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9:10:34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专业20篇)
时间:2023-11-17 19:10:34     小编:薇儿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在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教案编写的思路和灵感。通过借鉴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要点,提高我们的教案编写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和完善教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一

1、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并检查活动结果。

3、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自制如附图所示1~7的长条点卡3套(如有投影仪就不需要点卡),磁性板或绒板。自备1~7的动物卡片。

2、用书第11页的格子纸,点子印章人手1个,每组2盒印泥。

3、布置:在活动室里摆放一些7以内数量的玩、教具。

(一)看动物卡片拍手。

1、教师出示1~7的动物卡片。

教师: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小朋友就拍几下手。

2、教师交代拍手数的变换要求。

教师:这次拍手的次数要比卡片上动物的数目多1个(或少1个)。

教师再次出示动物卡片,幼儿按教师提出的要求拍手。

(二)制作比7少的点卡。

1、教师出示7的点卡教师:卡片上有几个点子?请每个小朋友做一做比7少的卡。

2、幼儿操作后,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印了几个点子,几比七少。

教师:再印一张比7少的点卡,这次印的点子数目要和刚才的不一样。

3、幼儿操作后,教师再次让幼儿介绍自己印了几个点子,并说说几比7少。

教师:请小朋友将比7少的点卡全部做出来,做好后按点卡数量的多少有顺序地排好。

(三)比较七以内数的多少。

1、有目的地选择幼儿制作的几种点卡(有序的、无序的和有遗漏的),并用教具点卡进行记录(或直接用投影展示)。

3、按照幼儿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找一找”。

1、教师: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数目是比7少的,看看谁找得多。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二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学习按照数量对应摆设物体,体验5以内的数序。

3、大胆思考与尝试,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火车头模型一个,火车厢3节,15张小椅子、3张桌子、3个杯子、2个袜子、1根棍子、5个手帕、2顶帽子、数字1-5的图片若干、音乐《火车开了》、糖果若干。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数学城堡。

1、开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

教师邀请幼儿坐火车前往数字城堡。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乘火车到数学城堡去玩,请小朋友数一数我们的小火车有几节车厢?请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车厢。

2、参观数学城堡。

播放音乐《火车开了》,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了数学城堡。

师: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3、做客数学城堡。

(1)搬椅子。教师请幼儿观察出有几张桌子,并请幼儿根据每张桌子贴着的数量卡,搬椅子坐好。等幼儿坐好后,教师再根据每张桌子幼儿坐的数量进行检查和调整。

(2)插花。

师: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数字老爷爷,这位数字老爷爷知道小朋友来做客,可开心了。他说要跟我们小朋友玩数字游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标签的提醒,给花瓶插上数量5的小花。

(3)整理物品。

师:数字老爷爷年纪大了,数不清城堡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小朋友们能不能帮他数一数?

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老爷爷的帽子、杯子、拐杖、手帕等有多少,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反复练习点数数字1-5。幼儿在说的时候教师把相应的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奖励。

师: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数字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他要给你送上好吃的糖果。但是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到5个糖果。

教师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取5个小糖果。

4、开火车带小朋友回幼儿园。

教师请小朋友乘火车回幼儿园,并提出乘车规则:要求小朋友们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每节车厢只能乘坐5个小朋友。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三

1、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2、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因为活动目标中既有认知、能力的要求,有对幼儿的态度、情感的发展尤为关注。因此本次活动以树叶为主要材料,通过设置给小树叶排队的情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场景创设、花园宝宝依古比古、演示板、红旗、音乐。

2、学具:人手一份:4红4黄树叶共8个、帽子底版一块。

设计理念:

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设计思路:

活动过程:

(一)排队去森林,欣赏交替排序的枫树和银杏树带来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实物,相互问好。

2、排队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树的颜色,欣赏枫树、银杏树交替排序的美。

(评析:依古比古是幼儿最熟悉的动画片人物,通过与动画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排队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的,无形中给予幼儿排序的概念,同时在到达森林以后,对枫树和银杏树的欣赏,又一次感受到了间隔排序)。

(二)排树叶,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2、幼儿个别尝试排树叶。

教师:可以怎么排呢?谁上来试试?

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排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一片红树叶一片黄树叶这种方法间隔排队,另外一种是两片红树叶两片黄树叶间隔排队的。

2、幼儿模仿。

教师:小朋友,风儿把小树叶吹到了你们的盘子里了,请也用这两种方法排一排。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给树叶排序这个环节,这样的设计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容易接受,通过请个别幼儿展示给树叶排队,总结出树叶排队的两种方法,并在幼儿模仿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排序方法给树叶排队,感受两种颜色的树叶交替排序的规律)。

(三)做帽子,学习应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每人4红4黄共8片树叶)。

1、明确制作要求。

教师:依古比古要开舞会啦,小花瓣要把我们宝宝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张操作卡,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观察。

完成快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两种颜色树叶按规律排序这个知识点,老师提供的三种材料具有层次性:第一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黄红黄四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二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红黄黄红红六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三种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儿可以任选一种进行方法进行排序,这三种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体验活动的快乐。

1、讲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树叶排队的?

2、参加舞会。

(评析:本环节是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评,同时也是让幼儿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以及成功感)。

(五)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反思。

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真实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给孩子提供一个乐中学的空间。但是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这个知识点的结束。老师在区域中继续提供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让幼儿不断地感知,动手操作,数数排排,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注重形成幼儿持续学习的意向。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四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的实物。

2、能认真观察、寻找事物中有关4的数量。

1、ppt课件《小熊的生日宴会》

2、礼物盒图片,苹果、香蕉、糖果等图片。

3、操作材料:每人一张图画纸,(简笔画图案:服饰)

一、导入:出示ppt课件,引出主题数量--4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呀?(小熊)我们来看看小熊发生了什么故事?(过生日))小熊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根蜡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手举起来) 1、2、3、4,4支蜡烛。

二、进一步感知数量4,引导幼儿寻找数量为4的物品。

1.教师:(小老鼠、小牛、小兔子、小猪)好多小动物们都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可是呢,小熊对大家提出了个要求,我们来听一听小熊是怎么说的:“谁准备了数量为4的礼物,谁就能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

要求:

1.寻找小老鼠旁边的数量4.

2.寻找小牛身上的数量4.

3.寻找小兔子身上的数量4.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谁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看看它们都准备了哪些礼物?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数量4.

四、观看图片:为小猪准备数量为4的'礼物。

1.教师: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给小熊送礼物,猪妈妈帮小猪准备了很多个礼物,糖果,香蕉,苹果等。请小朋友按小熊的要求,帮小猪挑选合适(数量为4)的礼物,你们觉得哪个礼物合适?(手口一致的数,糖果、香蕉、苹果等的个数。)

教师:小猪很高兴的带着礼物去参加生日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

2.出示材料,请个别幼儿操作:送礼物。

教师:老师也想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我也准备了很多礼物,想送给小熊,你们也来帮我挑一挑吧。将数量为4的礼物贴在礼物盒下。

五、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进行装扮服饰;

1.教师: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来了,非常高兴,你们想不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服装,可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贴在衣服裤子上的小花图案。你们还记得小熊的要求吗?要贴几个才能参加生日宴会呀?老师也有几个要求:请你们操作轻轻,说话轻轻。

爱惜我们的操作材料,耐心完成。

当老师的音乐响起时,轻轻地把材料放在桌上,快速坐好。做得到吗?请小朋友一起来装饰衣服吧!

六、结束。

1.播放图片,评价总结。

2.播放音乐《我们大家跳起来》结束活动。

教师:听,宴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一起去参加宴会吧。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五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六

《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平均分物体时出现的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让生活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去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孩子从小是听着讲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菲菲和豆豆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七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

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二、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

3、教师展示故事《小狗糖果店》

画面1:买巧克力豆。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我们来帮助小猴,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画面2:买牛奶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画面3:买棒棒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画面4:买巧克力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

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

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八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九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

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

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一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六.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

(1).出示ppt图片(森林音乐会),导入情境,"森林最近要举办一场音乐会,小动物们忙着排列自己的队形,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个小动物。"。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1).请幼儿仔细观看小动物们的排列队形,提问幼儿"那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形的动物数量最少?"。

(2).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

"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二

1.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按颜色的标记分类。

2.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的结果。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会按颜色的标记来分类。

1.经验准备:幼儿在美工活动及日常工作中已经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物质准备:红、黄、蓝颜色标记若干,小兔子玩偶三个。花片。

3.环境创设:创设"小兔的家"环境。(桌上放有红、黄、蓝色的东西)。

一、以"参观小兔家"的游戏形式引入,复习对红色、黄色、蓝色的认识。

提问:小兔的桌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二、游戏"给小兔送花"。

2.游戏。

引导语:喜欢红色的小兔子,要送给它什么颜色的花呢?请你把花送给它。然后再分别给喜欢黄色的小兔和喜欢蓝色的小兔送花。

三、游戏:相同颜色在一起。

游戏规则:幼儿自由选取红、黄、蓝颜色标记一个,教师引导幼儿按标记的颜色站在一起。再交换颜色标记,再次游戏。

引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颜色标记,请手那相同颜色标记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四、结束。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三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四

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能按要求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3.儿歌《小瓢虫》。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以下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我们班的`幼儿很有兴趣。第二环节中,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对我们从托班升上来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应该注重数数的方位,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第三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当孩子说的答案不一样时,老师需要机智一些,很好的把它转过来,如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时,可以通过集体数数帮助幼儿解决。还有就是师幼的互动应该更多一些。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五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六.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活动过程。

(2).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

”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六

1、引导幼儿探索学习5的分解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激发对分合的兴趣。

5个苹果卡片正反面颜色不一、幼儿用书、笔。

一、复习数字2、3、4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数字5的分解方法。

1、教师示范分苹果,并记录。

教师出示5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并点数。

教师:把苹果按颜色分成两部分,要怎么分?教师记录5可以分成1和4。以此方法记录5的其他3种方法。

2、小结5个苹果按正反面区分的不同结果。

3、比较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的异同;以及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的异同。

4、引导幼儿发现5的4种分合方法的排列规律。

三、游戏。

教师和幼儿玩手势口述游戏。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四、书写数字5。

五、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七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来了。

2.喜羊羊觉得这个排序的方法很好,还能运用到哪些地方呢?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八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虫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本词条下述介绍主要为昆虫。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十九

1.通过活动,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猫妈妈头饰、小猫、小鱼头饰若干。

一、扮演角色,激发参加活动的愿望:

1.分配角色(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2.戴头饰,从中渗透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二、游戏《小猫捉鱼》: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手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许多种颜色。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三、小猫装鱼:

分颜色装到相应的盘中,渗透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猫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一般的猫: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

数学小星星教案反思篇二十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让幼儿学会按颜色进行分类。

1.环境准备:

(1)红、黄、绿门票若干,红、黄、绿拱形门各1个。

(2)在活动室内设置红苹果树、黄苹果树、绿苹果树各1棵,上面挂满苹果(卡片)。

(3)绿西瓜、红草莓、黄香蕉或梨的图片若干,挂在神奇的果树上。

(4)红、黄、"出自:屈;老.师"绿筐各1个;红、黄、绿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入场游戏,感知颜色的对应。

1.幼儿自由选择门票一张,凭门票通过拱形门进入水果园。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门票是什么颜色的,自己应该从哪种颜色的门进入水果园。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式——凭票进入导人,而且门票形状单一、外形一致,只是颜色不同,因此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颜色上,再通过门票颜色与拱形门颜色的对应,使幼儿初步感知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组织幼儿操作,尝试颜色的分类活动。

1.进入苹果园,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认真看,树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由于小班幼儿普遍感知觉不灵敏,思维主要以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表象的概括性很小,观察的目的性差,判断问题往往只依据事物的某一外部特征等年龄特点,因此,小班的操作材料要单一,材料的外部特征也要单一,不能有过多的于扰因素。因此,按颜色分类,形状、大小应相同,以免干扰幼儿的注意力,进而突出颜色的.不同,以利于幼儿观察)。

2.通过游戏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1)师:我们来当小蜜蜂,请飞到红苹果树那里,请飞到黄苹果树那里,请飞到绿苹果树那里。

(2)在做游戏时,组织每位幼儿分别摘红、黄、绿苹果各1个。

(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三种颜色,并学会听指令做动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点)。

3.教师出示红、黄、绿色筐子各1个。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都有什么颜色的筐子?然后把苹果放在和苹果颜色相同的筐子里。

(在游戏中,让幼儿对红、黄、绿三种颜色加深了解,从而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项活动中,孩子依据筐子的颜色进行分类摆放,对颜色又加强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当小朋友放错时,老师及时引导,启发幼儿自己发现并解决错误,这就发展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活动室内哪些是红颜色的物品,哪些是黄颜色的物品,哪些是绿颜色的物品。

2.启发幼儿从活动室布置、幼儿服装,引申到幼儿看不见但想得到、较熟悉的场所,如家里、公园、大街上、商店里等。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说出眼前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更发展了扩散思维的能力)。

四、再次进行分类,感知颜色守恒。

1.出示神奇的果树。

师:有一棵神奇的树,上面结满了不同的果子,看一看都有什么?分别是什么颜色?

2.摘水果,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放进和水果颜色相同的筐子里。

(树上都是幼儿较熟悉的水果:草莓、香蕉、西瓜、梨、苹果,通过辨认物体及颜色,进一步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而不受形状的干扰)。

五、为水果娃娃搭房子(延伸活动)。

出示红、黄、绿各色积木。

师:请小朋友为水果娃娃搭和水果颜色相同的房子。

(此环节完全由孩子自己操作,进一步验证幼儿是否完全掌握分类,是否已形成颜色守恒的概念)。

优点:1、幼儿参与活动性较高,照顾到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

2、教具准备精美,操作性较强。

3、家长比较满意。

不足:幼儿听课常规不太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314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