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案的编写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9个字,会写12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体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生字,记忆字形,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细读品味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1、1900多年前,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课件出示星空图)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
2、板书课题,指导写“数”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指名读词语,注意“衡”是后鼻音。
2、张衡是汉朝人,(卡片出示:汉朝)生齐读。
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多年了,再读。(生齐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3、生提示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
“傻”是翘舌音“撒”是平舌音。
4、去拼音,学生当小老师代读生字。
5、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a.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卡片出示:无数)师提示“数”是多音字。
比喻句,把星星比作珍珠。
感受“撒”这个动作。
(课件出示:繁星图)师范读句子,生美美地读句子。
b.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学习词语“距离”,理解词语意思。
距是形声字。
c.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名读句子。
依次出示:楚、清楚、清清楚楚,指名读、齐读。
(一)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词语“仰起头”
3、师带着孩子一起数星星,体会星星很难数。
4、课件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纠正读音。
2、女生读奶奶说的话。
(三)第三自然段,理解“距离”,识记“距”字。
1、男生读课文。
2、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生:距离。)。
(四)第四自然段,识记“勺”“组”,理解“一组一组的”。
1、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呢?(生齐读)。
(课件出示:孩子,你看得很仔细……)。
2、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组星,瞧,这还有一组——(课件出示:天鹅座。)这里呢?(课件出示:狮子座。)。
师: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分成——(生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天上的星星是——(生:一组一组的。)。
3、识记“组”字?
“绞丝旁”加一个“且”。
“祖先”的“祖”,“示字旁”换成“绞丝旁”。
(字卡出示)有丝便是“组”,有女便是“姐”,有米便是“粗”,有示便是“祖”。
(生动手画)。
5、(课件出示:北斗图)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课件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叫()。
(课件出示:“勺”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字的,现在我们这样写——(师范写)。
6、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课件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生读)。
(五)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这个孩子名叫——(生:张衡。)是——(生: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的——(生齐:天文学家。)。
下面我们好好写字,一定要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节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词)。
(师指导书写)。
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把“睡”和“距离”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学生写字)。
小结:张衡为什么能成为的天文学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8、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汉朝天文学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二
1.学习aoe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请学生从活动图中将aoe三个拼音卡取下,教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二、新授。
(一)读准aoe的音。
师:它们真调皮!咦,它们在说话呢,(师故意听)哦,它们说不光喜欢乐乐和文文,还想跟我们班上爱学习的孩子交朋友,不过小朋友要先叫出它们的名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读e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子?(学生观察读e时嘴巴是半开半闭的,再练读)4.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o,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5.指导学生同桌相互读,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发音。6.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我们选三位同学,分别当a、o、e(抽生上台,分别戴上a、o、e的头饰)。请三位字母小朋友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去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儿歌)游戏例:
代表a的孩子说:“我的名字叫aaaa,我想找个好朋友。”学生下台找到朋友后,被找到的孩子大声叫出字母朋友的名字:“aaa,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鼓掌)。
(二)认清aoe的形。
1.师:今天aoe和班上这么多小朋友交上朋友了,我们会把aoe的名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但我们怎样记住他们的样子呢?请同学们看看图(出示音形提示图),再看看这三个字母朋友,你有什么发现呢?同座可以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2.教师指导学生练读儿歌:
阿姨头发飘,a字尾巴翘,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指导aoe的书写。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各种方法记住了aoe这三个朋友的样子。(师故意做出听的样子)呀!aoe这三个拼音朋友的妈妈叫它们回家了,它们要和小朋友们再见了,咱们和它们说再见。
师:真舍不得它们走啊!咱们不如送它们回家吧!(故意问)你们住在哪里?(作恍然大悟状)咱们的拼音朋友都住在楼房里,这个楼房的名字叫四线格。(出示四线格图)(学生认识四线格的上、中、下格)2.师:咱们的好朋友aoe住在哪一楼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书写位置,再把它们送回家吧!(引导学生观察aoe的书写笔顺,书空。)3.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咱们再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看看怎样才能把aoe写得漂漂亮亮?(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指导学生写三个字母时要将第二格填满。(学生描红时,提醒写字姿势:身坐正,脚放平,胸挺起,纸放直)。
(四)学习aoe的四声。
1.出示四声图,认识四声。儿歌加手势:
一声小孩滑平路。
二声小孩滑上坡。
三声上坡又下坡。
四声小孩滑下坡。
2.出示四个aoe,指名标出四个声调。
3.试读aoe的四声,领读、齐读、乱序读。
三、练习。
1.指读a、o、e的四声,先顺序,再倒序。
2.乱序再读。
3.比赛读a、o、e的四声。
三、总结。
师;同学们不仅能读准aoe还能把它们写好,真了不起呀!瞧,小火车又开动了,它要带着我们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三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2.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与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
1、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2、理解小闹钟为什么在猫头鹰和小兔子家“不能闹”,在小熊家“使劲闹”。
闹钟、课件、歌曲、生字词卡。
课前要求:
认真地听、大胆地说、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地写。
(一)激趣导入。
1、师:嘘!听谁来了?播放闹钟声音引出:闹钟(板书)。
2、出示生字词认读。
3、可以用你喜欢的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4、有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句中读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话,试读、齐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到银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许多行人,银行门口有一行大字。
(二)新授。
1、师:小闹钟发起的挑战是难不倒大家了,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你猜猜它想干什么?
(小闹钟想为朋友们做点事)。
2、它去了哪些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什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78页,自己读课文,并用铅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
3、交流汇报。
(1)猫头鹰,在它的家发现了什么?(日记)。
日记上写着:晚上我抓了三只老鼠,完成了任务。
小闹钟看到它的日记说了什么。
(2)小兔子,在他的家小闹钟又看到了什么?(作息时间表)。
小兔子需要他的帮助吗?
(4)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闹钟就使劲闹起来:嘀铃铃,嘀铃铃,该起床了!”
现在你就是小闹钟,你会怎样闹?(指名读)。
(5)你喜欢小熊吗?
(6)同学们想一想,小熊以后还会睡懒觉吗?他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愿意自己支配时间。又得到了小闹钟的帮助,他不但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还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我们真为他高兴!
4、拓展延伸:
(1)刚才,小闹钟分别到了猫头鹰、小兔子和小熊的家。想一想,他还到谁家?
(2)如果小闹钟早上6点半到你家,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对他说呢?
(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5、自己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小闹钟和谁做了朋友?(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6、同学们有的像猫头鹰一样把要做的事记下来,有的像小兔子一样制定作息时间表,还有的像小熊一样上闹铃,提醒自己。你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和支配时间,小闹钟也和你们成为了朋友。
(四)指导书写“已己”“经劲”。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字,有些字不但会认,还要会写。
1、板书“已己”“经劲”
2、说说这两组字应该怎样才能写好。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集体反馈,展评学生作业。
总结: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听配音朗读,师生齐读。
猫头鹰。
小兔子。
小熊。
板书设计:
小闹钟。
珍惜时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四
生:喜鹊(或者不知道)。
师:没错了,其实呢,这就是喜鹊,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只喜鹊都有什么特征呢?
生:引导(颜色背部黑腹部白、嘴巴尖尖的、尾巴很长)。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喜鹊在中国也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哦。那么接下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树和喜鹊》。(板书课题)。
师:小手指,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文讲解。
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拿出笔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共6段)。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师:齐读课文第1-2段。
师: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到“孤单”?请从课文第一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
师:树只有一棵,喜鹊也只有一只,所以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板书孤单)。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喜鹊、一棵树。
生:难过、伤心、失落(板书)。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带着难过、伤心、失落的心情来读读1、2段。(单独抽读指导再齐读)。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师:之前的树和喜鹊如此地孤单,后来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齐读第三、四段。
师:“好多好多”是什么意思。
生:特别多。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这里是不是出现了好多好多的树和喜鹊呢?
(课件展示图片)。
师:树有好多好多,鸟也有了好多好多,他们不再孤单了,因为,他们有了朋友,也有了邻居。
(四)学习5-6自然段。
师:谁来告诉老师,树和喜鹊现在的心情变成了怎样?
生:快乐。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树和喜鹊很快乐的?(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安安静静)。
师:现在喜鹊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叽叽喳喳出去玩、一起安安静静的睡觉,所以他们很快乐。
师:那么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样aabb式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许许多多、平平安安......
师: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课下小朋友们还可以再交流......喜鹊们有了朋友感到高兴、快乐,我们也要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第5、6段。
三、课堂小结。
师:学习完之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树和喜鹊的心情怎样变化的呢?
生:从孤单到快乐。
师:那么师什么原因让他们从孤单变成快乐的呢?
生:有朋友、有邻居(板书)。
师:所以,小朋友们平时要在班上和朋友好好相处,才能像树和喜鹊一样变得开心、变得快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五
师:我们先齐读课题,小手指着字。
师:吃水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喝水的意思,但是我们平时说话不能说成吃水,吃水是方言,只有在特定的情景才能用它,小朋友们要注意哦。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小朋友们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师:标好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完之后,小朋友们一起找找,在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生:沙洲坝。
师:那谁住在沙洲坝呢?
生:毛主席。
师:对了,是毛主席,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那么沙洲坝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听听老师给大家念一首民谣。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师: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读完之后,小朋友们根据歌谣想想,沙洲坝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干旱)。
对了,沙洲坝如果三天不下雨的话,都没水可以去洗手帕,可见沙洲坝是多么干旱。那么在这么干旱的地方生活,吃水一定有很大的问题,不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自由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
师:读完之后,请小朋友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沙洲坝的人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村子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当地方去挑。
生:挖井。
师:挖井可是一项大工程,光靠毛主席一个人可不行,于是,毛主席带领的谁一起呢?
生:战士、乡亲们。
师:刻着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用双横线将刻着石碑上的话勾画下来。
师:那么我们现在看看“时刻想念”这几个字,用笔在书上写一遍“时刻想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六
1.学习aoe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2.认识和学习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书写习惯。
多媒体课件。
字母卡片。
1课时。
一、导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乐乐吗?他和我们一样,已经上学啦!今天一大早,乐乐就和好朋友文文背着书包一起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谁呢?(出示本课活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完整的话,如:乐乐看到了一位阿姨;乐乐看到大白鹅在水里游。)。
2.师:乐乐和文文太高兴了。(故意听一听)听,他们在跟阿姨打招呼,他们说什么?(注意说话有礼貌)(观察图画创设情境,说一说乐乐与大白鹅、大公鸡、小鸟之间的对话)。
(请学生从活动图中将aoe三个拼音卡取下,教师帮助贴在黑板上。)。
二、新授。
(一)读准aoe的音。
师:它们真调皮!咦,它们在说话呢,(师故意听)哦,它们说不光喜欢乐乐和文文,还想跟我们班上爱学习的孩子交朋友,不过小朋友要先叫出它们的名字。
(出示aoe的卡片)1.教师示范a的发音(注意发音时嘴巴张大,声音要响亮,稳稳地把音发长一点),学生观察模仿、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反复多次练习发音。
2.教师示范。的发音(注意发音时拢圆嘴巴,音亮且长),学生模仿读。
3.教师示范e的发音。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读e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子?(学生观察读e时嘴巴是半开半闭的,再练读)。
4.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o,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
5.指导学生同桌相互读,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6.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我们选三位同学,分别当a、o、e(抽生上台,分别戴上a、o、e的头饰)。请三位字母小朋友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然后再去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儿歌)游戏例:
代表a的孩子说:“我的名字叫aaaa,我想找个好朋友。”学生下台找到朋友后,被找到的孩子大声叫出字母朋友的名字:“aaa,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鼓掌)。
(二)认清aoe的形。
1.师:今天aoe和班上这么多小朋友交上朋友了,我们会把aoe的名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但我们怎样记住他们的样子呢?请同学们看看图(出示音形提示图),再看看这三个字母朋友,你有什么发现呢?同座可以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2.教师指导学生练读儿歌:
阿姨头发飘,a字尾巴翘,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河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指导aoe的书写。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各种方法记住了aoe这三个朋友的样子。(师故意做出听的样子)呀!aoe这三个拼音朋友的妈妈叫它们回家了,它们要和小朋友们再见了,咱们和它们说再见。
师:真舍不得它们走啊!咱们不如送它们回家吧!(故意问)你们住在哪里?(作恍然大悟状)咱们的拼音朋友都住在楼房里,这个楼房的名字叫四线格。(出示四线格图)(学生认识四线格的上、中、下格)。
2.师:咱们的好朋友aoe住在哪一楼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们的书写位置,再把它们送回家吧!(引导学生观察aoe的书写笔顺,书空。)。
3.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咱们再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看看怎样才能把aoe写得漂漂亮亮?(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指导学生写三个字母时要将第二格填满。(学生描红时,提醒写字姿势:身坐正,脚放平,胸挺起,纸放直)。
(四)学习aoe的四声。
1.出示四声图,认识四声。儿歌加手势:
一声小孩滑平路。
二声小孩滑上坡。
三声上坡又下坡。
四声小孩滑下坡。
2.出示四个aoe,指名标出四个声调。
3.试读aoe的四声,领读、齐读、乱序读。
三、练习。
1.指读a、o、e的四声,先顺序,再倒序。
2.乱序再读。
3.比赛读a、o、e的四声。
三、总结。
师;同学们不仅能读准aoe还能把它们写好,真了不起呀!瞧,小火车又开动了,它要带着我们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巴、把”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知道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ppt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咱们课前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摸身体”。伸出你们的小手指,老师说:“摸摸你的脸,你们快速的用手指摸着自己的小脸蛋,并且回答老师‘摸摸我的脸’,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鼻子、耳朵、嘴巴、胳膊、尾巴)。
2、我们有尾巴吗?可是动物王国中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今天,小动物们要进行了一场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做裁判,大家愿意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六课,比尾巴。(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3、“尾巴”中的“巴”读轻声。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82页,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一、二小节(第一轮比赛)。
1、今天的比赛分为两轮,首先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赛,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二小节,想想参加第一轮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用“--”划出。你还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2.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在这三个句子的末尾都有一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他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标点符号,叫问号。问号出现在问句的末尾,怎样才能读好问句呢?听老师来读。
3、你能读好句子吗?(指名两人读,师生问答读)。
4、用“好像”说一句话。
5、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完成连线)。
6、分组问答读。
(二)学习三、四小节(第二轮比赛)。
1、第二轮比赛开始啦!
2、请同学们自读第三、四小节,用“__”划出参加第二轮比赛的小动物。想想第二轮比赛比什么?(反馈,反义词)。
3、男女生比赛读。生生一问一答。
4、比赛结果怎样呢?(板书,连线)。
(三)全班齐读。
(4)仿照课文说一说。
(5)小动物们可爱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保护动物)。
四、指导写字。
学习生字“巴、把”。
认读生字,书空笔顺,观察位置,教师范写,比较,组词,学生练习。
五、画一画:把你喜欢的动物的尾巴画下来。
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八
一年级共有xx人,其中男xx人。这群孩子天真活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学习习惯,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的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教师多加指导。而且从语文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通过年底其末考试情况看来,平均分是97.15,优秀率太低,分主要丢在写字上和填空上。今学期要多关注后进生,在教学中注重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阅读方面。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
对于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4、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结合校本课程《古诗文欣赏》的学习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如《好儿童》,《少年科技画》等儿童课外读物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九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二、图文结合,认识生字。
1、(出示课件)同学们观察这六个字,你认识它们吗?你是怎么认识的?
2、认识生字“兔”。(1)(出示课件)这个字笔画最多,我们先把它所表示的实物请出来。(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回答)(3)能给它找个朋友吗?(4)谁能用刚才的词说个句子。(5)咱们都知道小白兔是一种动物,那你对兔子了解多少呢?(生答)(6)我们再来把这个字拼读一下(生拼读,师贴图)。
3、认识生字“羊”。(1)(出示课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2)谁能帮它找个朋友?(3)谁知道小羊的叫声是什么样的?能学学吗?(4)拼读生字“羊”。
4、认识生字“鸟”(1)(出示课件)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观察这个“鸟”字和这只小鸟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小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欢乐,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小鸟呢?(生答)(4)拼读生字“鸟”。
5、小结这以上三个字的识字方法:读拼音、与实物进行比较、组词、说句子等等。
6、学生自主认识“木”、“禾”、“竹”(1)同桌互相讨论识字方法。(2)全班交流(做课间操:小手小手拍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拍,我的小手放起来。)。
五、小结。中国汉字大家庭中还有很多的奥秘,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个有心的孩子,认识更多更多的汉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十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从图导入。
1、情景激趣。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白头发、白胡须的老爷爷。他是时间老人。时间老人托付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件礼物。下面我将第一件礼物转交给大家——会说话的图画。
2、出示图画。
(1)师:大家看(出示第一幅春景图),这幅图画了什么呀?(生:草芽、小鸟)你们听见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吗?(板书:我是春天)。
(2)接下来逐个出示夏、秋、冬等图及句子。
(3)师:春、夏、秋、冬是时间老人的四个孩子。今天时间老人将美丽的四幅图片送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认识他的孩子们。
3、出示课题:四季。
二、读课文。
1、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
2、男女比赛读,是及时予以表扬。
3、出示时间老人的第二件礼物:词语卡。
(1)师:时间老人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知识丰富的孩子,所以他送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是一些词语卡。等我们将这些词语都认识了我们的知识就能更加丰富了。
(2)用词语卡片认读文中词语,在认读后粘贴词卡于图上。
(3)看图和词卡,师范读课文后生试着读出课文。
三、演课文。
1、师指导编创“谷穗弯弯,它鞠着躬说:我是秋天。”的动作,学生带动作读课文。
2、分小组指定编创春、夏、冬的动作。
3、各小组交流所编动作,老师相机指导“顽皮”的意思。
4、全班学生各自带动作齐读课文。
四、编课文。
1、小组内练习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指名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相机出示各季节的不同景物粘贴于黑板上。
3、师范例:你们看,草芽在对睡说话呢?它在说些什么呀?你们听到了么?对呀,它在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它还可以对谁说话呢?(生:桃花、春雨……)那如果是这些景物聚在一起,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例:桃花红红,它对春雨说:我是春天。)。
4、小组合作编创儿歌,师相机指导。
5、小组派代表展示编创的成果,老师及时肯定表扬。
五、拓展活动。
课后搜集景物素材,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景物画,回赠时间老人。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课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导入课题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自由选读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方式。学生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点拨,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细腻的'感悟。另外,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三、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四、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十一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吃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地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在家里》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红红家里有……有……还有……来说话,
3、会写一个生字。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1、愿意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设了一个简单的谜语和一个难的谜语,简单的谜语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接着一个难的谜语让孩子都猜不出来,然后我告诉他们在本课的教学中有答案,这时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课中红红的家里有……有……还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
我在一开始安排了一个趣味引入课题这个环节中用了两个谜语,先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让学生都为自己能猜出谜底而沾沾自喜时,再用老大天天演戏,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传声,老四送来光明。这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4个谜语。
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欢猜谜,而且这个谜语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话只猜一个谜底,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报、纸、灯、电、视5个生字宝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着是结合谜面初步识字。这是第一个环节的延续,利用第一步所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对生字的学习,这应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二、课中创情境悟字形。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红红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红红的家里有……有……还有……在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再引出三个重点要认识的偏旁火三点水和提手旁,同时说字形,记字形,如火字偏旁,我们可以说,他把腿一缩,多有礼貌!
然后再将生字放到词语里再认,采用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后将课件中的物品变成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进行认读,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课终游戏记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后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后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抢气球。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往上飘的气球时,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个别读,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知识的结合运用。
最后一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学习笔画点的书写。起笔轻轻,落笔重。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下这个字写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再写,再评,互相促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游泳和飞翔。在这篇浅显易懂的课文中渗透着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不要事事依赖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实践、去锻炼,就能学到本领。
根据课文及本学段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从而对学生渗透自强自立的良好思想。
1、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我们非常提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上课中我总是将尽可能实施这一教学思想,不断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达到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根本目的。
2、以读为本。
在读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这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朗读安排的层次性,力求做到每次读课文都有明确的目的。通过学生互读、评读、跟读、表演读等形式组织教学。
3、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习课文相融合,使其不枯燥,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我们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备课中我发现课文中的两个自然段的结构十分相似,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仿照课文说话的训练。在之前的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的读不断巩固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了解,提高熟练度。并在最后以填空的形式出示每段中反复的部分,帮助学生完成说话。
1、游戏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尽可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抢答、擂台赛、表演等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中快乐地学习,掌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几次合作学习,如讨论识记字形,互读课文、表演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并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风。
3、角色换位法。在学习课文时,我会引导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课文中的某一动物,你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很有利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突破难点,真正实现人本对话。
本课的教学我决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进行生字的教学,并做到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读好对话,并为下一步的语言训练做好准备。同时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小鸭和老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他们吗,并讲讲自己对他们的了解。(直接了当地导入较节省时间,简述两种动物的特点将为理解妈妈的做法埋下伏笔。)。
2、你们愿意听听他们的故事吗?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用教师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中。)。
(二)自主识字。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课文,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2、圈出生字,和每个生字宝宝打三声招呼。
3、开火车带拼音读生字。对于平翘舌,前后鼻音要做重点指导。
4、如果生字妈妈的拼音帽子脱掉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呢?
(在小组中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
5、抢答游戏。在黑板上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老师指哪一个,学生抢答。并选择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还可以多请几个学生来说说可以和哪些汉字交朋友。回答对的发给小红花。
(三)再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1、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相信这回再来读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学生在小组中再读课文,鼓励较好的学生帮助差生。
2、师:在读之前谁能给自己第一遍读课文提提要求。即读准字音,还要流利。(在读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可以让接下来的评读更有方向性。)。
指两个小组派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可用擂台赛的形式。
3、生评读。评后可再请两人读。
4、出示挂图,找找哪一自然段讲图上的内容。
5、愿意读小鸭这一部分的孩子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写小鹰的一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在读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指导。
(四)写字。
教学“自、己”两个生字。
1、师范写,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生书空,练写三个,师巡视。
3、根据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生再次练写。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2、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这第二点是课后的习题,大概要说,我觉得直接这样问不是特别好,你再考虑一下。)。
(六)写字教学。
教学“东、西”两个字,教法基本同上节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篇十四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重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2、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识”字,(什么结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诉老师该怎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学生再书空,然后在书上写这个字。
3、给“识”字组词。
4、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认识和书写“玉”,并且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1、出示“玉”,这个字和哪个字很相像?(区分:玉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齐读第二句诗:呼作白玉盘。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呀!天上有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回答。
3、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才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呢?在指名读后的评价上引导学生读出惊叹的语气。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示范读。
四、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1、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不对!不对!它那样明亮,那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欢这样的月亮吗?喜欢它的什么?那让我们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吧!配乐齐读古诗。
3、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呢?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或者是儿歌?
六、课堂小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3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