼儿拿出图形的名称。
3、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2)师幼集体游戏。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几何图形,小朋友上课都很认真,活动也很积极,特别是林兴政小朋友表现最好(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自己家中的那些物品什么图形,回来后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十三
3、通过对切割线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学生不能准确叙述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针对具体图形学生很容易得到数量关系,但把它用语言表达,学生感到困难、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讲解:
最终教师指导学生把数量关系转成语言叙述,完成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2关系式:pt=pa·pb。
数量关系式:pa·pb=pc·pb、
练习一,p、128中。
练习二,p、128中。
求证:ae=bf、
本题可直接运用切割线定理、
求o的半径、
解:设o的半径为r,po和它的长延长线交o于c、d、
(+r)=6×14r=(取正数解)答:o的半径为、
三、课堂小结:
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看教材p、127—p、128、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2、通过对例3的分析,我们应该掌握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32中10;2、p、132中11、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篇十四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尤其在几何形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让幼儿牢记对形体的认识和区分,而忽视对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本活动中,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随着“修路”和“到兔妈妈家做客”等游戏情境步步深入,同时通过音乐的有机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重点)
2、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形的基本特征。(难点)
3、体验帮助他人的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经验准备:活动前已经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了解这几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1、户外场地:地上画有三角形等图形。
2、用硬纸板铺一条弯弯的大路(挖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简单布置场景兔妈妈的家,另一老师戴头饰扮兔妈妈,准备不同形状的小粘贴。
3、幼儿每人胸前都戴上图形。《小汽车》音乐。
一、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1、师:今天兔妈妈请我们去做客,可是她家太远了,
我们得开车去,路上小司机们要小心哦,别撞车。
2、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向兔妈妈家。
3、途经各图形处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在大路的处停下,师:哎呀路坏了,怎么办啊?(鼓励幼儿想办法――铺路)
二、帮兔妈妈修路。
1、引导幼儿观察路面:“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你找出和坑一样形状的图形来”。
2、提出铺路的要求: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图形来修路了,小朋友在铺路时要看清楚坑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把它修补好。
3、幼儿开始修路,师巡回观察指导:
“你用哪个图形修补路面的”
“你用的图形是对的,可是你看看坑有没有修补好,怎么会这样的啊?”(提示幼儿注意图形的大小不同)
“你真棒,这么快修补好了路,***还没修好,能去帮助他吗”
4、共同欣赏修好的路,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样的图形来修补路面的(如:我用*形来修路的或我用*形来修路的),复习这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去兔妈妈家做客。
1、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在修好的路上开汽车到兔妈妈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有礼貌地敲门:咚咚咚,我可以进来吗?兔妈妈出示圆形说:“和我一样的图形宝宝请进来!”幼儿按要求进入。依次进行。“正方形宝宝请进来”“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宝宝请进来”。
3、向兔妈妈问好。兔妈妈出个难题:请小朋友把散放在家里的图形分类收拾好。
4、老师拿出小粘贴说:“兔妈妈说谢谢你们帮它把家收拾好了,它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启发幼儿向兔妈妈致谢。然后去跟在座的老师说说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形状的粘贴,说对了旁边的老师会给你贴在衣服上。
5、和兔妈妈道别,随音乐开车回家。
延伸活动:回教室拼摆添画图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小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因此,我决定采取游戏的形式检验幼儿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点。于是,我设置了游戏情境:到兔妈妈家作客,以开车经过的路坏掉为主线,引领幼儿观察思考:“路面”(纸壳铺成)上坑坑洼洼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从而产生铺路的愿望,幼儿纷纷寻找相应的图形进行补拼,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启发幼儿说出:“我补上了xx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然后给予表扬,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
最后,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设置了“奖励小粘贴”的环节,幼儿的兴趣浓厚,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拿到粘贴纷纷着旁边的客人老师讲述手中“小奖品”的特征。“我的小粘贴是三角形的,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大方的表现,流利的表达,令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反思总结本次开放活动,我认为优点也有不足,具体表现在:
本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注重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寓趣味性、娱乐性于枯燥的数学活动中。宽松的认知环境的创设,使每个幼儿都饶有兴致,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偿试、探索、发现等活动。
其次,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材并制定目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秩序渐进地进行探索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了幼儿认知过程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幼儿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活动设计重视幼儿认知发展的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渗透了友爱互助,交流分享,表现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质的教育培养,真正使《纲要》精神走进了课程,落到实处。
活动中自然的渗透了礼貌教育,如:“兔妈妈家到了,小朋友,我们怎样进去呀?”幼儿:“敲敲门,说我可以进来吗?”有的孩子甚至活学活用,把学过的英语也用上了,一句“mayicomein?”博得了周围老师的掌声。孩子灵活的表达方式,充分验证了情感教育的成果。
整个活动环环紧扣,衔接自然,孩子们被带进了游戏里,跟着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通过活动,我发现了这种形式深受孩子喜欢,活动的重难点很容易被解决。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那就是,对于复习内容,目标略低了一些,如果再增添点难度就更好了,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利用图形拼摆各种形象”、“图形填画”等,在幼儿掌握图形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挑战一下“困难”。
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使幼儿在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5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