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需要不断反思和修正,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份编写精心的教案,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发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一
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如: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行为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还注重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
其次,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体验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第三,懂得知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通过上面对自尊表现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对此知识可以更好的巩固学习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二
知道通过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的记录等方式来确立自尊自信。知道一些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能够初步较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自尊自信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个人较恰当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保持个人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自尊自信方面知识的目的,在于引导其行动。因而本框教学内容是全课的重点。课文提出了培养自尊自信的三点途径,前两点是实际性的指导,第三点是方向性的指导。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实际,将这些方法落实于行动。
教法建议。
在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以后,重要的是“怎样做”。也就是如何将心理品质教育最终落到实处。自尊自信的培养可以说有多种途径,但最根本的则是如何认识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找自己的“长”。尤其是一些所谓的“差生”,教师应把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发动同学帮助其发现也许连自己也没有认识到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其自尊自信良好品质。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从知识目标上看:使学生学会如何宽以待人。
2)从能力目标上看:学会宽让他人,自觉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培养宽容的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会的技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从情感目标上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有宽以待人的胸怀。
1、兴趣导入:美文共享《那个先偷走苹果的人》。(文章见附录)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它的启示作用。
(活动目的:这是一篇网上广为流传的好文章,它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告诉人们要相互理解与宽容。以此文导入,立刻可以在课堂中形成思考的氛围。)。
2、心理小测试《你的气量有多大》。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作自我评价,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努力的.进行改善,学习做个宽宏大量的人。)。
3、情景体验: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做?[来源:中.考.资.源.网]。
1)、你的一篇得意之作得了校一等奖,但你的同学当众指出你文中的许多不足――[来。
2)、放学路上,一个校外流氓向你敲诈勒索,――。
(活动目的:通过对两了情景的比较,使学生即明白宽容的重要性和技巧,又明白宽容不是软弱和纵容。学会正确使用宽容的艺术。)。
4、实践活动:换位认知――假如我是。
(通过换位认知,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5、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学习了如何宽以待人,自觉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培养宽容的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会的技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后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四
(一)在哲学常识中的地位:《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三节的第一框。整个第三课是哲学常识辩证法部分的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第三课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本课第一节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某个具体矛盾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基础。主次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情形,它是对一个复杂事物的内部各种矛盾力量的特点、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框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讲好本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矛盾的特殊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教材围绕主次矛盾的关系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首先揭示原理内容:先从具体事例入手,而后从理论上分析主次矛盾的含义,强调指出复杂事物内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再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的。其次分析方法论意义:做到紧扣原理,层层分析。从理论依据、正反对比、社会主义建设,运用俗语、谚语、成语、名人名言等,分别说明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最后总结:指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一思想。
(三)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即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强调的是方法论意义。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则既重要也复杂。从实践来看,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四)教学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的含义。确定其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一个复杂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比较难以理解。
(五)教学目的:
1.识记方面:识记主次矛盾的含义和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举例分析主次矛盾关系,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方面: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说教法:
根据本框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学习生活的情景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根据学习和思维规律贯彻教学直观性原则。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哲学原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如果离开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往往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出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由现象入手揭示本质与规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五
1、政治与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
2、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民主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5、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
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六
在正式讲课之前,我首先要给同学们郑重说明一点:我的课很重要!政治很重要!我不想说政治对你人生的重要性,只想说眼前,对于同学们拿毕业证来说,就很重要!我完完全全带过两届初中毕业生。我亲眼看到拿不到毕业证的后果。毕业证并不是我们学校想发给谁就发给谁的,也不是只是在初中呆了三年的人就可以得到的。一张红红的毕业证书,对于孩子的前途是何等重要,对于家长和家庭是何等重要!有的同学说,毕业证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可是,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你在初中读过了三年的青春时光,最后连一张证明自己学业的证书也没弄到,这不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吗?!所以,我要告诉同学们,会考很重要!我的课很重要!
正是因为我的课很重要,所以我要给同学们提出要求:
第二,政治课前,必须把课本提前准备好,放在桌子上。如果发现哪个同学上课没有课本,那么,这个同学要做好人好事一件——给大家唱歌,活跃一下气氛。我知道初三了,同学们生活很紧张,心理也很紧张。
第二,我不奢望同学们在我的课外时间能看政治,但是,我要求在政治课上,不允许从事“非法”活动!凡是在政治课上看其他书籍、做其他习题、睡觉、愣神者,均为视为政治课上的“非法”活动!如果发现哪个同学从事了这些“非法”活动,那么,这个同学要做好人好事一件——给大家唱歌,活跃一下气氛。
第三,迅速成立政治科学习小组。同学们自由组合,建议同学们不要局限于座位,可以前后搭配,可以成绩好的和不好的搭配,可以男女搭配。每个组要选出自己的组长,给自己的组起一个魅力四射、富有个性和内涵的名字。不允许叫什么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没有个性,我不喜欢!以后,我们再提问,我就不提问了,每个小组可以提问,我找另外的小组回答。如果小组里有一个同学回答出来了,这个小组就过关了!如果这个小组第一个同学没有回答出来,我们允许第二个同学。如果第二个同学还回答不出来,我这个人比较宽容,我们还允许这个组的第三个同学回答。但是,如果第三个同学还不会,嘿嘿!就别怪本老师不客气了!这个组的同学要做好人好事一件——给大家唱歌,活跃一下气氛。
第四,怎么样学好政治?
1、多读多记(识记,笔记)。
2、多思考、多讨论。
3、认真写(写练习、写作业)。
4、学会先记大的知识结构,再记小的具体问题。
5、背答案时,要懂得先记主杆,再记枝叶。
6、做选择题时,排除法不失为一个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7、课前预习,课中认真思考,课后复习,是学好每一课的不二法门。
8、初中的思想品德是一门可以在你日常生活中适用的科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掌握。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七
一、说教材:
本框题是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知识的延伸,同时又为讲授《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好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该课题与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生活与消费》密切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修内容。教材围绕为什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怎样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依次展开,介绍了五点:不抑制消费;不超前消费;注重精神消费;科学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教材首先从提倡适度消费入手,适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指明了消费主要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消费。其次提出要注重精神消费,提出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家庭消费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消费现象,指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必须协调发展,不可一轻一重。接着要求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科学消费是正确的消费观念的重要内容,教材主要提到在现实生活中,落后、愚昧、无知、不文明、不卫生的消费仍然大量存在,因此要求要改变这些落后的消费习惯。最后,教材提出要发扬艰苦奋壮斗、勤俭节约精神。这一点实际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运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采用问题解答法,情境导入法等。同时能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使学生认清其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鼓励学生敢于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内容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的依据主要是要依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
本节的难点主要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确立的依据是这部分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
四、说学情。
经过一个学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学习,学生已经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如何学习政治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于本校属于农村中学,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知识储备较少,在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比较有难度,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纯粹讲理论,不在理论上做太大突破,只是点到为止。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五、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考虑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设计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抽象理论知识,从而使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二)问题教学法。在本部分的学习中,本人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问题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学—导—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多媒体教学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讨论法。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经过几个人共同的讨论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讨论法也是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主要步骤。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活动,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针对本框的内容,结合学生本地的实际,本人利用学生回答本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秦始皇是否使用过手机。通过这一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这一设定的情境中,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够把学生引入这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问题设疑,导议相依,情境解答。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通过对第1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对本框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正确的消费观有哪些,同时由于本问题比较简单,适合于分层次的教学。第2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什么是适度消费,以及如何判断一种消费行为是否是适度而设置。通过解答,学生能够清楚什么是适度消费,可以区分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这两种消费形式。第3个问题主要是对第2个问题的延伸,通过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信用消费,区分信用消费和超前消费。设置第2个和第3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在前面学习基础上了解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但具体来说还不太明确,通过对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学习,可以更清楚消费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意义。第4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漫画“小儿麻痹症”的,使学生清楚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科学的?学生往往很模糊,本人主要通过呈现几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在回答第5个问题中,让学生在看漫画和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什么是科学消费观。
正确的消费观最后的一点是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这方面本人主要是略讲的方式,没有大量的进行说教,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要求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并不是要做为一种消费方式,而是一种精神在贯彻着的。
(三)以讨论为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讨论阶段,通过事先对本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了解,再经过对呈现问题的讨论,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生活中来。本人设置的讨论题目是“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想想学校为什么要开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活动?”。学生在上课前的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在结束前再对先前的情境进行思考,从而加深了学习的印象。
(四)练习及作业布置。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样化,但要以能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因此本人主要设置了两种练习,一种是高考问答题,一种是辨析题,学生结合自已的亲身体会,以及今天所学知识,学生对开放性试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八
知识与技能: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敢于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善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
教学重难点:竞争与合作。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故事一则。
一名很恶很恶的农妇死了,她生前没有做过一件善事,鬼把她抓去,扔在火海里。守护她的天使站在那儿,心想我得想出她的一件善行,好去对上帝说话。他想啊想,终于回忆起来,就对上帝说:“她曾在菜园里拔过一根葱,施舍给一个女乞丐。”上帝说:“你就拿那根葱,到火海边去伸给她,让她抓住,拉她上来。如果能从火海里拉上来,就拉她到天堂上去。如果葱断了,那女人就只好留在火海里,仍像现在一样。”天使跑到农妇那里,把一根葱伸给她,对她说:“喂,女人,你抓住了,等我拉你上来。”他开始小心地拉她,差一点就拉上来了。火海里别的罪人也想上来,女人用脚踢他们,说:“人家在拉我,不是拉你们。那是我的葱,不是你们的。”她刚说完这句话,葱就断了,女人再度落进火海,天使只好哭泣着走了。农妇后来才知道,这葱其实是可以拉许多人的,上帝想借此再度考验一下她,但农妇没有经受住这种考验。
有竞争并不意味着摈弃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为竞争的各方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农妇固守个人之私而失去了生的希望,哈默关照别人而赢得了市场,在今天的竞争中,合作共赢已经成为竞争各方普遍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松任何一个克制竞争对手的机会。
知识点1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知识点2竞争的消极作用。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的时候,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九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
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
不能说任何国家都有民主(民主制国家才有),但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msn(中国大学网)。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能力目标: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理性行使公民权利,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
二、教材分析。
本框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我与国家和社会”中“法律与秩序”3.4“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框“参与民主生活”由两目组成,分别是第1目“行使民主权利”、第2目“增强民主意识”。主要介绍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几种形式;公民要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民主素养。本框是从个人层面阐述公民要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民主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都有欠缺。故需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任务1:初步感受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
反馈指导:
[出示材料]:
“网络问政”已逐渐成为近几年两会的亮点。“我向总理说句话”“我向两会捎句话”“两会直通车”等活动,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民积极建言献策。
[思考分享]:以上“两会”信息说明了什么?
[小结]: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在增强。
任务2: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反馈指导——活动1:
[阅读教材]第38、39、40页内容。
[思考与交流]。
(1)第38页相关链接的4幅图片展现了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小结]。
(1)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参与民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活动;民主决策要求保障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反馈指导——活动2:
[阅读材料]:公交地铁调价听证会。
自2013年12月份,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同相关单位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其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于2014年7月完成了公交票价改革公开征集意见活动。在8000多个样本的专项调查中,入户调查成功率在50%左右,高于普通市场调查20%至30%成功率。公开征求意见18天时间收到2.4万人提出的4万多条意见建议。
2014年10月28日,公交地铁调价听证会上,25位听证会代表全部同意调价。此外,通过电话报名的方式,前十位打入电话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市民朋友旁听了听证会。
[思考并交流]。
(1)公交地铁调价为什么要举行听证会?
(2)如果你作为消费者参加听证会,会有什么主张、建议?
[小结]。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参与决策有利于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促进社会和谐,有助于推进国家行政机关民主、高效、科学的开展工作。
反馈指导——活动3:
[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漫画。
[交流分享]: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责任意识,有助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任务3: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反馈指导:
[阅读思考]:学生提案上政协。
2018年的全国两会,最特别的是收到了来自全国10所中学的5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广东实验中学和杭州二中联合提交的《关于规范家政服务人员准入和企业管理的提案》。
2017年6月22日,“杭州保姆纵火案”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学生们意识到可以从家政服务管理规范化的角度出发,提出提案。六位同学组成提案撰写小组,展开了对于家政行业的调查。同学们通过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从政府职能部门、家政中介公司等多角度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不懈努力和近十次修改,完成《关于家政中介公司的规范化建设的提案》。
曾有人问他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做这种社会调查?”小组的一位同学回答:“虽然我们是中学生,但我们希望能以自己力量去解决社会中的问题。虽然只是微薄之力,但我们也会努力去做。”
[思考交流]:
(1)你如何评价材料里中学生的行为?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是什么?
(3)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小结]。
(1)社会生活中,公民应当树立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依法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完善做出贡献。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增强民主意识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
1.行使民主权利。
(1)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2)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2.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2)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要求。
(3)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相关政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知识目标:知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2.4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整体围绕“富强”展开学习,“富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首位、基础,而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因此在了解改革开放进程、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情分析。
本框学习中,学生通过已有认知能够列举出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部分典型问题,如环境、住房、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运用已有分析能力能够推断出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如何解决,即如何共享发展成果的学习的渴望。
但深化改革原因中“经济新常态”“区域协调发展”两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师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能力,把握授课深浅尺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对联,猜横批。
上联: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
下联: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
横批:共同富裕,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分析材料,探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主要矛盾变化啦。
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师总结: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2)为了更好解决新主要矛盾,我们该如何做?
将改革进行到底,推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事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即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材料二:绿色时代靠什么。
教师讲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知识拓展: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4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材料三:农村发展变化大。
(1)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哪些巨大变化?
师生共同梳理:
(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村民收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社会保障措施到位,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得到发展,城乡差距正在缩小;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等。
(2)目前我国还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梳理归纳:对待改革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教学环节2:从现实中来,列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共享发展”的原因。
活动方式: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并汇报。
师生共同归纳:
从决策中看,“共享发展结果”的措施。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飞跃,人民的物质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创造了世界历的发展奇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及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同时,明白我们应该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立志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五、板书设计。
二、走向共同富裕。
1.改革进行时。
(1)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2)对待改革的态度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共享发展成果。
(1)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2)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二
2、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词语、病句专题。
3、复习语言表达及运用。
4、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5、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
6、在复习期间,两周一次作文;每月一次考试。
1、要有目标,并且要对目标保有坚定的态度。有的同学常立志,不能立长志,在玩到尽兴之时,忽而想到了高三的目标,于是乎,内心恐慌,导致兴尽而归,这样只能是玩没玩好,学也没学好。我们只有树立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还记得讲《沁园春·长沙》是我给大家说的毛主席的立志诗吗?)。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在授课时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学生们都暗暗猜想:“老师要求的肯定很难吧?可是苏格拉底说的却是:“请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情,是拿他们开涮。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都举起了手。一个月过去了,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还有80%的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坚持下来了。一年以后,苏格拉底突然再次提起这件当时大家都觉得简单而微不足道的事情,又一次问所有的学生:“一年之前我说的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请做到的人举手。”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十分惭愧,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又一哲学泰斗的柏拉图。
所以,坚持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坚持下去。对学习时刻保有百分百的热情,不能一曝十寒。谁能够坚持,谁就能成就大事。
2、心态决定一切。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三个瓦匠:“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我在彻砖块。”第二个说:“我在赚五十块钱。”第三个说:“我在建高楼大厦!”不同的心态,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是瓦匠,第二个人依然每天为生计而忙碌,第三个人则成为了工程师。
3、让反思成为习惯。在高三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要学会反思。只有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在高三会做题,那么只是为了做题吗?当然不是,而是从题中找到规律,从对题目的反思中不断进步。
4、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保障。你要把高三平时的每一次测验看作是高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平时一样对待高考。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高三既是一个考验知识的时期,也是一个考验身体的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不只是为了高考的体育测试,更是为了能够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1、工具书准备。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文具准备。
红色笔、笔记本(整理、积累、反思一体)。
3、让读书成为习惯。
要求每位同学每天拿出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可以使优秀作文,也可以是名家名作。
站在高三门口,我对自己说……。
要求:写出来能够在高三一年中不断激励自己,并在课堂上大声说出来。
美国夏威夷岛上的学生们每天上课前总要全体虔诚地祈祷,祈祷词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同学们,高三的语文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显然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努力,加强合作,争分惜妙,共享语文乐园,决胜高考战场,铸就人生辉煌!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政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咱们班这个学年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我们能够走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在未来的半(三)年时间里面大家能够一起努力,一起把思想政治课学好。
首先,请大家先来认识一下我(幻灯片展示)。关于我们之间的称呼,有三个可以任君选择。为什么说有三个呢?因为我觉得我们之间啊,有很多千丝万缕的关系。
第一,x老师。这是一个最平常的称呼,因为我们最直接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但是呢,我不想把我们的关系只是停留在师生关系上面,我要把我们的关系搞得复杂一点,感情更深一点。我已经参加工作十年,可以说是是平陆中学“不老不新”但偏新的老师,而你们是平陆中学的新同学,大家都是“新”的,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点,虽说三年是一个代沟,我们的年龄可能相差一代人,但我相信我们之间是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的,如果大家赏脸的话就叫我一声“朋友”啦(有的同学私下里叫我“哥”,但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老师)。第三层关系呢,可能大家都还没想到,我高中也是在平陆中学毕业的,平陆中学是我的母校,所以我可是你们的学兄哦,用大学里面惯常的称呼,那就是“师兄”。
讲完这个“称呼”,相信大家对我有了一点了解,那么我再补充一下。一个人可以没有优点,但不能没有特点。我是个非常有“特点”的人,这可能也是平陆中学的惟一。正因为此,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能记住我。
1、通过初中阶段对政治课的学习,你觉得政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如何评价它?
2、你觉得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
3、在初中阶段是如何学习政治课的?
总结学生发言得出:因为刚接触政治,而且中考政治的开卷考试给你们带来的印象就是政治课类似于休闲课,政治课很好学,只需要多翻翻书,就能拿分并且拿高分;第二个误区就是认为政治课没有用,不需要学习。
1、突出政治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1)在高考中实行的是“3+文(理)综”的模式,其中的文综就有政治科,是高考的必考科目;(2)即使不选择文综,但是我们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必须进行学业考试,也有政治科。
2、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举蔬菜价格上涨下跌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讨论,得出结论:政治课的学习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课件展示)
如果想让自己在商海里搏击并能够胜出的,那就必须认真学习高一上学期的《经济生活》,因为这将帮助你成就梦想,拥有更多的财富,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高一下学期的《政治生活》,就是帮你纵览国际风云,分析天下大势。如果你将来做个商人,那么这有助于依据国际形势巧妙地拓展市场,甚至是保护自己;高二上学期的《文化生活》将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巨大魅力,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高二下学期的《生活与哲学》,主要是将你从一个不大聪明的人培养成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学生又很感兴趣了,我不大聪明?从而讲到哲学的概念,哲就是智,哲人就是聪明的人,爱智慧的人,古代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哲学家。再讲到,现在无论是做人文研究还是做理工科研究,都会用到哲学的思维。它帮助你全面的分析问题,帮助你做一个理性的人。三年学习之后,会使你眼界更加开阔,考虑问题更加细致周到。当你与他人讲起这些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时候,人们将会对你刮目相看,称赞你是个有经济头脑、有政治远见、有文化素质和有哲学思维的人。
既然政治科那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样才能学好高中政治呢?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高中政治的学习和初中政治学习是不一样的,高中对能力的要求更加高,更加难学好,除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书本,考试翻资料之外,还要动脑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政治教材不同于理科教材,大家看一遍过去都能看懂,但看懂并不意味着你弄明白了知识内容。在我从教十年中,发现学生不会读、不知道读什么、怎样读的现象相当严重,以至有学生听到读教材就是走马观花式的看两三遍,或者是手里拿着一支笔,一边转一边读,最后问学生这框内容到底讲了些什么,一概不知。下面通过《经济生活》教材,讲一下阅读的具体方法:
(一)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容结构,做到胸有成竹。
当我们拿到《经济生活》这本课本后,我们不要急着看里面的知识内容,首先我们要看的是前面的《前言》(也就是《致同学们》)和《目录》)。
1、在《前言》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这本课本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编写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又是什么。
2、好,我们再来看《目录》。从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来说。
(二)教会学生正确阅读教材,充分预习好。
(1)本课程的知识层次:
本书的知识层次分单元、课题、框题(内容大体按一课时安排)、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全书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课及一个综合探究,每一课又包括两个框题,每个框题又下设若干目。
1、先看一下框题,尝试着去分析这一框与前一框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旧知识的重复记忆、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我们在预习《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题的时候,在第一框题《消费及其类型》中懂得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的结构之后,第二框题就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两框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2、读框题与目题,分析框题与目题、目题与目题之间的关系。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中,目题是《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智的消费者》。
3、学会提问质疑,完成教材附设的问题。在每一目的下面,都会有一个虚线的框围起一段材料和一个或多个问题,如果你在看完这一目之后,能够回答出里面的问题,那就说明你的预习ok了。
4、看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强调,要动用笔。通过笔,发现重点难点与疑问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及方便知识的掌握。
5、借助各类教辅用书。各类教辅用书会告诉你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甚至是剖析重难点的思路,也会有典型的材料,这样在预习过程中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6、联系实际。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寻找现实的素材,尝试着分析,才能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锻炼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思考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2)本课程的文字构成及其不同要求:
正文,每一课的探究活动及宋体字部分属于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是课本知识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拓展的内容。
综合探究:属于一篇正式的课文,而非单元综合练习; “综合探究”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学生所掌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拓展的,特别“综合探究”结尾的总结部分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
所以,阅读读教材,并不是纯粹地看书本,而具有上述多重的任务。
如果说上课就是一场游戏,那么就必须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我的规则很简单,一是要基本做到课前预习,运用上面教你们阅读教材的方法,对所上的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上课除了教材之外,准备一本课堂笔记,这本子既用来记笔记,也用来做作业;三是上课听课在位置与座法上可以随意,一切以如何使你听得进去为出发点。因此,你可以坐在地上,也可以躺着听,但所有的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其他同学。第四,上课尽量不拖堂。下课铃声一响就结束,绝不影响你的休息,更不影响你的吃饭。遵守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将会是非常轻松的,大家也会是非常快乐的。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四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在生活中感受民主政治氛围的能力,逐步形成民主习惯。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制度。
二、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3.4“增强公民意识”。
本框由“民主的足音”和“新型的民主”两目组成,通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曲折历程,说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此为基础,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制度保障。本框是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民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受年龄所限,参与民主实践的机会较少;受知识所限,对民主政治生活了解较少。虽然学生民主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故此,九年级学生需进一步了解我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形式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任务1:什么是民主。
指导反馈:
[镜头回放]:九年级(1)班要推出五名品德之星,同学们热情地议论起来。
甲:班主任直接指定多省事啊!
乙:让咱们班五个小组长各推荐一名就行了。
丙:这得经过全班投票选举、民主产生。
[学生思考、交流]: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公平、最被大家认可?说说理由。
[小结]:丙同学提出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最公平,体现的是一种民主思想。
任务2: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历程是怎样的?
反馈指导:
[阅读教材]p31、32、33页的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
(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
(3)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任务3:如何认识新型的民主。
反馈指导:
[阅读材料]3则。
材料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与构成。
据统计,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共2980名,他们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产生。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占代表总数的20.57%,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由此看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保障了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
材料2: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
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行使代表权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议案325件、建议7100多件。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话题主要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加强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医疗、教育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材料3: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要对国家重大问题依法决策,而在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界意见。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充分协商,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十二届政协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扣国家发展提出议案。经审查,立案23975件。截至2018年2月20日,99%的提案已经办复,大多数提案的建议得到采纳或正在落实。
[小组讨论]。
(1)材料1、材料2说明了什么?
(2)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班选出一名小记者采访各组,就小组讨论的问题交流,小记者简单总结。
[小结]。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可以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进行充分协商,使决策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3)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等。
五、板书设计。
生活在民主国家。
1.民主的足音。
(1)什么是民主。
(2)追求民主的历史进程。
(3)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新型的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4)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六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战胜挫折的方法,因为前面已讲清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挫折,挫折具有两重性,应将消极作用转化为积极作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途径。
教学难点是探索创新。探索创新与挫折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没有涉及,因此讲起来学生会感觉接受困难。教师要讲清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失败,需要人们正确面对,努力克服。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发明创造并非是名人、伟人才能干,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教法建议。
1、运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也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
2、学生谈自身遇到挫折后自己如何解决的?(谈方法)。
3、探索创新时可利用实物、学生体验、看录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听歌曲《水手》并欣赏名人名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战胜挫折离不开信心、理想、勇气。
教学设计示例。
(投影):试看大风雪,独立有青松。
又看耐春寒,篱边长忍冬。
千锤百炼后,才见思想红。
--------陈毅。
(问题)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三、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投影):同学们看两位伟人的事迹。
1、清代作家蒲松龄落第后,并没有被落第造成的挫折击垮,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样写了,也这样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2、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十年**期间被送进“专政队”,被当作“白专典型”遭受批判,受尽谩骂、嘲讽和打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以顽强的毅力专心研究歌德巴赫猜想,终于提出了震动国内外数学界的所谓“陈氏定理”,为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歌德巴赫猜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学们思考两位人物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学生答):略。
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
1、培养承受挫折;。
(1)、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2)、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会怎样呢?
学生讨论:略。
就会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确立高尚的志趣。只要有了志趣,我们才会“乐此不疲”,古往今来有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是因为兴趣、爱好,推动他们事业的成功。
这方面我们同学能举例说明吗?如爱迪生、王曦之、曹雪芹、我们著名的跳水运动员田亮。
(3)、发展高尚志趣。
要能承受挫折,我们还要树立开拓进取的品质。
(4)、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美的是奥秘。”
投影:小竞赛:请你回答,下列发明的发明者是谁:
(小活动):教师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方法,展示生活中的物品-----带橡皮的铅笔、折叠伞、月票、带圆珠笔的教鞭。
如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中小学生发明大赛》。
(投影):“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你就拒绝了成功。”
(学生回答):略。
(学生活动):谈自己遇到挫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总结:
3、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1)、冷静对待:
(2)、自我疏导:
(3)、请求帮助;。
(4)、积累经验:
[小结]: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更好地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把自己培养、锻炼成积极迎战挫折、战胜挫折的强者。
(歌曲《水手》)、名人名言赏析。
(投影):
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拜伦。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不幸是一种最美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只有痛苦会留下教训----------富兰克林。
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拿破仑。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七
(一)、设计思路: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安排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本框题是上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延伸,是人民拥有民主真实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也是同学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须知的基础性知识,因而显得非常重要。
本框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较零散不系统,同时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方面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初学时的接受能力的照顾,特别是本框处于政治生活的第一课,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给学生营造便于其理解知识的心理氛围,如通过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政治课学习中的情感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之间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从具体材料入手,进行理论抽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初步感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引入实例法:认识公民的监督权、政治自由。(3)问题探究法: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四)重难点分析。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重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学导思:教师活动:
模拟成人仪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用其亲和力创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一、神圣的权利。
1、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板书)设疑探究引议释疑:教师活动:
多媒体:照片。
问题:他么在干什么?(引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选举知多少?】。
1、选举谁?
2、你们有没有选举的权利?为什么?
3、坐牢的人是否有?为什么?
4、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国人是否有?为什么?学生活动:
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1)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2)镇长的选举(3)县人大代表的选举(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6)我们的班长选举学生活动:
学生对不同的选举进行判断,哪些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些不是。
设计意图:加深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是学生能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其他的民主形式区分开来。
2、监督权(板书)教师活动:
多媒体播放视频: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
问题: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是在行使了什么权利呢?(监督权)。
(1)、谁监督。
(2)、监督谁?
(3)、怎样监督?
延伸:文字资料:新华社南京3月21日电(记者蔡玉高)记者21日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周久耕还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问题:周久耕的落马,说明了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思考后与邻近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设计意图:
列举实时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周久耕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是学生能轻松的掌握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增加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
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了“成功”。
3、政治自由(板书)教师活动: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网友对周久耕的评论,总结言论自由。延伸出其他的政治自由。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材料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学法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活动:探究生活:
人肉搜索:是通过你在网上提问题然后别的网友看到你提的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我们应该如看待“人肉搜索”?能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为什么?【事例】。
最典型的一例当属“很黄很暴力”,北京一名小学生指责一些网页“很黄很暴力”。没想到这短短的五个字成为攻击目标,小女孩和家人的相关资料都被公布到网上,并被恶搞,给小女孩的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怎么评价这种行为?领悟生活: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政治自由是相对的,要受法律的制约,是有条件。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不能损害国家或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活动:
对现在的网络热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归纳和总结出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
设计意图:
选取网络生活中的事例,利用网络热点,可达到启智激趣的教学效果。
学生利用网络热点讨论和思考,培养了自学能力,拓展、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去行事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二、庄严的义务教师活动:
[多媒体视频]2008感动中国人物------金晶。
问题:金晶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金晶的行为有哪些是值的我们学习的?为什么?
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对金晶的事迹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设计意图:
通过对典型人物、具体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为中国公民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材料一:某市级领导周某在人大换届选举中涉嫌贿选被依法逮捕,在法庭上,他辩护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是市级干部,应该从轻处罚”。
材料二:李某夫妻搬到一个四合院,其邻居是一个老大爷,平时养一条狗。李某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且很怕狗。李某与老大爷交涉了几次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拴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果老人家买了监视设备,监督着李某一进一出,使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
探究1:周某的辩护是否合理?(能否因为其所陈述的理由而从轻处罚)为什么?问题引导: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一律平等是否等同于相同。每位公民是否都享受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强调平等是对等,享受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探究2:老大爷的做法是否可取?如果你是调解人,你准备如何调解?问题引导:(1)老大爷没有履行好管理好狗的义务。除了要办理狗证以外,要对狗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它不干扰邻居的生活。
(2)老大爷不能安装监视器,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应该撤去。
(3)李某应充分体谅老大爷孤身一人的难处,不能恶语相加,使其事态进一步升级。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探究3:两个案例主人公的思想有何共同点?
问题引导:两人的行为,都是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为己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总结: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意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的对材料的对比和讨论,并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参与政治生活该如何把握基本原则呢?真正体会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所需不断转换角色,不仅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适当“退位”让学生控制课堂,满足了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平等、和谐气氛中,教师启发性的“循循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一课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
课前准备: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教学方法:
讨论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一、情景导入: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学习新课:
(一)、人人有隐私。
1、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2.阅读p47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3。共同学习教材p46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
3.讲解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
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
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小结:学生归纳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p51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二、学习新课。
(一)、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结合导入中的情景,思考:
(1)、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2)、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小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1、友谊与隐私:
材料一、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不守信用很气愤。
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材料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qq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你认为王军的行为:
a、破坏友谊。
b、太不道德了。
c、没什么关系。
d、侵犯了其隐私权。
老师归纳: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2、再列举一些和隐私有关的情景,由学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出示材料:
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
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1)学生阅读p54页大字,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结合3中(2)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三、小结本课:
1、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7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