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问题解决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一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
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
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
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
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二
本课源自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之主题二《可爱的小动物》。 学生喜欢各种动物,喜欢喂养小动物,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具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能力。因此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其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形成爱心和责任心,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和技能。
2、通过活动的分享、展示,体现学生有爱心,能精心养蚕,关爱生命及具有初步的责任感。
3、以点带面,延伸养蚕活动,鼓励学生饲养其他小动物,了解卵生、胎生动物知识及动植物生长规律,增长见识,加强学生与动物的交流,从而喜爱更多小动物。
通过实际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实践、交流,发展儿童饲养蚕的能力和技能,培养爱心和责任心。
学习一些基本的饲养方法,会做观察记录,能分享养蚕的心情,增强爱心和责任心。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养蚕感兴趣,愿意了解和蚕有关的小知识。
(2)学生愿意分享交流他们在饲养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
(3)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日记。
(4)学生和蚕接触的卫生常识有待增强。
(5)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理解下才能顺利开展饲养小动物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把养蚕过程拍成照片。
2、制作观察日记,定期写观察记录。
3、搜集其他小动物的相关资料。(了解生活环境、繁衍的方式、食性、生活习性等知识。)
1、课内活动时间:40分钟。
2、课外活动时间:一个月。
一、汇报养蚕活动,多种方式交流,掌握养蚕的基本技巧。
(一)录像导入,唤醒记忆
2.播放录像1分钟。配音乐。
(二)图文展示,全员参与
1.是啊,我们班小朋友都养了蚕宝宝。
2.苏子晋用录像记录了养蚕的过程,你又用了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呢?
3.照片、绘画类记录交流
(1)哪些小朋友用照片来记录的?哪些是用绘画呢?
(2)课前,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记录与老师分享,快看一看,这都是谁的作品?
(3)注意,老师出示谁的作品,就请作品的小主人向大家介绍介绍。要求是,用一句话说你记录的是什么?说话声音要响亮。
小结:多好玩的养蚕啊! 老师真佩服你们,照顾蚕宝宝这么周到,这么细心!
(三)通过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关注养蚕中的变化并科学记录。
师:除了这种方式,你们还用什么方式记录了?(观察记录表)
师:哦,对,老师还发过一张表格,让你们记录蚕宝宝的变化,谁记了,把你的表格举起来。
出示同学的表格记录,(老师恰当评价: 哇,你还用尺子去量,这就更准确了。这也是一种记录的方法板书贴“量一量”,他还按时间顺序发现了蚕颜色的变化,老师发现你的蚕卵孵化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你们的蚕卵孵化成蚁蚕用了多少天?(数,从3月16日数到3月23日)
你们的呢?我们来“数一数”(贴)。(学生数自己的蚕卵孵化时间)
师:老师还查过科学书,(贴)“查一查”。书上写蚕蛾妈妈生下蚕宝宝大概要10天左右。
师:看,在观察记录中,我们用了量一量、数一数、查一查,记录得多具体,多准确,多清晰啊!其实,量一量、数一数、查一查,还有前面汇报的(贴: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都是观察记录常用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观察记录时也可以用这些方法。
(四)通过摆放错乱的养蚕绘本,回顾养蚕过程,初步掌握养蚕方法。
师:老师还收到一些同学做的养蚕连环画。你们看,多漂亮啊!(出示)可惜,老师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谁愿意帮老师摆一摆吗?(学生上来贴)
师:他摆得对不对?为什么?
师:哇,真有意思,同学们通过长期观察,自己发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简直就像小小科学家在做研究呢!
二、分享养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增强爱心和责任感。
(一)教师范说,引导分享。
师:那么,在养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遇到过很多难忘的事,邢老师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范说)
(二)分享情感中难过、害怕或者开心、有趣等难忘的事。
请三到五位同学上来分享自己的养蚕故事,可以用展示照片、图画、日记、录像等方式。适时颁发爱心章。
(三)自由交流,分享难忘的事,颁发爱心章。
同学下座位找好朋友交流分享自己养蚕的故事。互相赠送爱心章。
师:哇,同学们都学会了养蚕,还分享了这么多难忘的事。
(四)分享饲养其他小动物的经验,延伸学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师:你们还想养其他的小动物吗?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在养蚕之后,还养过其他小动物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请同学分享养狗、养鱼等其它小动物的经验。)
三、区别、比较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一)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知识。
(二)出示植物生长规律图进行比较。
师:我们一年级认识过植物的生长规律,(出示)你们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都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的,多么神奇啊!)
四、回顾板书,总结学习内容,推荐课外书目。
1.这节课,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学生汇报)
3.师(出示目录)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部分,(生齐读:我们的好朋友)和更多的动物——交朋友。你们一定会更喜欢的。
板书:
可爱的小动物
——蚕 量一量
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 数一数
查一查
画一画
拍一拍
写一写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三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效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身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顾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保护书籍,培养顾惜劳动效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不时总结自身的进步效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顾惜书本和文具,珍惜他人的劳动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生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优秀教案:
教师以自身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身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身的心愿---生长包---加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身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身手?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二、小组进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身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身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四、美好的.小心愿。
1、我们的暑假过的真是丰富多彩,暑假已经过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我们已经升入了二年级,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交流自身的心愿。
(板书:我升入了二年级)。
2、把自身的心愿写在心愿栏里,组内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心愿树,请把自身的心愿挂在心愿树上。贴在班内。有了美好的心愿,还要为美好的愿望付出努力,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实现自身的美好愿望。
五、生长包伴我生长。
教师举起事先准备的生长包,课后回到家中,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一个生长包。以后,把自身写的字,画的画,得的小红花,成果册、奖状等进步效果,放进包中。一年之后看看自身生长的脚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四
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师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使学生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
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味,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一、导入。
二、讨论交流。
(1)学生先想一想,写出三个喜欢自己学校的理由。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想一想,写一写,教室中有哪些还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交流。
师:既然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们想改变吗?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的方法。师:你知道我们学校的校徽是怎样的吗?你能画出来吗?学生画一画并说说含义。
三、设计打扮自己的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么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些,每个小组都拿出自己的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
(2)课堂交流。
(3)动手实践。
四、小结。
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我们在这里学知识,学做人的道理,我们大多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我们是教室的主人,我们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教室环境,使我们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课后小结;学生能发现教室的美丽和不足,说起来滔滔不绝,但是到实践,差别就大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会说的多,会做的少。
五、课后小节。
本节课目标明确,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观看录像、动手实践等形式,懂得教室的美如何去创造,寓教于乐之中,既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了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目的,激发了他们对教室的爱、对学校的爱、对童年生活的爱。教师从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每一个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认识到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课堂呈现出生命活力。
其次,本节课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师生齐动手、创设新环境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素质、特长的机会,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主动探究,整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强化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五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
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二、教学难点分析:
教师: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学生:(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
教师: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学生: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教师:1、出示课件(一桌食物)猜猜这些食物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教师:看来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由农产品制成的。(板书:食)。
教师:2、出示课件(衣服、被子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
教师: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板书:衣)学生: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
教师: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师:出示课件(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将表中的原材料与物品联系起来吗?学生: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4、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六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使学生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着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校园新貌。
学生回答,教师贴彩纸。
1、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
2、小组推选几个代表上台介绍交流的情况,展示新旧照片、过去与现在的师生人数、教学设施等资料,然后贴在彩纸上。
1、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问道,家乡的学校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课前,同学们当了小记者,采访了老师、领导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就请同学们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家乡的学校越变越美丽,是因为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学们,我们是学校的小主人,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你有什么样的设想和建议呢?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当“小小设计师”。
(1)小组讨论讨论。
(2)全班交流各组的设想和建议?
(3)采访学校的校长,请他谈谈感受,发表看法。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七
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3至56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的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提供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让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用普通记时法表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经验,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后面我会做简单介绍。学生情况分析: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喜欢比较直观、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
2、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教具、学具准备:电脑、大屏幕、实物投影、节目预报表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钟表进行导能在干什么?引出一天中有两个同一时刻(如7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普通记时法的记时特点,自然的进入学习的状态,然后,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的操作、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想象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在自由点击、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让初探出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通过把导课中的两个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把新知具体化。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的能力,增强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在练习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你说我讲”小练习,让学生根据三个钟面上的时刻和图画的提示进行交流,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个是8时、一个是20时呢?”,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情境中,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培练习,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明确了这两种记时方法的异同;以及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这些练习内容的设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评、奖励小笑脸等形式,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入手,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24时记时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时空里翱翔。
网络正在以它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互动性冲击着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教学内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本节课留出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上网学优势,学生可以在开放的时空里自由点击,通过浏览故宫博物院的网页,了解到许多古代记时方法,如:沙漏、日晷、铜壶滴漏地方还可以点击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在互联网中,学生可以在世界地图的页面中随意点击世界各地的时刻,发现同一时刻的时空中,让学生获取大容量的信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秋天的雨》说课案。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小语界专家、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结合课前的教学设天的执教情况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中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沉浸言文字所建构的教材意境中,做语言的积累,能力的运用,真情的感悟和精神的审美。
教学实践中,我抓住一个“读”字,始终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品读感悟。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语言文字生动优美、朗朗上口。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的,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适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缤纷的美景表象,以想带读。
2、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如:在美读“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个句子时,我抓住表现动态的词语“扇哪扇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与动感美,出其中的韵味。
3、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悦之情。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继而用美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本段文字可谓妙趣横生,这恰恰是小学生喜的。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怎样让学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学生充分地朗读,积极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础;表演中,学生兴趣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表演后,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美读,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演”是为了读,一个“演”字,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总之,纵观本课教学,我灵活把握教材,做到详略处理得当。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体现一种流畅唯美的教学风格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天性,又力争在品读文本中营造一种优美、神往的课堂氛围;既抓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评价。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
1.教师淮备各种食物的照片、图片或实物,以及碗、盘子图片。
2.师生共同调查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自助餐菜单。
活动过程。
1.情境模拟,导入活动。
(1)教师将讲台布置成餐桌的样子,在上面摆放各种食物,包括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蛋、肉类等,可以用实物,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2)教师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吃自助餐,请你自己来挑选食物。
2.活动讨论:学生上台进行选择,在组内互相介绍自己挑选的食物,并相互评价食物的搭配是否合理。
3.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各种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吗?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相应地传授有关食物营养的知识。
4.小结要点: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是有营养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5.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知识卡片。
7.大家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的晚餐搭配得合理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评议。
8.同桌互相评议对方的晚餐,并说出改进的建议。
9.小设计: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谱。
活动拓展。
将课堂学习深入家庭生活,开展“我是小小营养师”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尝试为家庭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
第二课时:饭桌上的文明。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排演小品(内容详见场景1和场景2)。
2.教师制作“文明星”。
活动过程。
2.表演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所进餐的行为。
场景1:进餐前,桌上的菜都摆好了,两个小朋友坐在饭桌旁。一个孩子说:“爸爸妈妈怎么还不盛饭呀,我的肚子可饿了。”另一个孩子说:“碗筷都还没摆,怎么吃呀?”
(1)学生表演。
(2)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碗筷应该由谁来摆?
(3)学生讨论,教师指名说。
场景2:进餐前,桌上的碗筷已经摆好了,空了几张椅子,爷爷奶奶站在桌子旁边。一个孩子说:“开饭啦!”另一个孩子向餐桌冲去,边跑边说:“我最小,我先坐!”
(1)学生表演。
(2)教师提问:请你们对刚才的这段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
(3)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就餐时让长者先入座是一种礼貌。
(5)再次表演:有谁能给大家把刚才的情景用文明的进餐行为再表演一下。
3.行为活动——文明星送给谁?
(1)看教科书第30页的图片,给图片中的小朋友送文明星。
(2)由各小组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进餐时的各种现象编自演故事情节,由其他的小组进行评选“文明星”的活动。
活动拓展。
开展“文明星进我家”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一个月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家庭行为习惯的评比。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
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基本需求,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应此,本文提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
作者:赵丽红作者单位: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吴忠,7511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41)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一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林街小学)。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小学品德课是一门育人的科目,是讲解公共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所以在品德课上,教师所讲解的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这样也就赋予了品德教学课最直接的意义。然而,就新颁布的教育法而言,对于其中贯彻心理教育的方法仍有欠缺,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些改变,在教育策略上寻求一些新突破。
在小学的品德课上学生往往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来说积极性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注重的不应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所谈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是对品德内容的泛泛之谈。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品德教育,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
(一)回归生活,开展心理教育。
万物万事离不开生活,教育也是如此。在小学品德课的开设上,贯彻心理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新要求。学生脱离了现实性的教育,就不能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因此教师需要和学生沟通、互动。在新课改教育之前,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方面地传播给学生理论性的知识,在课堂上也并没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解,教师注重的只是课本上的一些内容,所讲授的知识也只是泛泛之谈,教师只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却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到教师所讲的内容究竟对于他们来说有怎样的重要性。将课堂搬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学生也能身临其境。所以身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在讲课的过程中将生活的内容渗透进去,这种授课内容必然是精彩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品德课程的改革。
(二)着眼于教材,挖掘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
现代品德课非常注重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品质,能够自主地评定一件事物的是非对错,这才是品德课所应该发挥的功效。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挖掘自己的长处,拥有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教师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对文章所提到的内容,不应只是讲出来,而应该让学生从文章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文章里的人物反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让教师单纯地通读文章,讲解文章里的是非对错。要让学生不但能够获取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巧妙地融入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与用一举两得。
(三)关注生活,从小事做起。
品德课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普及心理教育的成效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好效果的。家长们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任意一处小细节,这不仅仅是配合教师的工作,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一个巧妙方法。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外出的时候,家长引导学生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让他们知道关爱老人。同时,在学习生活中不随地乱扔垃圾,由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导,让孩子了解清洁人员工作的辛苦,更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他们合理消费、不浪费资源的好习惯。同样的,教师不能仅仅只依附于教材,想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就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时,要让他们知道,万物万事皆有两面性,不光有丑恶的事情,生活中美丽的事情也处处可见。让学生面对事情时要勇敢积极,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童年。
(四)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品德课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光增强讲课效果的生动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通过实例讲解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努力地去克服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逃避。在学校,教师也可以开展各个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喜欢唱歌、表演等活动,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受到这种德育内容的熏陶。同时对于性格内向、交流障碍的学生,应多与他们交流,多多帮助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克服这样的心理障碍,让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发挥潜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感同身受,示范法。
学生的模仿能力往往是极强的,然后逐渐转化为他们内心特定的品质。然而他们在模仿身边的人时,并不会判断所模仿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所谓感同身受,就是为学生提供好的例子。如,教材中经常会涉及伟人、英雄的事例,让他们多多去接触书本上的内容,在生活中多多接触优秀的人与事,在课余时间里,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看看劳动人民生活虽艰辛,但是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身就应做到关爱劳动者,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
(二)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法。
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的行为方式提出一定的要求,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每年举行的运动会、春游、冬游、夏令营等,就是一种很好锻炼他们的活动方法。这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还能让他们养成自主、坚毅的性格品质,同时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小学品德课是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富有激情,在品德课中要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以陶冶法创造良好环境。
如果一个家庭有着快乐、愉悦的气氛,就能让学生快乐地成长。陶冶法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教学环境和优良的校风建设,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教师应该注重一个班级的环境,只有一个班级里的学生都热爱生活、关心老人、关爱弱者、帮助同学,这个班级才能有良好的氛围,只有在一个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才会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些优秀的品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在以后的生活里懂得帮助同学、同事,关爱家人。教师在班级里应该设置各个奖项,评定光荣榜,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登上光荣榜,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更强的学习劲头。
在品德课的教育方法上,教师、家长、同学的鼓励更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学生不但要在学习生活中理解良性竞争的概念,还要理解一个人的鼓励比成绩要重要得多。要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竞争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你选择怎样地去对待他人,怎样地帮助他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比一个只是满腹学问、心理残缺的人要优秀得多。所以,要在课堂中生活实践中激励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以身作则,长辈发挥示范作用。
在小学生的眼中,长辈们的言谈举止都是他们的榜样,有时长辈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他们就会去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所以长辈们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模仿好的事物。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应时时观察并留意自己的行为。比如,不要乱扔垃圾,过马路时主动搀扶老人,在讲解课程中要有耐心,要面带微笑夸赞别人,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作用。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上的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家长和教师经常性地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潜移默化,学生也会形成这种说礼貌用语的好习惯。经常跟学生说“谢谢”“不用谢”等词汇,你会发现,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慢慢变得有礼貌。
(二)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心理思想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类软件播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电影、话剧、小故事、新闻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深化知识,升华情感。教师也可自己设计一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健康的心理,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成长。
(三)在课堂上举办多种活动。
1.增加趣味活动。
小学生都是喜欢玩的,他们很享受玩游戏的感觉。而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小学生的这一天性融入课堂中,在品德教师讲解问题答案时,教学内容应与趣味活动相融合。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社会现象问题的内容时,可以请学生自选主题,以小游戏的形式揭发社会中学生所认为不好的现象。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错误,也能加强他们对于体验课程的印象。
2.自主操作活动。
儿童是有巨大潜力的,这种潜力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大脑的智慧,儿童的双手也是极富智慧的。所以小学品德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现象,发挥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探寻能力。在其参与活动时,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均衡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小学品德课只有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算是一门均衡发展的学科,这样不仅能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引导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积极、正确地面对,这对于提高品德课程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这种品质更是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作为品德教师,在进行科目讲授的时候,不但要在文章知识体系的学习中进行探索和反思,最主要的是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品德课程中,并推广到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上,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何凤兰。健康・快乐・学习: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品德课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二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育主题是帮助学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两者的关系,了解和掌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崇尚公平和正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公民。
按照课程标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标准,围绕权利义务这一大的教育主题,综合建构本册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维护人身权利、维护文化经济权利、崇尚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展开,设置了十课教学内容:“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保护”、“终身受益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崇尚公平”、“我们维护正义”。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就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个人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有正义感的公民。
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较新教材,要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和本地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引入班会主题。
(二)讨论营养均衡。
(三)食物过量。
1.同学们对喜欢吃的食物,你会怎样?吃很多过量,好不好?为什么?2.实验演示。
(1)同学们,我们吃的东西到哪里了?请学生谈谈自己东西吃多了时候的感受。
(2)这个气球就像我们的胃,把绿色气球里灌注适量的水,红色气球里灌注过量的水,让学生用手感受气球。如果胃里装了太多食物,就像装了太多水的气球一样,胀得难受。而且过多的食物让胃很难消化容易生病,总把胃胀得满满的很容易把胃撑薄。
(3)将红色和绿色气球放在胸前跳跃,感受两个气球的不同。小结:胃和气球一样,吃太多,胃容易爱伤害,所以同学们吃东西时不能吃得太多,同时吃过食物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四)总结。
让学生合作制订一份健康饮食食谱。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四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本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通过开学几天对学生的了解与熟悉,发现本届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思维比较活跃,上课课堂教学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对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认识还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需要用心钻研。
本册书包含五个单元十五课的内容,涉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板块,其中第一单元让青春充满活力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克服闭锁心理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属于道德教育范畴,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属于法律常识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经济生活,如何维护自己的基本经济权利,做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第四单元做负责任的公民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责任,为什么要学会承担责任以及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五单元生活在法律的保护中属于法律常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怎样去获取法律保护以及加强自我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及时检测。
2、虚心学习,本期听课要不少于10节,多听与思品科相关教师的课。
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和总结,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参加科组、县的教研活动,承担学校安排的本期思品的一节公开课,提高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思品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双边活动,严抓课堂纪律。了解学生学习及思想状况,及时做好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
4、加强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教本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要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五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要求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2、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能力目标:正确处理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心理矛盾、困惑和烦恼,从容面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正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列举学生身边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成长的烦恼。因此,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青春悄悄来。
活动导入:
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自己从小至今的四张照片,按年龄的顺序排列,贴在一张纸上,在小组中传阅。传阅后,想一想,回答下列问题:
1、我是否长大了?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我对这些变化的感受是什么?
3、这些变化对我意味着什么?
活动小结: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生最美的春天——青春期。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页“相关连接”部分,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分析:
(1)、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发生了那些变化?
知识归纳:青春悄悄来。
(1)、进入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
(2)、青春期的三大身体变化。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不同的韵律和节拍。
(4)、随着身体的变化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成长不烦恼。
歌曲导入:欣赏《小小少年》。
提问:
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为什么?
2、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活动:争当“解烦恼标兵”
(1)、每人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写下来,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纸箱里(不记名)。
(2)、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抽3个,讨论分析该如何为同学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并派代表宣读,其他小组学生可补充。
(3)、最后让学生将各组宣读的烦恼事归类,课上没能解决的待课后让学生查资料、请教师长或专家。
知识归纳:成长不烦恼。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
(2)、学会解决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走进青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本节课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地方。(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协调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愿同学们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珍惜青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六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学生活动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教师活动。
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
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
3、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
5、进行爱家人教育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愉快况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家人其他同学看照片听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劳动者的教育的收获。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爱好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节课是山东人民版教材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节内容。《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制作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身份不同,责任不同”,每个人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共同探讨: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活动一:大屏幕出示课本p19的三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愿意担任班干部?你对担任学生干部有什么看法?
通过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板书: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过渡: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
想一想: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议一议:李岚在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老师对承担责任的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如:洪战辉、任长霞等由此产生的意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练习一:【分析身边事】。
大屏幕出示p21的四则材料。
思考:请你替这些同学选择,说明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充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从而自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练习二:【谈谈身边事】。
教师:作为一个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自觉承担责任呢?请大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谈起。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出示课件】。
在家庭生活中,自觉承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经常和父母谈心,交流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帮助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道清除小广告,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完成我们需要完成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承担,不能逃避和推卸。承担责任既要付出代价,也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面对责任,而不承担责任呢?我想,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种种不良的后果。
(二)敲响警钟: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活动三:【课件展示】。
大屏幕出示p22杨某的故事。
思考:杨某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带来了哪些后果?社会生活中由于不负责任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还有哪些?与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人,这给个人、他人和社会都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教师:可见,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像材料中的杨某,由于没有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他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而且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板书: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练习三:【列举事例】。
教师: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承担责任的社会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展开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练习四:【明辨是非】。
昨天应该是亮亮值日了,而他却没有来。当老师问他时,亮亮理直气壮地说:“我胳膊摔了一下,怎么值日!”今天上午,亮亮迟到了,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怨爸妈,没有及时把我叫醒!”
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所学知识,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克服种种困难、甚至付出代价也要去积极承担责任,不能寻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推卸责任。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同学的信任,失去老师的信任,就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就会使学习退步。因此,我们面对责任,要积极地去承担!
练习五:【向他们提建议】。
完成教材p23的填一填:
观察同学们不负责任的现象,向他们进一言:
设想如果一个同学学习上极端不负责任,可能造成的后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标志,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尽管承担责任可能会使我们付出代价,但是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会伴随我们的成长,承担责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更有价值。让我们从小树立起责任感,从小自觉承担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大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堂检测:(见导学指南)。
五、布置作业。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2、承担责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六、板书设计:面对责任的选择。
1.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好处。
2.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活动目的1、懂得改变想法,才能改变心情,知道如何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并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形式。
情境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五、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心理小品、人生百味盒、座位摆成圆桌形、两套桌椅、玻璃杯、作业本、笔。
2、课前让学生写心理日记,了解他们的烦恼。
六、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结合学生自身遭遇的烦恼,引导学生换一种想法,去面对烦恼,调整情绪,从而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生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七、活动过程。
(一)表演激趣,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人生百味盒”,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吗?
请学生从盒里抽出一张纸,并用表情把纸上写的意思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然后全班一起演演。
教师小结:人生就好如一个百味盒,甜、酸、苦、辣,什么滋味都有。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快乐、生气、害怕、悲伤等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正常的。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
1、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驴耳朵》。
2、我口说我心:有了烦恼,我们也可以象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同学们把自己曾经遇到的或正在经历的吧快乐的事说出来。
3、我手写我心:把自己曾经遇到的或正在遭遇的烦恼简单记录下来。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2)议一议:为什么同样是半杯水,他俩的心情却不一样?随机板书:烦恼。
快乐。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3、心理体验。
教师小结:是啊,面对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想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想想,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
(四)运用秘诀,体验快乐。
1、运用秘诀,帮助同学。
2、运用秘诀,快乐自己教师导语:我们刚才也写了自己遇到的一些烦恼,现在能干又聪明的你一定有办法让自己成为快乐的小天使!
教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色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3、课件出示:《快乐秘诀》生活难免有烦恼,调节情绪很重要,换种想法是个宝,笑对人生心情好。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结束语: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想想,用这个快乐秘诀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自己永远开心,永远快乐。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十九
引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相处有方》围绕“与人相处的艺术和技巧”这 一主题展开。《欣赏与赞美》我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欣赏篇”;第二课时是“赞美 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欣赏与赞美他人给别 人和自己带来的愉悦心情,感受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从 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与乐于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品质。因此,本节课在本单 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为学生今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学生在家中是受宠爱和被赞美的对象,习惯自我欣赏,但不愿意和不善于欣赏别人则影响了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际关系僵化、破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能够坦诚地赞美别人,掌握与他人融洽交往的艺术,培养宽和、愉悦的心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
1、知识与能力: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主动去营造一个人人心情愉快和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品质。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1、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别人的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
2、难点:懂得学会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
1、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教学法。
(2)艺术欣赏。引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展示照片,播放影片等。
(3)小组讨论法。针对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4)通过猜想活动,激起全班同学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领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欣赏,互相赞赏,共同感受相互赞赏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的作用。
2、学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艺术欣赏、小组讨论、猜想活动、故事感悟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事例分析中导出结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体验认知——实践导行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升华。
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模仿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由我担当主持,邀请学生共同参与一系列的游戏娱乐节目,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提高”的教育理念。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欢迎大家进入“快乐大本营”,你们知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
易行的秘诀是什么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小学品德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
(二)揭示课题:
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
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
2、教师自己先讲述小时候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事。然后让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
4、播放家长录音。(讲述育儿之苦)。
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五)总结延伸:
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
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六)。
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人对自己的爱。
2、请同学讲家庭故事。
3、由于家庭环境不同这个差异,可能孩子会有不同的看法或反应。围绕单元目标和主题目标设计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观看视频、动画、照片以及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亲人对自己的爱。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懂得家人疼我是一种爱,对我们严格更是一种爱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2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